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检测题.doc_第1页
初一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检测题.doc_第2页
初一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检测题.doc_第3页
初一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检测题.doc_第4页
初一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检测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一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检测题(满分100分,75分钟完成)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 一.积累与运用(50分)1.给带点的字注音。4分仰之弥高( ) 锲而不舍( ) 呕心沥血( ) 迥乎不同( )兀兀穷年( ) 群蚁排衙( )气冲斗牛( )义愤填膺( )2.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句后括号里。4分(1)闻一多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慨值得我们学习。( )(2)佩服他、仰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3)他潜心惯注,心会凝神,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4)我父亲涎生于1896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候,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3. 依照示例,改写下列两条提示语,使之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4分例:提示语:(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不许乱扔垃圾。改写为: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1)提示语:(教学楼内)禁止喧哗,不许打闹。改写为:(2)提示语:(阅览室里)报刊不得带出,违者罚款。改写为: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是( )。3分A.兽铤亡群(疾走 ) 仰之弥高(更加 )B.锲而不舍(刻 ) 兀兀穷年(劳苦的样子)C.迥乎不同(差得远 ) 呕心沥血(滴 )D.风悲日曛(昏黄 ) 平沙无垠(阻挡 )5.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A.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不甘任人宰割。B.二战中日军恶贯满盈,全世界家喻户晓。C.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D.风小心翼翼的吹过来,唯恐弄乱了他的头发。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白衣天使奋战在救死扶伤第一线,他们动人的事迹和牺牲精神在人民心中传扬。B.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C.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属于我们人类的家园地球,D.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中很分外轻逸,似远似近,似近似远,又似有似无。7.下列句子不表示反问语气的一项是( )3分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B.卿言多务,孰若孤?C.尊君在不?D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3分A.邓稼先的作者杨振宁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曾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B.贝多芬是德国作曲家,他的代表作有田园交响曲、命运交响曲。C.福楼拜的星期天的作者是莫泊桑,他是法国作家,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D.孙权劝学节选自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编的资治通鉴。9多义词“松懈”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3分A.为了搞好复习,许多同学废寝忘食,毫不松懈。B.它是一种腐蚀剂,使团结涣散,关系松懈,工作消极,意见分歧。C.自以为对革命有功,摆老资格,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工作随便,学习松懈。D.刚才出力摇船犹如赛龙舟似的那股劲儿,现在在每个人的身体里松懈下来了。10.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一个人就好像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计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则分数的质愈小。”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3分答: 11.请你写出加点字的含义。3分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12.下面歇后语中要填的都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里的人物。3分( )借荆州有借无还 ( )进曹营一言不发 ( )照镜子里外不是人13.探究下面的材枓,说说你能获得什么启示。3分 伊索寓言中农夫和鹤说的是:一个农夫在他刚播种的耕地上,张着罗网,许多来吃种子的鹳雀都被捉住了,当中还包括一只鹤。鹤的腿被网弄断了,它哀求农夫饶它一命:“主人呀,请你把我放了吧!我折断了腿,也够你可怜我的了,而且我并不是鹳雀,我是一只鹤,是一只性情温柔的鸟儿呀!你瞧,我多么孝敬我的父母,我天天为他们工作,再看看我的羽毛,和鹳鸟也完全不一样呢!”农夫大笑说:“你说的话也许不错,可是我只知道,你是和这些强盗似的鹳雀一起被捉到的,所以你应当和它们得到同样的命运。”我的启示: 14.改写下面句子中画线的部分,使它和前半句形成一副对联。3分原句:山间炊烟袅袅,如丝如缕;江河中的片片帆影,像一首诗,又像一副画。 改句:山间炊烟袅袅,如丝如缕;, 。15.山际见来烟, 。 ,云从窗里出。2分16. ,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 。2分17.故园东望路漫漫, 。1分二.阅读(每小题3 分,共50分)(一)(1)“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2)“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3)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4)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5)他并没有“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6)“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防一下楼”的主人。1.概括文段的大意。答:2.文段是抓住闻一多的什么特点来介绍闻一多的?答:3.第六自然段是紧承上文哪一句话记叙的?答:4.闻一多研究唐诗宋词的目的是什么?(可以用文中原话回答)答:5.文中带点的词语表现了什么?答: 6.“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这句话用了什么样修辞手法?有何作用?答: 7.读了此文段你受到了什么启发?答:(二)小歌德是个顽皮的孩子,但好思索,好( )。有一次,歌德捉到一只小麻雀,将麻雀关在小盒里仔细端详。麻雀的羽毛被小歌德弄得残缺不全,但是他仍没有找到留在脑海中问题的答案:“这柔软的肌肉里,怎么会长出羽毛呢?人的皮肉一样是柔软的,为什么却不长一根羽毛?”一个一个的问题在小歌德的脑海中跳跃,虽然没有答案,他仍觉得十分有趣。小歌德真是一个爱思索的孩子 。父亲约翰发现儿子爱思索的特点,觉得他懂事了,应该让他学习了。父亲亲自做小歌德的家庭老师,教他基础知识、作文和修辞。小歌德领悟很快,对语言有一种特别的偏爱,几乎一学就会。10岁的某一天,父亲把儿子领进自己的藏书室。对儿子说:“从今天开始,只要你需要,这个藏书室随时对你开放。”小歌德激动得跳了起来,问爸爸:“这是真的吗?”“爸爸怎么会骗你呢?不过,不过你得先完成你的功课。”从那以后,小歌德一有空就躲进藏书室。贪婪地阅读各种书籍,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书籍,在他面前展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也引起他的许多( )。他摸着书本想:“如果我也能写出那么多动人的诗歌、小说,就会给许多人带来美好的感受。我将来一定要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他经常一个人躲在藏书室,阅读、朗诵,并酝酿着写诗。纯真的诗句从脑海里( )到纸上,他将这些诗献给外祖父外祖母。外祖父读了,很高兴,亲了亲他的前额:“孩子,努力吧,你会成为 一个伟大的诗人的。”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是( )。A.追问 奇思妙想 跳跃B.刨根问底 奇思妙想 流淌C.刨根问底 想法 跳跃D.追问 想法 流淌9.将文中带点的词“贪婪”换成“聚精会神”好吗?为什么?答: 10.第一二自然段写出了小歌德的什么性格特点?答: 11.横线上的话揭示了歌德当时的什么心情?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答: 12.小歌德最后成了世界闻名的大诗人,他的成功,就他个人来说取决于他的哪些优良品质?答: 13.从客观上说,小歌德的成功,哪些条件对他起了很大作用?答: 14.小歌德的成长经历,给了你什么启示?答: (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望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 炳烛:点亮蜡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中年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 昧:暗。行 行:一样,相同。15解释下列句中带点的词。(1) 蒙辞以军中多务。(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蒙乃始就学。( )(4)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16翻译下列句子。(1)孤岂欲望卿治经为博士邪!译文:(2)师旷曰:“何不炳烛乎?”译文:”17鲁肃为什么要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成好朋友?答:18吕蒙是怎样成为一个有才略的人的?答: 19从横线上的句子中可以看出,人生学习的最好时期是什么,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答: 20这两个文段都是劝人学习的,从劝人的方法看,孙权和师旷有什么不同?答: 参 考 答 案(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共50分)1.m qi l jing w y duyn 2.(1)慨概 (2)幕慕 (3)惯贯 (4)涎诞 3.除了安静,还是安静;除了思想和智慧,什么都别带走。4.D 5.B 6.C 7.C 8.D 9.B. 10.不要过高的评价自己。11.作出贡献,引人注目。12.刘备.徐庶.猪八戒。13.和坏人在一起,哪怕你是好人,也会被看作坏人。14.江中帆影片片,像诗像画。15.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16.独坐幽篁里,明月来相照。17.双袖龙钟泪不干。二.阅读(每小题2 分,共40分)1.写闻一多在学术方面,实干苦干,硕果累累。2.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3.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4.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药方。5.表现了闻一多在学术研究上的刻苦勤奋。6.比喻。突出了纸上的字写得密,写得整齐,从而突出了闻一多在学术上下的功夫之深。7.言之成理即可。8. B 9.不好。因为“聚精会神”只能表现出小歌德读书专心致志的样子,而不能表现他如饥似渴地读书,追求知识的情形。10.爱思索。11.能进“爸爸”藏书室学习的高兴、激动的心情。好学乐学的品质。12.爱思索、偏好语言、以学为乐,刻苦勤奋。13.父亲的教育引导、外祖父对他的鼓励。14.说明一个人的成功,天资固然重要,但个人的好学、乐学,刻苦勤奋却是更重要的。15(1)推托 (2)粗略地阅读 (3)于是,就 (4)迟 16(1)我难道要你研究经典,做博士吗?(2)师旷说:“为什么不点亮蜡烛呢?”17因为吕蒙已成了一个很有才略的人。18吕蒙听从孙权的劝告,努力学习,便成了一个有才略的人。19青少年时期。每一个青少年都应该珍惜这人生学习的黄金时段,努力学习。20孙权是以自己和吕蒙比较,现身说法说服吕蒙。师旷则用形象的比喻讲明老年学习的重要,从而说服晋平公。第三单元强化训练一、基础知识1给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汉字。重荷( ) 喧嚣( ) 下颏( )白皙( ) 捋着( ) 荒谬( )脚踝( ) 迸发( ) 头颅( )黯然( ) 深su_ pn_石chu_躇 qn_佩 h_然义愤填yng_ w w_穷年 jing_乎不同2下列加粗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鲜为人知(很少) 死而后已(停止)兀兀穷年(达到极点) 迥乎不同(不同)B家喻户晓(了解) 沥尽心血(滴)气冲斗牛(直冲) 无暇及此(到)C杂乱无章(条理)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研究)蒙乃始就学(于是) 鞠躬尽瘁(劳累)D锋芒毕露(全) 可歌可泣(可以)潜心贯注(连贯) 心会神凝(领会)3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 )A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B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C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D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4下列各句对文意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以议论为线索来结构全文的,全文结构严谨,思路清晰。B邓稼先一文是作者带着传统意识、全球视野、历史眼光、民族感情而写作成的。C音乐巨人贝多芬通过作者与贝多芬的一次见面来表现贝多芬在音乐上的巨大造诣。D孙权劝学以对话描写来推动情节,刻画人物。5仿照例句将句子补充完整。(1)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_;_年代里,理想是_。(2)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他也许_,但有_的烦恼。6将人物与作品连接起来。贝多芬 漂亮朋友莫泊桑 父与子福楼拜 萌芽左拉 柏林之围都德 命运屠格涅夫 包法利夫人二、课内精典语段阅读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1)卿今当涂掌事。(2)蒙辞以军中多务。(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4)及鲁肃过寻阳。2翻译下列句子。(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3)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3写出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并解释。4文中用“蒙辞以军中多务”来表现吕蒙的反应。试根据上下文的情境,用人物对话来表现吕蒙此时可能会说的话。5孙权劝吕蒙说:“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联系你的体会,说说读书的益处。三、课外迁移拓展阅读我的教师我从小住在偏僻的乡村里,没机会进小学,只在家塾里读书,国文读得很多,历史地理也还将就得过,吟诗作文都学会了,且还能写一两千字的文章。只是算术很落后,翻来覆去,只做到加减乘除,因为塾师自己的算学程度,也只到此为止。十二岁到了北平,我居然考上了一个中学,因为考试的时候,校长只出一个“学然后知不足”的论说题目。这题目是我在家塾里做过的,当时下笔千言,一挥而就,校长先生大为惊奇赞美,一下子便让我和中学一年生同班上课。上课两星期以后,别的功课我都能应付自如,作文还升了一班,只是算术把我难坏了。中学的算术是从代数做,我的算学底子太坏,脚跟站不牢,昏头眩脑,踏着云雾似的上课,T女士便在这云雾之中,飘进了我的生命中来。她是我们的代数和历史教员,那时也不过二十多岁吧。“螓首蛾眉,齿如编贝”这八个字,就恰恰的可以形容她。她是北方人,皮肤很白嫩,身材很窈窕,又很容易红脸,难为情或是生气,就立刻连耳带颈都红了起来,我最怕的是她红脸的时候。同学中敬爱她的,当然不止我一人,因为她是我们的女教师中间最美丽、最和平、最善诱的一位。她的态度,严肃而又和蔼,讲述时简单而又清晰。她善用譬喻;我们每每因着譬喻的有趣,而连带的牢记了原理。第一个月考,我的历史得九十九分,而代数却只得了五十二分,不及格!当我下课自己躲在屋角流泪的时候,觉得有只温暖的手,抚着我的肩膀,抬头却见T女士挟着课本,站在我的身旁。我赶紧擦了眼泪,站了起来。她温和地问我道:“你为什么哭?难道是我的分数打错了?”我说:“不是的,我是气我自己的数学底子太差。你出的十道题目,我只明白一半。”她就软款温柔地坐下,仔细问我的过去。知道了我的家塾教育以后,她就恳切地对我说:“这不能怪你。你中间跳过了一大段!我看你还聪明,补习一定不难,以后你每天晚一点回家,我替你补习算术吧。”这当然是她对我格外的爱护,因为算术不曾学过,很有退班的可能;而且她很忙,每天匀出一个钟头给我,是额外的恩惠。我当时连忙答允,又再三地道谢。回家去同母亲一说,母亲尤其感激,又仔细地询问T女士的一切,她觉得T女士是一位很好的教师。从此我每天下课后,就到她的办公室,补习一个钟头的算术,把高小三年的课本,在半年以内赶完了。T女士逢人便称道我的神速聪明。但她不知道我每天回家以后,用功直到半夜,因着习题的繁难,我曾流过许多焦急的眼泪,在泪眼模糊之中,灯影下往往涌现着T女士美丽慈和的脸,我就仿佛得到了灵感似的,擦去眼泪,又赶紧往下做。那时我住在母亲的套间里,冬天的夜里,烧热的砖炕,点起一盏煤油灯,盘着两腿坐在炕桌边上,读书习算。到了夜深,母亲往往叫人送冰糖葫芦,或是赛梨的萝卜,来给我消夜。直到现在,每逢看见孩子做算术,我就会看见T女士的笑脸,脚下觉得热烘烘的,嘴里也充满了萝卜的清甜气味!算术补习完毕,一切难题,迎刃而解,代数同几何,我全是不费功夫地做着;我成了同学们崇拜的中心,有什么难题,他们都来请教我。因着T女士的关系,我对于算学真是心神贯注,竟有几个困难的习题,是在夜中苦想,梦里做出来的。我补完算术以后,母亲觉得对于T女士应有一点表示,她自己跑到福隆公司,买了一件很贵重的衣料,叫我送去。T女士却把礼物退了回来,她对我母亲说:“我不是常替学生补习的,我不能要报酬。我因为觉得令郎别样功课都很好,只有算学差些,退一班未免太委屈他。他这样的赶,没有赶出毛病来,我已经是很高兴的了。”母亲不敢勉强她,只得作罢。有一天我在东安市场,碰见T女士也在那里买东西。看见摊上挂着的挖空的红萝卜里面种着新麦秧,她不住地夸赞那东西的巧雅,颜色的鲜明,可是因为手里东西太多,不能再拿,割爱了。等她走后,我不曾还价,赶紧买了一只萝卜,挑在手里回家。第二天一早又挑着那只红萝卜,按着狂跳的心,到她办公室去叩门。她正预备上课,开门看见了我和我的礼物,不觉嫣然地笑了,立刻接了过去,挂在灯上,一面说:“谢谢你,你真是细心。”我红着脸出来,三步两跳跑到课室里,嘴里不自觉地唱着歌,那一整天我颇觉得有些飘飘然之感。因着补习算术,我和她对面坐的时候很多,我做着算题,她也低头改卷子。在我抬头凝思的时候,往往注意到她的如云的头发,雪白的脖子,很长的低垂的睫毛,和穿在她身上匀称大方的灰布衫,青裙子,心里渐渐生了说不出的敬慕和爱恋。在我偷看她的时候,有时她的眼光正和我的相撞,露着润白的牙齿向我一笑,我就要红起脸,低下头,心里乱半天,又喜欢,又难过,自己莫名其妙。从校长到同学,没有一个愿意听到有人向T女士求婚的消息。校长固不愿意失去一位好同事,我们也不愿意失去一位好教师,同时我们还有一种私意,以为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一个男子,配作T女士的丈夫,然而向T女士求婚的男子,那时总在十个以上,有的是我们的男教师,有的是校外的人士。我们对于T女士的追求者,一律的取一种讥笑鄙夷的态度。对于男教师们,我们不敢怎么样,只在背地里替他们起上种种的绰号,如“癞蛤蟆”“双料癞虾蟆”之类。对于校外的人士,我们的胆子就大一些,看见他们坐在会议室里或是在校门口徘徊,我们总是大声咳嗽,或是从他们背后投些很小的石子,他们回头看时,我们就三五成群地哄哄笑着,昂然走过。T女士自己对于追求者的态度,总是很庄重很大方。对于讨厌一点的人,就在他们的情书上,打红叉子退了回去。对于不大讨厌的,她也不取积极的态度,仿佛对于婚姻问题不感兴趣。她很孝,因为没有弟兄,她便和她的父亲守在一起,下课后常常看见她扶着老人,出来散步,白发红颜,相映如画。在这里,我要供招一件很可笑的事实,虽然在当时并不可笑。那时我们在圣经班里,正读着“所罗门雅歌”,我便模仿雅歌的格调,写了些赞美T女士的句子,在英文练习簿的后面,一页一页的写下叠起。积了有十几篇,既不敢给人看,又不忍毁去。那时我们都用很厚的牛皮纸包书面,我便把这十几篇尊贵的作品,折存在两层书皮之间。有一天被一位同学翻了出来,当众诵读,大家都以为我是对于隔壁女校的女生,发生了恋爱,大家哄笑。我又不便说出实话,只好涨红着脸,赶过去抢来撕掉。从此连雅歌也不敢写了,那年我是十五岁。我从中学毕业的那一年,T女士也离开了学校,到别地方做事去了,但我们仍常有见面的机会。每次看见我,她总有勉励安慰的话,也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