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语文质量调查试卷(第三单元).doc_第1页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质量调查试卷(第三单元).doc_第2页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质量调查试卷(第三单元).doc_第3页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质量调查试卷(第三单元).doc_第4页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质量调查试卷(第三单元).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质量调查试卷(第三单元)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积累与运用(16分)1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6分,每空1分)(1)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2)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_。醉花阴(3)诗歌描绘景物,凝练深刻,王维在使至塞上中写塞外风光的诗句是:“ , 。” (4)龚自珍己亥杂诗中以花为喻,表明自己心志的诗句是: , 。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一组是()(2分)A.暝想(mng)隘口(i)竹篙(go)赡养(shn)B. 骨髓(su)创伤(chung)熟稔(rn)机械(xi)C.祈祷(q)慰藉(ji)剔除(t)困恶()D. 簸箕(ji)纨绔(k)毗邻(p)恣睢(z)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到那个时候,我们看到的和听到的将是新技术伴随下的阅读时代的复兴。B.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C.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城市景观花卉装饰已逐渐成为评价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综合素质。 D.成语之所以受到人们长期的喜爱,与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是分不开的。4、与下面的文字衔接起来最为连贯的一个句子是( ) (2分) 可惜正月过去了,闫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敢出门, 。 A但父亲终于带走了他。 B但他父亲终于把他带走了。C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 D.但他终于随他父亲走了。5、选出对下面句子中加横线部分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2分)A他给我带来了一小朵雏菊和一根青草。(宾语)B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音,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 (主语)C这回我们没有在办公室里停留。 (状语)D她仍然立在死海附近的山坡上。 (补语)6、请用一句话概括下则材料所反映的内容。(2分)2006-2008公共场所文明行为观测数据项目200620072008乱 扔 垃 圾5.3%2.86%1.1%交 通 拥 挤15%5%2.2%陌生人问路给予帮助90%95%97%公交车上主动让座80%95%98%答: 二、古诗文阅读(14分)(一)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7-8题。(4分)城 南宋曾巩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 7、一、二句写出了“雨”怎样的特点? (2分) 8、诗的三、四两句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都写小草,且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就此作比较赏析。(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10分)肃王与沈元用 (宋)陆游 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馆于燕山愍忠寺。暇日无聊,同行寺中,偶有一唐人碑,辞甚偶俪,凡三千余言。元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肃王且听且行,若不经意。元用归馆,欲矜其敏,取纸追书之,不能记者阙之,凡阙十四字。书毕,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又改元用谬误四五处,置笔他语,略无矜色。元用骇服。(选自陆游的老学庵笔记)【注释】虏:指北方的金国。矜:自夸。 他语:说别的事情。骇服:吃惊佩服。9用“/”给文中画线句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1分)即 取 笔 尽 补 其 所 阙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1)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2)元用素强记(3)取纸追书之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 12、细读选文,说说肃王哪些方面让沈元用“骇服”。(2分) 13、说说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2分)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7题。(8分)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级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 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几个铜子的小费 。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2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响这是不可能的。”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广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包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14、本段写于勒,“我”,“父亲”和“母亲”,各用了什么描写手法?(2分)写于勒用_描写手法。 写“我”主要用_描写手法。写“父亲”用_描写手法。写“母亲”用_描写手法。15“我”默念的三句话,修辞手法是_,表达的思想感情是_ _。(2分)16“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一句属小说中_描写。其作用是( )(2分)A渲染了一种悲哀。阴冷的气氛。B衬托了“我们”到达旅游目的地的愉快。C衬托了菲利普全家沮丧的心情。D衬托了菲利普夫妇沮丧、阴暗的心情。17“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文章这样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2分)答:_ _。(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821题。(10分)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面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别人的辛苦恣雎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18、这是“我”离开故乡时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集中反映出“我”当时怎样复杂的思想情绪?(2分)答:19、文中的排比句用到三个“辛苦”,其含义有所不同,请结合语境,分别作解释。(2分)答:_20、请指出“我”所希望的“新的生活”是什么样的生活?(2分)答: 21、有同学读到“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时,认为文中的“我”对故乡已失去了感情。对此,你有何看法?(4分)答: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2225题。(12分) 淡 竹苏沧桑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个叫“百草原”的山林中。 他是竹植物中的另类。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对于百草原其他植物,像一个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新生般踌躇满腹;银杏终于褪去一身浓艳,和蓝天的高洁媲美;法国梧桐是老实人,沉浸在年代久远的优越感里,并不知道,有一种鹅掌梧桐,要悄然代替它无敌的位置;兰花三七,像极熏衣草,却更美,所有的花都虔诚地朝往一个方向,像被一种崇高使命蛊惑;浮萍无根,却有心肺,挣脱着随波逐流的命运。贪婪的蔓,不知羞耻地攀爬在高大的冷杉上,一边嗜血,一边甜言蜜语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攒足劲儿,在喊我要生存!我要开花!我要结果!甚至动物。三只人工繁殖的小老虎,眼睛都未睁开,拼命争抢着狗奶妈的乳头。甚至那口奇异的千年古井,都像藏着无穷的欲望,日夜暗涌不息的水,居然漫过高出地面一米的井沿。如果将井沿继续垒高,水会怎样?他是竹,是植物中的另类。其实,名利、金钱、权势,如同阳光雨露的垂爱,蜜蜂花蝶的青睐,他不是不想要,可是,要弯下腰,要费心机要将每一条根都变成利爪,团结土壤,虚伪地赞美越来越污浊的空气;要与昆虫讲和,与风霜妥协;要对苍蝇漠视,对强加在身上的种种不公委曲求全这样才能安身立命,才能有飞黄腾达的可能。可是,他的节生来就是直的,他不能弯腰。他的心生来就是空的,他不愿费尽心机。真是空的吗?不,那一节节空里,早已成就一个美妙的小宇宙有与生俱来的一些坚持,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豁达智慧,有对土地的感恩,有和另一棵竹的爱,与笋的亲,与周围无数青光绿影的促膝长谈、开怀畅饮,有鸟儿偶尔驻足的呢喃,有清风明月的和唱笑忘功名利禄、荒芜繁杂的每一秒时光都格外静谧而美好。那一节节空里,是永远的满盈。更让我惊异的,他不仅直,空,而且淡。他是淡竹全球原始淡竹林最大群落中的一员。从外表到骨子,都是竹子中的最淡淡紫、淡红、淡褐、淡绿,淡泊。所以,他与世无争到看淡生死。他可以很入世。生可以防风,成荫,美化环境,死可以做篾,成为最土最实用的晒竿、瓜架、凉席,竹桌竹椅竹篮。他也可以很出世。他是箫与笛的前世,不死的魂魄随天籁之音往来天地之间,优雅散淡而隽永。当然,这并不表示他逆来顺受,他会和压在头顶上的积雪抗争,他不允许荒草占领脚下的领地,他摇曳着枝竿向毒蛇示威,他告诉所有的竹要独善其身兼爱天下。他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是郑板桥,“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君子之豪气凌云,不为俗屈”。他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是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他是疯疯颠颠的释道济公,“数枝淡竹翠生光,一点无尘自有香”。他是岳飞,辛弃疾,他是中国儒家,“山南之竹,不操自直,斩而为箭,射而则达” 他是我们身边那些还坚守着什么的人。他们懂得,浓墨重彩是一辈子,云淡风清也是一辈子。奴颜婢膝是一辈子,坦荡潇洒也是一辈子。他们选择了后者,等于选择了物质上的清瘦,心灵的丰衣足食。于是,这些自由快乐的心灵,站在一个孤寂的阵营里,成为人世间越来越弥足珍贵的另类,风雨过处,仰天长笑。(选自散文2009年第12期)22.本文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23.文章主要写淡竹,为什么在第3-5段写到稻子、银杏、法国梧桐、千年古井?又为什么在第16-22段写到李白、陶渊明、郑板桥等人?(2分) 24.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生般踌躇满志。 浓墨重彩是一辈子,云淡风轻也是一辈子。奴颜婢膝是一辈子,坦荡潇洒也是一辈子。 25.结合本文对“淡竹”的描写,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人生的理解。(2分) 四、写作(40分)26阅读,使人思维活跃,聪颖智慧;阅读,使人胸襟开阔,豁达大度;阅读,使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在阅读中,我们会体验生活的乐趣;在阅读中,我们会拥有崭新的发现;在阅读中,我们会懂得做人的道理。请以“阅读,让我 ”为题,写一篇文章。答案1(1)、(2)略(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D 3、B4、C5、B6、公众在公共场所文明行为越来越好7、雨量之大,雨势之猛。 8、白居易的诗以“野火”衬托青草顽强的生命力;曾巩的诗则通过与“桃李花开尽”作对比,突出了青草难以摧毁的精神。9、即 取 笔 /尽 补 其 所 阙10、(1)出使 (2)向来(一向、平时) (3)写(书写)11、肃王看了,就拿起笔把他所缺的字全都补上,没有遗漏的。12、肃王的记忆力比沈元用更强,而且不以此自夸。13、略14、外貌 心理 动作 语言、神态 15、反复 表现对父母六亲不认的困惑和不满。 16、环境描写 D 17、是小说的结局,与开头形成对比,增强讽刺效果,突出主题。18、惘然、气闷、悲哀、希望。19、奔波劳碌、辛勤劳苦、处心积虑,挖空心思。20、自由平等幸福21、 (言之有理,各抒己见)22.托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