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学专业论文)基于循环经济的燃煤发电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pdf_第1页
(国民经济学专业论文)基于循环经济的燃煤发电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pdf_第2页
(国民经济学专业论文)基于循环经济的燃煤发电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pdf_第3页
(国民经济学专业论文)基于循环经济的燃煤发电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pdf_第4页
(国民经济学专业论文)基于循环经济的燃煤发电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用电需求的日益高涨,随之而来的煤电矛盾竞争 也进一步加剧。在我国,约8 0 的电力是靠燃煤发电形成的,燃煤发电企业在电 力行业中充当着重要角色。随着当前我国资源短缺的不断加剧,以及环境的不端 恶化,燃煤发电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积极寻求新 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论文在对国内外关于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进行文献回顾的基 础上,结合国内外实践循环经济的具体概况,分析总结了当前循环经济实践的模 式主要体现在三个层次上:微观企业层而的小循环、中观工业园区的中循环、宏 观社会层面的大循环。而这其中最基础的是企业层面的小循环,只有做好微观层 次的循环经济实践,才能更好的实现中观和宏观层次的循环经济。 当前,我国燃煤发电企业的主要特点是燃煤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很大, 对煤炭资源的消耗特别多。在资源严重匮乏的今天要实现燃煤发电企业的长远发 展,就必须实践循环经济。沦文在对燃煤发电企业实践循环经济的驱动力冈素和 主要优势进行分析后,主要从内部和外部两个层面对燃煤发电企业在循环经济模 式下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行阐述。其中内部设计提出了绿色管理、清洁生产技 术、绿色财务管理三个方面的创新;外部保障则从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支持体系、 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和社会公众对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广泛参与三方 面进行说明。最后,结合当前我国黄岛发电厂的具体情况,提出了该电厂在循环 经济模式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燃煤发电企业;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设计;保障 a b s t r a c t a l o n gw i t ht h ef a s t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t h en a t i o n a le c o n o m y , t h ed e m a n d so ne l e c t r i c p o w e r a r e i n c r e a s i n g l ys o a r i n g ,w h i c hl e a d st ot h ea n t i n o m yc o m p e t i t i o nb e t w e e nc o a l a n de l e c t r i c i t yt ob ef u r t h e rw o r s e i nc h i n a , t h ec o a l b u r n i n ge l e c t r i c i t y - g e n e r a t i n g e n t e r p r i s e sp l a ya ni m p o r t a n tp a r ti nt h ee l e c t r i cp o w e ri n d u s t r y , f o r8 0 e l e c t r i c p o w e rg e n e r a t e db yc o a l b u r n i n g a l o n gw i t ht h es e v e r ep o l l u t i o no ft h ee n v i r o n m e n t a n dt h es h o r t a g eo fr e s o u r c e s ,i ft h ec o a l b u r n i n ge l e c t r i c i t y g e n e r a t i n ge n t e r p r i s e s w a n tt os u c c e e di nt h ev e h e m e n c ec o m p e t i t i o n ,i t sn e c e s s a r yt os e e kf o r t h en e w e c o n o m yd e v e l o p m e n tm o d ea c t i v e l y , i no r d e rt oa c h i e v e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 o nb a s i so fa n a l y s i so nr e l a t e dt h e o r i e s c o n c e m i n gc i r c u l a t ee c o n o m ya n d 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d o m e s t i ca n d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c o m b i n gw i t ht h ep r a c t i c e e x p e r i e n c e so f c i r c u l a t ee c o n o m yi na n da b o a r d ,t h i sp a p e rp u tf o r w a r dt h em a i nb o d y o f t h em o d ei nc u r r e n tc i r c u l a t ee c o n o m yp r a c t i c e i tm a i n l ye m b o d i e so nt h r e el e v e l s : s m a l lc i r c u l a t i o nc o n c e r n i n gm i c r o c o s m i cb u s i n e s se n t e r p r i s e ,m e d i u mc i r c u l a t i o no n i n d u s t r i a lp a r k 。a n dt h eb i gc i r c u l a t i o no ft h em a c r o s c o p i cs o c i a ll e v e l t h em o s t f t m d a m e n t a la m o n gt h e mi st h es m a l lc i r c u l a t i o n o n l yw h e nw em a k et h ec i r c u l a t e e c o n o m yf u l f i l l m e n to ft h et i n yl a y e rw e l l ,c a nw ei m p l e m e n ti nc i r c u l a t i n ge c o n o m y o nt h em e d i u ma n dm a c r o s c o p i c1 a y e rb e t t e r a tp r e s e n t ,t h em a i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t h ec o a l b u r n i n g e l e c t r i c i t y - g e n e r a t i n g e n t e r p r i s e si s t h a tt h ec o s to fc o a l - b u r n i n g w e i g h t sh e a v i l yi nt h et o t a la n dt h e c o n s u m p t i o n so fc o a lr e s o u r c e sa r ee s p e c i a l l ye x c e s s i v e t h e r e f o r e i fw ew a n tt o o b t a i ns u s t a i n a b l ea n dp e r m a n e n td e v e l o p m e n ti nt i m e so f b a d l y1 i m i t e dr e s o u r c e s i t s u r g e n tf o ru st oi m p l e m e n tc i r c u l a t ee c o n o m y a f t e rt h ea n a l y s i so nm o t i v ef a c t o ra n d m a i na d v a n t a g e si nt h eb u s i n e s se n t e r p r i s e sf u l f i l l m e n to fc i r c u l a t i o ne c o n o m i e s ,t h i s p a p e rc h i e f l yi l l u s t r a t e st h es t r a t e g yo f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o a l - b u r n i n g e n t e r p r i s e sb o t ho uj i m e ra n de x t e r i o rl e v e l su n d e rt h em o d eo fc i r c u l a t ee c o u o my t h r e ei n n o v a t i o n so fg r e e nm a n a g e m e n t ,c l e a np r o d u c t i o nt e c h n i q u ea n dg r e e n f i n a n c ea r ep u tf o r w a r da si n t e m a ls t r a t e g i e s w h e ni tc o m e st ot h ee x t e r i o rs t r a t e g i e s t h et h r e em a i np o i n t sa r ea sb e l l o w s :t h en a t i o n a ll a wa n dp o l i c i e ss y s t e mt os u p p o r t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t e c h n i c a ls y s t e mt od e v e l o pc i r c u l a t i n ge c o n o m ya n dt h eb r o a d p a r t i c i p a t i o no f t h es o c i a lp u b l i ci nt h ei m p l e m e n to f c i r c u l a t i n ge c o n o m y i nt h ee n d , c o m b i n gw i t ha ne x a m p l eo fc u r r e n tp o w e rs t a t i o ni nc h i n a ,t h i sp a p e rp u tf o r w a r d m e a s u r ef o rt h i sp o w e rs t a t i o nu n d e rt h e c i r c u l a t i n g e c o n o m i cm o d et oa c h i e v e 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 k e yw o r d s :c o a l b u r n i n ge l e c t r i c i t y g e n e r a t i n ge n t e r p r i s e s ,c i r c u l a t ee c o n o m y 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 ,d e s i g n ,s a f e g u a r d s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 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与我一同工 作的同事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 表示了谢意。如不实,本人负全部责任。 论文作者( 签名) :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2 0 0 7 年3 月1 1 日 河海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中国学术期 刊( 光盘版) 电子杂志社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或电 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 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论文全部或部分内容的公布( 包括刊登) 授权河 海大学研究生院办理。 论文作者( 签名) : 么:巷 2 0 0 7 年3 月1 1 日论文作者( 签名) : 盆、:豸 年月 日 硕上学位论文基于循环经济的燃煤发电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第一章绪论 1 1 选题背景 1 1 1 煤电矛盾进一步加剧迫使电力行业改革 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了对电力的庞大需求,进而使得近年来煤炭生 产企业和电力企业之间的矛盾也日渐突出。在我国的电力结构中,用煤发电占总 装机容量的7 0 以上,而在煤炭,“量中,又有超过6 0 的煤是用来发电,由此可 以看出电力行业对煤炭的需求非常紧迫。由于我国煤炭业改革先行一步,市场化 程度较高,煤炭企_ e 拥有相对自由的定价权,而电力行业还是受国家控制,电价 的升降依然受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由此导致了所谓的“市场煤”与“计划电” 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 为了缓解这一矛盾,国家发改委于2 0 0 5 年拟定并推出了煤电价格联动方案, 其核心内容是煤价随市场调节,电价随煤价作相应调整,电煤采购价格低于市场 煤价。具体的做法是,电煤价格将统一在2 0 0 4 年9 月价格基础上上浮8 ,其中 上浮价格的3 0 由电力企业消化。但对于具体方案,煤电双方似乎都不甚满意。 煤炭企业认为,按国家规定电煤价格上浮幅度不超过8 的话,他们的利润将会 白白流失,凶为市场上的市场煤价比计划电煤价格每吨要高将近上百元。而电力 企业则抱怨说,他们应有的利润空间也将被大幅压缩,煤电之争,表面上是一对 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利益之争,其实是能源机制弊端的集中显现。长期以来,煤电 一直是困家计划控制下的产业,后期国家首先让煤走向了市场,但电力仍是国家 控制。在当前能源相对短缺的情况下,煤电矛盾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许多号家认 为,根本出路还是要让电力跟上煤炭进行市场化改革,实现煤电经营一体化,消 除制度障碍,转变政府职能和改革投融资管理体制,真正由市场机制来决定供求 关系。 虽然电力对国民经济影响巨大,事关国计民生,在市场经济体系还没有完全 建立的情况下,彻底放盯电价会给经济带来不利冲击,但是,电力行业的市场化 改革是必须的,是将来的发展趋势。由于电力是垄断行j 业,缺乏必要的业内竞争, 国内电力企业的,卜产成本长期居高不下,成本构成也不够透明。从这个角度来看, 电力行业电存在着较大的变革空间。电力行业中的燃煤发电氽业是用煤火户,其 用煤成本很高,而且消耗煤量大。在面对煤炭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燃煤发电 企业应该从自身找原冈,进行市场化改革,其改革主要方向就是通过降低能耗、 提高效率来降低其发电成本。而降低发电成本和减少对煤炭资源的消耗就需要运 用当前的循环经济理念,提高对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对废弃物进彳1 | 二回收再利州, 使资源得到次利用。这样一方面减少对煤炭的需求,降低了企j l k 的发电成本, 颁七学位论文 第一章绪论 另外一方面也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可谓一举两得。由此可见,电力行业的改革 是势在必行的。 1 1 2 我国能源政策的改革要求电力行业节约能源 能源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动力,也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煤炭等能源还是重 要的工业生产原料。国际一h 往往以能源人均占有量、能源构成、能源使用效率和 对环境的影响,束衡量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我国有丰富的能源资源,但是, 我国的能源结构不尽合理,地域分布不平衡,使用效率也不高,存在许多浪费现 象。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能源的需求必将大幅度增加,尤其 是对电力资源的需求。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先行,是现代社会生活的标志,但 是,电力行业对煤炭资源的消耗太大。 据有关统计显示,2 0 0 5 年我国一次能源产量和消费量分别达到2 0 6 亿吨和 2 2 2 亿吨标准煤,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和生产国。近年来,随着经济社 会的快速发展,我国能源供需矛盾只益显现,与此同时,国际上“中国能源威胁 论”的声音亦随之不断高涨,所以全社会节能,建设节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 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当务之急和长期战略目标。为了增加我国能源政策的透明 度,积极消除国际社会“中国能源威胁论”的影响,国家发改委正在着手编写中 国的能源政策白皮书,目前中国的能源政策( 征求意见稿) 的编写工作已 初步完成。中国的能源政策的编写和发布,将有利于缓解国际社会对我国能 源政策的误会,为我国能源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 我国“十一五”的能源投资形势有两个重要的指标:一是,2 0 1 0 年人均国 内生产总值比2 0 0 0 年翻一番;二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 末降低2 0 左右。这意味着,未来几年我国经济还要保持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 必然要求有足够的能源供应,但同时也要求工业生产等耗能部门降低对能源的消 耗。艮期以来,我国能源产品价格一宜偏低,无法反映其稀缺程度,不仅难以抑 制能源的不合理消费,甚至有鼓励低成本使用的倾向。因此,推进节能首先要理 顺能源类产品价格。“十一舐”期问,巾央财政将继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理顺 能源产品价格,抑制能源低成本消费,将低成本使用能源的鼓励政策改为高成本 使用能源的约束政策。同时,相关部门还将择机出台更有利于节能的优惠措施。 2 l 世纪,我幽能源工业发展的环境约束会越来越强,能源政策的重点要 丰i 以促进能源供应的数量扩张为主转向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 源。能源开发弓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优先地位,这是我困能源政策中一条重要 的方针。我国能源政策将来的取向是:把节约能源和保障能源供应作为一项重大 战略任务抓紧抓好,提高能源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促进新能源瓤【可再牛能源的 丌发利用,增强节约能源资源的能力,全面促进能源资源的高效节约和高效利用。 硕十学位论文基十循环经济的燃煤发电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由此可见,新的能源政策要求对资源消耗大且严重污染环境的电力行业,特别是 燃煤发电企业,应该积极提高自身的资源利用效率,加强能源管理,有效节约资 源和保护环境。在开发和使用能源的同时,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 展。 1 1 3 我国绿色g d p 的提出 绿色g d p ,又称生态国内产出( e d p ) ,是在1 9 9 3 年联合国统计机构出版的综 合环境与经济核算手册中首次提出的。而在我国,第一份经环境污染调整的 g d p 核算研究报告,是由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中国绿色国民 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 0 0 4 ) ) ,这标志着我国绿色g d p 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g d p 即国内生产总值,它代表着目前世界通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衡量 一个国家发展程度的统一标准,通常被视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实力的 重要标志,以及各级政府机构官员政绩的象征。对于任何国家来说,经济增长都 是至关重要的。g d p 的增长幅度体现着经济发展的快慢,但是g d p 也存在一定的 缺陷。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曾经指出,g d p 只是一个单纯的经济增长观念, 它只反映出国民经济收入总量,不统计环境污染,不统计生态破坏,不反映经济 增长的可持续性。由此可见,g d p 虽然是反映经济发展的重要宏观经济指标,但 是它忽略了经济发展对资源和环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而绿色g d p 正是针对g d p 的不足而提出的,它是g d p 的补充和完善,通俗地讲,就是在g d p 的基础上扣除 对资源( 丰要包括土地、森林、矿产、水等) 、环境( 包括生态环境、自然环境、 人文环境等) 破坏性影响所产生的经济损失成本后的真实国民财富总量,是在 g d p 的基础- ! l 减而来的,是经济“净”增长的概念。其用公式表述为:绿色g d p = g d p - - ( 自然资源耗减成本+ 环境污染所造成损失的成本) 。 人类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不仅依赖于g d p 的增长,还依赖于经济、自 然资源与环境和谐统一度的提高。绿色g d p 力求将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保护统一 起来,综合性地反映国民经济活动的成果与代价,它代表着一个国家及地区更综 合更真实的经济福利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相互作 用。绿色g d ,的推出具有重大意义,它比较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包括围内生产总值 在内的系列经济指标,很好地表达和反映了可持续发展观的思想和要求,是反 映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能更好地体现圈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解决好人 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问题,体现了经济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程度。同时, 绿色g d p 还会鼓励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促进业的绿色生产,这些都会对我国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产生重大意义。由此可见,绿色g d p 的提出,要求我国工 业介业在谋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要注意对资源纠i 境的破坏,力求将其破坏程度 降到最低,尽可能地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运用到实际牛产中, 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 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的统一和可持续发展。只有在关注经济增长的同时,重视其 增长质量,减少破坏性及无效性增长,才熊保证经济、环境、发展的三赢。 1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国外学术界已经认识到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循环经济的理念也逐渐渗透 到西方各国的经济发展中,他们分别制定了各种法律和相关政策支持倡导发展循 环经济,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实践循环经济要求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循环模式, 将经济活动高效有序地组成一个“资源利用绿色工业资源再生”的封闭 型物质能量循环的反馈式流程,保持经济生产的低消耗、高质量、低排放,将经 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程度。循环经济通过生态经济综合规划,使不 同企业间形成资源共享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而且也能达到企业内部反 复循环使用资源,降低生产成本,降低环境成本,实现产品清洁生产和资源可持 续利用的效果。企业将循环经济理念运用到具体实践中,熊够为企业获取竞争优 势,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并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根据财富杂志报道:“7 0 年代跻身于世界最大的5 0 0 强企业,到8 0 年 代有1 3 销声匿迹”,我国三株、巨人、红桃k 等企业的先后落马,以及一些民 营企业由于面临新的经营管理问题而相继陷入困境或停滞不前,亏损甚至倒闭 等,使企业界开始对于企业传统的发展模式产牛怀疑。这些说明,当前宏观经济 环境的变化和微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老化,导致了企业发展出现一系列不确定因 素,给企- k 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如何实现企啦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具 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的新课题。 同时,全球资源环境问题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的发展观念,可持续发展理念深 入人心。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追求,为企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迫使企业重新制 定新的发展战略,应对新环境下的各种挑战,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循环 经济模式提出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将从本质上转变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完 成企业自身逐渐走向绿色管理、清洁生产、绿色财务等,产品逐渐实现绿色化的 巨大转变。这必将能促使企j p 适应新形势下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 推动企业迎接全球化的激烈竞争和宏观环境的不断变化,为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 0 0 4 年1 2 月召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 把节约放在首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逐步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 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节约型发展道路。”这种信息表明,我国政府已经高 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倡导和支持各行业开展循环经济的实践。目前,循环 经济被广泛运用于我困的钢铁企q k 、煤矿企_ k 、汽车一业、石化化工企业、纸业、 能源行业、中药产业、茶产业、生态工业园区等各行业中。我国大型的汽车生产 碗上学位论文基于循环经济的燃煤发屯企业可持续笈展研究 企业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被广州市环保部门称为贯彻清洁生产和循环经 济的典型,该公司将循环经济的理念和保护环境付诸实际,在废物处理、汽车节 能降耗、环保车型设计等方面都做出了很好的成绩。还有,我国几大钢铁企业, 首钢、鞍钢、武钢、太钢等,都分别实践了循环经济的理念,有效妥善地处理废 物,并对其进行循环使用,很好地保护了资源和环境。 我国燃煤发电企业对环境的污染比较严重,对资源的消耗也很大,主要表现 在其发电过程中产生的废煤渣、废气、废水等,以及其对水资源的消耗。由此可 见,在燃煤发电企业中也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开展循环经济实践。况且,企业是资 源消耗、资源再利用和资源再生化的运行主体,循环经济的实现离不丌企业的主 导作用。因此,本论文研究基于循环经济的燃煤发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一 方面是积极贯彻国家相关政策的体现,另一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降低资 源消耗和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的健康、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1 3 文献综述 1 3 1 国内外循环经济理论的相关研究 1 3 1 1 关于循环经济概念的研究综述 “循环经济”一词,首先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鲍尔丁于1 9 6 2 年提出 “宇宙飞船理论”时提出的。他认为:“地球就像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要 靠不断消耗自身有限的资源而生存,如果资源和环境遭受持续的不合理,1 发和破 坏,就会像宇宙飞船那样走向毁灭。因此,人类应以新的循环式经济代替旧 的单程式经济”。”。他认为循环经济是指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 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 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1 随后,k e n n i sb a r d i n 也对循环经济进行了研究。” 在2 0 世纪7 0 年代,循环经济的思想得到一些发展,但没有引起各国的关注,也 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同”1 。直到8 0 年代,人们才开始采用资源化的方式处理废弃 物,从思想上和政策上都有了一定的升华“”1 。 9 0 年代以来,源头预防和全过程治理逐渐替代末端治理成为国家环境与发 展政策的真正主流。此时学者和政府部门系统地认识到当代资源环境问题f 1 益严 重的根源在于工、世化运动以柬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的线性经济模式及其末端 治理的局限等。”。“随后,循环经济的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和实践。“。”。f 是在这 种发展背景下,英因环境经济学家d w p e a r c e 和r k t u r n e r 通过不断的探 索和总结,在其自然资源和环境经济学书中比较明确地提出了循环经济的 概念,指出人类社会应建立一种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的循环经济模式,以此束 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的战略同标“。 硕十学位论文第章绪论 2 0 世纪9 0 年代,我国引入循环经济的概念。不同学者从不同侧面,分别围 绕资源的节约、再生、综合、循环这几个关键词对循环经济概念的界定进行了研 究。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如下几种观点: 曲格平“7 1 认为,循环经济是人们模仿自然生态系统,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 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建构的经济系统,并使得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自然生态系统 的物质循环过程。陈锐等“”也认为,循环经济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 量流动规律,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自然生态系统,是以产品清洁生产、资源循 环利用和废物高效回收为特征的生态经济发展形态。 解振华“”。”的观点是,循环经济是在生态环境成为经济增长制约要素的条件 下的一种新技术经济范式,是建立在人类生存条件和福利平等基础上的以全体社 会成员生活福利最大化为目标的- , e e 新的经济形态。循环经济的技术范式特征之 一是由过去的开放型物质流动模式( 资源消费产品废物排放) 转向为闭 环型的物质流动模式( 资源消费产品再生资源) ,其本质是对人类生产关 系进行调整。 冯之浚i 则认为,随着环境问题在全球范围内的目益突出,人类赖以生存的 各种资源从稀缺走向枯竭,以资源稀缺为前提所构建的天人冲突范式( 以末端治 理为最高形态) 将逐渐为天人循环范式( 以循环经济为基础) 所代替。循环经济的 目的在于提高生念资源的利用效率。 梁湖清0 2 1 的观点是,循环经济指的是在经济发展中,遵循生态学规律,将清 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在经济活动的源头 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在生产与消费环节,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为行为准则,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尽量延长产品的使用期以及服 务的时间强度;极大地提高资源与环境的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从而促进经 济健康稳定地发展。 综台以上观点,可以归纳出不同学者对循环经济概念的理解主要体现在以下 方面: ( 1 ) 生态学意义上的概念。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 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简言之,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规 律利用白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它是实施可持续战略 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保证。“3 1 ( 2 ) 物质运动意义上的概念。从物质流动的方向看,传统工业社会的经济 是种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即“资源产品坡物”。线性经济的增长, 依靠的是高强度地_ j t 采和消耗资源,刊时高强度地破坏生态环境。而循环经济的 增艮模式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 硕士学位论文基于循环经济的燃煤发电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 3 ) 环境保护意义上的概念。循环经济是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 用为特征的,在环境方面表现为污染低排放,甚至污染零排放。循环经济把清洁 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它的根本任务就是保 护日益稀缺的环境资源,提高环境资源的配置效率。 ( 4 ) 资源再利用意义上的概念。循环经济就是对资源及其废弃物乃至对“死 亡”产品的“遗体”进行综合利用的一种生产过程。循环经济理论提倡资源的重 复使用,提倡对已经达到生命终点的产品实现再生,使其变废为宝,达到变废弃 物为再生资源和再生产品的目的。”“ 1 3 1 2 关于循环经济内涵的研究综述 不同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背景不同,对循环经济内涵的理解也呈现出不同的 观点,学术界普遍认同的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种观点认为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理念。吴季松“龇认为,循环 经济的主要内涵有以下几点:一是新的系统观。要求人们在考虑生产和消费时将 自己作为循环经济大系统的一部分米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二是新的经 济观。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经济活动,不仅要考虑工程承载能力,还要考 虑生态承载能力。三是新的价值观。要求在考虑自然时,将其作为人类赖以生存 的基础:在考虑科学技术时,要充分考虑到它对牛态系统的修复能力;在考虑人 自身的发展时,更重视人与自然和喈相处的能力。四是新的生产观。循环经济的 生产观念要求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 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使用资源。五是新的消费观。提倡物质的适度消 费,在消费的同时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 第二种观点认为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传统工业经济对资源 的一次性使用及生产增长依赖资源净消耗的线性增加相比较,循环经济是一场对 线性经济的革命。线性经济导致“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是造成当代资源 环境问题日益恶化的根本原因。而循环经济则要求其系统内部以互联的方式进行 物质交换,最大限度地利用进入系统的物质和能量,达到“低开采,高利用,低 排放”的结果。循环经济将传统的以“资源一产品一废弃物”型的线性经济系统 转变为“资源一产品一废弃物一资源”型的循环经济系统,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 的传统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冯久阳。”认为,循环经济体现了可持续 发展的理念,是充分利用科技成果,实现人与自然、经济、资源协调统一的最佳 经济发展模式,其特征:一是物质的循环流动,二是能源的梯次使用,三是清洁 生产,源头治理,在环境方而表现为污染低排放甚至零排放。 第三种观点认为循环经济是+ 种新的污染治理模式。传统的污染处理主要采 取末端控制措施,然而末端治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循环经济正是 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 对末端治理模式的改进,它强调源头控制和循环使用,提倡自然资源的节约、保 护和循环利用,要求最大限度的将废弃物转化为商品,降低废弃物的产生量和排 放量。国家经贸委副主任谢旭人1 认为,循环经济是指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 特征的经济形态,以“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一产品”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 表现为“两低两高”,即低消耗、低污染、高利用率和高循环率,使物质资源得 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是 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污染治理模式。冯之浚。“认为,循环经济以资源节约和循 环利用为特征,因此,也可称为资源循环型经济。 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是著名的“3 r ”原则:减量化原则,要求用较少的原 料和能源投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再使用原则,要求制造产品和 包装容器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反复使用;再循环原则,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 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总之,循环经济把经济、社会和 生态效益的统一以及人和自然的和谐作为价值观,是兼顾发展经济、节约资源和 保护环境的一体化战略。 1 3 1 。3 关于循环经济理论基础的研究综述 一般来讲,循环经济有几大理论基础,即整体一系统论、工业生态系统论、 环境容量和价值论、自然资本论。 ( 1 ) 整体一系统论 整体一系统论是指将研究对象看作一个大系统进行系统整体的考虑。这一一理 论在宏观上体现为将地球生物圈当作一个大系统,避免传统经济发展过程中将自 然界视为“原料场”和“垃圾场”的线性经济增长模式,而是模仿生物圈采取“资 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增长模式。在中观上体现为区域经济发展过程 中的系统规划,如构建生态产业园区。在园区内,一个企业的废料或副产品成为 另一个企业的原料,最大限度的实现废弃物的“零排放”。在微观领域上- 主要体 现为,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要对生产:【:艺进行整体系统规划等。循环经济的系统是 由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要素构成的大系统。在这个大系统中,生态环境是基 础,经济发展是条件,社会进步是目的。一“, ( 2 ) 业生态系统论 工业生态系统沦是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工业生产的一门学科,它把 工业生产视为一种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的体系,其中一个单元产牛的腹弃物或者 副产品是另一个单元的投入原料。这样彼此靠近的工业企业就可以形成一个相瓦 依存、类似于生态食物链过程的“工业生态系统”,它能够使物质和能量高效组 合利用。 业生态系统理论所论证的工业生态群落己经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循环经济比较重要的理论基础就是生态系统原理。人类社会 s 硕士学位论文基于循环经济的燃煤发电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是以人的行为为主导、以自然环境为依托、以物质流动为命脉、以社会体制为经 络的人工生态系统,即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通过认识生态系统的特 性并运用科学方法管理,就能防止系统的破坏,维持其平衡或创造出具有更好的 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新系统,建立起新的生态平衡。“”3 ” ( 3 ) 环境容量和价值论 环境容量论是指自然环境对传统经济发展有一个承载容量,以维持自然生态 系统的平衡和环境的自我修复与正常运行,超过此容量就会破坏生念系统平衡, 削弱环境自我修复能力,影响环境j e 常运行状态,因此要求经济发展要考虑环境 容量问题。同时,随着人类的发展,环境作为一种资源不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的理念己经被人们所接受,环境稀缺性的问题己经受到普遍关注。环境价值论研 究的问题就是如何将环境价值合理量化,以将环境价值与经济利益直接联系起 来,在经济核算中考虑环境的成本价值以及人类生产生活中造成的环境价值损 失,建立环境价值损失的合理补偿机制,从而定量地分析环境价值损失及环境价 值存量,为可持续发展服务。 ( 4 ) 自然资本论 所谓自然资本,是与人造资本相对而言的,主要是指用于制造机器、厂房、 设施、各类产品等所运用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要素,如水资源、矿物资源、石 油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资源等等。自然资本论认为,经过将近2 0 0 多年的工业 革命,人类社会的资源稀缺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走向2 l 世纪的进程中,必 须停止经济发展对于自然资本持续不断的“战争”,需要建立起以自然资本稀缺 为出发点的新的经济模式,实现保护地球环境和改进经济效益的双赢发展。按照 自然资本论,要求传统的经济模式在四个方面进行调整和转移,即整个系统的减 物质化设计:模仿自然系统的闭环制造过程:从强调销售产品到强调提供服务; 向自然资本的再投资。可见,这一调整的目标是建立循环型的经济。 1 3 1 4 关于循环经济模式的研究综述 发达国家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摸索彤成了发展循环经济的三种基本模式, 即循环经济在企业、区域、社会三个层面的不同发展模式。 一是企、l k 内部的循环经济模式,又称杜邦模式,是指单个企业内部物料循环 的经济模式,是循环经济在微观层次的基本表现。基本特征是:通过推行清洁生 产、资源和能源的综合利用,组织企业内各工艺之间的物料循环、延长生产链条, 减少生产过程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尽量减少废弃物和有毒物质的排放,最大 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资源,同时提高产品的耐用性等。杜邦公司是这一模式的典型 代表,创造性地把循环经济二三原则发展成为与化学工业相结合的“3 r 制造法”, 通过放弃使用某些环境有害型化学物质、减少一些化学物质的使用量以及发明回 顾十学位论文 第一章绪论 收本公司产品的新工艺,到2 0 0 0 年已经使该公司的总废物减少了1 4 ,有害废 弃物减少了4 0 ,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了7 0 。 二是区域生态工业园区模式,又称卡伦堡模式,是指共生企业之间物料循环 的经济模式。基本特征是:按照工业生态学的原理,通过企业问的物质集成、能 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产业间的代谢和共生耦合关系,使一家工厂的废气、废 水、废渣、废热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和能源,建立工业生念园区。月麦卡伦堡 工业园区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该工业园区的主体企业是电厂、炼油厂、制药 厂和石膏板生产厂,以这四个企业为核心,通过贸易方式利用对方生产过程巾产 生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自己生产中的原料,不仅减少了废物的产生量和处理 费用,而且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形成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三是在社会层面上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体系,又称d s d 模式,是指在全社会 范围内物料循环生产、使用的经济模式。基本特征是:建立废旧物资的回收和再 生利用体系,实现消费过程中和消费过程后物质与能量的循环。德国的废弃物双 元回收体系( d s d ) 是其典型代表。d s d 是专门组织回收处理包装废弃物的非盈 利社会中介组织,1 9 9 5 年由9 5 家产品生产厂家、包装物生产厂家、商业企业以 及垃圾回收部门联合组成,目前共有1 6 万家企业加入。这些企业组织成网络, 在需要回收的包装物 二打上绿点标记,然后由d s d 委托回收企业进行处理。政府 只规定回收利用的任务指标,其他一切均按市场机制运行,如果盈利,d s d 会返 还给企业或相应减少第二年的收费。 1 3 2 国内外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相关研究 1 3 2 1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研究综述 发展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永恒主题。然而,在不断追求发展的过程中,却 产生了种种隐患。人们只重视发展的速度,忽视了发展对环境、资源等的影响。 发展至今,逐步形成了2 1 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资 源枯竭,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等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正是在环境与发展理念的不 断更新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 9 6 2 年,美国女牛物学家蕾切尔- f 逊( r a c h e lk a f s o n ) 发表了环境保护科 普著作寂静的春天,第一次向世人呼吁我们长期以来行驶道路的终点潜伏着 灾难。”1 1 9 7 2 年,麻省理工学院的丹尼斯梅多斯( d e n n jsi 。d s ) 等人完 成了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报告认为:要避免因超越地球资源极限而导致世 界崩溃的最好方法是限制增长,即“零增长”。”1 9 8 7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 会丰席、捌;威首相布伦特兰( g h b r u n d l a n d ) 夫人向联合围提出了题为我们 共同的未来的研究报告。该报告明确提m 了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思想,并刈可持 续发展的内涵做出了界定,即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 硕士学位论文基于循环经济的燃煤发电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这是人类社会有关环境与发展思想从一般地考虑 环境保护到强调把环境保护与人类发展结合起来认识的一个重要飞跃。1 9 9 2 年,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大会通过了里约热内卢环境 与发展宣言和全球2 1 世纪议程,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由理论和概念推向行 动。1 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的奋斗目标,是世界各国跨世纪的战略选 择。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社会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理论和发展战略,从其形成到 被普遍接受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1 9 世纪末至2 0 世纪初在一部分发达国家开展 的自然保护运动中可持续发展处于自发阶段;2 0 世纪6 0 年代西方学者开始对人 类长远经济发展给予关注和研究,可持续发展理论处于自觉阶段;2 0 世纪7 0 年 代至8 0 年代初,围绕罗马俱乐部未来学派提出的“增长的极限”而引起学术大 争论,导致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2 0 世纪8 0 年代中后期至今,可持续发展 逐步完善为系统观念和系统理论并上升到全人类共同发展战略而被国际社会普 遍接受和推行“。 根据各自不同侧重点的观点和看法,可持续发展概念有以下四种定义“: ( 1 ) 自然属性定义的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是由生态学家提出的,即所谓 “生态持续性”,它旨在说明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程度间的平衡。将可持续发 展定义为“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