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简介
甲骨文副词研究 学科专业:汉语言文字学 指导教师:喻遂生 研究方向:古文字研究 研究生:张国艳( 9 9 1 0 3 ) 论文摘要 甲骨文发现1 0 0 年来副词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目前还缺乏对甲骨 文副词进行通论性研究的论著。如何判定甲骨文副词、甲骨文副词的语法功能、 甲骨文副词断代差异以及甲骨文副词与金文、先秦汉语副词的比较等问题都需要 作进步研究。本文对以上这些问题做了初步的探讨。 论文共有五章,分别是:汉语副词研究情况概说,总结讨论了古代汉语、现 代汉语中有关副词的判定、副词的语法功能能问题。甲骨文副词研究概况,概括 了前人对甲骨文副词研究的情况并对一些意见有分歧的词做了讨论。甲骨文副词 的数量和用法,确定了甲骨文副词的数量,并简要介绍了它的语法功能。甲骨文 副词个案研究,探讨了所有甲骨文副词的使用特点,并对相关词做了比较,这是 本文的重点。甲骨文副词的流变及其断代作用,对甲骨文副词在后代的流传、其 演变情况及其在断代方面的作用做了简要说明。 :关键词:甲軎影7 品7 研究 ) ( t h e s t u d y o nt h ea d v e r b s m a j o r - c h i n e s ep h i l o l o g y s u p e r v i s o r :y u s u i s h e n g o f i n s c r i p t i o n so nb o n e s o rt o r t o i s e s h e l l s s p e e i a l i t y :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p h i l o l o g y a u t h o r : z h a n g g u o - y a n a b s t r a c t t h es t u d yo nt h ea d v e r b so ft h e i n s c r i p t i o n s o nb o n e so rt o r t o i s es h e l l so b t a i n e d g r e a t a c h i e v e m e n ts i n c ei t s d i s c o v e r y h o w e v e ra tp r e s e n tt h eg e n e r a ls u r v e ya b o u tt h ea d v e r b so ft h e i n s c r i p t i o n so nb o n e s o rt o r t o i s es h e l l si sl a c k i n g ,a n dt h ep r o b l e m st h a th o wt od i s t i n g u i s ha d v e r b f r o mo t h e r p a r t s o fs p e e c ho fi n s c r i p t i o n s ,t h e g r a m m a t i c a lf u n c t i o n o ft h ea d v e r b so ft h e i n s c r i p t i o n so nb o n e so rt o r t o i s es h e l l s ,t h ed i f f e r e n c e sb e t w e e nt h ea d v e r b so ft h ei n s e t i p t i o n so n b o n e so rt o r t o i s es h e l l sa n d p r e - q i n ,t h et r a d i t i o na n dc h a n g e sa b o u tt h ea d v e r b so f t h ei n s c r i p t i o n s o nb o n e so rt o r t o i s es h e l l sa r ea l s on e e d e dt od om o r e s t u d y t h et h e s i sb a s i c a l l ym a k e sas t u d yo n t h e s ep r o b l e m s t h et h e s i si n c l u d e sf i v e c h a p t e r s :c h a p t e ro n et h es n j d yo nt h ec h i n e s ea d v e r b w h i c h s u m m a r i z e sa n dd i s c u s s e st h ep r o b l e m st h a th o wt oj u d g et h ea d v e r b ,t h eg r a m m a t i c a lf u n c t i o n so f a d v e r ba b o u tt h ea n c i e n ta n dm o d e mc h i n e s e c h a p t e r t w ot h es t u d i e dc o n d i t i o no f t h ea d v e r b so f t h ei n s c r i p t i o n so nb o n e so rt o r t o i s es h e l l s ,w h i c hs u m su pt h es t u d i e dc o n d i t i o no f p r e d e c e s s o r s a n dd i s c u s s e st h ew o f d st h a tp e o p l eh a v ead i f f e r e n c eo f o p i n i o n c h a p t e rt h i n et h eq u a n t i t ya n d u s a g e so f t h ea d v e r b so ft h ei n s c r i p t i o t i so nb o n e so rt o r t o i s es h e l l s ,w h i c hd e f i n e st h e q u a n t i t yo f t h ea d v e r b so f i n s c r i p t i o n so nb o n e so rt o r t o i s es h e l l s ,a n di n t r o d u c e st h e i rg r a m m a t i c a lf u n c t i o n c h a p t e rf o u rt h ei n d i v i d u a ls t u d yo nt h ea d v e r b so ft h ei n s c r i p t i o n so nb o n e so rt o r t o i s es h e l l s , w h i c hi n q u i r e si n t o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a l lt h ea d v e r b so f t h ei n s c r i p t i o n so nb o n e so rt o r t o i s e s h e l l s ta n dm a k e sac o n t r a s tb e t w e e nt h er e l a t e dw o r d s t h ec h a p t e ri st h ee m p h a s i so f t h et h e s i s c h a p t e rf i v et h et r a d i t i o na n dc h a n g e sa b o u tt h ea d v e r b so ft h ei n s c r i p t i o n so nb o n e so rt o r t o i s e s h e l l s ,w h i c hm a k e sac o n c i s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o ft h e i rt r a d i t i o na n dc h a n g e s ,t h ef u n c t i o no ft h e i r d i v i s i o no f h i s t u r yi n t op e r i o d so f t h ea d v e r b so f t h e i n s c r i p t i o n so nb o n e s o rt o r t o i s es h e l l s k e yw o r d s :t h ei n s c r i p t i o n so nb o n e s o rt o r t o i s es h e l l s ;a d v e r b ;s t u d y 引言 1 8 9 9 年甲骨文发现以来,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甲骨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甲骨学 已经成为一门涉及面1 。、材料丰富、规律严密的综合性学科。 甲骨文语言研究,是甲骨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虽然甲骨文语法相当原始古朴,但汉语语法 的框架已基本形成,甲骨文语法的研究不但是读懂和研究甲骨b 辞所必须的,而且它也可以为研究 汉语语法的原始形态及其历史演变、为研究汉语语法的发展演变规律提供可资借鉴的资料。 1 0 0 年来的甲骨文语法的研究人致经历了两个时期,从甲骨文发现到1 9 4 9 年新中国建、上,是甲 骨文语法研究的第一个时期。这时期甲骨文语言研究主要侧重文字考释方面。对甲骨文语法的研 究关注较少。1 9 2 8 年何定生先生的汉以前文法研究,第一次对甲骨文语法作了研究,同时期 的胡光炜先生的专著甲骨文例1 2 l 也从文例,语法两个方面对甲骨文作了研究。4 0 年代张宗骞先 生的h 辞日b 、弗通用考 3 1 、杨树达先生的甲文中之前置宾辞1 4 1 也是较早讨论甲骨文语法问 题的著名文章。从1 9 5 0 年到现在是甲骨文语法研究的第二个时期,1 9 5 3 年管燮初先生殷虚甲骨 刻辞的语法研究1 5 1 是第一部全面研究甲骨文语法的专著,它对甲骨文的句法和词类都作了比较详 细的介绍。同时期的陈梦家先生也在其专著殷墟h 辞综述文法1 6o 这一章中对甲骨文语法作了 详细的论述,这两部著作构建了甲骨文研究的整体框架,为后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进些年来,有 关甲骨文语法研究的成果越来越多。涉及到甲骨文语法的方方面面。沈培先生的殷墟甲骨刻辞语 序研究1 7 j 、张玉金先生的甲骨文虚词研究 s l 和朱歧祥先生的殷墟b 辞句法论稿一对贞h 辞 句型变异研究h 是近几年来出板的甲骨b 辞语法研究十分难得的三部力作。2 0 0 1 年张玉金先生义 出版了专著甲骨文语法学i l 对甲骨文语法作了全面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为后来者提供了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叶骨文副词是甲骨文虚词中数量最多的一类虚词,也是被学者较多关注的。关于甲骨文副词的 1 1 i 何定生汉以前语法研究,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闻刊 第三集3 卜一3 3 期。1 9 2 8 年 胡光炜甲骨文例,余永良手写石印奉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考古学丛书。1 9 2 8 年;又收录在胡小石 文集三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5 年。 3 1 张宗毒b 辞日日、弗通用考。载燕京学报,1 9 4 0 年2 8 期。 ”杨树达 甲文中之前置宾辞,积微居甲文说卜辞琐记,中国科学院;9 5 4 年 ”7 管壁初殷虚甲骨刻辞的语法研究,中国科学院,1 9 5 3 年 ”1 陈梦家股墟b 辞综述,科学 h 版社,1 9 5 6 年又中华书局,1 9 8 8 年 ”沈培 殷墟甲骨刻辞语序研究,文津出版社,1 9 9 2 年。 ”1 张玉金甲骨文虚词研究,中华书局,1 9 9 4 年 ”】朱歧样殷墟h 辞句法论稿一对贞h 辞句型变异研究,学生书局,1 9 9 0 年 1 1 ”张五金甲骨丈语法学学林出版钆,2 0 0 1 年。 甲骨文副词研究 2 研究,虽然第一阶段发表涉及到副词的文章仅有4 篇,第二个阶段从1 9 5 0 年到1 9 9 9 年发表的涉 及到副词已有4 1 篇了”j ,尤其是后一阶段由于更多地l f j 有了原始材料,广泛借鉴了前人的研究成 果,引进了现代语言学理论1 3 1 ,而且把甲骨文语法现象纳入汉语史的发展演变的过程中,把甲骨文 中词汇及语法现象与后_ f 廿= 的词汇、语法现象比较,加深了对甲骨文语法包括副词的研究。 但是总起来看目前学术界对甲骨文副词的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在甲骨文副词的认定及甲骨文 副词类别的划分等有关副词的基本问题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分歧。有的学者对甲骨文副词作了进一 步的分类,但所分次类有很大的不同,大体上都有否定副词、语气副词、情态副词等这些次类。但 另外一些次类,如疑问副词、频率副词等各家的分类是很不一致的。而且各次类所包括的副词也不 完全相同,同一个副词,不同的人往往归入了不同的次类。而且目前还缺乏对甲骨文副词进行通论 性研究的论著,对如何判定甲骨文副词、甲骨文副词的语法功能、甲骨文副词断代差异以及甲骨文 副词与金文、先秦汉语副词的比较等问题是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 虚词用法比实词耍复杂,个性也比实词强。同一类虚词,甚至是同次类里的虚词在用法上可 能相差很大。冈此,要想卉清楚每个虚词的用法,就得一个一个地去考察、研究。我们对甲骨文副 词也做了个案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尽量把词放到句子中,使副词与句式相结合,避免孤立地论述。 对用法比较接近、互补、或用法相反的副词,我们采用了比较分析的方法,如对“其”和“气”、“乃” 和“遁”、“苜”和“u ”等词用法的说明。对甲骨文中出现频率较低的副词,我们作了穷尽性的统 计,通过统计提供数字说明,以此来增强论证的科学性。论文依据我们对甲骨文副词的分类,在逐 一说明各个副词用法时,备章节详略不尽相同,凡前人和时贤已经研究较多且已有定论的副词,我 们尽量从简;凡前人和时贤涉及较少或尚存在分歧的副词,我们则作了详细的说明。 文章引文采用宽式,表示该处缺少宇数不定,口表示该处缺一字。文章提供的数字,除有 特别说明外,所依据的材料都是 甲骨文合集、小屯南地甲骨、英国所藏甲骨集、东京大学 东洋文化研究所藏甲骨文字,怀特氏等所藏甲骨文集、甲骨文合集补编。文章引书采用简称, 简称情况是: 合集:甲骨文合集 屯:小屯南地甲骨 英:英国所藏甲骨集 怀:怀特氏所藏甲骨文集 补:甲骨文合集补编 补外: 甲骨文合集补编中殷墟以外遗址出七的甲骨 丙:殷墟文字丙编 伙:殷契佚存 粹:殷契粹编 前殷虚文字前编 后殷虚文字后编 ”1 据来镇豪主编百年甲骨学论著目录) ,语文出版社,1 9 9 9 年。 2 1 据朱镇豪主编百年甲骨学论著目录,语文出舨社,1 9 9 9 年。 如:张玉金在研究“惠”和“唯”的用法时采用了焦点理论的现代语言学理论,详见甲骨卜辞“惠”和t t 难” 的研究,载古汉语研究1 9 8 8 年,第1 期 ! 量塞型型塑壅一3 第一章汉语副词研究情况概说 副词是汉语中的一个重要词类,副词的研究包括副词的判定、副词与相关词类的区分、副词的 语法功能、副词次类的划分等问题,而副词的判定又涉及到词类的划分的问题。我们这一章就对副 词研究所涉及的这些方面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第一节汉语词类划分的标准 副词的判定涉及到词类划分的标准问题。我国语言学界在上个世纪5 0 年代对汉语词类划分标准 问题曾经展开过讨论,在这以后虽然意义标准、形态标准、语法功能标准还同行并存,但学术界普 遍承认了词的语法功能标准是词类划分的基本依据。 我们对这三个标准作一个简单的评述。 意义标准在我国产生很早。从1 8 9 8 年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开始,我国语言学逐渐摆脱了经学 的附庸,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更加注意语言自身的研究,对词类的划分不再仅仅停留在虚与实 的笼统的火致的分类上。马氏文通主要是按意义标准来划分词类的,马建忠认为“义不同而词类 亦别焉”“字无定义,故无定类”。之后黎锦熙先生又提出“词类是观念性质在语法中区分的品 类”j ,王力先生早期也主张按意义来区分词类,他说“中国语里词的分类。差不多完全只凭着意 义来分”i jj 。但词类是词语法上的类别,不仅仅是词的意义类别;而且根据词义划分词类在实际操 作中容易导致“词无定类”。所以以词义为标准来划分词类是不符合词类划分的原则的。 高名凯、方光焘、胡裕树等先生主张以词的形态为标准划分词类。但由于对词的形态理解不同, 所以尽管划分词类的标准一致,但所得结论也不相同。汉语缺少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但这并不等 于说汉语不能进行词类划分。词类是客观存在的东西,汉语词类有分别是肯定的,“汉语的实词却没 有这种足以分别名、动等词类的形态,所以汉语没有实词的类的分别”的观点是不成立的i j 。我们 同意方光焘先生的观点,方先生认为“中国单语本身的形态既然缺少,那么辨别词性,自不能不求 助于这广义的形态了”p j ,而广义的形态是功能的表现形式,他主张由“功能决定的、表达一定关 系的结构”来区分词类,他认为“广义的形态是功能的表现形式,所以用广义的形态分类实质上也 是功能分类”p i 。胡裕树先生也认为汉语“单词有形态变化的毕竟是少数,不足以作为汉语区分词 类的主要标准”,汉语词类划分“不得不求助于广义的形态”1 7 1 。 陈望道、朱德熙等先生主张以词的功能为标准划分词类。陈望道先生说“词的文法分类,从本 质上说,就是词的功能分类”p i 。朱德熙先生认为“汉语不象印欧语那样有丰富的形态。因此给汉 语的词分类不能根据形态,只能根据词的语法功能。”p 词类划分的标准要根据语言自身的特点而定。汉语的特点是词类缺少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词 类与句子成分之间没有严格的一一对应的关系i l w 。我们同意语法功能标准是汉语词类划分的根本标 准的观点。词的语法功能包括词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以及词与词的组合能力等。但汉语词类与句法 成分之间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汉语里缺少同一词汇意义因句法功能不同而派生分化出不同 【i i 马氏文通2 3 页、2 4 页中华书局,1 9 9 8 年 1 2 新著国语文法1 6 页,商务印书馆,1 9 9 8 年 f 3 1 f 厂一中国语法纲要 4 3 页开明书店出版,1 9 4 6 年 1 4 1 岛名凯再论汉语的词类分别 ,载方名凯语言学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 9 9 0 年 1 5 1 方光焘体系与方法 ,载中国文法革新论丛 ,商务印书馆,1 9 8 7 年。 ”1 转引自范晓三个平面的语法观词类和动词) 1 1 6 页,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 9 9 8 年 【7 1 胡裕树谈词的分类载中国语文 ,1 9 5 4 年3 期 【8 】陈望道文法简论4 0 页,上海教育出版杜,1 9 7 8 年。 ”1 朱德熙语法讲义1 l 页,商务印书馆,2 0 0 0 年。 i 叫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2 0 0 0 年。 甲召义副访j 研究 4 的几个词的情形”【“。汉语的同一类词可以充当不同的语法成分,相同的语法成分也可以由不同的 词类充:j 。要区别相同语法成分的词的词类,就需要参考意义标准。“语言是形式( 语音形式和语法 形式) 和意义的结合,没有法子撇开意义,专讲形式。如果说不能凭意义划分词类,那是说不 能直接从意义出发,不是说从头到尾不理会意义。”口1 所以“词的分类又离不开意义,意义标准必然 要成为划分词类的一个重要参考项。如果所分出来的类同意义不相吻合,一般说来就难被广泛地认 可。”1 3 1 参考意义时要遵循这样一个原则“一个词的意义不变的时候,尽可能让它所属的类也不变。” 1 4 1 我们在给词分类的实际操作中也运用了意义标准,我们给词类划分次类,把名词分为时间名词、 处所名词等,把动词分为能愿动词、心理动词等,把形容词分为性质形容词、状态形容词等,把副 吲分山时间副词、范闱副词、处所副词等其实在很人群度上是根据它们的意义米分类的。所以汉 语词类划分的语法功能标准有不能回避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参考意义标准。 总之,我们认为词的分类是词的语法分类,词的语法功能是词类划分的主要标准;意义标准在 词类划分方面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它在功能标准的前提r 起辅助性的作用。副词作为词类的一种, 它的划分和界定也要以它的语法功能为主要标准,同时参考意义标准。 第二节汉语副词语法功能 人们对副词语法功能的认识也存在着分歧,一般的观点认为副词主要作状语,也有一部分词可以 作补语,但不能作谓语,而且一般也不单独成旬。但近些年来也有学者提出现代汉语中有一部分副 词可以作谓语,可以单独成句p j ,有的学者对副词作谓语的现象虽持谨慎态度,但也认为现代汉语 副词“在特定的条件下一部分还可以充当高层谓语”1 6 j 。 副词的主要功能是修饰动词性、形容词性谓语,作状语。古代汉语副词几乎是不能作谓语的, 虽然也有“甚矣,汝之不惠”( 列子愚公移山) 这样的句子,但这种用法毕竟少见;而且它是为 j 强调某种意义而特意使用的,不是古代汉语的一般语法现象,不代表古代汉语普遍的语法规律。 占代汉语副词能作补语的数量也不多,主要有“甚”“极”等几个。语法是语言三要素中最稳固的部 分,修饰谓语,充当状语这是古今汉语副词所共有的语法功能。当然一部分副词还具有连接功能, 语气副词可以表示一定的语气,有的副词在某种程度t 也可以传达出说话者的心态和意愿等等,也 是占今汉语副词一脉相承的语法功能。 但语言毕竟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改进着,改善和改正自己的规 则,h | 新的规则充实起来。,i “古今汉语的词汇、语音和语法都有变化发生,词汇的发展变化尤为迅 速。副词的发展既是词汇的发展变化,也是语法的发展变化。副词的发展变化不仅表现在副词数量 的增加、意义的扩大缩小或转移方面,同时也表现在它的语法功能的变化上,因此把握副词的语法 功能耍有历史的观点。虽然现代汉语有一部分副词可以“单说和单独作谓语” s l ,但我们却不能以 今律占,从而认为甲骨文副词也具有这种语法功能:同时也不能拘泥于古代汉语的语法现象,而不 承认语言的发展变化。 副词能否修饰名词性成分的问题。从上个世纪6 0 年代以来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很多学者就 张滴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 6 9 页学林出版社,2 0 0 0 年。 仁1 兀叔湘关于汉语词类的一些原则性问题 ,载汉语的浏类问题1 5 2 页,中华书局1 9 5 5 年 ( l 张 宜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8 页 1 4 1 几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 1 0 页。中国青年h j 版社,1 9 7 9 年。王力先生也有类似的观点,见中国现代 语法,收录于王力文集第二卷,3 8 页,山东教育出版社。 ” 陆俭叫现代汉语副词独用刍议载现代汉语虚词散论北京人学出版社,1 9 8 5 年。 ”】张谪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1 0 页。 1 斯人林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斯大林选集( 下) 5 17 页人民出版社1 9 7 9 年。 ”陆f = ;:州现代汉语副词独用刍议1 5 2 页,载现代汉语虚侧散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8 5 年。 甲骨文副词研究 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主张副词不能修饰名词性成分,副词修饰名词不符合汉涪语法规范, 有的土张副词可以修饰名词性成分”,有的主张名词前的副词有语法和修辞的区别,两者在语形、 语义和语_ 【 j 等方面都存在重要的区别3j :有的认为这是一种言语现象,还不是语言现象。 我们同意朱德熙先生的观点,“名词的修饰语不一定是定语”,“动词和形容词的修饰语也不定 是状语”j 。古今汉语都有一部分副词可以直接位于名词性成分之前,尤其是范嗣副词和程度副词, 除了有修辞作用的副词直接修饰名词性成分之外,范围副词虽然可以位于单个名词性成分之前,但 它修饰的是名词所代表的类别或数量。能被程度副词修饰的名词本身具有可测量性,“副词+ 名词性 成分”的结构在充当语法成分e 是受到一定限制的”。 当前使用范围比较广范的“副+ 名”现象有语法和修饰上的区别,修辞方面的“副十名”在定 程度上属于言语的范畴,它是否能进入语言范畴还需要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考察。 甲骨文副词只有作状语,没有作补语、谓语的。所以我们把甲骨文副词定义为用来修饰、限制 动词、形容词谓语,只能做状语,表示范围、语气、频率、时间等意义的一类词;也有一部分副词, 主要是范围副词能直接位丁名词性成分之前,起强调事物的种类、数量或强调某种语气的作_ 【 j 。 第三节汉语副词与其他相关词的区别 副词与形容词、时间名词、连词、能愿动词、代词、语气词、助词,甚至与动词之间都存在着 一定的纠缠与交叉。要把副词明确划分出来,就需要先确定副词与上述词类之间的区分标准。 1 副词与形容词的区分: 汉语形容词能作状语,副词的功能是作状语,二者容易混淆。副词在意义不变的情况卜不能作 定语和谓语,而形容词除了作状语之外,还可以作谓语、定语、主语等成分。副词和形容词的区别 标准是:在词意义不变的情况f ,能作状语且只能作状语的是副词;既可以充当状语,义可以充当 谓语或定语的是形容词。如“忽然”和“突然”,两个词虽然意义相近,但词性不同。“忽然”只能 作状语,所以它是副词;但“突然”除了可以作状语之外,还可以在意义不变的情况下作谓语和定 语,所以它是形容词, 2 副词与时间名词的区分: 汉语时间名词可以直接作状语,容易与时间副词混淆。但时间名词是名词,保留着名词的性质, 它除了经常作状语外,还可以作主语、宾语、定语等句法成分;而副词只能作状语,不能作主语、 宾语和定语。时间副词与时间名词的区别标准是:只能充当状语的是时间副词,既可以充当状语, 又可以充当主语、宾语或定语等句法成分的是时间名词。例如“刚刚”和“刚才”,这两个词意义相 近。“刚刚”只能作状语,所以它是副词;而“刚才”既可以作状语也可以作定语,所以它是时间 名词。 3 副词与连词的区分: 一部分副词具有连接功能,具有连接功能的副词与用来连接分句的连词容易混淆。但连词只有 连接作用,不作任何句子成分;具有连接作用的副词除了起连接作用外,还要修饰限制它后面的成 分,作句子成分。用来连接分句的连词可以出现在旬首,也可以出现在旬中;既可以出现在主语之 r 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1 0 页,中国青年出版社,1 9 7 9 年。 ”1 邢福义词类辨难7 页甘肃人民出版社,1 9 8 1 年:于根元副。名,载语文建设1 9 9 1 年1 期;张谊生现 代汉语副训研究1 5 3 一1 7 9 页,学林 版社,2 0 0 0 年 “1 邵桂珍语法的“副十名”和修辞的“副+ 名”,载暨南学报,2 0 0 0 年9 期 ”o 土小苹、张苛“程度副词+ 名词”是当前汉语运用中值得注意的一种语言现象,载语言文字研究,1 9 9 8 年2 期。 ”朱德孵定语和状语的区分与体涮和谓词的对市,载语法从稿 :海教育h 版社,1 9 9 0 年。 ”1 张谊牛现代汉语副词研究1 6 4 1 6 8 贝,学林出版社,2 0 0 0 年。 甲骨文副词研究 6 前也可以出现在主语之后,但它不能单用;具有连接作用的副词虽然可以出现在句首,也可以出 现在句中,但它一般只出现在主语之后,很少出现在主语之前。所以具有连接作用的副词与主要用 来连接分句的连词的区别标准是:除连接作用外,还可以充当句子成分的是副词:只有连接作用, 不充当任何句子成分的是连词。 4 副词1 j 语气词的区分: 语气副词和语气词都主要用来表达一定的语气,这两类词也容易混淆。但语气词主要用来表示 情态或语气,不充当任何句子成分,而且只能位于句中或句末,不能位于句首。语气副词要充当句 f 成分,它既可以位于句中、句末,又可以位于句首。所以副词与语气词的区分标准是:可以位于 句中、句末,也可以位于句首并且要充当句子成分的是副词;只能位r 句中或句末,不充当任何句 子成分的是语气词。 5 副词与能愿动词的区分: 有的副词能传达出说话者的意愿,这类副词容易与表示意愿或可能性的能愿动词混淆。能愿动 词虽然经常作修饰成分,但还保留着动词的特征,它能够作谓语,能够单独用来回答问题。在现代 汉语里,能愿动词还可以用能够“x 不x ”的方式来提问,而副词不能。甲骨文副词与能愿动词的 区分标准是:副词不能作谓语,而能愿动词可以作谓语。 6 副词与助词的区分: 助词是附着在词、短语或句子上的粘着、定位的表示一定附加意义的虚词。主要有结构助词、 时态助词、比况助词等。助词位于所附着成分的后面,不能位于所附着成分的前面。而副词主要位 于所修饰成分的前面。 第四节副词的分类 吕叔湘先生说“副词的内部需要分类,可是不容易分得干净利索,因为副词本身就是个大杂烩。” 1 1 1 汉语副词的分类问题至今仍未很好解决,不同的语法著作对副词的分类各不相同“i 。各家所分的 次类一般都有范围副词、程度副词、否定副词等,虽然很多著作没有标明给副词分类所依据的标准, 但是从这些名称我们可以看出各家给副词分类主要依据的是意义标准。 近来也有学者提出“应该以句法功能为主要标准,以相关意义为辅助标准,以共现顺序为参考 标准”做为“副词的分类标准”。把现代汉语的副词分为描摹性副词、限制性副词和评注性副词三类 t 3 l 。但是这种非副词分类的标准在具体操作上有点困难,所以在给甲骨文副词分类是我们依然是按 照传统的意义标准来分类的。 甲骨文副词的语法功能非常简单,只能作状语,副词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不同的意义以及由 此产生的不同的强调重点。根据甲骨文副词所表示的意义我们把它分为8 类:语气副词、否定副词、 肯定副词、时i 司g t j 词、范围副词、频率副词、方式副词、程度副词。 【l i f j 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4 2 页商务印书馆,1 9 7 9 年 马氏文通“状字”分为六类,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分为六类王力 中国现代语法分为八类,丁声树现 代汉语语法讲话分为五类,赵元任 汉语口语语法分为九类,丹叔湘等现代汉语八百词分为八类,朱德熙 语法讲义分为叫类。 f3 l 张谊生现代汉语占;l j 词研究1 8 页,学林 j ;版社,2 0 0 0 年。 印骨戈截词磺究 第二章甲骨文副词研究概况 甲骨文从1 8 9 9 年发现至今已经有1 0 0 年了,1 0 0 年间,学者们对甲骨文做了全面系统的研究, 研究的范嗣涉及到考古学、历史学、文字学、语言学等多个领域。甲骨文语法的研究自上个世纪5 0 年代以来,也发展迅速,研究非常活跃,涉及到甲骨文副词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有不少。 第一节甲骨文副词研究情况介绍 自年来甲骨文语言文字的研究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从1 8 9 9 年甲骨文发现到1 9 4 9 年的5 0 年是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文字的考释。如孙诒让的契文举例、罗振玉的殷 虚督契考释、郭沫若的殷契粹编考释等。而对甲骨文的词类、词性、构词法等语法现象则注意 很少。文字的考释为读懂甲骨文提供了条件,但是由于开创时期的艰难,早期的考释一【:作常常不能 识别一些常见的副词。如契文举例把否定副词“勿”释为“参”;怀疑语气副词“惠”为甫 之变体”,“似当为搏执之义”。罗振玉殷虚书契考释把语气副词“巳”释作动词“祀”,“苜” 释作“羊”,“惠”释作“鬯”。郭沫若把语气副词“苜”释为“朗”认为它“用为遽”,等等。当 然这一阶段也有不少学者正确考释出了甲骨文的一些副词,但都很少对副词的语法功能进行较为深 入的探讨。如胡小石甲骨文例”1 对甲骨文的1 1 个副词进行了简单的描述,但所讲粗疏,且有不 少错误。在整个第一阶段,发表的有关甲骨文文例文法的论文有3 9 篇,涉及到副词的仅有4 篇”。 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张宗骞先生的日日弗通用考”1 、杨树达先生的甲骨文中之先置宾词“j 等。 建国以后的甲骨文研究是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甲骨文语言文字进入了全厩研究阶段,尤其全面 深入展开了对前一阶段研究薄弱的语法的研究。在语法研究方面。1 9 5 3 年管燮初先生发表了殷虚 甲骨刻辞的语法研究1 ,这是全面研究甲骨文语法的第一部专著。陈梦家先生的殷虚h 辞综述文 法部分也对甲骨文语法进行了专门论述。尤其是8 0 年代以来,甲骨文语法的研究更为活跃。在 此背景f ,关于副词研究的成果也日渐丰富。从1 9 5 0 年到】9 9 9 年有关甲骨文文例文法研究的论文 有2 7 9 篇,其中涉及到副词的有4 1 篇”1 。这些论文有的是对副词做个案研究。如裘锡圭先生的b 辞“冥”字和诗书里的“式”字”1 通过分析“昊”字在句子里所占据的位置,指出它“应该是语 法性质跟唯、允很相近的一个虚词”,它“兼有表示可能和意愿两方面的意思”。伊藤道治先 生的h 辞“虚词”之性格一以惠与隹用例为中心“从历时发展的角度讨论了h 辞、金文中“惠” 和“唯”的用法及意思。得出h 辞、金文中的“直”“意思上由强调性的提示变化到以选择或代替为 目的的提示,而且进一步具有祈求的意味”,而“隹”字在第一期h 辞含有强烈的否定意味,但 到了第三期、第四期,否定的意识逐渐稀薄而转化成肯定的作用,然后更进一步具有意志、祈求的 罗振玉殷契粹编考释第四卜七片。 忙1 胡小石甲骨文例,载胡小石文集三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6 年1 0 月。 ”1 据求镇豪土编百年甲骨学论著目录,语文出版社,1 9 9 9 年。 ”j 燕京学报第二十八期,1 9 4 0 年。 5 1 积徽居甲文说t - 辞琐记,中国科学院,1 9 5 4 年。 ”管燮初殷虚甲骨刻辞的语法研究,中国科学院,1 9 5 3 年。 7 1 陈梦家殷墟h 辞综述8 5 一1 3 4 页,中华书局,1 9 8 8 年 ”j 据宋镇豪主编百年甲骨学论蔫目录,语文出版社,1 9 9 9 年。 ”1 装锡圭h 辞“具”字和诗书里的“式”宁,载中国语言学报第1 期,中华书局,1 9 8 3 年。 ”伊藤道治h 辞“虚词”之性格一以惠与隹用例为中心,载古文字研究1 2 辑,中华书局,1 9 8 5 年。 甲骨文副词研究 意味而与直变成同义”的结论。张玉金先生的甲骨h 辞“惠”和“唯”的研究“1 指出“惠和 。唯的基本性质都是语气副词,他们的基本语气部是强调,但是惠字一般强调主观愿望,而 唯字一般强调客观事实,两者在语气上有细微筹别”。关于否定副词研究的有裘锡丰先生的说 日”,文章指出“勇、 q 不但用法很相似,字音也很接近”,“二者是一个词的不同假借字的 可能性显然是非常大的”。陈炜湛先生的甲骨文“不”字说“。对两个动词之间和句末不的断 句、理解作了探讨。朱歧祥先生的甲骨文否定词研究”1 对甲骨文否定副词“弗”与“不”、“勿” 与“弗”、“勿”与“日日”、“不佳”与“勿隹”等异同作r 详细的说明。关于时间副词的有张玉金先 生的h 辞中表示两事时间关系的词的意义和用法。 这些文章为我们综合研究甲骨文副词提供了材料。但这些论文多集中在对甲骨文否定副词和语 气副词的研究,其中收录在百年甲骨学论著目录中的有关否定副词的论文就有1 8 篇,有关语气 副词“惠”或“隹”的论文有1 2 篇,此外还有5 篇是对其他语气副词的研究。而对其他如范围副词、 肯定副词等的研究涉及较少。而且最近发表的有关甲骨文副词研究的文章也多是有关语气副词和否 定副词的,如周本良先生的殷墟h 辞“苜”字用法缕析”1 、张玉金先生的甲骨金文中“其” 字意义的研究等。有的是对甲骨文副词做穷尽性的研究,赵诚先生的甲骨文虚词探索“探 讨了副词与记录该副词的字之间的关系,并对3 2 个副词的用法作了简要的说明。值得一提的是,这 一阶段出现了研究甲骨文虚词的专著张玉金先生的甲骨文虚词词典。,在这部专著中,张玉金 先生也以词条的形式对甲骨文的3 6 个副词的语法功能作了更为详细的解说。此外管燮初、陈梦家、 姜宝昌、吴浩坤、潘悠、向熹、高明等先生也在各自的著作或文章里对甲骨文副词做了举例性的说 明。我们把各学者认定的甲骨文副词全部列举如下: 管燮初先生认定的副词有2 1 个“: a 情状副词:又、亦、遣、自、允、 b 疑问副词:其、三、惠、隹、此、 c 否定副词:勿、弗、不、亡、毋、 陈梦家先生认定的副词有1 1 个”: 其、不、允、弗、亦、大、先、勿、 姜宝吕先生认定的副词有1 1 个“: 合、若兹、弘 乎、不 弱 毋、又、弱 a 一般副词:隹、允、其、亦、乃( 遁) b 否定副词:不、弗、勿、母( 毋) 、弱 吴浩坤、潘悠先生认定的副词有1 5 个“ a 情状副词:又、亦、乃、自、允、弘 b 疑问副词:其、惠、此 c 否定副词:不、弗、勿、写、弱、毋 张玉金甲骨h 辞“惠”和“唯”的研究,载古汉语研究 ,t 9 8 8 月l 期 2 1 裘锡圭说 ,载古文字论集,中华书局,1 9 9 2 年。 【3 1 陈炜湛甲骨文“不”字说,载第二届国际中国古文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 9 9 3 年 1 4 1 朱歧祥甲骨文否定词研究,载 甲骨学论丛) ,台湾学生书局,1 9 9 2 年 i s 张下余h 辞中表示两事时问关系的词的意义和用法,载文物研究7 、8 辑黄山书社,1 9 9 2 年、1 9 9 3 年。 6 1 阁本良殷墟h 辞“莒”字用法缕析 ,载古文字研究 2 0 辑,中华书局,2 0 0 0 年 “1 张毛会甲骨金文中“其”字意义的研究,载般都学刊2 0 0 1 年i 期。 川赵诚甲骨文虚词探索,载古文字研究1 5 辑,中华书局,1 9 8 6 年。又收录在他的专著 甲骨文简明词典 中,有的地方略有变动,中华书局,1 9 9 6 年。 一1 张下会甲骨文虚词词典,中华书局,1 9 9 4 年。又收录在他的专著甲骨文语法学 中学林出版社,2 0 0 1 年 u o l 管燮初殷虚甲骨刻辞的语法研究,中国科学院,1 9 5 3 年。 i l l 陈梦家殷墟h 辞综述1 2 5 - - 1 2 6 页,中华书局,1 9 8 8 年。 ”“姜宦r b 辞虚词试析,载先秦汉语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 9 8 2 年。 殳沽坤,潘悠中国甲骨学史,j :海a 民出版社,1 9 8 5 年。 甲骨文副侧研究 向熹先生认定的副词有1 4 个: 义、亦、允、乃( 硒) 、不、弗、勿、毋、弼、蜀、其、住( 惟) 、惠、三( 乞) 高明先生认定的副词有”1 : a 情状副词:亦、又、允 b 疑问副词:其、隹、惠、不 c 古定副词:勿、弗、不、弱 d 时间副词:己卵、来月、今岁、戊寅、今夕、癸卵等 e 地位副词:在来、白南、在上、在齐等。 赵诚先生认定的副词有3 1 个”1 : 兑、肢、聚、克、允、次、祉、匕、自、爨、爱、先、逆、复、鼎、既、咸、母、弗、勿、不、非、 口、气、亦、遁、乃、其、隹、大、农 张e 金先生认定的副词有3 6 个“1 : a 语气副词:其、惠、唯、氟、咩、巽、田、已 b 否定副词:不、弗、勿、弱、毋、非 c 时间副词:既、咸、鼎、延、遁、乃、先、後、垃 d 情态方式副词:大、自、邂、迅、锐 e 频率副词:亦、永、卒 e 范同副词:率、皆、匿、同 f 肯定副词:允 g 程度副词:大 后一阶段,尤其是八十年代以来甲骨文语法研究,包括副词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原因主 要有: 更多地占有了原始材料,广泛借鉴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是其中的一个原因。甲骨文合集及其他 一些甲骨文材料的公布使研究者能够更加充分地占有原始资料,为全面深入研究提供了条件;第一 阶段的研究成果也为后一阶段的研究提供了值得吸收和借鉴的资料。 现代语言学理论的引进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如张玉金先生在研究“惠”和“唯”的用法时 采_ j 了焦点理论,指出了甲骨文“惠”和“唯”有辅助语言焦点的作用,在甲骨文研究中应用了现 代语言学理论。 不单纯局限于甲骨文语法现象的研究,而是把它纳入汉语史的发展演变之中,把甲骨文中出现 的词汇及语法现象与后世的词汇、语法现象相结合,也促进了甲骨文语法研究的深入。如黄景欣先 生通过考察甲骨文、金文的大量用例,并与先秦的一些文献材料相联系,论证了“弗”不等于“不 之”p l 。裘锡圭先生把甲骨文中的“具”与诗经、尚书等古文献中的“式翼”联系起来, 为解决长期以来人们对诗书等文献中的“式”的分歧提供了新的思路1 6 l 。 后一阶段甲骨文副词的研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学术界在甲骨文副词的认定及甲骨文副词类别 的划分等有关副词的基本问题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分歧。虽然对“其、不、弗、勿、毋、非、允、 亦、乃”等十几个词的副词的认定具有一致性,但对“大、惠、隹、衣、自”等词是否为副词意见 不一致。虽然有的学者对甲骨文副词作了进一步的分类,但所分次类有很大的不同,一般都有否定 i l l 简明汉语史( 下) ,1 0 1 3 页,高等教育出版社,1 9 9 3 年。 2j 中困古义宁学导论甲骨文语法2 5 2 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6 年。 3 1 甲骨文虚词探索,载古文字研究1 5 辑,2 7 7 2 8 6 页,中华书局,1 9 8 6 年。但赵诚先生又在甲骨文简明 浏典2 9 , :1 页指h ;“克”“情况比较特殊”,“不完全象助动词”;“f 果令”“ 果令”中的“果用作虚词”,所作 解释都t o 扫甲骨文虚词探索中的解释不同。 1 4 l 町1 骨立虚词例典,中华书局,1 9 9 4 年:又收录在他的专著甲骨文语法学中,学林出版社,2 0 0 1 年。 1 5 1 秦汉以前古汉语中的古定词“弗”、“刁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化学实验C》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禽生产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人物画外出写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无机及分析化学(Ⅰ)》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成都工业学院《分析化学D》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娄底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保险业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遂宁职业学院《酒店员工培训与开发实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设计
- 2025电梯安装、室内装修工程合同 私人承包工程合同
- 2025短期汽车租赁合同模板
- 模具保养记录表
-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材分析说课稿课件
- SAP零售行业解决方案
- 四川大学年《系统解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 博德之门BG+TOSC细节攻略
- 西南交通大学《行车组织》区段站工作组织课程设计(附大图)
- 正畸沙龙专用宣教PPT-口腔正畸正当时
- 阿帕套装汽车改灯灯光升级ppt课件
- 防止水电站水淹厂房措施研究报告
- 年产12.5万吨盐酸工程二段吸收工序工艺设计
- 卫生监督稽查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