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论文)湖南阳明山云锦杜鹃群落景观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杜鹃花生存在地球上已有几千万年,杜鹃花属植物是世界四大 著名花卉之一,也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和三大天然花卉之一。阳明 山属南岭山系的支脉,位于湖南省西南部,地理位置为北纬2 6 。0 2 0 0 2 6 。0 6 。1 5 。,东经1 1 1 。5 1 3 6 11 1 。5 7 3 6 。,总面积 1 1 2 6 7 9 h a 。湖南阳明山杜鹃花属植物资源丰富,景观特色突出,其 中,阳明山山顶的云锦杜鹃群落及其景观尤为突出。 本论文对湖南阳明山山顶的云锦杜鹃群落进行了调查,主要调 查了云锦杜鹃群落的物种组成,层次,结构特征等。重点通过对阳 明山杜鹃花植物资源、阳明山云锦杜鹃群落种群及其云锦杜鹃群落 的群落学特征等三方面内容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根据调查的结果,经过分析与研究后认为: ( 1 ) 阳明山山顶的云锦杜鹃群落为一典型的地带性山顶苔藓矮 林。 ( 2 ) 阳明山杜鹃花属植物资源较为丰富,在湖南有一定的特殊地 位,其垂直分布从海拔2 1 0 m 1 6 2 5 m 均有杜鹃花属植物,其中有2 种阳明山地方特有种。 ( 3 ) 阳明山云锦杜鹃的树形、叶、花、果实与种子的观赏价值均 高,园林应用价值很大。其基径生长速度中等,而高生长则相对较 慢,呈现出山顶矮林的生长特点 ( 4 ) 阳明山云锦杜鹃种群分布在阳明山山顶,其分布类型为集群 分布,且集聚强度大。群落中,云锦杜鹃种群的优势度显著,在群 落中占绝对控制地位,因而其多样性指数不高;群落高度在4 。6 米 左右,群落层次亦不丰富,郁闭度大,结构单一;从群落动态来看, 级苗木较多,可判定为发展中的群落,但因i 级幼苗贮备严重不 足,当级苗木发展成为顶极群落后,没有足够的贮备幼苗来补充, 群落在自然状态下将走向衰退。 ( 5 ) 云锦杜鹃是常绿树种,使得整个群落的季相交化不甚明显, 群落的最佳观赏期仅在春末夏初的云锦杜鹃开花期,且云锦杜鹃为 一阳性树种,因此,宜适度进行人为干预或经营,这既有利于云锦 杜鹃群落的自我更新,同时有利于这一景观的持续开发利用。 关键词:阳明山:云锦杜鹃群落;种群;群落特征;群落景观 塑壹里翌坐墨堡塾苎篓整墨婴婴塞 a b s t r a c t t h e r ei sa l o n gh i s t o r y o fs e v e r a l1 0m i l l i o n y e a r s f o r r d d d d e n d r d nt ob eo nt h ee a r t h i ti so n eo ff o u rf a m o u sf l o w e r si n w o r l d , a l s oi so n eo ft h r e en a t u r a lf l o w e r sa n dt e nt r a d i t i o n a l f l o w e r si no u rc o u n t r y t h ey a n g m i n g s h a nm o u n t a i n sa r et h eb r a n c h r a n g eo f t h e n a n l i n gm o u n t a i n s ,l o c a t e d t h en o r t hw e s ti nh u n a n p r o v i n c e t h eg e o g r a p h i c a lp o s i t i o nf o rt h en o r t hl a t i t u d e2 6 。0 2 0 0 2 6 0 0 6 1 5 ”,e a s tl o n g i t u d e1 1 1 0 5 1 3 6 。“1 1 1 0 5 7 3 6 。,t o t a la r e a 11 2 6 7 9 h a r d d d d p ,l d ,d 厅 r e s o u r c e sa r em o r ea b u n d a n ti n y a n g m i n g s h a n i nh u n a n a m o n g r h o d o d e n d r o n l i n y a n g m i n g s h a n ,t h el a n d s c a p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 r h f o r t u n e i i s p r o m i n e n t t h ea u t h o rh a ss u r v e r y e dt h es p e c i e sc o m p o s i t i o n ,t r e es t r a t u m a n ds t r u c t u r eo fr o d o d e n d r d nf o r t u n e ic o m m u n i t i e so n y a n g m i n g s h a n m o u n t a i n s t o p e m p h a s i s a r em a d eo ut h et h r e e a s p e c t s :y a n g m i n g s h a n m o u n t a i n sa z a l e a s g e r m p l a s mr e s o u r c e s ; s t r u c t u r e s a n d p a t t e r n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so f c o e o p o p u l a t i o n a n d p h y t o s o c i o i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r h o d o d e n d r o n y o r t u n e i c o m m u n i t i e s t h ef i n d i n g si n d i c a t e : ( 1 ) r o d d d 口n d r d nf o r t u n e i c o m m u n i t i e si n y a n g m i n g s h a n m o u t a i n si nh u n a ni sat y p i c a l l yz o n a lm o s s yd w a r ff o r e s t ( 2 ) o w i n gt oi t sr i c hr e s o u r c e s , r h o d o d e n d r o ni ny a n g m i n g s h a n m o u t a i n sh a sac e r t a i ns t a t u si nh u n a n i t sv e r t i c a ld i s t r i b u t i o ni s f r o me l e v a t i o n2 1 0 mt o 1 6 2 5 m ,i n c l u d i n g 2e n d e m i ct ot h e y a n g m i u g s h a nm o u n t a i n s ( 3 ) t h el e a v e s ,f l o w e r sa n df r u i t s o fr h o d o d e n d r o nf o r t u n e ii n y a n g m i n g s h a nm o u t a i n sa r eb e a u t i f u l i t sb a s i ct r u n kg r o w t h i s m e d i u m b u th e i g h tg r o w t hi s r e l a t i v e l ys l o w ,w h i c hs h o w sg r o w t h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m o s s yf o r e s t ( 4 ) t h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p a t t e r n t y p e o fr h o d o d e n d r o n f o r t u n e i p o p u l a t i o n i n y a n g m i n g s h a n i nh u n a ni sc l u s t e ra n da g g r e g a t e d i n t e n s i t y i s h i g h r h o d o d e n d r o nf o r t u n e ip o p u l a t i o n s a r ei n i t , ! 查苎些型苎查堂堡主兰垡笙苎 d o m i n a n c ei nc o m m u n i t i e s t h e r e f o r e ,t h e i rd i v e r s i t yi n d e xi sn o t h i g h ;t h eh e i g h to fc o m m u n i t i e si s4 。6m e t e r s t h ec r o w nd e n s i t yi s l a r g e t h e i rs t r u c t u r ea r es i m p l e ;d y n a m i c a l l y ,t h en u m b e ro fi i 。c l a s s s e e d l i n g s a r e s u f f i c i e n t ,w h i c h s h o w st h a tt h ec o m m u n i t i e sa r e d e v e l o p i n g s t a b l eo n e s b u ti 。c l a s s s e e d l i n g s a r e s h o r t a g e ,w h e n i i 。c l a s ss e e d l i n g sd e v e l o pi n t ot h ec l i m a xo n e s ,t h ec o m m u n i t i e s w i l lg od e c l i n e 、 ( 5 ) r _ i l d d o d p 开d r d 万f o r t u n e ia r ee v e r g r e e n s s oi ti sn o to b v i o u sf o r c o m m u n i t i e st h a tt h es e a s o n a ls c e n e r yc h a n g e ,t h eo p t i m u mv i e w i n g p e r i o di sf r o me n do fs p r i n gt ob e g i n n i n go fs u m m e r a l s oi ti sas u n s p e c i e s ,t h e r e f o r e ,w em a yt r yt ou s em o d e r a t e l ya r t i f i c i a li n t e r v e n t i o n o rm a n a g e m e n tm e t h o d st oi m p r o v et h ep o p u l a t i o ns l e f - r e g e n e r a t i o n a n ds t a b i l i z a t i o ni no r d e rt om a i n t a i ni t s 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u s e k e yw o r d s :y a n g m i n g s h a n m o u n t a i n sl r h o d o d e n d r o nf o r t u n e i c o m m u n i t y ;p o p u l a t i o n s ;c o m m u n i t y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c o m m u n i t y s e e n e r y n i 幸留静景耐私乞甾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 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 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也不包含为 获得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 料。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 式表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储签名僻磊吆 冽缉岛月f 7e t 寺留嵛蚕科戢六甾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 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 复印件或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本人授权中南林 业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 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 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l 、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 、不保密囡。 ( 请您在以上相应方框打“”) , 作者签名:储身嗡导师签名:拗笏 沙谚( 月c 1 日。翮年月啪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论 1 1 选题背景及目的意义 1 1 1 背景 杜鹃花是世界四大著名花卉之一,也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和三 大天然花卉之一杜鹃花生存在地球上已有几千万年,在我国,杜 鹃花古称红踯躅、山踯躅、山石榴,“杜鹃”一名最早来源于唐代李 德裕所著的平泉草木记,其狭义的概念是指我国长江流域以南 各地的映山红,而广义的则泛指杜鹃花属落叶或半常绿或常绿乔灌 木1 。关于杜鹃花名的来历,民间有很多种传说,而流传最广的就 是杜鹃鸟的传说了,本来在生物界,动物与植物是差异很大的两个 门类。而动物与植物共用一个名称的现象十分少见,花与鸟共名, 并不是在形态上有什么相同,丽是在情傣上有一些牵连:杜鹃鸟是 我国常见的一种候鸟,幼鸟长大即飘洋过海至东南亚、澳洲、非洲 等温暖地带越冬,春季飞回我国时,正值每年农历二月,且啼至暮 春、初夏方止,声音由清亮而渐沉哑,乃至干最终口流鲜血,发不 出声来1 2j 。而暮春、初夏正值我国杜鹃花花开季节,这是两者在物 候上的自然巧合,更巧的是杜鹃鸟的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同 血一般,加上叫声凄厉,古人以为是悲啼出血所致,而啼血滴到山 野的杜鹃花上才开出殷红的花朵。旧题晋人张华注禽经谓其“夜 啼达旦,血溃草木”;由于开花物候和花红似血两种天然的巧合, 引发了古人的无限想象。因而有了唐代诗人李白的诗:“蜀国曾闻 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还有杨诚斋的诗:“泣露啼红作么生,开时遍值杜鹃声,杜鹃口血 能多少,恐自征人泪滴成”;自居易曾盛赞杜鹃“花中此物是西施,芙 蓉芍药皆嫫母”。而在国外,杜鹃花( r h o d o d e n d r o n ) 的拉丁属名来源 于希腊语,是玫瑰树的意思;a z a l c a 为杜鹃花的英文名称。 杜鹃花的种类很多,一般分为野生杜鹃和栽培杜鹃两大类1 3 1 我国常见的野生杜鹃有:杜鹃花( 又名映山红,山踯躅、山石榴) , 云锦杜鹃( 又名天目杜鹃) 、黄杜鹃( 又名闹羊花、羊踯躅) 、白花杜 鹃( 又名尖叶杜鹃) 、细花杜鹃,野杜鹃花( 产东北) 等。 杜鹃花观赏价值极高,就花色而论,除蓝色外,可谓应有尽有, 如红色系中有大红、朱红、紫红、粉红、肉红、橙红等:黄色系中 湖南阳明山云锦杜鹃群落景观研究 有金黄、褐黄、纯黄、米黄、乳黄、浅黄、绿黄等;白色系的则有 纯白、乳白等;还有深浅不同的堇色以及各种各样的复色,如白里 透红的云中杜鹃、洁白如雪的金顶杜鹃、色彩多变的多趣杜鹃等。 就花形而言,有的似漏斗,有的如吊钟,有的呈碗状,还有呈瓮形、 碟形、辐射形、唇形等,而且春、夏、秋、冬四季都有花开。杜鹃 的叶形有圆、长圆、椭圆、卵形,倒卵形、披针乃至线形;质地也 有革质与纸质之分。甚至有个别物种,其叶还有芳香,十分迷人。 植株形态除常见的灌丛状外,还有极其矮小或匍匐状的高山杜鹃、 附生状的热带杜鹃以及个体高大的乔形杜鹃。清明时节,江南草长, 萤唤鹃啼,杜鹃便发蕾万数,满山怒放,叠锦堆秀,极富诗情画意。 在国外,尤其是英国、德国、荷兰、美国等国家的城市公园、陵园 以及私家庭院等园林中杜鹃花随处可见。由于杜鹃花对环境污染不 甚敏感和良好的耐阴性,在街头绿地、人行道旁、建筑旁及内廷花 园等应用也很广泛随着我国园林事业的发展,我国评选市花之风 很盛,许多著名城市,如长沙、九江、无锡、珠海、丹东、伊春、 台北等纷纷选杜鹃花为市花,使这种传统名花又有了崭新内容【l l 【4 1 。 除观赏价值外,近年来又在一些杜鹃花属种类中发现了可供入 药的槲皮素、金丝桃甙等黄酮类化合物,有防治慢性气管炎及降低 血压之功效而引起人们重视。最为人们知晓的可供入药的杜鹃就是 羊踯躅,其次是烈香杜鹃、兴安杜鹃等。 l8 4 3 年,英国植物学家r f o r t u n e 从我国将云锦杜鹃引进英国, 因而云锦杜鹃的学名也是以英国植物学家r f o r t u n e 来命名为: r h o d o d e n d r o nf o r t u n e i 。云锦杜鹃原名天日杜鹃,是因为云锦杜鹃的 原产地在浙江天目山。民国初年,曾参加过戊戌变法的光绪进土, 我国近代著名诗人,庐山植物园创始人之一陈封怀的祖父陈三立先 生潜居庐山讲学,将当时的天日杜鹃命名为云锦杜鹃,从此,云锦 杜鹃的名字便慢慢地传了开来pj 。在我国,据天台山全志记载: 唐贞元( 7 8 5 8 0 5 ) 年问,由寺僧用药养护在钵体内,首次引种到 江苏镇江鹤林寺。建国后,有少数人移栽成功。虽然我国杜鹃花的 种质资源丰富,但是对杜鹃花的研究却相当滞后,虽然云南杜鹃花 种类繁多,但在近期的有关云南杜鹃花属野生种的研究中却没有查 找到有关云锦杜鹃的研究报道,目前,国内有关云锦杜鹃的研究较 少,仅有土壤肥力、衰退原因”、生化成分is i l 9 l 【加1 、繁育系统l 、 抗寒性等对环境的适应性l l2 j 等研究,如管康林,吴家森,范义荣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2 0 0 1 ) 等研究了华顶山云锦杜鹃林衰退原因,认为主要是由于上 层树种黄山松和柳杉入侵不断扩大和低灌层箬竹的蔓延导致云锦 杜鹃林的衰退,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吴家森,庞加钱,周祖 耀( 2 0 0 2 ) 等分析了华顶山云锦杜鹃林地土壤肥力,认为是林地土 壤中氮磷钾比例失调弓l 起云锦杜鹃不能正常开花的原因之一李钧 敏等对云锦杜鹃不同器官的鞣质、生物碱、皂甙、木质素、绿原酸 和大黄素6 种次生代谢产物的质量分数进行了测定,认为云锦杜鹃 中含有一定量的黄酮类化合物等次生代谢产物,这在维护云锦杜鹃 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中可提高云锦杜鹃对环境的适应性,抵御天敌的 侵袭,增强抗病性,提高植物种间竞争能力,维系云锦杜鹃与其他 生物问的互惠关系等,在云锦杜鹃的生长、发育和进化中都具有一 定的调节和控制作用,从而为合理开发利用云锦杜鹃资源提供基础 资料。对云锦杜鹃的形态特征、分布范围、种子形态等进行了描述 【”“4 1 ,对云锦杜鹃的生长发育规律、生理生态特性进行了研究, 对杜鹃属植物系统发育和地理分布上的时间、空间关系进行了研究 【1 5 16 1 ,还在高山上进行过引种试验【1 7 】。赵丽娟,李家湘等对平江 幕阜山云锦杜鹃群落的结构特征和动态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该群 落结构保存较为完整且处于相对稳定发展阶段【l ”。而对有关云锦杜 鹃群落景观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对它们的园林利用与开发及如何做 到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也相当有限。 1 1 2 目的意义 回归自然,创造“人与天调,天人共荣”的生存空间,提升人们 的生活品质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崇高理想,植物是联系人与自然 的天然桥梁。如何合理利用我国丰富的植物及景观资源,将高山植 物引种,驯化运用到园林,而不破坏植物所在的环境;如何将我国 特有的自然植物景观资源引入到城市,丰富城市植物景观,将是我 国植物工作者及园林工作者的一大挑战。 云锦杜鹃( 尺 d d d d e n d r f o r t u n e i ) 为杜鹃花科杜鹃花属的常绿灌 木或小乔木( 中国树木志,1 9 9 7 ;浙江植物志编辑委员会,1 9 8 9 ) , 花大如碗,花冠粉红色,灿若云霞,开花时略具芳香【”1 【20 1 ,观赏 价值极高;分布在湖南阳明山的云锦杜鹃群落是一特殊生境条件下 的典型的地带性山顶苔藓矮林植被,群落中云锦杜鹃最高达6 m , 群落内结构简单,乔木仅一层,立木多无主干,常具有3 8 个分 技,土层深厚,枯技落叶层厚达6 c m ( 表3 2 1 ) ,枝干上密被苔藓1 2 1 1 , 湖南阳明山云锦杜鹃群落景观研究 根据中国植被的苔藓矮林及梵净山研究中朱守谦,杨业勤 等研究的山顶苔藓矮林的特点,本文将云锦杜鹃作为小乔木来进行 研究。研究阳明山山顶云锦杜鹃种群及其分布格局,除具有种群生 态学意义外,有利于进一步揭示云锦杜鹃群落的性质和特征,为保 护、管理及合理开发与利用云锦杜鹃植物资源具有重要意义;而研 究云锦杜鹃群落及其物种多样性、稳定性不仅对控制和减少云锦杜 鹃物种的丧失有意义,同时也对评价、保护及合理利用云锦杜鹃群 落及其景观、对城市园林生态群落的营建、管理及演替方向也有重 要指导意义。 1 1 3 研究内容 1 1 3 1 杜鹃属植物资源及分布 分析阳明山的杜鹃属植物资源及其在全国、湖南的地位及分 布。重点对阳明山山顶云锦杜鹃群落内的杜鹃属植物资源进行分 析。 1 1 3 2 云锦杜鹃种群生态学研究 研究云锦杜鹃的生物学特征,对其树形、叶、花、果实与种子 进行形态描述;研究阳明山山顶的云锦杜鹃种群生长特性,包括基 径生长特性、树高生长特性及年龄的测定;分析群落中云锦杜鹃种 群的结构、分布、分布格局类型及集聚强度。 1 1 3 3 云锦杜鹃群落学研究 研究阳明山山顶云锦杜鹃群落的群落特征,群落结构、群落物 种多样性及群落稳定性。调查分析阳明山山顶云锦杜鹃群落景观美 感要素,如云锦杜鹃群落的季相、色彩及质地。预测该群落的演替 及景观发展方向。 1 1 4 研究方法与思路 采用收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获得论文的基础资料,然后 进行资料整理、数据分析,以植被生态学、植物种群学、植物群落 学、景观生态学等理论为指导,对云锦杜鹃种群及其结构、分布格 局,云锦杜鹃群落特征、结构及其多样性、稳定性进行研究。 1 1 4 1 外业调查方法 在野外踏查基础上选择2 类云锦杜鹃群落( 即云锦杜鹃纯林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云锦杜鹃混交林) ,其中云锦杜鹃纯林设置1 0 个1 0m 1 0m 即面积 为1 0 0 0m l 的样地,作常规的群落学调查研究;云锦杜鹃一圆锥锈 球群落设置4 个2 5m x 2 0m 即面积为2 0 0 0 盯的样地,登记各样方 中植物的名称、株数、高度、枝下高、冠幅、基径和生活强度等指 标。 1 1 4 2 数据及资料的整理 利用m i c r o s o f te x c e l2 0 0 3 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根据种 群生活史特点和研究目的,将样地内各种群的基径大小划分为5 级: 其中级数按l 。3 锄为i 级、4 。6 锄为i i 级、7 9 为级、9 。1 1 锄 为级、1 2 恤以上为v 级来分级,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采用样方 数据进行方差v 均值m ( 亦称扩散系数c ) 的t 检验,以负二项参数 ( k ) 、格林指数( g i ) 、c a s s i e 指标( c a ) 、扩散型指数i d 、丛生指标i 、 平均拥挤度( m ) 和聚块指数( m m ) 来进行种群集聚强度的测定;计 算出多度、相对多度、显著度,相对显著度、频度、相对频度和重 要值等数据;利用d p s 数据处理软件作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 具体研究方法与思路见各章节。 1 2 研究区概况 1 2 1 历史沿革 “阳明山”名字的由来,据旧时宁远县志云:“朝阳甫出而 山已明者,阳明山也。”民间则传说古时候的阳明山是一座长年云 封雾锁不见天日的地方,后来给郑一郎与郑二郎两个同胞地仙发 现,可他们未能闯入云雾山中的神秘之地。于是二位仙人三叩九拜 三天三夜,终于感动了玉帝,玉帝遂令太阳神在此挂上一盏天灯, 故名阳明山。又据地方志载;“阳明山,名山也。荒蟠百里,秀齐 九疑。”又云:“其麓险绝,几疑无路。有银沙十里,鸟道盘折,上 与天齐。及登顶峰,左衡( 山) 右( 九) 疑,极目千里,身在云际, 超然出尘。”景致奇特,人多向往。早在唐代,柳宗元就到过阳明 山下不远的地方,著有名篇游黄记,盖黄之源,正出于此。古 日:自古名山僧占多。阳明山也不例外,一度为湘南的佛教圣地。 据载,从东汉开始,这里就是3 省1 8 县5 6 个香会的云集之地。1 9 3 4 年8 月2 3 日红六军团在王震、任弼时,肖克的率领的八千余红军 经过阳明山,宿营竹嵩岌。1 9 5 8 年建立国营林场,称国营宁远土谷 湖南阳明山云锦杜鹃群落景观研究 坪林场,场址在宁远县上龙盘乡土谷坪村1 9 5 9 年迁址至黄柏洞乡, 称国营宁远阳明山林场。1 9 6 9 年双牌县建县后划归双牌县管辖 1 9 8 2 年因保护珍稀树种黄杉林及其生境被批准为湖南省省级自然 保护区。1 9 9 2 年列为国家森林公园。 1 2 2 自然地理条件 1 2 2 1 地理位置 阳明山属南岭山系的支脉,潇水之东,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永 州市东郊,双牌县东北隅。地理位置为北纬2 6 0 0 2 0 0 2 6 。0 6 1 5 ”,东经1 1 10 5 l 3 6 ”41 l 1 0 5 7 3 6 ”。东北与祁阳县相邻,东和东 南与宁远县接壤,为双牌县、祁阳县、宁远县三县交界地全区 南北长1 5 6 k i n ,东西宽1 3 3 k i n ,总面积为1 1 2 6 7 9 h a 。 1 2 2 2 地质地貌 双牌县地貌经历了五亿多年的沧桑演变。在奥陶纪及泥盆纪时 期,海浸海退,双牌县地壳接受了大量海相沉积,形成了相当厚的 页岩和砂岩的地层,随着地壳运动的多变,双牌县和南岭山脉地起 隆起为陆地,主山脉由东西向转成南北向,构造形迹相当明显。阳 明山属于双牌县的茶林一一麻江北东向断裂,此带形成了封闭式的 茶林一一麻江山间走廊。在褶皱构造上以潇水为中心,东西向为两 翼的复式向斜构造,从中部向东西两边由砂页岩到变质岩,复现砂 页岩、深度变质岩、花岗岩,呈雁翅形扩展分布。 阳明山犹如一道天然屏障,亘于湘南与湘中之间,是湖南“u ” 字形地貌底部阻挡北部冷空气的第一道屏障,西临潇水,南近桂林, 北望衡山,山麓最低海拔为2 3 0 m ,最高海拔1 6 2 4 6 m ,相对高差约 1 4 0 0 m ,山岭受切割甚剧,沟谷纵横,山地破碎,峰峦起伏。整个 地势东高西低,稃江和黄江源发源于此,因地势起伏大,溪流落差 大,流速急。 而阳明山主峰地带则由两条东话向转北西向的主山脉构成,出 现海拔为1 2 0 0 m 左右的准平面,平均下降2 0 ,其中海拔1 2 0 0 m 以上的面积占1 6 9 5 ,1 0 0 0 一一1 2 0 0 m 之间的面积占区域的 2 3 1 5 。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平均比降为2 0 。在地质上,主 要为下吉界奥陶系变质岩类,有中生界印支期花岗岩体侵入,成片 或零星分咖在海拔1 2 0 0 一一l5 0 0 m 的地带。花岗岩裸露地表,构成 这一中山山地的主要成土母质。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2 2 3 土壤条件 阳明山境内的土壤可划分为山地草甸土、草甸黄棕土壤、山地 黄棕壤及山地黄壤、低山红壤山地草甸土分布在山顶望佛台一带。 海拔1 5 0 0 m 以上和北坡1 3 0 0 m 左右的山坳背阴处,发育在花岗岩 风化物母质上,土层薄,溶积层发育不明显,土壤呈酸性,矿质养 分特别是钾元素下移淋溶明显草甸黄棕壤零星分布在海拔 1 2 0 0 一1 5 0 0 m 的地带,母质以花岗岩为主,伴有少量砂岩,它是黄 棕壤向草甸土的过渡类型,成土特点介于黄棕壤与草甸土之间由 地黄棕壤主要分布在海拔1 0 5 0 一一1 5 0 0 m 地带,母质多变质砂岩, 在湿凉的生物气候条件下成土,发生层次明显,质地适中,适于林 木生长。山地黄壤分布于海拔8 0 0 一一1 0 5 0 m 处,母岩以板页岩为 主,在温湿的亚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发充的土壤,心土层呈黄色或 灰色,土层比较深厚,其厚度一般6 0 一一1 2 0 c m 。除山顶脊部外, 土壤较肥沃,适宜林木生长。低山红壤分布于山地海拔7 0 0 m 以下 地区,只有个别山脊分布稍高,成土母质主要为粉砂岩、砂质板岩 及硅质页岩等为主,且多坡积石块,呈灰棕色,心土和底土多为淡 红黄色至红棕色,土壤里酸性,适宜酸性植物生长 1 2 2 4 气候条件 阳明山位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垂直变化大,年平 均气温1 4 2 ,平均最高气温1 9 0 ,最低气温1 0 3 ,绝对最高 气温3 6 0 绝对最低气温一1 0 0 ;1 月最冷,月平均气温3 9 , 7 、8 月最热,月平均2 3 6 ,气温年较差1 9 7 。阳明山气温垂直 递减率为0 4 8 ,1 0 0 m ,由于海拔高,植被丰富,年均气温比双牌 县城低2 7 。5 6 ;阳明山雨量丰富,年均降水量为1 6 0 7 5 r a m ,全 年各月均有降水,以5 月最多,月降水量高达2 6 2 o m m ,1 2 月最少, 月降水量为4 8 6 m m ,年降水日数为1 5 9 天,4 月最多达2 0 天。最 大降水强度为1 9 6 3 m m d 。阳明山年均相对湿度高达8 7 ,5 月、8 月、9 月三个月空气相对湿度在9 0 以上,l1 月最小为8 2 。由于 地形遮蔽和森林覆盖的影响,日照时间短,年日照时数少,坡地年 日照时数为1 1 2 3 4 小时,谷地为1 0 2 2 2 小时,属少日照地区。由 于地形地势复杂,区内形成了一些典型的小气候特征区。 1 2 2 5 植被特征 阳明山植物种类丰富,群落类型多样,垂直分商规律较明显, 湖南阳明山云锦杜鹃群落景观研究 从植物区系特征来看,阳明山植物具有从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性, 体现出阳明山植物的地带性特征。阳明山的地带性植被为中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因阳明山地形地貌和气候的复杂多样,从而导致其植 被类型的多样性,参照中国植被的分类原则,阳明山植物群落 类型可划分为4 个植被型组,2 6 个群系。分别为针叶林有马尾松林, 黄山松林,黄杉林,杉木林,马尾松一枫香、短柄袍栎林,南方红 豆杉一楠竹林,黄山松一水青冈等;阔叶林有栲树林,苦槠林,甜 槠林,短柄青冈林,红楠林,云锦杜鹃林,云锦杜鹃一圆锥绣球林 ( 根据本论文研究,应将山顶的云锦杜鹃林归为山顶苔藓矮林类为 妥) ,栲一槭类林,甜槠一雷公鹅耳枥林,包石栎一水青冈栎林,枫 香、水青冈林,雷公鹅耳枥、槭类林,水青网林等;灌木林、灌丛 有短柄袍栎、樱桃、黄檀林,映山红灌丛,鹿角杜鹃、山柳灌丛, 水马桑灌丛,毛玉山竹丛等,竹类林有楠竹林、水竹林等。阳明山 植被垂直分布情况大致为: 海拔4 0 0 一1 0 0 0 米有: 针叶林:马尾松林、杉木林; 常绿阔叶林:栲树林、苦槠林、红楠林 海拔8 0 0 1 3 0 0 米有: 针叶林:黄杉林、红豆杉林 常绿阔叶林;甜槠林、短柄青冈林 常绿、落叶阔叶林:甜槠、雷公鹅耳枥林 落叶阔叶林:枫香、水青冈林、雷公鹅耳枥、槭类林 灌丛:映山红灌丛、水马桑灌丛 海拔1 0 0 0 一1 6 0 0 米: 针叶林:黄山松林 常绿、落叶阔叶林:包石栎、水青冈林,云锦杜鹃,圆锥绣球 林 灌丛:毛玉山竹丛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杜鹃花属植物研究进展 2 1 基础研究 2 1 1 杜鹃花属植物的起源及分类地位 从起源上说,杜鹃花起源可追溯到距今约6 7 0 0 万年至l3 7 0 0 万年的中生代的白垩纪;从属内分化和进化,联系其发生发展地区 的历史,显示杜鹃花从“小三角”地区( 即云南西北部、西藏东南部 和四川西南部) 早期起源后,在第三纪和第四纪许多次变动中逐渐 向喜马拉雅和环北区扩散,并向东南亚热带高山发育了最进化的顶 极( s u b g v i r e y e ,新几内亚特有1 5 5 种) ,但澳大利亚仅北部有1 种, 非洲,南非、南美踪迹全无。说明它绝非古南大陆固有,而系东亚 起源。弯柱杜鹃t h e r o r h o d i o n ( 仅在北美出现) 为杜鹃花科( 或亚科) 中、 东亚一北美间仅有的联络线,且有种间对应现象,但在我国仅见于 长白山高山带。 而杜鹃花的科属分类则根据吴征镒等的中国被子植物科属综 论( 2 0 0 3 ) 中的被子植物八大纲分类系统,杜鹃花属植物应归类 于蔷薇纲( r o s o p s i d a ) 石南亚纲( e r i c a d a e ) 石南目( e r i c a l e s ) 。 极广义的杜鹃花科( 石南科) b r i c a c e a es 1 是一个较大的自然类群, 包括鹿蹄草科p y r o l a c e a e 、水晶兰科m o n o t r o p a c e a e ( 均降为亚科) , 可达1 0 7 1 1 l 属,3 4 0 0 。3 5 0 0 种( t a k h t a j a n ,1 9 9 7 ;m a b b e r l e y ,1 9 9 7 据s t e v e n s ,1 9 7 1 ) 。此科如用最狭义,即杜鹃花科s s t r ( = r h o d o r a c e a eh a g e r u p1 9 4 6 ) 在世界上应有1 6 属1 0 0 0 余种,我国仅 4 属,却有5 4 5 ( 。6 0 3 ) 种,科序排居第1 2 位,其中仅大属 r h o d o d e n d r o n 一个,居中国属中种数的第l 位,充分体现中国区系 的东亚,特别是中国一喜马拉雅为主的属性2 1 亚科i 杜鹃花亚 科r h o d o d e n d r o i d e a e ,即极狭义的杜鹃( 花) 科r h o d o r a c e a e ,含7 族。 其中,族1 杜鹃花族r h o d o r e a e ( = r h o d o d e n d e a e ) 为最大的骨干族, 杜鹃( 花) 属r h o d o d e n d r o n 【8 4 ( 即北温带和南温带间断分布型,为 其垂直分布的表现) ( 1 4 s h ( 中国一喜马拉雅分布区类型) ,7 d ( 全 分布区东达新几内亚及新几内亚特有分布类型) ) ( 除非洲外) , 5 4 2 ( 。5 9 3 。6 0 0 ) 6 5 0 。8 5 0 】。据方瑞征、闵天禄( 1 9 8 1 ) 研究,本属可 分2 亚属4 组3 8 亚组。常绿大叶无鳞,大花大序顶生的最原始 ( s u b g h y m e n a n t h e s ) ,而落叶,小叶,有鳞,小花的如羊踯躅属 湖南阳明山云锦杜鹃群落景观研究 p e n t a m e r a 、映山红属a z a l e a 、a z a l e a s t r u m 等则较进化 2 2 1 2 1 2 杜鹃花属植物的地理学研究 2 1 2 1 对杜鹃花的分类学研究 自从上世纪7 0 年代以来,现代分类学家为试图提供一适合现 代标准分类系统而努力,并有不少学者从事本属植物形态解剖学、 细胞学、化学分类学等方面研究,寻求对于种类繁多的杜鹃花弄清 它们亲缘关系,确定可靠的分类依据,对比较经典分类系统再进行 评价,以得到合乎自然进化谱系, 对杜鹃的分类有经典分类、园艺分类、其分类依据主要是花序 芽、鳞片、毛、种子附属物等将杜鹃分为常绿无鳞杜鹃亚属、常绿 有鳞亚属、马银花亚属、羊踯躅亚属及映山红亚属等,其代表人物 主要有荷兰h s l e u m e r 英国j c u l l e n 和d fc h a m b e r l a i n 等人, 将全属分为5 个亚属和8 个组 1 5 8 3 年,法国学者a n d r e a sc a e s a l p i n o 首次把r h o d o d e n d r o n 用 于描述杜鹃花属的模式种。1 7 5 3 年,林奈建立杜鹃花属名。至1 9 世纪前期,美国植物学家g d o n 发表的ag e r e r a lh i s t o r yo f d i c h l a m y k i o u sp l a n t s ( 1 8 3 4 年) 一书,首次建立了杜鹃花分类系 统的结构,使杜鹃花属的分类迈进了一大步。1 8 7 0 年,m a x i m o v i c z v 在r h o d o d e n d r o na s i a eo r i e n t a l i s ( 东亚杜鹃花) 一文中有花芽的 位置及花芽和叶芽( 新生枝) 的位置关系区分属以下的主要类群。 18 7 6 年,h o o k e r 在植物志属( g e n e r ap l w n t a r a m ,i nb e n t h a m , g h o o k e r ,j d ) 一书中的分类系统对杜鹃花属的分类做出了重要的 贡献。1 9 3 0 年,史蒂文森( j b s t e v e n s o n ) 在三十年代较全面地编了 杜鹃种志专著( t h es p e c i e so fr h o d o d e n d r o n ) l ”j 。同年h f t a g g , j h u t e h i n s o n 和a r e h d e r 三人出版的杜鹃花种志( t h es p e c i e so f r h o d o d e n d r o n ) 首次汇集了世界上杜鹃花属的全部8 5 0 余种,将杜 鹃花划分为4 5 个系( s e c t i o n ) 。1 9 4 9 年,德国植物学家h s l e u m e r 的德文及拉丁文杜鹃花种志( ei ns y s t e md e ro a t t u n g e n r h o d o d e n d r o n ) 中提出世界杜鹃花属分为8 个亚属、1 9 个组,标志 了近代分类学领域的重要成就。1 9 7 8 1 9 7 9 年,库伦( j c u l l e n ) 对 有鳞杜鹃( s u b g e n u sr h o d o d e n d r o n ) 进行了系统研究 2 4 1 。张伯伦( d , c h a m b e r l a i n ) 主要进行常绿杜鹃亚属( s u b g e n u sh y m e n a n t h e s ) 和映 山红亚属( s u b g e n u st s u t s u s i ) 的系统研究1 2 5 11 2 6 l :考克斯( ( p a c o x ) 综合了杜鹃研究的各系统,把杜鹃分为大杜鹃( 1 5 米高以上) 和小杜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鹃( 1 5 米高以下) ,编著了大杜鹃种( t h el a r g e rr h o d o d e n d r o n s p e c i e s ) 和小杜鹃种) ) ( t h ed w a r fr h o d o d e n d r o ns p e c i e s ) 两本专著 对杜鹃的习性、栽培方法、分类系统、分布等进行了描述,是迄今 为止的比较全面的杜鹃专著之一【2 7 1t 2 s 1 。 我国近现代对杜鹃的分类学研究始于2 0 世纪二三十年代,我 国植物学家方文培教授、秦仁昌教授等,先后到英国学习,然后把 杜鹃花的知识带回中国。1 9 3 0 年,我国植物分类学家陈焕镛、胡先 骗、秦仁昌,方文培等相继发表了杜鹃花的新种和研究杜鹃花的论 文,从而开始了对杜鹃花的分类研究。1 9 3 5 年方文培教授在他的“中 国的落叶杜鹃一文中报导了3 2 种,1 9 3 9 年在他的另一篇论文“近 时所采之中国杜鹃花”中报导了1 5 3 种。1 9 4 0 年刘慎锷著云南植 物地理一文中,曾粗略的提到过杜鹃花。同期秦仁昌教授在西 南边疆六期载云南三大名花一文,详细地介绍了云南杜鹃花。 1 9 4 2 年,蒋英与陈少卿在湖南阳明山采集到阳明山杜鹃与淡红杜鹃 的标本,1 9 5 9 年谭沛祥在黔阳县罗翁八面山下平口采集黔阳杜鹃的 标本,于1 9 8 4 谭沛祥、何明友发表文章将前三者分别命名为 r h o d o d e n d r o n y n n g ,l ,l g s _ l 口疗p 厅s e , r _ l d d d d p d r o 厅 q i 口作y 口n g e n s e , r h o d o d e n d r o nr h o d a n t h u m 【2 9 儿30 1 。1 9 4 8 年编辑的新纂云南通志, 其中记述了杜鹃、映山红、马缨花( 别名马鼻缨) 、黄杜鹃等种类。 新中国建立后,全国各地有过广泛的调查,尤其是在我国西南 地区的几次大规模考察及各地区植物志的编著,取得了许多新成 果,如1 9 7 4 年,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主编了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其中记述了生长在我国的杜鹃花2 9 4 种。1 9 8 3 年,冯国楣先生主编 了云南杜鹃花,记述了主产云南的杜鹃花1 2 1 种。1 9 8 6 年又主 编了中国杜鹃花一、二集,共记述杜鹃花2 0 9 种。1 9 8 6 年,方 文培教授编著四川杜鹃花,记述主产四川的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