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pdf_第1页
(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pdf_第2页
(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pdf_第3页
(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pdf_第4页
(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连理t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伴随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 大,大学生就业问题同益严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可以说,大学生能否就业 直接关系到学生个体自我价值实现与否,而合理地解决该问题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发展以 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尤其在当今世界范围内金融风暴的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得更 加严峻。因此,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保证大学生顺 利就业的重要途径。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进行研究,潜心研读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参考美国培训与开 发协会a s t d 发布的工作场所基本能力雇主需求的必要技能调查报告,首次对 各项基本技能概念内涵进行了详细阐述。并结合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 题进行分析,以求具有针对性地提出培养策略。 在阐述了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等内容之 后,详细阐述了就业能力的概念、结构维度的具体内容。然后从我国政府、高校、企业、 学生个人四个角度,深入地分析了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现状,并总结出存在的 问题。其主要表现在政府行为影响不足、高校培养理念模糊、企业培养责任意识薄弱以 及个人培养意识淡薄这四个方面,每个方面都展开了详细的分析。最后根据a s t d 就业 能力结构维度,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策略。认为政府应 从政策法规层面给予支持保障;高校应从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实践教育以及就业指导 层面加以改进;企业要在与学校的联合培养以及培养模式层面加以改进;而学生个人要 在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以及实践能力培养层面有待加强。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r e s e a r c ho nt r a i n i n gs t r a t e g yo fu n i v e r s i t ys t u d e n t s e m p l o y a b i l i t y a b s tr a c t a c c o m p a n i e db y t h er a p i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h i g h e re d u c a t i o na n de n r o l l m e n te x p a n s i o n ,t h e e m p l o y m e n to fu n i v e r s i t ys t u d e n t si sm o r ea n dm o r ed i f f i c u l t i th a sa r o u s e dg r e a tc o n c e r ni n t h ec o m m u n i t y i no t h e rw o r d s ,t h ec u r r e n te m p l o y m e n tp r o b l e m so fc o l l e g es t u d e n t sd i r e c t l y r e l a t e dt os t u d e n ta c h i e v e m e n to fi n d i v i d u a ls e l f - w o r t h t h e nt h er e a s o n a b l es o l u t i o nt ot h e p r o b l e mr e l a t e dt o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h i g h e re d u c a t i o n ,a sw e l la sh a r m o n i o u sa n ds t a b l e s o c i e t y e s p e c i a l l yi nt o d a y sw o r l df i n a n c i a lt u r m o i l ,t h ee m p l o y m e n ts i t u a t i o no f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i sm o r es e v e r e t h e r e f o r e ,w es h o u l dp a ym u c ha t t e n t i o nt ot r a i nc o l l e g es t u d e n t s e m p l o y a b i l i t y i ti sa ni m p o r t a n tw a y t os o l v et h ee m p l o y m e n tp r o b l e m sa n dt oe n s u r eg r a d u a t e e m p l o y m e n t t h i sp a p e ru s e st h el i t e r a t u r et os t u d y a f t e rs t u d y i n gt h er e p o r t “w o r k p l a c eb a s i c s s k i l l s - t h ee s s e n t i a ls k i l l se m p l o y e r sw a n t p u b l i s h e db yt h ea m e r i c a ns o c i e t yf o rt r a i n i n g 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e np u tf o r w a r dt h et r a i n i n gs t r a t e g yc o m b i n e dw i t ht h ec u r r e n ti s s u eo f t r a i n i n gs t a t u so fu n i v e r s i t ys t u d e n t s e m p l o y a b i l i t y t h i si s t h ef i r s tt i m et oe x p o u n dt h e d e f i n i t i o na n dc o n c e p to ft h eb a s i cs k i l l si nc h i n e s e t h i sp a p e rd e s c r i b e st h eb a c k g r o u n d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s t a t u so ft h eu n i v e r s i t ys t u d e n t s e m p l o y a b i l i t yt r a i n i n ga n d s oo n t h e ne x p l a i nt h ec o n c e p to fe m p l o y a b i l i t ya n dt h es p e c i f i c c o n t e n to ft h es t r u c t u r ed i m e n s i o n s a f t e rt h a t ,m a d ed e p t ha n a l y s i so ft h ec u r r e n tt r a i n i n g s t a t u so fu n i v e r s i t ys t u d e n t s e m p l o y a b i l i t y ,f r o mt h eg o v e r n m e n t ,c o l l e g e s ,w o r k p l a c ea n d s t u d e n t sf o u ra n g e l s ,a n ds u m m e du pt h ep r o b l e m s t h em a i ni m p a c to ft h eg o v e r n m e n t s a c t i o n sr e f l e c t e di nt h el a c ko fe f f e c t i v eb e h a v i o r s ,c o n c e p to ff u z z yt r a i n i n gi nc o l l e g e sa n d u n i v e r s i t i e s ,w e a k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i nc o r p o r a t et r a i n i n ga n dp e r s o n a lw e a ka w a r e n e s s e a c h p r o b l e md i dad e t a i l e da n a l y s t f i n a l l y ,a c c o r d i n gt oa s t dd i m e n s i o n s ,c o m b i n e dw i t h e x i s t i n gp r o b l e m s ,g i v es u g g e s t i o n st oi m p r o v et h et r a i n i n gs t r a t e g yo fu n i v e r s i t ys t u d e n t s e m p l o y a b i l i t y g o v e r n m e n ts h o u l dg i v es u p p o r tp r o t e c t i o nw i t hp o l i c i e sa n dr e g u l a t i o n s ; c o l l e g e sa n d u n i v e r s i t i e ss h o u l di m p r o v ef r o mt h ec u r r i c u l u m ,t r a i n i n go b j e c t i v e s ,t h ep r a c t i c e o fa n de m p l o y m e n tg u i d a n c e ;e n t e r p r i s e ss h o u l di m p r o v et h et r a i n i n gm o d e sa n ds oo n ; s t u d e n t sn e e d st os t r e n g t ha w a r e n e s si nc a r e e rp l a n n i n ga sw e l la si nc a p a c i t yb u i l d i n g k e yw o r d s :u n i v e r s i t ys t u d e n t s ;e mp l o y a b i l i t y ;t r a i n i n g i i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作者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 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内容和致谢的地方外, 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其他已申请 学位或其他用途使用过的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 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愿意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学位论文题目: 作者签名: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学校有关学位论文知识产权的规定,在校攻读学位期间 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属于大连理工大学,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有 权保留论文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可以将 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题目: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年厶月丝日 年丘月咩日 人连理上大学硕+ 学 】:论文 1 绪论 当前,鉴于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的严峻形势,已经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谐。使不少学 生与家长对接受高等教育产生了动摇的心理,大学生就业问题巫待解决。 11 研究背景 111 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分析 图1l ,l = 学毕业生就业情况一览表 f i g 1 1a l i s t o f i h ee m p l o y m e n ts h u a l l o n o f u n i v e i f s o y g r a d u a t es t u d e n t s 散据米i 鹱:中国火学生就业期f 1 2 0 0 1 年卜1 2 期,2 0 0 2 年1 1 2 圳2 0 0 3 年11 2 期。2 0 0 4 年卜1 2 p 1 2 0 0 5 年1 一1 2 删2 0 0 6 年11 2 朋。 从j 图数据我们可以知道,毕业生的数量近几年呈直线式上升。毕业生人数山2 0 0 1 年的11 4 “,到2 0 0 8 年的5 5 9 万期问毕业,l 数量增加了接近4 俯。每年增幅都很人, 2 0 0 1 年到2 0 0 2j l 二增加了3 1 ,2 0 0 3 年增加了6 7 爿,2 0 0 4 年增加了6 8 ,2 0 0 4 f 增 加了5 8 ,2 0 0 5 年增加了7 5 万,2 0 0 6 年增加了8 2 “,2 0 0 7 年增加了6 4 万,7 年f u 】 平均每年j f 加6 3 6 万。| 9 丘者毕业生数量的膨胀,待业人数也逐年增加,2 0 0 1 年只有3 4 万人而到2 0 0 7 干f 已经达到1 4 8 5 万接近l 5 ( 】九的毕业生处十待就业状态。莳年 累积下来的特、眦学,l 义加入到第一年的就业大军中这给麻届毕、l p 生褂i k 造成了更大的 就业爪力。 人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2 0 0 i? ( j 0 0 ,2 0 0 42 剐5 062007z 0 0 r 图12 人学毕业生韧狄就业率一览袭 f i g12 a l i s t o f t h ee m p l o y m e n tr a t eo fu n i v e r s i t ) g r a d u a c cs t u d e n t s 上罔是大学牛初次就业率统计表,近几年十j j 次就业率约为7 0 左右。2 0 0 1 年、2 0 0 3 年、2 0 0 7 年和2 0 0 8 年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为7 0 ,2 0 0 2 年为6 4 7 ,2 0 0 4 年仅6 13 为近几年最低,2 0 0 5 年最高为7 4 。这就意味着大学本科毕业啦待业人数连年增长。2 0 0 7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为4 9 5 万,如按7 0 初次就业率计算,将有近1 4 85 儿人就 业凼难。 据壶町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公司针对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状况展丌的调查 硅示,约j 分之的2 0 0 8 届大学毕业! i :毕业后、仁年内实现就业,半年后就业率是8 6 , 埘2 0 0 7 届大学毕、啦乍半年后就业率是8 8 。这说明,2 0 0 8 届毕_ k 生有1 4 的学牛存毕业 6 个月之后仍然处于待就业状态,可见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2 0 0 8 届大学毕业生毕、眦半 年后流向分向如f : 表112 0 0 8 膈大学生毕业、 年后流向分布 t a bi 1t h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2 0 0 8s e s s i o nu n i v e r s i t y g r a d u a t e ss i x m o n t h s l a t e r 数抻:米源:出, r j 心c q2 0 0 8 “大学毕_ e 生求职。j i :忭能力渊 ,h t l p :w w w m y c o s t o mc n 就业情况比例 有i 作与专业有黄 = f ;t 作,业无芙 自主创业 无】。作,继续寻找i 。作 正在读研究生 无l :作。准蔷考研 正在国外读研 无【作准需“l 国读研 无t 作,其他 5 33 2 77 10 98 3 9 0 镰 02 01 3 1 总计 1 0 0 o 大连理工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1 1 2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影响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社会和谐,是一个具有连锁效应的问题。目前,大学生多 数是家庭的希望与支柱。培养一个大学生,家庭不仅要付出大量的金钱和精力,而且也 投入了相当重的感情。而大学生就业难的事实,造成了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无法实现 就业。多数学生会有强烈的挫败感与失落感。一部分学生选择飘荡,在京津沪等发达城 市闯荡,过着极度不稳定的生活。一部分学生选择留守家中,无意于工作的寻求,自暴 自弃。这样就造成了家长与学生对接受高等教育的质疑。而寻求工作不断受挫的情绪可 能转化为仇视社会的情绪产生恶劣的社会问题,不利于当前我国社会的和谐进程。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生是高等教育的产品,大学生 能否顺利就业并发展良好,直接反应出高等教育质量的高低水平。自我国大学生扩招以 来,入学人数呈大幅度增长。有些高校的硬件设施无力承担过重的负荷,在师资队伍方 面也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随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高校的教育质量问 题引起了人们的重视。高等教育作为培养大学生的主体,在其就业方面也有一定的责任 与义务。大学生的就业能否顺利或者较好的完成,这关系到高等教育能否继续保持发展 的态势。当前的高等教育是照此轨道发展下去,还是需要改革,完全可以通过大学生的 就业问题反映出来。所以,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是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发展问题。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实现就业的必要条件。大学生作为实现就业的主体,其本身所具 有的就业能力是实现就业的必要条件。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及企业对大学生提出了更 高的期望以及要求。不再仅仅关注大学生所接受的教育,而注重其是否具有社会和企业 所需要的就业能力。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同时,要根据社会的要求,根 据自己的自身情况,培养自己的就业能力。具有良好的硬件能力及软能力,才能在竞争 激烈的社会环境下,得到自己想要的工作机会,并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顺利发展。 综上,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以及培养,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当前大学生就业 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扩招后不容忽视的后遗症,社会的高速发展也使得我们不得不对症下 药,培养出具有高度就业能力的大学生,才是解决之道。 1 2 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厘清我国当前就业能力培养研究状况。通过文献分 析,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研究很宽泛。大家都集中在宏观的 角度,提出一些大而空的对策,很难落实,对于实际状况改善收益不大,也即理论研究 还停留在表面的层次,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厘清。二是该研究可以完善我国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能力培养途径。国内研究的培养途径,角度多样,没有详尽的措施,需要建立一个完善 的培养体系。 现实意义一是能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该研究的实际意义是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就业 能力。只有就业主体的问题解决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的问题。二是可以缓解大 学生就业难现状。当前的就业形势是非常严峻的,如若大学生就业能力提高,那么大学 生求职时更有机会获得工作,能暂时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1 3 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文的研究思路,首先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得出就业能力培养 的理论。接下来对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现状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并分析问题。 最后在前面分析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时期培养教育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培养措施, 具体思路如下图所示: 图1 3 论文研究思路 f i g 1 3r e s e a r c hi d e a so ft h ep a p e r 人连理t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文献法及历史法。通过文献的阅读与梳理,理清了当前关于 就业能力的研究趋势,并对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有了明确的认识,为接下来的 研究提供了基础。运用历史法对于就业能力的产生及发展过程进行了梳理,以对就业能 力概念的提出以及推广实施得到一个清晰的认知。 1 4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针对大学生就业能力进行研究的学者很多,每个国家也都有自己的特色。像 美国、英国以及瑞典都研究出了合理的的就业能力模型以及培养体系。针对其概念内涵 以及结构维度内容的组成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下面综合的来看一下。 1 4 1 文献综合分析 综合当前文献,初步得出如下信息: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已经引起了广大高校以及研 究者的注意,国内很多学者致力于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的分析,并通过自己的努力 提出相应的提升就业能力或者培养措施;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概念内涵,目前没有达 到统一的认识及见解,很多概念相似但又不尽相同,研究者的研究角度及出发点不同造 成了这种状况;关于就业能力构成维度要素方面的研究,国外的研究也是以不同的角度 进行,得出了不尽相同的研究结果,但美国培训与开发协会a s t d 及2 1 世纪就业就业 技能调查委员会s c a n s 相对比较权威,而国内的研究多数是从针对大学生的实证研究 得出的自家结果,其可扩展性有待商榷。围绕着就业能力这一概念,也出现了很多其他 方面的研究。 1 4 2 关于就业能力概念内涵研究 就业能力概念的研究,在不同的国家展现出不同的侧重点,大体有如下几种。 就业能力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就业能力概念的出现可以追溯到2 0 世纪5 0 年代中 期以前。h i l l a g e 和p o l l a r d ( 1 9 9 8 ) 认为就业能力“是在劳动力市场内通过充分的就业机 会实现潜能的自信。对于个人来说,就业能力取决于其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以 及向雇主和环境展现其所拥有资本的方式 n 1 。l e eh a r v e y ( 2 0 0 1 ) 认为虽然在过去的 著作中有很多关于就业能力的定义,但多数定义是“倾向学生获得工作的能力”,因此 他认为“就业能力就是个人的潜能,通常表现为学生能够获得和保持工作 口1 。从根本 上说,就业能力是一种学习能力,尤其是学会怎样学习。所以说,l e e 的就业能力观点 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观点,随着职业生涯的发展与变化,就业能力是要变化的。 澳大利亚在2 0 0 1 年,由国家教育科学部和培训部联合培训局( d e s t ,d e p a r t m e n to f e d u c a t i o ns c i e n c ea n dt r a i n i n g ) 进行了“就业技能的未来 ( e m p l o y a b i l i t ys k i l l sf o rt h e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f u t u r e s t u d y ) 的项目,2 0 0 2 年发布调查结果中将就业能力定义为“不仅能获得工作, 而且能在企业中取得进展,从而实现自己的潜力,并有助于企业战略方向的成功变化” 【3 】 o 加拿大会议委员会( t h ec o n f e r e n c eb o a r do fc a n a d a ,2 0 0 5 ) 认为就业能力是“工作 场所中所需要的最具有决定性的技能,无论是自己创业还是为他人工作 h 1 。主要包括 交流技能、解决问题技能、积极的态度和行为、适应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以及科学、 技术和数学技能。 赵颂平、赵莉( 2 0 0 4 ) 认为“就业能力是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能够 在社会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核心素质群,是一系列能够适应就业的素质群瞄1 。陈薇静 ( 2 0 0 4 ) 认为,“就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工作所需具备的能力,包括特殊就业能力与 基本就业能力 嘲。 就业能力是个人心理构建行为。f u g a t e ( 2 0 0 4 ) 认为就业能力“是一种个人的心理社 会建构( p s y c h o s o c i a lc o n s t r u c t ) f f ,而这种建构中嵌入了个人的特性。陶晓霞认为大 学生一般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必备的除岗位所要求的特殊的专业技能以 外的典型的心理行为特征,它是大学生获取和胜任相关工作的心理行为条件”眵1 。文少 保( 2 0 0 5 ) 认为就业能力是在“以学习能力为基础上发展的与职业相关并嵌入在个体身 心里的一种综合能力 阳1 。 大学生就业能力概念内涵研究。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综合能力。郑晓明( 2 0 0 2 ) 认为,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 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 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川1 0 1 。谢志远( 2 0 0 5 ) 提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指在 校期间通过学习或实践而获得工作的能力,包括保持工作以及晋升的能力川“1 。余新丽, 刘建新( 2 0 0 6 ) 在分析a s t d 、h i l l a g e 和p a l l a r d 以及f u g a t e 的定义之后,认为大学生就 业能力就是“学生毕业时所具备的基本知识、技能、身体素质和其他相关能力的总体 n 别。向从武( 2 0 0 7 ) 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从其本质上来讲,具有三 个方面的特征:一是主体性;二是发展性;三是综合性n 3 1 。他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不 仅是一种综合能力,而且是一种发展的能力。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具有发展变化的能力。陶爱祥( 2 0 0 5 ) 认为,就业力指的“是一 个人能够寻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能适应环境变化及时调整自己从而胜任工作的能力 口4 1 。邵海燕、胡芳( 2 0 0 5 ) 认为就业能力“表现为获得工作岗位的可能性,或者说求职 大学生对于一个满意度较高、又充满竞争性的工作岗位的接近程度川1 5 1 。刘学林( 2 0 0 5 ) 一6 一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逐步形成的、能够 适应环境变化、通过应聘求职而获取自己满意的工作岗位并胜任工作的能力或者自主创 业、满足社会需要、实现人生理想的能力 c l g 。 1 4 3 关于就业能力结构维度研究 许多的研究者都在界定就业能力概念的同时对其维度进行了探讨。普遍认同的是它 是一种综合能力,关于就业能力的因子至今还没有一个定论,下面列举一些比较有权威 性的定义与研究。 国外研究: 美国培训与开发协会a s t d ( t h ea m e r i c a ns o c i e t yf o rt r a i n i n g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 ( 1 9 9 0 ) n 刀定义了1 6 项技能,分为7 个类别:基础能力即学会学习能力;基本胜任力包 括阅读、写作、计算能力;沟通能力包括口头交流技能和倾听能力;开发能力包括自我 尊重、动机和目标设定、职业发展能力;适应能力包括问题解决能力、创造性地思考能 力;群体效果包括人际技能、团队工作、协商能力;影响能力包括理解组织文化、分享 领导能力。 美国劳工部2 1 世纪就业技能调查委员会s c a n s ( s e c r e t a r y sc o m m i s s i o no n a c h i e v i n gn e c e s s a r ys k i l l s ) ( 1 9 9 1 ) 提出2 1 世纪就业人员需具备三大基础和五大能力 n 引。三大基础是为能力基础( b a s i cs k i l l s ) ,包括阅读、写作、算术数学、倾听和表达 能力;思维基础( t h i n k i n gs k i l l s ) ,包括创造性地思考、决策判定、问题解决、懂得如 何学习、推理能力;素质基础( p e r s o n a lq u a l i t i e s ) ,包括责任意识、自我尊重、社交 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正直诚实。五大能力是资源确定、组织、规划与分配能力、良好 的人际关系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获取并利用信息的能力、对复杂相互关系认知并系统 运作的能力、能利用多种科技知识手段进行工作的能力。 澳大利亚工商会和商业理事会a c c i b c a ( a u s t r a l i a nc h a m b e ro fc o m m e r c ea n d i n d u s t r y & b u s i n e s sc o u n c i lo f a u s t r a l i a ) ( 2 0 0 2 ) 从2 0 0 1 年开始进行调查研究,最终发 布结果认为就业人员需要具备以下8 大能力n9 | :交流能力、团队工作能力、问题解决能 力、自主创业能力、规划和组织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学习能力、技术能力。 国内研究: 张丽华、刘晟楠( 2 0 0 5 ) 通过实证研究,编制了大学生就业能力自评问卷,得出大学 生就业能力“由思维能力、社会适应力、自主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应聘能力五个维度 c 2 0 。李颖等( 2 0 0 5 ) 研究得出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分为“内在素质、处理工作能力和社交 领导能力”三个维度瞳。赵颂平、赵莉( 2 0 0 4 ) 将就业能力概括为五个特征和维度:面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向“候单位时代 的素质型就业能力、面向信息时代的持久型就业能力、面向市场经济 的技能型就业能力、面向人才市场的竞争型求职能力以及适应学分制时代的职业规划能 力妲2 i 。谢志远( 2 0 0 5 ) 根据他这几年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认为,就业能力 包括基础性能力、专业性能力和差异性能力三个方面。其中,基础能力包括人际交往能 力、正确的就业动机、应聘能力等,相当于“产品的包装形象 ;专业能力包括专业知 识、职业岗位所需的特殊技能等,相当于“产品的质量 ;差异性能力包括个性化、创 新性与创业性,相当于“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1 。贾利军( 2 0 0 7 ) 在其博士论文中,经 过实证研究,最终得出大学生就业能力理论构建,包括:就业人格、准职业形象及社会 兼容度“1 。 1 4 4 关于就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就业能力不是个人天生具有的能力,它是可以进行后天培养的。因此,在分析了就 业能力结构组成以及影响因素之后,有很多学者对于其培养策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有 的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系统模型。 国外培养策略: 李洁( 2 0 0 6 ) 在其文章中指出,英国的就业能力培养策略中,“企业占据着重要的 作用 乜副。如:企业向大学生提供工作;企业提供大学生参与课外学习活动项目;企业 或雇主参与高校的课程设置和课程设计。我们可以看出,在英国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 过程中,企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宋国学( 2 0 0 7 ) 通过研究得出,英国高校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措施如下:“注重专 业技能与通用技能的融合;注重就业能力的全面开发;注重多种方式的开发;注重焦点 领域的开发”啪1 。他们采取了多种方式,包括:提供集中化支持( c e n t r a ls u p p o r t ) 、使可 雇佣性特征开发( a t t r i b u t ed e v e l o p m e n t ) 嵌入学习计划、创造性地提供工作体验的机会及 应用进步档案( p r o g r e s sf i l e s ) 。 国内培养策略: 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有着自己的特点,因此在培养提升策略方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 模型系统研究,而是有针对性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研究。 国家政府层面需要采取的措施研究。 国家要完善大学生就业制度,改善一些就业政策,为大学生就业扫除政策上的障碍。 如文少保( 2 0 0 5 ) 在其文章中认为,“政府应建立起统一的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网;要 对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一些政策限制进行消除,如户口政策和派遣证发放等规定,从而完 善大学生就业制度”。任江林( 2 0 0 5 ) 提出“政府要转变职能,培育统一、开放、有 大连理t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序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并且加快户籍人事制度改革,取消区域性、行业性限制等 哺1 。 冯慧春( 2 0 0 7 ) 认为“政府要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提供良好的社会接纳环境,为大学生提 供正规的实习机构和监督制度 啪1 。 政府需要制定一些政策,鼓励校企合作。陶爱祥( 2 0 0 5 ) 提出“政府应该出台一些 规定,加强对市场的引导,调动企事业单位与高校加强合作的积极性,让它们接纳大学 生实习,给大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以增强大学生毕业后的实际工作能力 啪1 。 政府应积极搭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平台。如孙长缨( 2 0 0 7 ) 认为“政府应确立大 学生就业能力开发战略,积极搭建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平台 啪3 。除此之外,政府应充 分发挥其在开发体系中的主渠道作用,健全社会公共职业训练平台,建立与劳动力市场 需求衔接的职业标准体系,规范与完善相关的社会职业培训体系,提高职业培训质量。 高校层面需要采取的措施研究。 学者对于高校层面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及调整专业设置等 方面。如朱若霞、马小洁( 2 0 0 4 ) 认为“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该在用人单位、企业家和学 生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对学生进行成功素质训练,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与实践的机会 口。李洁( 2 0 0 5 ) 认为高校可以“与政府合作以获取开展课外活动和提供学生工作经历 资金支持;高校与企业合作( 三明治年项目) ;高校提供本科生与工作有关的课外学习 活动项目3 羽。 关于专业设置的调整以及培养目标的改进,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何凌霄 ( 2 0 0 7 ) 认为高校应“以人为本 口引,走特色发展道路,正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关注 市场需求,确保“产品 适销对路,加强教学改革,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张进( 2 0 0 7 ) 认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应该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学生、家庭等各方面的努力 和参与。高校方面,应该合理调适专业,不断增强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坚持 特色育人,着力提升人才培养对社会需要的适应性;强化就业指导,全面增强大学毕业 生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啪1 。 企业层面需要采取的措施研究。 加强与高校合作,联合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并参与学生的课程设置等。如文少保 ( 2 0 0 5 ) 借鉴西方企业与高校合作的经验,提出“企业全程参与学生的课程制定,并且 企业应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最后与学校签定就业契约川3 5 1 。企业与学校加强联系,签 订供需契约,并保障学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这样,不仅学生的就业能力能得到保障, 就业问题也可能一起解决。孙长缨( 2 0 0 7 ) 在认为企业应积极参与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培养过程。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向大学生提供工作,提供大学生参与课外学习活 动项目,并且企业或雇主参与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啪,。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学生个人层面需要采取的措施研究。 对于学生层面的研究,多集中在进行职业规划及积极主动的加强自身能力等方面。 冯慧春( 2 0 0 7 ) 认为“学生调动主观能动性,增强主动培育和提升就业能力的意识。规 范日常行为,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具有可持续的学习能力;主动 参与各类活动,培养竞争、创新意识,锻炼和提升能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动手 能力、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 m 1 。何凌霄( 2 0 0 7 ) 认为大学生在就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中,更要发挥主体意识,自我修炼。他认为,学生应“增强提高就业力的主动性,提高 学习能力,适应社会变化 ,要根据实际情况“多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有意识培养多方 面能力”嘲0 1 4 5 关于就业能力其他相关问题研究 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原因分析。 研究展开的角度主要从高等教育、及学生个人等进行研究。张进( 2 0 0 7 ) 在探讨制 约大学生就业能力发展的因素分析时,得出以下结论:“高校的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 市场需求错位,高校的培养过程与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求脱节,高校的就业指导 与毕业生就业现实要求分离 啪1 。穆林( 2 0 0 6 ) 主要对学生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如下: “职业方向不明确,职业价值观模糊;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错位;职业素养和个人素 养缺乏;求职能力欠缺 h 们。马小辉( 2 0 0 7 ) 认为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 题主要是综合素质不过硬。追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高等教育的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 模式发展滞后,职业观念淡薄,缺乏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缺乏系统化、专业化、个性 化的就业指导 h 1 l 。 就业能力与就业关系研究。 李颖、刘善仕和翁赛珠( 2 0 0 6 ) 通过问卷调查,并使用相关的数据处理工具得出如 下研究结果:“就业能力与工资福利水平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 ,就业能力高的同学比 就业能力低的同学,“较易获得良好的就业工作环境,更易获得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岗位 , 因此,“就业能力会影响就业质量h 射。 钟一彪( 2 0 0 6 ) 文章通过对5 0 0 多家用人单位反馈的实证数据之分析,研究了高校 学生就业素质构成的基本因素、中层因素和精英因素。结果表明,学生的基本素质构成 是毕业生“市场准入 的基础条件,中层素质构成是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决定性因素,精 英素质是学生进入职场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h 朝。 综上,当前我国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相关研究已经相当多了,但是对于大学生就 业能力培养措施的研究研究角度分散,培养策略缺乏针对性,实用性差。没有文章研究 人连理t 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因此,本文旨在深入的分析大学生就业能 力培养现状,并提出有效的策略。 1 5 特色与创新 本文在广泛查阅国内外文件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网络为平台获得了需 要的数据和论据支持,对就业能力的概念内涵和结构维度有了全面的认识。本文最大的 创新是,参考了美国培训与就业协会a s t d 调查发布的工作场所必需技能,将每一技能 的概念与内涵进行了翻译与整理。本文的特色在于,全面的分析了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 培养现状,并以培养大学生具备a s t d l 6 项基本技能为目标,从政府、高校、企业和学 生个人四个层面提出了培养策略。以求能为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尽绵薄之力,缓解大 学生就业困境。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2 就业能力概念与结构 在分析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现状及提出改进的培养策略之前,首先要厘清什么是 “大学生就业能力 ,它所包含的内容也即其结构维度是怎样的。而大学生就业能力又 来源于就业能力,作为延伸性概念,有必要对就业能力概念内涵与结构维度进行深入的 分析与解读。 2 1 就业能力概念 就业能力的概念与结构维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研究领域。关于概念的定义,一直没 有得到清晰一致的说法。至于结构维度,西方国家的政府机构或者大型私营机构各自进 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发布了其研究结果。在全面解读大学生就业能力之前,我们先来了 解下就业能力的概念。 2 1 1 就业能力 就业能力,英文为e m p l o y a b i l i t y ,我国学者在研究中由于翻译差异,有的译为就业 力,另有一译可雇佣性。除了译法的差异性之外,研究主体是相同的。在本文正文中使 用就业能力一词,对其他译法不做区分。 就业能力( e m p l o y a b i l i t y ) 这一概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2 0 世纪5 0 年代。在 不同时期,就业能力的含义和研究视角也各有不同,主要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第一阶 段,就业能力研究主要关注社会底层人员的就业态度和自我形象;第二阶段,研究开始 在更加微观的层面关注如何增加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第三阶段,研究领域转移到了公 司或组织层面,关注的问题是如何使公司的管理更加具有弹性,以达到人力资源最优化 配置,更好的促进公司或组织的发展运作;第四阶段,研究视角转向个人,主要是研究 个人如何对自己的就业能力负责。第五阶段,研究视角开始转向大学毕业生,英国、澳 大利亚、美国及加拿大等国家,开始研究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关于“就业能力 ,到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自从这个概念被提出以来,不同的 人群对其所包含的意义具有不同层次的理解。英国的m a t t h e wc r i g h t o n 进行了实际调 查,在其关于“就业能力概念的意义和内容调查研究”的报告中,被调查者对于就业能 力概念的定义有着五个不同的倾向性,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人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2 1 就业能力定义倾向性调型删 t a b 2 1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o nd e f i n i t i o no fe m p l o y a b i l i t y 通过结果我们可以看出,4 0 的人倾向于把就业能力与“获得并保持工作 相联系。 l e eh a r v e y 于2 0 0 1 年对就业能力概念研究进行了综述与分析,他发现多数的概念定义 将就业能力与获得就业核心技能相连。有的学者从毕业生获得工作的能力角度出发,属 于以寻求工作为目的角度的定义。h a r v e y 对于就业能力的时效性进行了质疑,不认为就 业能力仅仅是局限于毕业生寻找工作时期。有的学者从进一步学习的角度来定义,具有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就业能力的人可以为将来长远发展打下基础。最后h a r v e y 将就业能力定义为“一种展 现某种特质的倾向,而这种特质被雇主认为在提升其组织未来的效能方面是必须的州删。 2 1 2 大学生就业能力 前文所述就业能力,是针对所有就业者的研究。欧美国家大学生就业被纳入整个社 会的就业体系,并不会单独划分出。因此,他们的研究中涉及大学生就业能力较少。而 在我国,随着大学生的逐年扩招,大学生毕业意味着失业已不再是一句夸张的话语。为 了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我国的学者开始学习西方的先进理论,并提出了大学生就业 能力的概念。 最早提出大学生就业能力这一概念的学者为四平师范学院( 现吉林师范大学) 的郑 晓平老师,他认为( 2 0 0 2 )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 习和综合素质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 价值的本领 m 1 。随后,关注这一研究的学者多起来。先后有不同的学者提出自己的观 念,诸如谢志远、余新丽、邵海燕、陶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