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广州话谚语与歇后语使用状况调查——兼论詈语.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 - 。 论文原创性声明内容: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 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 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 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 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华复 日期:列。年6 月fo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中山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 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 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院系资料室被查 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 采用复印、缩印或其他方法保存学位论文。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砰复导师签名:锄t 争 日期:力o l o 年6 月p 日日期:纠。年6 月1 10 日 广州话谚语与歇后语使用状况调查 兼论詈语 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硕士生:华夏 指导教师:李炜教授 摘要 本文在对广州话谚语、歇后语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兼顾考察了当地詈语,从 词汇学的角度对它们作了静态分析。结合材料着重比较了三大民系中自然环境差 异下,社会文化的不同,并对此作了相应的社会描写。运用社会语言学动态调查 的方法对广州话熟语的现存状况进行研究,证明广州方言谚语正呈萎缩和趋向消 亡的事实。 关键词:广州话谚语;歇后语;詈语;动态调查;使用状况 i i t h e s u r v e yo ft h eu s es t a t u so fc a n t o n e s e i d i o m s 一- i nc o m b i n a t i o nw i t hc u r s i n gw o r d s m a jo r :l i n g u i s t i c sa n da p p l i e dl i n g u i s t i c s n a m e :h u ax i a s u p e r v i s o r :p r o f e s s o r l iw e i a b s t r a c t b a s e do na l lo c c l u d e ds u r v e yo ft h ec a n t o n e s ei d i o m sa n dc u r s i n gw o r d s ,t h e c u r r e n tp a p e rp r o v i d e sas t a t i cd e s c r i p t i o no ft h e m ,a n dt h e np r e s e n t sa na n a l y s i st oa d y n a m i cs u r v e ya b o u tt h eu s e s t a t u so ft h e mv i ai n t e r v i e w sa n d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s a f t e r t h ed y n a m i cs u r v e y , t h ep a p e rf o c u s e so nt h e s o c i a ld e s c r i p t i o no ft h er e l a t i v e s i t u a t i o n s t h ec u r r e n tp a p e rp r o v i d ea ne v i d e n c eo ft h es h r i n k i n ga n dv m l i s h i n gt r e n d o ft h ec a n t o n e s ei d i o m si ng u a n g z h o u , t h e r e b ya p p r o v e st h ei m p o r t a n c eo ft h e p r o t e c t i o no fi d i o m sa n d 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b e h i n dt h e m k e yw o r d s :c a n t o n e s ep r o v e r b ;x i e h o u y u ;c u r s i n gw o r d ;d y n a m i cs u r v e y ;u s e s t a t u s i i i 目录 摘要 a b s t r a c t 目录。 引言。 i i i 1 第一节谚语、歇后语及詈语的定义与研究意义1 第二节研究背景及文献综述o 2 第三节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及预期要解决的问题4 第四节语料来源及分类一4 第一章广州话熟语的静态分析。6 第一节谚语6 第二节、歇后语2 3 第三节、谚语和歇后语的语义内涵及文化心理2 9 第四节、詈语3 9 第二章、从广州熟语中看穗潮客的文化差异4 l 第一节、自然环境的差异。4 1 第二节、生产活动的差异:;4 3 第三节、崇商与重农的差异。4 6 第四节、家庭与教育5 0 第五节、小结5 3 第三章问卷设计和语料筛选 第一节预调查阶段的研究操作和经验教训5 4 第二节调查语料的筛选5 4 第三节正式研究程序6 2 第四章问卷统计与分析 第一节熟语总体状况分析6 3 第二节性别对熟语使用的影响6 5 第三节年龄差异对熟语使用状况的影响6 7 第四节受教育程度差异对熟语使用状况的影响7 2 第五节长期居住地对熟语使用状况的影响。7 4 第六节职业的声望差异对熟语使用状况的影响7 6 第七节小结7 7 结 参考书目 附录 后 记。 i v 7 9 1 2 7 v 从词汇学的角度来说,歇后语和谚语都属于熟语的范畴。而熟语原本并非中 国传统语言学中的术语,而是从俄语或英语的p h r a s e o l o g y 译借而来,指人们常 用的定型化的固定短语或句子,亦有人称其为“俗语。虽然研究者对其定义各 有不同,但一般而言,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及格言等。作为语 言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熟语一方面反映出特定地域民族或地区人民的生活智 慧。另一方面,它也承载了该民族或地域的历史文化,对于研究当地的社会文化 心理具有重要意义。 谚语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 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道理”。而歇后语的定义为“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 一部分像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通常只说前一部分,而本意在后一部分”。由 此可知,谚语带有一定的经验指导意义,而歇后语则近似于言语游戏,带有隐语 性质。两者都与使用地域人群的生活息息相关,才会广为流传。 但是不能忽视的是,随着标准语的影响日益广泛,方言被“同化”的现象时 有发生。其后果之一,便是某一方言熟语于使用者而言越来越陌生。另一方面, 由于熟语本来就流传于口头之间,其与生俱来的乡土气息,极有可能随着教育普 及而为使用者所排斥。因此,熟语使用率下降,不可避免地走向萎缩。所以,对 于方言区熟语的存现状况进行调查具有学术意义,并且迫在眉睫。 对于谚语和歇后语的探讨时有见诸报纸杂志,同时学界研究也为数不少。但 已有研究基本为定性研究,从静态角度对其进行分类,作出社会文化意义的阐释。 本文通过静态研究对广州话熟语进行社会描写,再通过社会语言学定量研究方 式,对其现存状况进行调查分析。 本文使用的语料包括广州话谚语6 9 3 条,歇后语6 1 2 条,詈语4 5 条,是通 过书面材料及口头访谈收集得到。在分类进行静态分析后,将广州熟语与潮州方 言熟语及梅州方言熟语进行对比。在调查阶段,经过口头访谈整理出研究语料 4 7 0 条。然后对其进行分类,再经过筛选制成调查问卷。以问卷调查法从历时的 角度对熟语的使用状况作出描写。另外结合口头访谈,研究对比不同年龄、性别、 受教育程度、长期居住地及职业声望的受试者对于熟语的认识和使用情况,并试 图从中寻求社会原因。 詈语是指语言中规约性的、侮辱性的粗野或恶意的话。在现代汉语词典 中,“詈 即“骂”的书面说法。其中包括一些短语的固定搭配,由于詈骂是一 种常见的社会语言行为,由此也可以反映出一定的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因此对于 詈语的研究具有一定价值。同时,由于詈骂所发泄的情感是不会因为标准语推广 和教育普及而消失,因此詈语的发展趋势应该与熟语有所不同,这也是研究的价 值之一。 本文所收集的广州话詈语语料来源于口头访谈、网络资料以及研究文章中提 及的例子,可将其作为对谚语和歇后语研究的补充。 在进行对比的时候,以广州、潮州及梅州三地方言中的熟语作为对比材料。 因为广州、潮州及梅州方言分别是粤方言、潮汕方言及客家方言的代表方言,三 地的社会文化在研究广府、潮汕及客家文化中亦具有典型意义,因此以此三地的 熟语材料进行对比。 第二节研究背景及文献综述 纵观古今,前人曾经做过包括谚语和歇后语在内的熟语研究,大致可分为两 大方面:一是对现代汉语共同语( 即以北京话为基础的普通话) 熟语的研究,二 是对各地方言熟语的研究。从内容的涵盖性来看也可分为两种:一是专门关注熟 语中的一种小类,如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等;二是将熟语作为整体研究对象, 而谚语和歇后语都是这一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现代汉语共同语熟语进行研究的文献和专著比较多,也比较系统。有的著 作从“熟语学 的理论高度探讨熟语,也有的对以往的熟语研究做综述,有的将 熟语收集起来编纂成典,有的从词汇语义角度对熟语进行释义,也有的从社会文 化角度切入,还有的从心理隐喻认知的角度分析熟语,但并没有出现对熟语使用 状况进行共时和历时研究的例子。 王德春词汇学研究( 1 9 8 3 ) 就确立了熟语属于词汇学中一类比较特殊的 词汇单位的地位,并讨论了熟语的种类、来源、规范性以及熟语的修辞作用。 2 崔希亮的汉语熟语与中国人文世界( 2 0 0 5 ) 不仅说明了汉语属熟语的语 言学特点,还论述了汉语熟语的社会文化特点。另外还有章节涉及到了其他有关 熟语的著作文献中鲜有出现的熟语的社会评价。这对本文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 义。 李孟北编著的谚语、歇后语浅注( 1 9 7 8 ) 是较早对熟语进行注解释的文 献,而义王捷、徐建华、刁玉明编著的中国俗语( 1 9 9 2 ) 则首次在全国大规 模搜集整理并注解熟语。崔希亮的汉语熟语与中国人文世界( 2 0 0 5 ) 不仅说 明了汉语属熟语的语言学特点,还论述了汉语熟语的社会文化特点, 雾 王毅的略论中国谚语将谚语分为风土谚、讽劝谚、训诫谚和农谚四大类。 武占坤、马国凡的谚语将谚语分成八大类。李纪生的民众“解后语”研究 就将歇后语分成那个三大类十四小类。 对各地方言熟语的研究主要是相对简单的收集分类和释义,多数以辞书形式 出现。对其进行深入理论研究的很少。目前所见所见文献有有温昌衍梅县熟语 研究( 2 0 0 4 ) 、唐若石福州方言的熟语( 2 0 0 6 - - 2 0 0 7 ) ,专著有林伦伦的潮 汕方言熟语辞典( 1 9 9 3 ) 、集体编著的广州话熟语大观( 1 9 9 8 ) 等等。 杨倩的硕士论文广东大埔客家谚语、歇后语使用调查兼论詈语( 2 0 0 8 ) 及陈文哲的学士论文广东潮州方言谚语现存状况调查( 2 0 0 9 ) 分别对客家方 言中的谚语、歇后语及詈语使用状况,潮州方言谚语的现存状况进行调查研究, 可作为本文横向比较的参考材料。 与詈语研究相关的文献有张廷兴的民间詈词詈语初探( 1 9 9 4 ) ,论述了詈 语的交际功能、内容及来源、级别划分和表现形式,将詈语按詈骂程度分成了基 础级、比较级和最高级。 严群在汉语詈语的文化蕴含( 1 9 9 6 ) 中分析了詈语背后体现出来的汉文 化和中国人传统心态的一些特点,包括官本位和等级制度、家族和血统、性别差 3 异、生死观和动物歧视。 孟建安、李金殿在詈语与社会文化( 1 9 9 7 ) 一文中也根据詈语的内容范 畴对其进行了分类。 周荣的汉语骂詈语研究( 2 0 0 0 ) 则较为全面地探讨了骂詈语的界定、产 生原因、功能、内容、表现形式、表达艺术、使用中的差异和文化差异。 总体而言,目前学界对于熟语和詈语的典型社会学研究研究极少,而已有的 与内疚一方面以列举式居多,系统研究较少:另一方面静态平面较多,动态立体 少,进行共时研究更是极为罕见。 第三节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及预期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通过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将多方收集得来的歇后语、谚 语及詈语共4 7 0 条作为研究语料,通过对不同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声 望及居住地进行调查,用具体翔实的数据得出这些不同指标对熟语使用状况的影 响,分析差异原因。在相关的讨论中,本文将分析这些熟语的特点和人们对使用 熟语的社会评价、心理因素和社会历史因素,并着重关注熟语背后的社会文化意 义。 本文预期解决的问题有: 1 从静态的角度对收集到的广州话熟语( 包括谚语、歇后语及詈语) 作封闭性 考察,主要在词汇学范畴中对其作尽可能深入全面的描写,得出这些语料存 在面貌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间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心理。 2 将广州话熟语与客家及潮州熟语进行横向比较,主要分析自然环境以及由此 产生的社会文化差异。 3 从动态的角度对语料的使用状况进行调查,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对不同人群进行共时性研究,并从中找寻熟语使用的历时变化规律。 第四节语料来源及分类 本文所用语料主要来自文献及口头访谈。由于各家定义的差异,最后根据谚 涪具有教育经验意义,依据从宽不从严的原则,以及访谈者的语感及使用经验, 确定出研究语料。 4 潮州话熟语语料以陈文哲的学士论文广东潮州方言谚语现存状况调查 ( 2 0 0 9 ) 中收集到的2 0 4 条语料为主,并结合潮汕俗谚( 2 0 0 6 ) 中2 6 4 3 条专 业俗谚进行比较。客家熟语语料选用梅县客家熟语汇编中的语料,并广东 大埔客家谚语、歇后语使用调查兼论詈语( 2 0 0 8 ) 中大埔客家方言语料进 行分析。 詈语来自口头访谈、网络材料以及研究文献中提及的例证。 所收集的语料分类如下: 歇后语按内容分为与人物相关、与动物相关、水相关、地方风俗、人物活动、 商业活动及日常物品五类。 谚语按内容分为社会人情( 下分人际交往、处世经验及社会百态- - d , 类) 、 家庭伦理、个人生活、人物品行、饮食养生、天气农业、民间商业经、水文化相 关、地方风俗及动物十类。 詈语则根据詈骂程度强弱( 即粗鄙程度) 分为三个等级,一级詈语语气和语 意都较为温和,没有强烈的对立性和侮辱性,常用来表达个人的宣泄、调侃而非 辱骂,不至于引起听话人的明显反感。二级詈语相比起一级詈语带有较强的侮辱 性和攻击性,有明显的人身攻击意图。三级詈语的侮辱性和对立性是最强的,是 最为“赤裸”和“肮脏”的非理性非逻辑性语言,大部分与属于个人私密领域的 性或性行为相关。 5 第一章广州话熟语的静态分析 广州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端,靠山面海,东北部有连片丘陵, 平原则集中在河流周边及珠江西岸,水资源丰富;地处北回归线附近,属南亚热 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温暖,雨量充沛,物产丰富。自秦汉以来两千余年,广 州都是对外贸易的通商口岸,各国商贾货物在此聚集、中转,因此形成浓郁的商 业风气,以及开放包容的心态。 本文所用语料以书面材料为主,结合口头访谈,经整理后得到谚语6 9 3 条, 歇后语6 1 2 条,詈语4 5 条。这些熟语囊括的众多自然、社会现象,是研究广州 文化的重要素材。 第一节谚语 在收集到的谚语语料当中,可以分为人与自然及人与社会两大类。其中自 然环境中包括天气、水环境相关、农业和动物四类,而人类活动可分为商业活动、 地方风俗特产、社会世态、家庭和个人生活五个类别。其下又各有小类。 一、气候与自然环境 在6 9 3 条谚语中,可以分出1 3 1 条天气类谚语。其中含有“雨”字共出现 6 3 次,如 先雨后雷,大雨跟随。 一日台风三日雨。 一雨便成秋。 春东风,雨祖宗。 春寒雨至,春暖旱头。 春南旱,夏南雨。 雨淋元宵灯,e l 晒大暑田 低虹晴,高虹雨。 蜻蜓千百绕天空,不过三日雨漾漾。 蚯舆l 横路则雨。 6 黑猪过河,大雨滂沱。 其中天气谚中,一年四季中都有“雨”的出现,如 春寒雨至,春暖旱头。 一日春雷十日雨 春南旱,夏南雨 三黄四月主浪水,五月五日龙舟水。 一雨便成秋 夏东风,热烘烘;冬东风,雨太公。 冬至无雨落,耕田人安乐;冬至东风多,六畜受灾磨。 此外还出现了“风3 5 次,其中“台风”两次,“雷 1 0 次,如 一e l 台风三e l 雨。 台风唔大回南大。 西风吹过昼,大水浸到灶。 东风雨怕西风,西风晴怕雷公 先雷后落,唔够洗镬。 多雨的气候,加上当地水资源丰富,可以想象,生活在这种多水潮湿的环 境当中的广州人,对于水是熟悉的,因为密布的河网本来就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对全部谚语语料进行检索后,我们发现,“水”字共出现4 2 次,以名词“水 出现的语料有1 5 条,排除天气谚语中的“水,可得到以下1 0 条: 近山唔好烧枉柴,近河唔好使枉水。 一个钱一个宝,有个钱唔过得横水渡。 下水要知水深浅,买卖要知行情变。 近路惊鬼,远路惊水。 入水随湾,入乡随俗 一寸鱼,一寸水。 井掏三遍水清,人从三师艺精。 宁愿隔离车水,无愿隔离中举。 有水莫忘天旱日。 夕阳红霞,无水烧茶 以上材料中前六例谚语中的“水”指的都是河流水,后面四例的“水”为 7 生活用水,反映出水对于广州人生活的重要性。除了直接提及水以外,还包括与 水相关的地名等,包括“塘 、“河 、“湾”、“渡”、“江及“岸”等,如 月朦朦,水满塘。 天发黄,大水打崩塘。 立秋有雨莳田,立秋有雨莳落塘。 鱼怕干塘,人怕闲荡。 近山唔好烧枉柴,近河唔好使枉水。 河南韫钱河北使。( 广州人把珠江两岸称为“河南“河北升) 未有河南,先有沥浯。 撑船随曲,入港随湾。 逆水行船好过湾 唔系猛龙唔过江 为数众多的水生植物及动物都进入了谚语当中,从另一侧面反映出广州人 畔水而居的生活环境。其中“鱼”出现1 4 次,下面还有鲮鱼、鲩鱼、鲤鱼、河 豚等水生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 鱼怕干塘,人怕闲逛。 一寸水,一寸鱼。 生蒸鲤鱼白切鸡。 食得咸鱼抵得渴。 鲮鱼头,鲩鱼尾,塘虱中间蛤也莹髀。 拼死吃河豚 大石压死蟹。 斩脚趾避沙虫 新鲜禾虫,隔夜狗皮 沥窖三件宝:慈姑、莲藕、马蹄好。( 马蹄,即荸荠。)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i j 左菱角莲藕满塘浮。 除了鱼、蟹、沙虫等水生的的昆虫动物,谚语中还出现了莲藕、马蹄等水 生植物。另外,在熟语把菱角、莲藕等水生作物,和瓜豆等进行类比,可以猜测, 在当地人生活当中,两者的重要性是一致的。水生作物的种植,以及养鱼等副业, 都是当地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密集的水网带给当地居民的不仅仅是生产生活资源,还有交通便利。 谚语中出现许多与水相关的交通工具,如“船1 0 次,还有“龙船 “龙舟 “厘 ( 帆) 、“竹篙”、“( 船) 钉 等物品。 船小好调头,船大好冲浪。 有人沉船,有人出米。 行船争解缆,买卖占先头。 烂船仲有三斤钉。 后落船,先上岸。 水上爬龙船,岸上夹死仔。 有风唔好使尽厘。( 厘,船帆之意。此谚意在告诫人做是不可太绝。) 一竹篙罱尽一船人。( 外地谚语有“一棒子打死一船人”) 从以上例子知,水是广州人生活中极为熟悉也极为重要的部分。因为熟悉, 争 才有可能在谚语当中,出现名目繁多的鱼类及水生生物,还有众多与船相关的物 品了。这正如爱斯基摩人有众多叙述冰雪的名词的情况相类似,因为该事物与当 地人生活密切相关,才有可能对其进行详细的描述,并且能进入熟语当中,广州 方言中与水相关的谚语是很好的例证。 二、农业与商业活动 本次调查共收集到农业相关谚语9 6 条。从前文可知,由于广州是个水资源 丰富的城市,在当地农业之中,渔业和水生植物种植业都相当发达。 鱼怕干塘,人怕闲逛。 一寸水,一寸鱼。 沥窖三件宝:慈姑、莲藕、马蹄好。( 马蹄,即荸荠。)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咙菱角莲藕满塘浮。 不过,广州地区的农业还是以种植业为主。这是由当地自然条件决定的。水 网密布,气候湿润,又地处三角洲地带,农业生产相对较为容易。因此在全部语 料中,带有“田 字谚语共有2 6 条,如 三伏不热,五谷不结;六月盖被,田里无米 三月莳田莫慌忙,六月割谷一样黄。 9 立春犁田,春分耕田,清明浸种,谷雨莳田。 冬至早耕田,功夫在来年。 肥田种粳,瘦田种籼。 一个田角三蔸禾,十个田角一箩谷。 霜降满田红,立秋满田空。 插田有得闲婆,割禾有得空箩。 插田唔落粪,如同屋企咽。 而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最适宜种植水稻。所以农业谚中带有“禾 的有 1 9 条,“谷 1 1 条,“米 6 条,由此证明,水稻是当地最主要的农作物。 早插早熟,迟插有谷 早禾望白撞,晚造望秋霖。 深耕长谷,浅耕长壳 十月有霜,谷米满仓 白露白得清,禾苗定九成 七月有立秋,迟禾有得收。 十二月雷公叫,有谷有处粜。 禾怕寒露风,番薯怕霜冻。 竹花开,谷米贵 霜降遇风唔入米。 水稻以外,姜、葛、豆、甘蔗、番薯、等农作物都在谚语中出现。 正姜二豆三薯四葛 新地种蔗三年肥 雷打惊蛰后,低田种蔗豆 雷打惊蛰前,荒岗好做田;雷打惊蛰节,低头种蔗头。 清明姜,立夏薯。 春种好,收成好;春种迟,食番薯。 八月种番薯,好过四月借米煮 锄头唔响,番薯香。 除了农业作物,谚语中也出现了一定数量的牲畜,其中“牛 和“鸡”各出 1 0 牛耕田,马食谷,老窦韫钱仔享福。 牛唔饮水点擞得牛头低。 众牛瘦,众屋漏。 驶牛要惜牛辛苦。 一鸡死,一鸡鸣。 家有竹鸡啼,白蚁化作泥。 鸡春咐密都范得出仔 大鸡唔食细米。 有声狗咬死人。 夏至狗,有碇走。 这些动物都与农业生产有着紧密联系。从中我们可以判断,除了种植业,广 州农业中的养殖业也相当发达。 广州的农业发达,不仅在具有多样的农业生产模式,在熟语还有不少农业生 产劳动的谚语,如 插田有得闲婆,割禾有得空箩。 插田唔落粪,如同屋企咽。 除虫有乜巧,总要早动手。 锄头唔响,番薯唔香。 雷打交春前,放下生意去耕田。 其中“雷打交春前,放下生意去耕田 一句,说明除了农业生产以外,广 州人同时从事商业活动,并且很有可能平时更多地倾注于商业。这是值得注意的。 另外,前文提起农作物的谚语当中,“蔗 字出现了3 次,可见这是一种常 见的农作物。而同时它也是一种经济作物,由此可以推断,广府地区很有可能早 已存在发达的商品经济,这种商品经济甚至已经影响了农业生产模式。这和珠三 角地区一直存在的“桑基鱼塘 的农业生产模式相吻合。 回溯广州建城的历史,是可以找到证据来验证上面的推测的。作为一个具 有两千余年通商贸易历史的港口城市,广州具有浓厚的商业风气,两干余年的时 间足以让商业风气渗入农业生产当中。因此不难理解广州熟语中与生意买卖相关 的谚语为何比比皆是。相比于客家人恪守“重农轻商”的传统,广州受到传统重 农思想的影响更少。因此,不仅仅是在农业谚语中可以找到商业经济的蛛丝马迹, 在谚语中我们可以专门分出一类商业经的谚语。 在谚语中,“买”和“卖 各有8 例谚语,属于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而 “买卖 一词共出现4 次。如 下水要知水深浅,买卖要知行情变 百问唔烦礼相待,买卖唔成人情在 行船争解缆,买卖占先头 买卖唔懂行,盲公撞南墙。 卖花赞花香 舍得平,卖得赢。 卖头唔卖尾。 有钱买得指手物,有钱睇到眼突突。 买是主人卖是客 金银衣纸,可以买得命长 此外“货 出现5 次。只有在商业买卖中才会出现“货物”的概念,可以 认为这是商业谚语的一个代表性词语。另外,“财 字出现1 1 次。 唔怕货比货,只怕唔识货。 货流其畅,利无尽头。 唔怕商店门面破,就怕柜台架有货。 力不到,不为财 唔出辛苦力,怎得世间财 唔系你个财,唔入你个袋。 细财唔出,大财唔入。 商业谚语中也有商业经营方面的经验。如 好嚼唔平,平嚼唔好。( 一分价钱一分货) 赚头蚀尾 越贵越俏,越平越没人要。 1 2 人无笑面不开店。 商业经验包括薄利多销等技巧,另一方面也包括重视信誉、公正交易的观 念。而重视信誉这种观念甚至成为社会交往的经验。因为商业活动不具备农业生 产那样安稳的状态,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为脆弱单薄,因此,重视信誉和公平, 是维系商业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所以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同时,广州人也接受了 这种以经济关系代替了血缘亲属关系的社会交往方式。重视信誉和凭证,而非亲 属关系,是发达的商品经济带来的影响之一。 但是,商品经济的逐利行为也会产生其他方面的影响,其中之一便是出对 于金钱的计较,人际关系充满利益的计算。在商业谚语中不难看到种种锱铢必较 的谚语,而且在重商风气的影响下,这是受到肯定的。 一个够本,两个有利。 一个钱一个宝,有个钱唔过得横水渡。 算盘一响,黄金万两 譬 一千赊,唔似八百现 一日三,三日九 小数怕长计。 相信除了农业生产领域,商品经济所带来的种种思想行为,还会深刻地影 响人与社会的关系。 三、个人生活 通过上文的描述,可以对广州地区的自然环境及商业活动有所了解。人成 长的过程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此人的性格心理行为是在社会教养中形成的。因 此,环境必然会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广州人的行为和思想产生深刻的影响。在收集 到的谚语当中,属于个人生活的内容有1 1 3 条。这些谚语用生动的形象,刻画人 物行为,达到讽刺或谏劝的效果,如 长衫马褂,周身虱忸。 着起龙袍都唔似太子 虱卒过河当车使 入要面,树要皮 好做唔做,豆腐捞醋 树老根多,人老话多。 树小扶直易,树大扶直难 禾杆面珍珠,发达有人知。 有花自然香,唔使随处扬 如果说对于人物行为的描述还停留在个人层面之上,那么与个人品质的谚 语则从精神层面上反映出广州人所推崇或追求的行为典范。 唔出辛苦力,怎得世间财 唔信成世裤穿窿,终须有日龙穿凤。 辛苦韫来自在食 做果行,熟果行。 人勤地不懒。 贱力得人敬,贱口得人憎。 勤学又勤问,不愁无学问。 一忧有,二忧多。 坐得稳,企得正,几大都唔怕 这些描写人物性格品质的谚语,很大一部分是肯定了勤劳实干的务实精神, 如用“辛苦对应了“自在食 ,用“人勤”对应“地不懒”。在7 7 条描写人物 品性的谚语中,还可以分出2 0 条肯定实干、勤劳、上进等行为的例子。这一方 面农业生产需要付出辛劳的传统能力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商业经营可能带 来惊人的利润,出现一朝暴富的情况,因此他们相信努力可以改变现实,如“晤 信唔信成世裤穿窿,终须有日龙穿凤。在这样的信念之下,他们相信“晤出辛 苦力,怎得世间财,重视实干,鄙视夸夸其谈,如“贱力得人敬,贱口得人憎 。 另外还肯定了敬业、勤学、正直等思想,对于“一忧有,二忧多”等杞人忧天的 行为是否定的。 1 4 在全部谚语材料,“食 字出现了4 4 次,而“穿”出现5 次,“饮”4 次。 如此大的数量对比,可以发现在广州人的日常生活中,是非常的讲究“饮食( 主 要是“食方面) 。 食在广州 桃食饱,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 老狗嫩猫,食死有人知。 宁食开眉粥,唔食愁眉饭 宁食飞天四两,唔食落地半斤。 少食多滋味,多食坏肠胃。 烂柑甜,烂橙甩,烂碌柚,唔食得。 食喇n - j t , , t - 道,睇戏睇全套。 嫩姜好食,老姜好磨。 而对于饮食的讲究,不仅仅在于食物的种类,还讲求吃得健康,吃得卫生。 如 无鸡唔成宴。 冬至鱼生夏至狗。 生蒸鲤鱼白切鸡。 细火煲肉,大火煲粥。 新鲜禾虫,隔夜狗皮。 猪撑大,人撑坏。 早晨茶,卫生家。 不细嚼,不知味。 饭前喝汤,饭后饮茶。 饭后三百步,无需帮衬药材铺。 鱼生狗肉糜,扶旺不扶衰。 不怕生鸡生鱼怕生菜,不忌绿衫绿裤忌绿帽。 田基唔铲惹虾辣,灶头唔洗惹由甲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得知,一方面广州地区物产丰富,食物种类繁多。另一 方面也说明当地人生活极为富足,生存压力较小,才有可能去讲求饮食的精细。 1 5 而这种衣食无忧的小康生活,很有可能来自是商业经营的财富。 四、家庭关系 谚语中描述人与家庭、人与社会关系的类别,比描写个人的谚语更进一步地 展现了广州人的精神世界。因为家庭和社会是集体的概念,构筑起广州人的精神 世界和价值体系。 在所收集到的言语材料中,“家 字一词出现2 8 次,而在家庭关系的类别当 中,“家”字就出现了1 4 次。 家和万事兴,家衰口不停。 家有千金,不如藏书万卷。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有讲有笑,唔成家教。 一家女唔食得两家茶 日防夜防,家贼难防。 带有“家字的谚语出现的频率高,表现出广州人重视家庭的精神。另外, 他们重视家庭内部的关系。在5 0 例家庭伦理相关的谚语当中,表现出亲人之间 紧密包容的关系。 无仇不父子,无怨不夫妻 兄弟分家成邻居,上昼分开下昼借 碗碟有相砍,仔趄有相争 公婆争交无冤仇,跨过门槛又点头 其中,亲属关系的谚语中,提及家庭成员之间的纷争,但是认为亲人间的争 吵是一种可以容许的正常现象,在吵闹过后依然是一家人。 如果从亲属词的角度进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仔 出现3 2 次,和其意思 相同的“儿”出现3 次,“女”出现9 次 仔大仔世界 仔多也瘦 有仔万事足,无病一身松 有仔不教子孙愚 1 6 生仔好听,生女好命。 养得仔大,唔养得仔乖。 有仔唔为穷,有女不为绝。 磕仔拉心肝,磕女拉五脏 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 一家女唔食得两家茶。 但是代表父亲的“老窦”加起来共出现了l o 次,远少于子女出现的数量。 老窦养仔流星赶月,仔养老窦犀牛望月。 独鸡肥,独鸭瘦,养着独子打老窦。 牛耕田,马食谷,老窦扭钱仔享福 老窦养仔仔养仔。 贤母出孝子,国难出忠臣。 出门见世面,方知父母心。 对于婚姻关系,“夫妻”“新抱”、“舅父”、“家公”、“外母”等因为婚姻关 系而形成的亲属词虽然存在,但出现频率并不高。 柴米夫妻,钱银老契。 无仇不父子,无怨不夫妻。 日悭夜悭,唔够老公一铺摊。 好秧好禾,好外家就有好老婆。 丑新报总要见家公。 外母见女婿,口水搭搭带。 舅父大过天。 舅父打外甥,打死有人争。 一代好祖公,三代好子孙。一代无好妻,三代无好儿。一代好新报,十世好 仔孙。 从数量上看,子女等词条出现的比例是父母的4 倍左右,这显然,父母和子 女之间的关系在广州文化中是占主要地位的,而婚姻关系则居于次席。而在父母 子女的关系当中,更多的是讲述父母对于子女的养育,而子女对于父母的扶养则 不多见。由此,有理由猜测,广州文化当中,更加重视的是一种由父母与子女构 1 7 成的小家庭模式,其次才是婚姻关系。 对于两者以外的亲属,他们的归属感并不强。如“亲”字一共出现了4 次, 包括 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嘴藐藐,四代见到都唔叫。 有钱亲哥,无钱猴哥。 三年唔上门,有亲变无亲 这种亲戚关系的交往方式,一方面是血缘关系在维系广州人社会关系的作 用,另一方面也人际交往的关系存在,如“三年唔上门,有亲变无亲 强调的也 是交往的重要性。 受到商业风气的影响,广州人重视有利益的非血缘的“人情”关系,另一方 面,他们也需要家庭作为维系最基本归属感的地方。对于家庭的感情,是一种内 向而稳固的情感,因此他们重视父母子女这类直系亲属,而对于旁系且没有利益 关系的亲属,则表现得相当冷漠。与传统文化中推崇“大家族”的观念相比,广 州文化在家庭关系中更加重视“小家庭”。 五、社会世态 社会方面的谚语共有1 8 4 条,为了方便分析,将其划分为处世经验、人际 交往和社会百态三个类别。其中处世经验主要以个人与社会相处的经验为主,有 6 6 条;而人际交往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经验为主,主要以两个人之间的互动为 主要划分依据,共3 9 条。此两个类别有可能出现重叠现象,但是依据字面意思, 其中明显涉及两个人的交往者,划分入人际交往类。 另外,社会世态可以视为除了人际交往和处世经验外社会经验的总括,共 有7 9 条。包括了形形色色的人物职业、社会行为等内容,如 寡妇门前是非多。 大葵扇,做媒两头呃 不经厨师手,难得五味香。 耕田嚷食米糠,买盐嘭c 饮淡汤。 好仔怕烂仔,烂仔怕烂婆。 有钱有势唔出门,有钱有势走后门,有钱有势摸唔到门 河南韫钱河北使。 竹门对竹门,木门对木门 老广见老广,两眼泪水淌。 在分类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许多关于商业经营的谚语可以划分进入社会经 验类谚语的表述中。如 牙齿当金使。( 指人诚实守信,一诺千金。) 人无笑面不开店。 细财唔出,大财唔入。 以上所列举的除了单纯的经营类谚语外,部分运用了隐喻的修辞手法,把 复杂抽象的意义寄托于简单明了的表述中,造就形象生动的形象。如“人无笑面 不开店”,从表面上讲的是经营者对顾客要热情和善,而是在实际上可以引申出 入与人之间和气相处的道理。而“细财唔出,大财晤入”的谚语,一方面是讲述 做生意需要在前期进行投入才能获取后期的利润。但是另一方面,这句话也常被 用于指人际交往中应酬消费,可以为将来带更大利益。 由上文的例子可以看出,很多谚语的实际使用意义都存在着相互交融贯通 的现象,只是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根据其字面上最明显的特征将其逐一归类。 即便是关于商业的谚语,其中也有不少包含着价值判断和人生经验的引申意义, 而相应的,在社会经验类的谚语当中,也存在着商品经济的痕迹。这种对于 商业行为的认可,在社会世情方面都可以找到映射。其把商业用语用于人际交往 等经验的谚语当中是其中一方面,如 有来有往有交易。 人情还人情,数目要分明。 吃一分亏无量福,失便宜处是便宜。 一家便宜两家着。 “一家便宜两家着( 数) ”的“数 是“得利”之意。上述三例谚语中的“交 易”,“数目 和“着( 数) 都是商业上的用语,出现在此足以反映出商业风气 对于社会民风的影响之深。从另一方面考虑,不难发现商业中重视人际往来、账 目明晰和互惠的精神也植根进入广州人的观念当中。自己一家赚了便宜并不是最 终目的,还要使周围的人得利。 1 9 这因为商业活动是双向的,除了暂时得利,更需要建立长远的合作关系。另 外,在商场之上,今日的敌人,可能就是明日的合作伙伴,“买卖晤成人情在” 今天的交情,可能就是明日的订单。在亲属血缘关系以外,把人们联系起来 的,就是“人情”一词。 在社会经验类的谚语当中,带有“人情 一词的谚语共有4 例,体现出这种 人际交情的关系在广州文化中的重要性。 百问唔烦礼相待,买卖唔成人情在。 人情大过证明 人情紧过债 人情还人情,数目要分明。 、 前三例中的“人情”讲述的是这种社会交际功能在生活中的积极意义,包括 生意往来、走后门等,其意义近似于“近厨得食,近官得力”。同时也强调了这 种“人情 的关系并没有亲密到足以肝胆相照的地步。一方面它是一种互利的关 系,得利也要归还,如同“债务”样。即使建立了亲密的人情关系,还要把财 务账目弄清楚。这也许在其他地方的人看来是重利轻义,不近人情的行为,在广 州文化却不具贬义。这也可以看作是商品经济对于广州文化的深刻影响之一。 而从“人情还人情,数目要分明”一句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出这种商业文化 对于人际交往中的另一种影响。商业行为锱铢必较和逐利本性,容易使人斤斤计 较。另一方面,由于商业行为的不稳定性,造成了给广州人对外心理蒙上一层“相 互提防 的隔膜。于是社会人际便带有“彬彬有礼又相互提防”的虚伪意味了。 在处世经验当中,提及防备他人的谚语有如下几条: 知人口面不知心 一个人两条心唔算多。 一次不忠,百次不用。 教识徒弟,饿死师傅。 趁你病,擐你命 奸奸狡狡,朝煲晚炒;忠忠直直,终须乞食。 其中前三项是防备他人的谚语,但这些谚语并不属于贬义,忠厚老实并不被 广州人所认同。相应的,后三项中,对于没有防人之心的处世态度是否定的。 究其原因,还是两千多年积淀下来的商业文化对于广州人的影响。对于社会 交际,他们极容易怀着一颗防人之心,如“一个人两条心晤算多 ,对待别人时 “一次不忠,百次不用”,、讲求“人情还人情,数目要分明”。 作为向外的社会关系,广州谚语中的社会类谚语给我们展现出一种“彬彬有 礼却又不交心”的形态。于是,这也是广州被认为是冷漠城市的原因之一。为人 太精于计算,重利轻义,势利便会成为世情的常态。在描述社会百态的谚语当中, 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 贫穷说客牙无力,富贵骄人鼻有声。 秘书唔带长,屙屁都唔响 人情大过证明。 有钱买得指手物,有钱睇到眼突突 有钱亲哥,无钱猴哥。 , 有钱有势唔出门,有钱有势走后门,有钱有势摸唔到门 做官唔贪财,死去有人埋。 柴米夫妻,钱银老契。 以上8 条谚语在社会百态类别中的比例占1 0 。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到, 种种社会不公,甚至亲情物化为金钱关系的现象,在这个文化中并不被斥责否定, 反而认为是很正常的现象,并作为一种处世经验凝固在谚语当中,可见这种追慕 富贵权势的心态植根之深。 六、地方风俗文化 在谚语当中有四十余条谚语是讲述当地的风俗特产等信仰的。其中一部分 主要描述地方的风俗历史。 未有羊城,先有光塔;未有光塔,先有光孝;未有光孝,先有菩提。 羊去石存,遗踪宛存。 一德社,二马路,三元宫,四牌楼,五仙观,六榕寺,七株榕,八角亭,九 眼井,十里亭。 新山唔过社。 三月荔枝包过笃。 2 1 三月三,荠菜当灵丹。 丧户之人着黑服,三七忌入人家屋。 沙蝉喊,荔枝熟,剥去层皮大旧肉龙眼花开未有肉 时花年桔万紫千红,广州人除夕行花街。 第一游波罗,第二娶老婆。 这部分谚语当中包含了广州本地的历史,以及部分的农业生产情况,如种 植有荔枝、龙眼、黄皮、沙梨等等热带水果。其中还有新年、冬至、丧礼等民俗 活动,可以说是广州人生活的万花筒。 另一方面,社会风俗中也包含当地的信仰。 姜唔擦唔辣,命唔算唔发。 男人断章千金两,女人断章麻纱有一两 睇相先生唔知死,风水先生有地理 戤起幡杆有鬼到 风水佬呃你十年八年 烧香打神,萨酒泼神。 一命二g s - 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 见过鬼怕黑 怕鬼遇着阎罗王 手中无钱,做鬼唔灵。 鬼神类谚语的数量不多,涉及的大部分是“鬼 、“神 等抽象概念。另外民 间信仰的重要一支是对风水命理的迷信。 七、小结 广州话谚语将形而上与形而下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传承文明与传统的重要载 体。经统计,表现人与自然关系的谚语有2 6 7 条,占了谚语总数的3 8 5 3 ;表 现人与社会关系的谚语有4 2 6 条,占谚语总数的6 1 4 7 。后者的比重比前者更 大。 谚语的语义内涵通常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字面意义,而是引申意义。字 面中提到的意象,如“大鸡晤食细米中的“鸡 和“米”,并非单纯指动物和 谷物,而是以这种通俗的形象来表达“大商家( 大鸡) 看不上小生意( 细米) 这样复杂抽象的道理。 由于谚语中大量使用隐喻手法,因此大部分使用的是其引申义。虽然流传到 今日,部分的谚语已由于时过境迁已变得不容易被理解。如“戤起幡杆有鬼到 一句中,“幡杆原来是道教法事中来用招魂的道具,该谚语可以引申出立竿见 影之意。而现在随着科学的进步,道教法事已经不多见,而这些仪式道具对于现 代人而言更是陌生。因此,即使谚语还存在,使用者也不一定能理解其字面意思。 由此我们可以推测,由于字面中提及的物品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对于谚语 理解的透彻程度也会日渐消减。人们不是通过字面意义来直观地感受谚语所要传 递的经验。 因此,作为社会生活在语言中留下活化石的谚语,形式上表现的事物淡化了, 内涵所表达的东西虽然也随之淡化,但还在继续传承。 通过谚语的字面及内在涵意,可以发现广州是一个气候湿润多雨,地处河网 密布三角洲地带的城市。丰富的水资源适宜发展水稻种植及鱼类的养殖业,同时 也适宜经济作物的种植。水利交通便利,另一方面,长期作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通 商口岸,广州当地商品经济兴旺发达。而这种商业风气不仅仅影响了语言生活, 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当地居民的行为和心理:一方面追求上进,敢为人先,另 一方面则有条件追求安逸的生活。而在社会人际方面,商业活动的逐利本质使广 州人出现在人际交往中彬彬有礼又提防他人的心理。讲求人情的同时,又对经济 利益划分得非常清晰,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家庭生活,他们重视小家庭多于 大家族。 第二节、歇后语 此次共收集到语料6 1 2 条,在数量上略少于谚语,而涵盖的范围也没有谚语 如此全面,不涉及人际、家庭和社会等制度文化的内容。我们将其分为人物、动 物、鬼神想象、水相关、人物行为、商业活动和物品七类。 一、人物类歇后语 人物类歇后语共有1 2 1 条,其中可分为典故传说人物、特征人物人物和职业 - 三个类别。 华佗难医一一死梗 姜太公封神一一漏i j 左自己 孔夫子搬家教书佬搬屋一一执书( 输) 细佬哥玩狗一一终归捱一口 乡下佬睇告示一一净系讲钱 盲公打灯笼一一照人唔照己 打铁仔绣花一一唔系咽行 平洲奶妈一一赚个肚 戏棚番兵一一有头威,有尾阵 由于歇后语由谜面和谜底两部分构成,因此谜面所选用的意象必须简单直 观,可让人直接联想到谜底,不然就会降低言语沟通的效率。因此,谜面所出现 的典故人物,一般而言,是取其字面意义,而非文学修辞上的运用典故。如 关公细佬一一翼德( 亦得) 穆桂英大破天门阵一一威到尽 陆荣廷睇相一一唔衰罗来衰 铁拐李打足球脚踢 八仙贺寿一一老排场 姜太公八十遇文王一一发得迟 程咬金做皇帝一一周身唔自在 陈梦吉一一扭计祖宗 程咬金上阵一一三板斧 刘备借荆州一借有回头 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营业执照抵押合同7篇
- 清廉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薪酬协议合同5篇
- 重点小学竞赛试题及答案
- 沪科版9年级下册期末试题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考前冲刺练习题及答案详解【有一套】
- 主管岗位测试题及答案
- 心理细胞测试题及答案
- 海外安全培训课件
- 旅行社劳动合同范文3篇
- 2025年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证券投资学课件吴晓求
- 摩托车整车采购合同范本
- 托管班合伙人合同协议书
- 2025劳动合同补充协议
- 社区节水节电知识培训课件
- 防火墙行业知识培训课件
- 2025版全新升级二手房买卖合同模板下载
- 乡镇执法证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监理工程师继续教育试卷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