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全祖望是生活于“康乾盛世”时期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私淑黄宗 羲,受浙东学派的影响,提倡治学经世致用,并发扬了浙东学派的优良传统,最 终成为了浙东学派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同时,他又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点,即 坚持为明末清初参加抗清斗争的忠烈义士树碑立传,表彰他们的民族气节。 全祖望一生主要学术成就集中体现在鲒垮亭集中。该集分内、 外编,内编3 8 卷,外编5 0 卷,以整理明末节烈遗事为主要内容,同 时还涉及辨析学术源流、探讨史书编纂、考证史实等许多方面,是研究全祖望思 想及学术的重要文献。本文拟从文献学的角度,探讨鲒琦亭集编纂、汇刻、 版本及主要内容,重点探讨该集对研究全祖望经学、史学、文学思想及成就 的价值,并由此揭示全祖望学术研究中经、史、文结合的特点。同时指出,该集 对明末清初学术史的研究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全祖望;鲒琦亭集;史学;经学;文学 a b s t r a c t q a a nz u w a n gw a sah i s t o r y ,l i t e r a t u r ew r i t e ra n dt h i n k e rl i v i n gi nt h ee a r l y d a y so ft h eq i n gd y n a s t y h el e a r n e df r o mh u a n gz o n g x i ,a n d w a si n f l u e n c e db y z h e d o u gs e c t h ea d v o c a t e d t h ep r i n c i p l e o f “a p p l y i n gt h ea r to fg o v e r n m e n t i nh i s s t u d i e s ,a n dd e v e l o p e dt h eg o o dt r a d i t i o no fz h e d o n gs e c t f i n a l l y ,h eb e c a m ea l l i m p o r t a n tp e r s o no fl i n k i n g b e t w e e nt h ep r e c e d i n ga n dt h ef o l l o w i n gi nz h e d o n g s e c t m e a n t i m e ,h ed i s t i n c t l yd i s p l a y e d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h i sp e r s o n a l i t y ,o fi n s i s t i n g o ng l o r y i n ga n de u l o g i z i n gt h el o y a l t ya n dt h er i g h t e o u s n e s so ft h es t r u g g l ea g a i n s t m a n c h u sd u r i n gt h ep e r i o do fc h a n g ef r o mt h em i n gt ot h eq i n gd y n a s t y h e c o m m e n d e dt h e i r p a t r i o t i cm o r a l i t ya n dc o u r a g e t h em a i na c a d e m i ca c h i e v e m e n to fo u a nz u w a n g sw h o l el i f er e f l e c t so nt h e j i e q i t i n g j i t h i sw o k si n c l u d e st w op a r t s :t h ef i r s tp a r th a s3 8v o l u m e s ;t h es e c o n d h a s5 0v o l u m e s , w h i c hs o r ta n e c d o t e si nt h ee n do fm i n gd y n a s t ya sm a i n c o n t e n t s a n da l s oh et o u c h e so na n a l y z i n ga c a d e m i co r i g i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 d i s c u s s i n gt h ec o m p i l eo fh i s t o r yb o o k s ,t e s t i n gw h e t h e rt h eh i s t o r yb et r u eo rn o t , a n ds oo n t h e s er e s e a r c hw o r ka r ei m p o r t a n tt ot h er e s e a r c ho fo u a n st h o u g h ta n d s c i e n c e t h et h e s i sw o u l di n t e n dt od i s c u s st h ec o m p i l ep r o b l e mo fj i e q i n n g i i ,v e r t i o n a n dm a i nc o n t e n t sf r o mt h ea n g l eo fp h i l o l o g y a n dt h ep a p e re m p h a s i z e so n d i s c u s s i n g t h ev a l u eo fs t u a yo fc o n f u c i a nd a s s i c s ,h i s t o r y , l i t e r a t u r ea n d a c h i e v e m e n tw h i c ha r eb e s t o w e db yj i e q 讯n g i i a sm a yb ei n f e r r e df m mi t ,w ec a l l u n v e i lt h et r a i ti nt h ec o m b i n a t i o no fo u a n ss t u d yo fc o n f u c i a nc l a s s i c s ,h i s t o r y , l i t e r a t u r e a n dw ec a np o i n tt h ec o l l e c t e db o o k sa r ev e r yi m p o r t a n tt or e s e a r c ht h e h i s t o r yo f s c i e n c ei nt h ep e r i o db e t w e e nt h em i n ga n dt h eq i n gd y n a s t y k e yw o r d s :o u a n z u w a n gj i e q i t i n g j i h i s t o r ys t u d yo fc o n f u c i a nc l a s s i c s i i t e r a t u r e 湖北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说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 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 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所做 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本人完全 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栩泡休 时间:烈田年6 月q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有关学校有关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 印刷本和电予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允许采用影印、缩印、 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开学 位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芋饧j 1 ,彳木 日期:加9 年6 月“日 舯聊鹤特 声日期:7 年彳月f 日 , 绪论 绪论 ( 一) 研究意义 全祖望生活于“康乾盛世”时期,当时考据之学大兴。但他不因循时流,仍 以清初黄宗羲经世实学为己任,致力于当代史的研究,尤其注重学术思想对社会 发展的影响,努力祛除明儒浮虚蹈空的流弊,使自己的史学研究能为现实服务。 在清代浙东学派中,全祖望成为了一位承前启后而颇有影响的重要人物。他的经、 史、文成就及精神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 全祖望毕生之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鲒垮亭集中,该集以整理明末节 烈遗事为主要内容,同时还涉及辨析学术源流、探讨史书编纂、考证史实等许多 方面,最能体现全氏思想和精神,其文献价值、学术价值、思想价值都是非常高 的,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一部著作。 目前,学界对这部文集还缺乏完整而又详实的研究,学者们多注重鲒琦亭 集中乡邦文献对地方史研究的价值,而对于其他方面价值的探讨还不够深入, 还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本论文打算对鲒琦亭集作较全面而深入的探讨,发 掘其文献价值。 ( 二) 研究状况 鲒琦亭集自纂成后,当时及后人对它的评价非常高,但专门的研究专著 及论文却不是很多,有些著述也只论及其部分内容,研究还不是很完整、充分。 在这些研究专著中,言及全氏与浙东学术关系的主要有张舜徽清儒学记浙东 学记,陈祖武、朱彤窗乾嘉学派研究,陈祖武主编明清浙东学术文化研究, 王风贤、丁国顺浙东学派研究等。言及全氏史学思想、史学精神的有陈其泰 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杜维运清代史学与史家等。黄云眉鲒垮亭集文 集选注的前言谈到了鲒琦亭集的文学特征。专著中论述最详细的是王 永键 全祖望评传,作者对全氏生活时代、家世、交游、著述、文集诗集评论 以及全氏治学局限等进行了论述。 单篇论文中,论及全氏史学思想、治学特点的有方祖猷试论全祖望的史学 思想、卢钟锋论黄宗羲、全祖望的学术倾向、李向军全祖望治史述论、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赵良宇论全祖望的史学思想、( 日) 杨启樵论全谢山史学的精髓等。论及 全氏史学成就的有徐光仁全祖望在清代史学上的贡献、顾志华试论全祖望 在历史文献学上的成就等。论及鲒琦亭集的价值及贡献的有吕建楚全祖 望和他的 、金伟 的学术价值等。谢国祯在清代卓 越的史学家全祖望一文中谈到了全氏创作这部文集的宗旨、版本问题及后人对 该书的评价,肯定了全氏在学术事业上所作的贡献。 就当前搜集的资料来看,学界对全祖望的生平、著述、学术源流、史学思 想、史学精神等的论述较为集中,而从文献的角度对鲒垮亭集作探讨的论文 则较少,把鲒垮亭集与全祖望经学、史学、文学及学术史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也不多见。 ( 三) 基本研究思路 本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拟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讨论:第一部分扼要述 论全祖望的生平情况、学术思想及其成就,主要从学术渊源、治学特点、成就三 个方面来论述。第二部分论述鲒琦亭集的编纂、内容和特点。第三部分论述 鲒琦亭集所体现的全氏史学思想、治史方法,以及该集中所记载的文献 史料对晚明史及乡邦史研究的价值。第四部分论述鲒琦亭集所体现的全氏经 学思想及治经方法。第五部分论述鲒垮亭集所体现的全氏文学思想。 2 一、全祖望的生平、学术及成就 一、全祖望的生平、学术及成就 全祖望是清代“康乾盛世”时期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浙东学派的重 要人物。他的经史研究和诗文创作,成就卓著,影响深远。全祖望虽说“生逢太 平之世”,但其一生命运坎坷,晚境尤为凄凉。 ( 一) 生平行事 全祖望,字绍衣,号谢山,自署鲒埒亭长、双韭氏、双韭山民、孤山社小泉 翁、勾曲山人、子全子,学者称谢山先生。浙江鄞县( 今宁波市) 入。生于康熙 四十四年( 1 7 0 5 年) ,卒于乾隆二十年( 1 7 5 5 年) 。1 全祖望自幼颖悟异常,康熙四十七年( 1 7 0 8 年) ,全祖望四岁,就读私塾, 由父亲亲自教他四书及诸经。康熙五十一年( 1 7 1 2 年) ,八岁,开始读通鉴、 通考诸书。康熙五十七年( 1 7 1 8 年) ,十四岁,拜董正国先生为师,在“三 余草堂”读书,深得董氏赏识。康熙五十九年( 1 7 2 0 年) ,十六岁,应乡试,首 次到杭州,结识了正考官李绂。李绂的为人和治学,对全祖望有重要影响。康熙 六十一年( 1 7 2 2 年) 十八岁、雍正元年( 1 7 2 3 年) 十九岁、雍正二年( 1 7 2 4 年) 二十岁,全祖望连续三次出游杭州,其问结识了当地诸多文人。雍正八年( 1 7 3 0 年) 二十六岁,到京师,对方苞所著丧礼或问,提出不同的意见,为方苞看 重。雍正十年( 1 7 3 2 年) 二十八岁,应顺天乡试,中式,内阁学士李绂称许为 “深宁、东发后一人”。从此,两人结为师友。乾隆元年( 1 7 3 6 年) 三十二岁时 威进士,入庶常馆学习。同年,和李绂共借钞永乐大典中的珍贵古籍。那时, 张廷玉当国,和李绂不睦,而全祖望为李绂的密友,因此,在乾隆二年时遭遇散 馆,全祖望被置为下等,授命出任知县。全氏看到任宦无前途,于是负气归家。 乾隆六年( 1 7 4 1 年) 三十七岁时,又听说李绂主试江南,因此前往金陵见李绂。 归后,绝意仕途。乾隆十四年( 1 7 4 9 年) 四十五岁时,到越中出任蕺山书院山 长。乾隆十五年( 1 7 5 0 年) 四十六岁时,因太守失礼而辞归。乾隆十六年( 1 7 5 1 年) 四十七岁时得大病,一目告眚。乾隆十七年( 1 7 5 2 ) 四十八时,主讲广东端 1 记载全祖望生平的主要史料有清史列传儒林传下一、清史稿儒林传二、严可均铁桥漫稿卷7 , 钱林文献征存录卷5 、刘光汉国粹学报第1 1 册等近人黄云眉鲒墒亭文集选注中的前言, 对全祖望生平有较详实的论述。 3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溪书院。乾隆十八年( 1 7 5 3 年) 四十九岁时,以旧病复发而归。乾隆二十年( 1 7 5 5 年) 五十一岁,子病殁,全氏也因悲伤过度而逝世。1 ( 二) 学术渊源 全祖望为学,渊博无涯溴,于书无不贯穿。他“生平服膺黄宗羲,宗羲表章 明季忠节诸人,祖望益广修扮社掌故,桑海遗闻以益之,群书而核实,可当续史”。 2 阮元尝谓“经学、史才、词科三者,得一足以传,而鄞县全谢山先生兼之。 经史问答实足以继古贤,启后学,与顾亭林日知录相埒。吾观象山、 慈湖诸说,如海上神山,虽极高妙,而顷刻可成;万、全之学,则如百尺楼台, 实从地起,其功非积年工力不可。”3 由此可知,全祖望学识过人,成就显著。 当然,全祖望能走上学术之路,除了他自身的因素外,与其家乡的历史地理入文 环境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同时与全氏家族深厚的家学渊源以及师承传授也有着重 要的联系。 第一,地域文化的影响。 全祖望出生在甬上,即今天的宁波。这是一个充满山川灵秀之地,又是一个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最早、面向域外的沿海港口城市。其历史悠久,素负盛名, 曾经诞生了众多的学者、诗人,在抗清斗争中还涌现出了一批忠义之士。所以, 甬上既是一个学术之乡,也是一个忠义之邦。全祖望长期生活在这里,深受感触, 激发了他诗文创作和经史研究的灵感。他之所以成长为一代杰出的思想家,与甬 上的山川之秀和风俗之醇,以及历代先贤的学统和文统,有着密切联系。 特别是自南宋以来形成的浙东学派,对全祖望的影响尤为深刻。明末清初, 浙东学派以史学研究著称,黄宗羲和万氏兄弟是著名代表。章学诚在文史通义 中论浙东学术说;“梨洲黄氏,出蕺山刘氏之门,而开万氏弟兄经史之学, 以至全氏祖望尚存其意。”又说:“浙东之学,言性命者必究于史,此所以卓也。” 4 浙东学派素来具有优良的治学传统,概而言之,一目博通经史,二日经世致用, 三日勇于创新,四日实事求是。全祖望深受浙东学术思想的影响,形成其经史研 1 以上内容见肇秉纯全谢山年谱,转引自朱铸禹:全祖望集汇校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0 年1 2 月 第一版。第7 页。后同。 2 清史稿卷4 8 1 令祖攀传,中华书局1 9 7 4 年版,第1 3 1 8 6 页。 3 阮元:绛史问答序,转引自朱铸禹:伞祖望集汇校集注附录,第2 7 3 4 - - 2 7 3 5 页。 4 参见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朱维铮校注,复旦大学出版社1 9 8 5 版, 第1 9 5 1 9 6 贝。后阿。 4 一、全祖望的生平、学术及成就 究和诗文创作方面鲜明的特征。 第二,全氏家族的影响。 全氏家族对全祖望的影响首先表现在藏书与抄书上。全氏家族以诗礼传家, 素有藏书和抄书的传统。入清之后,全氏家藏尚有五万卷之多。全祖望白小便由 父亲课以钞书,所以全祖望“性好聚书”,又有借钞珍本、秘本的习惯。全氏家 族丰富的藏书以及雅好抄书的传统,显然有助于全祖望学术兴趣的培养。 其次,全氏家族直道而行、名节自励的操守,对全祖望学术思想的形成有重 要影响。全氏家族自南宋以来,一直保有“名节自励”的高尚品德。其家族虽 是南宋的两朝戚畹,但是却不欲攀外戚之宠。即使在明代以后,家族衰微,也坚 守节操,不愿依附阉党。到了明清易代之际,甬上遗民或投身义军抗清,或抗节 不仕。全祖望的曾祖、祖父和父亲都表现出坚定的遗民气节,这直接影响了全祖 望的思想、性格、人生道路和学术研究。 再次,全氏家族淡泊自持、优游艺文的传统,也对全祖望的思想及治学趣向 有重要影响。全氏家族自南宋直到清初,诗文创作从未停止,是个富有文学传统 的世族:“予家先世文词之学,实自义田宗老六公发之,其时正及接楼、王诸叟 之风采,至今取所传家集读之,虽所造深浅不同,然莫不循循有前辈师法。”全 祖望曾祖、祖父均为甬上著名的遗民诗人,他们诗作的题目、内容和风格,多是 “关于旧史,自写生平”,具有鲜明的纪事性和文献性的特点,对全祖望的诗文 创作有着极为明显的影响。 全祖望的父亲以经术、诗词教授乡里,“竭束修所入,拮据参苓,家日益困”。 2 他精于考证,爱读史书,同时熟谙明末遗民轶事遗闻,究心乡邦文献,“平日不 轻著述,比其晚岁,始多作诗。至其考证吾家文献,则所学之精,可概见焉”。3 少年时代的全祖望深受父亲的影响,每与父亲谈经论史,尤深邃于明代遗民轶事。 长时期的耳濡目染,使他幼时就受到史学的熏陶。因此,全祖望更是“生承诸老 之后,渊源既深,通籍馆阁,闻见更广,故其所见,较念鲁先生颇为宏阔”。甬 上全氏家族,虽然并不显赫,但是却颇有特色。这样的一个家族、家世对全祖望 的影响是积极而多方面的。 1 鲒墒辱集外编卷1 5 植溪旧宅碑文,。朱铸禹:全祖颦集汇校集往,第1 0 3 0 页。 2 外编卷8 先公墓石盖文 束铸禹:全祖望集汇校集注,第8 9 7 页。 3 同上。第8 9 9 页。 4 章氏遗书 外编卷2 乙郛杂记,商务印书馆1 9 3 6 年舨,第6 9 页 5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三) 治学特点 1 、经、史、文兼擅,尤以治史见长 全祖望继承了黄宗羲的治学风貌,表现出会通经、史、文的治学特征。 黄宗羲所倡导的以“经史并重”、“经世致用”、“寓褒贬于史”等思想成为清 代浙东史学派治学的重要原则。黄宗羲以为学问之道须“本之经以穷其原,参之 史以穷其委,因此读经读史是为学之基础,经史并重才能触类旁通,学有所 成。黄宗羲曾谆谆告诫弟子,日:“读书当从六经,而后史、汉,而后 韩、欧诸大家。浸灌之久,由是而发为诗文,始为正路,舍是则旁蹊曲径矣。”2 以为“经是载道之书”,故必须读;然惟读经而不读史,则会流于空疏或只停留 在经籍的章句上,仍难以把握社会变迁的深刻道理,而“参之史”,就能真正明 了经世之大业,况且“二十一史所载,凡经世之业,亦无不备矣”。3 黄宗羲将 史与经同等看待,重经而不弃史,视史为解经之正路,说:“受业者必先穷 经。经术所以经世,方不为迂儒之学,故兼令读史。” 全祖望继承了浙东史学的优良传统,治学坚定地走经史结合之路。严可均在 全祖望传中说:“祖望经学、史学、诗文,雅擅众长。余观古今宿学有 文章者,未必本经术;通经术者,未必具史裁。服、郑之于迁、固,各自沟浍, 步趋其一,足古矣。祖望殆兼之,致难得也。自祖望殁后至今五十余年,其 遗书出而盛行,知不知皆奉为浙学之冠。阮元在经史问答序也谈到:“经 学、史才、词科三者,得一足以传,而鄞县全谢山先生兼之。”6 相比较治经学和文学,全祖望尤其以治史学见长。他的史学研究,富于史识、 谨于史法、长于史论、善于史裁。特别是对南明历史的研究深刻而详实,对宋、 元、明、清学术史研究更是多创见发明。杭世骏尝言:“吾史学不如全谢山浙东 之学”,又说:“勾甬全祖望,同里张赠,贯串史事,为余畏友”。7 于此可见, 全祖望之史学在当世颇受推重。全祖望在史学上的贡献表现在多方面。如他续补 1 黄宗羲:南雷文定后集卷1 ,转引自黄宗羲评传,南京大学出版杜2 0 0 2 年版,第1 9 5 页。 2 黄宗羲:高旦中墓志铭k 黄宗羲全集第十册,沈善洪主编,浙江古籍出版社1 9 8 5 年版,第3 2 3 页。 3 黄宗裁:补历代史表序。同上。第8 1 页。 4 鲒埯亭集( 以下称内编) 卷1 1 梨洲先生神道碑文。朱铸禹:全祖颦集汇校集注,第2 1 9 页。 5 严可均:全绍友传。铁桥漫稿卷7 ,转引自伞祖颦集汇校集注,第2 7 1 9 页。 6 阮元经史问芥序,转引自今柑肇集汇校集注,第2 7 3 5 页。 j :永健:会机蠼评传。南京人学出版社,1 9 9 6 年第1 版,第2 4 9 页。 6 一、全祖望的生平、学术及成就 的宋元学案,在学术史体例上多所创见。他七校水经注,三笺困学纪闻, 对前代史地著作曾作过长期辛勤的校注笺释工作。他重视史表体裁,创新史书体 例,注重史法,均显示出严谨独到的史学精神与治史方法。 全祖望虽以史学见长,但是他的经学、文学研究也有其特点,并且都体现了 他的史学的最基本的精神。1 例如在甬上证人书院记中,全祖望说:“ 先生始谓:学必原本于经术而后不为蹈虚;必证明于史籍,而后足以应务;元元 本本,可据可依。”2 全祖望以黄宗羲的经史研究为指导思想,注重经史结合, 以史实证经学。对于文学,全祖望说:“予尝谓文章不本于六经,虽其人才力 足以凌厉一时,而总无醇古之味,其言亦必杂于机变权术,至其虚儒恫喝之气, 末流或一折而入于时文。”3 由此可见,全祖望主张文学以经学为根柢,以反映 经世思想为目的。 2 、史学上注重乡邦及近代史的研究 全祖望从事学术研究,非常注重乡邦文献的搜集、整理,尤重晚明乡邦文献。 他继承黄宗羲研治晚明史的传统,将“明之故臣臣于鲁王者,多著录于碑版。其 守遗氏名节,以处士老或流于缁黄,颇亦志其窆石,书其墓柱、坟板,纪其轶事”。 所以,李慈铭 越缦堂日记则日:“谢山最精史学,于南宋、残明,尤为贯 串。”5 杜维运说;“全氏治史,完全出发于至情,怵于时而动于心,感于怀而形 诸文,故其毕生精力,致肆于近代当世之史及文献学术之史。”4 全祖望自己对 于搜访乡邦文献以表彰忠义、激励节气的工作,也是相当自负的,尝谓“非予表 而出之,其谁更表而出之”17 全祖望的好友和弟子,亦无不推重他在这方面的 功力和贡献。比如,赵一清就说:“微吾丈,莫悉诸老轶事也。”8 全祖望在乡邦文献整理方面的成就除续甬上耆旧诗和沧田录外,主 要就是鲒琦亭集,其中表彰明末抗清忠烈之士的占了约三分之一的篇幅,其 次是表彰有影响、有成就的乡邦先贤,再就是表彰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鲒琦 亭集内外编8 8 卷内容,绝大部分。皆扮榆掌故,旧史所关,无一不有补于文 1 黄云盾:鲒琦亭文集选注 前言,齐鲁书社1 9 8 0 年1 2 月第l 版,第1 7 页。 2 外编卷1 6 。朱铸禹:全祖望集汇校集注,第1 0 5 9 页。 1 # 1 - 编卷2 4 公是先生文钞序。朱铸禹:全祖望集汇校集注 。第l l 舳页。 4 钱棒:文献征存录卷5 拿祖望传。转引自全祖塑集汇校集注 ,第2 7 2 3 页。 李慈铭:越缦堂日记。转引自 全柑单集汇校集注,第2 7 5 2 页。 6 杜维运:清代史学与史家之 四十卷,经史问答十卷, 鲒琦亭诗集十卷,勾馀土音( 卷上、卷中、卷下) ,续甬上耆旧诗集一 百二十卷,读易别录三卷,汉书地理志稽疑六卷,困学纪闻三笺,公 车征士小录。 此外,词科摭言、读史通表、历朝人物亲表录( 外编有序) 、沧 田录、天一阁碑目( 外编有记) 、四明族望表、双湖志、年华录、 四明洞天旧闻等书未见流传,有没有稿本或刻本,无从考证。 二、鲒墙亭集的编纂、内容和特点 ( 一) 鲒墒亭集的编纂、汇刻 鲒垮亭集的成书,经历了一个长期而又艰难的过程。首先是鲒琦亭集 内编,这是全氏的正集,由全祖望手定。由其弟子董秉纯编撰,董氏首次将全 氏世谱和全谢山年谱列于集中。 据董秉纯全谢山年谱2 说:“乾隆二十年,先生五十一岁。正月手定文稿, 删其十七,得五十卷,命纯暨同学张炳、卢镐、全藻、蒋学镛抄录。五月, 文稿录成,先生已不能遍阅,命纯隅坐朗诵,先生听之,遇有错讹,犹为指画。 而所抄文集五十卷,命移交维扬马氏丛书楼。”后来文集转到好友杭世骏手中, “所遗马氏文集十册,亦归堇浦”,等到董秉纯诸弟子谋刻全氏文集时,“索 之再三,而终不应”。因此,当时只付梓了经史问答1 0 卷。这是全祖望去世 1 朱铸禹:拿袒争集汇授集注,第2 7 3 3 页。 2 采铸禹:全租掣集汜技集注卷首,第2 4 2 5 页。 1 2 二, 鲒埯亭集的编纂、内容和特点 前所编的文集,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见的鲒琦亭集正编。 后来,鲒崎亭集出现了余姚史梦蛟刊本。此本前无序,目录后有史梦蛟 识语,末署嘉庆甲子( 嘉庆九年,1 8 0 4 年) 十一月。这距离董氏移交维扬马氏 丛书楼已经过了三十八年。史梦蛟在鲒琦亭集序1 中说:“谢山先生鲒埯亭 集,嘉庆癸亥( 1 8 0 3 年) 八月,梦蛟在紫阳书院从沈松门大令得之。松门得之 杭堇浦编修,云是谢山手定本。间缀评点,乃堇浦笔也是本虽出杭氏,然止 三十八卷,合之经史问答,以较五十卷,已缺二卷疑传钞多所佚阙,松 门遽归道山,不能评也。”由此可知,嘉庆九年余姚史梦蛟校刻的鲒墒亭集 三十八卷,是从杭堇浦遗传下来的。 鲒墒亭集外编是由全祖望的弟子董秉纯从其手稿中辑录而成。据董秉纯 鲒琦亭外编题词2 :“谢山先生易箦时,以诗文稿付纯藏彝,手定凡六十卷。 先生丧毕,细为搜检,粘连补缀,又汇为七十卷。其中与正集重复及别见于他作 者几十之四,拟重删定,以多先生手书,不忍涂乙,思更誊写,故是集虽已 略有删节为五十卷,而去取仍未定嗟乎! 先生著述不下三十余种,今存者惟 诗文正集、集外一百五十卷。”据董氏所记,正集五十卷为全祖望手定,外 集则是董氏从“丛残旧稿”中先辑录为七十卷,后又删并为五十卷。由此可见, 外编为全祖望的编余之作。这是外编五十卷编纂的经过。今刊本外集 已非董编之1 日。 嘉庆十六年( 1 8 1 1 年) ,出现了萧山汪继培刊行的鲒墒亭集外编五十卷。 据严修能外集题记记载,汪继培生于乾隆三十九年( 1 7 7 4 年) ,卒于嘉庆二 十年( 1 8 0 5 年) 。也就是说外编刊行后不久,汪即去世。而汪所刊的外编, 并不符合董秉纯所编原貌。外编目录后记说:“全谢山先生鲒琦亭集外编 五十卷,门人董小钝手钞于那地州判官署。小钝既殁,同门蒋樗庵重加审定,更 正篇卷,较有条理,惟辞句删润过多,间有失其本意者。今所校录,一以董本为 主;序次则从蒋本。其董本所无,补以蒋本者,注于目录之下。董本以读易别 录、孔子弟予姓名表别为附录一卷。蒋本则编入第五十卷。”由此可知, 汪继培的刊本是董本、蒋本混合而成。 1 朱铸禹:全祖单集汇校集注蒋序,第2 2 页。 2 朱铸禹:t 全祖梁集汇校集注,第2 7 3 2 页。 朱铸禹:全袒望集汇校集注蒋序,第2 3 页。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二) 鲒墒亭集的内容和特点 1 、主要内容 鲒琦亭集是全祖望的一部总集性作品,包括内编三十八卷,有三百 八十篇。 其中,墓志传状碑铭很多,有十七卷,集中在卷六至卷二十四,主要是表 彰明末清初的历史人物。这部分内容的史料价值亦最大。 卷六至卷九,多是表彰“故国忠义”的烈士。如明淮扬监军道佥事鄞王 公神道碑铭、明故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赠太保吏部尚书谥忠介钱公神道第二 碑铭、明兵科都给事中董公神道表、明管江杜秀才窆石志、明故权兵部尚 书兼翰林院侍讲学士鄞张公神道碑铭;明太傅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华听张公 神道碑铭等。 卷十一至卷十三,多是表彰坚持民族大节的杰出遗民学者。如梨洲先生 神道碑文、亭林先生神道表、二曲先生窆石文,应潜斋先生神道碑、沈 甸华先生墓碣铭、蜃园先生神道表、鹧鸪先生神道表、施石农先生墓志铭、 祁六公子墓碣铭等。 卷十九至卷二十二,多是为师友撰写的诸多墓志碑铭。如卷十九中的周 穆门墓志铭、沈东甫墓志铭、杭州海防草塘通判辛浦鲍君墓志铭、赵谷林 诔;卷二十中的王立甫圹志铭、姚惹田圹志铭、沈果堂墓版文、厉樊 榭墓碣铭,陆茶坞墓志铭;卷二十一中的陈丈孔塘圹志铭、董次欧先生 墓版文、陈裕斋先生墓版文、翰林蓼崖蒋先生穿中柱文、知永昌府董公墓 表:卷二十二中的黄丈肖堂墓版文、郭芥子墓志铭、陈南皋墓志铭、钱 芍庭诔等。 卷二十五至卷二十八,亦多为传状。卷二十五、卷二十六是状略,卷二十 七、卷二十八是传。其中有表彰坚持抗清斗争,英勇就义的烈士,如卷二十五中 的工科给事中前翰林院编修济寰曹公形状、通判知山东堂邑县事张府君行状 等;卷二十六中的明浙抚右佥都于事前分巡宁绍台道金坛于公事略、明太常 寺卿晋秩右副都御史茧庵林公逸事状、明辽督熊襄愍公轶事略;卷二十七贞 愍李先生传、庄太常传等;有表彰坚持民族气节,不仕清朝的隐逸之士,如 1 4 二,鲒墒亭集的编纂、内容和特点 卷二十七中的周思南传、周布衣传、沈太仆传等;也有突出坚持气节, 并在学术上有贡献的学者,如卷二十六中的阳曲先生事略、邵得鲁先生事略、 姚敬恒先生事略等;卷二十八中的陆桴亭先生传,万贞文先生传,刘 继庄传,董永昌传等。这些内容,占了全书的二分之一还多。 0 1 编五十卷,有八百二十篇,其中墓志碑铭五卷,集中在卷四至卷八, 传状有四卷,卷九至卷十一是行状;卷十二是传。其中表彰明季忠义人物、气节 人物的有:卷四明户部右侍郎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赠户部尚书崇明沈公神道碑 铭、明故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王公墓碑;卷五明淮扬监军道佥 事谥节愍鄞王公神道碑铭、故仪部韦庵李公阡表、明钱八将军墓表;卷六 明故按察副使监军赣庵陆公墓碑铭、明施公子墓碣铭、明娄秀才窆石志; 卷九前侍郎达州研斋行状;卷十华氏忠烈合状、杨氏四忠双烈合状、屠 董二君子合状;卷十一明故都督张公行状、明兵科都给事中前知慈溪县江 都王公事略、 李杲堂先生轶事状;卷十二徐都御史传;表现当代诗人、处 士及乡贤,如卷六陆披云先生阡表、叶处士志、周徵君墓幢铭;卷八穆 翁全先生墓志、族祖苇翁先生墓志;卷十一钱蜇庵征君述等。 0 1 编卷十六所收的许多关于书院及藏书的史料,对于书院史及藏书史的 研究有参考价值。如庆历五先生书院记、大函焦先生书院记、长春书院记、 竹洲三先生书院记、城南书院记、碧址杨文元公书院记、翁洲书院记, 甬东静清书院记、( i f - 山书院记、横溪南山书院记1 等篇讲述了各书院兴 废及学术情况;卷十七所收的天一阁藏书记、二老阁藏书记、丛书楼记、 小山堂藏书记、双韭山房藏书记、小山堂祁氏遗书记2 等系列文章,详 细地记载了全祖望搜访图书资料的情况。 全祖望还以简帖等形式,与友人讨论学术。如从 奉临川先生帖子、答临 川先生问淳熙四君子世系帖子、答临川先生需三汤子学统源流刳子和答临 川先生问汤氏宋史帖子3 等文,可以清楚地知道全祖望与李绂切磋学术问题的 情况。 鲒垮亭集中有不少全祖望读史论学的札记,这些札记,内容广泛,论断 1 朱铸禹:全祖望集汇校集注,第1 0 3 7 - - 1 0 3 9 页。 2 朱铸禹:全祖孥集汇校集注,第1 0 6 1 - - 1 0 7 4 页。 3 外编卷“,卷4 3 ,卷3 4 ,卷2 8 。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精辟。如内编卷二十九:孙武子论、平原君论、李克用论、杨文公 论、陈同甫论、明庄烈帝论、庄定山论等;外编卷三十六:春秋五 霸失实论、春秋四国强弱论、秦穆公论、楚庄王论、苌弘论、亡吴论、 越句践论、信陵君论等;卷三十七:诸葛孔明入蜀论、司马孚王导论、 陶侃论、谢安论、袁宪论、韩柳交情论、李习之论、杜牧之论、 唐天佑纪年论、曲端论、刘镝论;卷三十八:汉经师论、唐孔陆两经 师优劣论、三家易学同源论、周程学统论等。 鲒琦亭集中还有许多考订明末清初掌故、订正前史讹舛的文章。如内 编卷三十五:辨大夫种非鄞产、辨钱尚书争孟子事、公棠辨、汉会稽 三都尉分部录、昆明池考、庚德湖田租考、知广西府杨公传纠谬、节愍 赵先生传纠谬、周蹙堂事辨诬、凯风说示李桐、戡黎说答东潜、天妃庙 说、词科缘起、丧主丧孤辨、姑姊妹夫丧主辨、释堇、说鲥等。外 编卷四十:毛诗初列学官考、周礼正岁正月考、古车乘考、历代封爵 考,彭城五诸侯考、祁连山考、燕云失地考、扬子云生卒考、陶渊明 世系考、河东柳氏迁吴考、通鉴分修诸子考、阿育王寺十二题考、董征 君墓考。 全祖望以题跋的形式所写的文章,在鲒垮亭集中也很多,如内编 的卷三十六至卷三十八,外编的卷二十七至卷三十五。这些题跋也是我们研 究全祖望学术的重要文字。 除此之外,全祖望还写了一些杂文。如外编卷四十八:江源辨、文说、 原纬、原命等;卷四十九:记方翼明事、记王荆公三经新义事附宋史 经籍志等;卷五十:钱芍庭七十序、祭苍水张公文、端溪讲堂策问一、 端溪讲堂策问- - ) 等。 2 、特点 ( 1 ) 采用碑铭、题跋、传状、序、简帖、记等形式记述晚明节义、明清间遗 闻轶事及学术情况,是鲒垮亭集的主要特色。 用碑铭、题跋、传状等形式记述晚明节义及遗闻轶事,是鲒琦亭集的主 要特点。例如,明太傅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华亭张公神道碑铭、明兵科都 1 6 二、鲒琦亭集的编纂、内容和特点 给事中董公神道表、明礼部尚书仍兼通政使五进吴公事状、明工部尚书仍兼 吏部侍郎上海朱公事状1 等篇章都是为了表彰“翁湘之难”的忠臣。又如,鄞 县的“五君子之祸”,全祖望特地撰写华史忠烈合状、杨氏四忠双烈合状、 屠董二君子合状、故仪都韦庵李公阡表、李果堂先生逸事状2 等人物传 记。 鲒琦亭集内外编总共八十八卷,墓志、传状多达三十卷,可见全祖望对 记录历史人物的重视。梁启超评价全氏这部集子,“记明末清初掌故约居十之四 五,订正前史讹舛约居十之二三,其余则为论学书札及杂文等。但他最乐道 晚明仗节死义之士与夫抗志高蹈不事异姓者,真是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 出”。3 蒋天枢在全祖望集汇校集注序中也说:“集中最突出者,为表彰晚 明节义及纪述明清间侠闻轶事,所谓沧桑文献者,占集中大部分。”4 全祖望通 过对明清之际忠臣义士的表彰,通过对明末清初的学者写传记,通过为隐逸之士、 孝子节妇等有功名教的人物撰写文章,通过与师长、同道、弟子间讨论掌故,证 明史事,表现了全氏的史学特色。 ( 2 ) 鲒墙亭集中的文章多体现出经、史、文结合的特点 全祖望是一位会通经学、史学、文学的大家,因而鲒琦亭集中的文章多 体现出经、史、文相结合的特点。 例如梨洲先生神道碑文5 ,就是一部关于黄宗羲的传记。全氏用史实生 动地记叙了黄宗羲在崇祯帝时期为父复仇,与魏阉党作斗争,南明弘光朝与阉党 余孽马士英、阮大铖作斗争的事迹,更详尽地记述了黄宗羲投身鲁王监国抗清的 斗争的事迹,表彰了黄宗羲高尚的气节。不仅如此,还写了黄宗羲返乡后致力于 学术研究,在辞去馋学鸿儒和纂修明史的推荐后,潜心治学,论述了黄宗羲 的学术渊源、学术活动以及对其学术成就,把黄宗羲的人生道路、个性特点和学 术倾向一一作了精彩的描述和评论。特别是“公以濂洛之统,综会诸家:横渠之 礼教,康节之数学,东莱之文献,艮斋、止斋之经制,水心之文章,莫不旁推交 1 内编卷l o 、卷8 ,外编卷9 。 2 外编卷5 、卷l o 卷“。 3 粱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第1 9 8 页。 4 朱铸禹:会柑望集汇校集注蒋序,第2 4 页。 内编卷1 1 。朱铸禹;全椒望集汇校集洼扎第2 2 0 页。 1 7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通,连珠合璧,自来儒林所未有也”。1 这是全祖望用经学、史学、文学给黄宗羲 学术所做的一个完整概括。 全祖望的人物描写体现了历史与文学、纪传与评论的结合,不仅具有历史文 献价值,而且文学性很强,耐人寻味,启入深思。这当然与全祖望变化多样的叙 述手法有关,因为全祖望继承了史记、汉书人物列传的写法,他将小说中 的肖像描写、细节描写融入史学著作中,再经过巧妙布局,使人物更加形象、生 动,且富于传奇色彩。例如,明故都督江公墓碑铭有这样的描述: 辛卯,姚江王督师枭首城西门,陆副使宇鼎谋窜取之,访于督师之故卒,其人日: “非得江都督,事不谐”副使亟以情告,都督日:“请以中秋日待我城下。”时都督家 居,幅巾深衣,不执弓矢。届期忽红笠,披短后衣,缚裤,挟健儿数十,扬扬而出,家 人骇之而城禁方严,都督径登之,守者以为关东新将也,趋叩头惟谨既见所枭首, 忽怒目视日:“是吾仇也,亦有今日乎! ”拔刀击之,首堕城下,遂循雉堞周行,纵览濠 水,守者随之廪廪,而副使已拾首去。是日也,城外方竞渡,游人目炫无见者都督之 出奇应变,大略如此2 这里讲的是陆宇鼎、江汉等人用计谋窃取王翊的人头,将它藏于家中书柜达 十二年之久的史事,全氏的记述生动传神、引人入胜。既表现了陆、王等人的胆 识,也使全氏对殉难烈士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 又如,对侠义之士锦衣徐启睿,全祖望有这样一段精彩的描述: 公少负才任气,喜为侠烈之行眉如棱,目如堑,尤嗜击剑,卧起常佩之,旁通琴 书,篆刻陆博诸技,而篆刻最精,然不肯以艺名既补诸生,累试于布政司,不售 时对酒当歌,辄叹日:“天生徐公,胡乃老之草间,而使敌寇交讧也! ”则拔剑起舞,漫 骂座上贵人,以剑拟之,贵人皆膝席,莫敢忤视,或跳而去,于是遂相戒远之然- , - 南t 人之过,辄苦口泣下,其方正又如此既久郝郁,一日忽埋故佩创,椎酒床,裂琴衣, 削发,师事经山浮屠雪峤,则又闲静寡言,粥粥如真道者释名洪节,字近公,闭关延 庆寺中,锢其门,饮食俱自窦入其孺人亦受佛法甲中之难,哭七日夜不绝声既而 曰:“江南半壁,我高皇帝龙兴地,建武之业犹可望也。”则又闭关如初逾年南都再陷, 则破关出,掘故所埋剑,夹以双斧,冠鹃冠,衣绿锦衣,大声如雷,趋钱督师营,道出 周太守元懋家,适元懋忌日,公横刀长揖日:“介胄之士,不复为尊先人作拜,顾须饮 1 内编卷1 l 。朱铸禹:伞租单集汇校集注第2 2 0 页。 2 外编卷5 。朱铸禹:伞租塑集 l 校集 e ,第8 3 0 血。 1 8 二、鲒琦亭集的编纂、内容和特点 我酒”酒至,则连举三斗迳去督师故与公同社,亟引见于监国,因问所儒何官,方 得称手对日:“臣请布衣居肃乐幕,入参帷幄。出捍军旅,不盛官也”监国奇之,授 以锦衣卫指挥,不拜,自称。白表参军”1 通过这样一个肖像描写,把一个胸怀大志,而报国无路的任侠志士的形象,栩栩 如生地表现在读者面前了。“甲申之难”,徐锦衣痛哭七夜,仍闭关当他的和尚。 乙酉之难,他则破关而出,投军钱肃乐幕。精彩的细节描写,使这位只思杀敌报 国、不思当官作宦的“自衣参军”形象,又历历如在目前。 三、鲒墙亭集与全祖望的史学 鲒琦亭集虽属集部之书,但它的史学意味浓厚,书中的许多篇章能反映 出全祖望的史学思想及治史方法。章学诚曾指出,全氏“其文集专搜遗文逸献, 为功于史学甚大”2 。李慈铭越缦堂日记也说:“谢山最精史学,于南宋、 残明,尤为贯串。”3 金毓黻对他的史学予以很高的评价:“全氏之可称者,厥惟 史才,经学、词科不过藉以润色其史才耳。” ( 一) 鲒墙亭集体现的全氏史学思想及治史方法 1 、史学思想 ( 1 ) 以史表忠,崇尚气节 表彰忠义气节,对历史人物作出中肯评价,是全祖望搜求和整理历史文献的 重要目的。他之所以尽心搜访明季遗闻轶事,大力表彰忠臣义士,就是因为明清 易代之际的大批仁人志士,具有值得肯定的气节。 鲒琦亭集内外编中有近1 2 的内容是表彰忠义之士的碑铭墓表,行状事 略、传记跋序。他之所以如此勤勉于其中,主要是因为他想通过对先贤和先烈事 迹的叙述,以表忠义、崇节操、励风俗,充分发挥史学的劝惩功能。 1 内编卷8t 明锦衣徐公墓柱铭。朱铸禹:伞祖肇集汇校集注,第1 6 0 页。 2 章氏遗书卷1 3 校雠通义外编与胡雒君论校胡稚威集二简。商务印书馆1 9 3 6 年版,第9 5 页。 3 李慈铭;越缦堂日记。转引自全祖望集 汇校集注第2 7 5 2 页。 4 金毓献;中国史学史。河北教育出版社2 0 0 3 年版第2 8 4 页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广东运管所郁南县亮丽路灯管理有限公司招聘员工1名模拟试卷有完整答案详解
- 油菜籽油烹饪课程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景区安全培训讲话课件
- 2025贵州省水利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84人模拟试卷有答案详解
- 技术经纪人考试考点归纳总结
- 烟花爆竹安全生产知识测试试题集
- 2025金华市天禾实业有限公司招聘2人模拟试卷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甘肃省兰州新区市政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急需紧缺技术岗位人员招聘32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5河南中医药大学招聘辅导员、行政岗等13名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5年三明市供电服务有限公司招聘61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秋人教鄂教版(2024)科学一年级第一单元走近科学《1“钓鱼”游戏》 教学设计
- 2026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策略讲座
- DB31/T 1173-2019咖啡厅(馆)等级划分与评定
- 全桥LLC自动计算表格
- 露天矿土石方剥离施工方案
- 魔芋怎么种?魔芋的种植技术
- GB/T 26766-2011城市公共交通调度车载信息终端
- GB/T 19658-2013反射灯中心光强和光束角的测量方法
- 工贸行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解读课件
- 第7章-测向原理-课件
- 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