(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说文解字》隹部字研究.pdf_第1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说文解字》隹部字研究.pdf_第2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说文解字》隹部字研究.pdf_第3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说文解字》隹部字研究.pdf_第4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说文解字》隹部字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摘摘 要要 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说解汉字的著作,可以说是中国第 一部字典。 说文解字在分析字形,解释字义方面都有其独创性。同时此书还保存 了自古以来汉字的正体以及重文等,因此对它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 说文收正文九千三百五十三,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许慎将这么多的字归入五 百四十部首。其中隹部字正文三十九,重文十二,共五十一字。前人的研究主要是 按照许慎的分部原则,或逐部逐字进行分析考证,或者是按照某一系列进行分析验 证训诂的结果,其中隹部字也有所涉及,但是没有人对隹部字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本文对隹部字进行专题研究,在前人和时贤考证研究的基础上,对隹部字的意义、 形体、训诂方式、重文情况以及文化意蕴做一个全面系统的考察和研究。根据字义 亲属关系的远近分为四个语义场,从而揭示出说文隹部字的意义归属;对重文 的分析说明重文产生的原因、类型、形体来源及其研究的重要意义,揭示出重文产 生的规律,同时也可以发现从上古到现代汉字字形形体的演变规律,并从隹部字的 研究分析中揭示出隹部字所蕴含的文化意蕴。此外还在文章的第五部分对隹部字进 行历时的比较分析,结合甲金文分析了从甲骨文到金文到说文中的部首变化, 形体上的变化等,进一步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关键词:关键词: 说文解字; 隹; 义类; 训诂方式; 重文; 文化意蕴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abstract shuowen jiezi (说文解字) is written by xu shen (许慎) in donghan dynasty, which is the first book that analyses the original forms of character. it is a really chinese dictionary in china, and it is also a literal book which analyses the original forms of characters and explains the means of characters. at the same time, it conserved all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szhengti(正体)and chongwen (重文) after shangzhou dynasty. so it has very important academic value. shuowen jiezi contains 9353 zhengtis and 1163 chongwens. xu shen devided these characters into 540 categories. zhuibu (隹部) is one of its ,and zhuibu contains 51 chinese characters which consist of 39 zhengtis and 12 chongwens. earlier scholars often studied zhuibu according with xu shens methods which emphasized on analyzing every character, and every character from one category to anther. although they had got great scholarly achievement, they have not studied all characters of zhuibu systemly. the paper studies zhuibu as a main object , and based on the performance of earlier scholars. the paper studies the means, origin form, chongwens, culture implication of all zhuibus characters in shuowen jiezi completely . the study has discovered the means of origins of zhuibus characters, the change theory from ancient periods to nowadays, and the reason why people invented chongwens. aslo we try to look for the reasons why some characters belong to zhuibu in jiaguwen(甲骨文),but not in shuowen jiezi, and the reasons for some characters belonging to shuowen jiezi, but not in jiaguwen. and also the reasons that some characters belong to zhuibu in the form but not actually. key words: shuowen jiezi(说文解字); zhui(隹); category; form of explaining; chongwen(重文); culture implication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 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 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 ,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本论文属于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1 引言引言 1.1 研究的现状研究的现状 说文解字 (以下简称说文 )是第一部说解汉字的著作,是后汉古文经学 家许慎作的,在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 100 年)成书,经大约二十二年,在建光 元年(公元 121 年)由其子许冲上书朝廷,其后此书流行于世。许慎写作此书的目 的主要是要反对今文学家的“巧说邪辞” ,还儒家经典文本含意之原貌1,后人必须 “遵修旧文而不穿凿”只有这样才能领会古圣贤治天下之道。 2因而历朝历代奉之为 小学研究的经典。朱骏声曾称赞: “由是小学大显、其功殆不在禹下”3( 说文通训 定声 ) 。 说文成书之后,经过数百年之辗转传写,又经唐李阳冰刊定, “以致错 误遗脱,违失本真”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说文版本是唐穆宗元和年间的写 本,但是是残卷,只剩下木部一百八十余字。宋时,徐铉奉旨和句中正、葛湍、王 惟恭等同校说文 ,详参众本,正误补阙,世称大徐本;其弟徐锴作说文解字系 传 ,称小徐本。今天通行的就是这两个版本。本文就以大徐本说文为底本来进 行研究的。 说文 是我国第一部以六书理论系统分析字形, 解释字义的字典。 作者将 9353 个篆文归为五百四十部,据形系联,始一终亥, “分别部居,不相杂厕” ,创立了部 首检字法。历朝历代的经学家将之奉为小学经典,而清代是研究说文的鼎盛时 期,学者们普遍认为“训诂声音明而小学明,小学明而经学明”4,欲求三代之遗, 舍许氏无所适从,自然对说文这一中国第一部真正系统化的字典极为推崇。而 成就最大的要数“说文四大家” :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 ,段氏根据说文原书 的体例和玉篇 、 集韵的训释以及宋代以前的古书引例说文的字句来校订 二徐本的是非,根据经传子史和其它古书来解说说文的例释,还说明一个字的 多方面的意义以及意义的引申和变化。其最大贡献在于创通条例,以说文证说 文 ,以声音为关键,说明训诂,自成一家。王念孙对“段注”极为推崇,认为自许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慎之后“盖千七百年来无此作矣” 。4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征引古书,触类旁通, 从举例证实说文字之本义和引用古籍说字之别义两方面释字。王筠的 说文释 例 、 说文句读把字和所要表示的客观事物联系起来考察,据事以审字,据物以 察字,对于省声字、会意字的类别,重文,分别字,累增字以及假借字等都作了科 学的分析。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按十八卦名分为十八部排列篆文,解释字义, 并且详论其转注假借用法。5在以上著作中都对隹部的每个字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考 证,包括字形、音韵、意义的解释等。 后人对说文的研究摆脱了古人的从文字到文字的单纯研究,从多角度,多 方面将文字学与考古学、人类学、历史学、语言学等相结合,开辟说文研究的 新途径。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主要有: 第一、五百四十部是全书的纲要,所以研究说文的部首乃是研究说文 的根本,这个方面研究非常多而且很全面,如:康殷的说文部首诠释 (1992) , 徐耀民的说文解字部首解读 (2000) ,董莲池的说文部首形义通释 (2000) , 余行达的试谈说文五百四十部中列字先后的规律 ,汤可敬的部首说略等。 这些研究多是探讨许慎为什么选这五百四十个字做部首及从中反映出的许慎的文字 理论,这五百四十部首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为什么存在无属字的部首等问题,都 是对部首本身的研究。 第二、就说文中的某一问题展开专题研究,如说文的亦声字研究、省 声字研究、新附字研究、古文研究、籀文研究、俗字研究、重文研究、或体研究、 注音方法“一曰”研究等等。 第三、就某一部的字与文化联系起来进行研究, 说文作为一部语言文化的宝 库,可以说是东汉末以前的百科全书,从其说解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有关古代的历史、 社会文化、哲学、宗教、政治、经济等知识。到现在为止,出现了大量的从历史文 化的角度研究说文的专著和论文。专著如王宁等著的与中国古代 文化 (2000) ,臧克和的说文解字的文化说解 (1994)等,论文如:雷汉卿的“示部”字所反映的古代宗教文化释证 (1997) 、米万锁的贝部 字的文化意蕴 (1997) 、王寒娜的鬼部与中国鬼神文化 (2006) 、张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玉梅的女部的文化内涵 (2001) ,何晓曦的汉字阐释与图腾崇拜 (2006)等,大都是单纯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说文 ,或者是通过对说文某个 部首的研究了解、透视中国的古代文化。 第四、还有对近年来的说文研究进行述评的文章,如卞仁海的十年来研究述评 (2003) ,董莲池的十五年来研究述评 (1994) , 自 汉迄宋研究述评等等。此外,随着说文研究的深入,近年来也出 现了对说文部首的专题研究,如酉部字研究 (2004)等。 第五、与隹部字有关的研究,目前还没有人作过专题研究,但是在专著或文章 中也有所涉及,如余家骥的部首“隹”辩正 ( 辞书研究1992.04) ,臧克和的说 文解字的文化说解 (1994) ,殷寄明的说文解字精读 (2006)等,多是从文化角 度来对隹部中的某些字加以阐释,并未对隹部字进行一个全面整体系统的研究。 1.2 研究的意义研究的意义 历来研究说文的人很多,但是隹部作为说文的一个部首,目前还没有 对它作过系统的专题研究,所以我们认为对它进行专题研究是有其重要意义的。具 体来说,主要是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历来的说文研究都是做整体研究,而分部研究还涉及不多,因此对 说文的某一部首进行专题分部研究,可以说是改变了以前的传统套路,为说 文的研究提供一种新思路,新方法。 第二,重文是说文的一大特色, 说文解字共有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在 说文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对汉字字形的整理及字形演变规 律的探讨研究。而说文对重文字体的来源,如古文、籀文、或体、奇字、俗字 等都有所保存,对重文类型的研究以及对重文出现的原因、规律和存在价值等的研 究都有很高价值。而且在现代汉语中对整理异体字也有很重要的价值。 第三,可以发现汉字的字形发展演变规律,有助于对汉字发展历史的研究。现 在,我们能看到大量的出土文物,十余万片商周甲骨文,大量的青铜器以及秦汉帛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书竹书,还有陶文、玺文、石刻等,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文字学的研究领域。我们 拥有比许慎年代更丰富、更可靠的文字数据,可以把说文中所收的字与甲金文 以及其它早期文字进行比较,不仅可以检验说文对字义的解释,还可以理清汉 字的发展演变规律。 第四,有助于深化汉字与文化的研究。文字本身不仅是一种文化,还是文化的 载体,在世界各种文字中汉字所蕴含的信息可以说是最古老的。 说文解字保存了 有关古代历史文献、社会文化、经济的原始资料等,可以说是东汉末以前的百科全 书。正如许慎之子许冲在上表中说该书“六艺群书之诂,皆训其意, 而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奇怪、王制、礼仪,世间人事, 莫不毕载。 ”5可见说文收字范围之广,对所录之字许氏以广博深厚的传统文化 为背景,旁征博引,作了较为准确的解释。有些对字义的解释是后代所无法企及的。 清代王鸣盛说文解字正义序 : “ 说文解字为天下第一种书。读遍天下书,不 读说文 ,犹不读也。但能通说文 ,余书皆未读,不可谓非通儒也。 ”1它已经 成为一部研究汉民族语言文字的经典著作,我们可以将它与古代文献记载、考古发 掘材料相互印证,由此推断出上古社会的文化状况诸如礼仪文化、图腾崇拜等。此 外,书中还全面记载了一些复杂事物的各个方面或变化过程,如隹部的“雉” , “雇”等,书中详细记载了这些事物的不同类别和不同地方的不同称呼等。 1.3 本文所要进行的研究本文所要进行的研究 本文以大徐本说文解字为底本来进行研究,以说文解字中的隹部字为 研究对象,充分利用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其进行全面的研究。隹部字共有 39 个正体和 12 个重文。本文重点分析隹部字正篆的字体、义类、重文问题、形体上正篆与甲金 文的比较以及隹部字所蕴含的文化意蕴等。 说文全书贯彻了意义原则,因此本文 首先从意义角度对隹部字进行字形和字义的分析,然后对说文对字的训释方式 进行分析研究。而对说文重文的研究也是很有意义的,隹部字共有 12 个重文, 分析重文可以探知古文字形体演变的规律,重文和正文的字形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会有不同的声符?这些字和声符之间存在什么内在的联系?我们试图通过对这些重 文的研究来找到其出现的原因和存在的价值。另外我们还准备在字形上把说文 中的隹部字与早期的甲骨文、金文进行比较研究,以此来探讨汉字的发展演变规律。 最后来谈谈隹部字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本文主要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动态的历时分析和静态的 分析结合起来进行考察。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2 隹部字正篆的字体和义类隹部字正篆的字体和义类 说文解字部内诸字是按照意义排列,基本上做到以类相从。本文对各类同 一类属中的字根据亲属关系的远近进行细分类。隹部字共有五十一字,文三十九, 重十二。在本部分中我们对隹部字做了分析,分为四个语义场。首先分出隹部字中 表示名称义的语义场,再对这些字进行细分,比如有总称、泛称、专称、通称之分。 其次是表示种属类别的语义场,再次是隹部字表示动作义的语义场,最后是表示鸟 的性状的语义场。 2.1 关于隹部中的名称义,共二十七字关于隹部中的名称义,共二十七字 古代的鸟分为很多类,有长尾鸟、短尾隹之分,下又各分总称及泛称,通称和 专名等。 2.1.1 总称,一字总称,一字 隹说文 : “鸟之短尾总名也。象形。凡隹之属皆从隹。 ”6隹在甲骨文中作 等。诗曰“翩翩者隹” 。 说文认为隹是短尾鸟的总称,这点许慎的 解说不是很正确。徐锴已经发现了许慎的疏漏, 说文解字系传认为“隹为鸟短尾 亦总名也,当脱亦字或者以为许慎言鸟之短尾总名为隹,中有雞、雉字,以为讥, 岂不疏哉?”7桂馥认为: “言凡短尾者总名为隹也,非谓字之从隹者皆短尾也。盖 析言之,则隹鸟异类;合言之则隹鸟通称。故雞雛雇籀文皆从鳥,鵙鷽?鶬或从 隹。雝?一名,字兼隹鸟。 ”8罗振玉云: “卜辞中隹與鳥不分,故隹字多作鳥形, 许书隹部诸字亦多云籀文从鳥。葢隹、鸟古本一字,笔画有繁简耳。许以隹为短尾 鸟之总名,鸟为长尾禽之总名,然鸟长尾者莫如雉与雞,而并从隹,尾之短者莫如 鶴、鷺、鳧、鴻,而均从鸟,可知强分之未得矣。 ” ( 增订殷墟书契考释中三十一 页) ,董莲池先生认为此说甚是。9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2.1.2 泛称。 说文直接释为“鸟也” ,共八字泛称。 说文直接释为“鸟也” ,共八字 ?说文 : “鸟也。从隹,方声。读若方”6山海经西次三经云: “又西 二百八十里曰章莪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鹤,一足,赤文青质而白喙,名曰畢方。 ” 畢方玉篇 广韵并作鷝鴋,鴋与?同。许君盖谓畢方之方字当作?, 山 海经假方为?耳。10 说文 : “鸟也。从隹,犬声。雎阳有水。 ” 6 ?说文 : “鸟也。从隹,瘖省声。或从人,人亦声。 ”6容庚认为“ 说文 从隹瘖省声,或从人人亦声,其云从隹瘖省声者,当作痽;其云从人人亦声者,当 作倠,即此字少异。今篆乃作?,知今本偽夺。将痽倠二字合而为一矣。 ”11戴家 祥: “徐锴曰: 鹰随人所指踪,故从人。 可见倠乃鹰之初文?之别构。金文象鹰 亭立于人之上, 乃鹰犬之鹰的象形, 供打猎时追捕禽兽之用, 后汉书 杨赐传 : 观 鹰犬之势,极槃遊之荒。 引申为爪牙帮凶。金文借作應 ,与應公尊的 、曾侯 乙鐘的通。 (金文大字典上) 雂说文 : “鸟也。从隹,今声。 春秋传有春秋苦雂。 ”6 雁说文 : “鸟也。从隹,从人,厂声。读若鴈。 ” 6诗小雅 : “鸿雁于飞。 ” 传云“大曰鸿小曰雁” ,郑玄笺云“鸿雁知辟阴阳寒暑” 。今指大雁。 雐说文 : “鸟也。从隹,虍声。 ” 6玉篇无雐字, 广韵鸟名。马叙伦 说文解字六书疏证卷七 : “鸟名蓋本字林也,或此字出字林也。 ”12 说文 : “鸟也。从隹,支声。一曰:度。 ” 6徐锴按汉西京有鹊觀, 度犹今度支也。7 雀说文 : “依人小鸟也。从小隹,读若爵同。 ” 6文选宋玉 : “众雀嗷嗷,雌雄相告。 ”李善注: “雀,鸟之通称。 ” 13今俗称麻雀。 释文 : “雀 本亦作爵。 ” 月令 : “爵入大水为蛤。 ”叶玉森认为: “雀为国名,疑为史记五 帝本纪之鸟夷。其国殆多鸟雀,故曰雀或鸟。猶羊方馬方例。 (殷契鉤沈)本辞云 贞雀亡 ,他辞亦云贞雀弗其 。 ”14( 殷虚书契前编集释卷五 )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2.1.3 专名,专称。共十四字专名,专称。共十四字 雅说文 : “楚乌也。一名鸒 ,一名卑居,秦谓之雅。从隹,牙声。 ” 6小 尔雅 : “纯黑反哺谓之慈乌,小而腹下白不反哺者谓之雅乌,白脛而群飞者谓之燕 乌,大而白头者谓之苍乌。 ”15 是雅为乌之一种,谓之楚乌。 雒说文 : “鵋也。从隹,各声。 ” 6马叙伦按语: “鵋者,雒之俗名。许 本训鸟也,唐人删省耳。 ” 12 閵说文 : “今閵也。似鵒而黄。从隹,?省声。 ” 6玉篇作含閵。 雟说文 : “周燕也。从隹 ,屮像其冠也,声。一曰:蜀王望帝婬其相妻, 慙亡去,爲子雟鳥。故蜀人聞子雟鳴,皆起云望帝。 ” 6尔雅云雟周,注云子雟 鸟,出于蜀。16段玉裁认为各本周上无雟,是浅人不得其句读,删复举之字也。应 为“雟周,燕也。 ” 释鸟:“雟周,燕燕,鳦,孙炎舍人皆云一物三名。 ”17马叙 伦认为“此为食蚌之鷸本字。 ” 雗说文 : “雗鷽也。从隹,倝声。 ” 6尔雅释鸟 : “雗雉?雉。 ”郭璞 注: “今白?也,江东呼为白雗,亦名白雉。 ” 16 離说文 : “黄,仓庚也。鸣则蠶生。从隹,离声。 ” 6诗东山 : “仓庚于 飞,熠耀其羽。 ” 诗经七月 :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毛传: “仓庚,離黄也。 ” 笺云,仓庚,仲春而鸣,嫁娶之候也。熠耀其羽,羽鲜明也。朱文藻曰: “黄上当有 離字。 ” 離黄即仓庚。 雕说文 : “鷻也。从隹,周声。 ” 6诗曰: “匪鷻匪?,翰飞戾天。 ”注 云鷻,雕也。 史记李将军传 : “是必射雕手也。 ” 雃说文 : “石鸟。一名雝?。一曰精列。从隹,开声。 春秋传秦有士雃。 ” 6徐锴曰: “ 尔雅即雝渠,雀属。飞则鸣行则摇,士雃,人姓名也。 ” “见左氏襄公 九年传。秦景公使乞师于楚者也。雃本鸟名,以之命名,盖申繻所谓取于物为假之 例。 ” 18 雝说文 : “雝?也。从隹,邕声。 ” 6 段注: “毛传曰: 脊令,雝渠也, 飞则鸣,行则摇,不能自舍尔。 精列者,脊令之转语。 ” (见诗小雅常棣 )17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说文 : “牟母也。从隹,奴声。 ” 6 ?说文 : “?也。从隹,氐声。 ” 6桂馥曰: “ 一切经音义引字林 鴟鵂也。 ” 玉篇 : “?鴟也。 ”今老鸦也。 ?说文 : “?也。从隹,垂声。 ” 6今俗呼为鹞者,雀鹰。 ?说文 : “黎黄也。从隹,黎声。一曰:楚雀也。其色黎黑而黄。 ” 6徐锴 说文系传按曰即離黄也。段注: “ 字林省作?,?黄即離黄。 ” 雞说文 : “知时畜也。从隹,奚声。 ” 6报时,今天常说金鸡报晓,即此意。 2.1.4 通称,共四字通称,共四字 雛说文 : “雞子也。从隹,芻声。 ” 6 段注: “引申为凡鸟子细小之称。 ”白 居易晚燕 : “百鸟乳雏毕。 ”马叙伦认为“雞子也当作鸟子也。 ” 楚辞九歎 : “哀 枯楊之冤雏。 ”王注,生哺曰鷇,生啄曰雏。后也泛指幼小的动物,如礼记内则 : “不食雏鳖。 ” 雡说文 : “鸟大雛也。从隹,翏声。一曰:雉之莫子为雡。 ” 6徐锴说文解 字系传依尔雅注“鷚,天鸙,雀色似鹑,好高飞作声,雉之晚生者也。 ” 淮 南时则 : “天子以雛尝黍。 ”高注: “雛,春鷚也。春鷚即天鸙。 ”俞樾认为雡鷚一字。 雄说文 : “鸟父也。从隹,厷声。 ” 6杨树达按语:雄,厶声,而厶声字多含 大义,因而雄之受名蓋以其大也。19 雌说文 : “鸟母也。从隹,此声。 ” 6杨树达按语:雌,此声,此声字多含小 义,因而雌之受名蓋以其小也。19 2.2 关于隹部中的种属和类别,共四字关于隹部中的种属和类别,共四字 雉说文 : “有十四种:盧诸雉,喬雉,鳪雉,鷩雉,秩秩海雉,翟山雉,翰 雉,卓雉,伊洛而南曰翬,江淮而南曰摇,南方曰,东方曰甾,北方曰稀,西方 曰蹲。从隹,矢声。 ”6雉有多种,这里列举了十四种,其中有因地域原因而叫法不 同的重复现象存在。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雇说文 : “九雇:农桑候鸟,扈民不婬者也。从隹,户声。春雇鳻盾,夏雇 竊玄,秋雇竊蓝,冬雇竊黄,棘雇竊丹,行雇唶唶,宵雇啧啧,桑雇竊脂,老雇鷃 也。 ” 6依左传昭公十七年 : “九扈为九农正。 ”少昊以鸟名官,故有九雇。雇, 王国维释扈,谓: “雇字古书多作扈, 诗小雅桑扈 , 左传及尔雅之九 雇,皆借扈为雇。 ” 20九雇即为农桑候鸟,催促人民不违农时,及时耕种收获农作物。 ?说文 : “属。从隹,声。 ” 6朱骏声云字亦作鶉。高田忠周认为? 鶉古今字耳。 ( 古籀篇九十四 ) 说文 : “?属。从隹,酓声。 ” 6 2.3 与鸟有关的字,共六字与鸟有关的字,共六字 2.3.1 与鸟相关的,二字与鸟相关的,二字 雊说文 : “雄雌鸣也。雷始动,雉鸣而雊其颈,从隹,从句,句亦声。 ” 6 这 是关于鸟的叫声的。 诗经小雅节南山之什小弁 : “雉之朝雊,尚求其雌。 ” 正义引作雄雉鸣也, 文选长笛赋注引“雄雉之鸣为雊” 。 韵会作雌雉鸣也。 系传亦是。今本雌字误。严可均、姚文田认为“雄雌”当作“雄雉” ( 说文校 议 ) ,董莲池深以为然。 ?说文 : “飞也。从隹,隓声。 ” 6这是有关鸟的飞声的。 2.3.2 类化为捕捉义,四字类化为捕捉义,四字 隻说文 : “鸟一枚也。从又持隹,持一隹曰隻,二隹曰雙。 ” 6 “从又持隹” , 乃获取之意。卜辞中隻字象以手捕鸟,用为获得之获,皆用作“擒获” ,这是其本义。 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 : “捕鸟在手,获之义也,当为获之古文。 ”事实上, “擒获” 这一动作所涉及的猎物并不仅仅指鸟,而是包括所有的动物。21杨树达按: “ 殷虚 书契前编卷二( 陆之柒)云: 壬子,卜贞:王田于 ,往来亡?御。隻 鹿十一。 卜辞通纂陆肆壹片云: 丁亥,卜,贞:王田,往来亡?禽?隻鹿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八。兔二,雉五。 此皆用隻为后世之获字。说文训隻为鸟一枚 ,全失 其初义。 ” “隻”即“获”之初文。10“鸟一枚”是其后起假借义。 公羊传僖公三 十三年 : “匹马隻轮无反者。 ”何注: “匹马,一匹马也。隻,踦也。 ” 踦本义是一 足,这里是单(不成双)义,即一支(车轮) 。 后汉书王莽传 : “得一隻 (音 西,鞋) 。 ” ?说文 : “缴?也。从隹,声。一曰:飞?也。 ” 6曹植罹缴雁赋 : “望范氏之发极兮,播纖缴以凌云。 ”播即播。李孝定认为: “契文从隹从攴。当 为?之初文。字实从攴隹会意,鸟遇攴则飞?。 ” 21本义为“缴?” ,引申出 “飞?”义。 隿, 说文 : “缴射飞鸟也。从隹,弋声。 ” 6淮南子修务篇 : “夫鴈衘蘆 而翔,以备矰弋。 ”高注云: “矰矢弋缴。衘蘆所以令缴不得戳其翼也。 ”然张舜徽先 生认为古之射取飞鸟者,盖以丝缕系矰仰射及之,散其丝缕以缚两翼,使不得飞而 下之也。因而认为在喉为隿,转唇则为弹矣。弹射之义是也。22 ?说文 : “覆鸟令不飞走也。从网,隹,读若到。 ” 6玉篇引无走字。 徐锴曰: “?犹罩也。 ”段玉裁曰: “网部有罩,捕鱼器也。与此罩不独鱼鸟异用, 亦且?非网罟之类。谓家禽及生获之禽虑其飞走而笼?之,故其字不入网部。 今则罩行而?废矣。 ” 2.4 与鸟有关的性状,二字与鸟有关的性状,二字 ?说文 : “鸟肥大?也。从隹,工声。 ” 多数人认为此字与鸿古为 一字,形容鸟肥大的样子。6 雋说文 : “肥肉也。从弓,所以射隹。长沙下有雋县。 ” 6徐灏曰: “从弓从 隹,尚未见肥意。 ” 广韵二十八狝 : “雋,鸟肥也。 ”段注“惟野鸟味可言雋,故 从弓。 ”张舜徽先生认为当以味美为本义。现在引申为滋味深长之义。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得出说文的隹部字以“鸟”为核心义项,排列 有序。这种排列以字义的联系为依据,因隹鸟同为鸟,而分为不同的种类。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第一个语义场就是名称义方面的。又可以进一步细分:首先是表示本部首总称 的“隹”字;其次是表示泛称的字,在说文中释义都是“鸟” ,如“?” 、 “” 、 “?” 、 “雂” 、 “雁” 、 “雐” 、 “” 、 “雀”等;再次是表示专称专名的词汇系统, 如“雅”、 “雒” 、 “閵” 、 “雟” 、 “雗” 、 “離” 、 “雕” 、 “雃” 、 “雝” 、 “?”、 “?” 、 “?” “?”等;然后是表示通称的名称义的字,如“雞” 、 “雛” 、 “雡” 、 “雄” 、 “雌”等。 第二个语义场是表示种属和类别的,如“雉” 、 “雇” 、 “?”、 “”等,这些 都是表示类属的词,在说文中,许慎也列举了这些类属的不同种类分类很细, 虽说有的分类有重复现象。 第三个语义场就是表示动作行为义的。例如:表示鸟的叫声的“雊”和表示鸟 的飞翔动作的词语 “?” , 以及表示捕捉、 擒获义的词语 “隻” 、“?” 、“隿” 、“?” 这些都与动作义有关,因而这些词语组成一个语义场。 此外,还有与鸟有关的性状,如“?”、 “雋”等,它们构成最后一个语义场。 “?”是形容鸟肥大的样子, “雋”是指鸟肉肥美,现在引申为滋味深长之义。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 3 隹部字的训诂方式隹部字的训诂方式 说文对字义的训释,其基本原则是据形立训,即是根据文字形体所显示的 意义来训释字义,对字义的训释与字形分析密切结合。 说文的释文自成体系,释 文的系列性又显示了独特的逻辑性。说解字义的方式,隹部字涉及的主要有以下几 种: 3.1 同训系列同训系列 同训系列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训释完全相同。基本上发生在一部之内,同 训为一词。据张居三先生的分析,可把同训词分为同义同训词和非同义同训词,非 同义同训词主要是指名物类字词的训释而形成的同训词,其中包含有以种系属的非 同义同训词。23同训中以种系属的情况在逻辑上只是将一系列的种的概念归纳到属 的概念里去,并不揭示具体的内涵,我们也无法获得什么具体的知识,应该看作是 对事物类的归纳,而不应认为是同义词。如: ? ,鸟也。 ,鸟也。 ? ,鸟也。 雂,鸟也。 雁,鸟也。 雐,鸟也。 ,鸟也。 七字同训为“鸟也” 。 说文 存在大量的同训系列, 涉及 1400 余字。 而这为语言表现上的比和眷属, 累叠铺排提供了可能。骈体文作为一种文体在古代很发达,这也是有其文化语言基 础的。 这种“以种系属”的归类方法反映出古代逻辑分类的思想,也表现在后来的其 它方面。例如到宋代“类书”的盛行, 宋史艺文志著录类书 278 部,这些类书 基本上都是依内容分类编排,象太平御览分 5363 类(若加上附类,共 5426 类) 等。24在其影响下,后代的很多书目也常常是按内容分类编排。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4 3.2 互训系列互训系列 互训一般是指两个词为一组,互相充当对方的训释词。如: ?: “?也。从隹,氐声。 ” ?: “?也。从隹,垂声。 ” ?: “属。从隹,声。 ” : “?属。从隹,酓声。 ” 这个系列的词语多两两成组,联合使用,有的至今还在现代汉语中使用,如 ?,出语成双,带有对偶色彩。 3.3“一曰” , “一名”系列“一曰” , “一名”系列 说文全书用“一曰”之例很多,涉及近 800 字,内容也比较复杂,前人也 已经作过很多研究。王筠在说文释例中有专章讨论,详细分析了说文中“一 曰”用语的来源和成因,举例指出有很多是后人所加的。段玉裁也对“一曰”有所 阐发,提出不少精辟的见解,指出了“一曰”的内容和作用。 “一曰”多是用于解释多义词的,释义后再说一个别的意思,因此“一曰”系 列的词语多是一字多义。 “一曰”不仅有对字义的解释,还有对字形的分析、对字音 的解说。 说文解字注中说: “凡一曰有言义者,有言形者,有言声者。 ”又说: “凡 义有两歧者,出一曰之例。 ”这说明了“一曰”所具有的作用和所涉及的范围。 17臧克和先生在说文解字的文化说解一书中将这一系列又细分为“引申”和“异 名”两种情形。24这里的“引申”指的是“本义”和“一曰”所说的义项具有“引 出”和“被引出”的关系。 “异名”是指“本义”和“一曰”两个义项之间并不存在 引出和被引出的关系。 3.3.1“一曰”表示的意义与前一意义是本义和引申义的关系。“一曰”表示的意义与前一意义是本义和引申义的关系。 段氏谓之“字义之引申” ,朱骏声称之为“转注” 。 定声 : “其一字而数训者,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5 有所以通之也,通其所可通,则为转注。 ” “窃以转注者,即一字而推广其意,非合 数字而雷同其训。凡一意之贯注,因其可通而通之,谓转注。 ”3在说文用 “一曰”的两个意义之间,有许多在意义上有引申关系。如: :一曰:度。训为“鸟” ,这是通名, “一曰”训“度”则是专名,臧克 和先生称之为“通专引申” 。24张舜徽先生在说文解字约注中说: “古人以鹊 二字连言,则固鹊之类矣。 广韵五支鳷下云: 鸟名。汉武帝造鳷鹊观在云阳 甘泉宫外。 鳷即之或体。 ”22 雡:一曰:雉之莫子为雡。这也是臧克和先生所说的“通专引申” 。 ?:一曰:飞?也。本义是“缴?” ,引申出“飞?”之义。谓鸟群飞 而忽分离也。 雟:一曰:蜀王望帝婬其相妻,慙亡去,爲子雟鳥。故蜀人聞子雟鳴,皆起云 望帝。子雟,雟周,燕燕,异物而同字。由于望帝啼血的事件发生时适逢子雟鸟鸣, 因而这种现象就和子雟鸟产生了联系,而后世也就以此来指代望帝这件事情。 3.3.2 用“一曰”表示一物异名,相当于“一名” 。用“一曰”表示一物异名,相当于“一名” 。 段注 : “言一曰者,有二例。一是兼采别说,一是同物二名。 ” 17 “同物二 名”相当于同一事物的另外一个名称,且多为名词。例如: 雅:一名鸒 ,一名卑居。这是一物异名,相当于“一名” ,代表该事物的另外 一个名称。 雃:一名雝?。一曰精列。这为一物异名。 段注 : “精列者,脊令之转语。 ” 朱骏声定声 : “ 一曰精列雀属,即令也。即令者,精列之翻语。 ” 3 ?:一曰:楚雀也。 段注 : “一曰谓一名也。 ” “异名”的数量很多,据统计,从数量而言,就占“一曰”系列总数的近三分 之二。 “异名”的大量存在,也说明了许多字义之间是不一定要找出其中有什么关系 的。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6 3.4 读若,读与某同读若,读与某同 读若系列主要是指字的读音而言的。如?:读若到。这是直接说明读音的。 张舜徽先生认为?与罩实为一字。到与卓古声通,而后出形声字从卓作罩者以此。 杨树达先生在积微居小学述林中曾对说文的读若进行探源,认为读若 主要有四种情形。隹部字涉及的有二: 1)本自经籍异文者情形。 雀:读若爵同。 书顾命云: “二人雀弁执惠。 ” 仪礼士冠礼云: “爵弁服, 纁裳。 ”雀弁即爵弁也。爵, 淮南时则篇作雀。此二字异文也。 孟子云: “为 业驱爵者,鹰鸇也。 ” 荀子礼论 : “小者是燕爵。 ”皆以爵为雀。盖二字既为异文, 复多通假。许君有见于此,知二字音必相同,故云雀读与爵同也。 2)本之通假字者。 雁:读若鴈。雁与鴈本是二字。雁为鸿雁之雁,知时鸟也,鴈则今之鹅也。然 经典往往假借鴈为雁。 周礼大宗伯云: “大夫执鴈。 ”注云: “鴈取其候时而行。 ” 仪礼士相见礼云: “天下夫相见以鴈。 ”注云: “鴈取其知时飞翔有行列也。 ” 此皆经文作鹅鴈之鴈,而注家以为鸿雁之雁,盖汉师经说皆谓二字可通假也。许君 意谓雁字既可假鴈,则其音必同,故云雁读若鴈也。 ? :读若方。 山海经西次三经云: “又西二百八十里曰章莪之山,有鸟焉, 其状如鹤,一足,赤文青质而白喙,名曰畢方。 ” 畢方玉篇 广韵并作鷝鴋, 鴋与? 同。许君盖谓畢方之方字当作? , 山海经假方为? 耳。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7 4 隹部字重文研究隹部字重文研究 重文在说文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也是历来研究者研究比较多的方面。隹部 共有重文十二个,这一部分就着重来讨论这十二个重文产生的原因、产生的规律以 及它们所反映出的形音义问题。 4.1 隹部字十二个重文的基本情况隹部字十二个重文的基本情况 閵,籀文?。 说文 : “今閵也。似鵒而黄。从隹,?省声。?,籀文 不省。 ” 雉,古文?。 说文 : “有十四种:盧诸雉,喬雉,鳪雉,鷩雉,秩秩海雉, 翟山雉,翰雉,卓雉,伊洛而南曰翬,江淮而南曰摇,南方曰,东方曰甾,北方 曰稀,西方曰蹲。从隹,矢声。?,古文雉,从弟。 ” 雞,籀文鷄。 说文 : “知时畜也。从隹,奚声。鷄,籀文雞,从鸟。 ” 雛,籀文鶵。 说文 : “雞子也。从隹,芻声。鶵,籀文雛,从鸟。 ” 雕,籀文鵰。 说文 : “鷻也。从隹,周声。 ” 诗曰: “匪鷻匪?,翰飞戾 天。鵰,籀文雕,从鸟。 ” ?,籀文?。 说文 : “鸟也。从隹,瘖省声。或从人,人亦声。?, 籀文?,从鸟。 ” ?,籀文鴟。 说文 : “?也。从隹,氐声。鴟,籀文?,从鸟。 ” ?,或体鴑。 说文 : “牟母也。从隹,奴声。鴑,?或从鸟。 ” 雇,或体?,籀文?。 说文 : “九雇:农桑候鸟,扈民不婬者也。从隹, 户声。春雇鳻盾,夏雇竊玄,秋雇竊蓝,冬雇竊黄,棘雇竊丹,行雇唶唶,宵雇啧 啧,桑雇竊脂,老雇鷃也。?,雇或从雩。?,籀文雇,从鸟。 ” ,籀文。 说文 : “?属。从隹,酓声。,籀文,从鸟。 ” ?,或体。 说文 : “鸟肥大?也。从隹,工声。,?或从鸟。 ”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8 4.2 重文的规律重文的规律 重文的产生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般是更换声符或者形符而成,而其基本的部件 仍与正体相同,使用上也与正体通行。就隹部的十二个重文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种情 况: 4.2.1 义近形符通作义近形符通作 在古体形声字中,如果两种形旁意义相近,即可互相代用,并不因更换形旁而 改变本字的意义。关于这一问题,学者们已多有论证。目前公认的普遍的说法是“义 近形符通作通用” 。义近形符通作,是自甲骨文就有的一种构字方式,它反映了汉字 在其发展的早期阶段体现的人们对相关事物的认识不作严格区分的情况,表现在字 形上就成为形体不固定,意义相近的形符互相替代的异体字构形特点,这一特点在 更早的甲金文中更是比比皆是。关于这种现象,首先从理论上加以总结的是唐兰先 生。他在古文字学导论中认为“凡义相近的字,在偏旁里可以通转” , “在文字 的形式没有十分固定以前,同时的文字会有好多写法,既非特别摹古,也不是有意 创造新体, 只是有许多通用的写法, 是当时人所公认的。 ” 他称之为 “字形通转” 。 25 杨树达先生在积微居金文说新识字之由来中列识字途径之第八条为“义近形 旁任作” ,并举例证之。26高明先生在古体汉字义近形旁通用例中“通过古文字 体和古代文献的通用字例,共整理出义近形旁彼此通用的计三十二例” ,其中有隹与 鸟。高明先生是系统研究义近形符彼此通用的第一人,也是归纳这种“通用”实例 最多的人之一。27程邦雄先生也对此做过相关的研究,认为从学术史的角度看,在 唐兰先生之前,晚清的孙诒让就已对这种现象有所认识,并在考释古文字、研究古 文字形体的实践中有所利用,只是并未从理论上加以归纳总结。28也有专门对说 文中的或体运用义近形符通用的情况进行研究的。29 “义近形符通用”是利用偏旁分析来研究古文字形体的一种重要手段。隹部字 中三分之二的重文都是属于此种类型。如: 雞与其重文鷄,雛与其重文鶵,雕与其重文鵰,?与其重文鴟,?与其重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9 文鴑,雇与其重文?,与其重文,?与其重文。这些字的正体都是由相 同的形符隹和各自的声符构成的,但其重文都将形符隹换成了鳥,为什么形符隹可 以换为鳥呢?说文 : “鳥,长尾禽总名也。象形,鳥之足似匕,从匕。凡鳥之属 皆从鳥。 ”而说文 : “隹,鸟之短尾总名也。象形。凡隹之属皆从隹。 ”可见“鳥” 与“隹”都与鸟有关,都是表示鸟的类别以及鸟的名称等,只是在说文里许慎 将其分工,一为短尾禽的总称,一尾长尾禽的总名。这里我们姑且不论其分类是否 正确合理,然而隹和鸟都同属鸟类,古文形体相同,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形符,正 是由于这种相关性才可以把形符隹换作鳥构成重文。其中,雇的重文?,不仅是 形符更换了,而且形符的位置也略有移动。 4.2.2 更换声符构成重文更换声符构成重文 雉与其重文?,雉是由形符隹和声符矢构成的,它的重文是将声符“矢”换 作了“弟” ,声符“矢”怎么可以换作“弟”呢?对此学者多有异议。甲骨文中雉为 从夷从隹之形,夷又何时变为矢?古时夷与矢叠韵,故可以互换。古文?从弟得 声, 说文中弟的字形作,甲骨文中弟字的初形作,夷字的形体为,弟 由夷讹变而来,弟夷一字,夷音喻四,小篆雉从矢得声,矢属審纽,同为摩擦次清 音。由此可见其重文的来源和产生的过程。 4.2.3 增加还原声符构成重文增加还原声符构成重文 小篆和籀文的区别就在于小篆形体简单,籀文比较繁复。有时正篆的字体是简 化了籀文的复杂的声符,例如閵与其重文?。从隹,?省声。?,籀文不省。 ?说文門部 : “登也。从門,古文下字,读若军陈之陈。 ”6(臣铉等 曰下言自下而登上也,故从下。商书曰: “若升高必自下。 ”直刃切)秦汉简帛文字 ( 睡虎地秦简53.23, 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25 下等)屡见閵字,均从門作。所 谓?,其实是为門的异体。古文字有在横画上加横的习惯,?可能就是如此而 来的。30所以閵的重文?即可以说是声符的还原也可以说是声符的异体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