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明宣宗与宣德宫廷诗坛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明宣宗与宣德宫廷诗坛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明宣宗与宣德宫廷诗坛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明宣宗与宣德宫廷诗坛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明宣宗与宣德宫廷诗坛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明代宣德年间,文学史上产生了一个比较独特的宫廷诗坛,是为 宣德宫廷诗坛。它以明宣宗为核心,以杨士奇、杨荣、杨溥等文学重 臣为主要创作成员,占据了宣德诗坛乃至文坛的主流,对当时及后世 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具有重要的文学和史学价值。 、 宣德宫廷诗坛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昌隆兴盛的经济环 境、河清海晏的政治环境、宽松开明的文化环境是其产生的重要背景 因素。政务之暇,明宣宗常与其身边的宫廷诗人论诗作赋,积极开展 文学互动,共同营建了宣德宫廷诗坛。考察明宣宗及宣德宫廷诗人的 诗歌观念及诗歌创作,可以发现,他们在诗歌主张上都崇尚雅正、推 尊盛唐,在诗歌创作上均体现出雍容典雅的宫廷特色。此外,频繁的 诗坛互动也致使他们的诗歌观念和诗歌创作呈现出趋同特征。宣德宫 廷诗坛的诗歌作品,既迥异于陈代宫廷诗坛的艳情诗歌,也略别于贞 观宫廷诗坛的多样化风格,在诗歌风貌上呈现出的是一致的雍容典 雅、中正平和,彰显出独特的文学意义,具有不可忽视的历史地位。 关键词明宣宗,宣德宫廷诗坛,三杨,雍容典雅 a bs t r a c t i nx u a n d ep e r i o do fm i n gd y n a s t yt h e r ew a sar e l a t i v e l yu n i q u e p a l a c ep o e t r yn a m e dx u a n d ec o u r tp o e t si nt h eh i s t o r yo fl i t e r a t u r e i t w a sa tt h ec o r eo fx u a n z o n ga n dt h em a i nc r e a t i v em e m b e r sw e r ey a n g s h i q iy a n gr o n ga n dy a n gp ua n d s oo n x u a n d e o c c u p i e dt h e m a i n s t r e a mo fp o e t r ya n dl i t e r a t u r e t h i s l i t e r a r yp h e n o m e n o nh a sa p r o f o u n di m p a c to nl i t e r a t u r es i n c et h e n i th a sa ni m p o r t a n tl i t e r a r ya n d h i s t o r i c a lv a l u e t h e r ew e r ee x t e n s i v er e a s o n sf o rt h i s l i t e r a r yp h e n o m e n o n :t h e i m p o r t a n tb a c k g r o u n df a c t o r si n c l u d ep r o s p e r o u se c o n o m i ce n v i r o n m e n t ; p e a c e f u lp o l i t 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a n dr e l a x e do p e n c u l t u r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 a f t e rd e a l i n gw i t ht h eg o v e r n m e n ta f f a i r s ,b yt h el e a d e ro fx u a n e m p e r o r t h eo t h e rp o e t so f t e nc r e a t e dt h ep o e t r y l i t e r a t u r ea c t i v ei n t e r a c t i o nw a s v e r yf r e q u e n t t h e yjo i n e d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t h ex u a n d ep a l a c ep o e t r y w ei n s p e c t e dt h e i rc r e a t i v ec o n c e p to f p o e t r ya n dp o e m s w ec a nk n o w t h a tt h e ya r ea d v o c a t i n go ny a z h e n ga n dg i v et h e i rw o r s h i pt om i d d l ea g e o ft a n g t h e i rp o e m sw e r ea l lv e r ye l e g a n t f u r t h e r m o r e ,t h e yh a dt h e s a m ec r e a t i v ec o n c e p to f p o e t r y i tw a sd i f f e r e n tf r o mt h ep a l a c ep o e t r yi n c h e np e r i o da n dz h e n g u a np e r i o d t h es t y l eo fp o e t r yw a sa l lt h es a m e e l e g a n ta n dc a l mt h a ts h o w st h eu n i q u el i t e r a r ys i g n i f i c a n c e i t sh i s t o r i c a l s t a t u sc a nn o tb ei g n o r e d k e yw o r d s m i n gx u a ne m p e r o r , x u a n d ec o u r tp o e t r y , t h r e ep e r s o n f i r s tn a m eo f y u n g ,e l e g a n t i i 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 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论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 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 包含为获得中南大学或其他单位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 共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作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作者签名:勤盔;兰日期:丛年三月生e t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了解中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 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根据国家或湖南省有关部门规定送交学位论文, 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可以采用复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 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辫嘲旦年三月旦日 中南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 引言 宫廷文学属于帝王文化的构成部分,而帝王与文学,历来是文学史上一个值 得关注的视角。帝王的文化政策和文学思想都会对当时或之后文坛产生一定影 响。如曹魏时期,“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帝以副君之重,妙善辞赋; 陈思以公子之豪,下笔琳琅。并体貌英逸,故俊才云蒸,故能造成“傲雅觞豆 之前,雍容衽席之上,洒笔以成酣歌,和墨以藉谈笑”的创作盛状;唐贞观时 期,李世民“每以万机之暇,游息艺文 圆,致力于礼乐文化建设,广泛聚纳来自 东南的文人学士,在贞观宫廷形成了一个文化精英集团:明代宣德年间,明宣宗 雅爱诗章,优礼文士,君臣赓歌续作,联袂颉颃,遂以帝王为中心,群臣为环拱, 同样形成了宣德宫廷文化精英集团。本选题即以明代宣德年间的宣德宫廷诗坛为 主要研究对象,探讨明宣宗的文化政策和文学思想对当时文坛的影响,剖析明宣 宗君臣的诗歌理念与其诗歌创作,考论宣德君臣在诗歌创作上的互动情况,对宣 德宫廷诗坛的状况进行新的研析和定位,对研究界向来冷落的宫廷文学进行新的 理解和认识。 ( 一) 、研究范围的界定: 时间,洪熙元年( 1 4 2 5 ) 仁宗去世,宣宗登基,从次年( 1 4 2 6 ) 改年号为宣德 起,到宣德十年( 公元1 4 3 5 ) 宣宗去世,前后大约l o 年;诗人,活跃于宣德一朝, 以宣德宫廷为主要活动场所、积极参与诗歌创作活动的文臣,主要有明宣宗、杨 士奇、杨荣、杨溥、金幼孜、黄淮、胡俨、夏元吉、王英、王直、陈敬宗、李时 勉等,以明宣宗为核心人物。 ( 二) 、关于宫廷诗的研究。 主要包括宫廷诗歌概念的界定、宫廷诗歌的风格趣味及写作题材、程序、惯 例等方面。袁行霈先生认为宫廷文学,主要是指“以帝王的宫廷为中心,聚集了 一批文学家,并由他们创作的主要是描写宫廷生活、歌功颂德、点缀升平的文学。 根据这一观念,聂永华先生进一步给宫廷诗做出界定:“所谓宫廷诗,主要指长 期以文学侍从或朝廷重臣身份密集于君主周围的诗人在宫廷范围内的诗歌创作, 旁及他们在宫廷以外的诗歌创作,并兼及一些虽不属于此一圈子,但诗风带有明 显宫廷趣味与风格的诗作。够许总认为宫廷诗“系指作为诗坛中心所在的宫廷范 围内的诗歌创作,以趣味相投的诗人群、大体稳定的题材内容以及几乎一致的表 。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中华书局1 9 8 6 年版,第4 0 3 页。 圆【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一,帝京篇十首并序,中华书局1 9 6 0 年版,第l 页。 袁行霈:中国文学概论,高等教育i f :版社1 9 9 0 年版,第4 9 页。 回聂永华:初店宫廷诗风流变考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0 2 年版,序第卜_ 2 页。 l 中南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 现程序为其基本构成因素。 这些观点均从创作人员、创作内容、创作风貌谈起, 并且大同小异,综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宫廷诗是宫廷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 包含宫体诗在内,是以宫廷诗人( 包括参与创作的皇帝和其身边的文学侍从或朝 廷重臣) 为主要创作人员,以宫廷上流社会( 旁及他们在宫廷以外) 为主要创作 环境,以描写宫廷生活、歌功颂德、点缀升平为主要创作内容,并带有明显的宫 廷趣味和风格的诗作。 ( 三) 、关于明宣宗其人其诗的研究 作为明代历史上文武兼备的英明之主,学界对其人和其诗的研究向来不多。 国外著作有( 英) 崔瑞德、( 美) 牟复礼著、张书生、杨品泉译剑桥中国明代史, 本书是剑桥中国史第7 卷的中译本。在第4 章建文、永乐、洪熙和宣德时期 中论述到“宣德帝是文人和艺术的庇护人,他的统治的特点是其政治和文化方面 的成就”,但仅仅是一笔带过,未作深入研究。 国内著作有高阳的明朝的皇帝。本书主要论述宣宗时期的政治风云,如亲 征高煦、撤兵安南、换阜后等事件,谱写宣德年间民生乐业、四海大治的社会风 貌,以及宣宗君臣问的融洽关系,既是通俗历史读物,又有诸多考证和引文,不 乏学术气息。王镜伦、向斯著历代宫廷生活,该书论述了明宣宗的燕居生活、 宫廷文化活动和皇家游乐活动。孙景峰j 下说明朝三百年,该书是一本通俗读 物,作者以明白晓畅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明代的帝王、诸王、后妃、宗室、城市、 宫苑和陵园以及内阁等,并从“太平天子 创盛世与“促织皇帝”留话柄两个方 面评论了明宣宗的功过。赵中男的宣德皇帝大传,属于研究明宣宗的传记文 学。本书以明宣宗这个明代帝王为中心,从其削藩问题、完善内阁、整顿监察和 司法、守成政治等政治才干和统治策略写起,突出其作为帝王的人性与封建环境、 社会之间的矛盾冲突,并联系当时社会背景,着重写出了宣宗的思想上和活动上 的时代特征,力图还原其历史人物本来面貌。作者在书的第九部分宫廷诗人朱 瞻基的作品及其艺术成就中探讨了明宣宗在文化方面的爱好及其艺术成就,主 要根据大明宣宗皇帝御制集对明宣宗的诗歌内容进行分类研究、赏析,颇显 简略。 综上所述可知,近期学术界对明宣宗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其政治成就、统治 才干等方面,对其文学思想及诗文成就则关注不多,对以明宣宗为核心的宣德宫 廷诗坛的研究尚属缺失,这就给本文留下了大量研究空间。 。许总:唐前期宫廷诗研究,社会科学战线,1 9 9 5 年第1 期。 2 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宣德宫廷诗坛的形成 第一章宣德宫廷诗坛的形成 1 1 宣德宫廷诗坛形成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 明朝在经过洪武、永乐时期的苦心经营后,完成了国家统一,休养生息政策 的推行更使社会经济获得了重大发展。仁宗、宣宗在继承其祖开创的事业之基上, 主要采取轻刑罚、薄赋税、广纳谏、重人才、兴水利、劝农桑等守成政治措施巩 固和发展王朝制度。由于仁宣二帝励精图治,诸大臣同心辅政,终至形成了继文 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后又一个封建社会的治世局面,史称“仁宣之治。 史学家谷应泰曾评:“明有仁宣,犹周有成康,汉有文景,庶几三代之风焉。 稽 考史实,此话并非溢美之辞。如果说仁宗主要致力于国家固本培元的话,那么促 进明王朝走向鼎盛的当推明宣宗。宣德年间,明朝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达 到了昌盛时期,或誉之为明王朝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当不为过。明史赞宣宗: “即位以后,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 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也。 此话基本符合当时历史 实际。 1 1 1 昌隆兴盛的经济环境 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整顿地方赋役,是“仁宣之治的重要内容。永乐年间 出兵安南,远航西洋,北征蒙古等项规模空前的消耗性活动,不仅使明朝的国力处 于严重的超负荷状态,也使社会经济尤其是农业大受影响。明宣宗继承了仁宗的 经济政策,采取了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措施,停止了耗资巨大的国事活动,减少了许 多皇家采办事务。与此同时,宣宗在地方官员的建议下,根据实际情况,多次大规 模地减免各税粮,使社会经济得到较为充分的恢复和发展,百姓的困苦生活也得 到了一定的改善,较为有效地缓解了永乐后期的国力超负荷状态。据不完全统计, 宣德十年间,杂课钞洪熙元年为1 4 7 4 6 2 3 8 锭,宣德五年( 1 4 3 0 ) 为4 4 7 4 0 0 7 0 锭; 宣德九年( 1 4 3 4 ) 为3 5 2 8 6 9 9 3 锭,分别为洪熙元年的3 倍和2 5 倍;盐课洪熙 元年为3 1 2 11 0 2 引,宣德五年为5 4 0 3 9 5 0 引,宣德九年( 1 4 3 4 ) 为5 5 2 6 6 6 0 引, 后两年都比洪熙元年增加了2 0 0 多万引;由南方漕运至北京的米麦豆数量,洪熙 元年2 3 0 9 1 5 0 石,宣德五年( 1 4 3 0 ) 5 4 5 3 7 1 0 石,宣德九年( 1 4 3 4 ) 为5 2 1 3 3 3 0 石, 后两年都比洪熙元年增加了一倍多;采纳银洪熙元年为3 7 1 7 8 两,宣德九年 ( 1 4 3 4 ) 为3 2 7 6 0 8 两,增长了近8 倍;米麦的数量增长不多,但宣德时期减免田 【清】明史纪事本末卷- ) k ,中华书局1 9 7 7 年版,第4 4 0 页。 【清】张廷玉等:明史卷九,宣宗本纪,中华书局出1 9 7 4 年版,第1 1 5 页。 3 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宣德宫廷诗坛的形成 赋税粮的数额是相当大的,在宣德十年问1 6 次大数额的减免活动中,宣德五年 ( 1 4 3 0 ) 和宣德七年( 1 4 3 2 ) 两次减免即超过1 5 0 余万石。因此,虽然国库的税 粮增加不多,但巨额减免使百姓实受其惠。以上数据表明了宣德时期社会经济恢 复和发展的状况。 另外,宣德时期,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商品生产程度也有所提高,商品流 通特别活跃。宣德时对全国三十三座城市征收商税;官私手工业蒸蒸日上,如采 铁、造船、制瓷、纺织、火药等的制作在质量和数量上均超逸前代。另外,商路 增辟,国内外贸易有所发展,农民起义也很少,社会财富迅速积累起来,一时, 宇内富庶,物阜民康,明王朝财力日渐雄厚。 1 1 2 河清海晏的政治环境 明代的第一个皇帝朱元璋,一生致力于政权的稳定与制度的建设。第三个皇 帝朱棣,登基后最关注的事情一是处理北方九边的军务,二是将首都从南京迁到 北京。这两个皇帝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让朱明政权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生存环境。 应该说,经过两位皇帝五十余年的努力,这一点已基本做到。及至仁宗登位,可谓 河清海晏,四海升平,内忧外患,大致平息。可以说,仁宗皇帝完成了由“立国”到 “亲民 的转换。而第五代的宣宗皇帝,更是大力发扬仁宗皇帝的亲民政策,并将 老百姓的福祉作为自己执政的目标。 宣德四年( 1 4 2 9 ) ,宣宗谕六部都察院日:“国以民为本,民安则国安。朕君 主天下,孜孜夙夜,以安民为念。顾国家用度有不得已取于民者,朕犹倦倦体恤民 艰。比闻中外奸弊纷然,嗟怨盈路,皆由尔等不体朕心。凡朝廷科买一物,辄差数 人督办,所差之人,又各委无赖十数辈为之鹰犬,百倍科征。民被勒索,不胜其毒。 百分之一归官,余皆中饱私囊。民之困苦,无处可诉。尔等非不知之,盖实纵其所 为风宪耳目,非不闻之,亦略不纠查,此岂仁人君子之心哉? 自今当洗心悔过,以革 前弊。朝廷有紧切重务,慎选廉政官员催办。不急之事,悉不许差人,假公济私, 扰吾良民,违者罪之。 圆可见明宣宗非常注重体恤民情,爱惜民力,他在位期间, 颁布了许多重农养民政策,形成了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 除了亲民、重民之外,明宣宗还颇有唐太宗的纳谏胸襟。为君者能任用贤才、 虚怀若谷、诚心纳谏,为臣者方能竭诚尽忠、直言进谏、不遗余力。君臣和衷共 济,共图康济,宣德时期遂出现了封建盛世的政治局面。正如孟森所论“仁宣朝 事之美,史不胜书,君明臣良,谏行言听,读之令人神往。 稽考史籍,其言并 不夸张。 宣宗不但规定:“朕有过失,令中外大小之臣皆得谏,而纳之不为迕, 。参见赵中南:宣德皇帝大传,辽宁教育出版社1 9 9 4 年版,第3 6 9 页。 【明】余继髓:典故纪闻卷九,中华书局1 9 8 1 年版,第1 6 6 页。 盂森:明清史讲义,中华书局1 9 8 1 年版,第1 1 5 一1 1 6 页。 4 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宣德宫廷诗坛的形成 而且下令“朝廷但当查其言之善否,不必计其人之贵贱,果有可行者,即与施 行。 因而宣德年间,建言者较多,不仅有高官,也有小官,甚至还有一般军士 和无官职的儒士。据明实录可知,明宣宗往往亲自批阅这些奏章。如湖广岳川府 华容儒士尹松曾上言三事:其一为正洪基,其二为汰冗官,其三为全俸禄。 可 见当时建言之风盛行,而明宣宗能够亲自批阅普通士子的章疏,足见其开明之处。 在严格的政治理念之下,他还通过实施提高阁权、广开言路、精择守令、严明选 举、完善司法等具体政策确保吏治清平,朝无失政。 此外,宣宗朝还出现了一批治世能臣,如“三杨 ( 杨士奇、杨荣、杨溥) 、 骞义、夏原吉、张辅、黄淮、胡俨、金幼孜、顾佐、周忱、况钟、王英、王直等, 他们共同组建了明宣宗的政治核心集团。其中骞义简重善谋,杨荣明达有为,杨 士奇博古守正,而夏元吉含弘善断。事涉人才,多从骞义;事涉军旅,则多从杨 荣,事涉礼仪制度,则多从杨士奇;事涉民社,则多出夏元吉。他们参与国家 重大政务的决策,齐心协力,精诚合作,共同为朝廷效力,并以其特殊的政治阅 历,出色的政治才干,赢得了明宣宗的优宠和信赖,明君良臣政见投合,配合默 契,以致宣德时政清民和。 1 1 3 宽松开明的文化环境 明朝建立以后,针对元末那种法度松弛、人心涣散的局面,为强化皇帝的绝 对权威,朱元璋采取以猛治国策略。他统治期间,臣下“稍有触犯,刀锯随之 , 朱棣继承其父“以猛治国 的方针,使用严刑酷法来镇压建文朝旧臣,如杀方孝 孺一案,就令朝臣惶恐不安,人人自危。宣宗当政时,统治政策由严转宽,宣宗曾 在与其侍臣论前代官制时说:“省官,安民之道,唐虞建官惟百,夏商官倍,秦汉以 下视夏商官益增多,何也? 侍臣对日:时也不同。日:唐虞三代,事简民淳, 不可比拟,唐太宗定内外官七百三十员。去古未远,亦足为法,侍臣对日:然必 由君心静则事可简,事简则官可省,官省则民安矣,若国家多事,政务烦杂,小人倬 进,冗食者多,欲百姓免于烦扰,难矣。日:此诚确论,清心者省事之本。 宣 宗如此注重“清心 、“省事”,与孟子的“仁政 学说相契合。基于此,明宣宗 能够重视儒生,优礼文士,这样,以儒家精神为精髓的“三杨”等人自然就成了 宣宗身边的得力人才。 科举取士向来是封建统治者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宣德时期也继续利用这个 抡才大典来为国家选贤任能。明宣宗非常重视科举取士,他曾说:“设科求贤, 毋【i 刃】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中华书局1 9 8 1 年版,第1 7 3 页。 圆【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九,中华书局1 9 8 1 年版,第1 5 0 页。 【f n j l 杨士奇等:明宣宗实录卷六,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第1 7 4 页。 【清】谈迁:围榷卷二十一,北京古籍i j ;版社1 9 5 8 年版,第1 3 8 3 页。 【清】赵翼撰,黄寿成校点:廿二史箭记卷三十二,辽宁教育f 版社2 0 0 0 年版,第5 9 9 页。 im j l 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中华书局1 9 8 1 年版,第1 7 0 页。 5 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宣德宫廷诗坛的形成 国家大事。 同时,为了确保科举取士的质量,宣德时的科举制度与洪武、永乐 期相比,又稍有改进。针对考试录取比例不分南北现象,宣德二年( 1 4 2 7 ) 即实 行会试时采取南北卷制度,后又改为南北中卷。北卷则北直隶、山东、河南、山 西、陕西,中卷则四川、广西、云南、贵州、及风阳、庐,i 1 - - 府,余皆南卷。圆南 北中卷制度的实行,有利于选拔各地的人才,有利于调动各地士子参加科举考试 的积极性,也使明代的科举考试制度更加完善。 所谓科目以登进之,荐举以旁招之,明宣宗在位期间,还十分重视荐举求贤 的方式。宣德四年( 1 4 2 9 ) 年,他曾将自己所作猗兰操刊赐诸臣,以示其求 贤之意,并说“荐贤为国大臣之道,卿等宜勉副朕意。” 宣德六年( 1 4 3 1 ) ,他又 作招隐诗示其求贤之意。可见,无论科举、荐举,明宣宗均不拘一格思求贤 才,这些措施都反映出宣德时文化政策的开明。 总之,由于“仁宣之治 的全面实施,到宣德术年,整个社会的局势已比永乐 末年大为改观:社会较为稳定安宁,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重要政治制度得到调整 和完善,社会文化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明宣宗为首的明代统治集团,不仅完成了仁 宗开创的事业,并且根据实际需要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二者相加,构成了一个完 整的“仁宣之治”。 自古文武之道、各随其时,明宣宗深谙其理。在国家政局大体稳定的情况下, 他积极推行右文崇儒政策,常于万机之暇,与其臣僚论诗作赋。史载:“宣宗立, 还朝,是时海内晏安,天子雅意文章,每与诸学士论及文艺,赏花赋诗,礼接优 渥。” 可见明宣宗对文学的重视与推崇。上之所好,下必有甚,宣德宫廷遂出现 了许多能诗擅文的文学官僚,如杨士奇、杨荣、杨溥、金幼孜、黄淮、夏元吉、 王英、王直、陈敬宗、李时勉、钱习礼等人,他们身为朝廷重臣,又兼明宣宗的 文学侍从,日常优游帝侧,与明宣宗一起谈诗论文,共同营建了宣德宫廷诗坛。 1 2 宣德宫廷诗坛的几个关键问题 在全文主体部分展开之前,我们先来探讨几个关键问题。主要包括宣德宫廷 诗坛的主要创作人员及其生平心态问题、台阁体文学与宣德宫廷诗歌的关系问题 以及宣德宫廷诗坛的创作场所问题。这几个问题与宣德宫廷诗坛关系较为密切, 直接关系到宣德宫廷诗坛的诗歌风貌及诗歌题材等相关方面,所以比较重要,有 必要在此专门论述一下。 明 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中华书局1 9 8 1 年版,第1 5 7 页。 。 清 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二八,中华书局1 9 7 7 年版,第4 2 1 页 固 明 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中华书局1 9 8 1 年版,第1 6 9 页。 清 张廷玉等:明史卷九,中华书局1 9 7 4 年版,第4 1 9 6 页。 6 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宣德宫廷诗坛的形成 1 2 1 宣德宫廷诗坛主要创作人员及其生平心态 考察宣德宫廷诗坛的总体风貌,一个重要的视角是对其诗人成员及其心态 的把握,鉴于宣德宫廷诗人数量比较多,这里我们主要择取其中几个最有代表 性的诗人来加以分析。 首先来看宣德宫廷诗坛的主要人物明宣宗。特殊的成长环境和尊贵的皇帝 身份使他具备了异于常人的帝王心态。明史载宣宗于“永乐九年( 1 4 1 1 ) 十一 月,立为皇太孙,始冠。自是,巡幸征讨皆从,成祖“尝命学士胡广即军中 为太孙讲论经史。每语仁宗日:此他日太平天子也。可见明宣宗自幼深受 成祖宠爱,得到了朱棣的精心栽培和教诲。此外他还经受过丰富的政治历练和 较为完备的宫廷文化教育,基本上具备了一个统治者的政治才能和文化素养, 平稳富贵的成长环境使明宣宗形成了平和雍容的心境,同时也造就了他华贵典 雅的审美趣味。 此外,独特的帝王身份也影响到明宣宗的心境。明宣宗的父亲仁宗皇帝是 历史上有名的守成令主,明宣宗受其父影响也同样拥有守成心态,宣宗尝对侍 臣说:“朕祗奉祖宗成法,诸司事有疑碾而奏请者,必命考旧典。盖皇祖肇建 国家,皇祖皇考相承,法制详备,况历涉事务,练达人情,谋虑深远,子孙尊 而行之,犹恐未至。世之作聪明,乱旧章,驯至败亡,往事多有可鉴。古人云 商周子孙能守先王成法,虽至今,存可也。此诚确论。 明宣宗主张治国要 谨守祖宗成法,映照了他的守成心理。可以说,明宣宗虽没有开国雄主争夺天 下的霸气与狂气,却拥有守成令主普济天下的正气和雅气。基于这样一种守成 心态,明宣宗和其祖一样,把文学看成反映治乱兴衰的工具,太平盛世下,明 宣宗犹喜华贵典雅的宫廷文学来润色鸿业,颂扬帝国气象,礼赞囤政清平。这 些都折射出他雍容平和的帝王心境。他的诗文与这种心态有着内在的情感一致 性。如朝回偶成:“瑞日初升晓漏微,金门朝退已多时。芙蓉殿上香风细, 华萼楼前画景迟。千载明良欣际遇,万方民物乐雍熙。瑶琴久奏南熏曲,欲协 萧韶观凤仪。 太平盛世,万民富足安乐,明君良臣相互遇合,明宣宗的心态 总体上是雍容祥和的。 诗人文学风貌的形成通常受其生活遭遇影响较深。宣宗如此,“三杨 等宣 德宫廷诗人也不例外。稽考其他宣德宫廷诗人生平经历,可以发现,他们大多为 永乐、洪熙朝元老重臣,有着极为丰富的社会阅历和政治经验,有着鲜明的性格 和复杂的心态。如: 杨荣( 1 3 7 1 一1 4 4 0 ) ,字勉仁,建安人。初名子荣。建安二年进士,授编修。 。【清】张廷玉等:明史卷九,中华书局1 9 7 4 年版,第1 1 5 页。 。【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九,中华书局1 9 8 1 年版,第1 5 3 页。 【明】朱瞻基:o c 明宣宗皇帝御制集卷三十六,四库存目丛书影印明内府钞本。 7 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宣德宫廷诗坛的形成 荣历事四朝,谋而能断。“论事激发,不能容人过。然遇人触帝怒致不测,往往 以微言导帝意,辙得解。夏元吉、李时勉之不死,都御史刘观之免戍边,皆赖其 力。”为人“性喜宾客,虽贵盛稍无崖岸,士多归心焉。 “或谓荣处国家大事, 不愧唐姚崇,而不拘小节,亦颇类之。 ; 杨溥( 1 3 7 2 1 4 4 6 ) ,字弘济,石首人。与杨荣同举进士。授编修。永乐初侍 皇太子为洗马。因太子遣使迎帝迟,为汉王所谗,系狱十年,读书不辍。仁宗即 位,获释。建弘文阁,掌阁事。宣宗即位,召入内阁,与杨士奇等共典机务,升 礼部尚书。英宗初年,进少保、武英殿大学士。“性恭谨,每入朝,循墙而走。 诸大臣论事争可否,或至违言,溥平心而处之,诸大臣皆叹服。 ; 黄淮( 1 3 6 7 - 1 4 4 9 ) ,字宗豫,号介庵,永嘉( 今温州市鹿城区) 东里人,洪武 末年进士,永乐年间任右春坊大学士。朱高炽继帝位,擢为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学 士,与杨荣、杨士奇、金幼孜同掌内阁,后进少保,户部尚书。黄淮治事果断通 达,和平温厚。史评日:“神识洞朗,健力峻拔,有古社稷臣之风。 “通达治体, 多所献替。”明成祖对左右赞许日:“黄淮论事如立高冈,无远不见。 有省愆 集、介庵集、归田稿等 ; 胡俨( 1 3 6 0 1 4 4 3 ) ,南昌人,历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六朝, “俨与言,未尝及私”,“久于国学,观诸臣从容密勿,随事纳忠,固非仅以文字 翰墨为勋绩已也; 夏元吉( 1 3 6 6 一1 4 3 0 ) ,字维哲,居于湘阴县城夏家桥。幼年从郑菊隐、史 九韶就读。明洪武时入太学,擢为户部侍郎、户部主事、户部尚书。夏历相明洪 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五朝,居显职3 7 年,朝廷倚为砥柱 。 金幼孜,( 1 3 6 7 1 4 3 1 ) 名善,以字行,号退庵。今江西省峡江县罗田镇徘山 村人( 明朝属新淦县人) 。建文二年( 1 4 0 0 年) 进士,历事建文、永乐、洪熙、 宣德四朝。永乐年间任文渊阁大学士,仁宗时,与杨荣、杨士奇会录重囚,后进 礼部尚书兼大学士。死后赠少保,谥“文靖 。幼孜“简易静默,宽裕有容。眷 遇虽隆,而自处益谦。名其宴居之室日:退庵。疾革时,家人嘱其身后恩, 不听,日:此君子所耻也。” 。 通过以上表述可知,宣德宫廷诗坛的主要诗人大都出生于元至正末年或洪武 初年,都切实地经历了元术明初的兵火和动乱,并睹闻了由此造成的巨大创伤,有 些还经历了靖难之变的政治风雨,深刻的时代体验使他们形成了一种复杂的性情 。参见【清】张廷玉等:明史卷一四八,杨荣传,第4 1 3 8 - - 4 1 4 2 页。 o 参见【清】张廷玉等:明史卷一四八,杨溥传,第4 1 4 2 - - - 4 1 4 5 页。 参见【清】张廷玉等:明史卷一四七,黄淮传,第4 1 2 3 - - 4 1 2 4 页。 参见【清】张廷玉等:明史卷一四七,胡俨传,第4 1 2 7 4 1 2 9 页。 参见【清】张廷玉等:明史卷- - v l i 九,夏兀吉传,第4 1 5 0 - - - 4 1 5 5 页。 参见【清】张廷玉等:明史卷一四七,金幼孜传,第4 1 2 6 4 1 2 7 页 8 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宣德宫廷诗坛的形成 心态,主要呈现为和乐自适和谨慎内敛的交织。下面主要以宣德宫廷诗人的典型 代表杨士奇为例略作分析,旁及其他主要创作人员: 杨士奇( 1 3 6 5 1 4 4 4 ) ,名寓,以字行,泰和人。早孤,随母适罗氏,已而复 宗。贫甚。力学,授徒自给。建文初被荐入翰林,充编纂官。成祖即位,改编修。 仁宗即位,擢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宣宗即位,修仁宗实录,仍充总裁。又 雅善知人,好推毂寒士,所荐达有初未识面者。而于谦周忱况钟之属,皆用士奇 荐。居官至一二十年,廉能冠天下,为世名臣云。 先从杨士奇等人的生平背景来看。杨士奇自幼生活于元末明初的动乱年代, 乱世的荒凉在杨士奇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并反映到其诗文中来。典型的叙 述如杨士奇所言:“元之季世,兵戈饥馑,民困穷冻馁,无食至相食以苟活,虽 父子夫妇相视不能相保恤,所在皆然。脚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在宣宗时期, 此时明朝经济己空前繁荣,海内外一派太平景象。杨士奇沐浴在太平盛世里,不 禁礼赞时代繁华,如其在玉雪斋诗集序中所描述的:“朝廷清明,礼教修举, 四境晏然,民远近咸安其业,无强凌众暴之虞,有仰事俯蓄之乐固这种由 乱而治进程的亲历,使杨士奇等人普遍具有一种和乐昂扬心态。体现在文学创作 上,必然要宣扬王化,点缀升平,充满对皇帝的歌颂感激和“遭逢盛世”的喜悦 之情。 再从杨士奇等人的仕途遭遇来看,永乐时,三杨虽都已入仕,却只有杨荣因其 军事才能投合了“少长习武”、有“雄武之略 的朱棣,才得重用;而杨士奇、杨 溥均锒铛入狱。杨士奇虽不久释出,也未能尽其才,杨溥直到仁宗登基才结束囚 徒生涯。宣宗时期,杨士奇等人的政治生涯开始走向高峰。“迨仁宣朝,大学士 以太子经恩师,累加至三孤,望益尊,而宣宗内柄无大小,悉下大学士杨士奇等 参可否,虽吏部蹇义户部夏元吉时召见,得预各部事,然希阔不敌士奇等亲,自 是阁权日重,即有一二吏之长与执持是非,辄以败。 固由此可见杨士奇等人在宣 宗时期可谓官高位隆,宠遇深厚。出于对明宣宗知遇之恩的真诚感激,杨士奇等 人创作了大量颂圣诗文。如他曾赞叹说:“今圣天子在位,诞敷恩德,以洽于万 方。登贤拔材,咸列有位。贷逋赋,宥过眚,百政修举,乖渗和顺,万物条畅, 岛夷洞獠,悉驯悉归。斯非所谓平康之世者乎? 故贵者遂乐于上,贱者遂乐于下。 士农工商,无小大富贵,各以类而乐于其所。 文中充满对明宣宗英明贤德的颂 美,并描绘出时和岁丰下万民咸乐其所的盛世环境,类似的表述在他的诗文中反 复出现,俯拾即是,足以说明这是杨士奇一种比较稳定的心态。 西 清 张廷玉等:明史卷- - g g a , 杨士奇传,中华书局1 9 7 4 年版,第4 1 3 1 - - 4 1 3 8 页。 明 杨上奇:东里文集卷四,万木图序中华书局1 9 9 8 年版,第5 5 页。 国 明 杨士奇:东里文集卷五,玉雪斋诗集序,中华书局1 9 9 8 年版,第6 3 页。 回 明 黄佐:翰林记卷六,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版。 明 杨士奇:东里文集续集卷十四,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版。 9 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宣德宫廷诗坛的形成 与杨士奇相似,杨荣在宣宗朝也有着从容和乐的心态。比如他在宣德年间所 作的行乐图自赞中说:“澹然以居,恬然自适。当玉署之燕闲,正金銮之退 直。光风霁月,慕前哲之襟怀;翠竹碧梧,仰昔贤之标格。惟意态之雍荣,乃斯 图之仿佛。至于策励驽钝勤劳夙夜,以感圣主之恩遇,乐盛世之治平者,抑岂丹 青之所能窥测哉! ”此种“澹然”“恬然”的自适心态,不是归隐山林的隐士心 态,而是雍容和乐、志得意适的一种满足心境。反映到其诗文上来,便形成了华 贵典雅,醇厚雍容的文风。 尽管杨士奇等人在宣宗时遭遇盛世,荣宠有加,内心里呈现为一种陶然悠然 的和乐自适心态。但他们却始终不敢流于放纵骄逸,相反,他们总是保持着一种 谨小慎微、保身立命的内敛心态。在洪武、永乐时的高压政治阴影下,杨士奇等 人怀有一种疑惧怵祸心理。这样的恐惧心理使他们学会压抑和约束自己,即使遇 到某些小的委屈烦恼也能隐忍自控。杨士奇在题黄少保省愆集后一文中,非 常清楚地表述了这一特征: 读吾友少保公永乐中所作省愆诗集至于一再,盖几于痛定思痛,不能不 太息流于往事焉。时仁宗皇帝在东宫,所以礼遇四臣甚厚,而支庶在留京坻 志夺嫡者,日夜窥视间隙,从而张虚架妄,以为监国之过。又结嬖近助于内。赖 上圣明,终不为感。然为宫臣者,胥凛凛尥兢,数见颂戏,虽四臣不免,或浃旬, 或累月,唯淮一滞十年,盖邹孟氏所谓莫之致者也。夫莫之致而致,君子何容心 哉! 亦反求诸己耳。此省愆之所以著志也。嗟乎,四臣者,今蹇、黄及士奇幸尚 存,去险即夷,皆二圣之赐而古人安不忘危之戒,君子反躬修身之诚,在吾徒不 可一日忽也。故谨书于集后以归黄公,亦以自儆云耳。 此种去险即夷后的痛定思痛,使杨士奇等宣德诗人始终保持安不忘危的警觉 状态,不敢有丝毫的疏忽大意,如杨士奇为官“奉职甚谨,私居不言公事,虽至 亲厚不得闻。这自然有其性格上恭谦的一面,但也不能不说是其恐惧心理的外 在表现。不仅杨士奇有如此心态,杨溥也有类似惧祸心理。他为人谦恭小心,每 入宫,循墙而走的性格,很可能即与其长期的牢狱生涯直接相关。 杨荣曾作七十自赞:“荷先世积德之厚,叨列圣眷遇之隆。久侍禁近,冀 效愚忠。自愧乎进无所补,退不我从。徒存心之兢兢,而怀忧之忡忡。 这段话 道出了他们在眷遇隆厚的境遇下依然存有忧心忡忡、战战兢兢的心态。左东岭先 生认为这种心态由清纯诚厚和谦恭畏慎二种要素构成,并简言之为“清慎 心态。 这种心态不同于洪武时的战战兢兢,也不同于永乐时的口甜心苦,表现为积极 明 杨荣:文敏集卷十六,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版。 。 明 杨士奇:东罩文集续集卷十,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叫库全书版。 清 张廷玉等:明史卷一四八,中华书局1 9 7 4 年版,第4 1 3 1 页。 回 明 杨荣:文敏集卷卜六,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版。 参见左东岭: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2 年版,第1 7 3 l 页。 l o 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宣德宫廷诗坛的形成 的用世之心之下一种不易察觉的淡淡忧虑。 在宣德宫廷诗人主要成员中,还有许多人原本性格并非谦恭隐忍者,他们中 的有些人如夏元吉、黄淮等原都是狂傲恣肆的,但最后也归于平和,如夏元吉在 追述自己的性格时说:“吾幼时有犯未有不怒,始忍于形,终忍于心,久则无可 忍也。 正是由于宣德宫廷诗人的这种自我隐忍的心态,使他们形成了中正平和 的风格。 总之,由于盛事环境的浸染、贤明君主的感召、自我保全的隐忍等,种种因 素使宣德宫廷诗人形成了复杂的性情心态,主要体现为和乐自适和谨慎内敛的交 织并存。受此影响,宣德宫廷诗坛的总体风貌呈现出雍容典雅和中正平和的风格。 1 2 2 宣德宫廷诗和台阁体文学的相关问题 提到宣德宫廷诗坛,我们无法回避明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台 阁体。它以“三杨 为主要代表,作品平正典雅,词气安闲,雍容和易,充满着 富贵福泽气象。 关于台阁体,学术界对其可谓褒贬不一,总体来说以贬为主。如廖可斌先生 在其论台阁体一文中认为:“在诗歌内容方面他们以替统治者歌功颂德,粉 饰太平,宣扬程朱理学,维护封建礼教为能事,忽视了文学反映社会现实,表达 人们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的功能。在艺术上,则一味追求所谓雍容平易、典则正 大的风格,缺乏审美情趣和艺术个性,以致流于枯燥呆板,萎靡不振。台阁体的 流行,不仅使明代前期的文坛经历了长达百年的沉寂与凝滞,也构成了整个中国 古代文学发展史上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低谷。 并且,该文还主要从其脱离社会 现实、并非作者真实情感流露等方面予以否定:“台阁体的形成和流行,并非社 会安定,文人生活优裕的产物,恰恰相反,它主要是明初以来的高压政治、特别 是高压知识分子政策和文化政策的结果。 其实,文化政策对作家的文化创作 的影响固然不可忽视,但如果把它看成是影响作家文学创作的决定性因素,也并 不一定符合当时实际。再则,所谓情动而辞发,由个人遭遇和生存环境所形成的 性情心态往往会影响甚至造就他们的诗文风貌,对于“三杨 等宣德宫廷诗人来 说,尽管他们在洪武、永乐时期也曾遭遇过坎坷,但毕竟在宣德时期官位尊隆, 并且明王朝在宣德时期正处于盛世太平阶段,不论从国家整体利益着手还是从个 人荣辱出发,他们都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鼓吹升平之作,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可 以说,这些台阁体作品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反映了作家内心深处的真实愿望,亦或 是他们某种国家整体乐观心态的展现,而并非全部是为维护封建礼教、替统治者 。 清 张廷玉等:明史卷一四九,中华书局1 9 7 4 年版,第4 1 5 4 页。 。廖可斌:论台阁体,见诗稗磷爪,浙江大学 版社2 0 0 4 年版,第6 5 页。 廖叮斌:论台阁体,见诗稗磷爪,浙江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版,第6 6 页。 l l 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宣德宫廷诗坛的形成 歌功颂德。 关于台阁体的兴盛时间,时下学者或言之为仁宣时期,或言之为正统时期, 左东岭先生将其定于宣宗一朝,本文从此一说。因为洪武一朝,太祖为巩固政 权,大兴文字狱,文人动辄得咎,大多提心吊胆,即便有奉诏歌功之文辞,也决 不会形成体制规模;永乐年间,台阁文士虽在政治上初有作为,但历经一朝,三 杨的政治地位并没有什么显著的提升,亦难以形成文归台阁的兴盛局面;英宗土 木堡之变后,盛世繁华烟消云散,国力日衰、朝政混乱,台阁体文学更失去了适 宜的土壤。可见,雍容典雅的台阁体文学只能在仁宣时期走向高潮,由于仁宗在 位不足一年,故严格说来,台阁体文学当在宣德年间走向兴盛高峰。 值得注意的是,“三杨等台阁体主要创作人员同时亦为宣德宫廷诗坛主力 军,特别是杨士奇,他继续以阁臣之尊,文风之正引领宣德诗坛风尚,此外,“三 杨”等人的台阁体诗歌中有相当大一部分反映宫廷生活的诗歌,如遇随驾、陪宴、 赐游、奏捷、祈雨、瑞应、节令、贡物等宫廷活动时,均会大量创作例如应制诗、 宴集诗、咏物诗等,而且这些诗都洋溢着雍容典雅的宫廷色彩。由此可知,台阁 体文学和宣德宫廷诗坛关系十分密切。经过进一步考察,我们发现,台阁体文学 和宣德宫廷诗坛在很多方面还呈现出重合状态。 其一,从创作队伍来看,台阁体诗人的主要代表人物如杨士奇、杨荣、杨溥、 金幼孜、黄淮、胡俨、王英、王直、李时勉、钱习礼等人同时又是宣德宫廷诗坛 的主要创作人员,他们大多为高级文臣。如王英“事仁宣至景帝四朝”,“为文章 典瞻,久在馆阁,朝廷大制作,多出其手。 圆从这一方面来讲,王英属于台阁体 作家的典型代表;而另一方面,他又经常和明宣宗一起赋诗作文,宣宗还热切鼓 励他说:“洪武中,学士有宋濂、吴沉、朱善、刘三吾,永乐初,则解缙、胡广。 汝勉之,勿俾前人独专其美。”固可见他又是宣德宫廷诗坛的主要创作人员。这种 作家队伍的重合使宣德时期台阁体诗歌和宫廷诗歌的创作呈现出很多重合部分。 另外由于宫廷诗人主要为高级官僚,因之他们的诗歌理念和诗歌创作能比较具体 地反映出其时上层社会的生活风貌、文化心态与审美情趣;华贵优游的生活和上 层政治身份使其宫廷诗歌折射出醇和满足、雍容典雅的宫廷风貌特征。 其二,从创作内容来看,台阁体诗歌中的相当一部分内容,如奉帝王之命而 作的应制诗、描述宫廷景物的咏物诗等内容同样主要反映宫廷生活,都以描写宫 廷生活、歌功颂德、点缀升平为主要题材。这些诗歌即属于台阁体诗歌和宫廷诗 歌的重叠部分。它们在创作模式上基本相同,一般可以概括为点题、事物排比或 词藻堆砌、个人对主题的看法或反应三部份。表现手法均以“赋 为法,调平语 。参见左东岭: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2 年版,第1 7 页。 国 清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上海古籍f j 版社1 9 5 9 年版,第1 6 9 页。 清 张廷玉等:j 史卷一四八,中华书局1 9 7 4 年版,第4 1 9 6 页。 1 2 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宣德宫廷诗坛的形成 缓,非常符合“雅正 的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