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宋代江西私家藏书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宋代江西私家藏书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宋代江西私家藏书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宋代江西私家藏书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宋代江西私家藏书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宋代江西私家藏书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和交流工具,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古代私家藏书 具有保存书籍、嘉惠后林的社会功能,它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历史使命。 江西的私家藏书事业始于唐末五代,有着悠久的历史。到宋代,在天时地利人和 都俱备的情况下江西私家藏书呈现出“一高二多 即藏书质量高、藏书人数多、 藏书数量多的特点,并远超任何一代,其兴盛达到江西古代私家藏书的巅峰阶段。 本文主体分为四个部分,层层推进: 第一部分主要概括宋代江西私家藏书的兴盛表现并分析其兴盛原因。江西藏 书的兴盛并不是偶然发生的现象,这与宋代江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藏 书家主体活动等因素是密不可分的。 作为藏书主体的藏书家是私家藏书的首要研究对象。第二部分重点在于通过 对江西地方志、历代文集、传记、书目序跋等文献资料的搜索来整理、补录宋代 江西主要藏书家的藏书活动。 第三部分则根据第二部分所阐述的各个藏书家的藏书史实,由点及面,由个 性到共性,再加上私藏与官藏的对比,分析出宋代江西私家藏书的自身特色。, 第四部分主要从私家藏书在书籍的流传、人才的培育和学术的宏扬三方面所 起的作用来论述宋代江西私家藏书所做出的不可估量的贡献。 总之,本论文是以宋代江西私家藏书史实为研究对象,通过藏书家的藏书活 动、藏书思想、藏书特点等藏书情况,分析和总结宋代江西藏书的区域特色及历 史贡献,以期对宋代江西私家藏书作更为全面系统的研究,进而肯定其在整个藏 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关键词:江西:宋代;私家藏书;藏书家 a b s t r a c t b o o k sa r et h ec a r r i e r so fh u m a nk n o w l e d g ea n d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t o o l s , w h i c h a r e i m p o r t a n ts y m b o lo fh u m a nc i v i l i z a t i o n 。a n c i e n tp r i v a t eb o o k c o l l e c t i o n o w n st h e s o c i a lf u n c t i o n so fp r e s e r v a t i o na n dt h eb e n e f i to fo f f s p r i n g ,t o g e t h e rw i t ht h eh i s t o r i c m i s s i o n so fd i s s e m i n a t i n gk n o w l e d g ea n di n h e r i t i n gt h ec i v i l i z a t i o n t h ep r i v a t e b o o k ,c o l l e c t i o no fj i a n g x ih a sal o n gh i s t o r yw h i c hb e g a nf r o mt h el a t et a n gd y n a s t y a n df i v ed y n a s t i e s t i l lt h es o n gd y n a s t y ,t h ep r i v a t eb o o k c o l l e c t i o no fj i a n g x i s h o w e d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ah i g hq u a l i t y , l a r g en u m b e ro fb o o k sa n dm a n yo fb o o k c o l l e c t o r sa p p e a r e dd u et oav a i l e t yo ff a v o r a b l ef a c t o r s w h a t sm o r e ,i te x c e e d e da n y o t h e rd y n a s t i e sa n dr e a c h e di t sb r i l l i a n tt i m e t h i sm a i nt h e s i si sd i v i d e di n t of o u rp a r t sg r a d u a l l y : t h ef i r s tp a r tm a i n l ys u m m a r i z e st h er e p r e s e n t a t i o no fp r i v a t eb o o k c o l l e c t i o no f j i a n g x ii nt h es o n gd y n a s t ya n da n a l y s e st h er e a s o n so f i t sp r o s p e r i t y i t sp r o s p e r i t y w a sn o ta c c i d e n t a l ,w h i c hc l o s e l yr e l a t e dw i t h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p o l i t i c s ,e c o n o m y , c u l t u r e ,e d u c a t i o na n dt h ea c t i v i t i e so f b i b l i o p h i l e si nj i a n g x i ,: b i b l i o p h i l e sa st h ep r i n c i p a lp a r t o fb o o k c o l l e c t i o na r et h ep r i m a r yr e s e a r c h o b j e c t t h es e c o n dp a r tf o c u so nt h ea c t i v i t i e s a b o u ti m p o r t a n tb i b l i o p h i l e s ,f r o m c o n s u l t i n g a n dc o l l e c t i n g p r i v a t eb o o k c o l l e c t i o n o fc h o r o g r a p h y , c h r o n o l o g i c a l a n t h o l o g y ,b i o g r a p h ya n d t h ep r e f a c eo rp o s t s c r i p ti nb o o k l i s to fj i a n g x i t h et h i r dp a r t ,o nt h eb a s i so fh i s t o r i c a le v e n tf r o mt h es e c o n dp a r t ,f r o m p a r t i c u l a rt oc o m m o n ,a n a l y z e di t so w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p r i v a t eb o o k - c o l l e c t i o ni n t h es o n g d y n a s t yi nj i a n g x ic o m p a r i n gw i t ht h eo f f i c i a lc o l l e c t i o n s t h ef o u r t hp a r te l a b o r a t e s t h ei m m e a s u r a b l ec o n t r i b u t i o nm a d eb yp r i v a t e c o l l e c t i o ni ns o n gd y n a s t yo fj i a n g x i ,m a i n l yf r o mt h er o l eo fs p r e a d i n go f t h eb o o k , t h en u r t u r i n go ft a l e n t sa n dt h ep r o m o t i n go fa c a d e m i c i ns h o r t ,b a s e do nt h eh i s t o r i c a le v e n to fp r i v a t eb i b l i o p h i l ei ns o n gd y n a s t yo f j i a n g x i ,t o g e t h e rw i t ht h ea c t i v i t i e s ,i d e a sa n df e a t u r e so f b o o k - c o l l e c t i o n ,c o n c i s et h e r e g i o n a lf e a t u r ea n dc o n t r i b u t i o n so fb o o k c o l l e c t i o ni no r d e r t od oam o r ec o m p l e t e r e s e a r c ho fb o o k c o l l e c t i o n so fj i a n g x ii ns o n gd y n a s t y , f u r t h e rm o r et oc o n f i r mi t s s t a t u sa n di n f l u e n c ei nt h eh i s t o r yo fb o o k - c o l l e c t i o n k e y w o r d s : j i a n g x i ;s o n gd y n a s t y ;p r i v a t eb o o k c o l l e c t i o n ;b i b l i o p h i l e u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 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 为获得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 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 示谢意o 黼张耄硝 签字日期仞。7 年一了。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有关保留、使用 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 件和电子稿,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 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 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o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李辫 签字嘲:叩亍”妒 宋代江西私家藏忙研究 绪论 一、私家藏书研究的必要性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的文明古国,藏书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 的优良传统,是我国保存典籍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古代藏书的丰富 正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标志之一。我国古代藏书事业是由官府藏书、私家藏书、 书院藏书、寺观藏书四大系统组成,而私人藏书与文化典籍的收藏、传抄、刊刻 等密切相关,呈现出它独特的文化内蕴和文化功能,其地位和影响不可小觑。千 百年来“家藏万卷书,门傍千颗树”一直是我国人民藏书读书的生活写照。春秋 末年王室衰微,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那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空前文化繁荣局面, 典籍也由王室走向诸候,走向社会。孔子成为历史上有文献可考的第一位私人藏 书家。据汉书艺文志等文献记载,孔子广收先世遗典,进行整理研究,修 编诗、书、礼、乐和春秋,用为教材,施教于数千弟子,拥书已 是不少,称做藏书家当之无愧,以至于民间还流传歇后语“孔夫子搬家书( 输) 多。七国争雄,士阶层发展壮大,促进了古代私家藏书的发展。战国中期以后 的惠施,家多藏书,庄子天下载“惠施多方,其书五车”,数量也相当可观。 韩非子五蠹日:“今境内之民皆言治,藏商、管之法者家有之,而国愈贫, 言耕者众,执耒者寡也: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而兵愈弱,言战 者多,被甲者少也。”这正说明春秋战国时已有私人藏书。秦灭六国,出于统一 的政治需要,实行“焚书坑儒”,社会藏书第一次遭到大的破坏。汉兴,吸取秦 之教训,大收典籍,广开献书之路,使官私藏书都得到较大的发展。此后,私人 藏书至秦汉初具规模,随着历史的发展,北宋私人藏书己蔚为风气,明代愈烈, 至清极盛。私家藏书承载着不朽的历史功绩,从而积淀成为中国文化史上重要的 一页。 中国古代私家藏书是一种内蕴极其丰富的文化现象,而且“它既有汗牛充栋 的图书、巍然矗立的藏书楼等物态文化,又有在长期藏书活动中形成的措理之术 和风尚、习俗等行为文化,还有藏书家主体因素潜层的心态文化。 罾物态文化、 行为文化以及藏书家的心态文化共同谱写成从私家藏书孕育而生的藏书文化。藏 书家作为藏书的特定主体,通过自己的个体活动对典籍或保存以滋学问,或刊刻 以求善本,或留传以育人才,使得藏书现象和藏书家的身影成为中国文明史、文 化史、学术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就决定了藏书研究的价值。通过对藏书的研 。韩非子校注组,韩非子校注【m 】江苏人民出版社,1 9 8 2 6 7 4 。周少川藏书与文化【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9 9 1 1 硕士学位论文 究,也有助于加深人们对我国灿烂文化的认识。著名史学家吴晗曾高度评价道: “学者苟能探源溯流,钩微掘隐,勒减家故实为一书,则干数百年来文化之消长、 学术之升沉、社会生活之变动、地方经济之盈亏,固不难一一如示诸掌也。” 二、私家藏书史料研究现状 私家藏书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显著贡献,其研究价值 自清代以来便引起学者们的广泛注意和研究兴趣。如较早出现的是记录吴兴一地 藏书史实的吴兴藏书录,由范锴于嘉庆年间从郑元庆的湖录残本中辑出, 记录南朝至明代藏书家1 6 人的事迹。之后光绪年间出现了由丁申撰著的武林 藏书录,该书不仅记载浙江私家藏书的情况,而且还涉及公藏、道藏的史实。 清代研究私家藏书的撰著,以清末叶昌炽编撰的藏书家传记藏书纪事诗7 卷 最为重要,誉为中国藏书研究的开山之作,其材料翔实,尤其是以记事诗体裁的 形式,通过以诗立人,以人见史记录了近8 0 0 名藏书家事迹及其文化学术史贡献, 并以“书林之掌故”、“藏书之诗史而著称,成为研究私家藏书所必需之名著。 在其影响下,学者掀起藏书研究热潮,纷纷效法,出现近代学者伦明补藏书纪 事诗和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王謇续补藏书纪事诗、吴则虞续藏书纪 事诗、刘声木续藏书纪事诗、莫伯骥藏书纪事诗补续、冯雄续藏书纪 事诗等一系列的藏书资料汇编。进一步续补了藏书史实,进一步推动藏书研究 的发展。 8 0 年代以来,对私家藏书的研究专著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 l 、对藏书家传记的撰述。如1 9 8 0 年出版的台湾潘美月的宋代藏书家考,收 入宋代藏书家1 2 6 名。1 9 8 6 年出版的由郑伟章、李万健合编的中国著名藏书 家传略,1 9 8 7 年出版的杨立诚、金步瀛合编中国藏书家考略,该书“上起 秦汉,下迄清末,都七百四十余人,可谓洋洋大观。 还有1 9 8 9 年出版的由李玉 安、陈传艺合编的中国藏书家辞典以及2 0 0 5 年出版的由齐鲁书社所编的藏 书家合订本( 2 册) 等等。 2 、对某地、某人藏书或藏书楼的区域性研究,主要有1 9 2 8 年出版的聂光甫山 西藏书考,1 9 3 2 年出版的陈登原的天一阁藏书考,1 9 8 1 年出版的吴晗所撰 的江浙藏书家史略,1 9 9 7 年出版的仲伟行等编著的铁琴铜剑楼研究文献集, 2 0 0 1 年出版的任继愈主编的中国藏书楼,2 0 0 5 年出版的骆兆平编纂的天一 阁藏书史志、0 6 年出版的虞浩旭的智者之香:宁波藏书家藏书楼和0 7 年 出版的薛贞芳的徽州藏书文化等等。 3 、对藏书史料的文献汇编。这方面的著书有1 9 8 2 年出版的许碚生的古代藏书 。吴晗江浙藏书家史略【m 】中华书局,1 9 8 1 1 1 7 1 1 8 2 史话,1 9 8 2 年出版的由李希泌、张淑华合编的中国古代藏书与近代图书馆史 料、1 9 9 9 年出版的周少川著藏书与文化:古代私家藏书文化研究、2 0 0 1 年 出版的范凤书的中国私家藏书史、0 2 年桑良至所著的中国藏书文化、0 4 年出版的由徐凌志主编的中国历代藏书史和由徐雁、王燕均合编的中国历 史藏书论著读本等等。 。 随着中国藏书通史、中国藏书楼等这样大部头学术著作的问世,说明 中国藏书文化研究在深度和广度已有质的变化。可以看出,私家藏书的研究从古 至今都深受学者们的关注,而且以往的研究挖掘整理了有关私家藏书的丰富史 料,记载了藏书家矢志藏书的重要史实,揭示了藏书家保藏典籍的经验。 关于地域性藏书文化研究三十年代开始便有一批研究文章和专著问世,值得 一提的是吴晗先生先后编成两浙藏书家史略和江苏藏书家史略两书,共 1 4 万字,辑录3 9 9 位浙江藏书家,4 9 0 位江苏藏书家的史料,分别刊于1 9 3 2 年 清华周刊和1 9 3 3 年图书馆学季刊,具有代表意义。进入改革开放后长期 从事藏书研究的范凤书先生,就辑录了大量各地的藏书史料,如陕西藏书家资 料录辑,江西历代藏书资料汇辑j 四川藏书家资料汇辑,河南藏书家资料 录辑等。到了9 0 年代,藏书研究更趋于白热化阶段,除上述所列,还有如顾 志兴的浙江藏书家藏书楼,曹景英、? 马明琴主编的海源阁研究资料,蔡佩 玲的范氏天一阁研究,沈新民的清丁丙及其善本书室藏书志研究,王绍曾、 沙嘉孙著山东藏书家史略,周退密、宋路霞著上海近代藏书纪事诗,薛愈 著山西藏书家传略,江庆柏著近代江苏藏书研究等等相继出版。 作为私家藏书的主要核心地江浙地区的藏书研究较为丰厚,而颇为遗憾的 是,作为有着重要影响和地位的宋代江西私家藏书,却没有专著研究:首先对于 江西藏书家的研究主要限于范风书先生的江西历代藏书资料汇辑;其中也只 收录了3 0 家,宋代只有1 7 家,在藏书家资料的收集方面,仍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其次,对整个江西藏书事业发展情况的研究较少,整体把握有所欠缺,更不要说 一个时代的藏书研究。本文旨在利用前人文献资料和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宋 代江西私家藏书情况作一个“面的系统研究,并充分结合江西宋代的历史背景、 政治文化、文化学风等角度,将研究置于一个全方面视角,力图展示宋代江西古 代藏书文化的丰富内容,力求折射出江西古代优秀的文化传统。 三、藏书研究的相关内容 1 、藏书家的界定 “藏书家 这一称号形成于宋代,在叶梦得的过庭录“公卿名藏书家, 如宋宣献、李邯郸,四方士民,如亳州祁氏、饶州吴氏、- n # i 田氏等,吾皆见其 3 硕+ 学位论文 目多止四万许卷。一句中出现了“藏书家 一词,开始固定使用。对于藏书家 并没有一个公认的界定标准。本文所涉及的藏书家概念主要是依后来的学者谢灼 华的观点“作为一种文化活动的私家藏书与一个作者自己积累材料,保存写作的 文稿还是有区别的,对于私人的手稿和少许的图书,只能理解为文献的集聚,只 有到了社会能提供较多量的图书,藏家根据个人研究需要及兴趣爱好而有目的, 有倾向,有系统地收藏多量图书时,才能称之为私人藏书家。 也就是说称为藏 书家须具备以下条件:拥有相当数量的超过一般人的收藏;保证收藏典籍的质量: 藏书家能从事一定的整理和运用的文献活动。据此在本文第二章所列的江西主要 藏书家大都是藏书达万卷者,有一定的藏书史实,并在学术研究有一定贡献或从 事典籍的收集、整理、校勘等文献活动。 另外,本文所收录的江西藏书家是指籍贯为江西,藏书家的时代以该藏书家 的主要藏书活动年代为准。 2 、地域的划定 本文研究的地域范围为宋代的江西。宋代江西藏书家的籍贯以宋代江西的行 政区域划分为主。文中叙述江西宋代藏书家的籍贯地也一律用原地名并附现地 名。 从公元9 6 0 年宋朝建国到l1 2 7 年金攻破开封,是为北宋,从11 2 7 年宋室南 渡直至1 2 7 9 年为蒙古灭亡,是为南宋。北、南宋是宋代的前后两个阶段,其政 区规划管理基本相袭。开宝七年( 9 7 4 ) 十一月,赵匡胤命曹翰、曹彬率十万大 军进攻南唐,次年夏季,江西全境为宋所有。北宋政府统一后实行强化地方管理 政策,其地方行政区划管理系统,中央以下基本设立三级,最高一级为路( 相当 于今天的省级) ,下辖府、州、军、监、县等。以南宋嘉定年为准,江西地区分 为两路九州四军六十九县。其统属关系具体如下: 江南东路: 徽州:婺源县 饶州:下辖鄱阳、余干、浮梁、乐平、德兴、安仁( 今余江) 县 信州:下辖上饶、玉山、弋阳、贵溪、铅山、永丰( 今广丰) 县 南康军:下辖星子、都昌、建昌( 今永修) 县 江南西路: 洪州:下辖南昌、新建、奉新、丰城、分宁( 今修水) 、武宁、靖安、进贤 县 江州:下辖德化( 今九江) 、德安、瑞昌、湖口、彭泽县 袁州:下辖宜春、分宜、萍乡、万载县 筠( 瑞) 州:下辖高安、上高、新昌( 今宜丰) 县 叶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一七四经籍考一引过庭录【m 】中华书局,1 9 8 6 1 5 1 0 。 4 临江军:下辖清江( 今樟树) 、新淦( 今新干) 、新喻( 今新余) 县 吉州:下辖庐陵( 今吉安) 、太和( 今泰和) 、安福、永丰、吉水、万安、龙 泉 g - 遂川) 、永新县 建昌军:下辖南城、南丰、广昌、新城( 今黎川) 南安军:下辖大庾( 今大余) 、上犹、南康县 赣( 虔) 州:下辖赣县、于都、宁都、兴国、信丰、会昌、瑞金、石城、安 远、龙南县 3 、研究方法 本文立足于文献和文化角度,从收集整理现有的资料出发,对宋代江西私家 藏书的基本情况和其所折射出的文化意蕴作一个比较系统的研究。 在文献钩稽上,通过对历代文集、艺文志的搜索和江西地方志、宋史等 人物传记的收集,捕捉藏书家身影。 在文化研究上把握本地区藏书现象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政策等方面的内 在关系。 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宋代江西私家藏书概述 承唐而继起的宋代,是经济、文化中心由北向南转移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 古代私家藏书业的大发展时期。这不仅是因为产生了众多优秀的藏书家,还在于 藏书开始成为整个社会性、普遍性的群体行为和社会现象,并且是与政治、经济、 文化和科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江西经济、文化在唐宋以前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从唐中叶开始,迅速发展,至宋达到一个历史的鼎盛阶段,并带动了私家藏书的 繁荣,在全国都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此,江西私家藏书在宋代进入了黄金期。 第一节宋代江西私家藏书的兴盛表现 1 、藏书数量急增 随著雕版印刷的发明,我国的私人藏书,改变了过去单一的抄写渠道,并且 在宋元时得到大规模崛起,形成灿烂繁荣的藏书文化。据统计叶昌炽藏书纪事 诗所载的藏书家人数,五代1 5 人,宋1 8 4 人,辽1 人,金4 人,元3 5 人,明 4 2 7 人,清4 9 7 人,朝代不明者1 2 人,其中收入宋代江西藏书家1 2 人。金步 瀛和杨立诚所编的中国藏书家考略所收录的江西宋代藏书家也不多,只有 1 1 名。私人藏书表现出多集中在南方,形成以江浙为主体中心的藏书特点。据 范凤书中国私家藏书概述统计,古代著名的藏书家有4 6 5 4 家,江浙就占了 2 0 2 9 家,占全国总数的4 3 6 。从唐中叶开始,江西经济迅速发展,雕版印刷的 普及,尤其是刻书业的发达,以及学术、文化的兴盛使书籍生产逐渐规模化,使 得大量藏书成为可能。金步瀛和杨立诚所编的中国藏书家考略和减书纪事 诗一样所收录的江西宋代藏书家都不多,只收录了1 0 人。而据王河所编中 国历代藏书家辞典的统计,江西历代藏书家的数量情况列表如下: 表一江西历代藏书家数量的比较图单位:人 年代 隋唐五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近现代 人数 29 272 33 91 5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宋以前,有记载的江西藏书家只有两名,发展到宋代, 藏书家数量急增,且增长近5 0 倍,江西藏书家增长速度之快,达到历代之鼎盛。 而后中衰于元代,复兴于明清二代,衰落于近现代,整个发展呈现出骆驼峰型的 历史轨迹。 【清】叶昌炽藏书纪事诗附录部分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 9 5 8 6 而根据笔者从其他文献资料整理,补录9 名藏书家,得出宋代江西藏书家应 有1 0 1 名。 2 、藏书规模扩大 宋以前的江西未出现藏书万卷以上的藏书家,至宋,江西藏书量不仅大大增 加,而且规模居于领先地位。宋代藏书规模大大超过前代。据范风书的中国私 家藏书史一书统计,全国宋代藏书万卷以上藏书家的地区分布情况以及江西各 朝代藏书万卷以上藏书家人数情况分别列表如下: 表二宋代藏书万卷以上藏书家之地区分布表单位:人 江浙福江河 四安河 山山 湖 湖陕 西江建苏南j i l徽北东西南北西 5 43 22 l2 01 91 31 l1 085221 则江西有5 4 名,遥遥领先,居于首位,相当于浙闽两地的总和,可见其数 量之丰、藏书之多、规模之大。 表三江西历代藏书万卷以上藏书家人数统计表单位:人 年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近现代 人数 5 458 8 9 可见,江西宋代藏书达万卷以上的藏书家人数已经超过了后来几代的总和, 达到江西藏书事业的巅峰。据中国历代藏书家辞典和十国春秋记载,南 唐时期虽有四位藏书家如庐陵鲁崇范、德安陈褒以及隐居庐山的郑元素和陈贶 ,但藏书规模有限,藏书数量没有万卷以上。宋代江西藏书达万卷以上的俯拾 皆是,如余干赵汝愚藏书五万卷,鄱阳吴良嗣藏书多至四万余卷,南丰曾巩藏书 至二万卷、庐陵欧阳修藏书一万卷、建昌陈景元和临川晏几道藏书数力卷以及南 昌的袁抗藏书万卷“江西士大夫家鲜及也 回等等。宋以后,江西藏书规模有所 下降,而江浙、福建等地藏书数量和规模上不断得到增长和提高,到明清后便牢 牢占据了中心地位。 从藏书的种类来说,宋代江西藏书虽多以经史为主,但其它种类仍较为可观、 丰富。如文天祥之父文仪也收藏子集的内容,还有天文地理、礼乐律历、兵谋方 伎、古人字帖名画古器物以及宫廷秘阁资料等等。除藏书收藏外,宋代江西藏书 。【清】吴任臣撰徐敏、周莹点校十国春秋鲁崇范传卷二十九【m 】中华书局,1 9 8 3 4 1 3 载九经子史,广贮一室,皆手自校定” 清 吴任臣撰徐敏、周莹点校十国春秋陈褒传卷二十九 m 】中华书局,1 9 8 3 4 2 3 载“筑书楼,延四方学者”,中国历代藏书家辞典作“陈衮” 【清】吴任臣撰徐敏、周莹点校。十国春秋陈贶传、十国春秋郑元素传卷二十九 【m 】中华书局,1 9 8 3 4 1 9 - 4 2 0 载陈贶“孤贫力学,积书至数千卷”,郑元素“购一室于舍后,会集古书千余卷” 固 元】脱脱等( 宋史袁抗传卷三百零一 m 】中华书局,1 9 7 7 1 0 0 0 2 7 硕士学位论文 家在整理图书、保护藏书、书目编制方面均呈现独特的时代风貌。这在以下章节 会再作详细说明。 第二节宋代江西私家藏书的兴盛原因 l 、升沉枢纽政治经济条件的带动 ( 1 ) 政治因素 政治因素包括政局变化与政府政策。公元9 6 0 年,宋政权建立后,一是进行 统一中国的斗争,消灭地方割据势力;二是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集权统一。 宋兴后,最高统治者将兵权、财权、政权集中于中央,政府实行轻徭薄赋,奖励 生产的政策,很快使社会趋于稳定与发展。这安定统一的社会大局使宋代人才的 大量涌现有了一个好的前提保证。史载“宋受命垂七十年,天下得养老长幼,亡 兵革之优,庶且富矣。致教化之隆者也。 江西地处偏僻,地理位置离中央 政权有一定距离,反而使江西在三百年来的宋朝尤其是北宋,远离战火,政治相 对稳定,为江西藏书提供了基本的保证。 赵宋王朝统治者一直奉行重文轻武的基本政策,其比较开明的文化政策和尊 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宽容态度,是宋代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也促使了宋代人才 的大量涌现;为私家藏书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宋统治者实行优待儒士,注 重文治的一贯政策。宋史文苑传载“艺祖革命,首用文吏而夺武臣之权, 宋之尚文,端本乎此。”对武将夺权收兵,百般防范,而对文臣则高官利禄,给 予优厚待遇,加以重用。 北宋开始,科举制度开始改革,更加拓宽了文人入仕的途径。政府除设迸士 科外,又设有制科、杂科( 如“童子科) 和特奏名( “恩科 ) 等,即使在国势危 急的徽、钦二帝时也是如此。如靖康元年( 1 1 2 6 ) 金人围困汁京,钦帝仍下诏“复 置春秋博士用以取士。 根据顺治江西通志、民国时期江西通志稿等资 料统计,宋代江西进士共有5 5 4 5 人,有3 4 人为文武科鼎甲,1 1 人为状元。 对书籍的重视离不开宋代各帝王的“良好”读书习惯,如宋太祖“独喜观书, 虽在军中,手不释卷。闻人间有奇书,不吝千金购之。”不但自己重视读书, 而且积极劝勉臣子读书学习,“上之为人君者,无不典学:下之为人臣者,自宰 相以至令录,无不擢科,海内文士彬彬辈出焉。 统治者的好读书产生了辐射带 动效应,这些都为藏书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由于五代十国长期动乱, 【元】吕祖谦宋文缢卷七十九刘敞王沂公祠堂记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8 1 4 。 元 脱脱等宋史文苑传卷四g = - l - 九【m 】。中华书局,1 9 7 7 1 2 9 9 7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十一选举考四【m 】中华书局,1 9 8 6 2 9 7 【宋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 m 】中华书局,1 9 7 9 1 7 l 【元】脱脱等宋史文苑传势卷四百三十九【m 】中华书局,1 9 7 7 1 2 9 9 7 8 图书散佚情况较严重。宋朝建国之初,昭文馆、史馆、集贤院三馆的国家藏书仅 有“数柜,计万三千余卷”。所以宋朝的统治者很注重对书籍的收藏。这导致了 许多官员、士人、富商以及家有余财的平民对书籍产生一种敬仰及至崇拜的感情, 一遇机缘便收聚图书,壮大了宋代私人藏书家的队伍。 另外,宋代战乱较为频繁,尤其是宋代与外族的战争几乎没有中断过,从宋 代初期与辽国、西夏的战争到南宋末年与金元的抗争,使得北方战乱不断,时局 较为紧张,而偏于一隅的江西,紧靠江浙、东南,许多士大夫为避战乱迁移南方, 有不少就移居江西,这也无疑有利于壮大江西藏书家队伍。南宋初年,北人又一 次大规模入赣,其中有宗室入赣者,如余干赵不求、赵应替、赵汝愚、赵崇宪、 赵必健、赵良淳世系等;有居官留赣入籍者,如永丰袁枢、广丰张叔夜、铅山辛 庆疾等;有贬官居赣者,如南城李纲、临江军耿南仲等;还有兵屯转业留赣者, 兵屯洪州的范琼、江州刘光世、杨惟忠。 不管是藏书家队伍的壮大还是因避战 乱而转移的图书都为江西藏书事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2 ) 经济因素 宋朝结束了五代割据分裂的局面,统一了时局,这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 的社会环境和条件。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农业大国,而江西也历来是一个农业大 省,经济的发展主要是靠农业的生产。江西是一个多山之区,虽土地利用率不高, 然而境内水系完整,水利资源丰富,“长江西道泽国之地,章贡交流,彭蠡汇萃, 绵山络谷,诸江众至。 宜于农业生产,有发展农业的优越的自然条件。在北部 就有著名的鄱阳湖平原,加之长江流域的交汇,使盆地和平原资源丰富。优良肥 沃的土地和充沛的水利资源,使江西农业的发展早就具备先行条件。宋初统治者 采取了招民恳荒、减免租赋、设置农官、兴修水利、推广耕作技术等一系列有力 措施来加大农业生产,进一步改善了江西生产环境。江西农业发展不再局限于平 原,开始向丘陵、山地扩展。宋代江西农业生产技术虽不及两浙,但“已开始向 精耕细作的集约经营迈进了一步。 农作物除水稻外,小麦的种植面积也有所增 加。水稻、小麦的耕作一般多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制。江西在全国的粮食生产 上占有重要地位,为粮食产量大区。宋政府每年从东南各地征粮达6 0 0 多万石, 其中江西地区最多,吴曾能改斋漫录中说道“本朝东南岁漕米六百万石,江 西居三分之一,天下漕米取于东南,东南之米多取于江西,是宋代江西漕运,盖 二百万石也。 农业的发展带动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这充分表现在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1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崇儒卷一千七百四十二【m 】中华书局,1 9 5 7 2 2 3 7 陈文华江西通史 m 】江西人民出版社,1 9 9 9 3 1 0 3 1 6 。【清】谢曼等监修江西通志) ) 卷十四( 水利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陈文华( ( 江西通史 m 】江西人民出版社,1 9 9 9 3 3 8 陈文华( 江西通史引江西通志经政略漕运卷八十五江西人民出版社,1 9 9 9 3 3 9 9 硕士学位论文 江西的景德镇历来被誉为“瓷都 ,以景德镇为首的宋代江西制瓷业已成为 当时江西最重要的手工业之一,它使江西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地位日益突出。史 载“至五代时,民聚其地,耕且陶焉及宋寝盛,景德中为镇市置监镇司,掌 磁窑烟火公事。辟坊巷六街三市,时海宇清宁,附而居者数千家。 江西瓷业不 断壮大并多次销往世界各国,享有美誉。瓷器也因此成为宋代政权对外贸易的一 大商品,从而也促进了江西商业经济的发展。除了瓷器,宋代江西的茶叶也享有 盛名。江西山丘较多,土壤多呈酸性,十分适合茶树等酸性经济作物的生长。在 宋朝江西茶叶产量常居全国之首。宋代江西纺织业也较为发达,尤其在丝麻织品 方面表现突出。江西各地种麻,所以麻织品较多,有名的如江州、洪州的葛布、 瑞州、南安军的芋、吉州的葛、白芋布,赣州的白芋布等。欧阳修在寄题沙溪 宝锡院中描写吉州永丰道:“青林霜日换枫叶,白水秋风吹稻花,酿酒烹鸡留 醉客,鸣机织芋遍山家。 农业、手工业经济的发展为商业经济的成长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劳动力开始 成为商品,并且商业地区不断涌现,发展很快,如村墟、市镇等,“稻秧正青白 鹭下,桑椹烂紫黄鹂鸣,村墟卖茶已成市,地薄打麦惟闻声。 形容的正是抚州 临川一个村墟的商业景象。市镇在商业贸易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也在不断的上升为 县,宋代江西地区比南唐时新增十六县,有不少是由村墟、市镇所演变而来的。 江西的水利资源丰富,湖泊众多,赣江与长江相交汇,许多地区多在水陆交通要 塞上,水运十分发达。而这些处于交通便利的城市往往会带来商业贸易的繁荣, 也会成为重要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洪州位于鄱阳湖之畔,是宋代江西的政治、 经济中心,史载其地:“地方千里,水陆四通。风土爽垲,山川特秀。奇异珍货, 此焉是出。沃野垦辟,家给人足,畜藏无缺。故穰岁则供商旅之求,饥年不 告藏孙之耀。 充分显示了洪州交通便利、物产丰富、商业活动频繁的景象。 总之,农业、手工业、商业等经济的共同发展,推动了宋代江西经济的空前 发展,为政治稳定、文化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从而也提高书籍的增加、 流通以及购买力,活跃了藏书家的藏书活动,成为推动私家藏书发展的重要因素。 同时安定昌明的政治环境也为私家藏书的保存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统治者对 书籍的重视潜移默化地带动了书籍收藏热潮。在这种背景下政治经济的稳定发展 无疑对促进宋代江西私家藏书事业的繁荣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2 、风气使然学术文化与教育的熏冶 ( 1 ) 文化因素 母明抄本东昌志转引吉州窑的装饰艺术。故宫博物馆院刊【j 】1 9 8 3 年4 期, 宋】欧阳修欧阳修全集居士集卷十四 m 】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19 8 6 10 2 。光绪( ( 抚州府志卷二十建置志寺观一引陆游( ( 前坪寺戏书触目【m 】江苏古籍出 版社,1 9 9 6 3 1 8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一百零六江南西道洪州【m 】中华书局,2 0 0 0 3 l o 宋代统治者遵循的是崇文轻武的基本政策,这对于宋代文化的空前发展和至 高地位有着重要意义。正如著名学者陈寅恪在宋史职官志考证序中所说:“华 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江西文化在宋代十分发达, 这可以从文学、史学、哲学等方面表现得到证明。 江西文学在宋代大规模地崛起,进入了一个成就辉煌的历史阶段。江西文人 的身影始终贯穿在两宋文学的整个发展历程中。“切观国朝文章之士,特盛于江 西,如欧阳文忠公、王文公、集贤学士刘公兄弟,中书舍人曾公兄弟、李公泰伯、 刘公恕、黄公庭坚、其大者古文经术,足以名世;其余则博学多识,见于议论, 溢于词章者,亦皆各自名家,求之他方,未有若是其众者。 可知,宋代江西人 才济济,文学著作众多,影响巨大。 江西文坛可说是宋诗发展的代表,钱钟书宋诗选注中选入有8 0 人,其 中江西籍达2 6 人。庐陵欧阳修不仅开启宋诗一代风气,更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 运动的领袖。北宋后期分宁黄庭坚提出了一整套的诗歌理论和方法,形成了一个 影响极大的文学流派江西诗派。它的出现标志着宋诗风格特点的最后形成,影响 诗歌的发展绵延至清末。到南宋,有被称为南宋四大家之一或中兴四诗人之一的 吉州杨万里,其诗体称为“诚斋体 ,诗风发生转变以及杰出的爱国诗人庐陵文 天祥,涌现出一批的慷慨激越的爱国诗歌,广为传诵。在词方面同样辉煌,唐圭 璋编全宋词,收词家达1 3 9 7 人,其中江西籍有1 7 0 余人。宋词鼍四大开祖 中有三人为江西籍:临川人晏殊、晏几道、庐陵人欧阳修。至南宋,一是以姜夔 为代表的格律词派,另一流派是南宋末年的庐陵人文天祥、吉州刘辰翁、邓光存、 罗志仁等为代表的爱国词派。 唐宋散文八大家中有三家为江西人:欧阳修、曾巩、王安石。欧阳修在散文 领域也取得了重大成就,“欧阳修的古文指引了宋代古文的方向;他的创作的巨 大影响,也正式结束了骈文统治文坛的时代,开拓了古文新阶段。 曾巩也是以 散文创作来奠定他的文学大家地位,如宋史本传所言:“曾巩立言于欧阳修、 王安石间,所谓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 以其独特的艺术风 格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地位。临川王安石的散文成就非凡,他官居高位,其政论 文气势高峻,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战斗性。即使是游记一 类的散文也以议论见长,极富哲理。 两宋江西的小说和笔记也是全国成就最高的省份之一,其中洪迈七十四卷的 容斋随笔和四百二十卷的巨著夷坚志,“其规模之大、卷秩之繁、内容之 广、成就之高,在全国绝无仅有,充分显示宋代江西笔记与笔记小说所曾达到的 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 ) 上海古籍出版社【m 】1 9 8 0 2 4 5 。【宋】杨万里诚斋集卷一百三十三【m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7 1 1 。杨渭生两宋文化史研究【m 】杭州大学出版社,1 9 9 8 2 6 3 【元】脱脱等宋史卷三百一十九【m 】中华书局,1 9 7 7 1 0 3 9 0 l l 硕士学位论文 艺术水准与所取得的光辉成就。 宋代江西的史学也很突出。宋代史家辈出,成 绩卓著,其中江西地区的史家有庐陵人欧阳修,编著有新五代史7 4 卷,新 唐书2 2 5 卷;高安人刘恕参修资治通鉴,对该书的“通部仪例”编次安排, 编修断限等重要问题进行过深入研究,全祖望称其为“实系全局副手”;乐平人 马端临,撰有文献通考;婺源人朱熹,撰有资治通鉴纲目、宋名臣言行 录等。 至宋,儒学发展到一个历史的新阶段,称新儒学或宋学,其思想博大精深, 学派众多,富有时代精神。而江西就有王安石创立的新学派,这是宋学进一步发 展繁荣的一个颇具代表的学派。其新学富有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它以儒为宗, 但不拘泥于儒家旧传统,敢于越过儒家旧墙垣,力求义理,通经致用,开一代新 学风,可以说“王安石始倡道德性命之学,给北宋中期以来已经复兴的传统儒学 进一步注射了新鲜的血液,宋学从此进入了它的繁荣期。” 在哲学方面江西以朱熹和陆九渊为突出代表,成就显著。朱熹是程朱理学的 杰出代表,也是理学之大成者,他把自然、社会、人生等方面,统统融入其体系, 建立了博大繁杂的逻辑体系。金溪人陆九渊,是象山学派杰出代表,创立心学派, 是我国古代杰出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丰富和扩大了我国古代 思想内容,推动了宋代理学的向前发展。 ( 2 ) 教育因素 在宋代统治者抑武重文、科举改革的大环境下,宋代教育愈益发达,而教育 发达是私家藏书风气日盛的重要原因。宋代的江西人读书热情很高,江西是宋代 兴学最早、学校数量最多的地区。官学和私学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宋代江西地方官学总的来说教育比较发达,尤其是分布广泛,全区九州四军 六十九县,都有官学的设立,这是全国仅有的情况。而且较为正规,设施齐全, 有一定的规模、师资和教学水平。这为江西人才的培养、成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除官学之外,“乡校”、“村学”、“私塾”等私学也遍布整个宋代江西地区。 更为突出的是与官学平行的有着教学资源的正式的私学学校类型如书院、书舍 等。书院繁盛是宋代江西教育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江西书院尤多,而且官私兼 办,以私办者居多,遍布全省。根据江西府志统计,宋代江西书院有两百多 所,其中就有著名的白鹿洞书院,是宋代四大书院之一。此外象山精舍、鹅湖书 院、东湖书院、华林书院、雷塘书院的名气也很大。 书院在这种特定环境下有着与官学不同的特点,官学的教师主要由朝廷任 命,大部分是朝廷官员,学生多为官宦子弟,必须要有一定的政治背景和社会地 位,而且还要经过严格的选拔考试,教学的目的也主要固定为统治者输送服务的 。吴海、曾子鲁( 江西文学史【m 】江西人民出版社,2 0 0 5 8 9 。陈植锷北宋文化史述论 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9 2 2 3 5 1 2 人才,教学比较单一,而书院的教师则大多是德才兼备或学识渊博的学者,其中 虽然也有朝廷命官,但是以书院教学为兼职。书院的学生较为自由,没有等级之 分,不受地域的限制,书院的设立虽说也是为了服务于科举考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