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本文是以山东省临沂市现辖区内1 9 4 9 年之前纂修的旧地方志为研究对象,以有旧志的一区 ( 兰山区,即临沂市市政府驻地) 四县( 费县、郯城县、蒙阴县、沂水县) 为范围,从志书的种 数、版本、流传、收藏、内容等方面作系统地整理分析研究,以更好地利用这些志书,了解历史 和当地的风土人情,研究区域文化,也希望能够为他人研究利用这些旧志书提供一些线索。通过 对临沂市现辖区内的这些旧地方志的系统考察,对目前对这些志书的整理和研究情况做一总结, 并从文献学的角度,采用分析法、归纳法、统计法、考证法、比较法等方法,综合运用版本学、 目录学、校勘学等学科知识,对从中选取的具有代表性的存世志书做专书研究,并尝试对同类志 书做比较研究,分析这些志书的成就与不足。在研究的过程中,笔者综合参考运用多方面搜集到 的地方志一t s 资料、参考资料及研究资料,尽可能客观真实并全面地反映这些志书的基本情况,以 期为读者更好地更全面地了解利用这些志j ;j 是供便利条件。 关键词:临沂市;旧志;费县志;郯城县忐;沂水县志;蒙阴县志 t e x t u a lr e s e a r c hu p o nt h eo l dr e c o r d s o fl i n y is h a n d o n gp r o v i n c e x i ex i u l i ( c h i n e s el a n g u a g ea n dl i t e r a t u r e ) d i r e c t e db yp r o f e s s o rh u y u b i n g a b s 仃a c t t h i sp a p e ra t t e m p t st od or e s e a r c ho rt h eo l dl o c a lc h r o n i c l eo ft h ed i s t r i c tt r a d e rt h ej u r i s d i c t i o no f l i n y ic i t y , s h a n d o n gp r o v i n c e ,w h i c hw a sc o m p i l e db e f o r e19 4 9 t h es c o p eo ft h ep a p e ri so n ed i s t r i c t , i e l a n s h a nd i s t r i c t ,t h ee i t yr e s i d e n to fl i n y i ,a sw e l l 觞f o u rc o u n t i e s ,i n c l u d i n gf e i x i a nc o u n t y , y a n c h e n gc o u n t y , m e n g y i nc o u n t ya n dy i s h u ic o u n t y 1 m ea u t h o r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 s o r t so u ta n d a n a l y z e st h ed i s t r i c ta n n a l sf r o m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 so ft h eg e n r e s ,v e r s i o n s ,c i r c u l a t i o n ,c o l l e c t i o n ,a n d c o n t e n t s ,e t c ,i no r d e rt om a k eb e t t e ru s eo ft h e s ed i s t r i c ta n n a l s ,t ou n d e r s t a n dt h eh i s t o r ya n dt h el o c a l c o n d i t i o n sa n dc u s t o m s ,a n da l s ot os t u d yt h er e g i o n a lc u l t u r e h ea l s oh o p e st oo f f e rs o m ec l u e sf o r o t h e rp e o p l ew h oa r ed o i n gr e s e a r c ho nt h e s ea n n a l s t h r o u g ht h es y s t e m a t i c a ls t u d y i n gt h eo l dd i s t r i c t a n n a l so fl i n y ic i t y , f i r s t l y , t h ea u t h o rs u m m a r i z e st h ec o n d i t i o no fc o l l a t i o na n ds t u d i e s a n d 也e nh e s t u d i e ss o m e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a n n a l sf r o m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b i b l i o g r a p h yb ya d o p t i n gt h em e t h o d so f a n a l y s i s ,i n d u c t i o n ,s t a t i s t i c s ,e t c n ea u t h o ra l s oa t t e m p t st om a k ec o m p a r i s o no ft h es i m i l a rk i n d so f a n n a l sa n da n a l y z et h ea d v a n t a g e sa n dd i s a d v a n t a g e s d u r i n gt h ep r o c e s so ft h er e s e a r c h ,t h ea u t h o r m a k e sf u l lu s eo ft h ed a t aa n dm a t e r i a l st h a ta r ea v a i l a b l ea n dt r i e st op r e s e n tt h eb a s i cc o n d i t i o no f t h e s el o c a la n n a l so b j e c t i v e l ya n d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l y , i no r d e rt oo f f e rt h er e a d e r sam o r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t h e s eo l dl o c a la n n a l s k e yw o r d s :l i n y ic o u n t y ; o l dl o c a lc h r o n i c l e s ;r e c o r d so ff e ic o u n t y :r e c o r d so f t a n c h e n gc o u n t y ; r e c o r d so f y i s h u ic o u n t y ;r e c o r d so fm e n g y i nc o u n t y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 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宁夏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 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 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研究生签名: 眠岍 时间: l pio 年西i 沪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宁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 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 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宁夏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学位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 研究生签名: 抵氓砥 时间:- , v o1i ) 年dl 归 新躲出b 。妒帆伽,。年中月习日 宁夏大学硕。 :学位论丈弓f 言 引言 方志是记述地方古今各方面或某一方面情况的科学文献,它既是概括一地自然、经济、社会 和人文发展过程的地方史书,也是汇集一方基本知识和系统材料的地方百科全书,所以有一方全 史之称。方志中保存着大量的天文、自然灾异、物产、矿藏、农业生产技术、赋税、艺文、人物 传记、宗教、风俗、方言、名胜古迹、农民斗争、中外文化交流等各个方面的丰富资料,是我们 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有独特的价值,有待于人们去开发利用。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对象 是成二 弓于1 9 4 9 年以前的、与今山东临沂市有关的旧地方志书。研究旧地方志,不仅有助于了解 地方历史、文化,有利于旧志的保存和流传,而且能为新志的纂修提供体例内容上的借鉴,从而 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 一、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临沂市,位于山东省的东南部,北临青岛市和潍坊市,西接枣庄市和济宁市,东为日照市, 南面则和江苏省接壤。整个地区,地势北高南低,沂河、沭河流贯全区,沂山、蒙山、鲁山、七 十二崮,构成了北部山区,所以这里也被称为“沂蒙山区”。早在殷商、两周时期,这里就建立 了许多小诸侯国,如郯、部、鄙等。到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先后被鲁、莒、齐、楚等国吞并,秦 朝开始,这里设置琅琊郡,汉代分属琅琊郡和尔海郡,北魏置北徐州,北周改北徐州为沂州,隋、 唐、宋皆属琅琊郡,金改置莒州和沂州,一直到清雍正十二年,沂州升为沂州府,辛亥革命后, 1 9 1 3 年撤销沂州府属济宁道。临沂市现辖三区九县,即兰山区、罗庄区、河东区、临沭县、苍山 县、菖南县、沂南县、平邑县、沂水县、蒙阴县、郯城县、费县。 在临沂所辖的这三区九县中,有两区( 罗庄区、河东区) 五县( 临沭县、苍山县、莒南县、 沂南县、平邑县) 为抗日战争开始及建国以后的建置,所以没有旧地方志,有旧志者只有兰山区 ( 旧时称临沂市,是临沂地区驻地) 、沂水县、蒙阴县、郯城县、费县。临沂有旧志的这一区四 县明清时全属沂州府。另外,临沂地区由于峰岗较多,交通不便,虽然历史上也有一些著名人物, 但全地区总体来说比较闭塞,文化不发达,所以相对于山东省的其他地区,临沂地区的l 同志可以 说是比较少的。根据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编著的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王桂云著的山东 方志汇要、王桂云及鲁海著的山东地方史志纵横谈、王建宗及刘喜信著的山东地方志二怙目 ( 初稿) 等文献统计,临沂地区历代修志共为二十四种,在山东属种数最少的地区,亡伙者七 种,存世者十七种。存世的十七种志书中,包括府志一种、州志两种、县志十三种、乡- 十志一种, 其中明代纂修的有一种、清代纂修的有十四种、民国纂修的有两种。 本课题拟对临沂地区的旧志,从种数、版本、收藏、内容等方面作系统地整理分析研究,以 更好地利h j 忠书,了解地方历史,研究区域文化,也希望能够为他人研究利心这些旧忠- i s 提供一 些线索。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宁夏大学硕十学位论文引言 鼍曼舅_ 一i ;。 一 ; i i i ii i 一一ii i 一_ o i i i i i 鼍曼舅曼曼曼鼍 临沂地区历代修志,据统计,有记载的为二十四种。这二十四种旧志,从存佚情况来看,可 分为两类:( 一) 有目无书者,有七种,分别为( 嘉靖) 沂州志、( 万历) 郯城县志、 ( 嘉靖) 费县志、( 万历) 费县志八卷、( 崇祯) 费县志、( 万历) 蒙阴县志、 ( 嘉靖) 沂水县志、 ( 万历) 沂水县志;( 二) 存世者有十七种,分别为( 万历) 沂州志、( 康熙) 沂州志、 ( 乾 隆) 沂州府志、 ( 民国) 临沂县志、 ( 民国二十五年) 续修临沂县志、 ( 康熙) 郯城县志、 ( 乾隆) 郯城县志、( 嘉庆) 续修郯城县志、( 康熙二十八年) 费县志、 ( 康熙) 费县志、 ( 光绪) 费县志、 ( 光绪) 费县乡土志、( 康熙) 蒙阴县志、 ( 康熙二十四年) 蒙阴县志、 ( 宣统) 蒙阴县志、( 康熙) 沂水县志、( 道光) 沂水县志。 据考察,目前对临沂地区旧地方志的收藏和整理主要有四种方式:( 一) 收藏原刻本。如临 沂地区档案馆就收藏有( 民国) 临沂县志,蒙阴档案馆收藏有 ( 康熙二十四年) 蒙阴县志、 ( 宣统) 蒙阴县志;( 二) 影印与复印旧志原本,如临沂市档案馆所藏( 康熙) 沂水县志就 为影印本;( 三) 出版点校本。如临沂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组织专家学者整理校注了 ( 民国) 临 沂县志、( 民国二十五年) 续修临沂县志,并已于1 9 8 7 年由山东人民出版社排印出版:( 四) 整理汇编儿种旧志。如临沂市蒙阴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历时数年,对搜集到的三部清代蒙阴县旧 志进行整理汇编,于1 9 9 9 年8 月交由中华书局出版了蒙阴县清志汇编一书。 对临沂地区旧志的研究,有于桂云所著的山东方志汇要以及王桂云与鲁海所著的山东 地方史志纵横谈,两二t 5 对临沂地区的1 只志做了整理统计,并有提要介绍。其中王桂云所著山 东方志汇要一书,对山东省各地区历代所修志书基本上皆有统计:有目无书者,记录该一f 5 出处; 存世者,记录该书的名称、卷数、修纂人姓氏、版本、前志源源、本志类目、重要史料等,此二f ; 没有统计各种志书的收藏单位。而王桂云与鲁海所著的山东地方史j 占纵横谈一书,主要是对 山东省各地区历代纂修志书的概况进行阐述,记录志书的名称、修纂年代、修纂人姓氏、卷数、 版本及收藏该志书的主要一些单位,对于一些志传中的重要史料也有记录。 除了专书之外,还有一些散见丁期刊、网络、报纸上的论文,但这些论文大多是从风俗、历 史、地理、文化等角度对旧志中的某一说法进行研究。如临沂市蒙阴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李人晋 在2 0 0 2 年第四期民俗研究( 季刊) 上发表了( 蒙阴县清志汇编风俗志) 初探一文,就 是从民俗学的角度,对清代蒙阴县旧志做的研究,探讨的是清志编写人员对风俗的认识亦即风俗 观问题;又有于海霞在2 0 0 7 年1 1 月华夏商务旅游指南上发表临沂小吃一糁一文,其中 就有引自( 清) 康熙年间邵士修的沂州志卷一祭祀篇中对“糁食”的记载。据笔者调查,到 目前为止,基本上没有从文献学角度对临沂地区的旧志做系统研究的文章,所以说,目前对于临 沂地区旧志的研究还很欠缺,尚待进一步开发利用。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本文以临沂市现辖区内的1 9 4 9 年之前纂修的存世旧志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土要包括:一、 对临沂市现辖区内的旧地方志进行系统考察;二、在现存的方志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志j 传做专1 5 研究,并与其他同类志j f s 作比较,分析其成就与不足;三、通过对临沂市现辖区内的旧地方忠f 5 的整理与研究,对临沂地区旧地方:占的整理研究现况进行总结,为新地方志的纂修提供经验。 在论文的准备过程中,笔者多方面搜集资料,尽可能地查找i r 地方忠f 5 的原本。搜集资料主 2 宁夏大学硕l 学位论文 引言 要是通过三种途径:( 一) 查找旧志书的原刻本。因为所涉及地方志书皆为古籍,所以搜集起来 有一定困难,特别是查找原刻本。本论文所涉及十七种地方志书,除了 ( 光绪) 费县志在国 家图书馆都有收藏,所以笔者去了国家图书馆,分别在在善本阅览室和古籍馆地方志家谱阅览室 查看到了另外十六种地方志书;( 二) 从网上搜集资料。在国学数典论坛上有很多地方志书,其 中有一套中国地方志集成,其中收录了几种临沂地区的旧地方志书,对笔者帮助很大。另外 在超星数字图书馆上也有一些地方志书,亦对笔者帮助很大;( 三) 搜集地方志书影印本。因为 所涉及地方志书皆为古籍,所以笔者手头的地方志书皆为影印本或复印本。笔者有一部分地方志 书资料是在临沂档案馆通过复印地方志书的原刻本和影印本搜集到的。另外笔者也通过朋友帮助 购买到了几种地方志书的复印本。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笔者综合运用搜集到的地方志书资料和其他一些论文论著资料,仔细 研读,主要采用分析法、归纳法、统计法、考证法、比较法等方法,综合运用版本学、目录学、 校勘学等学科知识,尽可以客观真实地反映临沂市旧志的情况。 3 宁夏人学硕卜学位论文第一章临沂市历代志书概述 第一章临沂市历代志书概述 第一节临沂市区域历史沿革及历代修志概述 一、临沂市建置沿革 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因东临沂河而得名,在历史上曾为琅琊国、琅琊郡、沂州、沂 州府、琅琊道、临沂县、兰山县治所,是鲁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古城,也是历代兵家 必争的军事要地。 临沂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根据有关专家对1 9 8 1 年在沂源 县( 现为山东省淄博市所辖县,地处淄博市最南端,地理位置属于沂蒙山区,是沂河的发源地) 土门镇骑子鞍山东麓发现的猿人化石考证,大约在几十万年以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据 对沂水、莒南、蒙阴等县发现的旧石器文化遗址和沂水、蒙阴、临沂、莒县、临沭、郯城等县( 市) 的细石器文化遗址的考证,都可以证明距今一万至儿万年前,沂蒙人民的远祖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临沂地区灿烂的古代文明。 据( 乾隆) 沂州府志卷一记载,虞夏时,临沂地区境属徐州,“禹贡:徐州之域。所谓 海、岱及淮,惟徐州也,”汉- 5 地理志载:“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沂其义,蒙、羽 其艺。”师古注日:“东至海,北至岱,南及淮”为徐州,“淮、沂二水已治,蒙、羽二山皆可 种艺也。”四 西周时,徐州并入青州,临沂地区亦随徐州改属青州。是时境内已有封国,据续山东考古 录载:“兰山县,周鄱国,后入鲁,为启阳邑。又郜国,后亦入鲁。又鲁中邱邑、祝邱邑、向 邑、次窒邑,后入楚为兰陵邑。又兢邑。”固 春秋时,临沂地区境属齐、鲁、莒三国地。 战国时期,临沂地区先后为齐、楚兼并。战国末期,临沂地区南部( 约包括相当于今郯城县、 临沭县、苍山县、临沂市及费县、平邑县的南部) 属楚,北部属齐。这个时期,齐国分全国为五 都,楚国则实行郡县制。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全国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临沂地区大致分属琅琊郡和 郯郡。 西汉时期,郯郡改为东海郡,临沂境内有开阳县、临沂县、兰陵县、利成县、缯县、戚县、 即邱县等,分属徐州的琅琊郡和东海郡、兖州泰山郡及城阳国。续山东考古录载:“汉徐州东 海郡开阳县、临沂县、兰陵县、利成县、缯县、戚县、即邱县( 北境当有r i 都县地,西南当有襄 贲县地) 。”( 乾隆) 沂州府志载:“西汉在徐州者为琅琊郡南境,东海郡北境( 治郯县) ;在 兖州者为泰山郡东境,城阡i 国北境( 文帝改齐国日城刚) 。”印 o ( 清) 李希贤:沂州府忠,中国地方志集成本,山东府县;基辑第6 l 册,据乾隆二f 五年( 1 7 6 0 ) 刻本影 印,南京:凤凰版 l2 0 0 4 年版,卷一沿革第1 3 页。 圆( 汉) 班同: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 9 6 2 年版,第1 5 2 7 页。 o ( 清) 叶圭绶:续山东考古录,咸丰冗年( 1 8 5 1 ) 镌刎,卷- 二f 第l 页。 同上书,卷- 二i 第4 页。 o ( 渍) 李希贤:沂州府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奉,山东府县忠辑第6 i 册,据恺隆二十五年( 1 7 6 0 ) 刻奉影 ,4 宁夏人学硕l 学佗论文第一章临沂市历代志书概述 皇曼曼曼皇曼皇鼍曼曼曼曼曼曼曼皇曼曼曼鼍曼曼曼曼曼曼曼曼邑曼鼍量量量曼曼曼皇曼毫鼍i ii_ _ _ _ - - - 皇曼皇皇量曼曼曼蔓蔓寡 东汉时期,临沂境内有南武阳、华、蒙阴、莒、阳都、东安、虑、东莞、郯、兰陵、襄贲、 开阳、费、利城、祝其、缯、南城、即丘、临沂等县,分属兖州泰山郡、徐州琅琊国和东海郡。 据后汉书郡国志载:“泰山郡( 十二城) :盖。南武阳( 侯国,有颛臾城) 。南城( 故 属东海,有东阳城) 。费( 侯国,故属东海,有祷亭,有台亭) 。牟( 故国) 。”“东海郡( 十三城) : 郯( 本国,刺史治) 。兰陵( 有次室亭) 。戚。襄贲。承。阴平。利城。祝其( 有羽 山,春秋时日祝其,夹谷地) 。厚丘。”“琅琊国( 十三城) :开阳( 故属东海,建初五年属) 。东 武。琅琊。东莞( 有郓亭。有邳乡。有公来山,或日古浮来) 。西海。诸。莒( 本国,故属城阳) 。 东安( 故属城阳) 。阳都( 故属城阳,有牟台) 。临沂( 故属东海,) 。即丘( 侯国,故属东 海,春秋日祝丘) 。缯( 侯国,故属东海,) 。” 三国时期,临沂地区范围全在魏国境内,分属徐州东海郡、琅琊国、东莞郡,青州城阳郡, 兖州泰山郡。东海郡有郯、襄贲、利城、祝其、兰陵等县;琅琊国有开阳、临沂、阳都、缮、即 丘等县;东莞郡有东莞、东安、蒙阴等县;城阡i 郡有莒县;泰山郡有南武阳、费、华、南城等县。 两晋时期,临沂地区境属兖州泰山郡,徐州东海郡、东莞郡、琅琊国,青州城刚郡。晋书地 理志载:“兖州。泰山郡:南城,南武阡l ,”“青州。城阳郡:莒( 故 莒子国) ,”“徐州。东海郡:郯,祝其,襄贲,利城,兰陵,”“徐州。琅琊 国:开阳,临沂,阿i 都,缯,即丘,华,费,东安,蒙阴。”“徐州。东莞郡:东莞,益,” 南朝刘宋时,临沂地区范嗣属丁二宋。据宋二 弓州郡忐载,分属南徐州、徐州、南兖州。 有南徐州南东海郡之郯、南琅琊郡之临沂、南兰陵郡兰陵、南东莞郡之莒和东莞、南彭城郡之开 阳,徐州东海郡之襄贲、东莞郡之莒和东莞、东安郡之盖和新泰及发干、琅琊郡之费和即丘,南 兖州东莞郡之莒和东莞。 北朝北魏时期,到公元4 7 1 年,北魏基本上统一了淮河以北地区,从此时起,临沂地区境属 北魏。据魏f 5 地形志载,临沂地区分属徐州、南青州、北徐州和东徐州,“徐州,兰 陵郡,领县四。兰陵县”“南青州,领郡三,县九。东安郡,领县三,盖,新泰,发干;东 莞郡,领县三,莒,东莞,”“北徐州,领郡二,县五。东泰山郡,领县三,南城,新泰, 武阳;琅琊郡,领县二。即丘,费。”( 注:南青州东安郡之新泰和北徐州东泰山郡之新泰非一也) “东徐州,领郡四,县十六。郯郡,领县四,郯,临沂,归吕。”“海西郡,领县三。襄 贲。”够魏之后,临沂地区先后属于北齐、北周。 隋朝时,临沂疆域分属高密、彭城、琅琊、下邳四郡。隋书地理忐:“高密郡,统县七, 东莞,彭城郡,统县十一,兰陵,”“琅琊郡( 旧置北徐州,后周改日沂州) , 统县七,临沂,费,颛臾,新泰,沂水,东安,莒。”下邳郡,统县七,郯。” 续山 东考古录载:“宇文周,沂州治琅琊郡,治即邱县,武帝改北徐州口沂州。隋沂州琅琊郡治临 沂县。开皇十六年,分即丘复置临沂县,又置郎城县属邮州。大业二年省郜城入兰陵,省即邱入 印,南京:风腻 :版社2 0 0 4 年版,卷一沿革第1 3 页。 o ( 南朝朱) 范哗:后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 9 6 5 年版,第3 4 5 3 、3 4 5 8 、3 4 5 9 页。 o ( 唐) 虏幺龄等:晋书,北京:中华书局1 9 7 4 年版,第4 2 0 、4 5 0 、4 5 2 页。 国( 南朝粱) 沈约:宋书,北京:中华书局1 9 7 4 年版,第1 0 3 8 1 0 4 3 吹,第1 0 4 9 、1 0 5 0 页。第1 0 5 9 页。 ( 北朝北齐) 魏收:魏书,上海:商务日j 书馆1 9 7 8 年版,;基六第2 0 、3 0 、3 i 、3 2 、3 7 ,3 8 贞。 o ( 唐) 魏征等:隋书,北京:中华书局1 9 7 3 年版,第8 6 2 、8 7 0 、8 7 1 、8 7 2 贝。 5 宁夏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一章临沂市历代志书概述 1 i = i i iiii iii -i i 量曼曼曼皇量舅舅 临沂来属,又( 徐州彭城郡) 兰陵县地。开皇十六年至大业元年临沂故城在县东北三十六里,又 名邱城。大业二年移入郡城( 临沂州城大业时称郡) 。寰宇记,临沂县高齐省,开皇复置,于今 县东北三十六里,”在大业二年( 6 0 5 ) 之前,临沂地区曾为启阳、开阳、琅琊国都、琅琊 郡治,但都不叫临沂,临沂之名,虽多次出现,但都不在今临沂地区。因此,沂州之名,始于宇 文周时期,临沂之实,始于隋大业年间,这是临沂沿革的关键所在。 唐朝,临沂地区分属于河南道沂州、密州。贞观年间分天下为十道,沂州、密州属河南道, 开元二十一年( 7 3 3 ) 分天下为十五道,又于边境置节度、经略使,兖海节度使治兖州,管兖、 海、沂、密四州。1 日唐书地理志载:“徐州上,隋彭城郡。武德四年,平王世充,置徐州总 管府,管徐、邳、泗、郜、沂、仁六州。七年,以沂州属海州都督。天宝领县七, 下邳,汉下邳郡。元魏置东徐州,周改邳州,隋废。武德四年,复邳州,领下邳、郯、良城三县。 贞观元年,废邳州,仍省郯、良城二县,沂下邳属泅州。元和中,复属徐州。”“沂州中,汉东海 郡之琅琊县。武德四年,平徐圆朗,置沂州,领费、临沂、颛臾三县。又置兰山、临沭、吕乐三 县。六年,省兰山、临沭、昌乐三县入临沂。贞观元年,省颛臾入费县。其年,省鄯州,以承县 来属。八年,又省莒州,以新泰、沂水二县来属。天宝元年,改为琅琊郡。乾元元年,复为沂州。 旧领县五,临沂,承,费,新泰,沂水。”“密州中,隋高密郡。武德五年,改为密州,领诸 城、安丘、高密三县。贞观八年,省莒州,以莒来属。天宝元年,改为高密郡。乾元元年,复为 密州。旧领县四,莒。”圆新唐二l 弓地理:怎载:“沂州琅琊郡,县五。临沂,费,承, 沂水,新泰。密州高密郡。县四。菖。”固 五代时期,小国政权更替频繁,行政区划冈袋唐制,临沂地区属沂州管辖。 宋得天下后,初分天下为十五路,后改为十八路,后义增为二十三路。临沂疆域分属京东东 路沂州和莒州。在沂州的有临沂县和费县,在莒州的有莒县、日照县、沂水县。 南宋时期,临沂地区属金范同,分属山东东路的沂州、莒州。金史地理志:“沂州,上, 防御。宋琅琊郡。县二、镇三:临沂,镇三( 长任、向城、利城) ;费。”“莒州,中,刺史。 县三、镇三:莒:日照,镇一( 涛洛) ;沂水,镇一( 沂安。旧有扶沟、洛镇二镇,后废) 。” 元朝时,临沂疆域分属中书省益都路的沂州和菖州。据元史地理志载:“莒州, 领四县:莒县。沂水。日照。蒙阴。”“沂州,领二县:临沂。费。” 明朝时,临沂境内有两州五县分别为沂州、莒州、郯城、费县、沂水、日照、蒙阴,分属山 东布政司兖州府和青州府。明史地理志载:“兖州府,领州四,县二十三。沂州( 元属 益都路,后省州治临沂县入州) 。洪武元年属济宁府。五年属济南府。七年十二月属青州府。十 八年来属。领县二。郯城。费。青州府。领州一,县十三。莒州( 元属益都路) 。 洪武初,以州治莒县省入。领县二。沂水。日照。” 清朝时,初沿明制,为兖州属州,领县- 二。雍正二年直隶于山尔省。雍正十二年改沂州为沂 ( 清) 叶圭绶:续山东考古录,咸丰元年( 1 8 5 1 ) 镌刻,卷_ 二f 第6 、7 页。 ( 后晋) 刘呦:i i i 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第1 4 4 7 1 4 5 l 贞。 ( 宋) 欧f ;n 修、宋祁等:新唐书,北京:中# 书局1 9 7 5 年版,第9 9 6 、9 9 7 灭。 ( 元) 脱脱等:金史,北京:中乍书局i 9 7 5 年版,第6 1 0 、6 1 i 负。 ( 明) 朱濂等:元史,北京:中华书局1 9 7 6 年版,第1 3 7 1 、1 3 7 2 页。 ( 清) 张廷玉等: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 9 7 4 年版,第9 4 3 、9 4 4 、9 4 5 、9 4 7 、9 4 8 页。 一6 宁夏大学硕 j 学位论文第一章临沂市历代志书概述 州府,置附郭兰山县。领菖州一州,兰山、郯城、蒙阴、日照、沂水、费县六县。 中华民国时,民国二年( 1 9 1 3 ) 撤销沂州府建制,兰山县改为临沂县,隶属于济宁道。民国 十四年( 1 9 2 5 ) ,山东省分为十道,添设琅琊道于临沂,统辖莒县、临沂县、郯城、蒙阴、日照、 沂水、费县七县,临沂又成为道尹治所。民国十七年( 1 9 2 8 ) 撤销琅琊道,直属于省。民国二十 三年( 1 9 3 4 ) ,山东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建于沂水,二十五年( 1 9 3 6 ) 年迁至临沂,临沂 县为下辖县。 二、历代修志概述 明史艺文志有载:“舒祥,沂州志四卷,”此处所记沂州志未见于其他史书有记载, 故无从考证。舒祥,明新安( 今属河南人) 人,生平不详。在后志中收录了舒祥的十首诗,其中 琅琊八景有八首,另外还有登晒书台一首和王祥墓一首,这十首诗都是对临沂地区风景 名胜的描写,这或许至少可以说明舒祥对临沂是比较熟悉的,主持纂修沂州志有一定的可信 度。 临沂地区驻地临沂市历代修忐,根据 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山东地方志联合目录、山 东地方史志纵横谈及山东方忐汇要等义献统计,共有六种,两种为明代纂修,另外四种为 清代、民国纂修;其中有目无二捧者一种,现存世者五种。 明嘉靖年间,沂州知州龙山( 今山尔济南历城区) 人何格主修沂州志四卷,王宗性( 王 宗性为郡人) 纂,此志已亡佚,仅有王宗性于嘉靖辛亥所撰忠序录予 ( 万历) 沂州志内。 明万历三十入年( 1 6 0 8 年) ,沂州知州徐汝翼纂修( 万历) 沂州忠十卷,还有十五人参修, 刻本。笔者所见( 万历) 沂州忐,为藏r 国家图j 5 馆方志馆第二文献阅览室的缩微胶片,根据 明万历三十六年( 1 6 0 8 ) 刻本拍摄。卷首有徐汝翼重修沂州志叙,还有嘉靖辛亥郡人王宗性 撰旧志序。凡例8 则。图考列有禹贡周官山川之图、尧王封建国邑之图、沂州总图、沂州城境之 图、署图、学图、郯城县图、费县城图。志目为:卷一图考、沿革、星野、灾祥附、疆域、山川、 里社、市集、风俗、土产;卷二城池、公署、学校、书院附、秩祀、寺庙、寺观附、兵防、恤政、 陵墓、古迹;卷三田赋;卷四州县、教职、监司、武职;卷五征辟、进士、举人、岁贡、武科、 例监、省祭、封荫;卷六宦迹;卷七人物、孝义、贞烈、藩封、帝迹、后妃、仙释;卷八宸翰; 卷九至十艺文、奸雄、杂志。卷后有训导孤竹康世亨、滇南王皋于万历戊中撰跋及古郢李应赐撰 重修沂州志后序。明天启年间增补重刻万历忠,在卷前录有天启年间“御乱平寇纪略”两篇, 记载了天启年间徐鸿儒农民义军斗争的史实,可补他f 5 之缺,为考证徐鸿儒农民义军的斗争提供 了宝贵资料。此志是沂州现存最早的志二f ;,国内已经没有全本,原刻仅在北京图书馆藏有孤本, 缺第九卷,内亦有一部分字迹已模糊不清,难以辨认。在北京、南京图f 5 馆、上海图书馆藏有胶 卷,皆缺第九卷。 清康熙十三年( 1 6 7 4 ) ,知州邵士修( 康熙) 沂州忠八卷,干壤、尚天成等人参修,刻本。 国家图二i 弓馆所藏此志为氏国十年( 1 9 2 1 ) 由历史博物馆中移来配入。版式为四周双边,向口,单 黑鱼尾,半页1 0 行,每行2 0 字,小字双行同。卷首有邵十、尚大成、王埂等人撰序,康熙十一 年礼部奏疏,兖州府帖文,州图七幅。凡例1 0 则。此忠总目称“部”,全- 1 5 分入部,其中人物部 回( 清) 赵尔巽等:清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 9 7 7 年版,第2 0 5 4 、2 0 5 5 、2 0 5 6 页。 7 宁夏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一章临沂市历代志书概述 和艺文部分上下,部下再分四十六目,八卷。志目为一规制部:建置、星野、疆域、山川、藩封、 祠庙、秩祀、物产、风俗、古迹;二政事部:户口、地亩、赋役、钱粮、农桑、学校、兵防、驿 递、附邮铺、恤典、捕盐;三官常部:职别、衙署、种官、宦迹;四仕进部:科第、制贡、例监、 杂职、武科、胄弁、封荫、诰命、坊表、陵墓附;五人物部上:帝后、名献;六人物部下:忠贞、 孝义、节烈、懿行、流寓、隐逸、仙释;七艺文部上:沿革、附文传;八艺文下:赋、诗、遗文、 杂志。此志存本尚多,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图书馆及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等 大学图书馆皆有藏。 清代雍正十二年( 1 7 3 4 ) ,沂州上升为沂州府,府治兰山,辖一州六县,辛亥革命后废府, 因为仅清代是“府”,所以沂州府仅在清代乾隆年间修一种府志,印( 乾隆) 沂州府志。此志 将在第二节作详细介绍。 民国时期,临沂地区府、州均废,改兰山县为临沂县,属山东省济宁道,所以民国时期有修 撰临沂县志两种。第一种临沂县志由前后三任知县沈兆福、陈景星、杨孝则督修,费县 人王景祜总纂。于民国六年( 1 9 1 7 ) 刻成,民国二十五年( 1 9 3 6 ) 又有此志铅印本。十四卷卷首 一卷。版式为四周双边,白口,单黑鱼尾,半页1 2 行,每行2 8 字,小字取行,每行约4 l 字。 卷首有知县沈兆秫、杨孝则等人的五篇志序及沈兆秫所二伟详报修志书文一篇,还有舆图城区略图 等五图。志目为:卷一疆域、通纪;卷二山川、古迹;卷三民风、物产;卷四秩祀、教育、宗教; 卷五食货、建筑;卷入登进;卷六藩封、职官、宦绩;卷八兵防、警察、交通;卷九至卷十一人 物;卷十二金石、著述;卷十三艺文:卷十四杂志。此忠虽是民国志,实际上是续( 乾隆) 沂 州府:基而修,主要记清代史实,所以仍然虑属于旧志。此j 占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图书馆及 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博物馆皆有藏本。 第二种临沂县志由临沂县长山东馆陶人范筑先纂修,十七卷卷首一卷,于民国二十五年 ( 1 9 3 6 ) 刊印发行。范筑先于1 9 3 3 年至1 9 3 6 年担任临沂县长,期间主修并兼总纂续修临沂县 志。此志版式为四周双边,白口,单黑鱼尾,半页1 3 行,每行2 8 字,小子舣行。志前有范筑 先、李宗仁、庞作梁等人撰序五篇,凡例七条。全书体例分图、表、记、志四部分,志后附志外 编。志目为:卷一图( 临沂县全图、城关图、交通图、名胜图等) ;卷二表( 疆域沿革表、职官 表等) :卷三大事记;卷四舆地志;卷五党务志;卷六至卷十一为政务志;卷十二司法忠;卷十 三民社志;卷十四文献志;卷十五艺文、著述、金石;卷十六人物;卷十七烈女、志外编。此志 存本很多,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图二f 5 馆及山东省图书馆、山尔省博物馆皆有藏本。 第二节( 乾隆) ;一t r 州府志 弟一节 讯l 早乙隍,)州肘志矽 一、( 乾隆) 沂州府志作者 清代雍正十二年( 1 7 3 4 ) ,沂州上升为沂州府,府治兰山,辖州六县,辛亥革命后废府, 因为仅清代是“府”,所以临沂地区仅有清代乾隆年间所修种府忠,即( 乾隆) 沂州府忠。( 乾 隆) 沂州府志在山东省博物馆有一“志稿”不分卷,由沂州知州李希贤纂修干乾隆二十年( 1 7 5 5 ) , 刊刻的( 乾隆) 沂州府志于乾隆二十五年( 1 7 6 0 ) 成,三十六卷卷首一卷,由李希贤修,丁 恺曾等纂。 8 一 宁夏大学硕i j 学位论文第一章临沂市历代志书概述 mmn , 皇曼皇曼皇曼量曼曼曼曼皇鲁舅曼皇曼量暑鼍皇 李希贤,生卒年不详,字复庵,四川长寿人,拔贡出身。清乾隆十八年( 1 7 5 3 ) ,任沂州府 知府。他上任之初,“取州邑之志而观之,或繁而未提其要,或简而未悉其详”,感到难以为用, 便于1 7 5 4 年秋调集人员,亲自主持纂修沂州府志,乾隆二十五年( 1 7 6 0 ) 年刊行。全志凡 3 6 卷,填补了沂州无府志的空白。1 7 6 1 年( 清乾隆二十六年) 春,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南巡, 召见李希贤询问情况,对他予以褒奖和赏赐。1 7 6 3 年,李希贤升任云南分巡迤西道道员。 丁恺曾,字萼亭,日照人,清雍正元年( 1 7 2 3 ) 拔贡。山东通志人物传载:“少 负异才,博极群书,入都名动公卿。中年后,绝意仕进,闭户著书。榘望奎楼,架罗数千 卷,冥心探讨。一著有说书偶笔、韵法本俗、圆盖管窥等,其中说书偶笔 收入四库全书存目。 二、( 乾隆) 沂州府志 ( 乾隆) 沂州府志版式为左右双边,白口,单黑鱼尾,半页1 0 行,每行2 4 字,小字双 行同。是志志前有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沂州知州李希贤、兰山县知县王垲等人撰序,其中沂州知 州李希贤所撰序,简要说明了了( 乾隆) 沂州府忐纂修的背景、目的、修志经过、体例及价 值。凡例十四则,土要是对是志内容作的一些说明。 是志卷首有建府原议、纪和舆图。建府原议是为“儒者推求建府之故,或不得其要领,今辑 府志,故以原议载于卷首,”原议说明了雍正十二年在沂州设府原因、经过、以及决议;纪之巡 幸是对清朝皇帝巡幸临沂地区的记录;纪之蠲赐记录了各个时期皇帝对临沂地区的恩赐政策;舆 图有沂州府全图、河道全图、兰山县图、郯城县图、费县图、莒州图、沂水县图、蒙阴县图、日 照县图等九幅图。 此志体例采用两级分目体编写,为通记体。先分为十六大门类( 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序记为 十五门) ,下辖六十细目,记事范围贯通古今。此志门类完备,编次有序,各门首有小序,总述 门类,之后按所属州县分记,总述分记融为一体。很多类目关及国计民生,如舆地门之水利目, 食货门之盐法目等,讲求实用,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卷一之天象分别记录了北极、北斗( 有北斗 图) 、天市垣、十二国星、五纬、日月蚀i 与、云气、干支、经星分野,后另附奎娄分度图。卷一 之沿革记录了沂州府及所辖一州六县之历代沿革,后附安东卫之沿革,“安东卫,古徐州淮夷之 地,历代沿革已见日照,明初始建各卫屯田,而安东为首卫,分左右前后中五所。”卷一还有舆 地之疆域,分别记录了是时沂州府及所辖一州人县之疆域。卷二舆地之山川是对是时沂州府辖区 内山川水脉的描述及考证。卷三舆地之水利。卷四舆地之海分别志口岸、墩台、防汛、潮信、海 运道、防倭( 有海防图) 、海贩、窀丁作盐法、海族;形膦描述了沂州府各州县之形腾;风俗记 录了沂州府辖区内各州县自古以来形成的风俗氏情。卷五舆地之城池记录了沂州府辖区内各州县 历代城池地址及修筑情况,后附安东城城池地址及修筑情况;公署主要是对沂州府辖区内各州县 公署的地址、修建年代和构局;仓储记录本府辖区内仓储的地址、修建年代及构局,后附各州县 恤政。卷六舆地之乡社,记载了本府辖区内各州县的乡社,后附市集。卷七舆地之封建记载了自 商周以来本府辖区内的封建情况;古跋是对本府辖区内各州县的古躜的记录;邱墓记录了本府辖 区内各州县历代的陵墓。卷八至卷十为食货之户口田赋,记录了本府辖区内各州县各时期的户口 田赋政策。卷十一食货之物产详细介绍了本府境内物产的属种情况,为之后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 9 宁夏大学硕f j 学位论文第章临沂市历代志书概述 详尽的参考资料。卷十二食货之盐法记录了本府辖区内自周以来的产盐情况、供应范围及盐法政 策,后附盐课,对各州县运涛洛埸盐的情况也有详细介绍,其中还有对日照盐场盐法改革的描述, 具有典型的意义。卷十三学校记录了本府辖区内的学宫、学舍等的情况,后附武院、书院、社学、 书籍。卷十四为秩祀,寺观附。卷十五、卷十六为记事,记载了自唐虞时代至清朝在沂州府辖区 内发生的大事。卷十七至卷十九为职官,记录了从周至清朝建府前的职官、沂州府职官( 附前沂 州并卫世职) 及各州县本朝各官( 附安东卫世职并) 。卷二十宦绩。卷二十一兵防。卷二十二至 卷二十四为仕进,分为征辟、进士、举人、贡士、武科第、蕤图、武弁、封魔八目,记录了本府 辖区内各州县历代的仕进。卷二十五至卷二十七为人物,分为先贤、功业、忠筋、孝友、耆德、 义士、经学、文学、隐逸、方技、方外、流寓十二目,记录了本府辖区内各州县历代的人物。卷 二十八、卷二十九为烈女。卷三十至卷三十五为艺文,分为著书名目、文、古诗、近体诗、赋。 卷三十六为杂志。 此志资料较前j 盆丰富,内容上有继承也有创新。如卷四舆地之海有防倭记,继承前志记录了 自明代以来至清的本府辖区内沿海岸的防倭事件,“嘉靖壬子倭舟犯东岸,卫官率军御之始退”, 并附有海防图一幅。再有卷三舆地之水利记录了清朝以来沂州府辖区内各州县的水利建设情况, 并详细分析了本地区水利之利弊,“( 沂水县) 康熙五十五年知县高克暮以汶河易于泗,滥荡析民 居,遂创修东关两岸河堤,从此水患永绝,人称为高公堤”。此志艺文取舍得当,所录诗文,多 关乎本地氏生,讲求切用,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如卷三十四艺文之古诗,收录了康熙年间郯城县 令冯可参的灾民歌:“郯城野老沿乡哭,自言地震遭荣毒。忽听空中若响雷,霎时大地皆翻覆。 或如奔马走危坡,义如巨浪摇轻轴。忽然遍地涌沙泉,须臾旋转皆乾没。”,记录了康熙七 年( 1 6 6 8 ) 在郯城发生的8 5 级人地震及震后的惨状,描述了震后百姓的悲惨生活,表现了县令 冯可参体恤关心百姓的高尚情怀,对研究1 6 6 8 年郯城大地震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此志存本尚多,在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等地图j 姆馆及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博物馆皆有 藏本。 i o 宁夏大学硕卜学位论文第二章费县县志 一、费县建置沿革 第二章费县县志 第一节费县建置沿革及历代修志概述 费县为临沂市现辖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蒙山之阳,枋河上游,北靠临沂市之蒙阴县,南 接临沂市之苍山县、枣庄市,东连临沂市兰山区、沂南县,西邻临沂市之平邑县。费县历史悠久, 在上古时代,为东夷部落首领少嗥属地,费县乡土志载:“费在上古,属少嗥之墟。 唐九州,虞十二州,此俱属徐州。夏有天下仍为九州,此亦属徐州。” 商代,沿袭夏代的区划没有改变,所以费在商时,仍属徐州。 周时,并徐州入青州,故费在周时应属青州。公元前1 0 5 6 年,徐州之戎和淮浦之夷 联合起来进犯鲁国,鲁侯伯禽率领诸侯讨伐,在费地告诫军士,史官记录伯禽的誓辞,名 为费誓( 见禹贡) ,这应该是最早记录费地的文字。光绪( 费县志) 载:“在 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级审计中的法律风险管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护士考试心理健康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团员心理素质的评估与提高试题及答案
- 初级审计师考试中遇到的难点试题及答案
- 探索审计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
- 如何高效复习初级审计相关法规试题及答案
- 医疗科技引领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方案设计与实施
- 从法律视角看医疗安全与不良事件管理
-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处理的伦理与法律
- 区块链技术版权保护的新动力
- 《煤矿安全生产条例》知识培训
- 外语系职业规划
- 消防车道临时支撑设计计算书
- DBJ-T 13-189-2024 福建省建筑材料及构配件检测试验文件管理标准
- 报纸购销合同模板
- 酒吧消防合同范本
- 危化品裂解裂化培训
- 个私协会工作总结
-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创新
- 2024年雅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开招聘编外工作人员1人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江苏省徐州市2025届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抽测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