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专业论文)蒯因整体论探究.pdf_第1页
(逻辑学专业论文)蒯因整体论探究.pdf_第2页
(逻辑学专业论文)蒯因整体论探究.pdf_第3页
(逻辑学专业论文)蒯因整体论探究.pdf_第4页
(逻辑学专业论文)蒯因整体论探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逻辑学专业论文)蒯因整体论探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蒯因整体论探究 逻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张水 指导教师唐晓嘉教授 中文摘要 二十世纪著名的逻辑学家、哲学家蒯因( w v o q u i n e ) 是一个经验论者,他 深受卡尔纳普( r u d o l fc a m a p ) 和逻辑经验主义( 1 0 9 i c a le m p i r i c i s m ) 的影响,但 是他却以著名的经验论的两个教条( t w od o g m a so f e m p i r i c i s m ) 文与卡尔纳 普分道扬镳,这次分歧也成为蒯因整体论的萌芽。 蒯因整体论是随着对分析综合二分法和还原论的反对产生的,反对先验知识、 孤立主义是其整体论的主要内容,文章通过分析蒯因批判分析综合二分法、批判 还原主义和其对逻辑和数学的态度来论证其整体论的确立,并通过理论的不充分 确定性来支持其整体论思想,进而分析了整体论在其哲学体系中的地位和整体论 本身的困难。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蒯因整体论产生的背景,属于背景性知 识介绍:第二部分,分析蒯因整体论产生的过程、内容及其整体论由极端转向温 和的转变;第三部分将蒯因整体论放在他的哲学体系中,分析整体论和他的不确 定性理论、自然主义、实用主义和彻底经验论之间的关系;第四部分分析了蒯因 整体论引发的影响,并对其整体论中的一些问题作了反思和评价。 文章的新意体现在选题和写作角度上,国内众多的探讨蒯因哲学的论文中还未 有专门探讨他整体论的,所以选题上较新;国内也鲜有学者从蒯因的整体论的内 容来探讨蒯因的整体论哲学思想的,所以文章写作的切入点上也较为新颖。本文 对蒯因整体论进行了系统梳理,内容翔实、忠于原著,旨在还原其整体论的原貌, 为蒯因哲学研究尽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蒯因整体论经验论 a b s t r a c t 量舅皇鼍皇曼曼曼曼曼量曼皇曼葛i i i i_hal t h 鼍舅曼曼鼍皇寡菖皇 a n e x p l o r a t i o no fq u i n e ,sh o l i s m m a j o r :l o g i cs p e c i a l t y :m o d e ml o g i ca u t h o r :z h a n gs h u i s u p e r v i s o r :p r o f e s s o rt a n gx i a o ji a a b s t r a c t q u i n ei sal o g i c i a na n da ne m p i r i c i s ti nt h e2 0 mc e n t u r y h ei sd e e p l yi n f l u e n c e db y r u d o l fc a m a pa n dl o g i c a le m p i r i c i s m h ed i v e r g e df r o mc a m a pw i t hh i st w o d o g m a s o f e m p i r i c i s mw h i c hc o n s t i t u t e st h ei n i t i a ls t a g eo fq u i n e sh o l i s m q u i n e sh o l i s mi sf o r m e db yw a y o f o p p o s i n ga n a l y t i c a l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d i c h o t o m y h ed i s a g r e e dw i t hap r i o r ik n o w l e d g ea n di s o l a t i o n i s mi sh i sm a j o rc o n t e n t b y a n a l y z i n gq u i n e sd i c h o t o m y , c r i t i c i z i n gr e d u c t i o n i s ma n di t sa t t i t u d et ol o g i c sa n d m a t h e m a t i c s ,t h et h e s i sa n a l y s e st h ep o s i t i o no fh o l i s mi np h i l o s o p h ya n di t so w n d i s a d v a n t a g e s t h et h e s i si sc o n s i s t e do ff o u rp a r t s :t h ef i r s tp a r ti n t r o d u c e s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 q u i n e st h e o r y ;t h es e c o n dp a r ta n a l y s e st h ep r o c e d u r e ,c o n t e n t ,a n di t st r a n s i t i o nt o m i l d n e s sf r o me x t r e m i t yo fq u i n e sh o l i s m ;t h et h i r dp a r ta n a l y s e st h er e l a t i o n sa m o n g h o l i s m ,u n c e r t a i n t y , n a t u r a l i s m ,p r a g m a t i s ma n de m p i r i c i s m ;t h el a s tp a r ta n a l y s e st h e i m p a c to fh o l i s m ,c r i t i c i z i n ga n dr e v i e w i n gs o m eo fi t sp r o b l e m s t h ec r e a t i v i t yo ft h et h e s i se m b o d i e si ni t ss e l e c t i o no fs u b j e c ta n dp e r s p e c t i v eo f w r i t i n g t h eh o l i s mo fq u i n eh a sn e v e rb e e na n a l y z e db yd o m e s t i cs c h o l a r sa sw e l la s q u i n e s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i d e a s t h et h e s i sm a k e sas y s t e m i ca r r a n g i n go fq u i n e sh o l i s m , a i m st or e s t o r ei t so r i g i n a la p p e a r a n c ea n dc o n t r i b u t e st oq u i n e sr e s e a r c h k e yw o r d :q u i n e h o l i s m e m p i r i c i s m i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题目: 一一一衄凶墼鲣:逾拯红 一 小人抛交的学位论文足在导! j i i j 指导一f z , h :的研究:i :作及j f 义褂i ,l ,j 研究成果。论文l 1 一引刚他人已经发表或出版过的研究成果,文i i 已:j i l i 丫c , i - ) j j j ;j , f _ - i - 。x j 小研究及学位论义撰写曾做;i i 爽献的老! j i l j 、删友、i i d t 二= l _ i :文l - f 1 :。j ,l 到f 咖蜕i 妇岁i :投力之衷心! 卷醴 。 学位论义作辑:易经叮、l 之 签字口j 9 j :加。年幺j - j2 歹l i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小学位论文 1 ;者完全了解i 撕南入学有关保留、仗川学位i :仑义的规 定,铂权保酗夕i :向幽家柏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义的复印什和磁船,允 v i :论文被夼阅和借阅。小人授i 义l 钉大学研究生院( 符) l l j 以将广位 论文的全 | i i 或部分内容编入订关数# ;, 1 1 4 - 进行枪索,1 1 j 以采川影t ;l i 、缩 印或1 。- :- - i i j i - 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沧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水授权书,本论文:口不保密, 口保密期限至年月止) 学位论义1 1 ;揣缝私: 弓匆五妣床菇 签字h 期:加乃年幺j j 沙l i 箍字日j 9 j :2 纠汐五l :4j j 立厂ii 文献综述 皇曼曼曼曼皇曼量曼皇曼皇_ - 7 7 _ - - - _ - 7 - - - _ i i i , = , 曼曼曼鼍曼曼 文献综述 蒯因( w v o q u i n e ,1 9 0 8 2 0 0 0 ) ,美国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美国分析哲学 和新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对逻辑学、逻辑哲学、语言哲学和科学哲学都颇有研 究,是美国以及世界分析哲学的转折和新实用主义兴起的关键性人物。蒯因的学 术生涯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1 9 5 0 年以前偏重逻辑,1 9 5 0 年以后转向哲学。蒯因 深受经验论传统、实用主义传统和现代数理逻辑传统的影响,他既是传统的产物, 又是传统的伟大批评家,最后也是其最有力的捍卫者。 自蒯因哲学传入到我国以来,国内的许多哲学家和哲学工作者对其哲学进行 了研究,其研究结果不仅体现在众多的教科书中,而且在相关专著中也有所反映, 如杜任之教授的当代英美哲学( 1 9 8 8 ) 、王守昌教授的现代美国哲学( 1 9 9 0 ) 涂纪亮教授的英美语言哲学概论( 1 9 8 8 ) ,江怡教授的西方哲学史( 学术版第 八卷) 现代英美分析哲学( 2 0 0 5 ) 等。国内谈及对蒯因哲学的研究,就不得不说 陈波教授的专著奎因哲学研究( 1 9 9 8 ) ,该书是迄今为止国内学者对蒯因哲学 研究的唯一专著。该书的第六章“具有经验意义的整体论”论述了蒯因的整体主 义知识观思想。在这一章中陈波教授从知识观方面分析蒯因的整体主义,讨论了 蒯因整体主义的基础之一经验决定理论的不充分性、蒯因的整体论的转向由 极端的整体论转向温和的整体论、蒯因整体论选择标准的实用主义倾向并对蒯因 的整体主义知识观做出了批判,该书也是迄今为止国内学者讨论蒯因整体论思想 最为详尽的一本。 另外,蒯因的许多论著和研究蒯因论著的翻译,也对国内的研究起到了很大 的推动作用。从逻辑的观点看( 1 9 8 7 ) 是蒯因的第一本中文译著,接着又翻译 了真之追求( 1 9 9 9 ) 、语词和对象( 2 0 0 5 ) ,2 0 0 7 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又推 出了蒯因著作集,收录了指称之根、本体论的相对性及其他论文、信念 之网、悖论的方式及其他论文、从刺激到科学等论文集和专著。对蒯因哲 学研究的专著的翻译主要有,日本哲学家丹治信春的蒯因整体论哲学( 2 0 0 1 ) , 在该书第二章把“确证的整体主义 和“意义的整体主义”区分开来,从确证的 角度探讨了语言的机能的整体主义,也只分析了极端的整体主义。美国哲学家l 汉 肯森内尔森和杰克内尔森著的蒯因( 2 0 0 4 ) 一书,作者力求用蒯因的语言 来诠释蒯因的整体论思想的渊源一对基础论的反驳,并对其整体论的范围进行了 一些探究。施太格缪勒在当代哲学主流( 下卷) 中对蒯因的经验论思想进行了 篇幅比较大的论述,涉及整体论内容。 除了专著以外,国内对蒯因哲学研究的学位论文也颇多,如刘振校( 2 0 0 5 武 大) 的奎因的翻译不确定性理论研究、赵晓芬( 2 0 0 5 华南师大) 的迪昂 2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一奎因问题及其解决、李伟( 2 0 0 7 复旦博士) 的蒯因认识论思想研究 等。这些文章研究蒯因哲学的角度不同、特点各异,对蒯因的整体论却仅是提及 并无详述。还有一些针对整体论研究的学术文章,但多是从意义、信念等某一方 面来分析蒯因的整体论的,如:陈波的蒯因的整体主义知识观( 1 9 9 4 ) 、朱凤 青的奎因整体论意义观分析( 2 0 0 3 ) 、江怡的经验、逻辑与整体论( 2 0 0 3 ) 、 唐文的整体论与本体论承诺问题( 2 0 0 6 ) 、王荣江的奎因整体论意义观分析 ( 2 0 0 7 ) 等。 在大家对蒯因哲学的研讨多是关注他的标志性的观点如经验论的两个教 条、不确定性、自然主义等而很少有针对其整体论的专门研究。可是蒯因整 体论在其哲学体系中却处于中枢位置,是先前反对经验论的两个教条的一个结果, 又是他最终走向自然主义的一个前提。所以对蒯因整体论思想进行专题分析,对 研究蒯因哲学和美国分析哲学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这也是文章选题的缘由之一。 前言 l - l 刖青 二十世纪逻辑经验主义成为了哲学舞台的主流之一,逻辑经验主义主要是由 维也纳学派、柏林学派和华沙学派组成,他们主张对事件的任何陈述,都必须能 用描述直接经验的句子来加以检验。逻辑经验主义中的一些代表人物有石里克、 卡尔纳普、赖欣巴哈、艾耶尔、纽拉特等,他们通常将逻辑和经验密切联系起来, 运用到哲学问题的分析中,这也形成了哲学的重要分析方法逻辑分析法。在 逻辑经验主义学派哲学观点中占据基础位置的是“分析陈述和综合陈述的二分法 以及“还原论 ,这两个信条成为了逻辑经验主义学派反对“形而上学 的重要武 器,这两个信条也给当代哲学的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 蒯因早期学习罗素和怀特海的巨著数学原理,与逻辑学结下不解之缘。后 来他又结识了对其影响巨大,也是他一生最为尊敬的逻辑经验主义学派代表人物 卡尔纳普。尽管蒯因后来以经验论的两个教条这篇惊世论文与卡尔纳普在哲 学观上分道扬镳,但是他的思想仍然深受着逻辑经验主义的影响。“他在坚持经验 主义的知识观、重视作为哲学分析工具的符号逻辑学、倡导物理主义和旨在“把 握科学的世界的方向性等方面,却和逻辑实证主义有许多共同之处。川蒯因虽然 还是个经验论者,但是他抛弃了逻辑经验主义的两个信条之后,成为了一个彻底 的经验论者、没有教条的经验论者。而蒯因整体论也正是伴随着反对经验论的两 个教条形成的,并且影响着他以后的哲学观走向,在他的哲学体系中成为了一个 中枢,所以,蒯因整体论为他的哲学观点形成新实用主义、自然主义、不确 定性等提供了一个重要基础和前提。本文从介绍蒯因整体论的背景入手,分 析了蒯因整体论的形成、内容、演变,梳理了整体论和他其它的哲学观点之间的 联系、影响,最后探讨了他的整体论的哲学价值,并对其整体论存在的一些困难 做了反思。 1 日 丹治信春蒯因整体论哲学张明国、湛贵成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 0 0 1t 第1 8 页 第章蒯冈整体论产生的背景 第一章蒯因整体论产生的背景 蒯因是二十世纪杰出的美国逻辑学家、哲学家,他在哲学观点对哲学分析运 动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在分析蒯因的哲学立场时,通常将它定位为经验论的, 这主要是由于在1 9 8 1 年出版的理论与事物( t h e o r i e sa n dt h i n g s ) 论文集中, 收录了经验论的五个里程碑这篇论文,在文中他把自己的哲学立场归属为经 验论范围之内,并且将其整体论思想定位为经验论的第三个里程碑。因此,我们 在谈及蒯因整体论思想时,也要将其放在经验论的背景下讨论,只有这样才能更 为准确、客观地分析他的整体论思想。 蒯因对经验论的两个教条的反对是他整体论的萌芽。在讨论蒯因整体论时, 从他所反对的经验论的两个教条入手,对其整体论的理解和把握是十分有益的。 接下来我们首先看一下什么是经验论的两个教条,即经验论的两个里程碑。 1 1 经验论的两个里程碑 经验论通常又被称作经验主义,经验论的开创应该归功于英国哲学家弗朗西 斯培根( f r a n c i sb a c o n ) 。培根在同经院哲学的斗争中极力反对先验主义,认为 经验是认识的起源,并把它作为其认识论的原则,要求“从简单的感官知觉直接 出发,开拓一条崭新的准确的道路,以便人心在其中进行。2 在培根确立起认识源 于经验这一经验论的重要原则后,经验论者就沿着这条认识路线继续向前发展。 在蒯因看来经验论在过去的两个世纪的发展中有五个重要的转折,经过这五 次关键转折后经验论的发展变得更好了。第一个转折是从观念( i d e a s ) 转向语词 ( w o r d s ) ;第二个转折是语义焦点从语词( 词项t e l m s ) 转向语句( s e n t e n c e s ) 第 三个转折是语义焦点从语句( s e n t e n c e s ) 转向语言系统( s y s t e m so f s e n t e n c e s ) 第 四个转折是方法论的一元论,也就是放弃分析和综合的二元论;第五个转折点是 自然主义,也就是放弃先于自然科学的第一哲学的目标。从蒯因的这五个里程碑 或这说是转折点的划分来看,他的整体论思想正是第三个里程碑,即语义焦点从 语句向语言系统的转变。 1 1 1 从观念到语词 在对经验论的第一个里程碑或者说转折点从观念转向语词的分析中,蒯因主 要将其归功于英国语言学家约翰霍恩图克( j o h nh o m et o o k e ) 。英国经验主义 2 英 培根新工具许宝骧译商务印书馆,1 9 3 5 ,第3 2 页 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主张“只有感觉才使命题具有意义”,只有立足于感觉的观念,才是可接受的。洛 克正是这一主张的拥护者,他曾经说过“任何东西如果我们在以前不曾借外部感 官或内部感官感觉过,那么我们便不能来思想它。 3 而图克认为“观念 本身是不 符合经验论标准的一种观念,他认为英国经验论的基本命题是说,语词是有意义 的仅当能有感觉词汇来定义语词。可是这一命题的麻烦就在于,如连接词、前置 词、系词等的语法的虚词不能用感觉词汇来定义。图克把虚词看做退化形式的普 通具体词项来解决这一问题,他还独创性地用语源学知识来证明,如:“i f ,( 如果) 来源于“g i v e ( 供给) ,“b u t ( 但是) 来源于“b eo u t ( 不在,错误) 。蒯因认为 图克的这种证明既是不必要的,也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对于用感觉词项去定义 语法虚词这个问题,还有另一种办法。我们只需要承认语法虚词是一些与另一个 词结合使用的词( s y n c a t e g o r e m a t i c ) 。这些词不是在孤立状态下,而是在语境中加 以定义的。4 这也就是说语词的定义是在语境的环境中进行的,而语境就是有语词 所构成的句子,这就引出经验论的第二个里程碑“从语词转向语句 。 1 1 2 从语词到语句 蒯因将从语词到语句的转变的起源,归功于英国功利主义哲学家、法学和社 会改革家杰里米边沁( j e r e m yb e n t h a m ) ,认为他把必须与另一个词结合使用的 词发展成为一种明确的语境理论。边沁不仅把语境定义应用于语法虚词和与此相 类似的词,而且把语境理论应用于某些可单独使用的词项( c a t e g o r e m a t i ct e r m s ) 。 边沁发现如果某个词项虽然使用便利,却在本体论上令人分解,那么语境定义则 能使他在某些场合中继续使用这个词项,却不必去承认这个词项的指称。边沁宣 称这个词虽然有独立的语法,却必须和其它词项结合使用。如果他能够把包含这 个词项的句子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地翻译出来,他就能够正确地使用这个词项。 这就是边沁的“虚构理论( t h e o r yo ff i c t i o n s ) ,也就是他自己所称的“译释 ( p a r a p h r a s i s ) 而我们现在称为“语境理论”的东西。这个词项作为语句整体意义 的一部分是有意义的,这一点与语法虚词有些相似。关键就在于我们是否能把含 有这些词项的每一个语句都能给予明确的意义,如果能确定这些句子的意义,那 这些词项的意义问题就可以解决了。边沁的解决词项的方法提供了一种希望,即 以某种方式在某些语境中对那样的词项进行调节,而不必勉强承认一种关于抽象 对象的本体论。 蒯因十分推崇这个从语词到语句的语境定义的转折,他认为语境定义引起了 “语义学的一场革命,这个革命与哥白尼革命十分的相似,它导致了中心的转移, 3 英 休谟人类理解研究关文云译,商务印书馆,1 9 5 7 ,第5 7 页 4 美 蒯因理论与事物“经验论的五个里程碑”,涂纪亮、陈波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7 ,第6 3 页 6 第一章蒯i 天l 整体论产生的背景 曼量量曼曼曼曼曼曼皇皇曼曼曼曼皇曼量曼皇i。i i。ii 一一i 一 这种转移把意义的载体从语词转移到了语句,把整个语句看做是意义的载体。与 语法虚词相似的语词有意义,是因为它们为包含它们的语句获得意义提供了帮助。 由于语句是由语词组成的,这些语词的不同可以使语句有无限多的变化。而我们 般都是通过认识每一个语句中的每个语词来认识语句的,所以语境定义就显得 十分的隐蔽。我们一般的学习过程是从学习一些语词开始的,实际上在学习一个 语词时,我们是把这些语词作为一个单独语词组成的词句来学习的;接着就学习 在不同语境中包含这些语词的各种短语结构;最后,我们通过这些已学语词和短 语结构,去理解一个由它们不同按照语法排列组合而成的语句。如果把已学会的 语言材料汇总起来形成一个手册,那么这个手册就会是一个语词和短语组成的字 典。这样一来语词的意义由来的过程就变得模糊了,貌似是语词的意义形成了句 子的意义,而并非语词的意义是从包含它们的语句的真值条件中抽取出来的这个 本来。而边沁却还原了这种本来,承认语句在语义上的首要地位,给我们提供了 语境定义,所以,蒯因把从语词到语句的转变归功于边沁。 后来,在德国数学家、哲学家弗雷格著名的算数基础( 1 8 8 4 ) 一书中,重 申了语句在语义上的首要地位。他提出了三条基本的方法论原则,即“第一,要 把心理学的东西和逻辑的东西,主观的东西和客观的东西明确区别开来;第二, 必须在句子联系中研究语词的意谓,而不是个别地研究语词的意谓;第三,要时 刻看到观念和对象的区别。”5 其中第二条原则就是弗雷格所重申的“语境原则。 而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 b e r t r a n dr u s s e l l ) 则用摹状词理论这个他独创的 将技术逻辑应用于语言分析的理论来阐述语境定义。 蒯因认为经验论第二次转折引起了哲学的巨大转变,由于研究的中心从语词 转向了语句,2 0 世纪认识论的中心问题也由对概念的批判转向了对真理和信念的 批判。“在维也纳学派中居于支配地位的意义证实理论,所涉及的是语句的意义和 意义性( m e a n i n g f u l n e s s ) ,而不是语词的意义和意义性。英国日常语言学派哲学家 们同样也把他们的分析指向语句,而不是指向语词。这一点于他们的指导耆维特 根斯坦前期和后期的著作中设立的范例相一致。边沁的学说在时间的进程中充分 渗透到和弥漫于认识论中。o 这样经验论就完成了前两个转折,接下来的第三个转折就是语义焦点从语句 转向语言系统,也就是蒯因的整体论。这也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要内容,蒯因整 体论的转变是从反对经验论的两个教条即逻辑经验主义学派的两个基石:分 析命题和综合命题的二分法与还原论开始的。 5 德 弗雷格算数基础王路译,商务印书馆,1 9 9 8 ,第8 、9 页 6 美 蒯凶理论与事物“经验论的五个里程碑”,涂纪亮、陈波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7 ,第6 5 页 7 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1 & w 皇曼曼曼曼量曼量曼舅曼曼量量皇曼皇皇曼曼曼曼量鼍量曼曼曼皇寰曼量曼曼量曼曼量曼皇曼曼曼曼皇曼皇曼鼍皇曼曼曼皇舅舅曼曼曼皇曼曼曼量鲁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 1 2 经验论的两个教条 逻辑经验主义是一个经验论学派,是一个形成于2 0 世纪2 0 年代中期以石里 克、卡尔纳普等人为代表的“维也纳学派为中心,以赖欣巴哈为代表的“柏林 学派”和以卢卡西维茨、塔尔斯基为代表的“华沙学派 组成的。除了这三个学 派外加入外,还有诸如艾耶尔( a j a y e r ) 、冯赖特、洪谦等哲学家的参与。逻 辑经验主义学派以经验论传统为基础、以逻辑分析为特征来研究哲学问题。逻辑 经验主义学派中观点众多,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用对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的区分来 拒斥形而上学与作为意义标准的证实原则。 1 2 1 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的区分 知识的来源问题作为认识论的一个基础问题,引起了西方现代哲学两大流派 经验论和唯理论的争论。唯理论学派否认感觉经验的可靠性,认为感觉经验不能 提供普遍性的必然的知识,一切具有普遍性的必然的知识唯有从先验的自明观点 出发,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到的,这样获得的才是理性认识。这样获得的知识 已经超出了可凭经验理解和经验检验的范围,是一种先验知识。康德对这种观点 进行了批判,他自己坚信自然科学最为普遍的原则是:“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前 提就是先验的真综合命题。 也就是康德所说的“先天综合命题”,这样的命题 既具有分析命题的先天性,又以综合命题为对象,康德认为数学属于先天综合命 题范围。在非欧几何和其它物理学定律出现后,康德的“先天综合命题面临着 严重的挑战。逻辑经验主义者批判康德的观点,他们认为先验知识是不存在的, 就连康德认为最普遍层次上的先验的事实知识也是不存在的。“这并不意味着,他 们将先验知识当做无用的东西抛弃了。相反,他们与唯理论者和康德一样坚持认 为有这样的知识”,逻辑经验主义者对此做出了新的解释。 逻辑经验主义者不再去追溯知识的根源,不再把认识论看作是事实问题,而 是看作是语言问题。“他们提出分析句和综合旬的纯语言学上的区分来反对先验 一经验这种认识论上的二分法。7 逻辑经验主义者把语句分为两类。分析为真的 语句( 即维特根斯坦意义上的重言式) 和分析为假的语句( 即维特根斯坦意义上 的矛盾式) 属于一类,这类语句的真值仅仅由意义确定。分析为真的语句是仅仅 根据在语句中出现的语词的意义就可判断语句为真,分析为假的语句是仅仅根据 在语句中出现的语词的意义就可判断语句为假。分析语句的真假不依赖经验事实, 它的真值是从意义得出的。又因为一个语句的意义是由语言规则来确定的,所以 分析语句的真值也可以说是由语言规则来确定的。如果仅仅根据句子的意义或语 7 德 旌太格缪勒,当代哲学主流王炳文,王路,燕宏远译,商务印书馆,1 9 9 2 ,下卷,第2 0 6 页 8 第一章蒯i 天l 整体论产生的背景 言规则不能判断句子的真假,还需要经验事实加以判断的语句就是综合句。这样 以来确定语句“今天的天气是晴朗的或者今天的天气不是晴朗的是不是为真, 就不需要看天气的情况如何,只要知道逻辑连接词“或”和“不”的意义,就可 以判断这个句子为真了;而确定“今天的天气是不晴朗的 这样的语句,仅仅知 道逻辑联接词“不”的意义是不够的,要判断这个句子的真假还要有窗外的天气 情况这种经验事实来加以检验。而形而上学语句既不是分析旬,也不是综合旬, 它们只是没有意义的伪命题。形而上学语句的出现是日常语言语法错误使用的结 果,或者是句子中包含了被误认为有意义而其实无意义的语词,如“物自体 ,或 者是有意义的语词违反了逻辑句法的句子,如“罗素是数。这样逻辑经验主义者 通过区分分析句( 分析命题) 和综合句( 综合命题) 为经验知识和先验知识划分 了界线,也将形而上学命题视为无意义的伪命题,将其拒斥在哲学研究范围之外。 施太格缪勒认为逻辑经验主义的这种对先验知识的说明是新颖而简单的:“第 一步,将先验真理限于分析真理:第二步,根据语言规则来解释分析性。这样既 保留了先验知识,将先验知识划归为关于语言规则的知识,又去除了先验知识的 神秘色彩。 逻辑经验主义者通过对分析命题( 分析句) 和综合命题( 综合句) 的区分清 除了形而上学命题,哲学研究的中心也随之转移到对语句意义的研究上,也就是 如何证实一个语句的意义。 、 1 2 2 意义标准的经验证实原则 逻辑经验主义者证实一个语句( 命题) 的意义的标准就是“经验证实原则”, 这是从维特根斯坦提出的“命题的意义在于其证实方法”那里继承下来。经验证 实原则是逻辑经验主义的一个重要基石,它的最初表达是“一个陈述的可证实性 是可能把它看成在经验上有意义的陈述的必要而充分的条件 。也就是说一个语句 是有意义的是取决于它的可证实性的,当且仅当这个句子是可证实的,它才是经 验上有意义的。在维也纳学派内,第一令清楚表达这种意义的证实原则的是魏斯 曼,他在概率概念的逻辑分析文中提出:“一个陈述描述描写一个事态。该事 态或者存在或者不存在,没有任何中间状态,因此也没有真和假的过渡状态。如 果不能以任何方式指示出一个命题何时为真,那么所给命题也就没有意义,因为 一个命题的意义就是其证实方法。事实上,无论是谁,只要他说出一个命题,他 就必须知道在什么条件下他称其为真或者假的;如果他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也就 不知道他在说了些什么。一个陈述,如果它不能最终得到证实,那么它就不可证 实,他就没有任何意义 8 这种意义的证实原则也包含了蒯因所反对的“第二 8 德 魏斯曼:概率概念的逻辑分析,载于魏斯曼何为逻辑分析? 论文全集雷茨格编,法兰克福,阿 瑟纽曼出版社,1 9 7 3 。转引自哈勒新实证主义维也纳学豳哲学史导论韩林合译,商务印书馆,1 9 9 8 , 第1 2 卜1 2 l 页。 9 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量曼量量曼舅曼曼曼舅曼曼璺曼皇。l i d 一 i , 1 1 鼍量量曼皇曼曼曼曼曼曼皇量寡一 个教条 还原论。 按照这种证实原则的观点,只有经过经验证实的命题才是有意义的命题,所 以一切有意义的命题都必是能够得到证实的。那么综合命题的意义就可以在经验 范围内得到证实,分析命题由于不包含经验事实的成分,它的证实也就自然地退 回到语言规则或逻辑句法上了。采用了证实原则后,分析命题也就自动的和先验 命题保持了一致性。证实原则的另一个作用与通过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的划分相 一致。就是证实原则彻底地拒斥形而上学命题。形而上学命题在命题的划分上既 不是分析命题,也不是综合命题,在意义的证实上它要么是违反语言规则或逻辑 句法的,要么是经验上无法证实的。这样就把形而上学命题作为无意义的命题, 彻底清除出了哲学研究的范围。 证实原则在提出不久就遭到了逻辑经验主义学派内、外的批评。纽拉特认为 在对整个经验命题的证实上实施证实原则是十分困难的;汉恩认为依照简单的证 实原则,无法对表达自然规律的命题做出证实,这导致了自然定律的无意义;波 普尔在科学研究的逻辑( 1 9 3 5 ) 中提出对经验命题做出完全的证实是不可能的, 任何一个全称命题都不能得到完全的证实,而一个证伪就可以否证这个命题,于 是他提出用“否证的方法来作为确定意义的原则。卡尔纳普在( n - i 检验性和意 义一文中针对波普尔对证实原则的质疑做出了回应,他把“证实 ( v e r i f i c a t i o n ) 用“确证 ( c o n f i r m a t i o n ) 来替代,这样一来就弱化了证实原则。他认为我们可以 越来越确证一个语句,但不能使任何句子都最终得到证实。这种弱化也导致了该 理论所包含的还原主义的弱化,这种弱化的还原主义也是蒯因所批判的,这在下 一章详细介绍。当然这种弱化依然存在着很大问题,随着哲学的发展和对这种原 则的批判,哲学家们最终放弃了这种经验证实原则,这里面也有蒯因的推波助澜。 逻辑经验主义提出这种命题分类( 区分综合命题和分析命题) 和意义证实理 论是和哲学的语言转向交织在一起的,在逻辑经验主义的这种意义证实理论中的 意义所指的已不是语词的意义,而是语句的意义,在这里也完成了经验论的第二 个转折。随着经验论的发展,蒯因对逻辑经验主义的这两个基础理论分析命 题和综合命题的划分与证实理论或称还原论提出了根本性的批判,他对这两 个命题的批判动摇了逻辑经验主义的基础,清除了经验论的教条,也使经验论开 始了第三次转折从语句转向语言系统,即转向了整体主义。 l o 第二章蒯冈祭体论的摹本内容 曼曼曼喜曼量曼量曼曼寡皇邑曼曼寰量鼍曼鼍寰暑毫曼葛皇舅鼍鲁皇寰寡皇曼皇童蔓鲁皇i - i 一 i i i i 一_ i 鼍皇 第二章蒯因整体论的基本内容 经验论的第二个里程碑也带来了哲学的语言学转向,经过这次转向,人们的 研究的中心也从对知识的起源问题的探讨,转移到对语言的意义问题的研究上来。 逻辑经验主义学派是这次语言转向的最大推动者,他们继承和发展了弗雷格、罗 素和维特根斯坦的思想,对旧哲学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卡尔纳普是逻辑经验主义 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与证实原则的推崇者。卡尔纳普 在这两个命题基础上提出了经验论的纲领,蒯因则是这个经验论纲领的明确继承 人。但是,蒯因并没有仅仅保守的去继承这个经验论纲领,而是对经验论进行了 重构,这次重构导致了经验论的第三次转向,从语句转向语言系统,形成了蒯因 的整体论理论。经验论的第三次转向即经验论的第三个里程碑,是从蒯因对经验 论的两个基础的批判开始的。 2 1 蒯因对经验论两个教条的批判 蒯因认为现代经验论受到了分析命题与综合命题的划分和还原论( 证实原则) 这两个教条的制约,应该从经验论中剔除这两个教条,重构经验论。由于第一个 教条“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的划分 是第二个教条“还原论 的形成基础,所以 首先来分析第一个教条。 2 1 1 对第一个教条“分析一综合 二分法的批判 从逻辑经验主义对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的区分,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将所有的理 论分为三类:分析命题、综合命题和形而上学命题。分析命题是仅依据句子的意 义或语言规则( 句法规则) 就可以判断命题真假的命题;综合命题除了要符合句 子的意义和语言规则外,还要借助经验事实才能判断命题的真假;形而上学命题 则是因为错误使用语词的意义或错用句法规则而形成的伪命题,是没有意义的。 这样逻辑和数学命题就划入了分析命题范畴,经验科学命题如物理学、生物学、 社会学等就属于综合命题。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的区分也就成了现代经验主义的 基石。 蒯因是明确反对这个划界的,他认为经验论经过这样的划界后的变得不彻底 了,这个划界使它暗含了先验知识。只是“先验知识缩减为语言规则的知识 ,变 成了分析命题而已。蒯因对“分析一综合命题”教条的批判,是从考察不包含经 验知识的纯分析命题是否存在开始的。蒯因首先从分析“分析性 概念入手,澄 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清了分析命题和逻辑真理之间的关系。 在哲学上可以把分析命题分为两类:一类是逻辑真命题,另一类是通过同义 词替换可以转化成逻辑真命题的命题。 ( a ) “没有一个未婚的男子是已婚的就是一个逻辑真命题,不论你怎么给 “男子和“已婚的这两个词做出何种解释,这个句子都是为真的。逻辑真命 题就是,除逻辑常项外的其余成分不论给予何种解释均为真的命题。 ( b ) “没有一个单身汉是已婚的 这个陈述中用“未婚的男子 来替换“单 身汉 就变成了( a ) ,也就转化成一个逻辑真命题。 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出分析性概念的定义就是: a 是分析的,当且仅当 ( i ) a 是逻辑真理,或者 ( i i ) a 能够通过同义词替换化归为逻辑真理。 蒯因首先对( i ) 做了考察,我们的这个信念“逻辑和数学纯粹是分析 的,或者说,是约定的”是确定为真的吗? 2 1 1 1 逻辑和数学命题是根据语言规则约定为真的吗? 现代经验论者通常把逻辑和数学看作是分析的,或者是约定的。蒯因在1 9 3 6 年发表了约定真理一文,在这篇文章中他指出了“逻辑真来自约定 观点的 困难。卡尔纳普主张逻辑真理纯粹是由语言约定为真的,与世界的本质没有什么 关系。对于这一点蒯因重点做出了批判,蒯因认为如果哲学家f 1 因此说,逻辑真 命题是“根据语言规约为真:,那么他们的进展不过是为含混的语言学理论增加了 一个比喻而已。 首先,如果逻辑真理只是有限的几个,那么我们是可以对它们进行逐一地约 定为真。可是逻辑真理是无限多的,因此使用这种方法来穷尽地逐一约定是不可 能的。为了说明逻辑来自于约定,我们就必须采取公理化的解决方案,我们就需 要约定少量的公理和变形规则,使逻辑真理作为后承从这些少量约定的公理和规 则中推导出来。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通过公理系统的方案,约定地构造出命题逻 辑系统或者谓词逻辑系统等逻辑系统,从这些约定中也就产生出全部逻辑真理。 蒯因指出这种公理化的解决方案,也可以在数学或其它科学学科上使用,例如欧 几里得几何学。如果我们在一个科学学科的内部首先进行逻辑归约,然后把不能 进行归约的逻辑词项作为初始词项,再进行逻辑的约定并给这些词项进行解释, 那么这门学科的全部真命题理论上说是可以从这些约定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这 样一来,科学的任何一个门类中的真命题都可以看做是约定的,整个科学中的真 1 2 第二章硎冈整体论的摹本内齐 命题也就能看作是约定地为真的。既然逻辑真理和科学中的真命题都是约定地为 真的,那么也就无法把逻辑真理看做是分析的,而应该把科学中的真命题看做是 综合的。这样分析命题与综合命题的区分也就不能再划分下去,现代经验论想通 过这种方案来划分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的界限,也就变得十分模糊了。 其次,现在我们约定“”表示的是“并非的意思,我们就可以给出一个 逻辑真的陈述形式: 公理a :所有“a 或者a ”形式的命题都是真的。 推导规则b :所有p 都是q 基是 所以r 是q 所有这种b 形式的推理都是正确的推理。 替换规则c :在公理a 中用任一陈述替换“a 得到的命题都是真的。在推导 规则b 中用个陈述替换“p ”,一个陈述替换“q ”,一个陈述替换“r ”,所得到 的所有的结果都是真的。 有了这个公理和推导规则后,我们再看一个命题: ( 1 ) 今天下雨或者今天不下雨 从上面我们约定的公理和推导规则我们可以判断出这个命题( 1 ) 是逻辑真命 题,我们只是用“今天下雨 替换了“a 。不管是用什么来替换公理a 中的“a , 得到的命题都是逻辑真的。所以,我们说公理a 是普遍的逻辑真,命题( 1 ) 是个 别的逻辑真命题。如果我们可以从公理和推导规则中推导出无限多的逻辑真理, 那么这些公理和推导规则就必须是普遍的,而不能是个别的。 现在我们详细分析一下,诸如( 1 ) 这样的命题为什么是逻辑真理呢。主要是 命题( 1 ) 是通过公理a 和推导规则b 根据推导规则c 进行推理获得的。推理过程 为d : 所有“a 或者a ”形式的命题都是真的 ( 12 星= = 重耋= :形式的金题 所以( 1 ) 是真的 为什么我们可以用推理d 来判断( 1 ) 是真的呢,因为d 是运用推理规则b 进 行的推理,这种b 形式的推理都是正确的推理。所以,判断d 是正确的推理过程 如下e : 所有b 形式的推理都是正确的 亟是坠形式的推理 所以d 是正确的 为什么我们可以用推理e 来判断推理d 是正确的呢,因为e 是运用推理规则b 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皇量曼曼曼皇曼曼曼曼量曼量曼曼曼曼曼曼皇曼鼍曼曼曼曼蔓曼皇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皇曼鼍曼量曼曼皇曼曼曼i i 皇曼舅曼舅舅曼皇曼曼舅曼曼曼曼皇量皇皇 进行的推理,这种b 形式的推理都是正确的推理。所以,判断e 是正确的推理过 程如下f 所有b 形式的推理都是正确的 曼是坠形式的推堡 所以e 是正确的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种无限的后退形式,这也正如蒯因所说的“要从这个 一般的约定中获得由任何特殊陈述表述的真理,就需要一种逻辑上的推论;而这 就使得我们卷入无穷的倒退之中。9 “一句话,困难在于,假如逻辑是间接地从约 定出发的,那么再从约定中推论出逻辑时仍然需要逻辑。如其不然,如此作为一 种理论上的自我预设而出现的困难,就可以表述为:出现了关于初始符号的一种 自我预设 。1 0 但是困难在于,我们对于这些约定自身的表达依赖于,我们正在试 图限定其意义的这些逻辑常项如并非、或者等的自由使用。我们只有熟悉掌握了 这些逻辑常项,我们才能成功地运用它们来表述这些约定。“这罩的困难仅仅困扰 着关于进行大规模赋值的方式,而非困扰着下定义的方式 。“假如赋值是挨个进 行的,而不是一次对无穷多的表达式进行赋值,那么上述困难就消失了 。可是 逻辑真是无限多的,所以我们逐一赋值似乎已经没有什么可能了。“就是说,把全 部逻辑从语言的约定中引导出来,这也是不可能的”。堙 我们在讨论一个语句是逻辑真时,往往认为一个语句是凭借着它的语法结构 为真的。这样的观点就暗示,逻辑真是语言造成的,而和世界没有什么关系。这 种语言学的逻辑真理论是卡尔纳普所推崇的,不过在蒯因看来却并非如此。蒯因 认为,“逻辑理论尽管极大地依赖于对语言的谈论,但他已经是面向世界而不是面 向语言的;并且是真谓词造成了这一点。 ”语法结构和字典同属于语言,它们都 是谈论世界的。替换逻辑真命题中的所有实词,它都为真,并不依赖实词中所反 映的世界特征。可是反映世界特征的还有语法结构,逻辑真语句是否也不依赖于 语法结构所反映的世界特征呢? 蒯因的回答是:“或许逻辑真理之为真要对应于现 实的某些特征,它们一种样子为我们语言的语法所反映,另一种样子是为另一语 言的词典所反映,第三种样子是为一第三种语言的、相联系的语法和词典所反映。” 1 4 这就把逻辑真理的依赖对象从语言,扩大到世界或实在。逻辑真理既依赖语言, 也依赖世界,是对世界最普遍特征的概括反映,而不是语言的约定产物。也正是 因为逻辑与世界和实在关系密切,逻辑也就和一些经验科学一样是可错的和可修 9 美 蒯冈悖论的方式及其他论文“约定真理”,涂纪亮、陈波主! t i i ,中国人民大学f h 版社,2 0 0 7 ,第9 4 页 1 0 美 蒯困悖论的方式及其他论文“约定真理”,涂纪亮、陈波主编,中闲人民人学出版社,2 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