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论文)高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机制研究.pdf_第1页
(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论文)高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机制研究.pdf_第2页
(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论文)高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机制研究.pdf_第3页
(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论文)高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机制研究.pdf_第4页
(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论文)高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机制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论文)高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机制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摘要 我国是学校职业教育体系,高职院校要突破传统学科课程模式的束缚,提高 学生的职业能力,就必须从课程的角度入手,采取校企联合开发课程的方式。本 文深入探讨了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机制的相关问题,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绪论, 第二章是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现实依据,第三章是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互动机制, 第四章是促进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保障机制。 笔者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提出目前高职课程开发没有完全突破学科体系的束 缚,校企双方主动参与课程开发的意识不强,合作效果不高,教师缺乏对项目课 程的准确认识及课程开发管理存在障碍等七个方面的问题。正是这些问题让很多 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工作在艰难中缓,陧前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是高职课程改革 的必然选择,它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根本途径,是高职课程开发模式的突破口, 是校企合作的最大利益结合点,同时也能将校企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在校企合作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是主体,他们的意愿与能力决定着课程开 发的进度与成效。教师参与课程开发能改变教师与课程的关系,使教师从课程的 被动实施者转变为课程的决策者和执行者,同时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结果和有利 于高职教材的推广。笔者在丈中对目前高职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意愿进行了深入 分析,提出教师的职责包括确定专业课程体系、编制专业课程标准、编制项目教 学方案、开发项目课程教学资源和教材编制几个主要环节。教师要进行课程开发 工作,必须能够转变角色和观念,具备较强的研究能力、表达能力和与企业专家 的合作能力。 企业专家作为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必不可少的人员,他们的意愿是课程开发工 作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企业专家的职责包括提供岗位任务与职业能力,提 供高职课程内容:需要的工作知识和为课程开发的具体问题提供咨询。选择一个合 适的企业专家需要考虑岗位因素,表达能力因素、人际交往能力因素、态度因素、 时间因素、成本因素等诸多问题。课程专家掌握着课程开发理论和技术,是整个 课程开发工作的管理者和指导者,他们的能力水平会制约课程开发的整体进度和 质量。他们的职责涵盖主持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会议,指导教师进行项目课 程设计过程及对课程开发产品进行检验三个方面。学校的校长和课程管理人员也 会影响课程开发工作的顺利实施。笔者提出了学校、企业专家、课程专家和政府 四个层面之间的互动模式图。 促进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保障机制,即教师参与机制和企业参与机制两个方 面。教师参与机制包括为教师建立充分的赋权机制、有力的激励机制、合理的评 价机制和有效地培训机制。企业参与机制包括向企业提供完善的激励机制、高效 的双赢机制和科学的管理机制。高职院校必须创造务件,营造良好的氛围,充分 调动广大教师、行业人士、课程专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 命感,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程开发工作中去。 关键词:高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机制 v a b s t r a c t int h ep r e s e n te m i c ati o l ls y st e m ,itise ss e n tialt oc o n l b in ev o c atio n al c o ll e g e sa 1 1 de 1 1 t er pr is e sf ( j rc l i r r i cl i lu n l d e v e l o p n l e l l t i nt h is c a s e , v o c ati0 1 1 alc olle g e sc a nn l a k et h ew a yt ob r e a kt 1 1 es 1 1 a c kle so ftr a ditio n al cl i rricl ilu n ln l o d el ,a 1 1 dp r o m o t estl i d e l l ts p r o f e ssio n al c ap a ci ti e s t h e c ( ) ll e g e e n t e r p r is cc o o p e r a ti 【j 1 1i l l e c l l a l l is n lf o rcl i rr i cl l ll i n ld e v e l o p m c n ta n d r elat e diss u e sar estl l die di1 1t hist h e sis t 1 1 eth e sisiscla ssifie din t o 4c h a p t e r s c 1 1 a p t er1 is1 1 1 tr o d u cti o l l c 1 1 a p t e r2 ist h er e al it yb as e do f th ec ol le g e e 1 1 t e r p ris ec o o p er at io nf o rcl i r ric ull i l l ld e v elo p n l e n t c 1 1 a p t e r 3ist 1 1 e ln t e r a cti0 1 1n l e c l l a nis mo ft 1 1 ec olle g e e n te r p ris ec o o p er at io nf o r cl l rric ull i md e v elo p m e n t a n dc 1 1 ap t e r4ist | 1 es a f e gl i ar d st oe n h a n c eth e c olle g e e n t e r p ris ec o ( ) p er atio nf o rcl lrricl ill i n ld e v elo p n l e l l t t h r o l i g h i1 1 一d e p t l li 1 1 v e stig atio n sa n ( istl l die s ,th et 1 1 e sisp r o p o s e s7 p r o b l e n l s i nt 1 1 ec o ll e g e e n t e r p r is e c o o p er a ti o n f o rcl irr i c u ll l m d e v e l o p m e l l t , i 1 1 c ll l d i l l gn o tfl i llyb r e a k i n gt h es h a c k l e so ftr a d iti o l l a l cl i rric ulu mn l o d el ,lo wa w ar e n e s so fc ol le g e e 1 1 t e r p ris ec o o p e r atio n i n v o l v e n l e l l t , i n e f f e c ti v e n e sso fc o ( ) p er ati o n ,t e a c l l e rs l a c ko fa c c u r a t e u n d er s t a l l d i n go f p r o j e c t c ) ur s ea n d p o o rm a n a g e m e n t o ft 1 1 e c o lle g e e n t e r p ris e c o o p e r ati ( ) n f o rcl l rricl ill i md e v elo p n l e l l t ,w hic h o b s t a c l e s r a p i dpr o g r e ss o rt 1 1 ecl irr i c u l u n l 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e c o il e g e e 1 1 t er p ris e c o o p e r a ti o nf o rc l lr ri cl i ll ln ld e v el o p n l e n tm e e ts t h e r e q u ir e n l e l l tso fc u rricl lll i l l lr c f o r n li 1 1v ( ) c atio n alc o lle g e s itist 1 1 ew a y t op r o n l o t estl l d e l l ts p r o f e ssi ( ) 1 1 alc ap a citie s w it ht 1 1 ec o llc g e e n t e r p ris e c o o p e r a ti o nf o rcl l r r i cl i ll i n ld e v e l o p n l e l l t , t 1 1 ee 1 1 tr a n c et ot h ec urr i cl i ll i m d e v el o p n l e n ti1 1v o c ati0 1 1 ilc olle g ec a nb ec asi ly f ( 】u n d , th eb e n e fitso f t 1 1 ec ( ) ( ) p er a ti o nc a nb ee asil ys e e na n dt 1 1 er e s ol i r c e so ft 1 1 ec o ll e g e sa n d e 1 1 t e r p ris e sc a nb e i1 1 t e g r at e de f f e ctiv ely 1 1 1t 1 1 ep r o c e sso ft 1 1 ec o li e g e e 1 1 t e r l ) r is ec o o p er a ti o nf o rcl i rr ic u ll i n l d e v e l o p i l l e l l t , t e a c l l e r sar et h eh o s ts ,w 1 1 0 s ew i1 la n dc a p a b i1 ltl e s d e t e rn l i n et 1 1 ep r o g r c ssa 1 1 de f f e c to fl 1 1 ec ur ri cl 1 1 u n ld e v e l o p n l e n t t h e i 1 1 v o l v e n l e n to ft e a c h e r sc 1 1 a 1 1 9 e st 1 1 er e l a ti o l lb e t w e e l l t e a c l l e ra n d c u r r i c u lu n l , i i l l p r o v e s t 1 1 es tl l ( 1 e 1 1 ts l c ar 1 1 i 1 1 9a 1 1 dis g o o d f o rt 1 1 e d o p ul a ritie so fv o c ati0 1 1 al c ( ) lle g et e xtb ( j o k s t h et 1 1 e sisstat e st 1 1 e r e s p o n s ib iliti e s o f t e a c l l e r s , sl i c l la sd e t er n l i n i n gc l l rr i c u ll l n ls y s t e i n , c ( ) n l p ( ) sin gc u rricl lll i n lst a n d ar d s ,d r af tin gte a c l lin gn l et h o d sa 1 1 dd e v el ( ) pi1 1 9 t e a c l l i n gr e s o l i r c e sa n dt e x t b ( j ) k s ,e t c c 1 1 a n g i n gt 1 1 er o l ea n dc o l l c e p t , as w ellase x c elle n ta bilitie s( j fd oin gr e s e ar c l lin g ,e xp r e ssin ga 1 1 d c o o p e r atio nw it 1 1e n tcr p ris cc x p ertsar et 1 1 e1 1 e c e ss ar ytic s f o rt e a c l l er s t od oc l lr ric l il l i l l ld e v e l o p l l l e l l tt is k s 。 e n t e r p r is ee x p e r t sar ein l p 【) r t a l l tasw e l1 t h e ir r e s p o l l sib iliti e s i1 1 cll l d ep r o vidi 1 1 9 p o st t as k s , pr o f e s si ( ) 1 1 aic ap a b il iti es ,k n o w le d g e v i a ss o ci at e dw it hi o b sa n dc o i l sl i1t ati0 1 1 sw it 1 1 c u r ric u1u i i id e v e1o p m e n t c u r r i c u l u i i ie x p e r tw h oc o l l l l l l a l l ( 1 st l l e o r i e sa n dt e c l l l l 0 1 0 9 i e sist h e a d m i l listr at o ra n ddir e c t o r w h e nc h o o sin ga sl iit a b1 ee x p e r t ,1 1 is h e rp o st , e x p r e ssin g a bilit y , i 1 1 t e r p e r s o n al c o i i i m u l lic ati0 1 1 ,at t i tu d e ,tim ea n d c o s t - - c o i l s u i i i i l l gs h o u l db et a k e ni 1 1 t oc o i l si d e l - a ti o i l t h e ir1 e v e lc o n s tr a i l l s t h ep r o g r e ssa t a dq u aliti e s i i o stin gc o n f e r e n c e sa ss o ci at e dw it hp o st t a s k sa n dp r o f e ssi0 1 1 8lc a p a bi1itie s a l l aly sis ii l str u ctin gt e a c h e r s d e sig n pr o j e ct c t l r ricl i1l i b | a n dc h e c kin gth e p r o d u cts o fc t l rric ult i m d e v elo p r e e n ta r et h ei l i aint a s k so ft l l e l l l t h ep r e sid e n tsa n da d m i l l istr at o r s o fcl ir r i cl i l t l mi nt l i ec 0 1l e g eisa i l o t l l e ri 1 1 f h l e i l ti a lf a c t o ri 1 1t l l e cl i r ricl ill i i nd e v elo p l l l e i l t s ot i l et l l e sis sl i n l sl i pt i l e s ef a ct o r sa n ddr a wu p a 1 11 1 1 te r a ctiv esi m ulati0 1 1 gr a p hicb e t w c c i i c o11e g e ,e n t e r p ris ee x p e r t , c l i rr i c u l u l l le x p e r ta n dg o v e r l l l l l e l l t t e a c l l e ri 1 1 v o lv e l l l e l l ti l l e c l l a l l is 1 1 1a n de 1 1 t e r p r is ei l l v o lv e m e l l tm e c l l a i l is i i l ar e th e s a f e g u ar d s f o r e n m l l cin gc o11e g e e 1 1 t e r p ris e c 0 0 p e r atio i l f o r cl i r r i c u l t l l l l d e v e l o p n l e n t t e a c i l e ri 1 1 v o lv e l n e l l ti l l e c l l l l l is 1 1 1r c f e rst o e s t a b lis h i n gs u f f i c i e n tr i g h ts ,p o t e l l te n c o u r a g e m e n to ra w ar d ,jl i s t ass e ss i i i e l l ta n de f f e c tiv etr ai 1 1 i 1 1 9f i l e t i l a l l is i l l e n t e r p r is ei 1 1 v o l v e i l l ( 2 1 1 t h i e c i l a l lis 1 1 1lie sii 1 1 ebla 1 1 1 ( 21c ssb e n e ficia1r c sl l1t w i1 1 - - w i1 1c 0 0 p e r atio i l n l e c l l a l l is i l la n ds c i e l l ti f i cm a n a g e m e i ll v o c a ti o l l a lc 0 11 e g e si l a v et ob u i1 d l i pc o n d i ti o i l sa f t ( 1 l t i l l 0 s p h e r e s ti f l l t l la t et i l ee l l t i il l si as i i ia n di n iti a ti v eo f tc a c h er s ,a n dp r o m o t ete a c h er s s e n s eo fr c sp o l l sib il itie s ,o l l sl irin gt h at t 1 1 ( 2 yd e v o t et l l e l l l s e l v e s t ot h et 2 ar e ero fcl i rri c l l lu i l l d e v e l o p i l l e l l t k e y w o r d s :v o c l lti0 i i a1c o11e g e ,c ( j11e g e 一( 2 1 1t er p ris e c o o p e r ati0 1 1 , c u rricl l1l i f l ld e v elo p l l l e l lt i n e c l i l t l lis i l l v i i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 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 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 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耄i 篓】 日期:丝煎:丛丛 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华东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 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 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誓、l 目 日期:塑翌:山f 导师签名:络姬 日期: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与意义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从2 0 世纪8 0 年代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数量和规 模,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成规模的扩展后,很多高职院校进入了 内涵建设阶段。但随之而来出现了很多让高职领导和教师困惑的问题:学院内涵 建设的出路究竟在何处? 职业教育要教给学生什么? 高职院校改革的重点是师 资建设还是课程改革? 如何将职业教育专家极力倡导的“项目课程 、“工学结合” 等理念进行有效实施? 解决学生就业率和职业能力培养的抓手是什么? 诸如此 类的问题都是很多高职院校无法真f 解决的。其实,纵观历史上任何一次重要的 教育教学改革,无一不是从课程改革的角度入手。上述问题看似孤立,其实它们 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这个逻辑纽带就是课程。课程是学校改革与发展、 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和直接载体;课程也是学生能力建构的基础和依托。那 么,破解上述这些问题的关键点就应该从微观的课程角度入手,并采取校企合作 丌发课程的方式,构建以项目课程为特征的新型课程体系,以此解决由学科课程 产生的诸多难题。由于项目课程对教师也提出了不同于以往学科教育体系的能力 要求,如课程标准的编写,教学项目的设计及课程资源的丌发,还有很多丌发过 程中的细节问题都需要教师在课程专家的指导下创造性地完成。实践表明,参与 过课程丌发的教师研究水平和教学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而通过新课程体系的 学习,绝大多数学生都具备了行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就业问题也相应得到 了缓解。课程改革作为高职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和关键问题是毋庸置疑的,也只 有让高职教师和企业专家在深度合作的基础上进行课程丌发工作,高职的内涵建 设4 能取得实效。 2 0 0 6 年教育部1 6 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 以下简称1 6 号文件) 提出工学结合的高职人爿。培养模式,并强调高等职业院 校要积极与行业及企业合作丌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 群) 的任职要 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校企合作项目课程丌发工作已经在上海、杭州等省市率先丌展起来,其中取得的 成绩已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由于高职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没有像基础 教育同臻完善的理论体系,因而在改革中碰到各种问题也在所难免。根据笔者的 调查分析,很多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课程丌发的进展中都会碰到一些障碍,合作 过程大都是在摸索中进行。究其原因是在于我国目日i 还没有一套科学完善的校企 合作课程丌发机制,学校和企业的合作都是i b 学校倡导的自发式行为。又由于缺 乏政府有力政策的推动,校企合作课程- 刀:发只能在艰难中缓慢前行。这币是笔者 撰写这篇论文的初衷。 1 6 号文件提出了校企合作课程丌发方式,其中必然面临着很多需要解决的 问题,包括课程丌发主体的界定;学校和企业在课程丌发过程中应该承担哪些职 责;如何有效的促进双方的参与合作等等都足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笔者对高 职院校和企业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从调查研究结果分析出校企合作的现状及问 题,并针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建立了一种真正适合于我国国情的课程 丌发机制。 第二节文献综述 高职教育自发展以来就是颇具争议的教育领域,它具有“高等性”和“职业 性”的双重属性。我国职业教育界的探索者们已经逐步意识到高职“职业性”的 重要特征,他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改变了传统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在我困愈柬愈彰显出“职业性”的发展势头。而另一方面,由于职业教 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在实践快速发展的同时,理论研究却处于比较贫瘠的状态, 很多改革的项目和措施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只能在摸索中进行。校企合作 对高职而言无疑是一种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教育理念,关于校企合作过程中 出现的很多问题卸缺乏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法。国内关于课程丌发方面的研究,有 涉及理论层面的,如对课程丌发的指导思想、目标取向、课程丌发的原则、课程 丌发的模式等进行的宏观理论描述;也有涉及操作具体层面的,如课程丌发的舰 范化与技术标准建设、课程丌发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等。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 资料发现论述校硷合作课程丌发机制的文献l 泖聊无几,只能试图从课程丌发的机 制问题入手,对课程丌发的模式、课程丌发的参与者和校企合作课程丌发三个方 面的问题进行阐述,对已有文献的核心观点进行梳理,以此展丌对高职校企合作 课程丌发机制问题的深入研究。 根据课程丌发的主体来分类,有三种基本类型的课程丌发机制,“即中央集 权机制、地方分权机制和学校自主机制”,或者简化合并为“集权型”和“自主 型 两种类型。不同的国家会依掘各自的政治体制和文化传统采取不同的课程丌 2 发机制,如“素有中央集权传统的法国、俄国、中国和韩国等国家建立了中央集 权的课程丌发机制,而在具有分权和自治传统的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 等国家则建立起地方分权或者学校自主的课程丌发机制。”我们应该借鉴不同国 家课程丌发的先进经验,“注意培育多层次的课程丌发机制”、“明确课程丌发机 制系统中的主导性与补偿性关系”、“尊重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引 入和发展社会参与机制”、“加强与其他教育系统特别是先进教育系统的联系”。 校企合作课程丌发机制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学校自主的课程丌发机制。根据 我国学校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引入和发展“社会参与机制”,把优秀的企业专 家吸收到课程丌发的队伍中来,同高职教师一起丌发出能真i f 培养高职学生职业 能力的课程,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高职校企合作课程丌发机制。 一、几种课程开发模式的比较 ( 一)学科课程模式 学科课程来源于普通高等教育,它是指“以经典学科知识为内容的课程”, 其丌发主体是相关学科的学者或者教师。在普通高等院校备受尊崇的学科课程在 职业教育界却受到批判,甚至成了“众矢之的”。高职院校采取学科课程丌发模 式和我国政治、经济及文化传统密不可分,而直接原因是由于丌发者的知识面和 社会阅历的局限性所致。大多数课程丌发人员很少( 或没有) 和外界产业及行业 接触过,他们不了解工作岗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实际需求。因此,学科课程体现 出的特征是:“课程内容与岗位任务关联度低”、“课程内容没有建立与岗位任务 的联系”、“教学方法主要是基于符号的讲授”、“影响了社会与个体对职业教育价 值的认同”、“未能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四在学科课程模式下,教师几乎 不理解课程,不考虑学生的就业方向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他们只是围绕着自己已 有的知识结构专注于教学活动。高职院校进行课程改革正是要打破传统学科课程 的这些弊端,建立真正适应高职发展的课程模式,把课程的权利交给教师,并通 过多种途径激发他们参与课程丌发、深入研究课程的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和对未来岗位的胜任力。 ( 二)俄罗斯制课程模式 俄罗斯制是1 8 6 8 年由莫斯科帝国技术学校校长德拉奥斯创立的,它采取 建立实习工厂培养学生的方法,通过“分析生产技术,把生产过程分为几个要素, 然后据此制定课程计划,指导学生通过工厂实习掌握这些技术。分解技术、班级 ”吴刚| ,、i i 策虹:罔外课程开发机制改革的j 占奉绛验探析。集天人学教育学撒2 0 0 0 年6 门。 。徐困庆并:职业教育项口课程开发指南f 产东师范人学版 l :2 0 9 年版,笫3 而贝。 3 授课是俄岁斯制最为突出的两个特征。”俄罗斯制克服了学徒制不能适应工业革 命对大批廉价、非熟练劳动力的需求,对生产过程进行分解并依据其制定课程计 划的思想可以看作是能力本位课程思想的最初形态。俄罗斯制也为“在学校实施 职业教育,大规模地培养技术人彳提供了操作路径,在职业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 意义”。u ( 兰)m e s 课程模式 m e s ( m o d u l e so fe m p l o y a b l es k i l l ) 可译为“就业技能模块组合课程”。其 课程丌发过程具有“系统性、严密性,模块组合的灵活性,以及对技能描述的细 致程度,是c b e 课程理论和学习领域课程理论所无法媲美的。”m e s 课程丌发采 取的方法是“工作任务与技能分析,它由以下几个坏节构成:准备工作规范,确 定模块内的操作步骤、分析模块内的操作步骤以及确定模块所需的学习单元。这 些工作要求由工程技术人员、教师、有实践经验的高级技术工人组成的丌发小组 来完成。”这种课程模式由于对二 作过程分解过于精细和严密,过度的动作分解 很难“让学生获得对工作体系的整体性理解”。我国高职的培养目标是介于工程 型人爿和技能型人才之间的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m e s 课程模式专注于技能训练的特点使其无法在我国高职院校被广泛推广。 ( 四)c b e 课程模式 c b e ( c o m p e t e n c yb a s e de d u c a t i o n ) 简称能力本位教育课程,它产生于2 0 世纪6 0 年代的美国,明确提出了“能力”的概念,其核心技术是d a c u m ( d e v e l o p ac u r r i c u l u m ,课程丌发) 法,即以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来丌发职业教育课程。 “c b e 课程完全打破了由学校教师根据知识系统性 丌发课程的思路,转向以岗位 职业能力为依据丌发课程,而课程丌发的主导权也交由企业专家掌握,主张由产 业界而不是学者来决定课程内容”。c b e 课震对于“提高课程体系与工作体系的 相关性,更为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无疑具有重要价值”。在进行高职课程 丌发的过程中,c b e 课程丌发所具有的由企业决定课程内容是值得借鉴的。然而, 由于我国是学校职业教育体系,无法完全以学生的就业和职业能力决定课程模式 的选择;c b e 被很多学者批评为不能使学生获得对“工作情境的整体理解”,以 及d a c u m 法并非能丌发出学生需要的所有课程内容,这些都是我们不能完全照搬 c b e 的原因所在。 “馀困庆:职业教育深程论,f 扛东帅范人学j i ;j 扳i :2 0 0 8 年9 门版,笫3 0 3 l 贝。 。i r d 卜,第3 1 3 6 贝。 。mi :,第3 1 4 3 贝。 4 ( 五)学习领域课程模式 学习领域课程模式产生于2 0 世纪9 0 年代的德国,“它以典型的职业工作任 务为核心来组织、建构课程内容:强调工作过程知识的重要性:要求按照行动导向 的教学方式组织实施教学,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建构或参与建构工作世界的能力 n 。学习领域“采取b a g 分析法,成立专家小组进入企业,采取观察、访谈等方 法深入研究工作过程,这有利于挖掘出工作过程中更加深层的知识、技能要求。 学习领域课程方案仍然只是一个框架,其要得以有效实施,必须丌发以项目为导 向的实施方案,而在这方面我们所获得的来自德国的有关研究资料非常匮乏”四, 这f 是学习领域课程在我国难以顺利、有效实施的原因。 ( 六)项目课程模式 项目课程可追溯到1 7 和1 8 世纪,目前已得到我国职业教育界的普遍认可并 得以逐步推广,在石伟平教授与徐刚庆副教授合著的课程丌发技术和徐国庆 教授所著职业教育课程论、职业教育项目课程丌发指南三本书中都深入阐 述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丌发的程序及操作方法,并对丌发中的每一个具体环节进 行了深入探讨,这也是目前我国少星详细论述职业教育课程丌发技术问题的著 作。徐国庆副教授提出了项目课程的定义为“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计与内容选择 的参照点,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并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纠 他同时提出项目课程丌发的主体应当是企业专家与职业院校教师,主张采取教师 与企业专家联合丌发课程的机制,且企业专家作用的发挥要建立在教师的问题引 导基础上。 二、课程开发参与者分析 国外相关的研究证明了教师和企业联合丌发课程的必要性。在杜威以及早在 2 0 世纪2 0 年代一些学者的著作中,已经看到教师在课程发展过程中应有一席之 地。但在相当长的教育历史上,教师依然被当作一利t “工具”。2 0 世纪7 0 年代以 后,人们丌始意识到教师内在的实践经验、研究能力、创造能力是客观存在的, 并应该在课程发展中展现出来。斯腾浩斯、施瓦和及“行动研究”的倡导者都非 常重视教师的作用。2 0 世纪8 0 年代中期,美国的霍姆斯小组( h o l m e sg r o u p ) 、 卡耐基教学专业作组( c a m e g i et a s kf o r c eo nt e a c h i n ga sap r o f e s s i o n ) 等组织相继 提出报告,掀起所谓教育改革的“第二次浪潮”,这次浪潮引起了人们对“赋权 “徐涵:德国学习领域潍程方案的皋奉特抓,教育发展i j j f 究2 0 0 8 年l 门。 。徐罔庆:职业教育课程论,f 挣东帅范人学j | j j 扳 i :2 0 0 8 版,第5 0 贝。 “i r di :,第1 7 6 贝。 5 于教师”( e m p o w e r i n g t e a c h e r s ) 等| 、u j 题的普逊关注,“赋权于教师”的重要内容之 一,就是创设专业化学校环境,并给教师以相当的专业自主权,包括课程决策的 权力。“此外,8 0 年代像康内利等人提出的“课程即经验”、格兰迪提出的“课 程即是实践”等这些新的课程观念,降低了课程的结构化程度,使教师参与课程 丌发得到理论上的支持。约瑟夫斯特灵马顿( j o s e p hs t e r l i n gm a t t o o n ) 在设 计和丌发技术课程( d e s i g n i n ga n dd e v e l o p i n gt e c h n i c a lc u r r i c u l u m : f i n d i n gt h er i g h ts u b j e c tm a t t e re x p e r t ) 这篇论文中详细阐述了企业专家 及教育专家各自的能力和专长,并通过工具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合适的课程丌发 专家应具有的素质和条件是知识的广度、知识的深度、表达技能、可参与性t 人 际沟通技巧和态度。选择最能干和最适合的课程丌发专家意味着有可能大大地提 高课程丌发的效果和效率,反过来,课程丌发的效率可以改善技术教育与培训的 质量。 唐锡海、张巨洪认为“要丌发符合高等职业教育本质特征的课程体系,必须 充分挖掘各种课程资源。其中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他们提出“高 等职业教育课程丌发中的人力资源主要指校长、课程管理人员、教师、行业人士、 课程专家、教育行政人员等”,并在论文中论述了这几种人力资源在课程丌发工 作中应该承担的不同职责和具体的行为内容,呼吁“建立行业人士参与课程丌发 的机制,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圆 王建军在教师参与课程发展:理念、效果与局限文章中分析了教师参与 课程发展的脉络,教师参与课程发展的理念背景,参与的效果和潜在的局限:马 云鹏、马延伟在从课程改革趋辨看教师参与课程丌发论文中详细阐述了教师 参与课程丌发的社会背景和必要性,并提出了促进教师参与课程丌发的策略。徐 国庆副教授在论细节教育一文中提出许多教师除了掌握了基本专业知识外, 对工作情境的细节往往是很陌生,他们感到非常难以分解的模块,总是被企业人 士轻而易举地破解,因此他提出企业人士深度介入课程丌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 本途径。 邬宪伟的面向未来的职业教育课程丌发一文以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为目 标,提出职业教育的课程丌发应陔以个人为单元,为每个人提供理想的职业,并 帮助他获得最适合他的职业资格,他还提出了课程丌发的具体方法和流程。可以 看出,这足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目标的课程丌发思想,是职业教育的终极理想,但 ”i :人芳:论教i j 巾即课程开发的土仆,o 挣中师范人学2 0 0 8 年顾i j 论丈。第3 2 艇。 唐锡海、张h j i :论i 谢等职业教育课程歼发中的入力资源高教论坛2 0 0 3 年1 2 ,】第6 期 6 在我国如此庞大的学校职业教育体系下是难以实施的。因此,我们只能在课程丌 发的某些环节借鉴其考虑学生个体发展的思路,例如采取为不同学生丌发不同学 习资源的措施,却不能把他的这科- 王巨想变成现实。 三、校企合作课程开发 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发现,校企合作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方式以被很多研究者瞩 目和探讨,本文中的产学合作即为校企合作的同义语。这类文献大都是从学生实 习与就业、聘任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等角度去研究,而与课程丌发相关的 内容可谓是凤毛麟角。对校企合作相关问题研究较为典型的有以下几位学者。徐 国庆副教授在职业教育原理一书中对产学合作的内涵及意义、企业参与职业 教育的动机分析和参与方式、产学合作的保障条件几个问题作了深入分析。夏建 国、杨若儿把高职高专产学研合作机制的特征归纳为四个方面,即互动介入性、 目标一致性、相对稳定性和共守协议性“。刘晓明、杨如顺根据我国目前的国情 和条件,从现有的“校企合作”成功典范分析,总结出三种产学合作模式,即校 办产业( 企业) 模式、行业( 企业) 办学模式和校企股份合作模式。笔者通过调研发 现课程丌发作为学校与企业深层次合作的方式并没有被大多数高职院校所重视 和实施,因而也就相应地缺乏深入研究这个问题的文献资料。尽管如此,上述这 些文献也为本人深层次探讨校企合作课程丌发机制问题提供了研究的基础和思 维的空| 日j 。 总之,自9 0 年代丌始我国就有很多学者和专家关注课程丌发主体方面的问 题,认为应该摒弃学科课程丌发范式的束缚,建立一种教师与企业专家联合丌发 课程的机制。笔者查阅了近年来大点 文献资料,却只是在某些文章中涉及到此问 题的小部分论断,关于详细论述校企合作课程丌发机制的文献却寥寥无几。然而, 随着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除了对课程丌发理论与技术领域的深入探索 外,合作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都与缺乏科学的运行机制密不可分。涉及课程丌发 机制方面的问题有很多,如教师与企业专家参与课程丌发的意愿、能力与职责的 研究,校企合作课程丌发互动机制研究,校企合作课程丌发的保障机制研究等等。 目日订国内外关于这些问题的研究还1 i j 当匮乏,这也给作者提供了研究的契机和空 i 自i 。 夏建罔、杨若凡:产学i i j i :合作4 9 t s u 的 :i t j 实践。职救论坛2 0 0 2 年第5j 坍。 刘晓i j 、杨! f u 顺:商职校企合作的现状、问题及模代选择职敦论坛2 0 0 3 年第1 4 l l l 。 7 第三节概念界定 本文所涉及到的核心概念主要有“高职”、“校企合作课程丌发 和“高职校 企合作课程丌发机制”三个概念。 一、高职 “高职的全称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这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教育形式,对其 界定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观点。 石伟平教授认为:“高职实际上是一种高等专业技术教育,是一种培养士 ( 技术员) 、师( 工程师) 级高级职业人爿的教育与培训,应该包括大专、本 科、研究生三个层次,分别由专科学校、( 农、工、商科等) 专业学院或大学工 商等专业学科、甚至研究生院或相关的硕士点和博士点来承担。”“ 匡瑛博士从课程角度对高等职业教育进行界定,她认为:“高等职业教育是 指课程面向实际,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或某类职业或行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 识,为社会培养技术性人爿的高等教育”锄 笔者认为,高职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种类型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具 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l j 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 级技术人j 为目的的教育形式。岛职的办学主体和办学形式有很多种,本文主要 是指是普通本科院校、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和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三年 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其生源主要为普通高级中学毕业的学生和职业高中等 参加普通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入取的学生。 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 与课程丌发相关的概念有“项 j 课程”、“课程丌发”、“职业教育课程丌发” 和校企合作课程丌发等几个概念。 徐国庆副教授把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定义为:“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与内容 选择的参照点,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并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 斗,伽 工ko “课程开发 也称为“课程编制 ,是从英文“c u r r i c u l u mm a k i n g ”、 “c u r r i c u l u mc o n s t r u c t i o n ”、“c u r r i c u l u mb u i l d i n g ”等词翻译而来的。 早在1 9 3 5 年,卡斯韦尔( h c a s u w e l1 ) 和坎贝尔( d c a m p b e l1 ) 在课程丌发一 “钉f l j j ,酱:比较职业技术教育,f 挣东帅范人学 l ;版 i :2 0 0 1 年版第3 3 9 贝。 。廷瑛导:比较l 矗等职业教育;发艘j 变筝f :海教育f | 版i :2 0 0 6 年版,第1 6 页。 “徐固庆并:职业教育珠程论f 卢东帅北人学j l i 版引:2 0 0 8 年版,第1 7 6 灭。 8 书中首先使用了“丌发”( d e v e l o p m e n t ) 一词,很快就被普遍采纳,因为这个词 包含丌发、发展、形成等涵义。它意味着课程丌发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指 探索、组织、实施和评价新的课程的整个过程,由此可引申出“课程丌发”这个 概念一般应包括三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