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知觉组织和注意选择是认知心理学家所关注的两个不同的领域,近年来,越 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知觉组织和注意选择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k i m c h i 等人 ( 2 0 0 7 ) 的实验研究证实,知觉组织可以引发注意选择的易化效应,他们认为格 式塔因素的知觉组织可以同其它外源性线索一样,自动引发注意捕获。1 9 8 4 年, p o s n e r 和c o h e n 在研究外源性线索引起的注意效应的时候,发现如果线索和靶 子呈现的时间间隔( s o a ) 大于3 0 0 m s ,则易化作用会被抑制作用取代,对线索 化位置上靶刺激的反应慢于非线索化位置,这种抑制作用被称为返回抑制。返回 抑制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并在这个领域出现了很多相关研究。研究者普遍认为, 外源性线索化引发的注意捕获会产生两种效应,前期的易化和3 0 0 m s 以后的抑制 效应。k i m c h i 等人的这个研究并没有出现s o a 大于3 0 0 m s 后的反转,就是说没 有出现i o r ,也未涉抑制效应的讨论。在这种条件下得出知觉组织线索同其它外 源性线索一样自动地引发注意捕获这样的结论,论据并不充分。当前研究进一步 探讨是否出现相应的抑制效应,以及这种效应在时程上的特点。实验结论为:知 觉组织线索化能够产生注意捕获;知觉组织线索化能够产生返回抑制效应;知觉 组织线索化产生的返回抑制效应时程较短,1 0 r 出现得较晚,消失得较早。 关键词:知觉组织;注意选择:注意捕获;返回抑制 a b s t l a c t p e r c e p t u a lo 唱a i l i z a t i o na i l d v i s u a la n e m i o nh a v e 仃a d i t i o n a i l yb e e ns e p a r a t e f i e l d so fs t u d y h o w e v e r ,r e c e n tr e s e a r c hp o i l l t e dt oi m p o i r t a n tc o n n e c t i o n sb 抓v e e n t i l ep r o c e s s e so fo 唱a 1 1 i z a t i o n 柚da t t e m i o n k i m c h i ,y b s h 唧n & c o h e n - s a a n s k y ( 2 0 0 7 ) f o u n dt h a tp e r c e p t u a lo r g a n i z a t i o nc o u l dl e a dt of a c i l i t a t o 巧e f r e c t ,m e y s u g g e s t e dt h a tp e r c e p n l a lo 唱a j l i z a t i o nb yo b j e c t l l 0 0 dc o u l dc a p t i 鹏 a t t e n t i o n a u t o m a t i c a l l yi nas t i m u l u s - “v e nm a n n e r ,m u c h 嬲e x o g e n o u sc u e sc 锄r e s e a r c h e r s b e l i e v ew i d e l yt h a te x o g e n e o u sc u e da t t e n t i o 砌c a p t u r ec a u s e st o we 丘e c t s ,t h ee a r l y f a c i l i 讹巧 e 虢c ta 1 1 dt h ei n h i b i t i o nm e r3 0 0m s k i m c m , y e s h l 】n l n& c o h e n - s a v r a n s k y ( 2 0 0 7 ) ss t u d yf o u i l dn 0i n k b i t i o ne 旋c t i nt 1 1 i sc a s e ,i ti sn o t p e r s u a s i v e t 0c o n c l u d em a t p e r c 印t u a lo 唱砌z a t i o nb yo b je c t h o o dc a nc a p t u r e a 吮n t i o na u t i ) m a t i c a l l yi nas t i m u l u s d r i v e nm 锄e r ,m u c ha se x o g e n o u sc u e sc 锄1 1 1 o u rs t u d 弘、ei n v e s t i g a t e dw h e t h e ri 出b i t i o n go fr e t u mc a nb ef o u n d ,a n dt h et i m e c o u r s ec h a r a c t e s t i c k e yw o r d s : p e r c e p t l m lo 唱a n i z a t i o n ; a t t e m i o n a ls e l e c t i o n ;i 1 1 l l i b i t i o no fr e t u n l ; a t t e m i o n a lc a p t u r e i i 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 成果。据我所知,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 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人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作了明确的 说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j 悔一慨 x 东北师范倍裕等 | ;型墓 ! ! 是瓣濯曳暇滟灏鲤篓薹萋羹 他薏墅霁謦m 瓤螂荔臻地竞峭吲巧峨墼材一辑萏基霞翟鸯崖熟,糕蘖阿菖摹裒蓍 群龋旆济每囊耄朔糯滔冀羹震镭拯强篇峪掣; 羹雾| 稻掣耕引剌幽戮 阳基笔就拜雾辩嘲瞪嵫重荐麒谧霎籍删幽玉鬈霎孙碧裂藐豁弱j 弹枣援蓬嘤矧崩 型雾嘲唰删藕争奏鹃劐。精彰鞭。溅缘深薹径掣堙世霎曼蚓倍墨简遁习编囊;营都是哪些方面的指导? 9 农村教师参与网络课程后怎样进行考核? 考核结果如何? 1 0 教师参与网络课程学习的经费由谁 x 东北师范大学额士学位论文 c o n ”o lo i f r r n to 叫c t 眦t t 叶h n n 1 “_ l t 憎l i 蚋一t 哪- i = = 口口 - _ ,- 一 = = 凹口_-_-一-_-_l_ s m e0 b j e c t o “t 婶l _ - 一t _ n e _ e = j 图1k r 锄e r j a c o b s o n ( 1 9 9 1 ) 实验 也有研究表明,注意选择也可以制约知觉组织。f r e 腿n 等人( 2 0 0 3 ) 实验显示注意 影响“侧干扰和靶子的相互整合( f l a n k e r t a r g e ti n t e g r a t i o n ) 啪3 。v e c e r a 等人 ( 2 0 0 4 ) 实验如图2 所示,首先呈现中央注视点5 0 0 m s ,然后呈现“对象一背景图像”1 0 0 翔s , 接着对左右任意一部分进行线索化5 0 m s ,即在图形内部出现一个亮的条形。线索化以后 继续呈现“对象一背景图像l o o n l s ,空屏5 0 0 m s ,最后靶子出现。要求被试辨别出现的 左右两个图形哪一个能够与“对象一背景图像 的任意一个图形相匹配。实验结果表明, 外源性视觉空间注意对“对象背景任务( f i g u r e g r o u n da s s i g 舢e n t ) 有显著的 影响幽1 。k i m c h i 等人( 2 0 0 4 ) 的研究表明,有些形式的知觉分组( g r o u p i n g ) 需要注 意过程的控制。可见,知觉组织和视觉注意是可以相互制约的嘲。 图2v e c e r a 等人( 2 0 0 4 ) 的实验研究 1 2 视觉注意中的10 r 效应 返回抑制( i n h i b i t i o no fr e t u r n ,i o r ) 是指对原先注意过的物体或位置的反应 表现出的滞后现象。采用突然变暗或变亮的方法,对空间的某一位置进行线索化,会使 对紧接着出现在该位置上的靶刺激的反应加快,即产生易化作用;p o s n e r 和c o h e n ( 1 9 8 4 ) 发现如果线索和靶子呈现的时间间隔( s t i 舢1 u so n s e ta s y n c h r o n y ,s o a ) 大 于3 0 0 m s ,则易化作用会被抑制作用取代,对线索化位置上靶刺激的反应慢于非线索化 位置,这种抑制作用被称为返回抑制口 。 1 2 1 返回抑制的发现及基本实验范式 p o s n e r 和c o h e n ( 1 9 8 4 ) 的实验被看作是经典1 0 r 实验,其实验安排如图1 所示,呈 现水平排列的三个方框( a ) ,要求被试眼睛始终盯住中间小框,然后两个外周方框之一 变亮( b ) :最后在线索化外周小框内( c 1 ) 或非线索化外周小框内( c 2 ) 或中间小框内 出现靶子( c 3 ) ,要求被试觉察到靶子时尽快做出按键反应。在经典i o r 实验的基础上, 3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若靶子出现在左侧就按某一个键,右侧则按另一个键。m i l l i k e n 等人( 2 0 0 0 ) 所作的研究 也使用定位任务,不同的是,有上下左右四个潜在位置,被试操作杠杆进行反应( 前、 后、左、右) 。使用定位任务的实验还有p r a t t 和a b r 锄s ( 1 9 9 9 ) 、k i n g s t o n e 和p r a t t ( 1 9 9 9 ) 。 客体的辨别是回答靶刺激具有哪种与实验任务相关的特征。例如在一个红色蓝色 辨别实验中,每次呈现一个刺激,要求被试辨别其颜色并针对不同的颜色做出不同的反 应,( 是什么颜色? 是红色是蓝色。) 例如:红色按g 键,蓝色按h 键。在实验中被试 不需要考虑刺激出现的位置,只需要辨别客体的特征,如:关于颜色、方向、形状、亮 度、字母识别、图形识别等。此类研究还有口h 。以g i b s o n 和a m e l i o ( 2 0 0 0 ) h 列的研究为 例,呈现上下左右四个外周方框,对其中之一进行线索化之后,将在四个方框任意一个 内出现一个字母( “h 或“u ) ,被试不需要考虑刺激出现的位置等,只要求对字母 进行辨别并对不同字母作出不同的按键反应( 分别按电脑键盘左右两侧的“s h i f t ”键) 。 本研究所使用的是客体的辨别,具体地说就是客体颜色的辨别。 1 3 外源- 性注意定向和内源性注意定向 注意定向可以分为外源性注意定向和内源性注意定向。内源性注意定向是指注意的 定向是带有目的性的,与观察者当前的任务或目的相关的h 丑删。通常是自上而下的加工 过程。例如,如果观察者事先知道靶子最可能出现在什么位置,那么就可以主动地对那 一位置进行注意定向了。外源性注意定向是指注意定向是刺激驱动的,是自下而上的。 注意被外在的某一刺激事件所吸引,例如某知觉客体的突然出现,亮度或运动状态的 变化等,或者是特征独子和。 当前研究的是格式塔元素的组织是否可以引发外源性的注意定向,就像知觉客体的 突然出现,亮度或运动状态的变化,或者是特征独子所起的作用一样。 6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性线索化引发的注意捕获会产生两种效应,前期的易化和3 0 0 m s 以后的抑制效应。 把这些刺激元素出现的过程看作线索化过程,那么很显然,实验结果出现了显著的 易化效应,即表现出对组成客体的“乙的辨别颜色的反应时小于其它的“l ”的反应时。 k i m c h i 等人的这个研究并没有出现s o a 大于3 0 0 m s 后的反转,就是说没有出现i o r ,也 未涉抑制效应的讨论。在这种条件下得出知觉组织线索同其它外源性线索一样自动地引 发注意捕获这样的结论,论据并不充分。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是否出现相应的抑制效应, 这种效应与其它外源性线索是否相类似。因此,进行当前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那么,k i m c h i 等人的实验为什么没有出现1 0 r 效应昵? 首先,实验程序中没有设计 中央线索化,没有进行中央线索化会很大程度上影响1 0 r 的稳定性。另外,c 0 1 1 i ea , 妇r u f fp ,y u e e lm ,d a n e k e r tj ,c u r r i ej ( 2 0 0 0 ) 的研究可以提供解释,他们认 为易化效应的时程取决于线索和靶子在时间上的重叠。由于k i m c h i 等( 2 0 0 7 ) 实验中 最初呈现的刺激组直到被试作出反应才会消失,造成线索和靶子在时间上持续的重叠。 当前实验的目的是探索格式塔因素的知觉组织所引发的注意定向,随着时程的不同,是 否会出现易化效应的反转,即是否像其他外源性线索一样会产生i o r 效应,出现i o r 的 时程会有什么样的特点。为了引发i o r ,在实验程序中,设计了中央线索化,并且让线 索在靶子出现之前消失。和k i m c h i 等( 2 0 0 7 ) 实验设计的另一不同点为避免出现元素 共用的情况,对“l 的数目和位置进行了重新设计。在研究中,实验一的目的是验证 在对k i m c h i 等( 2 0 0 7 ) 实验材料进行改变后,是否会出现易化效应,从而确定实验材 料有效,并进行进一步的实验。实验二,在线索出现以后,加入掩蔽的过程使线索消失, 并且加入一个中央线索化的过程,研究知觉组织线索化是否会引发i o r ,时程是怎么样 的有怎样的特点。 3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实验一:知党组织线索引发易化效应 3 1 被试 随机选取长春某高校本科生研究生2 1 名,其中男生5 名,女生1 6 名。年龄在1 9 2 3 岁之间,无色盲色弱,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最近一年内没有参加过同类实验。 3 2 实验设计 采用2 3 被试内实验设计,自变量有两个因素,因素一为靶子是否出现在线索化 位置。因素二为s o a ( o ,l o o ,5 0 0 m s ) 。因变量为被试的反应时( r t ) 。 3 3 实验材料和实验仪器 实验材料为:中央注视点,3 2 3 2 像素,视角为l 度的黑色十字;提示语( “上 或“下或“左”或“右) ,字体为c o u r i e r n e w ,字号为3 0 ,黑色;1 0 个小折线,其 中5 个为蓝色5 个为红色,边长1 5 c m 视角1 5 度,开口可能向上、下、左或右,折点 的位置以坐标形式固定,1 0 个折点的坐标分别为( 2 0 6 ,3 8 4 ) 、( 3 0 8 ,2 8 2 ) 、( 3 0 8 ,4 8 6 ) 、 ( 4 1 0 ,3 8 4 ) 、( 5 1 2 ,2 8 2 ) 、( 5 1 2 ,4 8 6 ) 、( 6 1 4 ,3 8 4 ) 、( 7 1 6 ,2 8 2 ) 、( 7 1 6 ,4 8 6 ) 、( 8 1 8 , 3 8 4 ) ,屏幕像素是1 0 2 4 7 6 8 。小折线的组合有很多种情况,从中选出1 0 种组合,保证 这样的条件:左面4 个或右面4 个方向朝里,具有共线性及闭合性格式塔元素特征;并 且在颜色上尽量排列散乱,避免发生基于颜色规律的知觉组织分组。黑色五角星,2 4 2 4 像素,视角是0 7 5 度。实验在黑暗环境中进行,屏幕背景是灰色( 颜色参数:色调 1 6 0 ,饱和度o ,亮度1 2 0 ,红1 2 8 ,绿1 2 8 ,蓝1 2 8 ) 。8 5 0 h z 的错误提示音。 实验编程使用心理学实验专业编程软件e p r i m e ( v i s i o n1 1 s p 3 ) ,实验程序在 l e n o v o 启天6 2 0 0 型微型计算机上运行,显示器为1 5 英寸l e n o v o 屏幕,分辨率1 0 2 4 7 6 8 ,操作系统为w i n d o w s x p 。在实验过程中被试眼睛距屏幕5 7 c m 。 3 4 实验程序 实验流程如图5 所示,首先呈现中央注视点5 0 0 m c ,再呈现提示语( “上或“下 或“左”或“右”随机出现其一) 1 0 0 0 m s ,然后同时呈现1 0 个不同方向的“l ”,时间 为o m s 1 0 0 m s 5 0 0 m s ,“l 有两种颜色( 红色v s 蓝色) ,实验中包括1 0 种组合每个测 试( t r a i l ) 随机呈现其中之一。接着,在左侧四个“l 中央或右侧四个“l 中央出 现黑色小五星,按照先前的指示词,黑色小五星相应方向的“l ”就是靶子,被试对靶 9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子的颜色进行辨别反应,红色按鼠标左键蓝色按鼠标右键。如果被试的反应是正确的, 那么屏幕上会出现“正确”字样1 5 0 0 m s ,c o u r i e rn e w 黑色字体1 8 号;如果被试反应 错误,屏幕中央会出现“错误”字样1 5 0 0 m s ,c o u r i e rn e w 黑色字体1 8 号,并同时出 现8 5 0 h z 的错误提示音,被试没有及时反应屏幕中央显示“没有检测到反应 。 o r 图5 实验1 流程图 每个被试接受2 3 种处理水平的结合,每个被试共接受2 4 0 次正式测试,每种条 件有4 0 次测试( t r a i l ) ,其中线索化画面有1 0 种组合,4 个方向词,因此可以保证2 4 0 次测试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测试。在实验开始之前,首先给被试呈现指导语,然后让被 试进行4 8 次练习,练习以后按鼠标任意键进入正式测验。正式实验中,2 4 0 个测试随机 呈现,中间休息两次,每次1 5 分钟。整个实验过程在3 0 分钟左右。 3 5 结果分析 表l 实验1 各种条件下反应时的平均数和标准差m ( s d ) 由于其中一个被试的检测错误过多超过1 0 ,因此删除。 2 ( 线索靶子关系) 3 ( s o a )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线索化主效应显著f ( 1 ,1 9 ) = 3 3 1 8 ,p o o o l ,靶子出现在线索化位置的反应时比出现在非线索化位置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反应时快( m 线索化= 1 0 1 0 3 m s ,m 非线索化= 1 0 7 1 4 ) 。s o a 主效应显著 f ( 2 ,1 9 ) = 8 2 9 9 ,p 0 0 0 1 ,随着间隔时间s o a 的增大,反应时显著地减小。二者交互 作用不显著,f ( 1 ,1 9 ) = o 7 4 ,p = 0 3 9 9 。与k i m c h i 等( 2 0 0 7 ) 的结论相同。 错误反应包括两种:( 1 ) 被试按键反应错误;( 2 ) 被试的反应时小于2 0 0 m s 或大于 2 9 0 0 m s 时,作为检测错误。对两类错误分别进行2 3 方差分析,均不显著。这一结果 表明,基于格式塔因素( 主要是共线性、闭合性的对称性) 的知觉组织可以自动地吸引 注意,作为线索产生易化的作用,这验证了k i m c h i 等( 2 0 0 7 ) 的实验结论。同时,也 验证了本实验采用的图形可以符合要求,进而使用这一个系列的图形进行下一个实验。 图6 实验1 结果示意图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实验二:知觉组织线索引发的易化和抑制 4 1 被试 随机选取长春某高校本科生研究生2 1 名,其中男生4 名,女生1 7 名。年龄在1 9 2 3 岁之间,无色盲色弱,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最近一年内没有参加过同类实验。 4 2 实验设计 采用2 3 被试内实验设计,自变量有两个因素,因素一为靶子是否出现在线索化 位置。因素二为s o a ( 7 0 0 ,1 0 0 0 ,1 3 0 0 明s ) 。因变量为被试的反应时。 4 3 实验材料和实验仪器 实验材料为:中央注视点,3 2 3 2 像素,视角为l 度的黑色十字;提示语( “上 或“下或“左 或“右”) ,字体为c o u r i e r n e w ,字号为3 0 ,黑色;1 0 个小折线,其 中5 个为蓝色5 个为红色,边长1 5 c m 视角1 5 度,开口可能向上、下、左或右,折点 的位置以坐标形式固定,l o 个折点的坐标分别为( 2 0 6 ,3 8 4 ) 、( 3 0 8 ,2 8 2 ) 、( 3 0 8 ,4 8 6 ) 、 ( 4 1 0 ,3 8 4 ) 、( 5 1 2 ,2 8 2 ) 、( 5 1 2 ,4 8 6 ) 、( 6 1 4 ,3 8 4 ) 、( 7 1 6 ,2 8 2 ) 、( 7 1 6 ,4 8 6 ) 、( 8 1 8 , 3 8 4 ) ,屏幕像素是1 0 2 4 7 6 8 。小折线的组合有很多种情况,从中选出1 0 种组合,保证 这样的条件:左面4 个或右面4 个方向朝里,具有共线性及闭合性格式塔元素特征:并 且在颜色上尽量排列散乱,免发生基于颜色规律的知觉组织分组。黑色五角星,2 4 2 4 像素,视角是o 7 5 度。实验在黑暗环境中进行,屏幕背景是灰色( 颜色参数:色调1 6 0 , 饱和度o ,亮度1 2 0 ,红1 2 8 ,绿1 2 8 ,蓝1 2 8 ) 。8 5 0 h z 的错误提示音。在实验1 的基础 上,增加的实验材料为,1 0 个“”,5 个红色,5 个蓝色,大小是折线的二倍,用作掩 蔽:黄色的五角星,3 2 3 2 像素,视角为1 度,用作中央线索化。 实验编程使用心理学实验专业编程软件e p r i m e ( v i s i o n1 1s p 3 ) ,实验程序在 l e n o v o 启天6 2 0 0 型微型计算机上运行,显示器为1 5 英寸l e n o v o 屏幕,分辨率1 0 2 4 7 6 8 ,操作系统为w i n d o w s x p 。在实验过程中被试眼睛距屏幕5 7 c m 。 4 4 实验程序 1 2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t i m e 5 0 0 m s 尹一 5 0 m s 图7 实验2 实验流程图 如图7 所示,首先呈现中央注视点5 0 0 m s ,再呈现提示语( “上”或“下 或“左” 或“右 ) 1 0 0 0 m s ,然后呈现1 0 个不同方向的“l ”,“l ”有两种颜色( 红色v s 蓝色) , 时间为5 0 0 m s 。接着进行掩蔽,“l 变成“”,但是颜色不变,时间为5 0 m s 。中央线 索化1 0 0 m s ,黑色“+ ”中央注视点变成黄色的五角星l o o m s 。黄色五角星消失,继续 掩蔽一段时间( 5 0 3 5 0 6 5 0 ) ,最后在左侧四个“”中央或右侧四个“”中央出现 黑色小五星,按照先前的指示词,黑色小五星相应方向的“”就是靶子,被试对靶子 的颜色进行辨别反应。一半被试红色按鼠标左键,蓝色按鼠标右键,另一半被试蓝色按 鼠标左键,红色按鼠标右键。和实验1 一样,计算机对被试的反应进行反馈。 4 5 结果分析 表2 实验2 各种条件下反应时的平均数和标准差m ( s d ) 在错误率的分析中,两名被试的错误率超过1 0 ,其数据不参加统计。实际参加统 计的被试数目为1 9 人。 1 3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 线索靶子关系) 3 ( s o a )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线索化主效应不显 著f ( 1 ,1 8 ) = 2 o o ,p = 0 6 6 ,线索化m = 8 3 2 0 3 ,非线索化m = 8 3 4 7 。s o a 主效应 显著f ( 2 ,1 8 ) = 1 3 0 8 2 l ,p o 0 0 1 ,随着间隔时间s 馓的增大,反应时显著地减小。二 者交互作用显著,f ( 1 ,1 8 ) = 9 1 5 1 ,p = o 0 0 7 0 0 1 。 如图,在交互作用显著的情况下,进一步对做简单效应检验,比较线索化因素分别在s o a 的三个水平上的差异是否显著。 图8 实验2 结果示意图 因素“靶子是否出现在线索化位置”在s o a ( 7 0 0 m s ) 水平上,简单效应不显著f ( 1 , 1 9 ) = 0 8 1 ,p = 0 3 8 l ,即当s o a = 7 0 0 l l l s 的时候靶子出现在线索化位置的反应时与出现 在非线索化位置的反应时没有显著的差别,没有出现返回抑制。因素“靶子是否出现在 线索化位置”在s o a ( 1 0 0 0 m s ) 水平上,简单效应显著f ( 1 ,1 9 ) = 7 7 3 ,p = 0 0 1 2 0 0 5 , 即当s o a = 1 0 0 0 m s 的时候靶子出现在线索化位置的反应时显著大于出现在非线索化位置 的反应时,出现了返回抑制效应。因素“靶子是否出现在线索化位置在s o a ( 1 3 0 0 m s ) 水平上,简单效应临近显著f ( 1 ,1 9 ) = 4 2 7 ,p = 0 0 5 4 ,即当s o a = 1 3 0 0 i i i s 的时候靶子 出现在线索化位置的反应时小于出现在非线索化位置的反应时,返回抑制的效应消失。 对两类错误分别进行2 3 方差分析,均不显著。 1 4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讨论 我们的视觉世界包含着复杂的视觉信息,通过二维的图像呈现在视网膜上。这些大 量的信息为我们的知觉系统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把视觉信息分块是重要的一步m 1 ,它为 进一步的分析提供最原始的“知觉单元。组合( g r o u p i n g ) 和分离( s e g m e n t a t i o n ) 是 知觉组织中共同存在并且相互竞争的两种机制,把原始的单元整合在一起形成为一个相 对较大的单元就是组合;当存在若干客体时,分离机制就要与组合相互竞争,这种相互 的作用决定了知觉组织的进行。 5 1 格式塔组合原则 早在2 0 世纪初,格式塔心理学家就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知觉组合的原则h 9 删。考夫卡 认为,我们自然而然地观察到的经验,都带有格式塔的特点,它们均属于心物场和同型 论。以心物场和同型论为格式塔的总纲,由此派生出若干亚原则,称作组织律,就是我 们今天所说的知觉组合的原则。在考夫卡看来,每一个人,包括儿童和未开化的人,都 是依照组织律经验到有意义的知觉场的。这些良好的组织原则包括:( 1 ) 图形与背景。 在具有一定配置的场内,有些对象突现出来形成图形,有些对象退居到衬托地位而成为 背景。一般说来,图形与背景的区分度越大,图形就越可突出而成为我们的知觉对象。 例如,我们在寂静中比较容易听到清脆的钟声,在绿叶中比较容易发现红花。反之,图 形与背景的区分度越小,就越是难以把图形与背景分开,军事上的伪装便是如此。要使 图形成为知觉的对象,不仅要具备突出的特点,而且应具有明确的轮廓。明暗度和统一 性。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特征不是物理刺激物的特性,而是心理场的特性。一个物体, 例如一块冰,就物理意义而言,具有轮廓、硬度、高度,以及其他一些特性,但如果此 物没有成为注意的中心,它就不会成为图形,而只能成为背景,从而在观察者的心理场 内缺乏轮廓、硬度、高度等等。一旦它成为观察者的注意中心,便又成为图形,呈现轮 廓、硬度、高度等等。( 2 ) 接近性和连续性。某些距离较短或互相接近的部分,容易组 成整体。例如,距离较近而毗邻的两线,自然而然地组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连续性指 对线条的一种知觉倾向,尽管线条受其他线条阻断,却仍像未阻断或仍然连续着一样为 人们所经验到。( 3 ) 完整和闭合倾向。知觉印象随环境而呈现最为完善的形式。彼此相 属的部分,容易组合成整体,反之,彼此不相属的部分,则容易被隔离开来。知觉者心 理的一种推论倾向,即把一种不连贯的有缺口的图形尽可能在心理上使之趋合,那便是 闭合倾向,完整和闭合倾向在所有感觉道中都起作用,它为知觉图形提供完善的定界、 对称和形式。( 4 ) 相似性。如果各部分的距离相等,但它的颜色有异,那么颜色相同的 部分就自然组合成为整体,这说明相似的部分容易组成整体。( 5 ) 转换律。按照同型论, 1 5 。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由于格式塔与刺激型式同型,格式塔可以经历广泛的改变而不失其本身的特性。例如, 一个曲调变调后仍可保持同样的曲调,尽管组成曲子的音符全都不同。一个不大会歌唱 的人走调了,听者通过转换仍能知觉到他在唱什么曲子。( 6 ) 共同方向运动。一个整体 中的部分,如果作共同方向的移动,则这些作共同方向移动的部分容易组成新的整体。 ( 7 ) 对称性。上下、左右相互对称的元素易被知觉为同一个整体。近几年,心理学家 们还提出了一些新的原则,如:p a l m e r 等提出了“公共层”( c o 姗o nr e g i o n ) 的原则随, p a l m e r 和r o c k 进一步又提出了u n i f o r mc o n n e c t e d n e s s 的理论嫡习,认为根据亮度和质地 对视觉信息进行自动地分为不连续层,这个过程优先于接近性和对称性。当前实验中涉 及到的知觉组织原则主要包括连续性、闭合性和对称性。根据格式塔组织原则,设计了 符合这三种原则的图形,如图9 所示,左边的四个“l 会被知觉为一个整体的菱形。 图9 当前研究的实验材料示意图 5 2 知觉组织能够引发刺激驱动的注意捕获 实验中假设为:比起其他的“l ”,这个菱形更容易吸引注意。k a h n e 唿n 等人( 1 9 8 1 , 1 9 9 2 ) 提出强制加工的理论蹄3 洲3 ,认为一旦一个客体被选中,那么这个客体的所有特征 会得到强制性的加工。那么这四个“l ”就会都得到一定的注意,并且得到比其它六个 “l ”更多的注意资源。k i m c h i 等( 2 0 0 7 ) 认为,这种知觉组织能够像普通的外源性线 索( 如:突现或特异性) 一样,自动地吸引注意。在当前研究的实验1 中,我们验证了 k i m c h i 等( 2 0 0 7 ) 的研究。根据实验的设计,知觉组织的产品( 即实验中呈现的菱形) 的存在与否和知觉与否与实验任务无关。组合和分离两种机制的共存和竞争决定了知觉 组织,由于实验任务的设计是着重于判断单个“l 的颜色,因此被试的主观倾向于把 “l 进行分割,即可能存在自上而下的分离倾向。在这种情况下的组合主要可以归因 于一种自下而上的刺激驱动的加工模式,并且认为,知觉组织吸引注意是自动的。 5 3 知觉组织能够产生返回抑制效应 p o s n e r 等人( 1 9 8 4 ) 发现,对某个空间位置进行线索化后,对随后出现在该位置的 靶子有两个阶段的影响。第一个阶段是易化作用:当线索化和靶子出现之间的时间间隔 1 6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结论 1 知觉组织线索化能够产生注意捕获。 2 知觉组织线索化能够产生返回抑制效应。 3 知觉组织线索化产生的返回抑制效应时程较短,i o r 出现得较晚,消失得较早。 1 8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p e r c e p t i o n & p s y c h o p h y s i c s ,19 9 9 ,61 ( 6 ) :10 4 6 - 10 5 4 【3 7 】c h e a lm ,c h 嬲t a i nq h l l l i b i t i o no fr e t u m :s u p p o nf o rg e n e m l i 妙o ft h ep h e n o m e n o n j o u m a io f g e n e 同p s y c h o l 9 卧19 9 9 ,1 2 6 ( 4 ) :3 7 5 3 9 0 【3 8 】k i n 舻t o n ea ,p r a nj i i l h i b i t i o no f 咖mi sc o m p o s e do fa t t e n t i o n a i 锄d0 c u l o m o t o rp r o c e s s 【j 】 p e r c i e p t i o n & p s y c h o p h y s i c s ,1 9 9 9 ,6 l ,1 0 4 6 - 1 0 5 4 【3 9 】l u p i 她zj ,m i i 矗l legt 0 m a yfj ,e ta 1 d o e si o r0 c c 盯i nd i s c r i m i n a t i o nt a s l ( s ? y e s ,i td o e s ,b u t l a t e r 【j 】p e r c e p t i o n & p s y c h o p h y s i c s ,1 9 9 7 ,5 9 ( 8 ) ,1 2 4 l - 1 2 5 4 【4 0 】l u p i 矗e zj ,m 1 l i k e nb i n h i b i t i o no f 咖ma i l dt h ea _ 仕e n t i o n a ls e tf o ri n t e g r a t i n gv e r s u sd i 仃e r e n t i a t i n g i n f o m a t i o n 叽j o u m a lo fg e n e r a jp s y c h o l o 肼19 9 9 ,l2 6 ( 4 ) :3 9 2 - 418 【4l 】0 0 n khm ,a b r 锄sra 。n e wp e r c 印t i l a lo b j e c t s 戗l a tc 印t u 他a n e n t i o np r o d u c ei n h i b j t i o no fr e t u m 【j 】 p s y c h o n o m i cb u l l e t i n & r e v i e w ,19 9 8 ,5 ( 3 ) :51o 一5l5 【4 2 】g i b s o nbs ,a m e l i oj i n h i b i t i o no fr e t l 朋锄da n e n t i o n a lc o n t r o ls e n i n g s 【j 】p e r c e p t i o n & p s y c h o p h y s i c s ,2 0 0 0 ,6 2 ( 3 ) :4 9 6 5 0 4 【4 3 】d e s i m o 舱r ,& d u n c 觚j ,n e u r a lm e c h 锄i s m so fs e l e c t i v ev i s u a la 缸e n t i o n j 】a n n u a ir e v i e wo f n e u r o s c i 蛐c e 1 9 9 5 ,v 18 1 9 2 2 2 2 【4 4 】a b r 锄s ,ra ,& c h r i s tse m 0 t i o no n s e tc a p 瞳u 心sa t c e n t i o n 【j 】p s y c h o i o g i c 猷s c i e n c e ,2 0 0 3 ,1 4 , 4 2 7 - 4 3 2 【4 5 】a b 眦sra ,& c s tse t h eo n to fr e c e d i n gm o t i o nc 印t u r c sa t t e n t i o n :c o m m e n to nf r a n c o n e r i 锄ds i m o n s ( 2 0 0 3 ) 【j 】p e r c e p t i o n & p s y c h o p h y s i c s ,2 0 0 5 ,6 7 ,2l9 2 2 3 、 【4 6 】y a n t i ss ,h i l l s t r o maps t i m u l u s 司r i v ea t t e n t i o n a lc a p t l l 佗:e v i d e n c e 行o me q u i l u m i n 鲫tv i s 删 o b j e c t s 【j 】j o 啪a lo f e x p e r i m e n t a lp s y c h o l o g y :h u m 觚p e r c e p t i o na n dp e r f o 硼a n c e ,1 9 9 4 ,2 0 ( 1 ) :9 5 - 1 0 7 【4 7 】t h e e u w e sj ,d ev n e sgj ,& g o d i 印r a n e n t i o n a l 锄d0 c u l o m o t o rc 印t u r ew i t hs t a t i cs i n g i e t o n s 【j 】 p e r c e p t i o na n dp s y c h o p h y s i c s2 0 0 3 ,6 5 ( 5 ) ,7 3 5 7 4 6 【4 8 】m a l l rd v i s j o n m 】s 锄f 舢c i s c o :w h ,f r e e m 肌,19 8 2 【4 9 】k o l l l e rw - a n 嬲p e c to fg e s t a j tp s y c h o l o g y i np s y c h o l o g i e so fl9 2 5 ( e d m u r c h i s o n ,c ) ,w b r c e s t e r m a :c l a r ku n i v er s i t yp r e s s ,1 9 2 8 ,1 6 3 一1 9 5 【5 0 】w e n h e i m e rm ,u n t e r s u c h u n g e nz u rl e h r ev o nd e rg e s 诅l t :i i p s y c h o l o g i s c h ef o r s h u n g ,19 2 3 ,4 :3 0l 一3 5 0 【51 】p a l m e rs c o m m o nr e g i o n :an e wp r i n c i p l eo fp e r c e p t u a lg r o u p i n g ,c o g n i t i v ep s y c h o l o g y j 】,l9 9 2 ,2 4 : 4 3 6 4 4 7 f 5 2 】p a l m e rs ,r 0 c ki r 劬i n j ( i n gp e r c e p t u a lo 唧i z a t i 伽:t h er 0 j eo fu n i f o 册c o n n e c t e d n e s s 【j 】, p s y c h o n o m i cb u l l e t i n & r e v i e w 1 9 9 4 ,1 :2 9 5 5 【5 3 】k a h n e m a nd ,t r e i s m 锄a ,& g i b b sb t h er e v i e w i n go fo b j e c tf i l e s :o b j e c t - s p e c i 矗ci n t e 粤锄i o no f i n f o m a t i o n 【j 】c o g n i t i v ep s y c h o l o g y ,l9 9 2 ,2 4 ,17 5 - 219 【5 4 】k 时m e m 锄d ,& h e n i l ca 19 81 ,p e r c e p t u a lo 唱锄i z a t i o n 鲫da t t e n t i o n 1 nm k u b o v y & j 凡 p o m e 舢t z ( e d s ) ,p e r c e p t u a lo 唱a n i z a t i o n ( p p 18l - 21 1 ) h i l i s d a i e ,n j :e f l b a u m 【5 5 】m a y l o rea ,h o c k c yr i n h i b i t 0 叮c o m p o n e n to fe m m a l l yc o n 仃0 l l e dc o v e r to r i e n t i n gi nv i s 岘l 2 l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s p e 【j j j o u m a lo fe x p e r i m e n tp s y c h o l o g y :h u r n 锄p e r c e p t i o n & p e r f 0 咖锄c e ,l9 8 5 ,l l ( 6 ) :7 7 7 7 8 7 【5 6 】1 b s i n a r ig b i s c a l d im ,m a 亿ica ,b e r l u 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离婚协议书模板:结合遗产规划与家族企业传承
- 离婚双方房产、存款及子女抚养责任明确协议书
- 商务酒店租赁合同终止及客户权益保障协议
- 离婚协议书关于房产分割及还款责任约定
- 离婚协议范本:共同子女教育基金管理细则
- 高端公寓租赁合同提前终止及补偿条款详尽协议
- 班组级安全培训重点内容课件
- 2025年急救医学AED操作技能竞赛答案及解析
- 冷挤压技术考试题及答案
- 交通银行2025随州市秋招无领导小组面试案例题库
- SJ-T 11805-2022 人工智能从业人员能力要求
-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四版 课件 第二单元 完善自我意识
- 电机与拖动(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 建筑质量事故分析全套教学课件
- 急诊科护士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 屋檐下的腊八粥
- 妇产科母乳喂养质量持续改进QCC品管圈PDCA案4例
-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检修要点
- 深圳机场国际货站信息系统(CTIS)全流程综合联调方案v17
- 手术操作分类代码国家临床版3.0
- (完整word)软件验收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