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祖堂集》介词研究(1).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祖堂集》介词研究(1).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祖堂集》介词研究(1).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祖堂集》介词研究(1).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祖堂集》介词研究(1).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祖堂集介词研究 内容提要 成书于南唐保大十年( 公元9 5 2 年) 的 祖堂集( 简称 祖 ) 是我国现存最 早的一邵禅宗史料总集, 是研究晚唐五代口 语语言的第一手语料.本文在对 祖 介词进行穷尽调查基础上, 细致描写了 祖复音介词、 框式介词; 并按照 祖 介词主要的语法意义将其分为9 类,分别进行共时和历时平面的比较,以发据出 祖 介词的时代、 地域、 行业特色。文章还研究了 祖 介词的共现次序和隐 现规律;介冥短语的句法位置与介词宾语的倒置、省略等相关问题. 祖 介词系统是一个历史与方言混合的系 统. 祖中 介词运用的特点可归 纳如下: 1 )介词的数量呈增多趋势,所引 介的语义类型也越来越丰富。 劝 介词的虚化( 语法化) 是一个渐进、非划一的过程 3 ) 介词的共现次序和隐 现规律已 基本成熟。 4 ) 介词的功能单一化趋势尚不明晰, 分工不细,经常混用。 5 ) 现代汉语介词短语的各种分布 祖中已大致具备,其中位于主要动词 前是介词短语最常见最主要的句法位置。 6 ) ( 祖中介词系统反映了该书极强的口语性,而存在介词宾语的前置、 省 略现象表明 祖介词的运用仍受传统文言的一定影响。 关键词:近代汉语 祖堂集 介词 介词系统 介词短语 s t u d i e s o n p r e p o s i t i o n i n z u t a n 幻 i ab s t r a c t z u t a n 自 i w h i c h w a s w r i t t e n i n 9 5 2 a d , i s t h e e a r l i e s t e x t a n t h i s t o r i c a l m a t e r i a l s o f d h y a n a s e c t i t s fi r s t h a n d c o r p u s o f t a n g w u d a i c h i n e s e .t h i s a rt i c l e d e s c r i b e t h e p r e p o s i t i o n s , c o m p o u n d p r e p o s i t i o n s a n d c i r c u m p o s i t i o n s i n z u t a n g j i o n t h e b a s i s o f e x h a u s t i v e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a c c o r d i n g w t h e m a i n gr a m m a t i c a l m e a n i n g s o f p r e p o s i t i o n s , t h e y c a n b e d i v i d e d t o 9 t y p e s . b y m a k i n g d i a c h r o n i c a n d s y n c h r o n i c c o m p a r i s o n s e p a r a t e l y , t h i s a rt i c l e d i s c o v e r s t h e h i s t o r i c a l , r e g i o n a l a n d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p re p o s i t i o n s i n z u t a n g j i . t h i s a rt i c l e a l s o a n a l y z e s t h e c o - o c c u r re n c e re s t r i c t i o n s o f p r e p o s i t i o n s a n d l a w o f o m i s s i o n ; t h e i s s u e o n t h e i n v e r s i o n o f o b j e c t a n d t h e s y n t a c t i c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p . - p o s i t i o n p h r a s e s . z u t a n g j i s p r e p o s i t i o n s y s t e m i s a m i x t u re o f h i s t o ry a n d d i a l e c t .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p r e p o s i t i o n s i n z u t a n g j i . c a n b e c o n c l u d e d a s : 1 ) t h e q u a n t i t y o f p r e p o s i t i o n s i n c re a s e d , t h e s e m a n t i c r e l a t i o n s t h e y e x p r e s s b e c o m e m o r e a n d mo r e a b u n d a n t . 2 ) t h e g r a m m a t i c a l i z a t i o n o f p r e p o s i t i o n s i s a p r o c e s s . 3 ) t h e c o -o c c u r r e n c e r e s t r i c t i o n s o f p r e p o s i t i o n s a n d l a w o f o m i s s i o n i s r i p e 4 ) t h e u s a g e o f p r e p o s i t i o n s i s c o n f u s e d . 5 ) i n t h e m a i n , t h e p r i n c i p a l s y n t a c t i c d is t r i b u t i o n o f p r e p o s i t io n p h r a s e s i s l o c a t e d b e f o r e t h e ma i n v e r b . 6 ) t h e i n v e r s i o n a n d t h e o m i s s i o n o f o b j e c t o f p r e p o s i t i o n s i n z u t a n g j i s h o w t h e i n fl u e n c e o f c l a s s ic a l c h i n e s e l a n g u a g e k e y w o r d s : t h e c h i n e s e l a n g u a g e a t t h e m o d e r n t i m e s z u t a n g j i p r e p o s i t i o n p r e p o s i t i o n p h r a s e s p r e p o s i t i o n s y s t e m 祖堂集介词研究 i j 一 音己1 宣 舀气. 二w-j i i 二刁 1 . 1选题原因与研究基础 1 . 1 . 1关于介词研究历史的综述 介词作为标志语言结构中一个语言成分与另一个语言成分之间的 语法关系的一类虚词, 在语言中具有重要的语法作用, 在古代汉语语法研究中 历来受到重视。 在 马氏文通 问世 以前的 传统虚词研究中己 经较多地涉及了 介词的研究, 尽管没有提出“ 介词”或者 “ 介字” 这样的概念, 却已 经有了 诸多对介词的个案描写和解释。 在传统训话学的著作中, 从传注到 辞书都有对有关介词的训释,如 毛诗故训传、 三礼注、 说文解字、 尔雅、 广雅等。 宋人陈驭在 文则中将介词 “ 以”归入“ 助辞”,并指出 其功用: “ 文有助 辞, 犹礼之有槟, 乐之有相也。 文无助则不顺。 ” 清代黄生撰写的 字话 中道: “ 以 . 语词也, 凡训由、训用、训与、训因,皆以声近而借。, 元代卢以纬的 助语辞、 清代陈 雷的 助语辞补义以 及魏维新的 助语辞补、 刘淇的 助字辨略 等书中都对介词有所 论及。 但是,由于古人缺乏系统的语法概念, 介词的研究跟其它虚词一样, 都缺乏一定的系 统性。 马氏 文通以 后, 古汉 语介词受到更多关注。由 于介词体现了 汉语语法的独特之处, 所以古代汉语的介词研究积累了非常丰富的资料和成果。 马建忠的 马氏文通( 1 8 9 8 ) 最早 将介词作为一个词类提出: “ 凡虚字用以 联实字相关之义者,曰 介字。 介字云者, 尤为实字之介绍耳。”( p 2 4 6 ) 章士钊的 中等国文典( 1 9 0 7 ) 第一次使用了 “ 介词” 这一术 语,并把介词研究的对象从词上升到了短语的层次: “ 凡介词与名词相结合者,谓之短语, 短语者, 谓两词以上而不能成句之语也。”( p 8 ) 陈承泽的 国文法草创( 1 9 2 2 ) 承袭了章氏 的理论并有所创新, 指出介词的一个重要特点, 即介词本身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 必须与“ 所 系语”( 即介词所介引的对象) 结合,他认为: “ 介字 在文章论中, 须与其所系 语合而成 分子,非能独立而为句之分子。”( p 4 8 ) 陈承泽关于介词的论述在汉语介词研究史上占 有重 要的地位, 而他所提出的废止介词的构想,开 “ 动介合一论” 之始, 对后人影响很大。 杨树 达( 1 9 2 3 ) 则首次对古汉语中的介词给予了 详细的列举。 列举出了 4 1 个介词。 以 上这些论著都 是以古代汉语文言文作为研究对象的。 至1 9 2 4 年黎锦熙的 新著国语文法出版, 介词的 研究开始进入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时 代。 黎氏 继承了马氏的 介词( 介字) 学说, 对现代汉语的 介词进行了 详细而多层次地分类, 他 所提出的 研究方法及其在汉语语法史上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 围绕着 介词的取消和建立, 不同的学者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吕叔湘、 王力、 赵元任、 高名凯等几位 先生对介词的独立的语法地位提出了怀疑。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 人们对介词的认识有了 新的发展,由 2 6 位语法学家分头撰文,由张志公主编而成的 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的出 台, 确立了独立介词为一类的观点。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 汉语介词的研究进入了繁荣阶 段 在介词范围、 介词语法功能、 介词语法意义的描写、 介词语义语用功能研究的开拓、 介 词的语法化等等问题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在国内古汉语研究的 领域, 王力的 汉语史稿、 汉语语法史, 潘允中的 汉语语 祖堂集介词研究 i j 一 音己1 宣 舀气. 二w-j i i 二刁 1 . 1选题原因与研究基础 1 . 1 . 1关于介词研究历史的综述 介词作为标志语言结构中一个语言成分与另一个语言成分之间的 语法关系的一类虚词, 在语言中具有重要的语法作用, 在古代汉语语法研究中 历来受到重视。 在 马氏文通 问世 以前的 传统虚词研究中己 经较多地涉及了 介词的研究, 尽管没有提出“ 介词”或者 “ 介字” 这样的概念, 却已 经有了 诸多对介词的个案描写和解释。 在传统训话学的著作中, 从传注到 辞书都有对有关介词的训释,如 毛诗故训传、 三礼注、 说文解字、 尔雅、 广雅等。 宋人陈驭在 文则中将介词 “ 以”归入“ 助辞”,并指出 其功用: “ 文有助 辞, 犹礼之有槟, 乐之有相也。 文无助则不顺。 ” 清代黄生撰写的 字话 中道: “ 以 . 语词也, 凡训由、训用、训与、训因,皆以声近而借。, 元代卢以纬的 助语辞、 清代陈 雷的 助语辞补义以 及魏维新的 助语辞补、 刘淇的 助字辨略 等书中都对介词有所 论及。 但是,由于古人缺乏系统的语法概念, 介词的研究跟其它虚词一样, 都缺乏一定的系 统性。 马氏 文通以 后, 古汉 语介词受到更多关注。由 于介词体现了 汉语语法的独特之处, 所以古代汉语的介词研究积累了非常丰富的资料和成果。 马建忠的 马氏文通( 1 8 9 8 ) 最早 将介词作为一个词类提出: “ 凡虚字用以 联实字相关之义者,曰 介字。 介字云者, 尤为实字之介绍耳。”( p 2 4 6 ) 章士钊的 中等国文典( 1 9 0 7 ) 第一次使用了 “ 介词” 这一术 语,并把介词研究的对象从词上升到了短语的层次: “ 凡介词与名词相结合者,谓之短语, 短语者, 谓两词以上而不能成句之语也。”( p 8 ) 陈承泽的 国文法草创( 1 9 2 2 ) 承袭了章氏 的理论并有所创新, 指出介词的一个重要特点, 即介词本身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 必须与“ 所 系语”( 即介词所介引的对象) 结合,他认为: “ 介字 在文章论中, 须与其所系 语合而成 分子,非能独立而为句之分子。”( p 4 8 ) 陈承泽关于介词的论述在汉语介词研究史上占 有重 要的地位, 而他所提出的废止介词的构想,开 “ 动介合一论” 之始, 对后人影响很大。 杨树 达( 1 9 2 3 ) 则首次对古汉语中的介词给予了 详细的列举。 列举出了 4 1 个介词。 以 上这些论著都 是以古代汉语文言文作为研究对象的。 至1 9 2 4 年黎锦熙的 新著国语文法出版, 介词的 研究开始进入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时 代。 黎氏 继承了马氏的 介词( 介字) 学说, 对现代汉语的 介词进行了 详细而多层次地分类, 他 所提出的 研究方法及其在汉语语法史上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 围绕着 介词的取消和建立, 不同的学者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吕叔湘、 王力、 赵元任、 高名凯等几位 先生对介词的独立的语法地位提出了怀疑。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 人们对介词的认识有了 新的发展,由 2 6 位语法学家分头撰文,由张志公主编而成的 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的出 台, 确立了独立介词为一类的观点。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 汉语介词的研究进入了繁荣阶 段 在介词范围、 介词语法功能、 介词语法意义的描写、 介词语义语用功能研究的开拓、 介 词的语法化等等问题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在国内古汉语研究的 领域, 王力的 汉语史稿、 汉语语法史, 潘允中的 汉语语 祖堂集介词研究 法史概要, 史存直的 汉语语法史纲要,向熹的 简明汉语史, 柳士镇的 魏晋南北 朝历史语法, 程湘青的“ 汉语史断代专书研究丛枯 ” 等汉语语法史著述对古代汉语介词的 发展和功用都有所论述。 在专书的研究中涉及介词研究的有朱廷献的 尚书虚字集释、左 松超的 左传虚字集释、 何乐士的 左传虚词研究等论著以 及一些研究论文, 如张德福 的 ( 史记)“ 以”字析论( 1 9 9 7 ) , 薛安勤 从 ( 国语看战国初期 “ 以”的用法( 2 0 0 1 ) 等等。 一些学者还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个别介词的产生、 发展进行了研究, 如郭锡良 的 介 词 “ 于”的起源与发展( 1 9 9 7 )、 介词 “ 以”的起源与发展( 1 9 9 8 ) 等,这些文章通过 详尽的语料将单个介词的发展情况作了整理, 总结了诸如词义渗透、 虚化一类的现象在介词 从动词发展变化而来的过程中的情况。 在国内 近代汉语研究的 领域, 袁宾的 近代汉语概论, 蒋冀骋、 吴福样的 近代汉语 纲要 、冯春田的 近代汉语语法研究都为介词辟专章进行研究;马贝加的一系列介词研 究较具代表性, 她先后发表了 介词 “ 照” 的产生( 1 9 9 2 ) 、 方式介词“ 凭、 据、 随”的 产生( 1 9 9 2 ) ,( 介词“ 沿” 的产生( 1 9 9 2 )、 介词, 同” 的产生( 1 9 9 3 )、( 介词“ 缘” 的产生及其意义( 1 9 9 6 )、 介词 岔 就”的产生及其意义( 1 9 9 7 )、 介词 “ 经”的产生 及其意义) ( 1 9 9 9 )、 介词“ 向” 的产生与发展( 1 9 9 9 )、 对象介词“ 将” 的产生( 2 0 0 1 ) 等文章,后来结集为 近代汉语介词。由中华书局出版。 对介词进行分类是观察研究介词的一个基本切入点, 如何对介词分类能够反映出对介词 的不同认识和不同的观察角度。 马氏文通只对介词进行了个别说明,并未作分类说明, 新著国语文法按介词所介引的对象在句子中的意义和功能把现代汉语介词分为时地介 词、因缘介词和方法介词三大类。高名凯的 汉语语法论 ( 1 9 4 8 ) 将介词称作“ 受导词” 并按介词短语的意义分为十一类。 2 0 世纪5 0 年代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汉语知识 从意义 上对介词进行了 分类说明; 黄伯荣、廖序东的 现代汉语也采用了 这种分类说明的方法, 将介词分为表示时间、处所、方向的,表示方式、方法、依据、工具、比较的,表示原因、 目 的的, 表示施事、受事的, 表示关涉对象的等类型。 1 9 9 0 年代, 一些学者对介词的分类进 行了专门探讨。 石毓智在 时间的一维性对介词衍生的影响一文中将介词分作九类; 赵淑 华的 介词和介词的分类一文采用 “ 标志”说把介词分为十三个类。 总之. 由 于在汉语句法结构中特殊的语法功能, 有关介词问 题的 研究历来受到古今语法 学家的重视, 有大量著述或论文出版或发表, 提出了各种观点, 为我们对介词的进一步深入 研究开辟了道路,并给予我们非常有价值的启示。 1 . 1 . 2关于 祖堂集 目 前在汉语史研究当中, 专书的研究尚比较薄弱, 而专书研究是史的研究的基础, 只有 专书研究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汉语史的庐山 真面目 才会显现出来. 因此专书语言研究是非常 必要的. 但目 前专书语言研究特别是语法研究尚待加强,专书的介词研究也是这样 在专书 的介词研究中,无论是介词的沿用还是介词的发展变化, 都为我们进一步深入细致地描写某 一介词的历史提供了断代的例证, 而且新的介词的出现更丰富了汉语史研究的语言材料. 祖堂集 共二十卷, 成书于南唐保大十年( 公元9 5 2 年) , 编集者为五代南唐泉州招庆寺 静、 药二禅师, 是我国 现存最早的一部禅宗史料总集, 也是研究中国禅宗在朝鲜半岛传播史 的珍贵资料。 2 0 世纪8 0 年代才由日 本传回我国。 祖堂集是研究晚唐五代口 语的第一手语 料, 深受学术界关注。 它所反映的是晚唐五代汉语的书征, 所以 它在汉语史和近代汉语中占 重要地位。 祖堂集介词研究 当前对 祖的研究在语言学界虽已引起了一定程度的重视, 比如蒋绍愚、 衰宾等人对 祖中疑难词语的考释; 语法方面有日 本太田辰夫 ( 1 9 9 1 ) 比较早地描写到了 祖 介词. 张美兰专著 语法研究 , 对 祖 中的一些语法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 冯春田 2 0 0 0 ) 在其专著 ( 近代汉语语法研究 、马贝加在其专著 近代汉语介词中详尽描写分析介词的 语法化进程,其中不乏对 祖部分介词的整理引用;吴福祥在具体描写2 0 多个变文中出 现的介词时, 始终拿 祖 介词作为参照系, 涉及了 二者间的地域方言差异, 初步总结出 词 汇语法化包括介词语法化的特点; 张相曾把 祖 的处所 对象 工具介词作为她的考察对象 之一, 重点说明了介词词组的语序变化及成因。 另外江蓝生、 曹广顺编的 唐五代语言词典 收有对 祖有关介词的训释。 论文方面, 袁宾 ( 祖堂集 被字句研究对介词 “ 被” 作出 了深入的研究, 起到了 首开先河的示范作用,影响广泛; 王景丹 ( 2 0 0 1 ) 对将字作了系统的 梳理, 梅祖麟 ( 1 9 9 0 ) 、 刘子瑜 ( 1 9 9 5 ) 都调查了 祖处置介词: 江蓝生 ( 1 9 8 8 ) 一文对介 词 “ 似” 的阐述很有价值。 但总体说来对 祖介词的研究仍较少, 且不成系统. 所以本文选择 祖 的介词为研究对象, 在前贤时修的基础上, 对其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 研究. 本文研究的底本据1 9 9 4 年日 本花园大学基本典籍丛刊影印 大字本, 所引例句均注明 卷 数、页码等。 1 . 2 本文分析范围及体例 1 . 2 . 1按介词产生年代划分, 祖中有2 类: 一是沿用从上古中古即产生的介词, 一是 在晚唐五代时期新出现的, 或虽非新词语但用法上有新的发展变化的介词. 本文主要对后者 进行重点论析, 对第一类介词不做具体分析, 只作一般性描写说明。 1 . 2 . 2本文介词分析依照以下体例: 1 ) 以语法意义为纲分类分析. 有多种语法意义的介词按主要用法归类, 确定一个介词主 要用法的依据为对其用例的频率统计。 2 ) 每类介词的 分析一般包括总体概括描写和个别介词逐一分析, 有的还对其历史变化 与内部分布作比较分析。 1 . 3 本文对介词的判定标准 1 . 3 . 1介词和动词、连词的判定 对于如何判断一个词是否属于介词,语言学界有很 多说法,普遍认同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 介词都有宾语, 介词的宾语由名词、 代词或名词性短语充当。 在特殊条件下, 介词的 宾语可以 省略或前移, 但这并不等于无宾 语。 因此,有无宾语是判断介词的一个必 要条件. 第二, 介词短语不能单独作谓语, 介词一般不用作谓语中心语。 如果一个词出 现在谓语中心 语的 位置上, 那它就一定不是介词。 但对话中因省略主要动词而独用的情况除外。 第三, 在 祖 之后虚化为介词的, 一般视为动词. 如: 宋时形成的“ 照” 、 元明时形成的“ 朝” 等; 有些虽在 祖 之前或同时期已 经虚化为介词, 但在 祖中作为动词使用, 仍判定为动 词 . 如“ 捉 ” 在 唐 代 己 经 虚 化 为 表 工 具 、 处 置 的 介 词 , 变 文 中 用 例 如 : 其 妻即 黔夫 语, 捉被 籍之而 去。 ( 卷a l 枪神记一御 祖中作动词例如:僧云: “ 忽被捉著时作摩生? ” 卷 十七, 福州西院和尚, 6 2 4 ) “ 吃” 在唐五代己经虚化为表被动的介词, 变文中用例如: 黄 羊野马捻枪拨,鹿鹿从头吃箭川 ( 穿)( ftw , : p 昭君变文) 祖中作动词例如:进曰: 祖堂集介词研究 当前对 祖的研究在语言学界虽已引起了一定程度的重视, 比如蒋绍愚、 衰宾等人对 祖中疑难词语的考释; 语法方面有日 本太田辰夫 ( 1 9 9 1 ) 比较早地描写到了 祖 介词. 张美兰专著 语法研究 , 对 祖 中的一些语法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 冯春田 2 0 0 0 ) 在其专著 ( 近代汉语语法研究 、马贝加在其专著 近代汉语介词中详尽描写分析介词的 语法化进程,其中不乏对 祖部分介词的整理引用;吴福祥在具体描写2 0 多个变文中出 现的介词时, 始终拿 祖 介词作为参照系, 涉及了 二者间的地域方言差异, 初步总结出 词 汇语法化包括介词语法化的特点; 张相曾把 祖 的处所 对象 工具介词作为她的考察对象 之一, 重点说明了介词词组的语序变化及成因。 另外江蓝生、 曹广顺编的 唐五代语言词典 收有对 祖有关介词的训释。 论文方面, 袁宾 ( 祖堂集 被字句研究对介词 “ 被” 作出 了深入的研究, 起到了 首开先河的示范作用,影响广泛; 王景丹 ( 2 0 0 1 ) 对将字作了系统的 梳理, 梅祖麟 ( 1 9 9 0 ) 、 刘子瑜 ( 1 9 9 5 ) 都调查了 祖处置介词: 江蓝生 ( 1 9 8 8 ) 一文对介 词 “ 似” 的阐述很有价值。 但总体说来对 祖介词的研究仍较少, 且不成系统. 所以本文选择 祖 的介词为研究对象, 在前贤时修的基础上, 对其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 研究. 本文研究的底本据1 9 9 4 年日 本花园大学基本典籍丛刊影印 大字本, 所引例句均注明 卷 数、页码等。 1 . 2 本文分析范围及体例 1 . 2 . 1按介词产生年代划分, 祖中有2 类: 一是沿用从上古中古即产生的介词, 一是 在晚唐五代时期新出现的, 或虽非新词语但用法上有新的发展变化的介词. 本文主要对后者 进行重点论析, 对第一类介词不做具体分析, 只作一般性描写说明。 1 . 2 . 2本文介词分析依照以下体例: 1 ) 以语法意义为纲分类分析. 有多种语法意义的介词按主要用法归类, 确定一个介词主 要用法的依据为对其用例的频率统计。 2 ) 每类介词的 分析一般包括总体概括描写和个别介词逐一分析, 有的还对其历史变化 与内部分布作比较分析。 1 . 3 本文对介词的判定标准 1 . 3 . 1介词和动词、连词的判定 对于如何判断一个词是否属于介词,语言学界有很 多说法,普遍认同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 介词都有宾语, 介词的宾语由名词、 代词或名词性短语充当。 在特殊条件下, 介词的 宾语可以 省略或前移, 但这并不等于无宾 语。 因此,有无宾语是判断介词的一个必 要条件. 第二, 介词短语不能单独作谓语, 介词一般不用作谓语中心语。 如果一个词出 现在谓语中心 语的 位置上, 那它就一定不是介词。 但对话中因省略主要动词而独用的情况除外。 第三, 在 祖 之后虚化为介词的, 一般视为动词. 如: 宋时形成的“ 照” 、 元明时形成的“ 朝” 等; 有些虽在 祖 之前或同时期已 经虚化为介词, 但在 祖中作为动词使用, 仍判定为动 词 . 如“ 捉 ” 在 唐 代 己 经 虚 化 为 表 工 具 、 处 置 的 介 词 , 变 文 中 用 例 如 : 其 妻即 黔夫 语, 捉被 籍之而 去。 ( 卷a l 枪神记一御 祖中作动词例如:僧云: “ 忽被捉著时作摩生? ” 卷 十七, 福州西院和尚, 6 2 4 ) “ 吃” 在唐五代己经虚化为表被动的介词, 变文中用例如: 黄 羊野马捻枪拨,鹿鹿从头吃箭川 ( 穿)( ftw , : p 昭君变文) 祖中作动词例如:进曰: 祖堂集介词研究 当前对 祖的研究在语言学界虽已引起了一定程度的重视, 比如蒋绍愚、 衰宾等人对 祖中疑难词语的考释; 语法方面有日 本太田辰夫 ( 1 9 9 1 ) 比较早地描写到了 祖 介词. 张美兰专著 语法研究 , 对 祖 中的一些语法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 冯春田 2 0 0 0 ) 在其专著 ( 近代汉语语法研究 、马贝加在其专著 近代汉语介词中详尽描写分析介词的 语法化进程,其中不乏对 祖部分介词的整理引用;吴福祥在具体描写2 0 多个变文中出 现的介词时, 始终拿 祖 介词作为参照系, 涉及了 二者间的地域方言差异, 初步总结出 词 汇语法化包括介词语法化的特点; 张相曾把 祖 的处所 对象 工具介词作为她的考察对象 之一, 重点说明了介词词组的语序变化及成因。 另外江蓝生、 曹广顺编的 唐五代语言词典 收有对 祖有关介词的训释。 论文方面, 袁宾 ( 祖堂集 被字句研究对介词 “ 被” 作出 了深入的研究, 起到了 首开先河的示范作用,影响广泛; 王景丹 ( 2 0 0 1 ) 对将字作了系统的 梳理, 梅祖麟 ( 1 9 9 0 ) 、 刘子瑜 ( 1 9 9 5 ) 都调查了 祖处置介词: 江蓝生 ( 1 9 8 8 ) 一文对介 词 “ 似” 的阐述很有价值。 但总体说来对 祖介词的研究仍较少, 且不成系统. 所以本文选择 祖 的介词为研究对象, 在前贤时修的基础上, 对其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 研究. 本文研究的底本据1 9 9 4 年日 本花园大学基本典籍丛刊影印 大字本, 所引例句均注明 卷 数、页码等。 1 . 2 本文分析范围及体例 1 . 2 . 1按介词产生年代划分, 祖中有2 类: 一是沿用从上古中古即产生的介词, 一是 在晚唐五代时期新出现的, 或虽非新词语但用法上有新的发展变化的介词. 本文主要对后者 进行重点论析, 对第一类介词不做具体分析, 只作一般性描写说明。 1 . 2 . 2本文介词分析依照以下体例: 1 ) 以语法意义为纲分类分析. 有多种语法意义的介词按主要用法归类, 确定一个介词主 要用法的依据为对其用例的频率统计。 2 ) 每类介词的 分析一般包括总体概括描写和个别介词逐一分析, 有的还对其历史变化 与内部分布作比较分析。 1 . 3 本文对介词的判定标准 1 . 3 . 1介词和动词、连词的判定 对于如何判断一个词是否属于介词,语言学界有很 多说法,普遍认同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 介词都有宾语, 介词的宾语由名词、 代词或名词性短语充当。 在特殊条件下, 介词的 宾语可以 省略或前移, 但这并不等于无宾 语。 因此,有无宾语是判断介词的一个必 要条件. 第二, 介词短语不能单独作谓语, 介词一般不用作谓语中心语。 如果一个词出 现在谓语中心 语的 位置上, 那它就一定不是介词。 但对话中因省略主要动词而独用的情况除外。 第三, 在 祖 之后虚化为介词的, 一般视为动词. 如: 宋时形成的“ 照” 、 元明时形成的“ 朝” 等; 有些虽在 祖 之前或同时期已 经虚化为介词, 但在 祖中作为动词使用, 仍判定为动 词 . 如“ 捉 ” 在 唐 代 己 经 虚 化 为 表 工 具 、 处 置 的 介 词 , 变 文 中 用 例 如 : 其 妻即 黔夫 语, 捉被 籍之而 去。 ( 卷a l 枪神记一御 祖中作动词例如:僧云: “ 忽被捉著时作摩生? ” 卷 十七, 福州西院和尚, 6 2 4 ) “ 吃” 在唐五代己经虚化为表被动的介词, 变文中用例如: 黄 羊野马捻枪拨,鹿鹿从头吃箭川 ( 穿)( ftw , : p 昭君变文) 祖中作动词例如:进曰: 祖堂集介词研究 “ 忽然 投著时作摩生 ? ” “ 吃拳吃越。 ”( 卷八, 云居和尚 ,,3 0 1 ) 介词与动词兼类主要有: “ 在”、 “ 至”、“ 就”、 “ 著” 等。当“ 在( 至、就、著) + 宾 语” 单独作谓语时, 它们都是动词。 在“ 在( 至、 就、 著)+宾 语十 其他动词” 结构中, 如果 去掉后面的动词后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陈述, “ 在( 至、就、著) ”就是动词,该结构为 连动结构: 反之, 它们就是介词, 该结构为状中结构。而在 “ 动词十宾语十 在( 至、 就、 著) + 宾语”结构中的 “ 在( 至、就、著) ”则是介词,该结构为中补结构。 第四, 关于介词与连词兼类的情况。 介词和连词兼类, 主要体现在“ 与/ 共” 上。 用介词“ 与 / 共”构成的句子,有如下三种类型: 第一种: “ 与/ 共十 宾语十 谓语” 这种类型有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没有主语( 主语承前省略或无需说出) 二 另一种情况是: 虽然有主语, 但是主语跟 “ 与/ 共” 之间却插进了 其他句子成分。 基于这两点,“ 与/ 共” 字 后面的成分没有可能跟前面的成分构成并列的关系,它只能是 “ 与/ 共”的宾语, 而 “ 与/ 共”是介词。 没有主语的 例子如: 吾便问:“ 离 却这个壳漏子后, 与师兄什摩处得相见? ” ( 卷四, 药山和尚,1 7 2 ) 插进了 其他句子成分的例子如二 汤山云:“ 我今亦 共子语,于还闻不? . ( 卷十八, 仰山 和尚,6 7 6 ) 第二种: “ 与/ 共+【 】十谓语” 这种结构中,介词 “ 与/ 共”的宾语不出 现,“ 与/ 共” 直接跟谓语相接。 如: 又 逢行脚僧, 与 吃茶次, 僧云:“ 秀才去何处? ” 对曰;“ 求选官去. ( 卷四, 丹霍和 尚,1 5 4 ) “ 与 / 共” 在这种情况下应为介词,因为连词后面的名词或代词是不能省略的。 第三种: “ 主语+ 与/ 共+ 宾语+ 谓语” “ 与/ 共”紧接主语之后,中间没有任何修饰成分, 对于这种类型: 1 ) 可以通过上下文来看,如: 因伪山与师游山 说话次,云:“ 见色 使见心. ” ( 卷十八, 仰山和尚,6 7 6 ) 下文“ 云” 的施动者是“ 伪山” , 而不是 “ 伪山与师”. 这句话的主语应该是“ 伪山” ,“ 与 师”介词短语作状语。 2 ) 从类似句型的 “ 与/ 共” 字之前可以 加进其他成分看, 如: 庆云:教某甲 共阿 谁商量? ( 卷四,丹霞和尚,1 6 4 ) 峰云:“ 虽然如此, 我要共汝商蚤. ” ( 卷十, 镜清和尚,3 8 2 ) 两句相类, “ 共”字词性也应一致,都是介词。 1 . 3 . 2介词历史层面的判定 本文在判定介词的历史层面时, 主要参考汉语史研究的 有关成果, 采用学界公认或意见比 较一致的看法,做判定如下: i . 从上古、中古即产生的介词, 如: a ) 一直沿用到现代汉语中的有: 于、自 在、 从、以、当、 为、 由、 至、 到、 向、 用、 将、 与、 对、因、 缘、比、除、 被、随、就、 值、经、临、 及、 案 ( 今字作按) b ) 现代汉语中己 消失的有: 乎、迄、共 著、 投、即 h.晚唐五代时期新出 现的, 如: a ) 一直沿用到现代汉语中的 有:拄、拦、离、把、替 祖堂集介词研究 现代汉语中已消失的有:准、约、 似、 蓦 1 . 3 . 3介词方言属性的判定 本文在判定介词的方言属性时, 采川的标准是: 1 ) 已 经进入普通话中的不看作方言现象; 2 ) 在有显著方言特点的语料中常见或现代方言里仍存在的( 参考方言学著作) 看作方言介词。 1 . 3 . 4是否同一介词的判定 本文在判定是否同一介词时, 采用的标准是: 1 ) 同形词语, 如用法上有密切语义联系, 判定为一个介词, 例如表示时间和地点的 “ 向” .自” ; 否则作不同介词处理, 例如表示时间的 “ 以, ” 和表示工具的 “ 以、 ” ,表示距离的 “ 离: ” 和表 示排除对象的 “ 离 ” ,表示原因目的的“ 为”( w e i )与表示施事者的“ 为e ( w 6 i )读音也不 同。 2 ) 不同形的词语一般作不同介词处理, 但为叙述方便, 有时放在一起讨论, 例如“ 由、 睬; . 于、 赞 o 第二章 祖复音介词 2 . 0 按 音节 划分, 祖中介词可分为: 单音节词:5 8 个 ( 详第四章) 双音节词:1 5 个 迄至、泊 乎、泊于、 及乎、 及至、自 从、 在补、至于、一自 、 直 至、直到、正当、除却、除非、经于 三音节词:1 个 迄至于 祖中的双音节介词多数引进时间,还有引进处所、排除对象的。三音节介词引进 时间。 中古时期的 三国 志共使用复音介词6 个, 到了 祖数量上增加了 2 倍多, 得到了 很大发展。 祖复音介词的分布位置都在主要谓语前 ( 其中1 3 个可用于句首) 。 现代汉语中常见的介词后附“ 着 了、 过” 等虚语素构成的复音介词, 在 祖 中未出现. 祖复音介词按产生的方式可分为3 类:同义复合式、 邻词粘合式 、 附加后缀式。 2 . 1同 义复 合式, 3 个: 迄至、 及至、自 从 2 . 1 . 1迄至,引进时间, 祖中共2 例, 例如: 何年饮著声闻酒, 迄至如今醉未醒. ( 卷三,鸟案和尚,1 0 6 ) 2 . 1 . 2及至,引进时间, 祖中共7 例, 例如: 譬 如寒月, 结水为冰;及至 暖时, 释冰为 水. ( 卷三,慧忠 国师, 1 2 0 ) 介词“ 及至” 战国时己产生, 如: 及至文、 武, 各当时而立法, 因事而制礼。 ( 商君书。 更 法)敦煌变文里也出现6 例. 如: 未 许 之 时 , 求 神 拜 鬼, 及 至 入 来, 说 我 如 此 。( 卷 七 , 舜 一卷 ) 2 . 1 . 3 自从,引进时间, 祖中共9 例, 例如: 自 从顿获此明珠,帝释轮王都不要. ( 卷十七,关南和尚, 6 3 1 ) , 指由 相邻i 里的两个非直接成分的词粘合而成的复音介词。 在一个语言结构中,由于句法、 语义因素,其 中某个词的ft 法功能逐渐虚化, 最终成为一个语素, 与另一个词枯合成一个新词。 如“ 正当” 即由剧词“ 正” 与介词 “ 当”两个非宜接成分粘合而成的。 祖堂集介词研究 现代汉语中已消失的有:准、约、 似、 蓦 1 . 3 . 3介词方言属性的判定 本文在判定介词的方言属性时, 采川的标准是: 1 ) 已 经进入普通话中的不看作方言现象; 2 ) 在有显著方言特点的语料中常见或现代方言里仍存在的( 参考方言学著作) 看作方言介词。 1 . 3 . 4是否同一介词的判定 本文在判定是否同一介词时, 采用的标准是: 1 ) 同形词语, 如用法上有密切语义联系, 判定为一个介词, 例如表示时间和地点的 “ 向” .自” ; 否则作不同介词处理, 例如表示时间的 “ 以, ” 和表示工具的 “ 以、 ” ,表示距离的 “ 离: ” 和表 示排除对象的 “ 离 ” ,表示原因目的的“ 为”( w e i )与表示施事者的“ 为e ( w 6 i )读音也不 同。 2 ) 不同形的词语一般作不同介词处理, 但为叙述方便, 有时放在一起讨论, 例如“ 由、 睬; . 于、 赞 o 第二章 祖复音介词 2 . 0 按 音节 划分, 祖中介词可分为: 单音节词:5 8 个 ( 详第四章) 双音节词:1 5 个 迄至、泊 乎、泊于、 及乎、 及至、自 从、 在补、至于、一自 、 直 至、直到、正当、除却、除非、经于 三音节词:1 个 迄至于 祖中的双音节介词多数引进时间,还有引进处所、排除对象的。三音节介词引进 时间。 中古时期的 三国 志共使用复音介词6 个, 到了 祖数量上增加了 2 倍多, 得到了 很大发展。 祖复音介词的分布位置都在主要谓语前 ( 其中1 3 个可用于句首) 。 现代汉语中常见的介词后附“ 着 了、 过” 等虚语素构成的复音介词, 在 祖 中未出现. 祖复音介词按产生的方式可分为3 类:同义复合式、 邻词粘合式 、 附加后缀式。 2 . 1同 义复 合式, 3 个: 迄至、 及至、自 从 2 . 1 . 1迄至,引进时间, 祖中共2 例, 例如: 何年饮著声闻酒, 迄至如今醉未醒. ( 卷三,鸟案和尚,1 0 6 ) 2 . 1 . 2及至,引进时间, 祖中共7 例, 例如: 譬 如寒月, 结水为冰;及至 暖时, 释冰为 水. ( 卷三,慧忠 国师, 1 2 0 ) 介词“ 及至” 战国时己产生, 如: 及至文、 武, 各当时而立法, 因事而制礼。 ( 商君书。 更 法)敦煌变文里也出现6 例. 如: 未 许 之 时 , 求 神 拜 鬼, 及 至 入 来, 说 我 如 此 。( 卷 七 , 舜 一卷 ) 2 . 1 . 3 自从,引进时间, 祖中共9 例, 例如: 自 从顿获此明珠,帝释轮王都不要. ( 卷十七,关南和尚, 6 3 1 ) , 指由 相邻i 里的两个非直接成分的词粘合而成的复音介词。 在一个语言结构中,由于句法、 语义因素,其 中某个词的ft 法功能逐渐虚化, 最终成为一个语素, 与另一个词枯合成一个新词。 如“ 正当” 即由剧词“ 正” 与介词 “ 当”两个非宜接成分粘合而成的。 祖堂集介词研究 现代汉语中已消失的有:准、约、 似、 蓦 1 . 3 . 3介词方言属性的判定 本文在判定介词的方言属性时, 采川的标准是: 1 ) 已 经进入普通话中的不看作方言现象; 2 ) 在有显著方言特点的语料中常见或现代方言里仍存在的( 参考方言学著作) 看作方言介词。 1 . 3 . 4是否同一介词的判定 本文在判定是否同一介词时, 采用的标准是: 1 ) 同形词语, 如用法上有密切语义联系, 判定为一个介词, 例如表示时间和地点的 “ 向” .自” ; 否则作不同介词处理, 例如表示时间的 “ 以, ” 和表示工具的 “ 以、 ” ,表示距离的 “ 离: ” 和表 示排除对象的 “ 离 ” ,表示原因目的的“ 为”( w e i )与表示施事者的“ 为e ( w 6 i )读音也不 同。 2 ) 不同形的词语一般作不同介词处理, 但为叙述方便, 有时放在一起讨论, 例如“ 由、 睬; . 于、 赞 o 第二章 祖复音介词 2 . 0 按 音节 划分, 祖中介词可分为: 单音节词:5 8 个 ( 详第四章) 双音节词:1 5 个 迄至、泊 乎、泊于、 及乎、 及至、自 从、 在补、至于、一自 、 直 至、直到、正当、除却、除非、经于 三音节词:1 个 迄至于 祖中的双音节介词多数引进时间,还有引进处所、排除对象的。三音节介词引进 时间。 中古时期的 三国 志共使用复音介词6 个, 到了 祖数量上增加了 2 倍多, 得到了 很大发展。 祖复音介词的分布位置都在主要谓语前 ( 其中1 3 个可用于句首) 。 现代汉语中常见的介词后附“ 着 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