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读书报告.doc_第1页
《十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读书报告.doc_第2页
《十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读书报告.doc_第3页
《十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读书报告.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读书报告 摘要:十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追述了20世纪30年代十里店的村民们如何抵抗日本侵略者,保卫自己的村庄,协助八路军展开斗争;并讲述了后来他们又如何着手推翻旧的地主-雇农制度,使土地回到耕者手中。通过阅读该书,我对十里店这样一个普通村庄的革命史有的大致的了解,并对本书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关键词:十里店 革命 土地 封建主义 一、 导言本书为其系列之一的中国一个村庄的群众运动专册,记述了由人民日报年轻的新闻记者组成的一支共产党工作队伍的经历。国际友人柯鲁克教授夫妇于1948年春作为观察员采访河北十里店村土改复查和整党运动,并翔实而生动地描绘了工作队深入发动农民的过程,反映了落实党的土改政策后,翻身农民的欢乐情绪,报道了消除左的割封建尾巴运动的消极影响的过程,以及整党后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崭新面貌。这是一部不同于经济史和政治史的社会史,讲述的是普通民众的事,并且是由亲身经历过这些事件的人讲述的。十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追述了20世纪30年代十里店的村民们如何抵抗日本侵略者,保卫自己的村庄,协助八路军展开斗争;并讲述了后来他们又如何着手推翻旧的地主-雇农制度,使土地回到耕者手中。将问题讲得最中肯的是那些有阶级觉悟,敢于同侵略者作斗争,带头推翻旧的地主-雇农制度的贫农和雇农们。这一部分贫农和雇农分得了土地,掌了权,后来被称为“新中农”。他们的成就是了不起的。但还有一个基本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有相当一批人,因生性胆小或无助,未敢投入到这场斗争中,所以没有得到足够的土地,仍然很贫困。十里店(二)中国一个村庄的群众运动是其续篇,记述了由人民日报年轻的新闻记者组成的一支共产党工作队的经历(人民日报的印刷厂当时就在邻村的一些窑洞里)。他们在十里店带领村民们开展两项群众运动。土改复查旨在解决一些人仍缺少土地的问题;整党工作则旨在改进十里店党支部的党风。书中记录了该工作防的苦和乐,挫折和胜利,艰辛和喜悦;也描述了男女老少村民们是如何响应这场运动的。他们中有犹豫不定的,也有满腔热情的。书中也提到了在那风云变化的1948年他们自己给十里店带来的种种变化。 二、作者简介及研究方法大卫柯鲁克,1910年8月14日出生于英国伦敦,1935年加入英国共产党。曾参加西班牙内战中的国际纵队英国旅作战。1940年在中国成都与生于成都的加拿大传教士之女、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心理学硕士伊莎白相识相爱。随后二人在伦敦结婚,伊莎白加入英国共产党。1947年,柯鲁克夫妇由英国共产党介绍回到中国,对中共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进行调查研究。夫妻俩在河北武安县十里店村深入生活,采访搜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后来写成了极有社会学价值的十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与十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群众运动,被英国许多社会学教师指定为学生必读书。1948年,应中共方面邀请,柯鲁克夫妇留在中国帮助培养外语人才,成为参加创办北京外国语学院的最早的外籍教师。大卫柯鲁克作为共产党员的身份观察并参加了十里店的抗日斗争和土改运动。期间他们住在村民的家里切身体会和观察村里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例如参加村子的优待均属会议、冬季生产会议、生产借贷会议以及其他会议;并与中方工作人员组成了资料收集小组,收集了大量的一手资料。以访谈和直接参与的形式,仔细记录了抗日斗争的战况以及土改运动中各阶层农民(主要是贫农和中农)的不同反应和心理变化。作者以纪实的形式讲述一些普通民众的事情,通过由亲身经历过这些事件的人来讲述将这场推翻传统封建制度的战争描绘得极为生动而真切。 三、本书主要内容及主要观点(一)主要内容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落后的村庄是如何成为革命堡垒的。这里的“革命”一词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来理解:一是村民协助八路军进行的抗日斗争,二是村里为推翻旧的地主雇农制度而进行的土地革命。作者以纪实的形式将这两场革命运动描绘得极为生动而真切。在这里,我们主要看一下书中关于土改运动的描述。作者首先描述了日本侵略前夕十里店村地主统治下的土地、农民、家庭、家族等的一些基本情况。其中一大特征便是贫富差距相当大,阶级矛盾严重。富农和地主联合起来欺压、剥削中农和贫农,肆意掠夺土地,全村最贫苦且人数最多的便是贫农,很多人都过着颠沛潦倒的生活,这是书中关于当时十里店基本情况的概括性描述:“20 个最富裕的家庭,其土地平均每人近乎是中农家庭人头的 2.5倍,或者近似为贫雇农家庭的 7 倍。那些家境十分贫困的人,其遭遇是:要么在饥荒年景饿死或被迫迁居;要么被贫穷逼得卖儿鬻女或者勒死自己的亲生孩子;要么因饥饿被迫加入军阀或土匪的部队;要么因交不起税款而被关押或者因还不清债务而失掉自己仅有的一点财产。”其次,作者描述了共产党、八路军来到十里店后所进行的各项活动。一是领导村民成立了民兵组织、妇女协会、合作社、农会等群众组织,并在村里成立了党支部,秘密吸收“机智勇敢、有所作为、感化力强”的村民加入共产党;二是领导农会及贫雇农挖掘地主藏粮、清偿债务、组织互助组、发展合作社运动和妇女生产、开垦荒山等。在这一过程中,整个农民群众受到了各项改革的洗礼,并产生了一个全新的阶级新中农。三是清理整顿党支部,实行民主选举,改组村政府,落实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和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再次,作者描述了封建主义的瓦解和民主改革的成就。他们主要从城乡联合斗争、查“黑地”、割封建尾巴、划阶级成分、挖防空洞、洗心革面、去除污垢等角度描述了苟延残喘的地主领导被一步步打倒的封建主义瓦解画面。伴随而来的是新土地制确立,“土地已从地主富农手中夺了过来,分给了贫农和中农。”“由于各项改革的结果,村庄大约占总户数 1/3 的家庭已经从贫农和雇农的地位上升到了新中农。”“地主富农现在所拥有的土地只是他们过去的 1/6。在十里店靠剥削其他劳动力过活的人已经不存在了。”(2) 主要观点整理 全书都贯穿着作者对封建主义的腐朽和地主阶级的无情剥削的痛斥。作者认识到封建主义的根源在于土地制度,而推翻封建制度的关键在于团结广大受压迫阶级的力量,在民主革命的进程中也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解决问题。在本书中作者还着重强调了女性地位的提升有助于提高生产力,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产生积极影响。下面是从书中归纳出的十里店土改运动的成绩: 第一,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农民物质生活有了较大改善,妇女在一些领域获得了进步,封建主义遭受沉重打击; 第二,农民一步步觉醒摒弃旧有的宗族等封建意识,开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生活和社会,对压迫者的仇恨由针对个人发展到针对整个阶级,初步培养了农民的合作意识; 也有不足之处: 第一,某些干部觉悟不够高,群众对某些干部或党员之所以会产生不满情绪,导火索往往是利益纠葛,无论是经济利益还是政治利益。其中,以权谋私,以权压众往往又是矛盾的焦点。 第二,发动群众不够充分,存在赐予现象,党与群众的联系不仅仅是与群众中积极分子的联系,而是也包括那些尚未觉悟的群众。由此,党在发动群众的过程中,不能以积极分子的态度来代替所有群众的态度。 第三,错误路线导致某些政策波动,由于党缺乏一定的经验,党内心理发展不够成熟,尚未形成一种持久的、共同的意志和心理倾向,这使得党在领导土改运动的过程中存在着某些政策不够稳定的现象。 四、 我的看法 自1959年十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在伦敦出版后,美国某社会学期刊上的一篇书评说:“柯鲁克的报告全无任何社会学的分析、理论或方法论。在许多地方,它读起来像一本共产主义小说。”当然,对于社会学家来说,这样的伟大革命仅仅只有“新闻式的印象主义”报道是不够的,但对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它意味着这是一本好看的书。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而言,革命电影或小说皆非童年少年时反复观看阅读的唯一精神食粮,于是甚至连这样戏剧性的感受都没有。土地改革,乡村革命,在我们脑海中不过历史教科书上几句话,那印象是漫画式的:这一页愁云惨雾,翻过去就是个晴朗的天。这其中需要大量的历史细节来填充,十里店作为一本纪实著作,恰好为我们提供了生动直观的历史记录。 书中所记述十里店的“村史”,从抗战前开始。从叙述中可以感受到,这个太行山下的小村庄在30年代已陷入极其严重的“内卷化”。抗战时期,十里店并未被日军占领,党的牺盟会(这个名字颇可玩味)进入村庄,开始逐步帮助农民建立互助组,开展生产运动,改革赋税,发动妇女。这是一种新的革命形式,贫民们组成了农会,妇女们组织起了妇女协会,在土地改革中,社会财富进行了再分配,地主基本消失。新的农民,新的乡村,成为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起点。 对我而言,所感到兴趣的,不是革命的伟大成果,而是革命过程中的含糊,新与旧的冲突与妥协。柯鲁克夫妇忠实记录下了他们在十里店获得的信息,这其中有鼓舞人心的斗争成果,也有革命中不可避免的过激行为:例如在“割封建主义尾巴”的过程中,农民们在地主的衣服上缝上侮辱性的字条,还擅自把村中四个地主拉到河滩上砸死了。更有在缓慢的革命过程中,地主与中农、共产党与国民党代理人以及所谓的“日本间谍”之间的拉锯战。最早进入村庄的工作组使用了“牺盟会”这样暧昧而富有传统意味的名字。村庄中的地主(事实上,他们中没有一个人拥有超过100亩的土地)把儿子们分散送到敌占区、国民党统治地区学生意,然后再送一个儿子加入解放军,以“军属”的身份逃避税收。狡猾的中农如何运用他的头脑和文化,在各个时期都小心保住自己的地位和财富。他们在革命的头几年中,依靠能写会算,牢牢控制着村中的商店与学校。而原本习惯于听别人话的贫农又是如何在工作组的帮助下,有了自己的主意。在共产党的帮助下,他们虽然文化水平仍然比较低,但勇敢地承担起了教书育人的责任,也在商店里担任了财务工作,将地主排除在了这两样重要的工作之外。然而新的中农与贫农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矛盾 任何革命都无法在一夜之间“天翻地覆慨而慷”,土地革命不是吃大户,也不是平均主义的分配,没有什么事情能真正做到一清二楚界限分明,人与人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