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陆机诗文的生命意识.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陆机诗文的生命意识.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陆机诗文的生命意识.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陆机诗文的生命意识.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陆机诗文的生命意识.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生命意识是人生观的核心问题。生命意识包括生命本体观和生命价值观两大部分, 前者指对生命本身性质的认识,分为理性和非理性两种,能认识到生命的物质性,有“自 然死亡”者即属理性生命观。生命价值观指生命个体对自身及社会群体所起的作用,往 往建立在生命本体观的基础之上。儒家的生命观是偏于理性而又伦理化的,重生哀死而 又将生死4 n ? t 仪紧密联系,在生命价值上看重个人对群体的融合与贡献。 有着独特人生经历的西晋文学家陆机,在许多作品里表现了“生命”这一传统的主 题。由于受到儒学的深刻影响,陆机对生命本体的认识倾向于理性方面,而其价值观更 是尊奉儒家所提倡的群体伦理生命价值观,有强烈的入世精神。 本文从“生命本体观”与“生命价值观”两大方面,对其诗文进行探讨。全文共分 四大部分,第一部分述其生平与思想,第二部分分析儒家生命观,第三部分将从“空间 意识、时间意识、死亡观”三个角度对“生命本体观”进行分析,第二方面则从“立德、 立言、立功”三不朽的角度对“生命价值观”加以阐释。 关键词陆机;生命意识;本体观:生命价值观:空问;时间;死亡:三不朽 a b s t r a c t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o fl i v i n gi st h ec o r ei s s u eo f t h em a n so u d o o kt o w a r dl i f e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o fl i v i n gc o n s i s t so ft w op a r t s :t h ev a l u eo ft h el i f en o u m e n o na n dt h ev a l u eo fl i f e t h e f o r m e rr e f e r st ot h ea w a r e n e s so ft h en a t u r eo ft h el i f ei t s e l f , a n di tc a nb ed i v i d e da sr a t i o n a l a n dn o n r a t i o n a lo n e si tb e l o n g st ot h ec a t e g o r yo fr a t i o n a lv a l u eo fl i f ei ft h em a t e r i a ln a t u r e o fl i f ec a l lb es e n s e da n dn a t u r a ld e a t hi sc o n s i d e r a t e d ,t h ev a l u eo fl i f er e f e r st ot h e i n d i v i d u a ll i f et h a tf u n c t i o n sf o ri t s e l fa n di nt h es o c i a lc o m m u n i t y ,a n di ta l w a y sb a s e do nt h e t h o u g h t so fn o u r m a e n o n a ll i f e t h ec o n f u c i a nv a l u eo fl i f ei sm o r er a t i o n a la n de t h i c a l ,a n di t e m p h a s i z e so nt h el i v i n gb e i n g sa n dm o u r n sf o rd e a t ha sw e l la sr e l a i n gt h el i v i n ga n dd e a t h c l o s i n g l y i tv a l u e st h ei n d i v i d u a li n t e r g r a t i o na n dc o n t r i b u t i o nt o w a r d sg r o u po nt h et e r m so f t h ev a l u eo fl i f e l uj i ,am a no fl e t t e ri nx ij i nd y n a s i t y , d i s p l a y st h et r a d i t i o nt o p i co f “l i f e i nm a n y o fh i sw o r k st h r o u g hh i so w nu n i q u el i f ee x p e r i e n c ed u et ot h ep r o f o t m di n f l u e n c eo ft h e c o n f u c i a n s ,h i sp e r c e p t i o no fl i f et e n d st ob er a t i o n a la n dh i so u t l o o kf o rv a l u ei sm o r e s u b j e c t ot h ev a l u eo fl i f ei nae t h i c a lg r o u pa d v o c a t e db yc o n f u c i s t sa n dh a ss t r o n gs p i r i to f j o i n i n gi n t ot h es o c i e t y t h e p a p e ra i m st oe x p l o r et h ep o e t r i e sw r i t t e nb yl u j if r o m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t h en o u m e n o n o fl i f ea n dt h ev a l u eo fl i f e t h ep a p e rc a nb ed i v i d e di n t of o u rp a r t s :t h ef i r s tp a r td e a l s 、机血 t h eb i o g r a p h i c a ls t o r yo fl nj i a n dh i sm a i nt h o u g h t s ;t h es e c o n dw i l la n a l y z i n gt h e c o n f u c i a nv a l u eo fl i f e ;t h ep a r tt h r e ew i l ld i s s c u s st h en o u m e n o no fl i f ef r o mt h r e ea s p e c t s : t h a ti s ,t h ea w a r e n e s so fs p a c e ,t h ea w a r e n e s so ft i m ea n dt h eo u t l o o kt od e a t h ;t h el a s tp a r t w i l li n t e r p r e tt h eo u t l o o kf o rl i f ev a l u ef r o mt h ee t e r n i t yp e r s p e c t i v e so fc u l t i v a t i n gm o r a l , t r a i n i n gs p e e c ha n dc o m m i t i n ga c h i v e m e n t k e yw o r d s :l uj i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o fl i v i n g ;l i f en o u r n e n o n ;t h ev a l u eo fl i f e 河北大学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 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河北大学或其他教育 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 与9 - - b i 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 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致谢。 1 h 作者签名:芝z 日期:2 竺! = 年月呈一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河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 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 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口,在年月日解密后适用本授权声明。 2 、不保密口。 ( 请在以上相应方格内打“”)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可力 善亟悔一 日期:丞墨王年上月坠一日 日期:兰! ! 年月二白 生命意识是人类精神生活中古老且重大的问题,它是人生观的根本和核心问题,审 美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生命境界皆受其影响或决定。生命意识包括生命本体观 和生命价值观两大部分,前者指对生命本身性质的认识,是对“生命是什么”这一问题 的解答;后者是对生命应有价值的判断和决定,是对“生命应如何”这一命题的阐释。 生命本体观可分为理性和非理牲两种,那些不具各“自然死亡”观念,有幻想倾向 的生命本体观属非理性生命观,而能认识到生命的物质性,有“自然死亡”观念者则属 理性生命观。所谓“自然死亡”,即指生命的存在、发展与结束有其自然的规律,死亡 是生命物质运动的结果,而非其它神秘力量的影响。从科学的角度而言,理性生命观更 接近于对生命的正确理解,但由于生命本身的复杂性和人类认知条件的有限性,人类生 命观的发展并非沿着一条自“非理性”到“理性”的直线前进。原始人的生命观是非理 性的,但奴隶社会时那些朴素的生命意识已有了理性成分,从此这两种观念就象交叉的 两条线一样发展,时至今日,虽然理性生命观已越来越呈强势,但非理性生命观仍有其 存在空间。非理性观念的生命力其实是不可小觑的,尤其是在认知水平落后的古代,许 多唯物论者也并不能完全否定之,因此,许多入的生命观是兼具理性和非理性成分的。 生命价值观指生命个体对自身及社会群体所起的作用,生命价值观往往建立在生命 本体观的基础之上,但后者对前者的影响和决定并非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对生命本体的 同一认识可能产生自然的生命价值观,也可能产生伦理化的生命价值观。其中最典型的 代表来自于先秦的儒道两家,二者都视生命为自然的存在、发展过程,对生命本体的认 识都是理性的。但在生命价值观念上,道家看重生命的自然循环,通过对生命规律的探 究,力求让生命遵循自然规律,而儒家则将伦理道德等价值赋予生命,不是让生命去固 守自身,而是去实现更多的社会价值。这种分野也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中值得探索的地方。 有着独特人生经历的西晋文学家陆机,在许多作品里表现了“生命”这一传统的主 题,无论是自抒心志的赠答与行旅诗,还是借名古题的拟古与拟乐府,都浸透着浓浓的 生命意味。其中既有对生命悲欢的直接感怀,也有对迁逝之感的隐性表现。通过对其诗 文生命意识的探析,既可深切感受到这位“太康之英”内心的生命情绪,也能看到时代 洞此人学文学硕十;j 位论文 风尚对他的影响。 学界对陆机的研究解放前即已开始,但尚无研究其诗作之具体内容者。解放后至文 革前,研究性著作亦寥寥无几,且多集中于对史赋的讨论。 自1 9 8 2 年始,学术界对陆机作品的关注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学者们从各个角度和层 面悉心剖析陆氏作品,对其诗、文、文论都做了n 甚一日的深入探讨,尤其是九十年代 以来,关于陆机诗文的研究可谓突飞猛进。刘跃进先生在其中古文学文献学中曾指 出当前陆机研究的五个热点问题:1 文赋的写作年代及其评价;2 入洛时间;3 平 复帖的真伪问题;4 ,晋平西将军孝侯周处碑的真伪问题;5 生平系年考证。这 些问题的解决将对陆机研究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但从总体看,这些研究在内容上主要 集中于文赋和拟古诗,研究角度则侧重于艺术分析与考证,五大问题也多表现在考 证方面。而对其作品思想性的研究尚未形成规模,只有少量的成果苘世,所以这方面可 资探讨的东西还有很多,本文拟从其思想这一角度入手,对其作品中所体现的“生命意 识”做初步的探讨,从“生命本体观”与“生命价值观”两大方面,对其诗文进行分析。 第一方面将从“空间意识、时间意识、死亡观”三个角度进行分析,第二方面则从“立 言、立德、立功”三不朽的角度加以阐释。 。 第一章陆机的生平与思想 第一章陆机的生平与思想 第一节陆机的生平 陆机( 2 6 l 一3 0 3 ) ,字士衡,吴郡华亭( 即今上海松江) 人,出身东吴望族。其祖 陆逊曾任东吴丞相,屡有战功,曾于吴蜀之战中火烧刘备的六百里连营,使蜀之实力锐 减,并导致刘各羞愤而死。而其父陆抗亦有卓著功勋,曾官至大司马。陆机生于吴永安 四年,即魏景元二年,是时其父陆抗年三十五岁,以镇军将军都督西陵。“以太安二年 卒年四十三推之,机当生于本年,时父抗j 下在镇军任上。”接下来的十几年中,陆抗分 别以镇军将军率兵围蜀巴东守将罗宪( 2 6 2 年) ,加镇军大将军,领益卅f 牧( 2 6 5 年) ,都 督信陵、西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治乐乡( 2 7 0 年) ,围取西陵督步阐,夷其三 族( 2 7 2 年) ,并于二七四年病亡。是年陆机年十四岁,因与诸昆仲分领父兵,为牙门将。 机“身长七尺,其声如钟,少有异才,文章冠世,伏膺儒术,非礼不动”“3p 1 4 1 4 且“清 厉有风格,为乡里所惮”。可惜天不遂人,此时的东吴政权实已岌岌可危,六年后( 2 8 0 年) ,晋将王溶顺流露下,所至辄克,而“孙皓大惧,面缚舆榇,、降于军门“”2 5 ( 晋 书武帝纪) ,吴国就此灭亡。二十岁的陆机一同被俘至洛阳,次年归吴退居,闭门十 年,隐而不仕。 晋太康十年( 2 8 9 ) ,机与弟陆云、吴人顾荣一起入洛仕晋,因三人英才秀挺,有“三 俊”之誉,为太常张华所赏识,“为延誉诸公卿间”p 1 3 6 7 从此踏上了仕晋之路。陆机 入洛为官共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元康元年至元康九年的贾氏集团掌权期,一是始自永 康元年的八王之乱期。在第一个阶段中,陆机官职屡有升迁,但基本属于正常变化。其 间他先是于太熙元年( 2 9 0 ) 应太傅杨骏之辟,为祭酒,或未就任,杨骏已为贾后所诛, 机因贾后诏赦骏之僚佐,方不加罪,乃敛迹归吴。元康二年( 2 9 2 ) ,应太子洗马之征, 再次入洛。元康四年( 2 9 4 ) ,任吴王郎中令,六年,迁尚书中兵郎,是年秋,曾因紧急 事告假归吴一次,次年转尚书殿中郎。元康八年( 2 9 8 ) 入秘书省补著作郎。 而在八王作乱时期,由于客观上的时势所迫与主观上的负才匡世,陆机卷入了这一 o 中古文学系年,陆侃如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5 年版,下册第6 0 2 页。 洞北人学文学硕f f = 学位论又 斗争漩涡,从此不可自拔,最终抛尸异乡,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自永康元年( 3 0 0 ) 赵 王伦诛贾后起,权力欲高度膨胀的诸王都觊觎神器,图谋篡逆,因此萧墙之内,刀光屡 现,兄弟仇杀如螳螂捕蝉,瞬间亦成黄雀之食。其问赵王伦、齐王同皆死于权力之争, 同时有许多名士卷入其中而终成牺牲品,如张华、潘岳,陆机亦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个。 永康元年四月,赵王伦矫诏敕三部司马“今使车骑入废中宫,汝等皆当从命,赐爵关中 侯。不从,诛三族州“p 1 4 3 0 时为著作郎的陆机即在此“汝等”之中,诛杀贾氏后,赵王 论功行赏,引陆机为相国参军,赐爵关中侯,次年以机为中书郎。贪心不足的赵王在辅 政之后终行篡逆之事,于永宁元年囚惠帝于金墉城,自立为帝。晋书陆机传云:“赵 王伦将篡位,以机为中书郎”。因此便有了为赵王起草谋逆之章九锡文与禅诏 的嫌疑。三个月后,齐王同、河间王颐、成都王颖联手除灭赵王伦,问其群僚之罪,陆 机名列其中,晋书陆机传云:“伦之诛也,齐王同以机职在中书,九锡文及禅 诏疑机与焉,遂收机等九人付廷尉,赖成都王颖、吴王晏并救理之,得减死徙边,遇 赦而止。”“”事实上,从陆机呈于齐王、吴王、成都王的谢齐王表、与吴王表、 谢平原内史表中可知,他并未参与其事,相反,早己预知危途的他还以“诈发内妹 丧”的荒唐计谋力求避祸,其间生存之难,可谓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但躲过刀锋的陆 机自信过强,入世之心又太甚,非但不急流勇退,反而执意竞进,“时中国多难,顾荣、 戴若思等威劝机还吴,机负其才望,而志匡世难,故不从”“3 1 8 1 4 1 57 从而失去了自保的退 路。是年六月,成都王颖为大将军,录尚书事,以机为大将军司马,参大将军军事。次 年,齐王同以诛赵王事,矜功自伐,长沙王义又诛之。并不吸取教训的长沙王依然专横 独断,成都王颖又与河间王起兵讨伐之,委机以重任,以其为前将军,前锋都督。陆机 受命,做出了人生中最为错误的一次选择,“机以三世为将,道家所忌,又羁旅入宦, 顿居群士之右,而王粹、牵秀皆有怨,1 3 ,固辞都督,颖不许。机乡人孙惠亦劝机让都督 于粹,机日将谓吾为首鼠避贼,适所以速祸也。“遂行。”但他领军指挥不力,决 断优柔,缺少机变,竞至惨败。“机军大败,赴七里涧,死者如积,水为之不流。“2 1 其 身边之挟私寻隙之人又诬告其有反意,成都王盛怒之下将其杀害,从而在乱世中走完了 四十二年的生命之途。 第一章陆机自 j 生平与思想 第二节陆机的思想 关于陆机的性格与思想,可以从后世的各种评论资料中得知。晋书陆机传云 其“身长七尺,其声如雷,少有异才,文章冠世,伏膺儒术,非礼勿动。”从寥寥数语 中即可想见其形象号陲情,陆机虽然伏膺儒术,浸淫诗书,文思独绝,辞章盖世,却并 非体不禁风的文弱小生,而是魁梧雄伟的彪形大汉,而“其声如雷”又为其勇武外形平 添几分震慑之力,以如此优越的身1 拳条件,联系其家几代将兵的背景,可以推测陆机应 是文武双全之士,决非东晋那些士族子弟可比。世说新语赏誉日:“蔡司徒在洛, 见陆机兄弟住参佐廨中,三间瓦屋,士龙住东头,士衡住西头。士龙为人,文弱可爱。 士衡长七尺馀,声作钟声,言多慷慨。州朝世说新语) 又日:“云性弘静,怡恰然为 士友所宗。机清厉有风格,为乡党所惮。“”因了陆云的“文弱弘静”的比照,陆机的 “清厉慷慨”便尤为突出。“清厉”即指人耿介有骨气。后汉书周荣传云:“( 周兴) 孝友之行,著于闺门;清厉之志,闻于州里”1 。“有风格”则就其个性而言,想来应是 个性突出,难与人融洽相处,故“为乡党所惮”。总之,书中的陆机是一位不苟言笑, 出言耿正,恪守法度,慷慨刚直之士,他少戏言,不圆融,寡变通,这些在世说新语 裴子语林所载的几则故事中有淋漓尽致的表现: 世说新语方正:卢志于众坐问陆士衡:“陆逊、陆抗,是君何物? ”答日: “如卿于卢毓、卢埏。”士龙失色。既出户,谓兄日:“何至如此,彼容不相知也。” 士衡正色日:“我父祖名播海内,宁有不知? 鬼子敢尔! ”议者疑二陆优劣,谢公以此 定之。n 。不可否认,卢志此言颇有挑衅之意,二陆入洛之前已是令誉远播,司空张华亦 赞日“平吴之利,在获二俊”,其父祖之名更是传扬四海,且同为世家大族,虽有东吴、 中原之分,陆机亦知卢志父祖,卢又安能不闻陆逊陆抗之名? 对这一带有侮辱性的挑衅, 进行针锋相对的还击亦在情理之中。但考虑到此时的背景,二陆方一入洛,立足未稳, 在中原人士眼中仍属“亡国之余”,生活于歧视和排斥之中,而士龙之“失色”也证明 了这一回答可能招致的潜在危险。以陆机之才智,不可能料不到反击中原人士将对自己 的政治人际环境带来不利影响,但他不回避,也不以迂回的方式或委婉的语言去化解敌 。世说新语注引文士传。 河北人学文学硕一p 学位论文 对的气氛,而是迎头痛击不期而来的侮辱,陆机性格之刚正于此表现得淋漓尽致。而这 一举动确也为陆机后来的被害埋下了伏笔,据晋书陆机传所记,在成都王任陆机 为大将军司马领二十万军讨长沙王义时,“颖左长史卢志心害机宠,言于颖日:陆机自 比管、乐,拟君暗主,自古命将遣师,未有臣陵其君而可以济事者也。颖默然”陆机 后来兵败被杀,与此不无关系。 同样,世说新语言语中所记陆机与王武子的问答也将他当仁不让的性格彰显 无疑。“武子前置数斛羊酪,指以示陆机日:卿江东何以敌此? 陆云:有千里莼羹, 但未下盐豉耳。“3 ,一样的不避锋芒,一样的不讲变通,陆机与所有的侮辱和蔑视势 同水火。此两例或可归为强烈的自尊心使然,但他与张华的一次谈话当可算对其此种性 格的一种佐证,世说新语赏誉载:“张华见楮陶,语陆平原日:。君兄弟龙跃云滓, 顾彦先风鸣朝阳。谓东南之宝已尽,不意复见褚生。陆日:公未睹不鸣不跃者也! 一”1 张华官高位重,长陆机约三十岁,对二陆亦多推许,晋书陆机传日:“华素重其名, 如旧相识,曰伐吴之役,利获二俊,华以荐之诸公。”如此看来,张华对其有知遇之 恩,陆机对张当多有感激,全无抵牾,而且此次问对也颇为时人所赏,以机之对为俊语。 但推敲起来,陆机这句既天衣无缝的衔接了张华之语又巧妙赞誉了“南金才士”的对话 确是不卑不亢,在人屋檐下亦不诚惶诚恐感激尊长对东吴之士的激赏,也不毕恭毕敬的 表示谦虚,却将一句充满自信的判断奉上,这旬对张华之语的判断暗含的却是对自己及 诸南士的高自期许,有“吾本如此,君今方知耳! ”的含义在其中,他的当仁不让,清 厉慷慨的个性使其在面对尊长友朋时亦是一副凛然之态,永远正色示人。“士衡在坐, 安仁来,陆便起去。潘日:清风至,尘飞扬。陆应日众鸟集,凤凰翔,面对年 长于己,才名大盛的潘岳,他的反唇相讥敏捷而坚决,尽显“清厉”之风范。 陆机的思想倾向,以儒家思想为主。江东世家大族自汉代即已将儒经作为子弟受教 的基本教材,而自陆康时,陆氏家族即有相当的经学功底,陆康的书奏中就多次引用周 易、左传等经典,康之子陆绩则是当时著名的经学家,有周易注传世。而据三 国志陆逊传载:陆机的祖父陆逊亦一际文武之才”,父陆抗则“每远惟战国存亡之 符,近览齐氏倾覆之衅,考之典籍,验之行事,中夜抚枕,临餐忘食”,机之长兄景“澡 身好学,著书数十篇”。“江东陆氏主要人物及其行状表现这个家族具有鲜明的家学特 。续谈助引裴子语林。 第一章黼机的生平与思想 征。陆氏人物有浓厚的家族意识,注重培养子弟的才能,并文武兼修,在军旅生涯中不 忘文德,以儒术为主。陆氏子弟博识多通,擅于著述,如陆绩、陆凯、陆景等,其学术 范围兼及经史子集四部。可见陆氏不仅有累世武功,而且有浓厚的文化学术气氛。”。生 活于这样的文化氛围之中,陆机的儒学修养自然不差。他时时以儒家精神要求着自己, 不在文中空谈玄理,所言多是宏观的方略或具体的政见。如其几篇著名的文章中,辩 亡论总结吴国灭亡原因,五等诸候论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汉高祖功臣颂点评 古人得失,策问秀才纪瞻谈治乱问题,用词或有难懂处,但总体意思是明自的,不 像玄言那样难知其义。应该说,陆机在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思想境界各方面都表现出 儒家的深刻影响。关于这一点,本文的第三第四部分将有详细的论述。 但二陆生活于一个玄风炽盛的年代,“溯自魏世,儒教已衰,迄乎晋初,老庄复 炽,则晋风之薄,从可知矣。”这一思潮对其二人不可能不产生影响,关于陆机的 玄学功力,最有力的证据便是葛洪的这段话:“诸谈客与二陆言者,辞少理畅,语约事 举,莫不豁然,若春日之泮薄冰,秋风之扫落叶。”由此可知陆氏兄弟清谈功底之深, 这一点在世说新语所记的陆机与卢志、王济、张华的问对中也得到了旁证,三件事 中三旬答语,皆句短而意深,不仅回答了所问,而且表明了感情,可称“辞少理畅,语 约事举”之誉。但奇怪的是,在陆机现存的诗文中,几乎没有清论玄理的作品,相反, 在其议、论、颂、赞、策问之类的文章中大田议辩亡论五等诸候论丞相箴 中,或提出施政方略,或总结历史得失,皆有感而发,所言俱在实处。而葛洪也曾言: “陆君深疾文士放荡流遁,遂往不为虚诞之言,非不能也。”。这一矛盾现象又当如何理 解? 当一种思潮大兴其道时,彼时彼地的人是无法完全不被裹挟其中的,且西晋玄风之 盛是颇令人惊异的。首先,从玄学的代表人物看,其中多有权贵,前期代表人物中的裴 楷、乐广、王戎都是当朝显要,后期代表人物王衍、卫玢、王敦也都位高权重,因此玄 风一起,上行而下效;其次,西晋玄学之着眼点已不同于前,魏末的玄学创始人王弼、 何晏、阮籍、嵇康等人尚视玄学为一门学问,身体力行迸行学术理论研究,以辨玄析玄 相尚,而西晋玄学家所重者只在“谈”,其目的也多在标榜自己的洒脱风神,展现名士 。张天来江东陆氏家风与陆机的文学创作,东南大学学报1 9 9 9 年第4 期。 o 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萧涤非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4 年版。 o 北堂书钞卷一百引抱朴子。 一7 一 词北人学文学硕十学位论文 风采,因而较之魏束玄学,此时的“玄学”操作更为简便,也更能为谈玄者带来好处, 因此有那么多人趋之若鹜也就不足为奇了。而且,在当时,谈玄几已成为一种社交手段, 二陆为扩大交际,广结名士,此亦不失为一交友之途径,“当时吴人进入仕途或凭借特 诏,或凭借干谒显贵得以引荐。吴国陆喜等十五人是通过特诏进入仕途的,陆机兄弟则 是由北方士人的力荐而进入官场的。当时北方士人多擅清谈,崇玄重文,二陆的文学才 华固然为人称道,但如果他们谨守儒学传家的门风,必然影响他们与北方士人的交往, 进而阻碍他们进入仕途。”另外,谈玄作为一种以知识为底蕴,以技巧为佐辅的活动, 被当时人视为一种显示个人智慧修养、风神气度的机会,在一种人尽谈玄的风气下,全 无玄学功夫会使个人形象受损,冒为人耻笑的危险,对于一直生活在中原士人排挤目光 下的“南金才士”陆氏兄弟而言,是决不甘在能力上为人所不齿的,况且位是“文章 冠世”,一位是“六岁能属文”,才智远过常人,其诗文所展示的知识与技巧人所共赏, 谈玄自有其智力上的优越条件,在此种情况下,二人涉猎于玄学且能“辞少理畅,语约 事举”也是理所应当。 第三节世胄出身与寒素身份的矛盾 陆机出身的高贵是无可怀疑的。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载,“陆氏出自妫姓,田 完裔孙,齐宣王少子通字季达,封于平原盘县陆乡,即陆终故地,因以氏焉。“”陆家人 丁兴旺,分枝颇多,自陆通始,几乎累世为官。先就其直系亲属而言,其祖父陆逊少年 成名,功高盖世,在吴蜀斗争中计赚关羽,火烧连营,加速了蜀之衰败。历任镇西将军、 大都督等职,并于赤乌七年出任丞相之职。枫之父陆抗自二十岁始领父兵,历任建武校 尉、中郎将、柴桑督、镇军大将军、都护,并于凤凰二年就拜大司马。陈寿三国志陆 逊传评二人日:“刘备天才称雄,一世所惮,陆逊春秋方壮,威名未著,摧而克之, 罔不如志。及逊忠诚恳志,忧国亡身,庶几社稷之臣矣。抗贞亮筹干,咸有父风, 奕世载美,具体而微,可谓克构者哉! “陆抗镇守吴之西境,时人有“陆抗存则吴存, 陆抗亡则吴亡”之论 。另乡卜,陆氏家势之盛,从其联姻状况亦可推知。陆逊之妻为孙 策之女,因此陆机之父便是孙策外孙;机之兄陆景之妻肪为孙皓之妹,此外,陆家与八 。张天来江东陆氏家风与陆机的文学创作,东南大学学报1 9 9 9 年第4 期。 o 见晋书何充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6 年版。 8 一 第一章陆机的生平l j 思想 族之中的顾张沈三家皆有姻亲。如此联姻虽可能有种种其它因素在起作用,但其给陆家 带来了相当的政治影响是确凿无疑的。就其陆氏大宗族而言,更是英才辈出。查后汉 书可见陆康列传( 后汉书列传二十一) ,康之子绩、逊之弟瑁见于三国志吴 书列传第十二,同时吴书亦有陆凯传( 吴书列传第十六) ,且史书对此几人 多有赞誉,陆康列传云:“康少仕郡,以义烈称。”“少子绩,仕吴为郁林太守,博学 善政,见称当时。”吴书列传第十二云:“陆绩之于扬玄,是仲尼之左丘明,老聃 之严周矣。陆瑁笃义规谏,君子存称焉+ ”吴书列传第十六云:“陆凯忠壮质直, 节概梗梗,有大丈夫格业。”世说新语规箴:“孙皓问丞相陆凯日:卿一宗在朝有 几人? 陆曰:二相五侯,将军十余人。皓日:盛哉! 所以以陆家人才之多,声 望之高,成为当时东吴“四姓”之一,确是实至名归。如此的家世背景带给陆机的心理 熏陶必定是竞进向上的,其高爽的气节、广博的学识亦来自于良好的家庭教育,因此他 对于自己的心理期待决非一般寒门子弟所能相比。 门第的高贵使陆机内心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在其十四五岁时即己领父兵为牙门 将,虽是因父亡才有此机会,但毕竟也算是少年得志。可以说,吴灭之前的陆机是一个 心志凌云的少年。拥有如此高贵出身的陆机非但不是纨绔子弟,反而有志于学,才华超 卓,文武兼擅。其列传云:“机身长七尺,其声如钟。少有异才,文章冠世,伏膺儒术, 非礼不动。”世说新语言语载:“张华见二陆而悦之,日平吴之利,在获二俊。” 能得到才绝一世的张华如此评价是殊为不易的。这一切所带给他的崇高感深深影响了一 生,对前人功业的向往使其心中永远存在着一个强烈的父祖情结,他期待着自己也能建 立盖世功业,所以一生都在为这一目标努力。 初入洛时的陆氏兄弟“不推中国人士”,对于出身寒门但才华横溢的中原士人左思 的贬抑就颇显无理。当陆机闻知左思欲作三都赋时,特意写信给陆云,“此间有伧 父,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一种发自内一t l , 的优越感使他不假思索 地俾睨一切,对事实的判断有失理智,当左思赋成而使洛阳纸贵时,这一豪言也便成了 教训。 但事实上,陆机生活在一种颇为尴尬的境地之中,东吴的高贵血统在西晋王朝却被 贴上了“寒素”的标签。关于寒素一词,晋书李重传载苟组语:“寒素者,当谓门 o 陆机集第1 7 9 页,金涛声点校,中华书局,1 9 8 2 版。 一9 河北人学文学硕p 学位论文 寒身素,无世祚之资”。世祚之资指父祖两代都有可袭之勋爵与可依之权势,无须努力 即可天然地平流进取,坐致公卿。政权的变迁打破了原有的秩序和等级,在西晋势族眼 中,前朝士人实已归八“寒素”一族。陆机父祖虽荣显一时,然一经易朝,故国之勋爵 不仅无法成为政治上的优势,反而会成为种阻碍。陆氏终身引以为豪的“王迹颓阳九, 帝功兴四遐”口3 的故国,在西晋势族眼中,不过是一个曾经与本朝为敌而终遭覆亡的衰 败政权而已。他以“文德熙淳懿,武功侔山河”自许的父祖功业,西晋人却仇视蔑视之; 他自视为“南金才士”,西晋人却谓之“亡国之余”。陆云的与陆典书中亦记载了作 为吴人在洛阳遭歧视的情况:“吴国初祚,雄俊尤盛。今日虽衰,未皆下华夏也。 愚以东国之士,进无所立,退无所守,明裂苦,皆未如意。至于绍季礼之遐踪,结 鬲肝于中夏,光东州之幽昧,流荣勋于朝野,所谓窥管以瞻天,缘木而求鱼也。”。3 当时有许多旧时的东南世家大族子弟入洛者弃官而归江东,最早有张翰,后又有三 俊之一的顾荣,此外还有纪瞻、陆玩等人。世说新语言语曾载蔡洪赴洛事:“蔡洪 赴洛,洛中人问日:幕府初开,群公辟命,求英奇于仄陋,采贤俊于岩穴。君吴楚之 士,亡国之余,有何异才,而应斯举? ”。昔日南金才士,将相之裔,皇家姻亲, 本可在政治上平流进取,坐致公卿,不料顷刻之间孙吴被灭,名家公子便成了亡国之余。 在如此矛盾的处境下,寒素士人的心理颇为尴尬,现实的压力将理想挤进了夹缝, 心理重负时时存在。有许多入因此表现出言不由衷的一面,心里极度渴慕功名,却又担 心政治压力或声名之讥,不得不半遮半掩,有时还以恬虚冲素之辞来略作姿态。包括陆 机在内的许多寒素士人都写过招隐诗,其写作动机未必不与此种社会氛围有关。但 在内心深处,陆机的竞进之心又如此坚挺,总在力求冲出夹缝而觅大道,于是贵胄家世 与寒素身份的矛盾成了他一生都无法跨越的障碍。 1 0 。,。,。:,。:。:,! ! :! :,! ! ! ! ! :! :! :,:,:,。:。:一 第二章儒家生命观 儒家的生命观对于生命本体的天注并不明显,几乎是靠其生命价值观体现出来的, 在流传f 来的儒家经典中,提到生命本体的内容很少,对于生死问题的论述多侧重于伦 理价值方面。论语- 先进上记述了f l 子与子路的一段对话:“季路问事鬼神,子日: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日敢问死,日未知生,焉知死”,9 ”“3 对于这段著名的 问答,历来有许多人认为这是孔子对于死亡问题的暖味回避,放弃了对生命本身的探讨, 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但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观察,可以发现孔子恰是以“知生之难” 来言明“知死之难”。儒家经典主要讲的就是“修身”与“处世”,其特点就是关注人生、 社会问题,注重道德伦理的践履,其哲学视野也因之而侧重于道德伦理方面。儒家的哲 学、伦理、政治三位一体,而伦理起着决定作用,最关心的是道德自觉和道德践履。 “儒家的人生观,阻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 外阻济民,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 有强烈的关切和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对同类和他人有不可自已的同情,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亦不与浊俗同流合污, 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 生。”o 其实儒家并非完全避谈生死。而是其方式不同一般,他们对于“生”和“死”的本 体认识落在了“生当如何,死当如何”的问题上,论语一本书论生讲“修身处世” 等生存之道,论“死”则言死之悲,死之礼,儒家对生命本体的论述是迂回盼,含蓄的, 甚至要通过对其生命价值观的深入体悟才能深切感觉到。那么,儒家牛死观的核心内容 有哪些? 一、重生儒家重生前而非死后,“未知生,焉知死”正是以生观照死,生时尽自 己的责任,处理好“修齐治甲”之事,方可与论“死”事。儒家重生前而非死后,“未 知生,焉知死”,生时应尽自己的责任,以努力追求实现“天下有道”的社会理想。人 虽是生恬在现实社会中的有限个体,却能通过道德学问之修养而超越有限之自我。虽然 虽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有限个体,却能通过道德学问之修养而超越有限之自我。虽然 。道教通论兼论道家学说,牟钟鉴编,齐普书社,1 9 9 1 1 1 河北人学文学硕十学位论文 人的生命有限,但其精神可以超越有限以达永存而不朽,所以有“三不朽”之说。儒家 的痛苦不在于如何死,而在于是否能做到“成仁”“取义”,以“德之不修,学之不讲” 为苦。 二、哀死不同于道家,儒家以“死”为大事。道家以为人之生死只是气的聚散 变化,是一种自然的迁变过程,生命是宇宙的一部分,生是一种出现,死是一种回归, 一切都是自然变化的必然结果,所以人不必乐生,也不必哀死。而儒家则对死亡表现出 了一种强烈的悲哀情绪,论语先进日:“颜渊死,子哭之恸。“ ”“述而日:“子 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钉八佾亦日:“子日。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 哀,吾何以出之哉? “盯”4 相对于庄子在妻子死后鼓盆而歌的行为,儒家更注重“死” 对“生”的影响。从礼记中丧祭之礼的内容来看,儒家要求生者要从内心到外表都 表现出对死者的悲哀,所以他们设计出的丧祭之礼复杂而有序。 三、生死与礼紧密相联最初的儒本是一种专门承办丧祭的职业,因此其生死观 天然地与“礼”相联系。“在决定对死者的态度时,不能不考虑理智和情感这两个方面。 照儒家解释的,丧祭之礼正好做到了这一点”。论语为政记载了孟懿子问孝时孔 子的回答,“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扫”,而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师 孟子更以“仁义礼”等道德操守居于生死之上。另一位儒者荀子则在其著作苟子礼 论中说“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 毕矣”m 3 儒家的生命价值观是儒家生命观的核心,注重道德伦理的践履,是一种伦理价值生 命观。儒家并非不承认生命的自然属性,但其注重的是生命的社会性,强调个人价值在 社会群体中的实现。儒家宗师皆重人之社会群体价值。孔子有语:“鸟不可与同群,吾 非斯人之徒而谁与? ”圆“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 所疑虑担忧者便是社会对个人的认 同问题,孟子则在与先圣的对比中表达了对群体价值的推重:“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 朝之患也。乃若所忧则有之;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天下,可传后世,我由未免为 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州“1 荀子文中,群体的力量更臻极致:“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 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故宫室可得而居也。”“故人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7 年版。 o 论语微子。 o 论语- 卫灵公。 第章儒家生命观 争,争则乱,乱则离,离则弱,弱则不能胜物,故宫室不可得而居也,不可少顷舍礼义 之谓也。”。为此,他们为自己树立了一个标准,那就是在儒家经典中具有重要位置的 “道”。论语学而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里仁:“士志于道”述 而:“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卫灵公:“君子谋道不谋食”里仁“朝 闻道,夕死可也”此处的“道”不仅是一种人格道德,而且是社会责任和伦理实践在个 体生命身上的自觉践履。儒家将个人价值置于群体观念中来解释,认为社会是个人组合 而成的集合体,社会高于个人,社会利益重予个人利益,个人只有在群体中才能得到真 正意义上的生存和发展。葛兆光曾说:“儒学传统中,有个最薄弱与最柔软的地方特 别容易受到挑战,他们关于宇宙与人的形而上的思路未能探幽寻微,为自己的思想道路 找到终极的立足点,而过多地关注处理现世实际问题的伦理、道德与政治的思路,又将 历史中逐渐形成的群体的社会价值置诸不容置疑的地位。”。因此,儒家强调“穷则独善, 达则兼济”的入世精神,通过在现实社会的实践使生命价值得以实现。但这一目标和行 为都不是世俗化、物质化的,也不唯是世禄、功名,他们所重的仍是精神的永存不朽。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记: “穆叔如晋,范宣子逆之问焉。日:古人有言日:死而不朽,何谓也? 穆叔未对。 宣子日:昔匀之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 晋主夏盟为范氏。其是之谓乎! 穆叔日:以豹所闻,此之谓世禄,非不朽也。鲁有先大 夫臧文仲,既没,其言立。其是之谓乎? 豹闻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 言。久而不废,此之谓不朽。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枋,世不绝祀,无国无之。禄之大 者,不可谓不朽。州”1 后世著名的“三不朽”说即出于叔孙豹此段话中,成为后世儒者立身之则。“太上 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人生之不朽,或赖以道德垂范后世,或凭功业泽 被后人,或以著作言论开启后进,这三种实现生命价值的途径都以个人对他人的影响, 对社会的作用为立足点,这也正是儒家生命伦理观的基点。 。荀子王制。 o 中国思想史,葛兆光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 0 0 1 年版。 一1 3 河北人学文学硕+ 学位论文 第三章陆机的生命本体观 第一节从行旅及幻想作品看陆机的空间意识 空间即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或延展性,与“时间”一起构成人类物质与精神的栖息 之地。人必然地生于世上,偶然地降落某处,身体及相关物质所生活之空间是客观、现 实的,即为“此岸世界”,而精神与思想则可打破现实的阈限,呈现超越的姿态,其所 生活之空间是主观、虚幻的,即为“彼岸世界”。陆机对时空的感受颇为敏感,在其文 赋中即有“精鹜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笼天地于形内, 挫万物于笔端”之论。同样,在其诗文中亦表现出“现实空间”与“超越空间”的不同 内容,下面分述之。 一、对现实空间的表现 自2 8 9 年入洛为官到被杀,陆机一生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十几年时光几乎全部抛洒在 了异乡,因而家乡与旅途便有了不同寻常的意味。在陆机的诗文中,行旅与宦游思乡之 作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胡大雷先生更是认为“行旅诗是陆机的代表作,陆诗篇篇有 旅。”1 3 3 陆机的纯粹的行旅诗主要有赴洛二首与赴洛道中作: 总辔登长路,呜咽辞亲密。借问子何之,世我身。永叹遵北渚,遗思结南津。行行 遂已远。野途旷无人。山泽纷纡馀,林薄杳阡眠。虎啸深谷底,鸡鸣高树巅。哀风 中夜流,孤兽更我前。悲情触物感,沉思郁缠绵。伫立望故乡,顾影凄自怜。 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振策陟崇丘,安辔遵平莽。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 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 ( 赴洛道中) 希世无高符,营道无烈心。靖端肃有命,假楫越江潭。亲友赠予迈,挥泪广川阴, 抚膺解携手,永叹结遗音。无迹有所匿,寂寞声必沉。肆目眇弗及,缅然若双潜。 。中古诗人抒隋方式的演进,胡大雷著,中华书局,2 0 0 3 版。 1 4 第二章陆机的生命奉体观 南望泣玄渚, 感物恋堂室, 羁旅远游宦 载离多悲心 忧苦欲何为 北迈涉长林。谷风拂修薄,油云翳高岑。直直孤兽骋,嘤嘤思鸟吟。 离思一何深。伫立慨我叹,寤寐涕盈衿。惜无怀归志,辛苦谁为心! 托身承华侧。抚剑遵铜辇,振缨尽祗肃。岁月一何易,寒暑忽已革。 感物情凄恻。慷慨遗安愈,永叹废寝食。思乐乐难诱,曰归归未克。 缠绵胸与臆。仰瞻凌霄鸟,羡尔归飞翼。 ( 赴洛二首) 据姜亮夫先生考证,赴洛道中作当写于初入洛时,“赴洛道中二首,亦初入 洛之作。何以言之? 篇首即云总辔登长路,呜咽辞密亲,此别亲也。又日借问子 何之,世网婴我身,此将入仕也。又日永叹遵北渚,遗思结南津,此由南往北也。 又日鸡鸣高树巅7 ,则中州风物也。皆足为初入洛道中写景写情之作。”引“ ”而赴 洛二首有“羁旅远游宦,托身侧承华”之语,而其洛阳记日太子宫有承华门, 则可以推知此诗作于任太子洗马职时。 既日“赴”,当为离一处而即一处,以对某一空间或固定点的疏离和对另一空间或 固定点的迫近为表现,将两点用一线贯穿之,这条线就是一个“赴”字。在两首诗中, 陆机要“离”的是“密亲”,是故土,要“即”的是新朝政治中心卜洛阳,一舍一赴, 身为吴国贵宥,永远无法抹去亡国记忆的陆机,内心委实沉重。两组诗中一写旅途艰辛, 一写为宦辛苦,词语色调都偏于低暗,如“呜咽”“悲情”“沉思凄自怜”“独长想” “挥泪”“泣”涕悲心”“凄恻忧苦”,寥寥三百余字中,“悲凄”“苦”等字 眼多次出现,形成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作为生命的载体之一,空间的存在亦有相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