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摘要 i 摘摘 要要 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很多 高校都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尝试,形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模式;然 而近年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了各种积极和消极的影 响,同时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互联网大 潮的冲击和影响下,正发生着从形式到内容的深刻变革。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经难 以适应网络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严峻挑战。因此,加强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的研究,探究网络环境下如何更好的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实效性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以基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为核心,通过理论分析和实 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1)对网络环境及其对个体心理的影响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并阐述了加强网络环境下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2)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概念界定,网络环境下心理 健康教育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如何对其进行界定,直接影响后期模式 的构建; (3)基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通过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 作者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高校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4)构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该模式主要包括结构因素和 组织机制两部分,结构因素主要从对象、目标、原则、内容、途经、评价六方面展开论述, 组织机制主要是指“四大建设” :机构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资源建设。 关键词: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abstract ii abstract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in china began in the 20 century 80,many universities have develope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ying and formed a variety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odel. howeve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and network technology in recent years have had a variety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n universities mental health and have brought new challenges for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work in the university.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work are taking place the profound changes in form and content under the impact and influence of the internet tide.traditiona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odel has been difficult to adapt to the serious challenges of the network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herefore, it has a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effectiveness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o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odel 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and to explore how to better carry out the work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mode construction as the core, through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mpirical research combined method to study the main contents as follows: first, the study analysis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and its influence mechanism to ndividual psychology and elaborates the importance of health education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second, the definitions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odel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odel 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as a new mode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how to define it directly impacts on the late model construction; thir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odel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s to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workers in the university, the writer understand the status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inally, constructing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odel 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this model mainly includes structure factors and organizational mechanism, structural factors mainly includes the object, objectives, principles, contents, route, evaluation six aspects, the organizational mechanism mainly refers to the four constructions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team construc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resources construction. keywords: network environment ; university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pattern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目录 v 插表目录插表目录 表 3-1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相关概念总结 . 10 表 3-2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充实的内容 . 14 表 3-3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网上辅助教学情况 . 14 表 3-4 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和报告的举办和上传情况 . 15 表 3-5 心理健康调查的方式 . 15 表 3-6 开发或链接在线心理测验系统的情况 . 15 表 3-7 网络心理普查的开展和网络心理档案的建立 . 16 表 3-8 网络心理咨询的方式 . 16 表 3-9 网络心理咨询的学生人数与传统心理咨询的人数比较 . 17 表 3-10 心理训练活动中借助网络的情况 . 17 表 3-11 心理治疗的方式 . 17 表 3-12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 . 18 表 3-13 学校基于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途径 . 18 表 3-14 领导对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情况调查 . 19 表 3-15 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会议的开展情况 . 19 表 3-16 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 . 19 表 3-17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信息素养以及专业工作中运用网络的能力 . 20 表 3-18 学校关于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的规章制度 . 20 表 3-19 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站建设情况 . 21 表 3-20 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投入情况 . 21 表 3-21 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投入比重 . 21 南京邮电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 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南京邮电大学或其它 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 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南京邮电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南京邮电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有权保留本人所送 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 文。本文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 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刊登)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院(筹)办理。 研究生签名:_ 日期:_ 研究生签名:_ 导师签名:_ 日期:_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1.1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 心理健康是人才素质的基础。只有心理健康,大学生的德、智、体、美才能得到全面 发展;只有心理健康,才能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 族的希望,将他们培养成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教育的首要任务,这就需要我们重 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和研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 育的决定强调: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工作中,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加强学生的心 理健康教育。 ”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 也指出: “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 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校全面贯彻、 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推行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当代大学生全面、健康发 展的有效保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影响着自身的学习和生活,而且直接影响着我国高 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决定着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始 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很多高校都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 理论研究和实践尝试,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很多高校已建立了心理健康教 育的领导机构和专职机构,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通过心理 咨询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了大学生 健康成长,并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近年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很多新的影响, 大学生可以通过上网共享网络的优质资源,更为便捷地获取信息,更为方便地相互交流, 然而网络在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产生了很 多消极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在上网时不懂约束和控制自己,一味沉溺于网络的虚幻世界而 不能自拔,患上网络依赖、网络孤独、网络成瘾综合症等各种网络心理障碍。在网络大潮 的冲击和影响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形式、内容到组织机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网络带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严峻挑战。因此,对 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来说,加强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探究网络 环境下如何更好的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为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1.21.2 研究综述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网络环境下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已较为成熟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2 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国外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协会就已经提出“推动学生各方 面个人的、社会的、认知的、审美的都得到发展” , “辅导目标由单一的治疗问题 学生变为多元化,扩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 。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更有利于全 体学生身心的健全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潜能。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心 理健康教育也逐渐突破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手段,利用计算机提供各种心理障碍诊 断和治疗的资料。国外率先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编程处理一些心理测验并制作成相关软 件,将其上传到网上,网络用户即可实现在线的心理测试等。thinkware 作为最大的网络 教育软件的制造商,目前拥有 21.5 万教师、学生网民和家长的账户,大多数的网络成绩 软件都是把老师的电子成绩簿和网站联系起来,并建立数据库 4。网络改变了学生、家长 以及老师之间的关系,通过网络,家长能够更加了解学生在学校的真实表现,教师也能更 加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情况,教师和家长可以就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进行沟通,当然也包括 学生的心理健康,这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更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不断提高和 全面发展。 (2)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资格认定体系更为完善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 展。欧美国家都十分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培养及资格水平的认证。20 世纪 70、 80 年代,英国出现了“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培养模式,其培养工作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 专业训练前的准备、专业训练与现场工作、高级专业训练。英国心理学会规定工作者的最 低资格条件:研究生以上学历,拥有教师资格证,两年以上的儿童青少年教学经验,至少 两年的研究生学位后的教育心理学训练等。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法国也设置了专门的 培训计划,包括受训者的专业学习和见习两部分。法国对工作者的资格要求:进入大学心 理学专业学习两年,至少三年教师训练和五年小学或学前工作经历等。美国的学校心理健 康教育工作者的培养以“科学家实践者”模式为主,研究和实践相结合,申请者要进入 美国学校心理学家协会和美国心理学会任课的学校心理学专业学习 6。 1.2.2 国内研究综述 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它不仅拓展了心理健康 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新的机遇;同时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 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纵观近年来网络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了很多积极的影响,如网络扩大了学生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3 的人际交往范围,强化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同时,网络也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很多 消极影响:网络成瘾、网络交往障碍、网络人格异常、网络情感问题、网络自我约束力低 等。国内很多学者专家都较早关注到了网络对大学生心理产生的各种影响,并深入分析了 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形成原因,为高校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如绉晓利 等在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中,分析了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和消极影响,并提出了解决不良影响的五种可行方法:加强网络素质教育、适时评价网络 内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有效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完善网络资源的日常管理等。 (2)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建议 面对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很多研究者都给出了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 育工作开展的一些建议,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赵锡凤在基于网络环境的大学生心理 健康教育策略研究中,基于网络环境的特点、优势及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探讨了利用网络优势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策略,具体阐述了机构建设策略、师 资培训策略、途经、资源优化策略、网络服务策略、课程教学策略、知识获取策略、自主 维护策略等。孟维杰、张晓书在网络心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反思与构建中给出 了网络心育发展的几点建议:切实扭转心育观念,重视网络心育;人文理念贯穿网络心育; 教会学生选择信息;加强网络心育构建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实现网络心育和传统心育 有机结合。赵红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路一文中扼要的阐释了网络环 境下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四条思路:建立网络管理机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开通网络心理咨询;构建实效性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3)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 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已经趋于成熟,随着网络技术对心理健康 教育的不断影响,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网络时代的挑战。在网络环境下 如何构建一个系统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问题。 葛宝岳、 宋英于 2004 年提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模式” ,是指借助互联网,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平台, 建立了一个四级互联交叉的心理健康教育立体网络模式。宋凤宁等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对 象的特殊性出发,提出“教师学生家长”有机结合与开发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黄玉莉在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中,强调应重视网上心理健康教育、心理 健康调查、心理测验、在线辅导与咨询、在线交流与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整体配合,主要是 针对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进行的建构。梁海彬的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探 主要阐述了网络环境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策略、评价体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对模式进行了初步的建构:硬件的配备、师资队伍的建设、有组织地进入相关网站学习、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4 在线聊天室、心理辅导,并重点强调了评价体系的建构中应强调的问题。然而已有的研究 大多是针对模式构建的某一方面,缺乏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整体建 构。 1.3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基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对于信息技术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 合以及如何利用网络对个体心理的积极影响都有重要作用,并且拓宽了高校开展心理健康 教育的渠道,提升了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 作的开展提供了参考。 (1)网络环境下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以其不可抵挡的影响力,将触角伸入到社会生活的 各个领域,网络正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网络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 同时也对个体心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显然不能满足大学生日益 增长的心理需求,这就要求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走进网络,充分利用网络优势, 以网络为载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网络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和全面发展。 (2)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拓展了高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 途径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创新。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正是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途 径的拓展,它丰富和完善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手段,有效提高了高校在网络 环境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1.41.4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资 料搜集、文献阅读与归纳整理,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主要是调查 网络环境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时,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法。 (1)文献研究法 笔者查阅了教育部等部门的有关文件以及大量的论文书籍,通过对搜集的文献资料进 行整理、归纳,以期全面细致地掌握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的现状,并进一步了解网络环境下研究者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出的一些建 议。 (2)问卷调查法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5 问卷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分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类题型,内容涉及网络环境下心 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途经、评价以及机构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资源建设。通过调 查问卷了解高校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探究成因,为 基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提供依据。 (3)访谈法 由于问卷调查的局限性,对于部分需要深入了解的问题,预先拟定访谈提纲,对高校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进行访谈,通过访谈可以获得更真实、更可靠的研究资料,更为细致 的掌握目前网络环境下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真实情况。 1.51.5 研究思路研究思路 本课题主要按照以下思路开展研究: 第一章:阐述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综述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阐明研究目的和意义、研 究方法,最后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 第二章:概述网络环境及其主要特性,分析网络环境对个体心理的影响机制,提出加 强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第三章: 对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概念界定, 分析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并对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 第四章:从“结构因素”和“组织机制”两方面构建基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的模式,结构因素主要从对象、目标、原则、内容、途经、评价六方面展开论述,组 织机制主要是指“四大建设” :机构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资源建设; 第五章:总结本研究,指出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应该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 式有机结合,并提出了本研究的不足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二章 网络环境及其对个体心理的影响机制 6 第二章第二章 网络环境及其对个体心理的影响机制网络环境及其对个体心理的影响机制 2.12.1 网络环境概述网络环境概述 网络是由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结合而成,它是把处于不同地理位置、具有独立功 能的多台计算机、终端及其附属设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并配备相应软件,以最终实现 资源共享的通信系统 11。网络环境是一种计算机技术发展下的科学技术环境,我们日常提 到的网络一般是指“因特网(internet) ” ,网络环境主要是指因特网环境。因特网是由多 个环境组成的,在类型上彼此有重合的地方。因特网的主要环境有:万维网(world wide web) ,电子邮件(e-mail) ,网络新闻(usenet)和电子公告版(bbs),同步聊天室(scr) , 多用户泥巴游戏(mud) ,图示世界,互动的影像和声音等。不同的网络环境具有不同的功 能 12。 本文所指的网络环境主要是指互联网和校园网。所谓互联网,即国际信息互联网络, 特指集通讯网络、计算机、数据库以及日用电子产品于一体的电子信息交换系统 13。它能 使每个用户随时随地地将文本、声音、图像等传递给设有终端设备的任何地方、任何个人。 校园网是指各学校自主建立的局域网。 2.22.2 网络环境的特性网络环境的特性 21 世纪是一个网络化的时代,国际互联网的产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活动场所, 也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甚至思维方式。网络所营造的虚拟空间具有不同 于现实世界的种种特性,总的来说,网络环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性: (1)开放性 网络是一个全球性的开放系统,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一台联网的计算机浏览新闻、收发 邮件、下载最新的软件和资料等,并与世界各地的人们交流,方便的发送和接受信息。由 于网络用户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其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都有一定的差距, 造成了网络信息的多元化,并且不同的观念在网络环境中的冲突、碰撞和融合更为直接和 快捷。网络的开放性为我们带来了大量的信息和资源,但同时,我们要学会对网络上的各 种信息进行甄别和筛选,自觉抵制网络不健康思想的侵蚀。 (2)虚拟性 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大多是面对面的交流。在这种交流中,人们能够互相 感受到对方的存在,感受到对方情绪情感的变化,这种交往活动依附于特定的时空位置; 而在网络的虚拟社会中,网络的时间和空间都是虚拟的,网络的图片、图像、声音等都是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二章 网络环境及其对个体心理的影响机制 7 虚拟存在的,人们之间的交流是通过机器进行的,交往主体不能直接感受到对方,人们的 感觉经验受到了限制,得到的只是有限的感知经验。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看到对 方的图像,听到对方的声音,但是这种虚拟的环境中难以形成真实可信的人际关系,交往 的安全感降低,人们对对方的印象主要来自于自己的想象,具有一定的欺骗性。 (3)平等性 在网络世界中,每个个体都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角色、身份以及行为模式,人们脱离 了自己在现实社会中真实的身份和地位,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中,人的平等性得到了充分 的体现,每个人都是平等的网上公民,没有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在网络空间里一个人对他 人的影响取决于他的表达水平、上网时间以及自身思想的深度,有时也与其网络使用技巧 有一定的关系。此外,网络环境中的每个网络用户都可以平等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 网络用户之间平等交流、平等对待。 (4)互动性 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都是单向的,人们都是被动的接受信息,而作为“第四媒体” 的网络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将传统的单向传播改为双向传播,极大地突出了 信息接受者的主体性。网络主体不仅可以主动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如查询信息、浏览网 页、接收邮件等,还可以参与网上的各种交流活动,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32.3 网络对个体心理的影响机制网络对个体心理的影响机制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心理和行为模式会受到所处时空环境的影响。网络所营造的 虚拟环境不同于人类所处的现实环境,数字化关系打破了人们已经形成的心理体验,网络 空间的独特特性形成了网络用户在这个领域的心理体验。人类长期处于网络的虚拟环境之 中,必然会对其心理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下面从网络作为心理空间的基本特征出发研究 网络对个体的心理影响机制: (1)有限的感知体验以及身份的匿名性和易变性 在网络空间中,人们的感觉知觉都受到了限制,大多只能通过有限的文字感知对方, 无法像现实生活中通过眼神的交流、身体的接触感知对方,因此得到的只是有限的感知经 验。这就使得人们对对方的感觉部分来源于自己的想象,从而对他人的印象会有很大的片 面性;加之网络空间中身份的匿名性,一些人会刻意隐瞒自己的身份或是编造谎言,博取 对方的好感,甚至以此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这时人们得到的感知经验就完全具有欺 骗性。另外,由于网络空间身份的易变性,很多人在网上交际时扮演着与自己在现实生活 中相差悬殊的角色,甚至有人扮演着多个不同身份和地位的角色,由于角色和性别之间的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二章 网络环境及其对个体心理的影响机制 8 差异,必然会产生角色冲突,当这种冲突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心理危机,出现人格 障碍。 (2)网络的开放性以及网络空间中身份、地位的平等 网络以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向大学生展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由于网络的内容丰富、 信息量大、功能齐全、意识观念开放等特点,激发了人们对网络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兴趣。 网络空间中身份、地位的平等,促进了个体个性的发展,个体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领域,在一种相对宽松的环境中发挥个性,展现自我,这种开放式的 空间,更促进了其能力的发展,包括处理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探索性学习的能力等 14。 (3)超越空间界限、人际关系拓展的无限性 网络超越了空间的界限,极大地拓展了个体的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再受到 地理位置的限制,真正实现了“地球村”的理想。网络增加了人们沟通感情的渠道,人们 可以在网上敞开心扉,发泄内心的不良情绪,吐露心中的秘密。然而,在网络人际交往中,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为人-机-人的交流,个体面对的是计算机这台冰冷的没有任何感情的 机器,没有面对面的交流。在网络这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减少了与同学、朋友、社会直 接接触的机会,容易造成自我封闭,形成人际交往障碍;并且,网上人际交往普遍存在信 任危机,这也会影响人们对真诚性的怀疑,进而影响到现实生活中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 关系。 (4)变换和梦幻的状态 静静地坐在计算机面前,目不转睛地凝视着电脑屏幕,人们的意识进入了一种可改变 的状态。在虚拟的多媒体世界里,人们可以分身有术,通过 esp(超感觉的知觉)千里传 情,并且本能的产生一种无中生有的目的,感觉经验将成为超现实的。这种意识的虚拟状 态同梦相似 4。在网络空间中,正是由于意识的这种可改变性和梦幻般的状态,导致了很 多人极度迷恋网路,严重的还会导致网络成瘾,表现为:上网时精神极度兴奋,从上网行 为中获得很大的满足感,下网则情绪消沉、对任何事情都毫无兴趣、思维迟缓、生物钟紊 乱等,这种状态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2.42.4 加强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加强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2.4.1 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新媒体,正以其 不可抵挡的影响力将触角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网络正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方 式。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大学生已经成为中国网民的主体,并且学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二章 网络环境及其对个体心理的影响机制 9 生比例呈逐年递增的趋势。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交流、娱乐的重要工具,网络已 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时代大潮的冲击和影响下,传统的心理 健康教育已难以适应网络带来的严峻挑战,因此,我们必须顺应时代要求,对网络环 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研究,拓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2.4.2 解决网络心理问题的急切需要 网络不仅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全方位的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然而, 由于网络的诸多不完善以及网络管理的有待规范等原因,网络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日益突 出,一些大学生沉溺于网络,患上网络依赖、网络孤独、网络成瘾等各种网络心理障碍, 很多学生因此休学、退学甚至轻生者数不胜数,网络心理障碍已经严重困扰着大学生心理 健康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探索网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 网络为载体,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建立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对大学 生的各种网络心理障碍和行为进行矫治。 2.4.3 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要求 高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光荣使命,心理健康教育事关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成 败。高素质人才,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更要有良好 的心理素质。我们发现,许多成功人士的共同之处就是,不仅有扎实的知识素养、较强的 专业能力,而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而那些事业失败、人生遭受挫折的人,也往往与其情 感意志比较脆弱,经不起困难、挫折乃至成功的挑战和考验有关。所以,心理问题以及心 理健康教育问题,已为社会所重视,而网络环境下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因此加强网 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大学生在网络环 境下选择信息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并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侵蚀,是培养高素质人 才的迫切需要。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三章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0 第三章第三章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3.13.1 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概念界定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概念界定 3.1.1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概念 模式在百度百科中的释义为,模式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如果把解决某类问题 的方法总结归纳到理论高度,就是模式。简单的说,模式就是从不断重复出现的事件中发 现和抽象出一定的规律,是前人积累的解决问题的经验的总结。alexander 给出的经典定 义是:每个模式都描述了一个在我们的环境中不断出现的问题,然后描述了该问题的解决 方案的核心。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无数次地使用那些已有的解决方案,无需再重复相同 的工作 21。 学术界对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这一概念一直无官方界定,很多研究者根据自己的认识, 提出了相应的概念,在此,笔者将其总结如下表: 表 3-1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相关概念总结 概念名称 提出者与提 出时间 内涵 心理健康教育 模式 谭春芳2008 指在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和理念的指导下,为实现心理健康的目 标,促进其教育功能发挥的稳定的策略和方法体系,它包括理论依据、 目标、策略、操作方法、评价五个要素。 高校心理健康 教育模式 田仁波2008 “我国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设计和组织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理论” ,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组成要素包 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途径、评估和管理组织机制等方面。 心理健康教育 模式 魏义梅2008 指体现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有助于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促进 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发挥,且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工作范型。 大学生心理健 康教育模式 秦 彧2007 一种面向全体大学生,以预防和发展为目标,旨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 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技能,发展心理潜质,从而促进整体素质提高和 个体发展的服务模式,是一种与高校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性教育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 模式 佘双好2007 “在一定的理念的指导下,对心理健康教育过程及其组织形式做出的 特征鲜明的简要表述” 高校实施心理 健康教育的模 式 屈正良等 2006 是指在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指导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 过程、组织形式、运行机制、基本条件等做出分类、归纳和表述 综合以上各种论述,笔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指在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指导 下,为实现心理健康的目标,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发挥,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过程中形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三章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1 成的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构因素和组织机制的整体架构,且这种架构应该具有一定的可 操作性。 3.1.2 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概念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将触角伸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网络正改变 着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在网络时代的新特 征,我们也可称其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崔景贵在网络心理教育刍议指出,网络心理教育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概念,到目 前为止它至少包含 5 个方面的内容: (1)网络心理教育是通过网络进行的心理教育过程, 网络被视为心理教育的一种工具或媒体。 (2)网络心理教育意味着把网络做为心理教育的 一种环境,网络成为开展心理教育的超越时空界限的“大教室” 。 (3)网络心理教育是开 发和利用网络知识与信息资源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网络成为心理教育的资源,网络 心理教育就是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再生。 (4)网络心理教育把网络做为心理教育的内容, 关注、预防和矫正与网络有关的各种心理问题,如网络焦虑、网络成瘾等。 (5)网络心理 教育着力利用网络所提供的快捷便利条件形成心理教育的网络系统。因此,对于网络心理 教育的内涵,我们可以从如下 5 个方面去认识:在网络心理教育中,网络是心理教育的工 具、环境、资源、内容和系统。孟维杰,张晓书把在网络上由心理教育专家主持,通过网 络的各种功能, 对青少年进行心理知识和技术的普及教育, 帮助青少年解决各类心理问题, 并努力提高其心理素质的专业性教育手段和措施,称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即网络心育。梁 海彬的定义是,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受辅导者通过专业心理网站向学生提供心理学习资 源,引导和组织学生学习并掌握有关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心理教育活动。宋凤宁等 认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在网络上, 受辅者通过专业网站提供的相关知识、 资料和信息, 学习并接受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主持网站的心理学专家通过网络的互动 功能,向受辅者(来访者)介绍心理学知识,提供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新服务。 关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笔者认为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指在网络 环境下,在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指导下,为实现心理健康的目标,促进心理健康教育 功能发挥,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以网络为载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结构因素和 组织机制的整体架构,且这种架构应该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3.23.2 利用利用网络网络进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新形式,有着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无 法比拟的优势: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三章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2 (1)突破了时空限制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般都局限于具体的时间和地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选择在一定 的时间和确定的地点进行交流,这种教育形式一般须双方事先进行约定;而网络环境下心 理健康教育突破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时空限制,网络为双方的对话和交流提供了平台, 使得这种咨询和教育活动不再受到地理因素和时间的影响,无论双方是否远隔天涯海角, 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并且,双方可以自由选择进行交流的时间,通过视频、及时文 本进行同步的交流,也可以通过留言板、电子邮件等进行异步交流。此外,网络能够迅速 地记录和保存双方交流内容,一方面,受教育者可以回顾自己的过去,总结自己的问题, 避免以后出现相同的问题;另一方面,教育者通过整理大量的案例资料,可以进一步促进 自己的专业发展,提升对受教育者进行辅导的水平。 (2)提高了心灵开放程度 保密性原则是心理咨询和辅导的根本原则,网络环境本身的虚拟性和匿名性就达到了 很大的保密效果。在网络世界中,受教育者更容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贵州省石阡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辅警考试题带答案分析
- 2025年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五)
- 2025年贵州省兴仁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辅警考试题带答案分析
- 巧用策略借力家长
- 工程造价变更概述课件
- 工程课件培训
- 工程试验检测课件
- 二零二五年度杭州商铺租赁合同-含品牌合作增值条款
- 2025年度物流运输居间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集体土地租赁合同(文化创意产业)
- 软件系统售后服务方案
- JJG 1000-2005电动水平振动试验台
- GB/T 9765-2009轮胎气门嘴螺纹
- GB/T 4623-2014环形混凝土电杆
- GB/T 23806-2009精细陶瓷断裂韧性试验方法单边预裂纹梁(SEPB)法
- GB/T 16823.3-2010紧固件扭矩-夹紧力试验
- GB/T 13785-1992棉纤维含糖程度试验方法比色法
- 混床再生操作培训课件
- 《薄膜材料与薄膜技术》教学配套课件
-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课件
- 食品安全相关知识考核试题题库与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