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独创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 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 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注:如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 明的,本栏可空)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与我同工作的同志对 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劾、莹 导师签字:;k 舍锾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堂撞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 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堂 蔓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 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7 i ,拱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乡、譬导师签字 瞅舍霞 签字日期:2 0 0 6 年护步月驴5 同签字同期:2 0 0 年峰月d 厂只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郝懿行尔雅义疏训诂研究 中文摘要 郝懿行是清代研究尔雅的著名学者,他的尔雅义疏是研究尔雅 的集大成之作,其训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研究价值。目前学术界对郝懿行尔 雅义疏的研究主要是对一些个别问题的阐发,而尔雅义疏的因声求义、词 义系统、发明条例尚没有人进行系统、细致的研究。我们以尔雅义疏的训诂 成就为研究课题,正可以填补这块空白。 本文采取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与现代语言学理论相结合的方法,既吸取传统 语言文字学的研究成果,又运用现代语言学的有关语义、语用理论,来研究郝懿 行的训诂学成就。本文共分五部分: 第一章前言,主要论述了研究的对象和方法包括:郝懿行的生平、家世、 主要著作、尔雅义疏研究的价值、版本及研究尔雅义疏的方法。 第二章尔雅义疏因声求义研究:清代,古音学大盛,学者们皆知就古音 以求古义,郝氏尔雅义疏也是这么做的,因此,在前人研究尔雅的基础 上能够有所突破,成为尔雅研究的后出转精之作。尔雅义疏因声求义研 究包括:破通假、推求事物的命名之意、系联同源词、阐释联绵词、贯通异形词、 纠正流俗之误和因声求义的方法。 第三章尔雅义疏词义系统研究:在注疏的过程中,郝氏能够注意到词义 之间的相互联系,把词放在同一语义场中进行比较,这与西方的语义场理论是不 谋而合的。这部分内容包括:探求本义、推求引申义、归并义项、辨析同义词。 第四章尔雅义疏在方言研究上的贡献:语言中的词汇随着社会生活的变 化也不断发生着变化,新词不断产生,旧词不断消亡。对尔雅记录的词语, 郝氏能够结合各地方言,看到词义发展的全过程,在方言研究上也做出了贡献。 第五章尔雅义疏对尔雅条例的发明:尔雅的释义方式有其内在 的特点,如“二义不嫌同条”、“数义兼通”、“辗转相训”等等,郝氏在作疏 时也对其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郝懿行尔雅义疏训诂 分类号:h 1 3 1 4 坐查塑蔓查兰堡主兰垡笙兰 t h es t u d yo f e ry ay is h u a b s t r a c t h a oy i x i n gw a saf a m o u sl i n g u i s to ft h eq i n gd y n a s t y h i s e ry ay is h u ) ) r e p r e s e n t e dt h eh i g h e s tl e v e lo fl i n g u i s t i c ss t u d i e so n ( e r y a ) ) t h e r e f o r e ,t os t u d yt h e l i n g u i s t i c so f e r y ay is h u ) ) i ss i g n i f i c a n t a tp r e s e n t ,t h e r ei sn os y s t e m a t i cs t u d y a b o u ti t s t u d y i n gi tw o u l dj u s tm lt h eg a p s w ew i l le x p l o r et h i st h e s i su n d e rt h eg u i d a n c eo fm o d e ml i n g u i s t i c st h e o r i e so f s e m a n t i c sa n dp r a g m a t i c s ,a n dt h eh i s t o r yo fc h i n e s el i n g u i s t i c s t h i st h e s i si n c l u d e sf i v ec h a p t e r s : c h a p t e ro n e :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 t h i sc h a p t e rd i s c u s s e s t h eo b j e c to ft h es t u d y ,s u c h a sw h e nh a oy ix i n gl i v e d ,h i sf a m i l yb a c k g r o u d ,h i sl i f e ,h i sw o r k so fl i n g u i s t i c s ,t h e v a l u eo fs t u d y i n g e ry a 。t h ei m p o r t a n tv a l u eo fs t u d y i n g e ry ay is h u ) ) ,a n dt h e n m a k ec l e a rt h em e t h o d so fs t u d y i n g c h a p e rt w o :t h er e s e a r c ho fh a o y ix i n g st h e o r y s o u n da n dm e a n i n gi n t e g r a t i n g t o g e t h e r o w n i n gt o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f l o u r i s h i n go f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s t u d ya n dt h e a c a d e m i ca t m o s p h e r ei no i n gd y n a s t y , h a o f i x i n gh a dad e e p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t h e t h e o r y s o u n da n dm e a n i n gi n t e g r a t i n gt o g e t h e r t h e r e f o r e ,h e m a d eag r e a t a c h i e v e m e n ti ni n t e r p r e t i n g e ry ay is u ,w h i c he x c e e d st h eo t h e rv e r s i o n s c h a p e rt h r e e :t h er e s e a r c ho ns y s t e m a t i co f e r y ay is h u ) ) h a oy i x i n gb e c a m e a w a r et h a ts e m a n t i c si ss y s t e m a t i c t h ew o r d so fl a n g u a g ec o n t r o la n dc o n n e c te a c h o t h e ri nm e a n i n g h ec o u l de x p l a i nt h ei n f e r i o rw o r d sw i t hs u p e r i o ro n e so rv i c ev e r s a i nag e n e r a ls y s t e m h ep u tt h ew o r d si nt h ea s s e m b l et od i s t i n g u i s ht h e m h ep o i n t o u tt h ec o m m o n ef e a t u r ea n dt h ed i s t i n g u i s h f e a t u r e so ft h ew o r d st h r o u g h c o m p a r i s o n t h i sw a ya n a l y z i n gt h es i g n i f i c a t i o ni sp r o f o u n d c o m p a r i n g t h es e m a n t i c f i e l dt h e o r ya n dt h ew a yt oa n a l y s e ss e m e m eo ft h em o d e r nl i n g u i s t i c s , t h e ya i e a l m o s td i f f e r e n ti na p p r o a c h e sb u te q u a l l ys a t i s f a c t o r yi nr e s u l t s c h a p t e r f o u r :t h ea c h i e v e m e n t so fd i a l e c t o l o g y l a n g u a g ei ss o m e t h i n g c h a n g e a b l ec o n s t a n t l y b u tt h e s ec h a n g e a b l e w o r d sa l w a y sk e e pl i v e i ns o m e 2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d i a l e c t s h a oy i x i n gh a dat i m ei d e a h ef o u n dt h e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t h e m ,a n d b e c a m ea w a r eo ft h ee v o l u t i o no fw o r d s m e a n i n g c h a p t e rf i v e :e x p l o r et h es y s t e mo f e ry j e ry j i st h eo l d e s tc h i n e s e l i n g u i s t i c s i th a se x t i n c ts y s t e m t h i sp a r ti sr e f e rt ow h a th a oy i x i n gh a de x p l a i n t e d a b o u tt h i ss y s t e m k e yw o r d s :h a o y i x i n g ( ( e r y a y is h u ) ) e x e g e s i s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n u m b e r :h 1 3 1 4 3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前言 一、郝懿行与尔雅义疏 郝懿行( 1 7 5 7 1 8 2 5 ) ,字恂九,又字寻韭,号兰皋,清代山东栖霞人。嘉庆四 年( 1 7 9 9 ) 进士,官至户部江南司主事。 郝懿行出生在栖霞县城的个书香门第,八世组郝晋是明末崇祯戊辰进士, 父亲郝培元是乾隆年问的贡生。他自幼好读书,七岁时入家塾读论语、孟子。 二十七岁时拜济宁孝廉李承琏为师,李氏开其心花,指导他攻治经学。自此以后, 他便肆力于诸经,寒暑不辍。嘉庆四年四十三岁时,以精于经学被阮元选拔上来, 与姚文田、王引之、张惠言等同时及第。他为人清廉自守,沉静谦退,“遇非紊 知者,或相对竟日无一语。”而谈论经义,则喋喋忘倦,常与王引之、胡承珙、 阮元等经学之士书信往来切磋经义。除此之外,他还与妻子王照元( 字瑞玉,号 婉俭) 参征异同,共同著述。“照元文辞高旷,得六朝人遗意。懿行有所述作, 照元每为写定题识。“夫妇治学,一家两先生,亦儒林之佳话。 郝懿行潜心学术四十载,著书六十余种,除尔雅义疏外,尚有山海经 笺疏、证俗文、晋宋书故、苟子补注、竹书纪年校正、燕子春秋等 三四十种刊行于世。光绪年问,其孙郝联薇刊刻的郝氏遗书二十多种一百八 十余卷,仅是他著作的一部分。 尔雅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按意义编排的辞书“,一般认为今本尔雅 出于众人之手,大约“成书于战国末年,为齐鲁儒生所编撰”“。关于尔雅 的名义主要有“近正说”和“近夏说”两种看法。“近正说”认为“尔雅”的意 义是接近雅言,此说以刘熙为代表,他在释名释典艺中说:“尔,呢,近 也;雅,义也,义,正也。五方之言不同,皆以近正为主也。”。“近夏说”指 的是接近都城的话,即当时中原的官话,“夏”是本字,“雅”是假借字。此说以 黄侃解释的最明了,他在尔雅略说论尔雅的名义中说:“雅之训正,谊属 后起,其实即夏之借字。苟子- 荣辱篇: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 儒效篇则云居楚安楚,居越安越,居夏安夏。二文大同,独雅夏错见, 明雅即夏之假借也。”1 4 山东师范大学顶:b 学位论文 尔雅十九篇,收词四千三百多个,共计两千多条。前三篇释诂、释 言、释训以语词为主,主要是以通语解释古语、方言和形容写貌之词,汇集 了大量先秦时期的古语古义;后十六篇是解释亲属、宫室、天文、地理、川流、 草木、昆虫、鸟兽、鱼畜等等名物的。尔雅收词范围很广,内容丰富,基本 反映出上古汉语词汇的面貌。此外,在建筑、音乐、天文、地理等许多方面,尔 雅也都有着重要的价值。晋时郭璞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夫尔雅者,所 以通诂训之指归,叙诗人之兴咏,总绝代之离词,辩同实而殊号者也。诚九流之 津涉,六艺之钤键,学览者之潭奥,搞翰者之华苑也。”因此,自汉之后就不 断有学者去研究它,为它作注,比较著名的有晋朝的郭璞、宋朝的邢呙、清朝的 邵晋涵和郝懿行,这些学者都为尔雅的考定和研究作出了贡献。 尔雅义疏初名尔雅略义,十九卷,三十七万余字,是郝懿行毕生的 精粹之作,也是研究尔雅的后出转精之作。此书始撰于嘉庆十三年戊辰( 1 8 0 8 ) , 完成于道光二年壬午( 1 8 2 2 ) ,除去中间置业养病的三年,历时十二年才完成。 陈奂尔雅义疏跋:“先生挟所著尔雅疏稿,径来馆中,以自道其治经之 难漏下四鼓者四十年,常与老妻焚香对坐,参征异同得失。”这部书写成于邵 晋涵尔雅正义之后,以邵书及臧镛堂尔雅汉注为蓝本,又多有所发明。 尔雅义疏的刻本,有节本和足本两种。节本有:( 1 ) 道光六年至九年 ( 1 8 2 6 1 8 2 9 ) 阮元刻的皇清经解本;( 2 ) 道光三十年( 1 8 5 0 ) 陆建瀛木樨香馆 刻本;( 3 ) 咸丰十年( 1 8 6 0 ) 劳崇光皇清经解补刻本。足本有:( 1 ) 咸丰六 年( 1 8 5 6 ) 胡埏刻本;( 2 ) 同治四年( 1 8 6 5 ) 郝氏家刻本;( 3 ) 光绪十年( 1 8 8 4 ) 黄茂等刻本;( 4 ) 光绪十三年( 1 8 8 7 ) 湖北崇文书局刻本等。足本是郝氏义疏 的本来面目,节本是高邮王念孙删削后的本子。虽然王氏所作的删定大部分是正 确的,但这种节删失去了郝疏的原来的特色。所以,今天我们使用尔雅义疏 时仍以足本为善。 二、尔雅义疏的研究概况、研究价值、研究方法 尔雅义疏是尔雅研究的后出转精之作,问世以来,流传很广,不断 有学者对它进行研究。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关于郝懿行尔雅义疏的研究成果 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评价类,如张永言的论郝懿行( 尔雅义疏)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 ,郭在贻、张涌泉的谈郝懿行的( 尔雅义疏) ;对郝疏的具体纠谬,如 李亚明的( 尔雅义疏) 增附式释义疏误略说“;对义疏中使用方言的研 究,如吴庆峰郝懿行( 尔雅义疏) 引登莱方言考“:刻本方面的研究,如 柳向春( 尔雅义疏) 之刊刻源流“;其他还有郭鹏飞的读郝懿行( 尔雅义 疏) 札记二则3 、胡海琼( 尔雅义疏) 同族词研究、柳菁( 尔雅义疏) “通”研究“”等等。总起来看,这些研究比较零碎,目前还没有人对尔雅 义疏的训诂学成就做全面系统的研究。 中国传统语言学在清代得到了全面发展,出现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语言学 家,郝懿行即是其中的一位。他的尔雅义疏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具体体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他能运用因声求义的方法,走阻声音通训诂的道路,以声 音的同、近、通、转相统系,发前人所未发。例如释诂“尘,久也”条下指 出“尘”为“陈”的假音,二字以声为义,根据字词的声音关系探求本字,疏通 故训;又如释诂“溥,大也”条下疏“旁溥、旁魄、彭魄、旁勃、盘礴”以 声为义,突破汉字形体的局囿,沟通了异形词。而且,郝氏还根据音义贯串的原 则,由一字一词连及多字多词,并根据它们之间的音义关系划成若干组,这样一 来庞杂的词汇也就有了系统性。在说明词义的引申方面郝氏的研究也较前人有所 突破,他十分重视对本义的探求,且从本义出发,具体地描述了词义引申的过程, 精细地解释词义。如释言“肆也”条下郝疏:“肆者,说文云极,陈也, 陈之为言伸也,伸有展放之意,故肆又训放也,纵也:纵有舒长之意,故肆又训 长也、缓也;缓有直遂之意,故肆又训直也,遂也,是皆从陈义而生也。”( 按: 说文解字:“极,栋也。从木,亟声。”此处意在说明郝氏分析引申的过程) 对尔雅中一词的多种释义,他还进行了归并,这为后世辞典编纂中合理划分 义项也作出了很好的示范。 二是在草木虫鱼名物考释方面,郝懿行重实证、参古书、实事求是。他田居 多年,通过耳闻目验的实际观察,对名物作出正确翔实的描述。他在“藿,芄兰” 下说:“按陶所说,今验叶似马碾,六月中开紫花,蔓延离落,子缀如铃。至秋, 下裂作小瓢,中出絮,然今不名萝蘑,人亦无啖之者,乃有小草细叶,色兼青白, 6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枝蔓柔弱,其瓢圆锐亦出絮烦,时儿童摘啖,有白汁,味甜,疑此是萝蓐也,俗 呼考萎,与果赢之实同名。”描述具体,透彻,非经年累月的细心观察是做不到 的。此外,对于历代相传的各种妄说,他也能实事求是地予以驳正,在释兽 “虎窃毛谓之虢猫”下,他就驳正了风俗通引俗说谓虎为李公所化的说法: “御览引风俗通云俗说虎本南郡中庐季氏公所化,为呼李耳因喜呼班 便怒。按:易林云鹿求其子,虎庐之里;唐伯李耳,贪不我许。然则唐 伯李耳盖皆方俗呼虎之异名,俗说谓是李翁所化未必然也。”在释虫“荧火, 即熠”下疏“萤本卵生”,推翻了“腐草为萤”的旧说。郝氏这种实事求是的科 学批判精神,在当时是十分可贵的。 除了以上两个方面的成就外,他还在前人注疏的基础上阐明了尔雅中的 些重要条例,如二义不嫌同条、义异同训等等。正因为如此,学者们对这部书 的评价是很高的,宋翔凤尔雅义疏序说:“其时南北学者,知求于古字古 音,于是通贯融会谐声、转注、假借,引端竟委,触类旁通,豁然尽见。且荟萃 古今,一字之异,一义之偏,罔不搜罗;分别是非,必及根原,鲜逞胸臆。”近 世黄侃说:“郝疏晚出,遂有驾邢轶邵之势。今之治尔雅者,殆无不以为启 门户之书。”1 对此书都极为推重。因此,系统地研究郝然行尔雅义疏对中 国语言学史、训i 诂学史以及汉语词汇史、词典编纂等都是很有价值的。 本文对尔雅义疏的研究将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传统语言 文字学和现代语言学理论相结合的方法,以郝氏尔雅义疏中因声求义的训 诂方法、词义系统、方言上的贡献,以及对尔雅条例的发明为研究对象进行 研究,期望能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7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尔雅义疏因声求义研究 “词是音义相结合而产生的,研究音义关系是词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有关音义关系的理论问题,目前学术界已达成共识,即词在产生之初,音和 义是在社会约定俗成的基础上任意结合起来的。但是,“在一种语言的基本词汇 初步形成以后,在词义引申和新词滋生的过程中,一些( 不是全部) 意义有关的 词往往会在语音上也有联系。”“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形与义关系密切,因 此以研究语义为内容的训诂学。通过分析字形可以解释词语的意义,“以形索义” 是训诂学里较早提出的一种释义方法。但是后来训诂学家们发现,将形与义的联 系绝对化之后,这样得出来的词义容易与文献的原意相背离,这是因为:“音与 义的发展变化主要是受语言发展规律的制约,而汉字字形的变化,却既受语言的 影响,又有不受语言制约的自身发展规律。”“文字本来只是语言的代用品。 文字如果脱离了有声语言的关系,那就失去了文字的性质。但是,古代的文字学 家们并不懂得这个道理,仿佛文字是直接表示概念的:同一个概念必须有固定的 写法。意符似乎是很重要的东西;一个字如果不具备某种意符,仿佛就不能代表 某种概念。这种重形不重音的观点,控制着一千七百年的中国文字学( 从许慎时 代到段玉裁、王念孙的时代) 。”“ 事实上,根据词与词的声音关系来推求意义的方法声训,早在先秦就已 经出现了,尔雅、易中就保留了许多声训的例予,以后历代学者也在实践 中不断地探索和丰富这种认识,“一步步地扩大正确的范围,逐渐地向科学化接 近”。“至清代,上古音系统明确以后,乾嘉学者段玉裁、王念孙从理论上阐明 了声义同源、声近义通的原理,“因声求义”作为一个重要的方法才臻于系统化、 理论化。郝氏生活在乾嘉这样一个学术昌盛的时代,自然知道“训诂声音,相为 表里”,他在与王伯申学使书就说到:“窃n i j l i 诂之学,以声音文字为本,转 注假借各有部居,疏通证明,存乎了悟。前人疏义但取博引经典以为藉征,不知 已落第二义矣。鄙意欲就古音古义中博其怕趣,要其会归,大抵不外同、近、通、 转四科以相统系。”“他把这种以卢为本的原则贯彻在对尔雅词语的注疏中, 补邵氏之未备,发前人所未发。其师阮元对他使用的这种方法就给予了很高的评 山东师范大学颇士学位论文 价:“今子为尔雅之学,以声音为主而通其训诂,余亟许之,以为得其简矣。 以简通繁,古今之言皆有部居而不越乎喉舌之地。”2 3 1 下面,我们将通过尔雅义疏中因声求义的实例来具体地研究他因声求义 的训诂实践。 一、尔雅义疏因声求义的内容 ( 一) 破通假 通假,指的是古代汉语书面语中,借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本字的现 象,表现为只用某字之音,而不用某字之义。这就使得字形与音义相脱离,容易 让人望文生义,产生误解。破通假,一直是传统的小学家们因声求义所做的一项 重要的工作。黄侃曾经说过:“盖假借之用愈广,而本字愈为难求,本字愈难求, 而本字与假借不相应之处愈多,其相去亦愈远。惟研究文字者,固不能以其难而 置之也。然则如何而推之? 日:推之之法,则在审音。盖假借之关乎音,犹鱼之 于水也。鱼离乎水则困,假借离乎音则绝。” 2 4 j 尔雅是现存最早的按义类编 排的词典,与后世的词典是有很大差别的,它只是简单地罗列了古文献中有关的 词义训释,其中本字、假借字混杂。如果不严格地加以区分,就会造成许多的误 注和误读。郝氏之前的尔雅注家对此缺乏足够的重视,因而在疏解尔雅 时难以准确释义。在郝氏看来,他作义疏就是要利用声训这把钥匙,破除尔 雅中的壅两之处,他说:“先从许叔重书得其本字,而后知其孰为假借,触类 旁通,不避繁碎,仍自条理分明,不相杂厕。,嘶1 从上述话中可以看出,郝氏破 通假的具体做法就是:根据本字和借字声音上相同或相近的联系,找出本字,再 对照说文解字得其本义。例如: ( 1 ) 释诂:“鸠,聚电。”义疏:“鸠者,匀之假音也。说文:匍,聚 也,读若鸠。” 按:“匀”、“鸠”同为见母幽部字,古音相同,同音假借。 ( 2 ) 释诂:纯,大也。”义疏:“纯者,奄之假借也。说文云:奄, 大也,读若鹑。 按:“纯”,禅母文部,“鹑”,禅母文部。说文:“纯,丝也,从糸屯声。” 9 山米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纯”、霹同音通假。 ( 3 ) 释言:“翌,明也。”义疏:“翌者,昱之假音也。说文云:昱, 明日也。” 按:“翌”,余母职部。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昱”下:“昱之字古多假借翌 字为之凡经传子史翌日字皆昱日之假借,翌与昱同立声,故相假借,本皆在 缉韵,音转又皆入屋韵。” ( 4 ) 释乐:“大钟谓之镛,其中谓之剽,小者谓之棱。”义疏:“栈者,侥 之假音也。”说文侥,浅也,释文引李巡云:栈,浅也。” 按:栈,崇纽元韵;佳,从纽元韵,栈、侵韵同声近。 5 ) 释乐:“大篱谓之产。”义疏:“筲者,龠之假借也。” 按:筲,余纽药韵;龠,余纽药韵,二字同音通假。 ( 6 ) 释诂:“废,大也。”义疏:“废者,每之假音也。说文:r 露,大 也。玉篇作囊又侬,同通作佛。”诗云:佛时仔肩。毛传:佛, 大也。 按:“废”假借作嚅? ,二者字形互不相涉,只是古音相近。“废”在帮纽幽 韵,霭”在帮纽物韵,同纽、韵部旁对转。 ( 7 ) 释诂:“竦,惺也。”义疏:“竦者,悝之假借。”按:“竦”为“慢” 之假借字,馒属心纽东韵,竦属心纽东韵,二字同音通假。 ( 8 ) 释天:“绎又祭也,周日绎,商日肜。”义疏:“肜者,融之假音也, 书高宗肜日,绦衣笺:商谓之肜,释文肜作融是也,释诂融, 居长也,方言融与绎俱训长,是融解义同。诗正义引孙炎曰:肜肜不 绝,是皆以肜为融李善注:融与肜古字通也。” 按:肜,定母冬韵;融,余母冬韵,二字同纽同韵。 ( 二) 推求事物的命名之意 推求事物的命名之意,即通过声音来说明词的“所以之意”。这种声训早在 先秦就已经出现了,两汉时大量行用,淮南子、史记、白虎通义、说文 解字都有许多这样声训的内容。比如白虎通义:“夫者,扶也,以道扶接也; 妇者,服也,以礼屈服也。”说文解字门部:“门,闻也。”月部:“月,阙 1 0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也。”尔雅释言:“幕,暮也。”这种声训,是用音同或音近的词来解释另一 个词,反映了古人对音义关系的初步认识,并非建立在科学的音义关系研究基础 上。 陆宗达在传统字源学初探中讲到:“词在其产生初期,是由音和义按约 定俗成的原则任意结合的。语言中大量的词,音与义的结合带有偶然性。但在词 汇的丰富发展过程中,还要由旧词中分化出一批新词。这些新词的词义是旧词词 义的延伸,词音则是旧词的承袭或有规律的稍变。因此,源词和派生词之间便发 生了历史的渊源关系,同源的派生词之间便出现了音近义通的现象。要想探求派 生词的来源,便可沿着音和义的线索找出它的源流。如果我们把约定俗成的词称 作自生词,源词分化出来的词称作派生词。那么,只有派生词才有探源的必要和 可能,而自生词是无源可探的。”2 6 1 随着人们对音韵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音 义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这种声训的方法日渐成熟。在郝懿行生活的时代,科学 的上古音系统已基本确立,学者们皆知就古音以求古义。因此,在郝氏推求事物 名源的声训实践中,更多的是源词和派生词之间的“音近义通”。 一种是用源词来训释派生词,从而说明命名之意的,如: ( 1 ) 释诂“诂”下义疏:“诂之言故也,故之为言古也。” ( 2 ) 释诂:“载,伪也。”义疏:“伪之为言为也。” ( 3 ) 释宫:“六达谓之茬。”义疏:“茌之言壮,壮亦大也。” ( 4 ) 释亲:“姑之子为甥。”义疏:“甥者,生也。” 上面的故和古、伪和为、茌和壮、甥和生中的训释词和被训释词是一种同源 派生关系,而且派生词以源词为声符,通过这种声训来揭示词的得名之由是正确 的。 一种是以声音为线索,用另一个同源派生词来作训,这样虽不能直接说明命 名的由来,却可以通过系源,启发出对词义特点的认识。例如: ( 5 ) 释训:“穰穰,福也。”义疏:“福之言富。” 按:福、富属帮母、职部。王力同源字典:“古人以富为福,故富福 同源。” ( 6 ) 释诂:“悦,服也。”义疏:“服之言伏也,喜乐之至转为屈伏,义相 成也。” 1 1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按:服、伏同音,俱为并母职部字。王力同源字典:“古人伏地表示畏服、 佩服。故畏服、佩服的服与伏同源。” ( 7 ) 释草:“荷,芙蕖。”义疏:“然则荷是大名,又叶名者,荷之言 何也,负荷言其叶大。”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这种推求名原的方法主要是从义同、义近的词中找 出声音相同、相近的词作释的,容易犯主观任意性的毛病。为了减少谬误,就需 要确凿的文献语言的佐证。我们看到,郝氏在用声训推求名原时也注意到了这一 点,不仅力求声义的统一,还常常的借助古文献已有的用例增强声训的说服力, 例如: ( 8 ) 释训:“暴虎,徒搏也。”义疏:“暴者,搏也,搏暴古音相近。匡 谬正俗云暴有薄音是也。” 按:裘锡圭文字学概要指出“暴虎”之“暴”是个假借字,“虢”才是 这个“暴”的本字,“暴虎”是不用战车徒步与虎搏斗。“ ( 9 ) 释丘:“泽中有丘,都丘。”义疏:“都之言潴也。禹贡被孟诸 史记作被明,风俗通云水泽所聚谓之都,亦日潴,省作貉。” ( 1 0 ) 释训:“不微,不道也。”义疏:“微者,通也,达也,通达皆道路 之名,故云徽亦道也。微之言辙,有轨辙可循。释文微,直列反,则读如 辙。” ( 三) 系联同源词 由同一源词孳乳出的词叫作同源词。一般来说,同源词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 件:( 1 ) 意义相同或相关:( 2 ) 读音相同或相近( 以先秦古音为依据) ;( 3 ) 有 同一来源。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其中语音条件尤为重要,它是同源词区别于同 义词的本质特征,也是同源词孳乳分化的主要依托。 清代的小学家们在同源词的研究上是超越前人的,王力同源字典序: “清儒在文字学上的成就是空前的。他们确有研究同源字的能力。段玉裁、王念 孙等主张以声音明训诂,这正是研究同源字的方法。,2 8 1 通过对义疏因声求 义所系词语的语音和语义内容的分析,可以发现,郝氏的疏证中涉及到了许多同 源关系的词语,再舍弃其中的异体字和通假字( 二者不反映同源词) ,便可以归 山东师范大学硕:匕学位论文 纳出为数不少的同源词族。可以说,虽然郝氏没有明确提出推求同源词的理论, 但却在科学训诂方法的指导下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这就为后世语源学的研究提 供了宝贵的经验和语源资料。 同源词的孳乳,本来与汉字的形体是没有直接联系的,但是,随着汉字表音 趋势的增强,在汉字逐步形声化的过程中,依托声符,采用增加或改换义符的方 法来造字,成为汉字滋生的主要形式。这时,声符就不单单是表音的作用了,它 又增加了一个功能示源。在郝氏训诂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声符示源表义的特 点,系联了大量声符相同的同源词。例如: ( 1 ) 释诂:“憔,大也。”义疏:“憔者,说文云覆也,覆冒义亦为 大,故方言云憬,大也,诗乱如此懊,毛传同,通作腆。仪礼公 食大夫礼及周礼腊人郑注并云照,大也。腮义与底同,韦昭晋语 注云庶,丰也,丰亦大也。说文云燕,丰也,引商书日庶草繁 舞,今燕作廉,是声义又同矣。慨荒声转。诗天作传荒,大也。凡声 同声近声转之字其义多存乎声,皆此例也。” ( 2 ) 释诂:“骏,大也。”义疏:“骏者,玉篇云马之美称也,美 大义近,下文云骏,长也,长大义近。通作峻。诗骏命不易、骏极于 天,礼记、中庸、大学及孔子闲居并引作峻。又通作浚。书 夙夜浚明有家,释文引马融注浚,大也。诗噫嘻释文浚本亦 作骏。又通作俊。夏小正注云时有俊风、初俊羔,传并云俊者, 大也。说文云:俊,才干过人也。然则人之俊者为大,马之骏者亦为大, 山之峻者亦为大,水之浚者亦为大,字虽异而音义同矣。” ( 3 ) 释诂:“胎,始也。”义疏:“胎者,一切经音义一引尔雅旧 注云:胎,始养也。汉书枚乘传云:福生有基,祸生有胎。服虔注: 基、胎,皆始也。通作殆。诗殆及公子同归,释文殆作迨,始也。 尔雅释文胎,孙炎大才反,本或作台。是台、迨、殆具胎之假音矣。” ( 4 ) 释诂:“乔,高也。”义疏:“乔者,说文云:高而曲也。 通作桥。诗山有桥松,释文桥本亦作乔;南有乔木释文乔本 亦作桥。又通作峤。释山云山锐而高峤,释名作山锐而高日乔, 形似桥也又通作侨,左氏文十一年传获长狄侨如,谷梁成二年传叔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孙侨如释文并云侨本亦作乔。” 以上四例是以“懊”、“骏”、“胎”和“乔”为探源的起点,通过声符将同源 的派生词聚合在同一个词义系统中,尽可能多地利用声音关系把音近义通的词系 联在一起,虽然不能准确地勾画出词与词之间的孳乳过程,但却可以将同源的派 生词尽可能多地联系起来,大致显示词族的概况。 声符有示源的作用,同声符的字有同源的可能性。但这并不是说只有形体相 同的字才是同源字。事实上,同源字本是与形体无关系的,同源字之间的关系是 音近义通。虽然郝氏所处的时代,没有科学的同源字理论为指导,但是他们却从 大量的文献材料的实例中认识到,即使声符不同的词,电有义通的可能。从郝氏 义疏中就可以看出这种不拘形体,探求同源字的进步。例如: ( 5 ) 释诂:虢,乐也。”义疏:“1 _ j 2 者,说文作堪,云乐也。通作 媸。华严经音义上云声类堪作蚍。一切经音义四云:嬉,古文皖同。 又通作湛,方言云湛,安也,安亦乐也,诗子孙其湛,和乐且湛。 传笺并云乐也。常棣释文引韩诗云湛,乐之甚也。又通作 耽,一切经音义二引国语注云耽,嗜也,嗜亦乐,诗无与士耽, 中庸引诗和乐且耽,毛郑并云耽,乐也。鹿鸣常棣释文并 云湛又作耽。盖耽、湛,陆俱都南反,湛亦音沈,沈亦音耽,并古音通转, 故史记陈涉世家云夥颐涉之为王沈沈者。文选西京赋及魏都赋 并作耽耽,李善注:沈与耽音义同。诗荒湛于酒,汉书五行志作荒 沈于酒,皆其证也。” 按:从“尤”得声的字有优、“沈”、“耽”;从“甚”得声的有“嫩”、“湛”。 郝氏根据音近义通的原则,结合文献材料中通用的实例,把“女妒、“j 甚”、“湛”、 “耽”这两组声符不同的形声字系联在了一起,打破了汉字形体的局限,为研究 形体无关的同源词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 四) 阐释联绵词 联绵词,“是由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分训的词。“。联绵词的上下二字 义存于声,应因声知义。如果不了解这一点,就会犯望文生训的毛病。例如,唐 代颜师古对“犹豫”等词的解释就犯了这样的错误。颜师古汉书高祖纪注: 1 4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犹,兽也。此兽多疑虑,常居住山中,忽闻有声,即恐人来且害之,每豫( 先) 上树,久之无人,然后敢下,须臾又上,如此非一,故不决者称犹豫焉。一日陇 西称犬子日犹,犬随人行,每谅在前,待人不得,又来迎候,故云犹豫也。” 清代,古音学大盛,对联绵词也有了更加科学的认识。王念孙读书杂志 上讲:“夫双声之字,本因音以见义,不求诸声而求诸字,宜其说多凿也。”“大 抵双声叠韵之字,其义即存乎声,求诸其声则得,求诸其文( 字) 则惑矣。”俞 樾古书疑义举例:“古书叠韵之字,当合两字为一义,不当以一字为一义。” 郝懿行在尔雅义疏中也提出了对联绵词的科学认识,即“论其声不论其字” “以卢为义”,在实践中他也能据此对联绵词做出正确的解释。例如: ( 1 ) 释木“袍道,木魁。”义疏:“然则魁稼、碗磊皆字之叠韵,亦论其 声不论字也。” ( 2 ) 释草:“蘸,天莆:须,葑蓰。”义疏:“按释虫有斯螽,虫i 盘婿即 嫩继也,与此草声亦相转。凡物名多此类,皆以声为义也。” ( 3 ) 释诂:“毗刘,暴乐。”义疏:“窥鬃音变为幕蒙又变为溟沐 又变为蠛蠓又变为绵蛮是皆贶雾一声之转,字虽异而义实同者也窥 鬃双声,弗离叠韵,亦古方俗之语取其声不论其字者。” ( 4 ) 释诂:“矢,弛也。”义疏:“然则延移即施移矣,又作腩施槠 施旖旎椅棍猗猊是皆施移字之辗转相通也。” ( 5 ) 释鸟:“鹏,薅稿。”义疏:“说文鸦,薅鹃也。白帖引禽 经云:交目,其名鹏,是薅鹊以交目得名,故又云晴交而孕也通作 交精,上林赋云交精旋目是也。” ( 6 ) 释诂:“弘,大也。”义疏:“盖溥铺敷俱从甫声,凡声同者字 亦通也。溥旁声转,说文云:旁,溥也。声转为旁薄,又为旁魄,又为彭 魄,又为旁勃,又为盘礴,并以声为义也。” 另外,郝氏还对联绵词中单语与复语进行了声音上的分析,他认为单语是复 语的“合声”。举例如下: ( 7 ) 释草:“菠,蕨攘。”义疏:“芰又蕨攘之合声也。” ( 8 ) 释草:“萑藿”下义疏:“蕹又茺蔚之合声也。” ( 9 ) 释草:“茹蔗,茅菟。”义疏:橡为茅苋之合声。”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1 0 ) 释草:“薄,石衣。”义疏:“陟筵即箔之合声矣。” ( 儿) 释木l - “枣,壶枣。”义疏:“蹙咨之台声为所,衍,子兮切。” ( 1 2 ) 释虫:“傅,负版。”义疏:蝴口版之台声。” 郝氏采用“某为某之合声”这种形式从声音方面探索了双声叠韵联绵词的来 源和演变,即有一部分双音节联绵词和单音节词之间有语音上的联系,单音节词 由于语音的变化成为双音节联绵词。清代的语言文字学家如段玉裁、朱骏声、王 筠等人的有关联绵词的论述中,也有共同的认识,认为联绵词是由一个音节缓读 或徐言而成的。如王筠:“梵书有二合音,吾儒未尝无也。彼有二合音,不复有 两字分其音,是以常存也。吾儒有二合音,又有两字分寄其音,是以沿袭而不觉 也,双声迭韵非乎? 茨,疾藜也。茨疾双声,茨藜迭韵。之于,诸也。诸之双声, 诸于迭韵。经典中形容之词,如窈窕、参差之等,莫不皆然。”“在这里王筠指 出了联绵词单语和复语之间的语音联系。 除此之外,郝氏在训释联绵词时还发现其中有些联绵词来自于拟音,如: ( m ) 释鸟:“隹其夫鸹。”义疏:“北方有镐鸠堕卵之谚,一种形小而善 鸣,俗谓之水鸪鸪,因其声以为名也。” ( 1 5 ) 释鸟t “鹪,糜葫。”义疏:“山东通谓之鹪,鄙俗名为错落,又谓 酶捋,葫捋,葫鹿,皆象其鸣声也。” ( 五) 贯通异形词 异形词指的是同一个词,由于语音相同或相近而存在着不同的书写形式。郝 懿行已认识到这些词虽然形体不同,其实仍然是一个词。从他的有关表述中可以 看出他的这种认识是清晰的,明确的。 5 1 名异实一物 ( 1 ) 释草:“蕲苣”下义疏:“释文引本草云自芷一名白苣 蓖芷古宇同声通用,实一物也。” 5 ,2 字异而音义同 ( 2 ) 释诂:“疵,病也。”义疏:“疵者,说文云病也书 云“知我国有疵”,马融注:“疵,瑕也。”瑕亦病也,通作皆又通作訾 瑕玉篇作瘕,是瘕、瑕、疵、抒俱字异音义同。” 山东师范大学顾:七学位论文 ( 3 ) 释诂:“率,自也。”义疏:谨、律、率俱字异音义同。 ( 4 ) 释诂:“迪,作也。”义疏:“迪有轴音,又通作柚释文:柚 音逐本又作轴,是皆字异而音同。” 5 3 方俗语音有轻重 ( 5 ) 释诂:“引,长也。”义疏:“引与矧同,矧古字作扶按今登莱问 人谓物卷者伸而长之为秩,音辰,上声。是j ! 矢即引也,方俗语音有轻重。” ( 6 ) 释草:“柱夫,摇车。”义疏:“是苕饶即翘楚,方音有轻重耳。” ( 7 ) 释诂:“毗刘,暴乐。”义疏:“飘鬃音变为幕蒙又变为溟沐 又变为蠛蠓又变为绵蛮是皆观雾一声之转,字虽异而义实同者也飘 鬃双声,蒴离叠韵,亦古方俗之语取其声不论其字者。” 5 4 某即某 ( 8 ) 释言:“幕,暮也。”义疏:“莫府即幕府矣。” ( 9 ) 释诂:“战,惺也。”义疏:“寒颤即寒战矣。” ( 1 0 ) 释诂:“矢,弛也。”义疏:“然则延移即施移矣, 施旖旎椅棍猗猊是皆施移字之辗转相通也。” ( 儿) 释诂:“于,曰也。”义疏:“于者,语气之舒也, 则吁嗟即于差,於于即呜呼,是皆语之叹词词即日矣。” 5 5 某通某 又作旖施槠 故亦训日然 这里的“通”,不是指通假,而是指声符或形符不同的同一词。 ( 1 2 ) 释诂:“到,杀也。”义疏:“到者,说文作镏,云杀也。通 作到,书云无尽割,诗胜殷遏到,毛传割,杀也。” ( 1 3 ) 释诂:“睚,近也。”义疏:“暖者,说文云目近也,引左 氏昭廿五年传私降暖燕,诗:无自睚焉,齐语云野处而不嗳,毛 传及韦注并云哐,近也通作昵,况文睚或作昵,书大誓 正义引孙炎日昵,亲近也。商宗肜目释文: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服装行业可持续时尚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 商场女装销售培训课件
- 2025年生态旅游行业创新设计及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房地产行业智能家居技术应用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物联网产业自动驾驶技术应用前景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 2025年医疗大数据行业创新应用与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 国家事业单位招聘2025商务部外贸发展事务局招聘23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四川省2025上半年四川西南医科大学考核招聘高层次人才2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北京市2025中央民族乐团应届毕业生招聘4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五大连池市2025黑龙江黑河市五大连池风景区农业农村乡村振兴服务中心招聘1名公益性岗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妊娠合并贫血课件
- 手术室感染监测课件
- 抖音:短视频与直播运营全套教学课件
- 拍卖行业发展趋势PPT
- 【监理公司】市政工程(道路及排水)质量评估报告范本(WORD档)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课件 第四章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 退役士兵求职简历模板+自荐书
- 湘菜湖南美食文化介绍PPT
- 外科学外科休克PPT
- 浙人美2011版四年级美术上册《水资源》教案及教学反思
- 全桥LLC自动计算表格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