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温庭筠诗集版本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温庭筠诗集版本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温庭筠诗集版本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温庭筠诗集版本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温庭筠诗集版本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韩白殒没,温李并起,体格绮丽华艳,诗风深情绵渺。李诗兴寄深微,托意 空灵;温诗瑰丽穰艳,浑圆流转。五七言律,善学子美,商隐为胜:五七言古, 原本长吉,庭筠则雄。温庭筠远绍齐粱、近师李贺,领诗坛风骚,光芒笼罩整个 晚唐,源本伏流,影响波及宋元。但无论从研究的深度还是研究的广度看,人们 对温庭筠的诗歌研究都远不及对李商隐的研究,与其诗歌应有的价值地位极不相 称。本文力图全面查检历代书目题跋,汲取前人今贤的研究成果,校雠考辨现存 温庭筠诗集,尝试理清温集的版本源流。 本文分三部分:引言;版本源流考;结语。 引言概述温庭筠生平及相关研究现状,并说明选题缘由。 版本源流考为本文之主体,本部分旨在探讨温庭筠诗集的版本系统源流。 笔者通过比勘二十余种明清温集版刻,依其编次体例、收诗数量、文字歧异、刊 刻序跋及庋藏题识,考次诸本渊源与承传关系。以时间为纲,分五个层次: ( 一) 唐五代温庭筠诗的结集与流布。从书目著录、时代风尚与诗集的命名、 才调集序言及选诗情况、十抄诗与千载佳旬选录温诗、四库馆臣叙述, 讨论温诗结集时间。 ( 二) 温庭筠诗集在两宋的整合与刊刻。因宋本已付阙如,只能通过书目著 录和有关载记题跋来讨论宋代温庭筠诗集的刊刻隋况。 ( 三) 温庭筠诗集在元代的流布。元代在中国历史上是特殊的一页,战乱频 繁,社会动荡,享国日短。在温庭筠诗集刊刻流传过程中,既无实物存世,又无 载记参考,可谓一片空白。 ( 四) 明代温庭筠诗集的刊刻与流传。明代尊唐风气笼罩整个诗坛,故其别 集整理刊刻工作偏重唐诗别集,许多隋唐五代别集赖明人刊刻方得广一泛流传。当 然也是温庭筠诗集流续存衍的关键时期。明代前期刻印的温庭筠诗集,现存一种; 明代后期,受前后七子“诗必盛唐”复古风气的影响,唐诗人别集的刊刻与出版 l 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温庭筠诗集在明末短短的五十年间,有多个版本问 世,有近十种版本留存至今。笔者试钩稽特征,加以说明。 ( 五) 清代温庭筠诗集的刊刻与流传。清代温庭筠诗集的抄写刊刻,是对明 代的反拨,呈现出全新的特色,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顾氏笺注本,其校勘精当、辑 佚完备、注释详尽颇受推许,成为后世通行本。丽清代的十种版本,追其本、探 其源、论其体可谓各有特色,以时为序,进行讨论。 结语梳理归纳温庭筠诗集版本的源流系统。 关键词:湿庭筠诗集;版本;源流考 n a b s t r a c t w 两t i n g y 岫a n dl is h a n g y i ng e t e du pa f t e rh a ny ua n db a ij u y id i e d t h e i r p o e 仃yw a sg o 唱e o u sa n ds p l e n m d ,m 曲朋m o r et h e i rs t y l ew a sa 仃e c t i o n a t e n e s sa t l d i m p r e s s i v e e a c ho ft h c mh a sh i ss 仃o n gp o i ma i l di n n u e n c e dt 1 1 e i rt i m e s m o r c o v e r , r e n sp o e t r yi sf k d ym a g 工l i f l c e n t ,h es t u d ys w a no f 丘o mq ia n dl i a n gd y n a s t yt o t 孤gd y n a s t y ,mp a n i c l l l a rs t u d y i n gl ih e h ea 脏c tf r o mt 锄gd y n a s t yt os o n ga n d y u a l ld y n a s t y b u ti td i 血tp l e 血u d et or e s e a r c ha b a u tw b ni nd e e p n e s sa i l de x t e m a s f 醯a sia mc o n c e m e d ,i t r ym y b e s tt oc h c c ka i l dt or c f e rb i b l i o t h e c a a c r o s s t l e a b o a r d ,a n dt oa b s o r bp m d u c t i o ni np o i n t ,a n dt oe i n e n d a t e 耽打乃馏妇胛 p o e 妙,t os t r a i 曲t e no u ts y s t e mo f e d i t i o n t l l r e ep a r t sa r ei n c i u d e di nt h et h e s i s :f o r e w o r d s ;e d i t i o n st e x t u a lr e s e a r c h ; e p i l o g u e i ni n 仃o d u c t i o n ,t h ea u t h o rs 眦眦a r i z e s 、nt i n g m sl i f es t o r ya n dt h es t u d y s j t u a t i o n ,a n dh ep u t sf o r w a f dt b er c a s o nf o rt b et 叩i c t h em a i nb o d yo ft h i st h e s i si se d i t i o n st e x t u a lr e s e a r c ht op r o b ei n t oe d i t i o n s s y s t e mh e a d s t r e 锄o f 耽刀乃愕吼n 墨p o e 竹,w h e na u m o re l e n d a t e dt l l et w e m i e s c a r v i n go f 臃聆乃馏地珂墨p o p 砂f r o mm i n gd y n a 呵a n dq i n gd ”a s t y ,t h ea u m o rd o e s t oc h e c k a t i o no ft 1 1 e o r i g i na n d s u c c e e db yo r d e r i n go f 踟g e m e m sm o d e l , c 0 1 l e c t i n gp o e m s a m o 岫t ,d e t e c t i n g l e t t e r s d i v a r i c a t i o n , c o l l a t i n gp r e f a c e a 1 1 d p o s t s c r i p ta n ds t o r i n gr e a l i z m g t h i ss e c t i o nh a sf i v ea r r a l l g e m e n t sb yt i m e : 【l 】c o m p i l a t i o na n dc u r r e n t i n go fw b nt i n g y u n sp o e t r ymt 姐ga 1 1 dw u d a i d y n a s t yt h i sa r r a n g e m e n td i s c u s st h a tw h a tt i m ec 0 1 l e c tp o e m si n t oav 0 1 u m ef 如m e n r e g i s t e 血gb i b l i o m e c a ,v i c t o r i a i l i 锄i nh i st i m e s ,e n t i t l i n gm sp o e 仃ya 1 1 t h o l o g y , p r e l i m i n a r yr e m a r k sa i l di n s t a n c eo fe l e c t i n gp o e m so f c 口让) f “o4 门抽o z 0 g ”i n s t a n c eo f i i i e i e c t i n gp o e m so f 鼢f c o4 n 腩d 蛔a i l dc 印妇,跆坩8 埘行甜泌,d e p i c t i o no f o m c e h o l d e ri nh n p 甜a lc o l l e c t i o no f f o l l rg o v e m m e n to m c e 【】臃聆a 馏地门墨p d 口竹n e a t e n a n d p 曲“ns o n g d y n a s t y b e c a u s e t h e r e i sa l a c ko f b l o c 蛔r i n t c de d “i o ni ns o n gd ”a s t y ,w eo n l yd i s c u s si i l s t a l l c eo f b l o c k p r i n t e d i ns o n g d ) n a s t yt og e ta c r o s sr e c o r d a t i o na n dp o s t s c r i p t 】臃门乃略地,z 童p o p 砂c o m ed o 啪i ny u a nd y n a s t yy u a l ld y n a s t yi sa s p e c i a lf o l i oi nc l l i n at l i s t o r y ,c h a o sc a l l s e db yw a ri sf k q u e n t ,s o c i e t yi st l l r b l l l e n c e , s t a t ep e r d i ti naf e wd a y s i ti sn e i t i l e rp r a c 廿c a l i t y n o rr e c o r d ,t h a tw e nt i n g m s p o e t 叮n e a t e na n dp r i m ,w e l l n i 曲b l a l l l 【 【i v 】舰门n 愕h n 墨p d p 砂p r i n ta i l dg om u n di nm i n gd y n a s t y e t h o si nm i n g d y l l a s t yr e s p e c tt 缸gi ne n 廿r ep a m a s s u s ,s ot h c y 扰a c hi m p o r t 鲫c et os e 砌et 如g s a 毗0 1 0 黟w e nt i n g y u n sp o e t r yh a dag r e a td e a lo fe d i 血g s ,a l s oh a s 劬e d i t i o n s h i 也e n o id oi n yb e s tt oc h e c kc h a r a c t e ra 1 1 dt oe x p l a i n 【v 】耽玎而智踟j 肋p 幻,埘n ta 1 1 d g o r o u n d i nq i n g d ”a s 砂i t i sr e t r o a c t t l l a t w b nt 协g y u n sp o e t r yp r i n ta n dc o p yo u ti 1 1 q i n gd y n a s t y ,s h o wi t s e l f b r a n n e wt r 嘶t , e s p e c j a l l yb e j n gg o o d 南r 彳胛,船,口f 打曙正妣,z 6 讯s 珏i ti sap e r 忙c tn e a 亡e e d i t i o n m a tg a ma g r e a td e a lo f p r a i s e q i n g se d i t i o n sh a v eh i ss t r o n g 仃a i t ,d i s c u s s i n gb yt i r l l e 1 1 1 ec o n c l u s i o nc o m p r e s s i v e l ys 啪m a r i z e sm es o w c es y s t e mo f 耽疗乃,辔分 p o e 打v ? k e yw o r d s :w e nt i n g y 曲sp o e 时;e d i t i o n ;s t u d yo f h e a d s t r e a i n y9 1 0 9 1 s 关于学位论文独立完成和内容创新的声明 本人向河南大学提出硕士学位囡博士学位口中请。本人郑重 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独立完成的,对所研究的课题有 新的见解四创造性的见解口。据我所知,除文中加麒说明、标注 校学术发展和进行学术交流等目的,可阻采取影即、缩印、扫描 和拷贝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甄质文本和电子文本) 。 ( 涉魔保密内容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获得者( 学位论文作者) 釜名:祭孵 加。g 年6 月2 日 往童:请在相应的口”内划” 一、引言 温庭筠( 8 0 卜8 6 6 ) “1 ,本名歧,字飞卿,太原祁( 今山西祁县) 人。1 ,先世 自六朝起即为仕宦高第,唐宰相彦博之裔孙。温庭筠少敏悟,天才雄赡,能走笔 成万言。大中初,应进士。苦心砚席,尤长于诗赋。初至京师,士人翕然推重。 然士行尘杂,不修边幅,能逐弦吹之音,为恻艳之词,公卿家无赖子弟,相与蒲 饮,酣醉终日,由是累年不第。思神速,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成, 时号温八叉。大中末,试有司,私占授者八人,执政鄙其为,贬授方山尉。徐商 镇襄阳,其往依之,署为巡官。咸通中,失意归江东,路由广陵,令狐绚方镇淮 南,庭筠怨其居中时不为助力,过府不肯谒。丐钱扬子院,夜醉,为逻卒击折其 齿,诉于绚。绚为劾吏,吏具道其汗行,绚两置之。事闻京师,庭筠遍见公卿, 言为吏诬染。俄而徐商执政,颇右之,白用,除国子助教。会商罢,杨收疾之, 遂贬迁隋县尉,卒。 温庭筠一生历唐宪宗迄懿宗凡七朝。从唐敬宗和唐文宗时期开始,唐帝国出 现明显的衰败倾覆之势。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于斯之时,阍寺专权, 胁君于内,弗能远也;藩镇阻兵,陵馒于外,弗能制也;士卒杀逐主帅,拒命自 立,弗能诘也;军旅岁兴,赋敛日急,骨肉纵横于原野,杼轴空竭于里阊。”。1 指出宦官专权,藩镇割据,骄兵难制,战乱屡起,赋税沉重,民问空竭。这一切, c 1 1 温庭筠的生年,史籍无载。夏承焘、陈尚君、王达津、刘开扬、黄震云、牟怀川诸先生钩幽发微,各陈己 见,提出了六种不同的看法:夏先生拟定的温庭筠生年在元和时期,“元和十五年折中为七年”,即8 1 2 年 卒年为8 7 0 年左右;陈尚君在其温庭筠早年事迹考辨( 见中华文史论丛1 7 辑) 中考其生年为8 叭年; 王达津的温庭筠生平之若干问题( 南开学报1 9 8 2 年第2 期) ,估计生年为8 2 4 年,卒于中和二年( 8 8 2 ) ; 刘开扬在唐诗通报中以为其生在8 1 8 年;黄震云的温庭筠籍贯及生卒年( 徐卅币院学报1 9 8 2 年第 3 期) 中考定为8 1 7 年,卒于8 6 6 年;牟- 际川发表温庭筠生年新证,依据上裴相公启“至有道之年” 的句子推出第6 种观点,即7 9 8 年之说。其中以夏承焘温飞卿系年提出的元和说( 8 1 2 ) ;与陈尚君温 庭筠早年事迹考辨提出的贞元说( 8 0 1 ) ,较为学界认可。以温庭筠生于贞元十七年( 8 叭) 算,卒于成通七 年( 8 6 6 ) ,则其享年6 6 岁。 嘲关于温庭筠的占籍。新旧唐书均载温庭筠是太原祁人。有学者认为太原是指温氏郡望,而非寄籍所在, 即太原是温庭筠的籍贯所在地。对于温庭筠的寄籍,学界大致有以下三种看法:一日太原说,这是传统的看 法,即籍贯、寄籍同一;二日江南说;三日关中郡县说。 【3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六o 唐纪,中国戏剧出版社,1 9 9 9 年版。 l 加上统治集团的腐败,使唐王朝陷入了无法挽救的危机之中。中唐以后,由于朝 廷控制的卅l 县减少,官位紧缺,朝中清要职位又为朋党及有权势者所据,一般士 人在仕途上进身机会很少;由于科场风气败坏,许多出身寒微的有才之士,在考 场上长期受困,甚至终生不第。少数士人即使幸而中举入仕,也难有作为,很难 像韩愈、白居易那样,凭文才进入上层。面对王朝风雨飘摇的末世景象和自身抱 负落空的暗淡前途,士人心理状态发生很大变化。当温庭筠这位有独立追求的文 苑天才,雄心勃勃地登上历史舞台之时,却因时代气运之推涌,失却了盛唐文人 风云际会名动九州的际遇,等待他的将是“几年辛苦与君同,得丧悲欢尽是空” 的坎坷无奈。其情感受到磨砺,其心灵受到戕害,但他仍旧执着地用诗呼唤正义, 用歌展示真情,不放弃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精神追求,在迷茫的路途上不知疲倦地 跋涉,丰富多情的心灵演绎着袱丽华美的歌诗,困厄多舛的人生凝铸成艺术魅力 的永恒。 万曼先生的唐集叙录温飞卿集对温庭筠诗集的流传和版刻情况进行了 介绍,筚路蓝缕,其功厥伟。可惜万先生囿于时代条件,所据材料多为书目题跋, 多数版本未曾寓目,论述也较为简略。目前,学界尚未有人对温庭筠诗集版本进 行专题研究。笔者不揣浅陋,力图全面查检历代书目题跋,广搜众本,详加汇校, 比勘各本异周,辨其版刻优劣,尝试理清温集的版本源流,为温诗研究提供文献 基础。然囿于学识,不当之处,请方家刊正。 二、版本源流考 稽考历代书目及相关史料可知,温庭筠著述颇丰,可惜元明以降,时光流转 岁月轮回,温氏的大量著作散佚殆尽。今所留存除诗集外计有:词一卷、文一卷; 采茶录、靓妆录、乾腰子各残存若干则等,且其中真伪参杂。温氏文名 盛于生世,其诗词流衍,广被传诵,早期结集四种二十八卷,惜皆亡佚。其诗集 宋钞宋刻,今付阙如,幸明清两代皆有精钞影写宋本,从中可窥宋本之踪迹。本 文钩佚抉微,广泛收集相关材料,进行精心组织,希望尽可能的描述出温庭筠诗 结集的本初情况和早期的传播流布情况,因缺少内证,又无足够的外证,错谬定 然存在,抛砖引玉,求责达者。 ( 一) 唐五代温庭筠诗的结集与流布 温庭筠诗歌结集情况,最早见于崇文总目卷五著录握兰集三卷、金 荃集十卷。稍后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握兰集三卷,金荃集十卷, 诗集五卷,汉南真稿十卷,今皆亡佚,不能见其真貌,其编录原则,收诗 情况,亦未见记载。且握兰集、金荃集诗词莫辨:诗集五卷、汉南真 稿十卷,实物无存,何人所集也无从考证。 考崇文总目,为北宋王尧臣、欧阳修等撰修,是宋代第一部有解题的官修 藏书目录,也是北宋最大的目录书,此目上承开元群书四录,下启四库全书 总目,始修于景祜初,七年乃成。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 景祜元年闰六月辛酉,命翰林学士张观、知制诰李淑、宋祁编修三馆秘 阁书籍,仍命判馆阁盛度、章得象、石中立、李仲容覆视之。啪 结合宋王应麟玉海卷五二与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一相关记载。可 以考知,崇文总目是以崇文三馆( 昭文馆、史馆和集贤院) 及秘阁所藏的图书校 对差漏、删去重复、补写伪谬、定其存废、校正条目,讨论撰次,成书六十卷。”1 据此,崇文总目之编纂,在馆阁雠校群书之后,故征实可信。握兰集 三卷、金荃集十卷此时尚存。 新唐书艺文志的史料主要来源是旧唐书经籍志,欧阳修于宋仁宗 嘉祜( 1 0 5 6 年) 初撰成。而旧唐书经籍志是根据古今书录完成的,所以 唐玄宗以后的著作全都欠缺;而新唐书著录范围,已至昭宗朝,所以利用唐 代史传杂著,作了相当的增订修补。由此可推知晚唐时温诗就已经结集。毛晋金 p 1 宋李焘著清黄以周等辑补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6 年版。 脚元马端临撰文献通考卷一七四经籍考一,台北市:新文丰,民国七十五年。 嘲张固也论新唐书艺文志的史料来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 9 8 2 年第2 期。 3 荃集跋说:“相传有方城令诗集五卷、汉南真稿十卷、握兰、金荃等集,今不尽 传。仅见宋刻金荃集七卷、别集一卷,参之而来分体本子,略有不同。其小词亦 名金荃集,尚容嗣镌。”毛跋从内容看来自唐志,且认为唐志所言四集皆诗集。 温诗曾于晚唐结集,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得到证实: 其一,唐代行卷于谒之风盛行,温庭筠四度入京,皆为求取功名,现存其文 尚存多篇求进启文,结集奉权要赠友人,亦自然之宜。 唐人做官的途径大致有二:一是门荫世袭。温庭筠先世,虽自六朝起即是官宦 门第,“予先祖国朝公相,晋阳佐命,食采于并、汾也”1 。且其父温肠也出身属郡 县主之子,从现有材料看,温呖未就吏部铨选而出任职事官,温庭筠想凭荫任出身 是无望的。二是参加各种名目的考试,顺顺当当地做一个小官再一步步升迁。学子 为了科考成功,到处行卷,投诗干谒。所谓干谒,是以诗文求有权位者荐举,大致 奉献诗、赋、骚体等杂文,还有碑、铭、论、赞、书、序、记、传等,对此傅璇琮 诸先生有详细的论述。学予以诗文开道,求知达官贵人,如得到赏识,就可以通过 他们为自己宣传、荐引并给主考官留下好的印象,获得较好的名次。 行卷和温卷,在唐代士子中最为流行,直接关系到士人能否登第之大关,故 唐代应举者多精心编选己之述作,“至进士则多以诗为贽”。1 ,献之权臣名流,以 希见赏、延誉,与此同时,其作品也会因之流布于世。唐代绝大多数著名诗文家, 以不同形式有过行卷之举,中晚唐时尤甚,许多诗人的诗作即藉行卷而得以传播 一时以至后世。程千帆先生指出:“他们的诗,必然有一些是专门为了行卷而写 的,还有许多则是通过行卷这种特殊风尚才流传开来的。”。1 行卷行为,在士人应举和扬名中确实发挥了重要的传播作用。唐音癸签载: “唐才人艺士行卷歌篇,不知何缘多得传彻禁掖,如韩偃、冯定、戎昱、钱起诸 诗句之类,人主往往能举之。岂一代崇尚在此,尝私采之外庭资乙览故耶? ”“, 明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五八o 病中书怀呈友人,中华书局,1 9 6 0 年版。 嗍明陶宗仪等编说郛三种卷一九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8 年版。 唧程千帆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上海古籍出版杜,1 9 8 0 年版,页1 6 。 【州嘎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二七,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1 年版。 4 行卷篇什为才士自行编选,其中多优秀之作,故能广为流传,以至传入宫廷,为 皇帝所知,其在传播中所产生的重大社会效应,在士人举子的仕途上起着重要作 用。 作为一种“推销自己”的方式而行卷,风尚如此,温庭筠自难超脱。在上 裴相公启中说:“谨以文、赋、诗各一卷率以抱献。”“”据牟怀川先生考订此 启是开成四年( 8 3 9 年) 首春求恳裴度之作。“”此时温庭筠即已将己诗结集, 奉赠权要,以求扬誉。大中十二年( 8 5 8 年) 秋,蒋伸在兵部侍郎任,温庭筠撰上 蒋侍郎启以投,文末说“以新诗若干首上献”“”。可见温庭筠多次献诗文求仕 进,将自己较为满意的诗作抄录成本,以供需用,也就成为其诗最初的结集方式。 其二,从才调集序言及选诗情况分析,温庭筠诗在才调集成书前, 早已成集。 才调集是现存最大的唐人唐诗选本,具有总结唐诗之性质。五代后蜀韦 毅编选。韦毅,生卒年、字号及籍贯不详,曾在后蜀任监察御史,迁尚书。此书 共1 0 卷,每卷1 0 0 首,共1 0 0 0 首。所选署名诗人1 8 0 多人,自初唐沈俭期至唐 末五代的罗隐等,广涉僧人妇女及无名氏,晚唐尤以温庭筠、韦庄、杜牧、李商 隐四家诗最多,见编者旨趣之所在。所取作品虽以绮丽蕴藉的闺情诗为多,但题 材颇广,尚有游宦、边塞、咏史、怀古、砭时及优民之作。其序云:“暇日因阅李、 杜集,元、白诗,其间天海混茫,风流挺特,遂采摭奥妙,并诸贤达章旬,不可 备录,各有编次。“1 可见韦毅编选时曾广泛阅读了李、杜、元、白等大家、名家 的诗集。 才调集收温诗六十一首,计有:过华清宫二十二韵、洞户二十二韵、 握柘词、碧涧驿晓思、送人东游、偶题、赠知音、鄂杜郊居、送 李亿东归六言、陈宫词、春日野行、西州词、春洲曲、阳春曲、堂 堂曲、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经李征君故居、经旧游、李羽 宋- 李畴文苑英华卷六五七,中华书局影印本,1 9 6 6 年版页3 3 7 9 。 牟怀川温庭筠生年新证,上海师院学报,1 9 8 4 年第l 期。 ( “1 宋李踌文苑英华卷六五七,中华书局影印本,1 9 6 6 年版,页3 3 7 9 。 “五代韦毅才调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3 年版。 5 处士故里、夜看牡丹、池塘七夕、和友人悼亡、和友人伤歌姬、春暮 宴罢寄宋寿先辈、题柳、春日偶作、途中偶作、赠弹筝人、瑶瑟怨、 春日野行、知道溪君别业、宿城南亡友别墅、偶游、郭处士击瓯歌、 锦城曲、张静婉采莲曲、照影曲、塞寒行、湖阴词并序、晚归曲、 湘东宴曲、碌碌古词、春野行杂言、醉歌、织锦词、莲浦谣、达 摩支曲、三洲词、舞衣曲、借春词、春愁曲、苏小小歌、春江花月 夜词、懊恼曲、边笳曲、春晓曲、侠客行、春日、咏嗍、太子池 二首,这些诗律、绝、排、古、乐府众体皆备,诗句流丽华美,其诗不出影宋七 卷本温庭筠诗集,可知其选出于温庭筠诗集。 所选温诗数量亦远多于李白、王维、自居易、李商隐诸大家,可见其在晚唐 五代诗坛的地位和对选家的影响力,这样一位诗人的诗歌没有结集是很难想象的。 故综合才调集自序和所选温诗可以看出此时有温庭筠诗集存世。 其三,f 抄诗与千载佳旬选录温诗的分析。 十抄诗收入温庭筠诗十首,影宋本温庭筠诗集七卷里皆有收录。十抄诗 是高丽前期朝鲜人所编辑的一部唐诗选集,书中收录了中晚唐3 0 位诗人( 包括4 位新罗人) 的作品,全部为七言律诗,每人1 0 首,共3 0 0 首。令人感到惊奇的是, 在这部唐诗选集的3 0 0 首诗中,未见于后来全唐诗的作品竞达9 8 首之多。十 抄诗中的温庭筠、许浑、杜苟鹤、方干、秦韬玉5 人没有逸诗,这与他们的诗 结集早,诗集保存相对完整有关。 1 5 千载佳句是日本平安时期大江维时( 8 8 7 年9 6 3 年) 所编纂的唐诗名句 选,选录温诗十六首。千载佳旬以元白诗为主,时人考证白集其时流于日本, 可问接证明温庭筠亦有诗集传入日本。 另外,四库全书总目日:“嗣立此注,称从所见宋刻分诗集七卷、别集一 卷,以还其旧。疑即通考所载之本。又称采文苑英华、万首绝句所录 州牛林杰韩国文献中的( 全唐诗) 逸诗考,文史哲1 9 9 8 年第5 期。 6 为集外诗一卷,较曾本差为完备。然总之非唐本之旧也。” 1 6 可见四库馆臣 亦认为温诗唐代已经结集。 综上所述,唐志所载不谬,温庭筠诗在晚唐已结集,且至少有四个涛集版本 传世,直至北宋四集仍存,但温庭筠诗集结集的具体情况,各集成于谁手, 收录体例,今已无从探知,或许会成为一个永远的谜团“。 ( 二) 温庭筠诗集在两宋的整合与刊刻 对隋唐五代别集而言,宋元是存亡接续的关键时期。宋代为学术文化高度昌 明之时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特别是印刷术的推广,极大地 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整个宋代,隋唐五代别集的整理 刊刻形成高潮,甚至影响到北方的金国,历蒙元稍衰。许多今存传世诗人的别集, 大多经过了宋人的整理刊刻,温庭筠的诗集就是如此。 温庭筠的诗集在宋代经过了重新整理刊刻,被整合成后世流传最广的七卷本 系统。五代以降,雕版印刷术渐趋普及,刻印本字体、版式、纸张日益精美,书 籍质量大大提高,除少量抄本外,别集大都以刻本方式流通。因现存材料的匮乏, 早期结集的唐写本向宋刻本的嬗变过程,已难以考证,要解决这个疑问,只能等 待新材料的出现。可以想象伴随着花间词风艳极思变,人们的审美思想、文学观 念发生了极大变化,温庭筠淡出了诗坛主流视野,唐志提及的四个集子就是这样 消散,最终亡佚,只有宋人整理本因刊刻而留存至清初。 1 、书目之著录 通志艺文略八著录温庭筠诗词结集情况,略同新唐书艺文志: 温庭筠握兰集三卷,又金筌集十卷,又汉南真稿十卷,又 “诗五卷。“” 通志艺文略,宋郑樵撰。郑樵又称夹涤先生,有通志二百卷,其中艺文 “6 1 清永珞等攫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一集部四别集类四o ,中华书局,1 9 6 5 年版。 ”峙艮据唐人诗集的命名特点,唐志所载四集,似作者自定,惜无佐证,不敢妄言,故存疑以俟来者。 ( “】柬郑樵通志卷七o 艺文略八,中华书局1 9 8 7 年版。 7 略八卷,把古今目录所收之书,分为十二类。郑樵认为古书易散,学术不能专守, 是因为编撰书目的人不明类例的关系,所以他详分类例,不论现存或亡佚的书, 全都著录,以使阅读者,能藉以知晓各类学术的渊源流变;从另一方面来看,想 要从事专门研究的学者也可以据目索求,古籍自然就不容易亡失了。郑樵并不撰 小序,也认为解题没有意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作用自然减弱,因此郑樵想 要详类例以明学术时,编目难免进退失据,是其疏失之处。从郑樵编制艺文略 的实际情况看,我们不能把它作为判断诗集版本存亡的依据。 而郡斋读书志著录却是: 温庭筠金荃集七卷,外集一卷。右唐温庭筠也。庭筠,本名岐, 字飞卿,宰相彦博之裔。诗赋清丽,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然薄于行, 多作侧辞艳曲,累举不第,终国子助教。宣宗尝作诗赐宫人,句有“金步摇”, 遣场中对之,庭筠对以“玉跳脱”。上喜其敏,欲用之,以尝作诗忤时相令狐 绚,终废斥云。“” 郡斋读书志为宋代晁公武撰。晁公武曾官至敷文阁直学士。承其家七代 藏书,数量宏富,又于守荣州时,得到四川转运使井宪孟的赠书,于是在公余, 亲自校雠,撰写郡斋读书志,书成于绍兴廿一年( 1 1 5 1 年) 。此事甚详于其自序: 公武家自丈元公来,以翰墨为业者七世,故家多书,至於是正之功,世无 与让焉。然自中原无事时,已有火厄,及兵戈之後,尺素不存也。公武仕宦连 蹇,久益穷空,虽心志未衰,而无书可读,每恨之。南阳公天资好书,自知兴 元府至领四川转运使,常以俸之半传录。时巴、蜀独不被兵,人闭多有异本, 闻之未尝不力求,必得而後已。历二十馀年,所有甚富。既罢,载以舟,即庐 山之下居焉。宿与公武厚。一日,贻书日:“某老且死,有平生所藏书,甚秘 惜之。顾子孙稚弱,不自树立。若其心爱名,则为贵者所夺;若其心好利,则 为富者所售;恐不能保也。今举以付子,他日其问有好学者,归焉。不然,则 “”宋晁公武撰孙猛校证郡斋读书志校证卷一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0 年版。 8 子自取之。”公武惕然从其命。书凡五十箧,合吾家旧藏,除其复重,得二万 四千五百卷有奇。今三荣僻左少事,日夕躬以朱黄,雠校舛误。终篇,辄撮其 大指论之。岂敢效二三子之博闻,所期者不坠家声而已。书则固白若也。傥遇 其子孙之贤者,当如约。 绍兴二十一年元日,昭德晁公武序。【2 0 】 郡斋读书志中所著录的书,皆为晁氏所见,且例有叙录,或论析书中要 旨,或介绍作者始末,或详论学派源流,或审定篇章次第。可知,郡斋读书志 之著录相当可信,北宋就已出现整合过的宋刊温庭筠诗集七卷本系统,值得注意 的是晁志著录中还提到外集一卷,隋唐五代别集至宋严重散佚。宋史艺文志: “历代之书籍,莫厄于秦,莫富于隋、唐。隋嘉则殿书三十七万卷。而唐之藏书, 开元最盛,为卷八万有奇。其问唐人所自为书,几三万卷,则旧书之传者。至是 盖亦鲜矣。陵迟逮于五季,干戈相寻,海寓鼎沸,斯民不复见诗、书、礼、 乐之化。周显德中,始有经籍刻板,学者无笔札之劳,获睹古人全书。然乱 离以来,编帙散佚,幸而存者,百无二三。宋初,有书万余卷。”。”因此裒集佚作 成为宋人别集整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有的别集经离乱,原己全佚,宋人就为之重 新编集;对于基本完整的别集,宋人往往加以补辑,温庭筠外集一卷应是宋人在 本集七卷外,集温庭筠佚诗而成。 直斋书录解题著录: 温飞卿集七卷,唐方城尉温庭筠飞卿撰。” 直斋书录解题宋陈振孙撰,陈振孙并无藏书,后来在福建莆田为官时, 传录了郑樵、方渐、林霆、吴与旧书共约五万一千一百八十余卷,模仿晁公武郡 斋读书志而写,书成于南宋理宗景定五年( 1 2 6 4 年) 。直斋书录解题原本六十 五卷,清以来不传,今本廿二卷,为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中辑出,参校文 献通考经籍考订成,四库辑本后刊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从直斋书录著 仁0 1 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台湾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六十七年版。 口1 1 元脱脱等撰宋史卷二。二艺文志一,北京:中华书局,1 9 7 7 年版。 “2 3 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年版 9 录内容看,和晁志著录的书名不同,但正集卷数同,二本应该同源。 宋史艺文志七著录: 温庭筠汉南真稿十卷,又集十四卷,握兰集三卷,记室备 要三卷,诗集五卷。” 同卷后又有温庭筠集七卷,于杜牧集二十卷、段成式集七卷之间。 宋史艺文志是根据两宋官修的四部国史艺文志拼凑整理而成的, 并补入史馆所存宋亨宗嘉定以后的新书,汇集而成,并未检视元初秘阁的藏书。 著录可谓宏富,共计为九八一九部,一一九九七二卷。这个数字不仅超过崇文 总目、中兴馆阁书目及馆阁续书目,也超过直斋书录解题等私家目录。 其序日: 宋旧史,自太祖至宁宗,为书凡四。志艺文者,前后部帙,有亡增损, 互有异同。今删其重复,合为一志,盖以宁宗以后史之所未录者,仿前史分 经、史、子、集四类而条列之,大凡为书九千八百十九部,十一万九千九百 七十二卷云。”4 3 该志实际为记载宋代藏书情况及宋代著述的史志总目,然缺误颇多,汪辟疆 批评说:“诸史艺文志,惟宋志最为草率,且重出尤多。“1 如其所载“又集 十四卷”3 ,记载不见他书,但其著录温庭筠诗集,于各目录书中最多,且同时 出现了唐志四集与温庭筠集七卷,值得特别关注。 从上面书目特别是宋志的著录中可以看出,温庭筠诗集从早期的多个集子被 整理成七卷本的信息。 2 、载记题跋 在书籍的流传过程中,常有学者、收藏家将个人对版本流传情况、得书经过 及本书的相关问题写在书首或卷尾或采用其他方式记录下来,成为后人鉴别版本、 考察源流的依据和参考。 【2 列元脱脱等撰宋史卷二。八艺文志七,中华书局,1 9 7 7 年版。 口4 1 元脱脱等撰宋史卷二。二艺文志一,中华书局,1 9 7 7 年版。 【 1 汪辟疆目录学研究,商务印书馆出版,1 9 3 4 年版。 元脱脱等撰,宋史卷二。八艺文志七,中华书局,1 9 7 7 年版。 1 0 陆游渭南文集中有跋温庭筠莳集,称其父所藏旧本,以华清宫诗 为首,中有早行诗。後得蜀本,则早行诗已佚。其跋日: 先君旧藏此集,以华清宫诗冠篇首,其中有早行诗,所谓“鸡 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者,久已坠失。得此集于蜀中,则不复见早行 诗矣,感叹不能卣己i 淳熙丙中重阳日某识。”7 3 瞿镛的铁琴铜剑楼书录对校宋本温飞卿诗集七卷、别集一卷的著录: 陈南浦校宋本温飞卿集七卷别集一卷,有题记云:“庚寅春,花朝,假钱 遵王钞宋本重勘。”钱本旧有题记云:“乙酉小春,从钱子健校本对过一次。 子健口口口处取宋本校正者。”又记云:“冯定远云,何慈公家有北宋本,为 何士龙取去,散为轻烟矣。”案:“宋本名温庭筠诗集,一卷至七卷目录, 连列不分。卷一湘宫人歌下即次黄昙子歌,不在别集之末。”3 明刊冯氏藏本温庭筠诗集七卷别集一卷,有冯武冯窦伯题记云:“太岁戊子季 冬之月望後一日校练一过。此本不甚精好,先君子曾获宋刻本,为友人借去,不 复得归。今更存一钞本,颇胜此也。” 从上述记载题跋,可以看出,温庭筠诗集至迟在宋代就已刊印,且宋刻已非 一种,随着刻本的流行,新唐书艺文志中提到的四个本子,逐渐湮灭。结合 毛晋的跋语和现存的诗集看,宋刻七卷本成为后世流行的两大版本系统的源头。 上文结合两宋目录书的著录及有关温庭筠诗集的题跋,对温庭筠诗集的早期 版本进行了考察,由于宋本的缺失和相关史料的匮乏,我们很难得出更为精细的 结论。 ( 三) 温庭筠诗集在元代的流布 元代在中国历史上是特殊的一页,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享国日短,其游牧 习俗和立国方策,给中华传统农耕文化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温庭筠诗集在元代的 留存情况见于记载的主要有: 【2 1 宋陆游渭南文集卷二六,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 0 0 4 年版。 m 犄瞿铺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卷一九,清人书目题跋丛刊三,中华书局,1 9 9 0 年版。 l l 文献通考经籍考七十 温庭筠金筌集七卷、外集一卷。1 文献通考是宋元时代著名学者马端临的重要著作。马端临,字贵与,江 西乐平人,生于南宋理宗宝祜二年( 1 2 5 4 年) ,卒于元泰定帝泰定元年( 1 3 2 4 年) 。 南宋宰相马廷鸾的仲子,以荫补承事郎,曾漕试第一。瑞毒岛为人正直,不肯附和 奸相贾似道,咸淳九年( 1 2 7 3 年) 被迫辞职,开始其著书工作。而文献通考 的编写用时2 0 余年。著成于丁未之岁,即元成宗大德十一年( 1 3 0 7 年) ,至治二 年( 1 3 2 2 年) 官家为之刊行,至泰定元年刊成。 文献通考全书分为2 4 门,3 4 8 卷。因全书规模宏大,易失于疏略,如职 官考全录通典之文,于五代部分则叙述廖廖;又如经籍考内容虽丰富, 而主要依据不出于晁公武、陈振孙二家,自不能完备。 文献通考经籍考温庭筠诗集下解题有“晁氏日”,内容与郡斋读书志 全同,可见其材料源于读书志。 唐才子传在温庭筠传正文的最后: 今有汉南真稿十卷,握兰集三卷,金筌集十卷,诗集五卷, 及学海三十卷。又采茶录* 一卷。及著乾膜子一卷,序云“不 爵不觥,非焦非炙,能悦诸心,庶乎乾膜之义”等,并传于世。”“ 唐才子传是唐五代诗人简要评传汇集。撰者元代辛文房,字良史,西域 人,曾官省郎。能诗,与王执谦、杨载齐名。有披沙诗集,已佚。此书对中、 晚唐诗人事迹所记尤详,也包括部分五代诗人。按诗人登第先后为序。书中保存 了唐代诗人大量的生平资料,对其科举经历的记叙更为详备。传后又有对诗人艺 术得失的品评,多存唐人1 日说,其中颇有精辟之见。虽然辛元房用了“今有”一 词,似乎汉南真稿、握兰集、金筌集、诗集五卷元代尚存,但辛文房所撰 温庭筠传的材料多从新唐书来,应该没有也不可能亲眼见到这四部集子,这 几部诗集南宋已不存于世。 口针元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七十卷二四三,浙江古籍出版社,2 0 0 0 年版。 。”傅璇琮主编唐才子传校笺,中华书局,1 9 9 0 年版。 1 2 ( 四) 明代温庭筠诗集的刊刻与流传 明代是刻书之风最盛的时期,印刷术的进步,商业的发达,城市的繁荣,读 者的增多,极大促进了刻书业的发展。官方刻书机构规模庞大,民间书肆遍及全 国,其刻书数量和品种都远多于宋元时期。古今书刻记载,隆庆三年( 1 5 6 9 年) 之前,明代刻书多达2 5 0 0 余种,其中包括为数众多的隋唐五代别集。明代尊唐风 气笼罩整个诗坛,故其别集整理刊刻工作偏重唐诗别集,许多隋唐五代别集赖明 人刊刻方得广泛流传,部分散佚的别集赖明人重辑方能重新结集。唐诗别集之保 存整理,明人实有其功。但明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书坊刻书重利,世风浇漓, 学术意识淡薄,甚至出现了伪造唐人别集的现象。明人乱改原书、好为伪书,也 一直为后人诟病,被学者讥为“明人刻书而书亡”。“。然明本亦多有佳刻,诸如 明初刻本、藩府刻本和一些私家刻本,而且随着宋元本的流传稀少,明刻本逐渐 成为整理唐集的重要依据。明人刊刻唐集发展了分体的概念,突破了以时空系诗 和分类编排的传统主流范式,开始以诗体作为分卷标准,并多以五古、七古、五 律、七绝等次序排列。但是明代前期关注的重心在李杜、王盂、高岑等大家身上, 温庭筠诗集,现存只有一种,明代后期,受前后七子“诗必盛唐”复古风气的影 响,唐诗人别集的刊刻与出版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温庭筠诗集在明末短 短的五十年间,有近十种版本,情况如下: 1 、明弘治十二年李熙刻本( 1 4 9 9 年) 。李熙,明应天府上元人,字师甫,弘 治九年进士,擢御史,嘉靖间历浙江副使,以清操闻。弘治十二年刻印温庭筠 诗集七卷别集一卷。国图藏本有冯武校并跋,粗黑三鱼尾,半叶九行,行 十八字,左右双边,题目低两格刻印,原刻温庭筠诗集目录下有印四:阴长“铁 琴铜剑楼”、“简缘”、“北京图书馆藏”、“冯氏藏书”。从藏印分析,这个集子本为 上党冯氏收藏,后入瞿氏铁琴铜剑楼,现存国家图书馆。集末有冯武题跋云: 太岁戊子季冬之月望后一目,校觫一过。此本不甚精好,先君子曾获宋 刻本,为友人借去,不复得归,今更存一抄本,颇胜于此。 【”1 清州| j 德辉书林清话卷七,中华书局1 9 5 7 年版。 1 3 冯武( 1 6 2 7 ? ) ,清康熙年间常熟人,字窦伯,号简缘,知十子,工书法, 得叔父冯班的真传,又爱读书,校勘、抄写不倦,邑人陈瑚赠诗有“鹅群书帖双 钩圣,牛角巾箱万卷淫”f 3 2 】之句。著有遥掷集。刻印过冯舒狱庵遗稿8 卷, 冯班钝吟杂录1 4 卷,自撰书法正传1 0 卷,评点才调集1 0 卷。抄本有: 李太白诗集4 册,温庭筠诗集7 卷别集1 卷,唐刘蜕集6 卷,钱谦 益有学集5 0 卷。稿本有海虞科第世家考不分卷等。 李熙刻本是现存温庭筠诗集最早的刻本,卷首有李熙序,日: 唐宋名家诗梓行者多矣,李杜韩柳欧王黄苏之作载诸文集中,故已遍行 天下。今岁韦苏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