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晏子春秋》副词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专书研究是汉语史研究的一项基础工作,从各个历史阶段中选出若干种有代表 性的典籍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意义十分重大晏子春秋) 作为先秦时期的一部较 重要著作,是研究先秦语言的重要语料。本文对晏子春秋) 一书的副词进行了穷 尽性的考察和描写分析。 文章分四部分:首先简要介绍了晏子及晏子春秋 一书的基本情况;第二部 分对副词的语法功能问题进行了讨论,从而确定了晏子春秋) 副词的界定标准; 第三部分把晏子春秋 中的1 4 6 个副词分为程度副词、时间副词、情态副词、范 围副词、语气副词、连接副词、否定副词、谦敬副词、频率副词九个类别,对其用 法和语法意义进行了具体的描写,并对每类副词的使用频率进行了统计;结语部分 在对晏子春秋 中的副词系统进行描写、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晏子春秋 中酣 词的分布和使用情况 关键词:汉语史;专书词汇研究;晏子春秋;副词 i ti so f g r e a ti m p o r t a n c ei nt h er e s e a r c ho f c h i n e s el a n g u a g eh i s t o r yt h a t s e v e r a lk i n d so fm a s t e r p i e c e sf r o md i f f e r e n th i s t o r i c a ls t a g e sa 他s e l e c t e dt o b ew o r k e do v e ra tg r e a tl e n g t h a so n eo ft h em o s ti m p o r t a n tw o r k si n p r e - q i nd y n a s t y , y a n z ic h u n q i ui sak e yr e s o u r c et ot h er e s e a r c ho fp r e - q i n l a n g u a g e i n t h i s p a p e r , t h o r o u g h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a n d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d e s c r i p t i o n sa r eg i v e nc o n c e r n i n gt h ea d v e r b se m e r g e di nt h ey a n z ic h u n q i u t h et h e s i si sc o m p o s e do ff o u rp a r t s t h ef i r s tp a r tg i v e sab r i e f i n t r o d u c t i o no fy a n z ia n dh i sy a n z ic h u n q i u a n di nt h es e c o n dp a r ta d i s c u s s i o na b o u tt h eg r a m m a t i c a lf u n c t i o no fa d v e r b si sg i v e ns oa st om a k e c r i t e r i af o rt h ea d v e r b si ny a n z ic h u n q i u b y c l a s s i f y i n gt h e1 4 6a d v e r b si n t o n i n ek i n d s ,w h i c ha l es t a t e da sd e g r e ea d v e r b s ,t i m ea d v e r b s ,m o d a la d v e r b s , r a n g ea d v e r b s ,m o o da d v e r b s ,c o n j u n c t i v ea d v e r b s ,n e g a t i v ea d v e r b s ,m o d e s t a d v e r b sa n df r e q u e n c ya d v e r b s ,s p e c i f i cd e s c r i p t i o n sa r em a d et ot h eu s ca n d g r a m m a t i c a lm e a n i n g so ft h ea d v e r b s a n dt h es t a t i s t i c a lf r e q u e n c yo fe v e r y k i n do f a d v e r b su s e di nt h ew o r k so f y a n z ic a na l s ob ef o u n di nt h et h i r dp a r t f i n a l l y , i nt h ec o n c l u s i o np a r t , as u m m a r ya b o u tt h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a n du o f t h ea d v e r b si ny a n z ii sg i v e no nt h eb a s i so ft h ed e s c r i p t i o na n da n a l y z eo f w h i c h k e yw o r d s :c h i n e s el a n g u a g eh i s t o r y ;l i n g u i s t i cr e s e a r c ho fs p e c i a l i z e d w o r k s ;y a n z ic h u n q i u ;a d v e r b s 承诺书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 下独立完成的,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属于山西大学。如 果今后以其他单位名义发表与在读期间学位论文相关的 内容,将承担法律责任。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文献资 料外,本学位论文不包括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 或撰写过的成果。 学位论文作者( 签章) :、司诗 2 0 07 年j 月) 3 日 引言 语音、词汇、语法历来是汉语史研究的三大课题,有关汉语史的研究大都是围 绕这三个角度进行的。古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与现代汉语相比有许多不同之 处,这些不同之处是语言在历史发展中自身逐渐演变的结果,其中,语法的演变较 慢,而语音、词汇的演进速度则相对较快就词汇而言,我们发现:某一特定阶段 词汇有其自身的特点,其全貌与前一阶段相比会有很大差异,因而用历史语言学观 点对某一特定阶段的词汇进行全面、细致、多角度的研究是汉语史研究中一件很重 要且很有意义的工作 专书语法研究是二十世纪后半叶汉语史研究所展开的一项系统工程,是汉语史 研究的基石汉语史研究必须探求汉语在各个时期的特点,总结汉语发展的内部规 律,本文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对晏子春秋 副词做了穷尽性调查,并对其 使用情况做了具体、详尽、多角度的调查与分析 副词作为一种个性强于共性的功能类词,虽然基本句法功能多是充当状语,但 是其内部各小类、各成员在组配方式、语法意义以及语用特点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 的差异,情况相当复杂,因此,多年来副词一直是汉语词类研究中引起争议最多的 一类对有关副词的一些基本闯题至今未能取得共识,这是由汉语盈悯自身特点决 定的:1 虚化程度不一,范围不易确定,同形容词、时间名词、连词、助动词、代 词、语气词都存在一定程度交叉与交葛现象,界线难以分辨。2 有的意义虚化空灵, 有的意义具体实在,3 ,组合关系多样,大多数情况修饰动词,有时也修饰名词。4 。 充当状语并非副词唯一特征,不少场合也充当补语。过去,人们大多以功能和意义 相结合相兼顾作为判定副词的标准,但却未能划分出一个与其它词类界线分明的副 词。从本质上讲,一定阶段的副词本来就不可能是一种匀质的语言现象,因为汉语 副词大多是由实词虚化而来,虚化是个漫长的动态的过程,因而在某一特定阶段上。 汉语副词各成员存在虚化程度快慢不一的现象。 基于以上众多问题,本文以晏子春秋为研究蓝本,以书中的副词为研究对 象,全面总结该书中全部副词的使用情况,采用统计法对其进行细致、全面、多角 度的共时平面描写,并根据各小类副词所关注的重点不同探索其不同特征,包括对 中心语的选择情况,出现位置,必要时进行语义指向分析,最终揭示各小类副词的 语法特点,以期能对专书语法研究贡献绵薄之力。 目前。就已有资料看,国内外对古代汉语的虚词研究极为兴盛,其中对副词的 研究更为重视,出现了大量专书的副词研究,这些专书大都集中于上古时期,包括 左传、庄子、孟子、战国策等代表性著作。相比较而言,同样出现于上 古期的晏子春秋则受到冷落,就笔者已见到的关于晏子春秋的论文,研究 角度几乎均集中在其成书时代、作者和晏子的学派之争上,两对此书的语言研究受吐 较少 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为:1 专书专题研究2 穷尽性研究,采用统计法,词的数 量与词频并重3 描写与说明相结合,既重视单个副词个性的静态描写,又注重其对 中心语的选择,其出现的位置,以及语义指向等动态描写 晏子及晏子春秋 1 晏子及晏子春秋 1 1 晏子其人 晏子,名要,字仲,谥平,生年不可考,卒于公元前5 0 0 年,春秋末期齐国夷 维( 今山东高密县) 人,齐国继管仲之后杰出的政治家。其父晏弱为齐卿,弱死, 晏婴继父爵为卿,曾事齐灵公,庄公,景公,辅佐景公达四十八年,先后从政五十 余年之久 晏子生活的春秋末期是一个动荡的时代,战争频仍,徭役繁重,生灵涂炭,经 济破坏,人民遭受着无比的痛苦晏子继父爵为卿不久灵公死,公子争位,朝政 大乱,崔杼拥立庄公,仅在位六年,又被崔杼所弑,立庄公弟景公,此后崔杼、庆 封专权,大族鲍氏、高氏、栾氏等又相攻杀,各种政治势力相互倾轧,敷年中国家 不得安宁,又遭受后起强国的侵扰,齐国早已由齐桓公时的称霸于诸侯的强盛之世 逐渐走向衰败 身为大臣的晏婴还是尽其所能,主张以礼治国,通过礼来匡正混乱无序的社会 秩序实旌德政;主张节俭,省刑罚,薄赋敛,减劳役。崇尚贤能重视修身,先 己后君,先国后家,并用开仓济民等措施为民众谋福利。正如刘向叙录) 所言:。( 晏 要) 以节俭力行,尽忠极谏道齐,国君得以正行,百姓得以附亲,不用则退耕于野。 用则盔不诎义,不可胁以邪自刃虽交于胸,终不受崔杼之劫,谏齐君悬而至,顾 而刻,及使诸侯,英能诎其辞,其博通如此,盖次管仲。内能亲亲,外能厚贤 齐人以此重之”。史记管晏列传 言:。( 晏婴) 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 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顾命, 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o 司马迁对晏晏可谓推崇备至,竟言“假令晏 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1 2 晏子春秋其书 晏子春秋是记录晏婴言行的一部著作,共八篇二百一十五章。 对晏子春秋 一书的记载最早见于史记管婴列传:。吾读管氏牧民 、 山商、乘马 、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 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固可见在司马 。参见吴则虞晏子春秋集释刘向叙录中华中局,1 9 8 2 ,第4 9 页 。参见司马迁史记中华中局 。参见司马迁史记) ,中华中局 。参见司马迁史记) ,中华中局 晏子春秋 副词研究 迁的时代晏子春秋便广为流传了其书有很多不同的传本,现今所见的晏子 春秋是经刘向整理编辑后流传下来的。刘向叙录 记载内府及太史所藏共三 十篇八百三十章,除重复的篇章外,定为八篇二百一十五章,称其书为晏子 。又 云:。其书六篇,皆忠谏其君,文章可观,义理可法,皆合六经之义。又有复重,文 辞颇异,不敢遗失,复列以为一篇又有颇不合经术,似非晏子言,疑后世辩士所 为者,故亦不敢失,复以为一篇。凡八篇。其六篇可常置旁御观”o 所谓六篇 即指。合六经之义”而又分上下的三篇内篇 ;“文辞颇异,不敢遗失”的一篇当 是指外篇 之上篇;至于。颅不合经术,亦不敢失”的,应指外篇 的下篇o 班固汉书艺文志) 著录亦为:。晏子 八篇。” 刘歆七略谓。晏子春秋 七篇”可见向、歆父子所记篇章不合,史记管 晏列传引七略 云:。晏子春秋 七篇盖误八为七,或七略 为七 录) 之讹”叠 隋书经籍志 和唐书经籍志 亦记载为。晏子春秋 七卷”,宋史艺 文志 、崇文总目) ,及郡斋读书志 、玉海 、中兴书目) 、直斋书录解题 均 记为“晏子春秋 十二卷” 关于书名,长期以来也是晏子 、晏子春秋二名并存,以至有人将其当作 两种不同的书,直斋书录解题对此作了说明:。汉志) 八卷,但日晏子 ,隋 唐七卷,始号晏子春秋 。”o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也记为。晏子春秋 八卷”。 现在所存的最早的版本当是明活字本。其祖本为元刻本,惜元刻本现已不存 还有绵眇阁本,所依祖本为宋本,更是早已不见另外还有众多明清刻本,其祖本 不外乎元刻本或宋本,只在篇章、分卷、文字上互有出入。清代以后又出现了一批 校注本,如孙星衍晏子春秋音义 ,文廷式晏子春秋校本 ,苏舆晏子春秋校 注本) 。近人影响较大的有刘师培晏子春秋) 补定本、张纯一晏子春秋校注 、 吴则虞晏子春秋集释 ( 收入新编诸子集成) 。吴氏版本不仅搜罗汇集前人的所 有资料,还详细地收集了有关晏子的所见佚文、集语、事迹及有关问题的讨论,附 于书后,是迄今为止最好的版本。 。参见吴则虞晏子春秋集释刘向叙录 中华中局1 9 8 2 ,第5 0 页 。参见郑良树论 的编写及成书过程( 上) ,管子学刊2 0 0 0 年第一期 。参见吴则虞晏子春秋集释附录 ,中华中局,1 9 8 2 ,第6 3 6 页 。参见吴则虞晏子春秋集释附录) ,中华书局1 9 8 2 第6 2 6 页 2 关于副词 1 9 7 2 年银雀山汉墓出土了竹简本的晏子春秋十六章后,参与整理竹简工作 的骈字骞把竹简本与传世文本进行了校勘训释,著成银雀山汉墓竹简( 晏子春秋 校释。之后,又有一些学者编写了简体字本的有关著作,孙彦林、周明、苗若素的 晏子春秋译注、陈涛的晏子春秋译注 、李万寿的晏子春秋全译等等 2 关于副词 选定副词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古代汉语副词是一个很复杂的词类,有许多问题 如它的定义,分类还没有统一的意见,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以晏子春秋 为蓝 本,对其中的副词进行定量分析,以期通过细致的分析对该书的副词体系有一个整 体把握和全面认识 2 1 副词的定义 副词是虚词中数量最多、包括范围最广、最为复杂的一类词,学术界对于副词 的判定标准,由于各家着眼的角度不同,因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我国语言学界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对汉语词类划分的标准问题曾经展开过讨论, 在这以后虽然意义标准、形态标准、语法功能标准还同时并存,但学术界普遍承认 了词的语法功能标准是词类划分的基本依据 词类划分的标准要依据语言自身的特点两定汉语的特点是词类缺少严格意义 的形态变化,词类与句子成分之问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国我们同意语法功能标准是 汉语词类划分的基本标准的观点。词的语法功能包括词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以及词 与词的组合能力等,但汉语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汉语 的同一类词可以充当不同的语法成分,相同的语法成分也可以由不同的词类充当 要区别作相同语法成分的词的词类,就需要参考意义标准。语言是形式( 语音形 式和语法形式) 和意义的结合,没有法子撒开意义,专讲形式。如果说不能凭 意义划分词类,那是说不能直接从意义出发,不是说从头到尾不理会意义”o 所以 。词的分类又离不开意义,意义标准必然要成为划分词类的一个重要参考项。如果 所分出来的类同意义不相吻合,一般说来就难被广泛地认可” 参考意义时要遵循 这样一个原则:“个词的意义不变的时候,尽可能让它所属的类也不变。”o 我们 对词的实际操作中也运用了意义标准,我们给词类划分次类,把名词分为时间名词、 o 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2 0 0 0 年 。吕叔湘关于汉语词类的一些原则性问题) ,载汉语的词类问题 1 5 2 页。中华书局1 9 5 5 年 。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学林出版社第8 页 。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辽宁教育出版社2 0 0 2 年,第l o 页 3 晏子春秋 副词研究 处所名词等,把动词分为能愿动词、心理动词等,把形容词分为性质形容词、状态 形容词等,把副词分为时间副词、范围副词等,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据它们的意 义来分类的,所以汉语词类划分的语法功能标准有不能回避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 需要参考意义标准 总之,我们认为词的分类是词的语法分类,词的语法功能是词类划分的主要标 准,意义标准在词类划分方面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它在功能标准的前提下起辅助性 的作用。副词作为词类的一种,它的划分和界定也要以它的语法功能为主要标准, 同时参考意义标准。 据此,本文暂将下列条件作为判定副词的标准:能修饰动词、形容词性谓语或 名词性谓语,在旬中作状语或补语的半实半虚的词 2 2 副词的分类 吕叔湘先生说:。副词内部需要分类,可是不容易分得干净利索,因为副词本来 就是个大杂烩。这一论述充分说明了副词本身的复杂性。通过对晏子春秋 中 副词进行详细的统计分析,结合目前学术界公认的对副词划分的种类,根据副词的 语法功能和所表示的意义,笔者将晏子春秋) 中的副词分为如下九个次类:情态 副词、谦敬副词、频率副词、连接副词、时问副词、语气副词、程度副词、否定副 词、范围副词 3 晏子春秋中的副词 晏子春秋 中的副词数量十分丰富,共有1 4 6 个以下依据划分的九个小类 逐一进行分析。 3 1 情态副词 情态副词是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和方式的副词。 大多数副词的词汇意义比较抽象空灵,而情态副词的词汇意义都比较具体实在, 从表义功能上讲,其它类副词主要在于使表述更为准确、严密,重在相关行为外延 的确切性;而情态副词的表义功能主要在于使表述更为生动、鲜明,重在相关行为 内涵的形象性。 晏子春秋 中的情态副词共1 9 个,按其用法和意义大致可以分为表方式和 表状态两类。( 括号内为该副词在全书出现的次数,不包括它作为其它词类的用法,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1 9 7 9 年,第4 2 页 4 晏子春秋 中的副词 同一个情态副词如果分属两个不同小类时算作两个词,下同) 表方式的有:迭( 2 ) 、 相( 3 5 ) 、交( 6 ) 、自1 ( 8 ) 、自2 ( 4 ) 、身( 4 ) 、因( 1 ) ;表状态的有:窃( 5 ) 、微 ( 1 ) 、阴( 2 ) 、徒( 3 ) 、虚( 1 ) 、疆( 2 ) 、趣( 8 ) 、谨( 5 ) 、妄( 4 ) 、轻( 1 ) 、苟 ( 1 1 ) 、佯( 1 ) 、固( 2 ) 3 1 1 表方式 这类副词表示动作行为是以相互轮迭,连续,混杂等方式进行的 3 1 1 1 迭 用于动词谓语前,表示事物以交替、轮换的方式进行,可译作。交替地”、。轮 换地” ( 1 ) 以其迭处之,迭去之,至于君也,而独为之流涕,是不仁也。( 内 篇谏上) 3 1 1 2 相 。相”的本义是。仔细察看”,由此引申出。扶助”义,又特指。辅助君主”及 。辅助君主的人”,由“扶助”义虚化为副词,表示动作行为或事件涉及两个以上不 同的主体,彼此是对待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互相”、。相互”,均位于动词谓语 前,修饰动词谓语 ( 1 ) 今君一诸侯无能亲也,岁凶年饥,道途死者相望也( 内篇谏上) ) ( 2 ) 今夫胡貉戎狄之蓄狗也,多者十有余,寡者五六,然不相害伤( 内篇谏 下 ) ( 3 ) 晏子聘于晋,叔向从之宴,相与语( 内篇问下 ) ( 4 ) 臣受命于君日:。诸侯相见,交让,争处其卑,札之文也。”( 内篇杂上 ) ( 5 ) 齐人甚好毂击,相犯以为乐,禁之不止。( 内篇杂下) ) 3 1 1 3 交 大多用于动词谓语前,表示交互或互相,可译作“交相”、。互相”。例如: ( 1 ) 上下交离,君臣无亲,此三代之所以衰也。( 内篇谏上) ( 2 ) 少问,公出,晏子不起,公入,不起,交举则先饮。( 内篇谏上) ) ( 3 ) 君臣交恶,而政刑无常。( 内篇问上 ) ( 4 ) 是故交通则辱,生患则危,此邪人之行也。( 内篇问下 ) 3 1 1 4 自 用于动词谓语前,表示亲自,钶如: ( 1 ) 今公自夺乎勇力,不顾乎行义,勇力之士无忌于国。( 内篇谏上 ) 晏子春秋 副词研究 ( 2 ) 明惠之君不拂是以行其所欲,此譬之犹自治鱼鳖者也,去其腥臊者而已 ( 内篇谏下 ) ( 3 ) 管仲,君之贼者也,知其能足以安国济功,故迎之于鲁郊,自御,礼之于 庙。( 内篇问下) ) ( 4 ) 公自治国,身弱于高国,百姓大乱( 内篇杂上 ) ( 5 ) 景公闻之,大骇,乘驷而自追晏子( 内篇杂上) ) 3 1 1 5 自2 用于动词谓语前,表示自然而然,可译作“自然”。例如: ( 1 ) 今君若设文而受谏,谒圣贤人,虽不去彗,星将自亡( 内篇谏上 ) ( 2 ) 贤人使远,谗人反昌,百姓疾怨,自为祈祥,录录强食,进死何伤l ( 内 篇谏上 ) ( 3 ) 干溪之役,八年,百姓之力不足而白息也( 内篇谏下 ) ( 4 ) 舜者处民之中,则自齐乎士( 外篇) 3 1 1 6 身 用于动词谓语前,译为。亲自”、。亲身”,用法同于。亲”。例如: ( 1 ) 男女群乐者,周觞五献,过之者诛君身服之,故外无怨治,内无乱行( 内 篇谏上) ( 2 ) 且吾闻之,人君者,宽惠慈众,不身传诛。( 内篇谏下 ) ( 3 ) 公所身见癃老者七十人,振赡之,然后归也。( 内篇问下 ) ( 4 ) 吾闻之,养其亲者身伉其难( 内篇杂上 ) 3 1 1 7 因 用于动词谓语前,表示顺便做某事,可译作。顺便”。这种用法在晏子春秋 中仅有一例: 子为寡人吊之,因问其偏柑何所在? ( 外篇) 3 1 2 表状态 3 1 2 1 窃、微、阴 全部用于动词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在暗地里或私下秘密进行,可译为。暗地 里”、“偷偷地”。例如: ( 1 ) 不仁之君见一。谄谀之臣见二,此臣之所以独窃笑也。( 内篇谏上 ) ( 2 ) 梁丘据、裔款以室之成告寡人,是以窃袭此服,与据为笑。( 内篇谏下) ) ( 3 ) 公笑日:“子近市,识贵贱乎? ”对日:“既窃利之,敢不识乎l ”( 内篇 6 晏子春秋中的副词 杂下 ) ( 4 ) 吾窃议晏子而不中夫人之过,吾罪几矣l ( 外篇) ) ( 5 ) 羽人对日:。言亦死,而不言亦死,窃姣公也”( 外篇) ) ( 6 ) 观上之所欲,而微为之偶( 内篇问上) ) ( 7 ) 求君逼迩,而阴为之与( 内篇问上 ) ( 8 ) 君不如阴重孔子,设以相齐,孔子强谏而不听,必骄鲁而有齐,君勿纳也 ( 外篇,) 3 1 2 2 徒、虚 用于动词谓语前,表示空枉或徒然,可译作。白白地”、。空空地”例如: ( 1 ) 晏子对日:。要闻明王不徒立,百姓不虚至。”( 内篇谏上 ) ( 2 ) 士亦有不干君,不恤民徒居无为而取名者乎? ( 外篇 ) 3 1 2 3 疆 。强”作情态副词有两个意思,表示勉强做某事,还表示竭尽全力做某事全 部用于动词谓语前,例如: ( 1 ) 贤人使远,谗人反昌,百姓疾怨,自为祈祥。录录疆食,进死何伤l ( 内 篇谏上 ) ( 2 ) 君不如阴重孔子,设以相齐,孔子疆谏而不听,必骄鲁而有齐,君勿纳也。 ( 外篇) ) 3 1 2 4 趣 读作曲,用于动词谓语前,表示赶快、马上做某事。例如: ( 1 ) 占瞢者日:“请趣召祝史祠乎泰山则可。”公日:。诺。”( 内篇谏上 ) ( 2 ) 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县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 内 篇谏下) ( 3 ) 公喜,令百官趣具骞之所求。( 内篇杂下) ( 4 ) 三返不受,公不说,趣召晏子。( 内篇杂下) ( 5 ) 公令吏拘之,顾谓晏子趣诛之,晏子默然不对。( 外篇 ) 3 2 5 谨 用于动词谓语前,用来表示施动者在发出动作时的态度谨慎、慎重,译作。谨 慎地”、。慎重地”。例如: ( 1 ) 景公树竹,令吏谨守之。( 内篇谏下) ( 2 ) 谨听节俭,众民之术也。( 内篇问下 ) 7 晏子春秋副词研究 ( 3 ) 今臣谨更之,不筑蹊径,而缓门阊之政,而淫民说。( 内篇杂上 ) ( 4 ) 子日:“吾恐死而俗变,谨视尔家,毋变尔俗也”( 内篇杂下 ) 3 1 2 6 妄、轻 两词都用于动词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在进行时施动者的态度是专横的、任意 的、胡乱的,可译为“胡乱地”、“傲慢地”、。随意地”。现代汉语中。痴心妄想”、“轻 举妄动”、。妄自尊大”等成语中,。妄”都是这种意思。例如: ( 1 ) 今束鸡豚妄投之,其折骨决皮可立得也。( 内篇谏下) ( 2 ) 今君举千锺爵禄,而妄投之于左右,左右争之,甚于胡狗,而公不知也。 内篇谏下 ( 3 ) 若言不用,有难而死之,是妄死也。( 内篇问上 ) ( 4 ) 轻进苟合,则不信也( 内篇问下 ) “妄投”即胡乱地抛出。妄死”是不合理地、不正当地死去。轻进”指随意 地、胡乱地求取晋升。其中“妄”,。轻”均用于动词谓语前作状语 3 1 2 7 苟 可用于动词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进行时施事者的态度是苟且,马虎的,可译 作“苟且地”、“随随便便地”。如。 ( 1 ) 称身居位不为苟进。( 内篇问下 ) ( 2 ) 称事授禄,不为苟得。( 内篇问下 ) 。苟进”指苟且求取晋升。“苟得”指苟且求取多得全部用于动词谓语前,充 当状语,表示施事者随便、不认真的态度。 也可用于形容词谓语前,例如: ( 3 ) 其交友也,论身义行,不为苟戚,不同则疏而不悱。( 内篇问下) 。戚”在旬中作形容词,表示相亲、亲近、和睦之意。 3 1 2 8 佯 用于形容词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施事者以伪诈、假装、诡诞、荒谬、非正 式的态度进行的。晏子春秋中仅有一处用例: ( 1 ) 樽觯具矣,范昭佯醉,不说而起舞,谓太师日( 内篇杂上) ) 3 1 2 9 固 用于动词谓语前,表示施动者在发出动作时的态度是坚决认真的,可译作“坚 决地”。 ( 1 ) 晏子日:。不可以为教。”固辞而不受。( 外篇) 8 晏子春秋 中的翻词 ( 2 ) 。吾若受鱼,是反晏子之义,而顺谄谀之欲。”固辞鱼不受。( 外篇) 晏子春秋 情态副词的语法特点:它们的语法功能很单纯,全部用作状语, 大多数修饰动词性谓语,少数修饰形容词性谓语。从意义上看,情态副词的词汇意 义比其它副词更加具体实在,其作用在于使得语言表述更形象。从其出现的位置看, 它们均位于主语后谓语前,无一例外 3 2 谦敬副词 表示自谦和对对方表示尊敬的副词。晏子春秋) 中此类副词共有6 个,可以根 据语义分为表白谦和表敬意两类。表示自谦,如:敢( 9 ) 、窃( 3 ) 、辱( 3 ) ;表示 敬意,如:请( 6 1 ) 、敬( 2 ) 、幸( 3 ) 3 2 1 表示自谦 3 2 1 1 敢 无实义,用于动词前,表示谦卑、客气,有时可译作。冒昧地”。郑玄日:。敢, 冒昧之辞”古人地位低下者向尊贵者的进言,多用。敢”字例如: ( 1 ) 晏子日:。敢问据之忠与爱于君者。可得闻乎? ”( 内篇谏下) ) ( 2 ) 晏子对日:。晏非君奉馈之臣也,敢辞”( 内篇杂上 ) ( 3 ) 高纠之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敢请其罪。( 外篇 ) 综观晏子春秋 一书表谦副词。敢”的使用情况,6 饲用于动词。问”之前 表示。冒昧地问”,两例用于动词。辞”前,仅有一例修饰动词。请”,表示。冒昧 地询问”。 3 2 1 2 窃 副词。窃”在晏子春秋中有两种用法,一是作为有实义的情态到词,表示 “暗中地”、。偷偷地”,前面已做过介绍一是作为谦敬副词的用法,无实义,只表 示自漾,现代己不用,因而不必也难以对泽,这种用法在晏子春秋中共有三处 用例,全部用于动词前。如: ( 1 ) 鲁昭公问日:“夫俨然辱临敝邑,窃甚嘉之。”( 内篇问下 ) ( 2 ) 齐有北郭骚者,踵门见晏子日:。窃说先生之义,愿乞所以养母者。” ( 内篇杂上 ) ( 3 ) 贱臣虽愚,窃意明君哀而不忍也。( 外篇) 3 。2 1 3 辱 表谦之辞,承蒙之意。晏子春秋) 中表谦副词。辱”共有三例,用于动词前, 9 晏子春秋 副词研究 如: ( 1 ) 鲁昭公问日:。夫俨然辱临敝邑,窃甚嘉之”( 内篇问下 ) ( 2 ) 吴王日:。子大夫以君命辱在敝邑之地,施贶寡人,寡人受贶矣,愿有私 问焉。”( 内篇问下 ) ( 3 ) 寡人有病,不能胜衣冠以出见夫子,夫子其辱视寡人乎? ( 内篇杂下 ) 3 2 2 表示敬意 3 2 2 1 请 表示实际意义的。请”为。请求”或。请求给予”之义有时。请求”之义虚 化,主要表示敬意,多用于动词谓语前,例如: ( 1 ) 愿夫子之幸存寡人,寡人请奉齐国之粟米财货委之百姓,多寡轻重,惟夫 子之令( 内篇谏上) ) ( 2 ) 公日:。不幸有社稷之业,不择言而出之,请受命矣”( 内篇谏上) ( 3 ) 寡人请改室易服而敬听命,其可乎? ( 内篇谏下 ) ( 4 ) 公日:“寡人非夫子无所闻此,请革心易行。”( 内篇问上) ) ( 5 ) 公日:“嘻! 亦老且恶矣。寡人有女少且姣,请以满夫子之宫。”( 内篇杂 下) 3 2 2 2 敬 敬词,加在动词前表示对对方的敬重仅有两例。 ( 1 ) 是以窃袭此服,与据为笑,又使夫子及,寡人请改室易服而敬听命,其可 乎? ( 内篇谏下) ( 2 ) 晏子避席对e l :。敬受命矣。”( 内篇问下 ) 3 2 2 3 幸 用于动词前,一是表示由于某种有利条件得到成功或免去灾难,一是仅表尊敬。 ( 1 ) 愿夫子之幸存寡人,寡人请奉齐国之粟米财货,委之百姓,多寡轻重,惟 夫子之令。( 内篇谏上 ) ( 2 ) 先君将游,百姓皆说日:。君当幸游吾乡乎l ”( 内篇谏上) ( 3 ) 晏子日:“君诚避宫殿暴露,与灵山河伯共忧,其幸而雨乎! ”( 内篇谏上) ) 例( 1 ) 例( 2 ) 。幸”仅表尊敬,表示因“存寡人”、“游吾乡”而使自己感到 幸运。例( 3 ) 表示侥幸,幸亏。 晏子春秋谦敬副词的语法特点:晏子春秋中谦敬副词数量较少,仅有六 个,大多无实义,仅表谦敬之意,其用法也很单纯,都作状语,均用于主语后谓语 晏子春秋 中的副词 前,修饰动词性谓语。 3 3 频率副词 表示动作行为在单位时间内出现的频率的副词。晏子春秋 中共有8 个频率副 词,依据其定义,可以把频率副词划分为以下几个小类:表示重复:又( 4 3 ) 、复( 1 9 ) ; 表示多次:数( 1 ) :表示经常不断:日( 3 ) 、常( 1 4 ) 、每( 4 ) 、时( 1 ) :表示有时: 一( 1 ) 下面逐类进行说明 3 3 ,表示重复 3 3 1 1 又 “又”作动词,表示事物重复,如:。天命不又”( 诗经小宛) ) :指天命一去, 不可再得。后动词虚化为副词,表示动作、行为、性状、情况的重复、连续、并列、 递进等 晏子春秋 一书。又”表示两种意义:一是表示几种情况同时发生或出现,大 多用于动词性谓语前,如: ( 1 ) 如是而听之,则臣为钼也,不听又爱其死( 内篇谏上) ( 2 ) 寡人自知诚费财劳民,以为无功,又从而怨之,是寡人之罪也( 内篇谏 下) ) ( 3 ) 要不肖,要之族又不若要,待耍而祀先者五百家。故要不敢择君。( 内篇 问下 ) ( 4 ) 今又欲分其家,利其货,是非制也,子必致之公( 内篇杂下 ) ( 5 ) 今齐国五尺之童子,力皆过婴,又能胜君,然而不敢乱者,畏礼也。( 外 篇 ) 、, 一是全都用于动词前,表示行为的重复,如: ( 6 ) 今君嗜酒两并于乐恶文而疏圣贤人,何暇在彗l 葬又将见矣。( 内篇 谏上) ( 7 ) 公又e h 。昔管文仲之霸何如? ”( 内篇谏下) ( 8 ) 且伐木不自其根,则蘖又生也。( 内篇谏下 ) ( 9 ) 闻晏子死,公乘侈舆服繁驵驱之,而因为迟,下车而趋,知不若车之邀, 则又乘。( 外篇 ) 3 3 1 2 复 “复”只作副词,用于动词谓语前,可译为“再”或。又”。如: 晏子春秋副词研究 ( 1 ) 公e h “善。”遂不复观,乃罢归翟王子羡,而疏嬖人晏子。( 内篇谏上 ) ( 2 ) 君不胜欲,既筑台矣,今复为钟,是重敛于民,民必哀矣。( 内篇谏下 ) ( 3 ) 晏子日:“请辞而行。”遂不复见。( 内篇问下) ( 4 ) 景公不忍,复使治阿,三年而誉闻于国。( 内篇杂上 ) 。又”和。复”的区别是:“又表示己然态;复表示未然态”o ,相当于 现代汉语。又”和“再”的区别。又”表示说话人说话之前的行为、情况的重复、 连续,古代有此用法,并沿用至今;“再”表示说话之后行为的重复或连续,这种用 法在古代是由。复”来承担的 3 3 2 表示多次 3 3 2 1 数 修饰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多次重复发生,可译作。多次”、。屡次”例如: ( 1 ) 臣数以闻,而君不肯听也( 内篇问上 ) 3 3 3 表示经常不断 3 3 3 1 日 用于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天天实行,可译作。每天”、。天天”。例如: ( 1 ) 禽兽以力为政,强者犯弱,故日易主,今君去礼,则是禽兽也。( 内篇谏 上) ) ( 2 ) 宫室日更,淫乐不违。( 外篇) 3 3 3 2 常 表示动作行为不断发生,可译为“经常”、“常常”。大多用于动词或动词谓语前, 如: ( 1 ) 奸驱尤佚,隐情奄恶,蔽谄其上,故虽有至圣大贤,岂能胜若谗哉! 是以 忠臣之常有灾伤也。( 内篇谏上 ) ( 2 )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内篇杂上 ) ( 3 ) 婴闻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内篇杂下) ( 4 ) 婴非有异于人也,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故难及也。( 内篇杂下) ( 5 ) 牺牲硅璧莫不各具,数其常多先君桓公,桓公一则寡人再。( 内篇谏上 ) 仅有一例用于代词“然”前,修饰代词: ( 6 ) 物有必至,事有常然,古之道也曷为可悲? ( 外篇) 3 3 3 3 每 。丁声树现代汉语语法讲话 商务印书馆,1 9 8 0 年第1 8 8 页 1 2 晏子春秋 中的副词 用在动词谓语前,表示每一次的意思,译作。每每”、“每逢”。如: ( 1 ) 每有风雨,暮夜求必存,吾是以知其爱也( 内篇谏下) ) ( 2 ) 贤不肖,性夫! 吾每有问,而未尝自得也。( 内篇问下) ) ( 3 ) 言大用,每朝,赐爵益邑,俄而不用,每朝,致邑与爵( 内篇杂上) ) 3 3 3 4 时 表示动作的多次与频仍,可译作。多次”、。经常”、。时常”晏子春秋) 出现 倒: ( 1 ) 出入之君时问。虽日危,尚可以没身。( 内篇问上 ) 3 3 4 表示有时 3 3 4 1 一 表示动作行为有时发生,译作。有时”例如: 夏谚日:。吾君不游,我曷以休? 吾君不豫,我曷以助? 一游一豫,为诸侯度” ( 内篇问下 ) 晏子春秋频率副词的语法特点:从功能上看大多数频率副词惨饰动词性 谓语作状语,只有一例修饰形容词性谓语,如:晏子遂鞭马而返,其仆日:“向之去 何速? 今之返又何速? ”( 内篇谏上) ) 还有一例修饰代词“然”:物有必至,事有 常然,古之道也。曷为可悲? ( 外篇 ) 观其位置也比较单一,绝大部分用于主语 后谓语前,极个别的位于代词宾语前作状语。 3 4 连接副词 连接副词是指配合上下文义表示动作行为或事件在时间上的连贯和承接的副 词。古代汉语中许多连词来源于副词,这些副词用于复句的上分句或下分句,或多 或少带有关联的作用。关联作用不明显的,仍保留副词的性质:关联作用明显的, 意义渐虚化,最终获得连词的性质。既然副词跟连词的亲缘关系那么近,要将连接 副词和连词截然分开也着实不易,7 目前在这一问题上仍有许多争论。本文在区分连 接副词和连词时,遵循的标准是:连接副词主要起修饰谓语的作用,一般不用在主 语前。 晏子春秋共有4 个连接副词:乃( 1 1 ) 、通( 1 3 ) 、遂( 3 2 ) 、因( 8 ) 3 4 1 乃 用于动词谓语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或事情前后相承的关系。有的是时间上 的前后相承;有的是事理上的相承,可译为“( 于是) 才”、“( 于是) 就”。例如: 晏子春秋) 副词研究 ( 1 ) 公乃辞乎晏子,散师,不果伐宋。( 内篇谏上) ( 2 ) “君国者不乐民之哀非所以君国者”公乃止( 内篇谏下) ) ( 3 ) 吴王日:“寡人闻夫子久矣,今乃得见,愿终其问。”( 内篇问下 ) ( 4 ) 得金壶,乃发视之,中有丹书,日:。食鱼无反,勿乘驽马。”( 内篇杂上 ) ( 5 ) 晏子谏日:。若德之回乱,民将流亡。祝史之为无能补也。”公说,乃 止( 外篇 ) 还可用于形容词谓语前作状语。例如: 田氏三量,皆登一焉,钟乃巨矣( 内篇问下 ) 3 4 2 迢 均用于动词谓语前作状语,译作“( 于是) 才”。“( 于是) 就5 ( 1 ) 景公日:。瞢。”遁饰射更席,以为上客,终日问礼( 内篇谏下) ( 2 ) 平公日:。闻子大夫数矣,今适得见,愿终闻之”( 内篇问下 ) ( 3 ) 景公知晏子贤,遁任以国政,三年,而齐大兴( 内篇杂上 ) ( 4 ) 吾邑不足欲也,益之以郫殿,遁足欲,足欲,亡无日矣。( 内篇杂下 ) ( 5 ) 景公遁下席而谢之e 1 。子强复治东阿。”( 外篇) ) 3 4 3 遂 用于动词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在时间上和前一件事的持续关系,可译为4 就” 例如: ( 1 ) 昔卫士东野之驾也,公说之,晏子不说,公日不说,遂不观( 内篇谏上 ) ( 2 ) 逢于何遂葬其母路寝之牖下。 ) 3 4 4 因 用于动词谓语前,译作“于是”。就”。例如: ( 1 ) 今翟王子羡之驾也,公不说,婴子说,公因说之。( 内篇谏上) ( 2 ) 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往托焉。( 内篇问上) ( 3 ) 其友因奉托而谓复者日:。此北郭子为国故死。”( 内篇杂上) ) 晏子春秋连接副词的语法特点:就意义而言,连接副词是表示动作行为或 事件在时间上的连贯和承接的副词。它们常在单句、复句中表示前后两项的连接, 用于主谓之间作状语,主要起修饰动词性谓语的作用。 1 4 墨子春秋 中的副词 3 5 时间副词 时间副词即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与时间有关的表示时间状态的副词在 句中作状语,起修饰限制作用。 目前。如何界定时间副词,在学术界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有些学者将。昔”、 。今”、。始气。初”等词也归入时间副词,本文认为这些词不应归入时间副词,而 应归入时间名词 时间副词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划分,但绝大多数时问副词的语义内涵中都具有 时制和时态两个方面,仅仅是侧重点不同。所谓时制,即表示动作变化发生的时同。 指事件涉及的是过去、现在、将来等指示性的具体时间时态指的是在一定的时间 内进程和性状的变化,表示动作发生时间的状态,如快慢、久暂等。 晏子春秋中共使用时间副词3 0 个,下面分两大类进行分述 3 5 1 表示动作变化发生时间的酮词 3 5 1 表示过去时 这类时间副词共有4 个:尝( 1 7 ) 、既( 1 7 ) 、已( 9 ) 、既已( 1 ) 3 5 1 1 尝 用在动词谓语前,表示在叙说之前,某种动作行为过去曾经出现或发生过,可 译作。曾经”。例如: ( 1 ) 古之及今,子亦尝闻请葬人主之宫者乎? ( 内篇谏下 ) ( 2 ) 古者尝有上不谏上,下不顾民,退处山谷,以成行义者也? ( 内篇问下 ) ( 3 ) 吾说晏子之义,而尝乞所以养母者焉。( 内篇杂上 ) ( 4 ) 公日:。我其尝杀不辜,诛无罪邪? ”( 内篇杂下) ) ( 5 ) 西郭徒居布衣之士盆成适也,父之孝子,兄之顺弟也,又尝为孔子门人 ( 外篇 ) 。尝”与。未”连用,构成否定形式。未尝”,用于动词谓语前,可译作“不曾。 例如: ( 6 ) 古之人君,其宫室节,不侵生民之居故未尝闻诸请葬人主之宫者也。 ( 内篇谏下) ) ( 7 ) 贤不肖,性夫! 吾每有问,而未尝自得也。( 内篇问下 ) 3 5 1 1 2 既 表示动作行为或情况在说话之前就已经发生或完成译作“已经”,可用在动词 谓语前作状语,例如: 1 5 晏子春秋 副词研究 ( 1 ) 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 内篇谏上) ) ( 2 ) 公日:。鲁与莒之事,寡人既得而闻之矣。”( 内篇问上 ) ( 3 ) 君不胜欲,既筑台矣,今复为钟,是重敛于民,民必哀矣。( 内篇谏下) ( 4 ) 崔杼既弑庄公而立景公,杼与庆封相之。( 内篇杂上) ( 5 ) 今君营处为游观,既夺人有,又禁其葬,非仁也( 外篇) ) 也用于形容词谓语前作状语,例如: ( 6 ) 。既醉以酒,既饱以德,既醉而出,并受其福”宾主之礼也。( 内篇杂 上) ) ( 7 ) 名山既多矣,松柏既茂矣,望之相相然,尽目力不知厌。( 内篇杂下)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北京高尔夫球童培训知识课件
- 北京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趣味体态测试题及答案
- 安装预算考试题及答案
- 跆拳道裁判员技术考试试题及答案
- 精神问题测试题及答案
- 福田物业面试题及答案
- 探伤防护考试题及答案
- 幼教助理面试题及答案
- 岗位定级试题及答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室内覆盖施工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2025年助理工程师考试试题基础理论(附答案)
- 2024年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招聘考试真题
- 2024年北京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集团系统招聘真题
- 2025年福建省养老护理员技师预测题目(含答案)
- 危险品运输资格(装卸管理人员)考试2025年题库及答案
- 《知识管理办法》
- 2026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策略《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讲座
- 2025年行政执法资格证考试试题库及答案
- 档案专业人员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
- 营养健康科普分享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