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立体化教材设计.pdf_第1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立体化教材设计.pdf_第2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立体化教材设计.pdf_第3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立体化教材设计.pdf_第4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立体化教材设计.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摘要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的主要参考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实现课 程目标的重要工具。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以及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 制订,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改革接踵而至。传统纸介文字教材承载的信息内容与容量 有限,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并且传统教材的呈现形式仅限于文字与图 片,很难体现信息技术课程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性。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提出了 将信息技术教材立体化的建设思路,并尝试根据新课程标准开发高中信息技术立体 化教材。 本文主要是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必修模块一 信息技术基础立体化教材设 计思路的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本研究的由来、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相关概念的 界定。 第二部分是介绍我们在教材设计与开发的前期所做的准备工作,了解国内外信 息技术课程发展现状,考察国内信息技术教材的建设以及使用情况,为教材开发提 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第三部分在分析高中生特征以及立体化教材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高中信息 技术基础立体化教材的整体规划思路。 第四部分从文字教材的设计思想、体系结构、内容组织等方面详细介绍立体化 教材中文字教材的设计思路。 第五部分从光盘的设计原则、功能定位、内容设计及实现的关键技术等方面介 绍立体化教材中导学光盘的设计与开发思路。 第六部分从网站的需求分析、功能定位、设计原则、关键模块的设计以及数据 库的设计等方面介绍立体化教材中教学支持网站的设计思路。 第七部分是对本研究的总结,并指出当前工作的不足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信息技术;立体化教材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a b s t r a c t t h et e a c h i n gm a t e d a li st h em a i nr e f e r e n c ew h i l et e a c h e r sl a u n c ht e a c h i n ga n dt h e m a i ns o u r c ew h e r es t u d e n t sa c q u i r ek n o w l e d g e s ot e a c h i n gm a t e r i a li sa ni m p o r t a n tt o o l t oi m p l e m e n tt h eo b j f e c t i v eo fc u r r i c u l u m w i t ht h e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o ft h ec u r r i c u l u m r e f o r mo fb a s i ce d u c a t i o n , a n dt h ef o r m u l a t i o no fi n f o r m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c u r r i c u l u m s t a n d a r d , t h er e f o r mo fi n f o r m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t e a c h i n gm a t e r i a lf o rs e n i o rh i g hs c h o o l c o m e s b e c a u s eo f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t e x t b o o k sl i m i t e dc a p a c i t yi nc o n t e n t , t h en e e do f s t u d e n t s i n d i v i d u a t i o ns t u d yc a n tb eb e s tm e e t f u r t h e r m o r e t e x t b o o k sc 柚o n l yp r e s e n t t e x t sa n dp i c t u r e s , s ot h e yc a n tr e p r e s e n ta l lt h et r a i t so fi n f o r m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 c u r r i c u l u m ,s u c ha si t ss t r o n gt r a i t si np r a c t i c ea n dm a n i p u l a t i o n u n d e rt h es i t u a t i o n ,w e p u tf o r w a r d t h ei d e ao fd e v e l o p i n gi n f o r m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t e a c h i n gm a t e r i a li n t h r e e - d i m e n s i o n a lm o d e a n dw eh a v et r i e dt od e v e l o pt h et h r e e d i m e n s i o n a lt e a c h i n g m a t e r i a l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s t a n d a r do fi n f o r m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c u r r i c u l u m t h ea r t i c l ei st h es u m m a r yo ft h ed e s i g ni d e aa b o u tt h r e e - d i m e n s i o n a lt e a c h i n g m a t e d t h ef o u n d a t i o no fi n f o r m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 ,w h i c hi st h ec o m p u l s o r yp a r to f i n f o r m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c u r r i c u l u mi ns e n i o rh i g hs c h 0 0 1 mf i s tc h a p t e rm a i n l yt c l l ss o m e t h i n ga b o u tt h er e s e a r c h ,s u c ha si t so r i g i n 、m a i n c o n t e n ta n dr e l a t e dc o n c e p t i o n 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i st h ep r e p a r a t o r yw o r ko ft h er e s e a r c h i tm a i n l yi n t r o d u c e st h e d e v e l o p i n gs i t u a t i o no fi n f o r m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c u r r i c u l u ma n dt h eu s i n gs i t u a t i o no f t e a c h i n gm a t e r i a l a n d i ti st h eb a s eo f d e v e l o p i n go u rt e a c h i n gm a t e r i a l t h et h i r dc h a p t e r , b a s e do na n a l y z i n g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s t u d e n t si ns e n i o rh i g h s c h o o la n dt h et r a i t so ft h r e e - d i m e n s i o n a lt e a c h i n gm a t e r i a l ,g i v e st h et o t a ld e s i g np l a no f t h et h r e e d i m e n s i o n a lt e a c h i n gm a t e d a l j t h ef o u n d a t i o no fi n f o r m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 ” 1 n h cf o r t hc h a p t e rp r e s e n t st h ed e s i g n i n ga n dd e v e l o p i n gi d e ao ft e x t b o o k , w h i c hi s t h em a i np a r to ft h r e e - d i m e n s i o n a lt e a c h i n gm a t e r i a l t h c 矗f t l lc h a p t e rt e l l st h ed e s i g n i n ga n dd e v e l o p i n gi d e ao fc dm a t c h e dw i t h t e x t b o o k n cs i x t hc h a p t e ri n t r o d u c e st h ed e s i g n i n ga n dd e v e l o p i n gi d e ao ft h ew e b s i t e s u p p o r t i n gu s i n gt h et e x t b o o kb e t t e r t h el a s to n eg i v e sas u m m a r i z a t i o na b o u tt h ep r o c e s so ft h er e s e a r c h ,a n dl i s t st h e s h o r t c o m i n g sa n dt h ef u t u r et a s k s k e yw o r d s :n e wc u r r i c u l u ms t a n d a r d ;i n f o r m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 ; t h r e e d i m e n s i o n a lt e a c h i n gm a t e r i a l 砬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 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霹叔净 日期:泖锌月0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华中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作者签名:秀漱学作者签名:堤默可 l1 日期:谢年r 月日 导师签名:三f 孕断 日期:口占年r 月日 本人已经认真阅读“c a l i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一,同意将本人的 学位论文提交“c a l i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一中全文发布,并可按“章程一中的 规定享受相关权益。回意途塞握蛮厦澄卮! 旦坐生i 旦= 生i 睦生筮查。 作者签名:滋玟泞 日期:w 以年r 月影日 导师签名:三( 李新 日期:。易铽月巩日 硪士荦住论文 m s t e r st h e s i $ 1 1 本研究的由来 随着2 0 0 1 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的颁布,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展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也不例外。2 0 0 3 年,教育部颁布了普 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审定稿) ,明确规定7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目 标、内容等。信息技术教材是信息技术课程的直接物质载体,体现着新的教育观念、 教育目标、教学方式等,是实现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工具。但是,信息技 术作为一门新开设的课程,教材的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重知识和技能的传 授、教材脱离生活实际等,这些教材难以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信息技术教 材的建设问题愈来愈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与重视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审定稿) 颁布后,各地各高校都开始按照新 课程标准来开发新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截止2 0 0 4 年底,已有5 套教材通过全国 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并在全国五大实验区( 山东省、海南省、浙江省、宁 夏回族自治区、广东省) 试用。 目前,湖北省还未全面实施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所有高中都还在继续使用以前 的教材,大部分高中使用的信息技术教材是由武汉市科学研究院与华中师范大学组 编,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这套教材是按照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 导纲要( 试行) 要求编写的,已不能充分体现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最新动态。为 推进湖北省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实施。2 0 0 4 年9 月份,华中师范大学向教育部申请 了新课标下“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材开发一的课题。为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 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资赞助组成了以刘雍潜、王继新等教育技术专家为首、教 学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为主力的课题组。 作为导师王继新教授的助手。笔者有幸参与了教材编写的全过程。自2 0 0 4 年4 月起,我们就开始着手教材编写的准备工作。笔者主要负责协助导师进行教材结构 设计,以及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立体化教材的前期准备与规划工作,教材内 容的组织编写主要由课题组中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来完成。在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 中,笔者深深体会到编写信息技术教材的艰辛,但也为在一次次思想碰撞过程中产 生的新想法而兴奋在课题开展的两年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难韪,产生了很多新的 想法,积累了丰富的教材编写经验,这是一份宝贵的财富。笔者深癌将我们设计与 焉士荦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开发信息技术立体化教材的思路记录下来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一方面是对以前 工作的总结,另一方面为以后教材的编写提供参考。因此,笔者选择了“新课标下 高中 :信息技术基础立体化教材的设计什作为毕业论文题目,来总结课题组开发 立体化教材的经验,梳理立体化教材的建设思路。 2 研究内容及相关概念界定 1 研究内容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明显的实践性、综合性与时代性,传统教材很难将其展现出 来,将教学内容以立体化形式呈现是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建设的一个新的尝试。本文 主要是对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立体化教材设计准备、编写、制作过程的所恩、所 想、所感进行记录,并对立体化教材的设计思路进行总结,以期为信息技术教材建 设及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开发提供参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1 ) 通过文献调研、问卷调查以及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国内外高中信息技 术课程建设情况。考察国内信息技术教材的建设情况。并着重分析湖北省高中信息 技术教材的使用情况。为本套教材的设计与开发提供参考。 ( 2 ) 通过分析高中生特征以及立体化教材的特点,论证以立体化教材形式呈 现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教学内容的合理性。 ( 3 ) 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进行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立体化教材的整体设 计规划。并从功能定位、指导思想、设计原则、内容组织与选择等方面详细阐述文 字教材、导学光盘、教学支持网站的设计思路。 2 相关概念界定 ( 1 ) 新课标 本文中的新课标是指2 0 0 3 年3 月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 准( 审定稿) ( 以下简称“新课标斗) 。新课标中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分为必修与选 修两个部分。必修部分只有“信息技术基础”一个模块,选修部分包括五个模块, 即“算法与程序设计一、多媒体技术应用一、“网络技术应用f 数据管理技术一和 叠人工智能初步一。本文中的信息技术基础即是根据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一 课程标准开发的教材。 ( 2 ) 立体化教材 立体化教材这概念最早在2 0 0 2 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提出。目前,对于立体 化教材的定义有多种,人们从不同角度对什么是立体化教材进行了描述。余胜泉和 张泽在( e - l e a r n i n g 时代高校教材的立体化出版一文中指出,“所谓立体化教材, 2 再士学位论文 m s t e r st h e s i $ 就是以满足教学多种需求、最大程度促进学生能力全面发展为目的,在传统印刷教 材的基础上,以课程教学为中心,借助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将教 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资源和数字化教学支持服务以多种媒介、多种形态、多个 层次进行整合的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和动态性的出版物的集合一回。笔者认为此定 义全面地概括出了立体化教材的特点,是对立体化教材的最好解释,所以本文就以 此定义为参照来开发立体化教材,我们的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立体化教材主要包 括文字教材、导学光盘与教学支持网站等三部分。 ( 3 ) 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对于什么是信息素养,不同时期,不 同国家、不同学者都有不同的理解。我们认为信息素养包含技术和人文两个层面的 含义;从技术层面来讲,信息素养反映的是人们利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从人文层 面来讲,信息素养反映了人们面对信息的心理状态,也可以说面对信息的修养。具 体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 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和 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 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余胜泉、张洋e - 曲m i n g 时代高校教材的立体化出版m 中国大学教学2 伽1 6 ( 2 ) 3 盾士学位静主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2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及教材建设情况综述 新课标呼唤新理念教材。为使我们的教材跟上国际发展的步伐,符合国内信息 技术发展现状,在设计新教材之前,我们做了以下准备工作:一是了解国内外信息 技术课程建设情况,并对国内现行信息技术教材进行分析与评价,以便总结与避免 现行教材的不足,发现与继承现行教材中的亮点;二是对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的使用 对象即教师与学生进行深入调查,寻找现行教材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建议,分析使 用者的需求心理,设计符合信息社会需要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的新型内容与体系结 构;三是正确解读与灵活表达新课程标准的各项指标 2 1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情况 2 1 国外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情况 为了解国外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情况,我们通过文献调研的方式考察了英国、美 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设置形式、课程目标、课程 内容等。 1 信息技术课程设置形式 在课程形式上,大多数国家都把信息技术作为独立的课程,有些信息化水平较 高的国家和地区,无独立形态的信息技术课程存在,而是将信息技术相关知识融合 到其他学科中介绍,但同时也提出相应的信息素养标准,要求学生必须达到。 2 信息技术课程目标 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目标。大多数国家都强调学生通过信息工具的实际使 用和对信息生活的参与,增强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以信息 技术为支持手段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判断决策能力等,即强调适应现代社会的信息 素养的培养。并且各国的教育目标都是将学生看作“完整”的人,希望通过信息 技术教育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 3 课程内容 综观各国的信息技术课程,大致都涵盖以下内容: ( 1 ) 探究知识和用法熟悉软硬妒 通过介绍计算机软硬件方面的知识,使学生掌握各种设备的使用方法。比如, 。顾建军、车艺、董玉琦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 实验) 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 0 0 4 ( 4 ) 4 顾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美国威斯康辛州的课程内容主要是:教授学生正确使用输入输出设备;操作基本 的声音和影像设备;认识并解释计算机系统各部件的功能;认识普通媒体的形式; 解释媒体与技术的作用和影响等等。 ( 2 ) 选择、辨别、交流、组织、呈现信息 加工处理各种信息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内容,所以各国在课程内容设置上 都强调此部分内容的学习。比如,英国的信息技术课程教授学生怎样通过各种形 式来呈现信息以达到分享想法的目的;讨论他们需要怎样的信息及怎样发现并利 用信息l 怎样综合信息,检查是否合理,考虑如果有错误或漏洞会发生什么事情; 怎样正确组织文本、表格、图像和声音开发和精炼想法;怎样通过选择正确资源, 使用和精炼搜索方法并质疑已发现信息的可用性和价值;用系统的观点去思考所 需的信息,并讨论如何使用。 ( 3 ) 根据目的,科学决策 将综合运用各种信息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把学生决策能力的培养以活动的 形式穿插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之中。比如美国威斯康辛州的信息技术课程教授学生 信息搜索的策略,学会比较信息、分析信息,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与作品 主题和目的相适应的方式来组织思想和概念;运用多种研究、调查的策略形成计 划等等。 2 1 2 国内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情况 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开始于2 0 世纪8 0 年代,经历最初的计算机教育时期, 正在向信息技术教育时期转变。在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我国的信息 技术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2 0 0 3 年3 月份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 标准( 审定稿) ,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进行了详 细说明。这是信息技术教育进入新发展时期的重要标志 1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性质 信息技术课程性质主要表现在基础性、综合性与人文性三个方面。基础性表 现在它不仅是信息技术在各个学科中应用的基础,也是学生在今后工作与生活中 有效解决问题、自我发展的基础;综合性表现在它不仅包括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 与操作技能知识,也包括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以及相关的权利义务、伦 理道德、法律法规等内容;人文性主要表现在它是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设置的, 它既有恰当而充实的技术内涵,又体现科学精神,强化人文精神。 5 硕士学住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2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目标。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新课程标准从知识 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 ( 1 ) 知识与技能 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 表达与交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能熟练地使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 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 ( 2 ) 过程与方法 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 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 准确性和相关性。 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 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 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进行创造性探索或 解决实际问题,如辅助其他学科学习、完成信息作品等 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 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 3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 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 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 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 上述三个层面的目标相互渗透、有机联系。共同构成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培 养目标。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 动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同层面信息 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不能人为地割裂三者之间的关系或通过相互孤立的 活动分别培养。 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审定稿) 2 0 0 b ( 3 ) 6 项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3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包括必修与选修两个部分,共六个模块,每个模块2 学分。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总学分为2 + 2 + ( x ) ,其中必修2 学分,科目内选修2 学分, 跨领域选修x 学分。 必修部分只有“信息技术基础 一个模块,2 学分,一般在高中一年级开设。 它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相衔接,是信息素养培养的基础,是学习后续选修模块的 前提。该模块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信息技术与社会实践为主线,强调让学生掌握 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在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日常学 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通过亲身体验与理性建构相结合的过程,感受 并认识当前社会信息文化的形态及其内涵,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构 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信息技术科目的选修部分包括“算法与程序设计一、。多媒体技术应用 、“网 络技术应用 、“数据管理技术一和“人工智能初步一五个模块,每个模块2 学分。 选修部分强调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关注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双重建构,是信息 素养培养的继续,是支持个性发展的平台。模块内容设计既注重技术深度和广度 的把握,适度反映前沿进展,又关注技术文化与信息文化理念的表达。 2 2 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建设及使用现状 2 2 1 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建设现状分析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现行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有近2 0 0 多套。为了解现行 高中教材建设情况,我们抽出1 6 套有代表性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进行分析研究, 其中1 2 套教材是依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 编写的,4 套是根 据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编写的。 1 以2 0 0 0 年指导纲要为依据编写的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归纳分析依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 编写的1 2 套教材, 可以发现这些教材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以应用软件( 主要是o f f i c e 办公软件) 的教学为中心,按照学习软件 的使用方法顺序为主线安排教材体系,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软件实 用技术。 另一种是以信息知识、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原理、软件操作的学习为中心来 组织教材体系,辅以“任务驱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 活动中学习信息与计算机知识和软件使用技术。 7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这些教材在指导学生学习计算机软件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但都未能走出为教 软件而教软件的窠臼,距离教育部规定的信息技术教学目标尚有相当大的差距,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 1 ) 教材目标重工具操作轻实践应用,忽视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 法与过程指导 很多现行教材局限于软件工具的使用与操作步骤的讲解,没有涉及利用信息 工具处理学习者实际学习与生活问题的应用,更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过程 等内容,这类信息技术教材不符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一打开就如同应用软件 使用说明书,这种教材内容和传统的教学模式、评价方式会使原本生动有趣的信 息技术课程变得枯燥无味,窒息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就出现了“学生喜欢玩电 脑,但不喜欢上信息技术课 的现象。 ( 2 ) 教材重技术轻人文。忽视信息社会人文精神与信息责任的培养 绝大多数现行教材仍然以“计算机教育 “技术型知识一为核心内容,偏重于 语言编程及计算机原理与构造,整本教材只用一两节内容介绍“信息 或“信息 技术一后就匆匆而过。例如:某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实质上就是典型的“计算机与 程序设计技术一的教材,此教材两册共八章,“信息与信息处理一在3 7 8 页的内容 中只占2 页,“计算机与程序设计一在教材内容中占9 9 5 。个别教材重视信息的 加工处理,但对信息的真伪与优劣、信息的社会影响的辨别与评价能力则明显没 有关注,这当然无法承载信息技术教育全面的信息素养内涵。 ( 3 ) 教材内容滞后于信息技术发展的实际,不能反映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现行教材在选取新技术与新理论的生活应用、社会影响、发展趋势内容方面 做得还很不够。高中生特别喜欢的网站与动画制作工具( 如d r e a m w e a v e r 和f l a s h ) 很少有教材提到;教材上介绍的搜索引擎工具已经陈旧( 更强大更全面的搜索引擎 早已普遍使用) ;同时,目前对社会与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新技术如人工智能、自 动控制、桌面印刷、m i d i ( 乐器数字化接口) 等在现今教材中也很难找到,教材内 容长时间落后于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会严重阻碍信息技术的大众化。 ( 4 ) 教材强调按学科知识体系编写教材内容结构,忽视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部分现行教材受“学科中心论一影响,内容编排上强调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体 系的系统性与逻辑性,按照学科分类来划分章节,有的甚至把高校的教材内容完 全“移植 过来。例如:某教材在第一章就深入讲述计算机的硬件结构、软件系 统、工作原理以及多媒体技术与原理;第二章学习操作系统、汉字处理与键盘操 作。这种结构的教材太注重知识传播,评价标准通常也是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 与记忆,并且此种教材忽视小学、初中、高中内容的衔接设计,不适合学生的地 8 厦士学住论文 m s t e r st h e s i s 区化差异、个性化发展的选择需要。 另外,也有某些教材以系列信息处理任务为主线组织、编排教材内容;某些 教材根据学习者与社会发展对信息技术技能的要求进行内容组织与编排,把教材 重点放在信息技术技能上。这两种教材都是以能力发展为本的内容结构组织方式, 有很多优点,与强调以学科知识体系为结构的教材相比,更受学校与社会的欢迎。 ( 5 ) 教材形式单一,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 在我们抽出的1 2 套教材中,只有3 套教材有配套光盘。这说明大部分信息技 术课的教材还只是纸介文字教材,还没有开发与之相对应的配套光盘与教学支持 网站,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 2 以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写的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截至2 0 0 4 年1 2 月份,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的普通高中信息 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共有五套,下面就其中四套进行具体的分析与评价。 ( 1 ) 李艺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必修一信息技术基础 本套教材由学生用书、教师用书与配套光盘组成。配套光盘中既有电子化的 文字教材,也有扩展阅读资料,井采用非线性编排,阅读起来很方便。 文字教材以两条线索来构建教材体系结构。其一,以信息的q 获取与评价一 加工与表达一发布与交流斗存储与管理一为线索,打破工具软件的束缚,在贴近 现实社会生活的基础上,提取出不同工具的共同属性,创新性地构建教材体系。 其二,以技术知识、方法与应用为线索,强调技术过程与日常生活的一体化,增 强文化教育内涵,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实现技术素养与文化素养的双重建构。 ( 2 ) 祝智庭主编中国地图出版杜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 本套教材除了学生使用的文字教材、配套光盘外,还有教师用书及服务网站。 文字教材按照“认识信息世界一获取信息一管理信息一加工表达信息骨韵线索来组 织教材内容。 本套教材很好地处理了方法与工具、稳定与变化的关系。在方法与工具关系的 处理上,教材以过程和方法引领,以典型工具应用为示范,不绑定于特定工具,鼓 励师生根据实际条件选择合适的工具;在稳定与变化关系的处理上,将相对稳定的 内容放在书本上,将多样性、动态性内容放在光盘上,将易变性、拓展性内容放在 网站上。 此外,为了支持学习和创作表达的过程,教材中引入了基于网络环境的“电子 学习档案袋”为及时更新和拓展教学资源,天津市教育教学研究室还提供服务两 站。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支持,学习的测评就由完成电子作品和在线考试两种方 式来完成,网站提供了上传电子作品的应用软件和支持在线考试的相关资源。 9 礓士学住话i m s t e r st h e s i $ ( 3 ) 徐福荫与李文郁主编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 本套教材只有文字教材,没有提供配套光盘。教材以“信息处理与交流即为主 线,按照“信息的获取与评价一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一信息的发布与交流一信息的存 储与管理一的逻辑线索呈现所有的学习内容。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并展 开学习活动,教材中设置了“情境案例”、“任务”、“交流”、“探究”、“实践一、“拓 展打、“综合活动井、“扼要回顾斗、“学习评价一等栏目。 教材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编写与组织,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思想渗透到教材内 容中。教材中安捧的一系列任务不仅给教师备课提供了参考与依据,也为学生进行 自主学习提供了引导。但是教材中安排的学生探究活动太多,有点矫枉过正的味道。 由于活动占去了大量时间,导致接受与探究失去协调与平衡,使高一新生难以很快 适应高中信息技术学习要求。 ( 4 ) 陶增乐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 本套教材由文字教材、配套光盘与教材支持网站组成。 文字教材中提供了基本的教学内容教材结构与内容设计注重体验式学习的重 要性,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实践体验一、“综合探究一、“讨论交流一等环节。 并且在“实践体验一中提供了详细的操作步骤,有利于学生进行模仿操作为增加 教材的信息量,每章内设置有“知识链接开( 与正文有关的、延伸的知识) 、“问题 思考“阅读材料“本章小结一等栏目。 光盘中主要包括教学中用到的一些素材、学习课件和大量的参考资料,以及所 有操作的示例,为学习提供比较直观的学习指导。网站中提供了大量参考教案,但 是资源的呈现方式单调并且更新也不及时,总之网站在内容方面还有待优化与 充实。 ( 5 ) 总结 以上四套教材基本上符合课标的要求,很好地处理了零一起点的问题,考 虑到与初中教材的衔接问题;教材编排方式上也废弃以往的软件操作说明书方式, 采用问题驱动、任务驱动的方式来编排;都以信息获取、加工、处理为主线组织 教材内容,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并将多种评价方式渗透到教材内容中,更 多地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多样化,除了传统的文字教材 外,都附有配套光盘,部分教材还有网站支持;教材中对软件的处理灵活化,对 常用的流行软件只作简单介绍,没有将教材内容限制到某个具体软件上。以上几 点都是我们在教材设计过程中要吸取的好的经验。此外,由于这四套教材是新课 标教材编写的第一批教材。难免会有不足之处,比如: 教材中部分实践活动层次划分不够明确,实践任务不够具体。比如某教材的 1 0 硕士学位论文 m a $ t e r st h e $ 1 s 信息的编程加工一节,课后安排的实践活动( 用v b 来制作记事本程序) 只适用于 已经具备一定编程基础的同学,因此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无法准确定位。 教师用书编写不够详尽。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用书相比较,信息技术基础模块 的教师用书把大量篇幅放在了材料和教学案例上,而对于如何分析教学目标和如何 把握教学深度和广度的介绍略显不足。有些具有互动性的教学案例没有按照正常的 章节进度进行设计,这就使得很多教师感到不知所措。 对实践模块指导不够。在未制作作品时,方法讲的不少,但是到了制作时方 法的体现却有些薄弱了,比如多媒体的集成中,对媒体的相互作用体现不很足,对 前面的方法介绍照应不足。 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这四套教材中只有两套有教学网站支持,并且这 些网站上的内容都是为教师服务的,供学生学习的内容基本没有,并且网站内容 更新不及时。 2 2 2 湖北省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使用情况 为了了解湖北省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使用情况,我们于2 0 0 5 年4 月份对湖北省 9 所高中( 武汉市6 所、襄樊市2 所、黄冈市l 所) 进行了问卷调查与访谈( 调查 问卷见附录i 、i i ) 在教研员的帮助下,我们选择了信息化环境较好的省重点 学校5 所,信息化环境一般和稍差的学校各2 所。共发放纸介学生问卷( 高一、 高二年级) 2 4 0 份( 其中通过e - m a i l 发放问卷4 0 份) ,回收有效问卷2 2 0 份;发 放教师问卷3 5 份( 其中通过e - m a i l 发放问卷l o 份) ,有效问卷3 5 份。通过面对 面以及q q 聊天的方式访谈了1 6 名教师,学生若干。 1 教材版本 湖北省大部分学校使用的是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与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的两 套信息技术教材,还有个别学校使用清华大学出版社与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 这四个版本都是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 编写的,是“零 起点的 2 学生使用教材的情况 ( 1 ) 学生信息技术基础情况 我们调查的学生中7 0 已在小学或初中学习过信息技术课程,他们大部分都已 学过o f f i c e 办公软件以及基本的上网知识( 如表2 - 2 - 1 所示) 。并且部分教师反 映说,高中生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即使他们以前没有学习过信息技术课程,在 与同学一起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很快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所以高中教材没有 必要以“零 起点的方式编写。 l l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表2 - 2 一l 学生信息技术知识基础情况 进入高中前已学习过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选项 选项所占比例 w o r d7 0 p o w e r p o i n t6 5 浏览网页 6 8 使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5 4 收发电子邮件 5 7 操作系统 5 2 e x c e l4 0 其他:p s 、f l a s h 2 3 o u t l o o k1 0 b a s i c8 a c c e s s7 f o x p r o4 ( 2 ) 学习信息技术的条件 我们所调查的6 所武汉市学校中7 0 的学生家中有计算机并接入i n t e r n e t , 其他地区1 5 的学生家中有计算机,接入i n t e r n e t 的比例更少。高中学校一般都 在乡镇或城市里,硬件条件相对比初中、小学要好些,所调查的学校中都至少有 两个学生机房,一般一个机房可容纳5 0 人左右。这样,即使家中没有计算机的同 学也可以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学习。 ( 3 ) 对所使用教材的评价 从表2 - 2 - 2 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现在使用的教材不满意,主要是教材内 容陈旧、不够生动活泼、与实际应用脱节、过于简单等。 表2 - 2 - 2 学生对教材的评价 对教材的满意程度选项 选项所占比例 满意,教材内容语言描述简洁易懂,生动有趣 2 5 满意,内容呈现形式活泼 7 不满意,内容陈旧5 1 不满意,不够生动活泼 3 1 不满意,与实际应用脱节 2 0 不满意,过于简单2 5 不满意,容量大 7 不满意,难度大 0 项士学位论主 m s t e r st h e s i s 教师与学生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h 在查找与教材有关的 素材资源时花费的时间太多丹( 如表2 - 2 - 3 、表2 - 2 - 4 所示) ,并且学生也都喜 欢“通过互联网学习一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 如表2 2 - 5 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 很有必要为学生提供教材配套光盘或教学支持两站。 表2 2 - 3 学生在使用教材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学生在使用教材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选项 选项所占比例 在查找与教材有关的素材资源时花费的时间太多 5 2 学校中没有教材中涉及到的一些硬件设备,不能完成某些实验操作 3 5 教材中有些操作步骤讲得太简单,我不能按照它的提示完成任务 2 0 教材中提供的一些网站访问不了 1 0 其他,比如没有困难或内容太简单 7 表2 噜- 4 老师在使用教材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老师在使用教材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选项 选项所占比例 学生对教材中的内容不感兴趣,课堂教学不好组织 8 0 备课时查找相关的教案、课件,素材资料等资源比较困难 4 5 其他 3 麟 教材中涉及到的大部分设备学校里没有,不能给学生演示或让学生 动手操作 2 9 6 表2 - 2 - 5 学生喜欢的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方式 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选项选项所占比倒 利用互联网学习 8 5 在机房边听老师讲解边练习 4 0 通过完成老师布置的若干任务( 或活动) 来获取知识 2 5 利用计算机相关报刊杂志 比如:电脑报、电脑爱好者等) 1 0 在教室听老师讲课 5 利用学习光盘学习 2 其他 o 腰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 4 ) 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学生都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站开发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动画制作技术、 开发小游戏或玩游戏等方面感兴趣,具体如表2 - 2 - 6 所示。 表2 - 2 6 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选项所占比例 动画制作技术,比如f l a s h 软件 8 0 网站开发技术,比如d r e a m w e a v e r 、f i r e w o r k 、a s p 、j s p 等 7 8 图像处理技术,比如p h o t o s h o p 7 0 计算机网络技术,比如如何组建局域网等 6 5 玩游戏 7 0 开发小游戏 3 0 程序设计,比如c 、c + + 语言 4 0 结合我们的访谈与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高中生最感兴趣的动画制作技术、网页 制作技术与图像处理技术,在现行教材中只是讲解了相关软件的基本操作,没有向 学生介绍一个完整、系统的作品的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