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战国策》副词研究(1).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战国策》副词研究(1).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战国策》副词研究(1).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战国策》副词研究(1).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战国策》副词研究(1).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独创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 注:如 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本栏可空)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 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起娟 导师签字:名磊_ j 寻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堂撞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瀣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 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起娟 签字日期:2 0 0 5 年年月j 多日 导师签字:废袁 签字日期:2 0 0 r 年牛月乃日 吁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战国策副词研究 摘要 战国策是上古时期的重要语言载体,其语言丰富形象生动并接近口语, 是研究战国时期历史及语言特点的重要文献,长期以来人们多注重从文学价值方 面对其进行研究,而对其语法方面的研究尚有不足。副词是汉语虚词中数量最多 而内部极不均衡的一个类别,上古汉语副词研究是古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重要 方面。本文选择战国策作为语料,通过对其副词系统的考察分析,试图发掘 其在汉语史上的价值,并为上古汉语副词系统的确立奠定基础。 本文主要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引言,又分为三个小部分。一是对战国策进行简要介绍。二 是对汉语副词的定义、语法特征、副词与其他相关词类的区分情况、副词的分类 方法及副词的研究现状等进行介绍。提出本文所采用的判定副词的标准,即:副 词是在句中修饰限制或补充说明谓语成分的词。并且以意义为标准,把战国策 中的副词分为:范围副词、程度副词、时问副词、情态副词、否定副词和语气副 词六类。三是提出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具体分析战国策中的副词。依照第部分提出的判定副词的标 准,确定了战国策中的1 2 8 个副词,同时按照第部分提出的分类方法,将 其进行了具体分类,确立了战国策的副词系统。这一部分主要运用“静态描 写与分析归纳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具体全面地对战国策中的每类副词进行 考察分析,同时运用“统计与列表”的方法,将每类副词中的每个副词从修饰限 制或补充说明谓语的情况、兼类的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列表分析。 第三部分为结语,主要包括两个小部分。一是战国策副词使用情况分析。 依据第二部分的具体考察,首先对战国策中单音节副词和复音节副词进行比 较分析,其次对各类副词的数量和使用频率进行比较分析,接着依次对副词的出 现位置、兼类情况及副词连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归纳战国策副词系统的特 点。这一部分再次运用了“静态描写与分析归纳相结合”及“统计与列表”的研 究方法。二是战国策副训与甲骨文副词比较。贯彻“共时分析与历时比较相 结合”的方法,将战国策副词与甲骨文副词从数量、继承情况、发展情况及 语法特征方面进行比较,发现副词从甲骨刻辞时代到战崮时期发展的大体脉络: 随着历史的发展,副词在形式上发生了很大变化,有大量新的副词产生,并且复 音化趋势明显;而副词的语法特征则是相对稳定的。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关键词:战国策副词语义指向比较 分类号:h 1 4 6 2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s t u d y0 1 3t h ea d v e r b s inz h e n g u o 如 a b s t r a c t z h a l 7 g u o 西i sas i g n i f i c a n t1 a n g u a g ec a r r i e ro fa n t i e n tt i m e s ,i t s e n r i c h e da n dv i v i d1 a n g u a g ei ss oa p p r o a c h i n gt ot h es p o k e n1 a n g u a g et h a t w ec a ns t u d yi ta sa na l m o s tp e r f e c td o c u m e n tf o rw a r r in gs t a t e sp e r i o d s 1 1 i s t o r ya n dl a n g u a g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h o w e v e r ,p e o p l ec a s tm u c hg r e a t e r a t t e n t i o no nr e s e a r c h i n gi t sl i t e r a r yv a l u et h a n i t sg r a m m a rp e r s p e c t i v e f o ral o n gt i m e t h eq u a n t i t yo fa d v e r bi st h em o s to n ei nt h a to fa 1 1t h e c h i n e s ef u n c t i o nw o r d sa n di ti sa ne x t r e m e l yi n t e r n a li m b a l a n o e dc a t e g o r y t h es t u d yo nt h ea d v e r b si nc h i n e s ea n c l e n tt i m e si sa ni m p o r t a n tr e s p e c t o fc h i n e s eg r a m m a rr e s e a r c h t h i sa r t i c l e c h o o s e sz h a n g u o 国a st h e 1 a n g u a g em a t e r i a l ,a t t e m p t i n gt oe x p l o r ei t sv a l u e i nt h eh i s t o r yo f c h i n e s ea n de s t a b l is h i n gt h ef o u n d a t i o nf o rt h ee s t a b li s h m e n to fa d v e r b i a l s y s t e mo fa n c i e n tt i m e sc h i n e s et h r o u g ha n a l y z i n gi t sa d v e r b i a ls y s t e m t h isa r t i e l eism a i n l yd i v i d e di n t ot h r e em a j o rp a r t s : p a r ti :f o r e w o r d ,i n c l u d i n gt h r e ep a r t s f i r s t ,t h eb r i e fi n t r o d u c t i o no fz h a n g u o 凸s e c o n d i n t r o d u c i n gt h ec h i n e s ea d v e r b i a ld e f i n i t i o n , t h ea d v e r b a lg r a m m a r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t h ed i f f e r e n c eb e t w e e na d v e r ba n d t h eo t h e rr e f a t i v ep a r to fs p e e c h ,t h ea d v e r b i a lc l a s s i l y i n gm e t h o d ,a n d t h er e s e a r c hs i t u a t i o no fa d v e r b t h i sa r t i c l ep r o v i d e st h es t a n d a r do f j u d g i n ga d v e r b ,n a m e l y :t h ea d v e r b i st h ew o r dm o d i l y i n g ,1 i m i t i n g , s u p p l e m e n t i n go re x p l a i n i n gt h ep r e d i c a t ei nt h es e n t e n c e a n dd i v i d e st h e a d v e r b si n t os i xp a r t s :d e g r e ea d v e r b ,s c o p ea d v e r b ,t i m ea d v e r b ,m a n n e r a d v e r b ,n e g a t i v ea d v e r ba n de x p r e s s i o na d v e r bi nt e r mo ft h em e a n i n go f a d v e r b t h i r d ,p u t t in gf o r w a r dt h eg o a la n dt h em e t h o do fr e s e a r c h c o n s i d e r i n gt h i sa r t i c l e p a r ti i :t h ea n a l y s iso fz h a n g u oc 台sa b v e r b s id e n t i f y i n gt h e12 8a d v e r b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c l a s s f y ir i gs t a n d a r do f f e r e di nt h ep a r ti ,c l a s s f y in gt h e a d v e r b so fz h a n ( o 瞄a n dm s t a b iis h i n gz h a n c u oc e 7sa d v e r b ss y s t e mint h e l i g h to fc l a s s i f y i n gm e t h o dp r o p o s e da b o v e t h isp a r tm a i n l yp r o b e sa n d a n a l y z e st h ea d v e r b so fz h a n g u oc oc o n c r e t e iya n dr o m p r e h e n s iv e l yb yu s in g 1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t h ea p p r o a c ho f “t h es t a t icd e s c r i p t i o nc o m b i n e dw i t ht h ea n a l y s i sa n d i n d u c t i o n ”,a tt h es a m et i m e ,a n a l y z e se v e r ya d v e r bo fe a c hc a t e g o r e sb y s t a t is t i e a l1 i s t f r o m t h ep e r s p e c t i y e sr e g a r d i n gi t sd e c o r a t i n ga n d e x p l a i n i n gt op r e d i c a t e p a r ti i i :c o n c l u s i o n ,i n c l u d i n gt w op a r t s f r i s t ,t h ea n a l y s iso f a p p l y i n gc o n d i t i o no ft h ea d v e r b su s e di nz h a n 6 u o 国b a s e d0 1 3t h ec o n c r e t e s t u d yo ft h ep a r ti i ,w ec o m p a r ea n da n a l y z et h em o n o s y l l a b l en o t ea d v e r b s a n dt h ed u p l i c a t es y l l a b l ea d v e r b s ,t h e n ,c o m p a r ea n da n a l y z et h eq u a n t i t y o fe a c hk i n do fa d v e r ba n di t sf r e q u e n c yo fu s e ,a n da n a l y z et h ea d v e r b s a p p e a r a n c ep o s i t i o n ,t h es i t u a t i o no fc o n c u r r e n tk i n da n dt h es it u a t i o no f u s e dt o g e t h e ro r d i n a l l y ,f i n a l l y ,s u m m a r i z ea n di n d u c e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o ft h ea d v e r bs y s t e mo fz h a n g u oc o t h i sp a r tu s et h er e s e a r c hm e a n s o t h a t “t h es t a r i cd e s c r i p t i o nc o m b i n e dw i t ht h ea n a l y s i sa n di n d u c t i 0 1 3 ” a n d “t h es t a t i s t i c sa n dt a b u l a t e s ”isa p p l i e da g a i ni nt h isp a r t s e c o n d , t h ec o m p a r is o nb e t w e e nt h ea d v e r b so fz h a n g u oc oa n dt h a to fi n s c r i p t i o i l s 0 nb o n e so rt o r t o i s es h e l ls c a r r y i n gt h r o u g ht h em e t h o d “t h ec o t e m p o r a r y a n a l y s i sa n dt h ed i a e h r o n i cc o m p a r is o n ”,t h ea r t i a l ea n a l y z e st h ea d v e r b o fz h a n g u o 仍a n dt h a to fi n s c r i p t i o n so nb o n e so rt o r t o is es h e lis ,f r o m t h ea s p e s t so fq u a n t i t y ,t h ei n s t a n c eo fa c c e p t a t i o n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 t h eg r a m m a r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a n ds oo n ,t of i n dt h eg e n e r a lv e n a t i o nf r o mt h e t i m e t h a te n g r a v ew o r d so nb o n e so rt o r t o is es h e l l st ot h ew a r r i n gs t a t e s t i m e w i t ht i m e sg o i n gb y ,t h ef o r mo fa d v e r bo c c u r e dag r e a tc h a n g e ,a n d a1 a r g en u m b e ro fn e wa d v e r b sa p p e a r e d t h et e n d e n c yi so b v i o u s l yt o w a r d t o d u p l i c a t i n gs y l l a b l e w h i l et h e g r a m m a r c h a r a c t e r is t i ci s s t e a d y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l y k e yw o r d : c a t e g o r y 4 z h a n g u oc oa d v e r bs e m a n t i cd i r e c t i o n c o m p a r i s o n n u m b e r : h 1 4 6 2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壹引言 一语料的选择 战国策简称国策,另有事语、长短、长书等不同的名称,是 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其叙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终于六国灭 亡,约二百四十年( 前4 6 0 2 2 0 ) 的历史。它是上古时期的重要语言载体,其语言 丰富形象生动并接近口语,是研究战国时期历史及语言特点的重要文献。 战国策的作者不明,西汉时,刘向将其进行了整理,按战国时期十二国 的次序,删去重复,编订为三十三卷,分别为东周策( 一卷) 、西周策( 一卷) 、 秦策( 五卷) 、齐策( 六卷) 、楚策( 四卷) 、赵策( 四卷) 、魏策( 四卷) 、韩策( 三 卷) 、燕策( 三卷) 、宋卫策( 一卷) 、中山策( 一卷) ,并将其定名为战国策。 东汉时,高诱为其作注,从此,战国策一书就有刘向集录本和高诱注释本并 行于世。北宋时,曾巩又对其进行了校订。到了南宋,在曾巩校本的基础上,出 现了两种本子,一是南宋初姚宏本,一是同时鲍彪的重定次序的新注本,两本虽 有异同,但都是从曾巩校本演变而来的。元代人吴师道在鲍本的基础上又作了校 正。“3 1 9 7 3 年,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帛书战国纵横家书,共二十七章,为 战国策的研究提供了更为详实的资料。本文所采用的是以姚本为底本,将鲍、 吴诸人注文汇集起来的现今通行的本子。 二关于副词 副词是汉语中一个很复杂的词类,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它的争议很大,甚至对 其定义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对副词的研究也大都集中在副词的语法功能、副 词与其他相关词类的区分以及副词内部次类的划分等问题上,而自上世纪八十年 代以来,汉语副词的研究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下面我们来对副词作简要介绍。 ( 一) 副词的定义 马建忠在马氏文通中将副词称为“状字”,并将其定义为“凡实字以貌 动静之容者,日状字。”“1 这是副词定义中最早的一个。 王力先生认为:“另有些词,它们能表示程度、范围、时间、可能性、否定 作用等,然而它们并不能单独地指称一种实物,一种实情,或一件实事。它们必 须附加于形容词或动词,方能表示一种理解。这样,可以既是比形容词或动词更 次一等,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副词。”。”“凡同,仅能表示程度、范围、时间、 可能性、否定作用等,不能单独地指称实物、实情或实事者,叫做副词。”1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朱德熙:“我们把副词定义为只能充任状语的虚词。”。1 周秉钧:“副词是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的词。” 郭锡良等:“副词是一种半实半虚的词。它们能表示行为、动作、性质、状态 的程度、范围、时间、可能性、情态和否定作用等,有一定的词汇意义,能独立 作句子中的次要成份,不能用作句子的主要成份:主语、谓语,也不能作宾语、 定语” 杨伯峻、何乐士:“副词主要修饰谓语,表示行为或状态性质的各种特征; 与此同时:也对主语或宾语起修饰作用,显示它们在与谓语发生关系时的方式、 状态、范围等。副词在一般情况下不能独立存在更不能脱离谓语,从这个意义上 说,副词是谓语的重要标志。在旬中大都位于谓语前作状语,有时位于谓语 后作补语,一般不作主语、宾语、定语或谓语中心词。”7 我们结合前人理论,确定了本文判定副词的标准,即:副词是在句中修饰限 制或补充说明谓语成分的词。 ( 二) 副词的语法特征 副词的语法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副词的修饰功能,二是副词的句 子成分功能。 1 、副词能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这是其最基本的语法功能,而在副词是否 能修饰名词、数量词等体词,以及副词能否修饰别的副词的问题上,人们认识不 统一。我们倾向于认为副词是能够修饰用作句子谓语的体词性成分的,并且这种 情况在古汉语中并不少见,例如: 败韩、魏,杀犀武,攻赵,取蔺、离石、祁者,皆白起。( 西周策) 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燕策一) 对于副词是否能修饰副词的问题,我们认为,副词不能修饰副词,在同一谓 语前出现多个副词的情况,即副词连用时,实际上都是前一副词修饰后面副词所 在的整个短语。1 副词连用的情况是很普遍的,例如: 天下争秦,有六举,皆不利赵矣。( 赵策四) 秦恐齐之败东国,而令行于天下也,必将救我。( 楚策四) 例中副词“不”修饰限制谓语“利赵”是很明确的,而副词“皆”不是修 饰副侧“不”的,而是修饰其所在短语“不利趔”:冽中副词“必”修饰后面的 副词“将”所在的短语“将救我”。 2 、副词用在谓语前作状语的语法功能也是得到大家的公认的,但存副词能甭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作补语的问题上还有分歧。“我们来看以下例子: 今事有可急者,秦之欲伐韩、梁,东窥于周室甚,惟寐亡之。( 赵策一)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齐策一) 田婴不听,遂内魏王,而与之并朝齐侯再三。( 魏策二) 以上例子中,副词“甚”和“再三”都位于谓语之后,对谓语起补充说明的 作用。因此我们认为副词是可以作补语的,只是可以用作补语的副词非常少,如 古代汉语中的“甚”、“再三”,现代汉语中的“很”、“极”。 副词般是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的,但以下情况似乎特殊:“ 秦太后为魏冉谓秦王日:“成阳君以王之故,穷而居于齐,今王见其达而收 之,亦能翕其心乎? ”王日:“未也。”( 秦策三) 春申君日;“聘入乎? ”对日:“未也。”( 楚策四) 对于此种现象,我们不认为副词单独用作了句子成分,而认为是在前文已经 明确谓语的情况下,为了不引起重复,故将谓语省略,而仍然需要加“也”足句。 ( 三) 副词与其他相关词类的区分 副词与其他词类的区分主要是在与形容词、连词及时间名词的区分上。 副词与形容词的区别主要是在语法特征上,大多副词只用作状语修饰限制谓 语,少数副词可以用作补语补充说明谓语;而形容词可以作状语、谓语、定语, 还可以直接受程度副词“很”的修饰,可以组成“a 不a ”的形式表示提问。在此 要特别注意区分同形的形容词和副词。“” 区分副词与连词的方法主要是看其所处的句子是否能够自足,当浚句子能够 不依靠其他的句子足句时,可以判定该词为副词。“” 区分时间副词与时间名词也主要是从语法特征上,如果该词除了能作状语外, 还能作定语、主语、补语,还可以与介词组成介宾短语,那么该词为时间名词。“” ( 四) 副词的分类 自马氏文通以来,语法著作在论述副词时,一般都要给副词划分出次类, 但分类情况又有很大差别,例如: 黎锦熙分为六类:时间、地位、性态、数量、否定、疑问;“ 王力分为八类:程度、范围、时间、方式、可能性和必要性、否定、语气、关 系:1 朱德熙分为四类:程度、范嗣、时间、否定,另有一类“重叠式副词”;”“ 张静分为五类:程度、时间、范围、估量、语气;”1 7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周秉钧分为八类:情态、时间、表数、程度、范围、否定、语气、表敬;” 杨伯峻、何乐士分为十一类:时阳j 、程度、状态、范围、否定、疑问、推度、 判断、连接、劝令、谦敬。”0 1 本文博采众家之说,主要以意义为标准,把战国策中的副词分为六类: 范围副词、程度副词、时间副词、情态副词、否定副词和语气副词。每个类别的 副词按照其具体的特征又分为不同的小类。 ( 五) 副词的研究现状 上世纪八十年代是副词研究大发展的时期,除了对上面几个问题进行了更加 深入的研究外,还进一扩大了副词研究的范围和角度,成果颇丰。研究的方向主 要是:“ 副词语义指向的研究。副词研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语法研究的两个最重要的 成果之一,而语义指向研究又是副词研究的一项重要创新。所谓语义指向,“是指 一个词指向它的对象的能力或特性。作为名词的语义指向,也指受到动作 的对象”。”2 分析副词的语义指向有助于探索到一些有关语义结构的特点和规律。 上古汉语中,范围副词特别发达,其语义指向也最为复杂,不仅可以指向同一层 面的谓语成分,而且更多的是指向上位层面的主语以及下位层面的宾语,偶尔还 有指向状语的情况,而其他类别的副词的语义指向相对明晰,故本文将仅对战 国策中的范围副词进行语义指向分析。 副词的语义和句式依存关系的研究。该研究着重于探求语法形式同语法意义 相一致又不相一致的规律,是语法研究的重要课题。 另外,还有对副词的对比研究、对常用副词历史演变的研究以及对副词研究 方法的探讨等等。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学术思想活跃,副词研究在此大背景下,逐渐成为 研究者关注的热点之一,学术成果叠出。目前,副词研究正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继续往前发展着。 三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方法 本文选取战国策中的副词作为研究对象,以期通过细致的考察分析对其 有+ 个整体的把握和全面的认识,从而发现上古汉语副诃的特点;然后将战国 策副词与甲骨文副词进行比较分析,努力找出副词从甲骨刻辞时代到战国时期 发展的大体脉络。通过以上工作,希望本文能为汉语副词的研究,特别足古代汉 语副词的研究贡献出绵薄之力。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 一) 运用静态描写与分析归纳相结合的方法,对战国策中的副词进行 细致的描写和归纳;同时,运用统计与列表的方法,将战国策中的副词进行 全面的直观的展示。 ( 二) 运用共时分析与历时比较相结合的方法,在对战国策中的副词进 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将其与甲骨文副词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发现副词从甲骨刻 辞时代到战国时期发展变化的脉络。 贰战国策中的副词 按照以上所确立的副词的判定标准,我们考察出战国策中的副词中共有 1 2 8 个,下面我们按照所划分的副词的类别分别加以分析。 一范围副词 范围副词是在句中作状语,对句子的主语、宾语等与谓语发生关系时的范围 或谓语本身的范围进行总括或限定的副词。战国策中的范围副词共有3 2 个,以 其意义为标准,可以将其分为表总括的范围副词和表限定的范围副词两类。其中, 表总括的范围副词又可以分为两小类:一是表全体、全部的总括范围副词,有1 7 个,为“皆、尽、悉、咸、多。、毕、凡、一。、具、遍( 偏) 、胜、兼、大、大抵、 交。、备、举”;二是表共同、一起的总括范围副词,有5 个,为“俱、交。、并、共、 同”。表限定的范围副词共有l o 个,为“独、唯( 惟) 、特、徒。、直、仅、适。、 谨。、乃、亦,”。下面我们从意义和语义指向方面对战国策中的范围副词逐词 进行分析说明。 ( ) 表总括的范围副词 1 、表示全体、全部的 皆用于动词、名词、形容词或主谓谓语前,表示所限制的人或事物毫无 例外、全部都具有某种行为状态,或都是某种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又分为两 种情况: ( 1 ) 语义指向主语的:“皆”用存所指向的人或事物之后,表示该主语都具 有某种行为状态,可泽为“都”、“都是”等。共1 8 5 例,其中用在动词前的有1 5 7 例,用在名词前的有2 6 例,用存形容词前的l 例,用在主谓嘱语前的1 例。 今其民皆种麦,无他种矣。( 东周策) 败韩、魏,杀犀武,攻赵,取犄、离石、祁者,皆白起。( 西周策) q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2 ) 语义指向宾语的:表示宾语所指的人或情况等都是某一动作行为所直接 涉及的对象,可译为“遍”、“都”等。共4 例。 周公太子死,有五庶子,皆爱之,而无适立也。( 东周策) 王明日朝群臣,皆令献其计。( 楚策二) 【尽用于动词或形容词性谓语前,表示该词所限制的对象的性质、状态、 数量等的最大限度,可译为“完全”、“都”等。共3 8 例。 ( 1 ) 语义指向主语的,共2 0 例。 知氏尽灭,唯辅氏存焉。( 赵策一)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燕策三) ( 2 ) 语义指向宾语的,共1 8 例。 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富室宗庙。( 燕策一)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燕策三) 悉用于动词或形容词性谓语前,表示作为主语的人或事物都具有某种动 作行为或状态,或宾语所指的人或事物都是某一动作行为的承受者,可译为“全”, “都”。共2 0 例。 ( 1 ) 语义指向主语的,共8 例。 且王攻楚之日,四国必应悉起应王。( 秦策四) ( 冯谖)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 齐策四) ( 2 ) 语义指向宾语的,共1 2 n 。 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则大善矣;则不 可,因而刺杀之。( 燕策三) 国虽小,吾常欲悉超兵而攻之,何如? ( 魏策二) 咸用于动词性谓语前,语义指向主语,表示所指向的主语都具有某种动 作行为,可译为“都”。仅l 例。 楚人自战其地,咸顾其家,各有散心,莫有斗志。( 中【l j 策) 多用于动词或形容词性谓语前,语义指向主语,表示施事者的大多数具 有某种动作行为或状态,可译为“大多”、“大都”。建14 例。 赵国豪杰之士,多在君之右,而君为相国者以亲故。( 赵策_ 三) 夫物多相类而非也,幽莠之幼也似禾,骊牛之黄也似虎,白骨疑象,武 夫类玉,此皆似之而非者也。( 魏策) 毕用于动词性谓语前,表示所指向的对象的全部,可泽为“全”、“仓都”。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共8 例。 ( 1 ) 语义指向主语的,共7 例。 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 秦策二) 夫攻形不如越,而攻心不如吴,而君臣、上下、少长、贵贱,毕呼霸王, 臣窃以为犹之井中而谓日:“我将为尔求火也。”( 韩策三) ( 2 ) 语义指向宾语的,仅l 例。 至于齐,毕报。 鲍本注:以使事悉报齐王 ( 齐策三) 凡用于句首,语义指向主语,表示人、事物或情况等的总计,可译为“凡 是”、“大凡”等。共1 0 例。 凡天下所信约从亲坚者苏秦,封为武安君而相燕,即阴于燕王谋破齐共, 分其地。( 楚策一) 儿强弱之举事,强受其利,弱受其害。( 赵策三) 一用于动词性谓语前,表示全部、没有例外,可译为“全”。共7 例。 ( 1 ) 语义指向主语的,仅1 例。 若是,则东周之民可令一仰西周,而受命于君矣。( 东周策) ( 2 ) 语义指向宾语的,共6 例。 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至葵丘之会,有骄矜之色,畔者九 囤。( 秦策三) 夫君封以东武城,不让无功,佩赵国相印,不辞无能,一解国患,欲求 益地,是亲戚受封,而国人计功也。( 赵策三) 具用于动词性谓语前,语义指向宾语,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宾语的全部, 可译为“全部”。仅i 例。 严仲子具告日:“臣之仇韩相傀。傀又韩君之季父也,宗族盛,兵卫设,臣 使人刺之,终莫能就。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具车骑壮士,以为羽翼。”( 韩策二) 遍( 偏) “偏”与“遍”相通,用丁二动词性谓语前,表示范围的全部, 可译为“全部”、“广泛地”。共4 例,其中“遍”2 例,“偏”2 n 。 ( 1 ) 语义指向主语的,共2 例。 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齐策四) 且天下遍用兵矣,齐、燕战,而赵氏兼中山,秦、楚战韩、魏不休,而 朱、越专用其兵。( 齐策五) ( 2 ) 语义指向宾语的,芡2 例。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臣故欲王之偏劫天下,而皆私甘之也。( 赵策四) 臣又偏事三晋之吏,奉阳君、孟尝君、韩眠、周聚、周、韩余为徒从而 下之,恐其伐秦之疑也。( 魏策二) 胜读作“s h e n g ”,用于动词性谓语前,语义指向主语,表示统括,可译 为“完全”、“尽”等,常与“不可”连用。共3 例。 夫国之所以不可恃者多,其变不可胜数也。( 魏策四) 秦带甲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虎挚之士,踺科头,贯颐奋戟者,至 不可胜计也。( 韩策一) 兼】用于动词性谓语前,语义指向宾语,表示作为宾语的人或事物都是某 一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可译为“都”。共7 例。 仪兼相秦、魏,则公亦必并相楚、韩也。( 魏策一) 困则使太后、穰侯为和,赢则兼欺舅与母。( 燕策二) 大1 用于动词性谓语前,语义指向主语,表示主语所代表的人大部分具有 某一动作行为,可译为“大都”。仅l 例。 唐雎行,行至武安,散不能三千金,天下之士大相与斗矣。( 秦策三) 大抵】用于名词性谓语前,语义指向宾语,表示对宾语的范围的概括,可 译为“大都是”、“基本上全是”。仅l 例。 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一岁不收,民不厌糟糠。( 韩策一) 交1 用于动词性谓语前,语义指向主语,表示几个主语全都具有某种动作 行为,可译为“都”。共6 例。 今楚、魏交退,燕救不至,齐无天下之规,与聊城共据期年之弊,即臣 见公之不能得也。( 齐策六) 然而臣有患也,臣死而齐、赵不循,恶交分于臣也,而后相效,是臣之 患也。 鲍本注:交,犹皆。 ( 燕策二) 备用于动词性谓语前,语义指向主语,表示主语所指的人或物都具有或 承受某种动作行为,可译为“都”、“全部”。仅1 例。 求万物不备具,而百无不亲附。( 齐策四) 举用于动词性谓语前,语义指向主语,表示范围的全部,i 叮译为“令”、 “全都”。仅f 例。 乃使人听于问里,闻丈夫之相与语,举口;“田单之爱人! 嗟,乃王之教泽 也! ”( 齐策六)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表示共同、一起的 俱用于动词或形容词性谓语前,语义指向主语,表示不同的主体发出相 同的动作行为或具有相同的特征,可译为“共同”、“一起”。共1 9 例。 秦与天下俱罢,则令不横行于周矣。( 西周策) 明于诸侯之故,察与地形之理者,不约亲、不相质而固,不趋而疾,众 事而不反,交割而不相憎,俱强而加以亲。( 齐策五) 交:用于动词性谓语前,表示主语共同发出某种动作行为,或宾语共同承 受某一动作行为,可译为“共同”。共6 例。 ( 1 ) 语义指向主语的,共4 例。 蹄申膝折,尾湛肘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 ( 楚策四) 今秦万乘之国,梁亦万乘之国。俱据万乘之国,交有称王之名,赌其一 战而胜,欲从而帝之,是使三晋之大臣不如邹、鲁之仆妾也。( 赵策三) ( 2 ) 语义指向宾语的,共2 例。 王不如令秦、楚战,王交制之也。( 魏策四) 今君之轻韩熙者,交善楚、魏也。( 韩策三) 并】多用于动词性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等由几个主语共同发出或被几个 宾语共同承受,可译为“一起”、“共同”等。共l7 例。 ( 1 ) 语义指向主语的,共9 例。 田婴不听,遂内魏王,而与之并朝齐侯再三。( 魏策二) 天下之士,仁义皆来役处;辩士并进,莫不来语;东西南北,莫敢不服。 ( 齐策四) ( 2 ) 语义指向宾语的,共8 例。 齐、秦相聚,以临三晋,礼必并相之,是君收齐以重昌礼也。( 秦策三) 张仪欲并相秦、魏。( 魏策一) 共】用于动词性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的几个施动者共同进行某种行为, 或儿个受动者一起承受某种动作,可泽为“共同”、“一起”。共1 5 例。 ( 1 ) 语义指向主语的,共1 4 n 。 不然,吾将与三国共立之。( 齐策= ) 齐、韩、魏共攻燕,燕使太子请救于楚。( 燕策三) ( 2 ) 语义指向宾浯的,仅l 例。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韩阳役于三川而欲归,足强为之说韩王日:“三川服矣,王亦知之乎? 役且 共贵公予。”王于是召诸公子役于三川者而归之。( 韩策三) 同用于动词性谓语| j i ,语义指向主语,表示两个或多个主体共同进行某 一动作行为或经受某种情况,可译为“共同”、“一起”。共2 1 例。 使臣得同行于箕子、接舆,漆身可以补所贤之主,是臣之大荣也,臣又 何耻乎? ( 秦策三) 取世监门子,梁之大盗,赵之逐臣,与同知社稷之计,非所以厉群臣也。 ( 秦策五) ( 二) 表艰定的范围副词 独。】用于动词、名词、形容词或主谓谓语前,表示所限制的范围很小,可 译为“仅仅”、“只有”、“偏偏”等。共4 4 例。 ( 1 ) 语义指向主语的,共2 2 例。 非独仪知之也,行道之人皆知之。( 秦策一) 至来年而王独不取于秦,王之所以事秦者,必在韩、魏之后也。( 赵策三) ( 2 ) 语义指向谓语的,共3 例。 王独利鲁、宋之小,不恶齐大何也? ( 齐策一) 然则周文王得吕尚以为太公,齐桓公得管夷吾以为仲父,今王得安平君 而独日单。( 齐策六) ( 3 ) 语义指向宾语的,共1 9 例。 今王将攻韩围陉,臣愿王之毋独攻其地,而攻其人也。( 秦策三) 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 肯即秦耳。( 秦策三) 【唯( 惟) 】“惟”与“唯”相通,用于动词、名词或主谓谓语前,有的用 于句首,表示对事物或动作等的范罔的限定,可译为“只”、“只有”等。共2 6 例, 其中“唯”2 4 例,“惟”2 例。 ( 1 ) 语义指向士语的,共2 0 例。 方今唯秦雄天下,此非必贪邮郸,其意欲求为帝。( 赵策三) 夫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知之而己;利害之相似者,唯智者知之而已。 ( 韩策三) ( 2 ) 语义指向谓语的,共3 例。 君唯释虚伪疾,文信犹且知之也。( 赵策三) 1 4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使秦皆无百怨百利,唯已之曾安。( 魏策二) ( 3 ) 语义指向宾语的,仅i 例。 日者秦、楚战于蓝田,韩出锐师以佐秦,秦战不利,因转遇楚,不固信盟, 唯便是从。( 赵策一) ( 4 ) 语义指向状语的,共2 例。 秦之欲伐韩,以东窥周室,甚唯寐忘之。( 韩策三) 今事有可急者,秦之欲伐韩、梁,东窥于周室甚,唯寐亡之。( 赵策一) 特d用于动词、名词或数量词谓语前,表示范围的狭窄,可译为“仅仅”、 “只”、“只不过”。共8 例。 ( 1 ) 语义指向主语的,仅1 例。 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椿枢之士耳,伏轼搏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 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秦策一) ( 2 ) 语义指向谓语的,共2 例。 若乃得去不肖者而为贤者狗,岂特攫其腓而噬之耳哉? ( 齐策六) 王特为臣之右手不倦赏臣何也? ( 魏策一) ( 3 ) 语义指向宾语的,共5 例。 髡将复见之,岂特七士也。( 齐策三) 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罩,岂特百里哉? ( 楚策四) 徒,用于动词性谓语前,表示仅限于某种情况或范围,可译为“只”、“只 是”。共1 0 例。 ( 1 ) 指向谓语的,共4 例。 君非徒不达于兵也,又不明其时势。( 赵策三) 惠子非徒行其说也,又令魏太子未葬其先王,而因又说文王之义。( 魏策 二) ( 2 ) 指向宾语的,共6 例。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血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魏策四) 非徒不爱子也,又不爱丈夫子独甚。( 燕策二) 直1 用于动词或数量词谓语前,表示对范围的限定,可译为“只”、“仅仅” 等。共7 t ,j 1 。 ( 1 ) 语义指向主语的,仅l 例。 今有国,非直七尺躯也。( 赵策二)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2 ) 语义指向谓语的,共4 例。 客胡为若此,寡人直与客论耳! ( 齐策四) 君王直不好,若君王诚好贤,此五臣者,皆可得而致之。( 楚策一) ( 3 ) 语义指向宾语的,共2 例。 安陵君受地于先生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 魏策四) 齐者,我雠国也,故寡人之所欲伐也。直患国弊,力不足矣。( 燕策一) 仅用于动词性谓语前,语义指向谓语,表示限于某种范围,可译为“仅 仅”、“不过”、“只”等。共5 例。 四战之后,赵亡卒数十万,邯郸仅存。( 齐策一)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齐策四) 适用于动词性谓语前,语义指向谓语,表示动作行为仅限于某个范围, 可译为“只”。共3 例。 今齐、楚、燕、赵、韩、梁六国之递甚也,不足以立功名,适足以强秦 而自弱也,非山东之上计也。( 齐策一) 可以为存,适足以自令亟亡也。( 韩策三) f l f ,用法同“仅”,用于动词性谓语前,语义指向谓语,表示仅限于某种 范围,可译为“只”、“仅仅”等。仅1 例。 今赵王不知文不肖,雨封之以武城,愿大夫之往也,毋伐树木,毋发屋室, 訾然使赵王悟而知文也。谨使可全而归之。( 赵策一) 乃,用于动词或数量词谓语的前面,语义指向宾语,表示对范围的限定, 可译为“只”、“只是”等。共3 例。 当今之世,南面称寡者乃二十四。( 齐策四)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燕策三) 亦用于动词性谓语前,语义指向谓语,表示对动作行为等的范围的限制, 可译为“只是”、“也就是”等。共2 例。 王亦不好士也,何忠无士? ( 齐策四)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魏策四)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一战国策范围副词统计表: 修饰限制的对象兼类 指指指指 范围副词 动 名形 其 合动名形其向向向向 ( 3 2 个) 词词容他 计词 词容他 主宾谓状 词词语语 语语 皆1 5 92 7 l 21 8 900 o o1 8 54 0o 尽3 6 o2 o 3 86 5 0 0o 2 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