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苏轼密州词的美学意义和价值.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苏轼密州词的美学意义和价值.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苏轼密州词的美学意义和价值.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苏轼密州词的美学意义和价值.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苏轼密州词的美学意义和价值.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苏轼密州词的美学意义和价值.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 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 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 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日 期: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 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 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 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 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一新签名纶鞫期:一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苏轼以他的创造精神和杰出才干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突破了词为 。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发展成为一 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 他“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和“以诗为词”的词学观念,“以诗为词”构成了 苏词的本质特征。这一特征在杭州词中已初现端倪,而真正成熟则是其密州词, 黄州词是密州词风的延续和发展。但是学界对于苏轼思想和作品的研究普遍看 重黄州期,没有给予密州期足够的重视。这种现状不利于对苏轼整体研究的开 展。 密州时期是苏轼词创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其知密州虽然只有短短的 两年时间,词作仅有1 8 首,但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名篇佳作迭出。密州三大名篇( 江城子“老父聊发少年狂”、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是其代表作。江城子“老 父聊发少年狂”是词史上第一首成熟的豪放词,“十年生死两茫茫”是第一首 以悼亡题材入词的婉约词,而“明月几时有”则是他第一次创作的旷达词,这 些作品呈现出了体兼众妙、各种风格融合的艺术风格。以密州三曲为代表的密 州词表明其词作已经相当成熟。二、基于密州词作,苏轼提出了词“自是一家” 的创作主张和“以诗为词”的词学观念。他是文学史上第一个揭示自己词学理 论的词人。其鲜明标识就是他在与鲜于子骏书中提到的:“近却颇作小词, 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这一时期,虽然苏轼“自是一家”的理念在 刨作实践上已有自觉且成熟的表现,但其表述却还比较笼统。其后经过数年的 探索,至黄州他方才进一步明确提出“微词婉转,盖诗之裔”、“颁示新词,此 古人长短句诗也”、“又惠新词,句旬警拔。诗人之雄,非小词也”的词学观念。 苏轼的词论虽然为数不多,但他在勤奋的创作实践中自觉地改造词风,提高词 的品位,进而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密州时期他的词学理论阐述得尽管不很充分, 但他“以诗为词”的创作已经非常自觉、成熟,成为黄州词论的先期实践,为 此后苏轼词呈现出“自是一家”的面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黄州词正是延续和 发展了密州词风,才出现了苏词创作的高峰。也正是依托“自是一家”的创作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主张和“以诗为词”的词学观念,苏轼在他的词中建立起了新的审美规范,对 词史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我们可以说,苏轼的密州词是他改革词体迈出的至 关重要的一步,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和价值 本文共分三章: 第一章探讨密州独特的人文环境和仕宦经历对苏轼思想和词风的影响,以 及词学理论和词学实践相结合创作的密州词具有的美学意义和价值。 第二章分析苏轼“以诗为词”词学观念的形成和具体表现。 第三章总结其依托“以诗为词”词学观念建立起的称之为“东坡范式”的 新的审美规范及其产生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苏轼密州词以诗为词东坡范式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s us h ii s g e n e r a l l y a c k n o w l e d g e dt ob e o n eo ft h eg r e a tp o e t si nc h i n e s e l i t e r a t u r e h em a d ef u l lc h a n g e si nt h es t y l eo fc ip o e ma n db r o k et h r o u g h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c o n c e p tw h i c hh e l dt h a tt h ei d e o l o g i c a lc o n t e n to fc ii sm e r e l yc o n c e r n e d w i t hl o v ea n dg e n e r a l l yf u l lo ff l o w e r ya n dp o m p o u sw o r d s t h el i t e r a r yp o s i t i o no f c iw a st h e r e b yg r e a t l yi m p r o v e da n dt r a n s f o r m e df r o mt h ea c c e s s o r yo fa r t s t oa n i n d e p e n d e n ts t y l eo fl i t e r a t u r e s us h i sr e f o r m so fc iw e r eb a s e do nh i so w ni d e a s w h i c hb e l i e v e dc iw a sn od i f f e r e n c ef r o mp o e m sa n dt h i sf o r m e dt h eb a s i cf e a t u r e s o fh i so w nc r e a t i o n s s us h i sw o r k sc a nb ec l a s s i f i e di n t ot h r e et y p e sa c c o r d i n g t oh i sl i f ep a t h i e h a n g z h o uc i ( w o r k sc r e a t e di nh a n g z h o uj ,m i z h o uc i ( w o r k s c r e a t e di nm i z h o uj a n dh u a n g z h o uc i ,w o r k sc r e a t e di nh u a n g z h o uj a m o n g w h i c ht h et h i r do n ea r ep a i dm o r ea t t e n t i o n si nt h ef i e l do fc is t u d i e s b u tt h e p r e s e n ta u t h o rt h i n k ss t u d i e so ft h es e c o n da r eo fm u c hm o r ev a l u ef o rb o t ho fs u s h i si d e a sa n dw r i t i n g s a l t h o u g hs us h il i v e di nm i z h o uo n l yf o rt w oy e a r sa n dm e r e l yc r e a t e d 18 p o e m s m i z h o up e r i o dp l a y e dav e r yi m p o r t a n tp a ni ns us h i sl i t e r a r yc a r e e rf o r i t b r o u g h ti ni t sw a k ean e wc l i m a t eo fc ic r e a t i o na n de x e r t e dg r e a ti n f l u e n c eo nt h e f l o w i n gp o e t s i na n ys e n s e s t u d i e so fs us h i l sw o r k sc r e a t e di nm i z h o ua r eo f g r e a ts i g n i f i c a n c ef o rs t u d i e so fh i sw o r k sa n dt h eh i s t o r yo f c ip o e m s t h i sp r e s e n t t h e s i s b ya n a l ) 7 z i n gs us h i sw o r k sc r e a t e di nm i z h o u ,a t t e m p t st op r o b et ot h e f o r m i n gp r o c e s so fs us h i s i d e a so fc ib e i n gn od i f f e r e n c ef r o mp o e m s a n di t s a e t h e t i cv a l u e s t h ew h o l et h e s i sc o n s i s t so ft h r e ec h a p t e r s c h a p t e ro n et r a c e sa n da n a l y z e s t h eo r i g i no fs us h i sl i t e r a r yi d e a si nm i z h o ua n dt h ea e t h e t i cv a l u e so fh i sm i z h o u c i ;c h a p t e rt w om a k e sa n a l y s i so fs us h i s c o n c e p to fe ib e i n gn od i f f e r e n c ef r o m p o e m s :c h a p t e rt h r e es u m a r i z e s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s us h i “s c o n c e p to fc ib e i n g n od i f f e r e n c ef r o mp o e m s ”a n dt h en e wf r a m e w o r kf o r m e db yi t k e ) rw o r d s :s us h i m i z h o uc i c o n c e p to fc ib e i n gn od i f f e r e n c ef r o m p o e m s t h en e u ,f r a m e w o r kf o r m e db yd o n g p o 3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刖舌 宋代文坛,群星璀璨,大家辈出。而词的创作能够集大成者是被称为“旷 世奇才”的苏轼。他以文坛领袖的胸襟和气魄,以其“横放杰出”之才,对晚 唐五代流行于词坛的浅俗绮糜的词风进行大刀阔斧的开拓和变革,开一代风气 之先。“人谓东坡古诗古文,卓绝百代。不知东坡之词,尤出诗文之右。盖仿 九品论字之例,东坡诗文纵列上品,亦不过上之中下。若词则几为上之上矣。 此老平生第一绝诣,惜所传不多也。”就是这“所传不多”的词“指出向上一 路,新天下人耳目。”。 对于苏轼词的创作成就,人们公认是他创造性的提出词“自是一家”的词学 主张,并且通过“以诗为词”的创作实践来实现。“以诗为词”的确能够代表苏轼 的词学思想。所谓“以诗为词”指的是苏轼把词与诗看作是同等地位的文学样 式,在尊重词体抒情性文体特征的前提下,用诗的美学理想和文化品格来改造 词,有意识的把诗的意境、题材、表现手法尽情入词,从而拓展词的情感领域, 扩大词的表现功能,丰富词的情感内涵,使词不仅能够表达传统的男欢女爱、 离情别恨、羁旅行愁,可以“娱宾遣兴”。、“聊佐清欢”。,而且还能够象诗样 来述志、怀古、咏物、悼亡,甚而至于表现山水田园、人生感慨、仕途浮沉等 传统诗歌表现的内容。达到“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 言也。”囝的境界。苏词通过“以诗为词”扩大词的境界、提高词的艺术品味,突 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改变了“诗庄词媚”、“诗尊词卑”的偏见,把词从音乐 的附属品、文人的游戏“小道”逐渐演变成一种具有独立品性的与诗并驾齐驱的 文学体裁。“苏轼以诗为词,的非凡成就,在于他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文人词的 旧有格调,赋予词以新的灵魂和新的生命,即在整个词体上进行的大胆的再造, 而形成为词史上的具有革命性质的重大革新”,“促成了词体的革命。 ( 请) 陆廷焯,白雨斋词话 卷七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9 8 年版。第1 7 9 页 【宋3 王灼,碧鸡浸志) 卷二,中华书局。1 9 9 1 年版第1 1 页 张惠民编宋代词学资料汇编) 。汕头大学出版杜1 9 9 3 年版,第1 8 8 页 固唐圭璋编,全来词) 。中华书局,1 9 6 5 年版第1 2 1 页 ( 清) 刘熙载,艺概词曲概)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7 6 年版,第1 0 8 页 朱靖华论苏轼“以诗为词”促成词体革命) ,朱靖华古典文学论集) ,吉林文史出版杜2 0 0 3 年 版,第2 2 6 页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以诗为词”主观上是苏轼创造性精神的体现,是其个人身世感发的产物。 客观上则是他对晚唐五代以来在韦庄、李煜、冯延巳、晏殊、范仲淹、欧阳修、 王安石等人笔下存在的词之诗化趋势的继承,并拓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苏轼借助“自是一家”创作主张和“以诗为词”词学观念在作品中建立起了 一种新的审美规范。这种规范不仅体现了苏词的独特风格,具有相当高的艺术 水准,而且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文体上具有典范的意义和价值。本文用“东 坡范式”来概括苏轼词作中建立起来的这种新的审美规范和艺术表现。密州词 则标志着“东坡范式”的成熟。密州的三大名篇江城予“老夫聊发少年狂”、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分别是“东坡范式” 的豪放词、婉约词和旷达词成熟的代表。密州三曲不仅以“新天下人耳目”的 气概确立苏轼词坛的地位,而且是他提出“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和“以诗为词” 词学思想的基础。其后代表苏词高峰的黄州词,正是沿着其密州创立的方向发 展的。所以近代词学大师龙榆生先生说:“读东坡词,自当以四十至五十阃诸 作品为轨则已。”o 因而研究探讨苏轼密州词的创作,对于研究苏词总体风格的 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龙榆生,东垃乐府综论 。龙擅生词学论文集 ,上海古籍出版杜,1 9 9 7 年版,第2 6 2 页- 今案: 苏轼于熙宁七年( 1 0 7 4 ) 十二月3 9 岁时出知密州,密州三曲作于黑宁八年( 1 0 7 5 ) 正月、二月、黑 宁九年( 1 0 6 ) 中秋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苏轼“自是一家”的密州词简论 第一节从苏轼词分期和词体划分的争议 看其密州词的地位和影响 在探讨苏轼密州词之前,我们先就两个存有争议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一、 苏轼词的分期;二、苏轼词词体的划分。 、关于苏轼词的分期 作家创作的分期问题,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它涉及作家所处时代的 审美风尚与风气,更与作家的个体经历、创作心态密切相关。以作品的编年为 基本依据,有助于我们对作家创作过程的理解。但是对苏轼词的分期研究专门 探讨的非常少。即使有,也多是对其一时一地的论析,且多限于黄州、惠州、 儋州的研究。而且已有的分期问题学界也存有争议和分歧。 上世纪3 0 年代,词学大师龙榆生先生提出三期说圆:“自杭州至密州为第一 期”,“自徐州至贬黄州为第二期”,“去黄以后为第三期”。但未作具体评述。 济南大学的崔海正教授首列苏轼词专论分期研究 ,将苏轼词演进的过程分为 四个相互联系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初试词笔”,“自熙宁五年至熙宁七年知密 州之前”,是“东坡词作的准备阶段”;第二阶段是“自是一家”,“自熙宁八年 至元丰二年贬谪黄州之前”,“自密州以后,自是家的个性特征便非常明 显了”。其中密州时期可看作词作的“成熟期”,徐州、湖州时期为“成熟展衍 期”;第三阶段为“篇篇皆奇”,也就是“高峰阶段”,“自元丰二年至元丰八年”; 第四阶段是“旧曲新韵”,“自元祜元年直到东坡去世。” 山东大学的朱德才教授固也分为四期:第一期为“发轫期”,“自熙宁四年至 。此种情况的出现与苏轼本人在自蠢垒山i 像 中。闽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赞州”的表述有关 也与苏轼文艺创作的高峰出现在黄州时期有关 龙檎生,东坡乐府综论) 。龙檎生词学论文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2 5 9 页 崔海正,东坡词作演进轨迹描述) ,东坡词研究) ,山东大学出版杜,1 9 9 2 年版,第3 1 1 页 朱镶才,东坡乐府分期论) ,词学 第1 l 辑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七年”,本期词初具新意;第二期为“成熟期”,“自熙宁七年至元丰二年”,此 期主要是“推出一种新词风”即豪放词风,“并于豪放之外呈现出绚丽多姿的 艺术风貌”:第三期为“巅峰期”,“自元丰二年至七年”,此期词作内容上升华 为参悟人生与探索哲理,“词风豪中带旷”,更显“个性特色”;第四期为“衰 微期”,“自元丰七年至元符三年”,“总体上均欠新意”。西北大学薛瑞生教授 通过考证,提出五期说。:一、发轫试笔期,“东坡染指词事始于宋仁宗嘉祜五 年庚子( 1 0 6 0 ) ”至宋神宗熙宁五年壬子( 1 0 7 2 ) ;二、“自壬子至甲寅,东坡 为词成爆发之势,”“内容多为送别赠答,词风亦未完全越出以婉约为正宗之传 统藩篱。已初露锋芒与心声性情,以诗为词之痕迹与清新峭拔之气亦初见端 倪。”三、“自熙宁八年乙卵( 1 0 7 5 ) 至己未( 】0 7 9 ) ,苏子宦游于密州、徐州、 湖州,乃东坡词之自觉期与成熟期,完成了由别是一家到自是一家之 转变”;四、“自元丰三年庚申( 1 0 8 0 ) 东坡黄州被贬至元丰八年乙丑( 1 0 8 5 ) 流寓展转江淮间,是东坡词之高峰期”;五、“自哲宗元年丙寅( 1 0 8 6 ) 至徽宗 建中靖国元年辛巳( 1 1 0 1 ) ,为东坡词之老健期。”吉林大学王洪教授则提出三 期说:“第一时期为密州之前的词作,密州时期的三大名篇( 江城予“老父 聊发少年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标 志了东坡体的形成,黄州时期为东坡体的高峰。”。 上述学者们关于苏词的分期的观点,各有其依据和特色。对于他们均看重 密州时期词的成就,笔者极为赞同。因王洪教授更加简洁明确的以密州为界将 其分为三期,突出了密州词的重要地位和影响,所以笔者更倾向于王教授的三 期说。 二、关于苏轼词词体的划分问题 古人评词,一般“体”与“派”不分。自从明代的张蜒发表过关于词体的 两分法之后,以婉约和豪放“二体”论词就大行其道:“词体大略有二:一体 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词调酝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然亦存乎其人, 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大抵词体以婉约为正。”固清初 薛瑞生,东坡词编年笺证 三秦出版杜,1 9 9 8 年版,第3 7 4 7 页 未斋,论东坡体的形成历程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 0 0 4 第1 1 期,第6 页 明 张艇,诗像图谱凡例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王士祺进一步引申为词的“二派”:“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日婉约,一日豪放。 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就此把两宋词划分为两派,其后人 们论宋词,也以豪放、婉约区分。关于苏词,也多称其为豪放。其实,用豪放 来概括苏轼词的风格远远不够。著名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周汝昌先生 认为:“强分婉约、豪放,而欲使东坡归于一隅,岂不徒劳而自缚哉! ”o 山东 大学刘乃昌教授也指出:“苏轼词风以豪放为主调,但又是多样化的,除了大 江东去一类壮词外,也还有清旷飘逸、雄浑跌宕、空灵隽永乃至缠绵妩媚之 作。”对于苏轼词的风格,山东大学陆侃如、冯沅君两位教授的论述最为全面: “苏轼这三百数十首词,我们可分三点去研究。这三点是:清旷,豪放,婉丽。 先就清旷这一点论述。东坡乐府三卷,十之六七都应属于这一类;论者称 苏词为绝去笔墨畦径,直造古人不到处,。逸怀豪气,超乎尘垢之外, 即指此点而言。次论豪放,讲到苏词的风格,论者大都以豪放相推许。其实这 个观念是错误的,所谓铜琵铁板高歌大江东去者,只能代表苏词的一 小部分。最后论婉丽。这一点是论苏词的人所不大注意的。我们认为婉丽诚然 不是苏词的本色,但它同豪放一样,可以代表苏词的一部分。”。 陆侃如、冯沅君两位先生把苏词风格分为豪放、婉丽、清旷三种,这也与 密州三曲代表的苏轼词三种风格吻合。密州词尤其三大名篇是苏轼词之豪放 词、婉约词和旷达词的代表作。是第一首以狩猎这样传统诗的题材来抒发词人 怀抱的豪放词,第一首以悼亡入词提升传统婉约词的境界和品味的婉约词,第 一次创作了表达个性、阐发哲理的旷达词,这些作品呈现出了体兼众妙、各种 风格融合的艺术风格,创立了苏轼乃至整个宋词的“自是一家”、“无柳七郎” 风味的独特词风,显示了异于他人的独特风貌。其后代表苏词高峰的黄州词,正 是沿着密州词创立的方向发展的。但是也应当看到苏轼词风格包括密州词不仅 仅是这三种风格都能概括的,苏轼词表现的是体兼众妙、风格多样。比如他的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从词牌和表达的内容看是首婉约词,但其将洒 脱的胸襟和豪放的表达方式融入了其中,使得词情更加苍凉、沉郁而清旷。体 兼众妙、多样化风格的融合在密州词中表现得相当成熟。 ( 清 王士禳,花草蘩抬,唐圭璋蝙。词话丛蝙) 第一册,中华书局,1 9 8 6 年版,第6 8 5 页 周汝昌,羽仙歌冰肌玉臂) ,庸束词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1 9 8 8 年版。第6 7 6 页 刘乃昌,f 苏轼简述) 1 苏轼文学论集) ,齐鲁书社,1 9 8 2 年版,第1 0 页 陆佩如、冯沅君,中田诗史 人民文学出版杜,1 9 5 6 年版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节苏轼知密州时的超然思想和密州独特人文环境的影响 一、苏轼知密州时的超然思想 苏轼是于宋神宗熙宁七年( 1 0 7 4 ) 十二月三日在他3 9 岁时从杭州通判任上 移知密州做知州,于熙宁九年( 1 0 7 6 ) 十二月离开密州。 苏轼知密州时的境况其实不很如意的,政治上受新党排挤,是仕途生涯中 遭遇挫折的时候。自熙宁变法以来,他和王安石的政见不合,触怒了执政的变 法派,被迫离开朝廷“补外”。先是在杭州任通判,后知密州。从苏辙超然 台赋序中我们可以了解当时的境况:“子瞻通守余杭,三年不得代,以辙之 在济南,求为东州守。既请得高密。五月乃有移知密州之命。”。他自己解释说: “携孥上国,预忧桂玉之不充,请郡东方,实欲昆弟之相近。”。事实上,他来 到离苏辙“咫尺”的密州两年,与苏辙只有诗词唱和,却未曾见面。这与他请 调密州的初衷不符。其实际情况是苏轼离开朝廷“补外”通判杭州,只是想暂 时脱离政治旋涡,期望待政局有所为的时候,再回到朝廷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但是,三年过去了,新旧党争是愈演愈烈。而且政局的变化对苏轼更为不利, 他处在升迁无望、回京不能且不可的境地。在这种政治处境凶险、福祸未h 的 无可奈何的失意中,而请求远调密州。于是他离开了“灯火钱塘”、“帐底吹笙 香吐麝”的杭州到了“寂寞山城”“火冷灯稀”的密州。从他赴密州途中写下 的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予由”词可窥见他此时的心境: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摘锦, 朝露溥溥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蚌欢微吟昙,凭征鞍无语, 往事千端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 卷,致君尧舜,此事何堆。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阁处看身长 健,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 词中,我们能够清晰的看到他对仕途的感慨和政治失意但并不消沉的心境。 对于此时的苏轼来说,更为严峻的形势是等待他的密州正遭遇严重蝗灾和 苏辙,超然台赋序) ,苏轼在密州) ,事增坡主编,齐鲁书杜,1 9 9 5 年版,第6 8 6 页 苏轼密州谢上表) 。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卷2 3 中华书局,1 9 8 6 年版。第6 5 1 页 唐圭璋犏,全宋词 ,中华书局,1 9 6 5 年版,第2 8 2 页 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旱灾双重侵袭,以至“公私匮乏,民不堪命”。 就是在政治失意、生活困苦之时,自幼怀有“书剑报国”、“致君尧舜”之 志的苏轼一踏上密州的土地,立即放下自己的仕途失意,以“爱民如子”的悯 世情怀和“致君尧舜”的积极态度勤于吏治,一方面紧急上书朝廷,报告灾情, 请求减免赋税,赈济灾民;一方面迅速组织并带领百姓抗旱灭蝗,平息盗贼, 安顿弃儿,兴修水利。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取得显著成效,灾情得以控制。这些 得力措施的实施,充分显示了他作为行政长官的施政智慧和雄才大略,也由此 赢得了密州百姓的爱戴和颂扬。 苏轼在密州的思想,则是他整个思想发展历程中的一次重要的转折和飞跃。 这一转折和飞跃表现在他从舍身报国但壮志难酬,经过融会儒释道哲学和密州 生活实践的哲理思考,形成其旷达处世的超然思想。作于密州的传世佳作超 然台记就阐发了他的超然思想内涵。由执着的“致君尧舜”发展成为“超 然”、“自达”,由单纯的儒家思想进而为儒释道的高度融合的超然思想,使他 能够排除寂乐、是非、荣辱之间的苦恼,进入“凡物皆有可观”、“皆有可乐” 的自由境界,获得“无往而不乐”的精神解脱,成为其摆脱政治挫折和尘 俗羁绊,在“补外”、遭几乎没顶之灾的“乌台诗案”文字狱、贬黄州、再贬 险恶的惠州和澹州的际遇中,做到“胸中亦超然自得,不改其度”。贯穿其后 半生的强大精神力量。“超然”也成了苏轼密州创作的审美追求和审美理想, 其“超然”韵致已经渗透到他的密州词作中。 二、密州独特的人文环境的影响 导致苏轼密州时期思想发生转折和飞跃的因素有很多,如家庭的教育、自 苏轼。超拣台记 ,孔月礼点校苏轼文集) 卷1 1 ,中华书局,1 9 8 6 年版,第3 5 1 页 关于超端台据明万历i 诸城县志 记载:“超然台,县北城古东武县北关用也于治东东市北城 上因城为一台又于治西西市北城上亦因城为一台,两台东西并列。苏辙在他的超然台赋 中道 出得名的e b 来:。子守高密,因其城上之废台而增葺之,以告t 曰:将何以名之? 辙曰:天 下之士,奔走于是非之蛹,浮沉于荣辱之海,嚣然尽力而忘反,亦萁自知也而辩者衰之,非以其 超然不量于钧耶? 老子日:虽有荣观,燕处超然诚以。超然名之”此名深得苏轼喜爱,超 然台也成为了苏轼密州期间活动i 拘 l t 蔓场所其中涉及超然台的诗词文就多达1 1 篇,诸如词水捐 歌头) 一明月几时有”、望江南) 。春未老。、江城子 。前马耳九仙山。等名篇 苏轼,超然台记孔凡札点校,苏轼文集,卷1 l ,中华书局1 9 8 6 年版,第3 5 1 页 同上 同上 0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身的修养,以及时局的变化。但不可否认的是密州独特的人文环境对他的影响。 可以说,没有密州特定的文化氛围,就不会有其思想的变化和升华。 密州不同于黄州、惠州、儋州。“古谓人杰地灵”。,“带山负海,号为持节 之邦”函。苏轼也称之为“山东第二州”。,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人文渊薮。 “彬彬文献足以征往而俟来,使人有所观且有所兴起:礼乐足以殿邦,山川因 而增重。”早在春秋儒学初兴之时,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公冶长就在境内讲学 施教,“立法在先,善规其后”,尚学崇礼蔚然成风。到儒学大兴的汉代,更是 涌现了两汉经学集大成者郑玄、经学家贡禹、师丹、易学创始人粱丘贺、 经学世家伏湛、伏无忌等。梁启超先生在近代学风的地理分布中说:“山 东邹鲁,孔孟实生,齐稷下,方术之士聚焉。自昔为文明渊丛。两汉经师,十 九为齐鲁产,盛矣! ”除儒学外,道佛思想在密州也有广泛传播。汉初黄老之 学的代表人物盏公便是胶西人,曾教于高密、胶西。苏轼知密州时,知盖公为 邦人,“师其言”,修建盖公堂,并写下 盖公堂记。宋代密州的佛事也很盛, 南禅、资福两处古寺都在密州。密州这种以儒为主,融汇各家的思想和学术氛 围影响下,密州宫学、私学都相当发达。传说苏辙有为密州梓植帝君祠题有“至 今东鲁遗风在,十万人家尽读书”的匾额,礼赞当时密州民众向学的风气。这 样的氛围无疑对于苏轼思想的变化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密州古朴、淳厚、豪壮的民俗也深深的吸引了他。家史地理志评价当 时京东路( 密州北宋时属京东东路。) “大率东入皆朴鲁纯真,甚者失之滞固”, 苏轼本人也有评价:“密州风土事体皆佳。”固而且密州人在北宋以强悍勇武著 称,有狩猎之俗。苏轼对此也深为喜爱,“乐其风俗之淳”。,而且多次举 行狩猎活动。在他的祭常山回小猎、和梅户曹会猎铁沟和江城子“老 父聊发少年狂”中都写道他在密州的狩猎活动。 密州浓厚的“东州乐府”氛围也对苏轼产生深深的影响。汉代密州就产生 ( 清) 乾隆版诸城县志) 苏轼,密州到任谢执政启,孔凡札点校苏轼文集) 卷2 3 ,中华书局1 9 8 6 年版,第1 3 2 7 页 苏轼,菩阵述古二首,王文诰辑注,孔凡礼点校,苏轼诗集卷1 3 ,中华书局,1 9 8 2 年版,第 6 4 1 页 【明】赵秉忠,前志序二首) ,清乾隆版诸城县志 苏轼,与杨济甫书) ,王文话辑注,孔凡札点校,苏轼诗集) 卷5 9 ,中华书局,1 9 8 2 年版 第1 8 1 2 页 苏轼,超然台记 孔凡札点校,苏轼文集 卷l l ,中华书局1 9 8 6 年版第3 5 1 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了著名的乐府乐章东武吟。元和郡县志记载:“密州诸城县,本汉东武 县也,属琅邪郡,乐府章所谓 东武吟者。”其曲调特点是悲凉慷慨,在六 朝时颇为流行。诗人鲍照、沈约都有以此调的作品。刘禹锡在和董中庶古散 调辞赠尹果毅中有“昔昕东武吟,壮年已心悲”的句子。文彦博在给苏 轼的寄题密州超然台诗中也有“勿作西州意,姑为东武吟”的劝 告。东武吟的格调,最能和苏轼此一时期的心境产生共鸣,无疑会对他的 创作产生影响。 密州境内的自然风光非常的秀丽。“诸城,东国名地,山川之秀甲青齐。” 境内名山据光绪山东通志和康熙泰山龙脉论的记载,属于岱宗龙脉体 系。密州东南有回头山,清乾隆版诸城县志说:“山名回头者,以泰山之 脉南去阻海而回头向西也。”回头山西的障日山、卢山、常山、马耳山、五莲 山等,都是泰山正脉经过的,山都磅礴盘郁、神秀蕴藉。这些山水风光是深得 苏轼喜爱的,不仅经常游历,而且加以润色、歌咏,密州山水也成为他密州诗 词的重要内容。他称赞障日山是“莫教名障日,唤作小蛾眉”。歌咏九仙山“九 仙今已压京东”、是“奇秀不减雁荡”。他眼里的常山是“回望白云生翠螺”o 。 次韵周邻寄雁荡山图二首中盛赞境内的九仙山“九仙今已压京东”,在注 中有“九仙在东武,奇秀不减雁荡也”的评价。他的望江南“春未老”勾 画出密州春天的景致,是“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即将离任前写下的江城子“前瞻马耳九仙山”里“前瞻马 耳九仙山,碧连天,晚云间。城上高台,真个是超然”。,表达的是对密州山 水的喜爱和留恋。离开密州赴任的路上,他又深情的写下了对密州的赞美和依 依不舍之情:“超然台上雪,城郭山川两奇绝。海风吹散碧琉璃,时见三山白 银阙。”9 在这样的背景下,加以他个人的仕途挫折,自然会使他的词被深深的打上 苏轼,卢山五咏障日峰 ,王文诸辑注孔凡礼点校,i 苏轼诗集,誊1 3 ,中华书局,1 9 8 2 年版, 第6 2 2 页 苏轼,祭常山回小猎王文诰辑注,孔凡礼点校,苏轼诗集 卷1 3 中华书局1 9 8 2 年版,第 6 4 7 页 唐圭璋犏,全束词 中华书局,1 9 6 5 年版,第2 8 2 页 唐圭璋蝙,全宋词 中华书局,1 9 6 5 年版,第2 8 2 页 苏轼,大雪,青州道上,有怀东武园亭,寄交代孔周翰) ,王文谙辑注,孔凡札点校,苏轼诗集 卷1 5 ,中华书局,1 9 8 2 年版,第7 1 4 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密州烙印,使他这时期的词不同于其杭州词,也不同于当时词坛流行的“浅 斟低唱”、“绮红偎翠”的艳科词。 第三节“自是一家”的密州词创作 中国人民大学的朱靖华教授考证苏轼词的创作始于嘉祜五年( 1 0 6 0 年) 。的 一斛珠“洛城春晚”: 洛城春晚垂杨乱掩红楼半小池轻浪纹如篆烛下花前,曾醉离歌 宴自惜风流云雨散关山有限情无限。待君重见寻芳伴为说相思, 目断西楼燕。 这是一首典型的婉约词,明显的有花间体和柳永体市井俗词的影响痕迹。 这时的词作实践可以称之为“试笔”,“亦多旖旎婉转而无铿锵镗辖。然旖旎婉 转而又不腻不凝”。其后杭州时期据统计有词五十余首。受当地地域文化的 影响,词作多是风花雪月、绮筵唱和的伶工之词,没有走出传统婉约词的藩篱。 但表现士大夫生活并由此透露出自身的阔大胸怀和放旷性格的词作也稍有出 现,初步显示了豪放洒脱词风的苗头,预示了苏轼词的未来走向。从虞美人 “湖山信是东南美”中可见一斑: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有几回来便使尊前醉倒、且徘 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 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 碧琉璃 此词将一望千里的眼光胸襟与尊前醉倒徘徊的放旷融为一体,已有苏轼豪 放洒脱词风的端倪。 密州词作只有1 8 首 ,从数量上看不如杭州词多,也与他词作总数3 6 0 余首 的数目相距甚远。但是这一时期的词作是他从仿效艳科的背离到具有苏词独特 q 朱靖华,论苏轼词始作于矗牯初年 朱靖华古鼻文学论集 ,吉林文史出版杜,2 0 0 3 年版,第1 0 页薛瑞生教授考证苏轼的第一首诃是皖曩沙,“山色横攫霞”详见东垃诃稿年堇证 ,三 奏出版社,1 9 9 8 年版,第2 页 唐圭璋蝙全束诃) ,中华书局,1 9 6 5 年牍,第3 2 4 页 薛瑞生,东坡词犏年羹证) ,三秦出版杜,1 9 9 8 年版。第3 7 页 唐圭璋蝙,全束词 ,中华书局。1 9 6 5 年版,第3 0 6 页 龙抽生教授t 东坡乐府笺 中收1 9 酋,朱蕾才教授认为密州词作可确考年月者共2 1 首台湾大学 王保珍女士则认为加上赴密州途中之作有2 2 首,本文采纳李增坡主蝙苏轼在密州 之。苏轼在密 州作品辑录”词1 8 首的蕺字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特色的多种体式的统一,是他自觉追求词的“自是一家”的具体体现,是他改 革词风迈出的至关重要的一步。不仅创制了能像诗歌一样表现作者性情怀抱和 人格个性的豪放词和旷达词,而且通过诗化传统的婉约词提升了婉约词的卑弱 气格。他从杭州奔赴密州的路上就开始写出了沁园春“孤馆灯青”这样“感 慨遂深”的士大夫之词,到密州三曲:江城子“老父聊发少年狂”、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达到高潮、臻于成熟。 下文就苏轼词分豪放、婉约和旷达及体兼众妙具体阐述如下: 一、豪放词 熙宁七年( 1 0 7 4 年) 十一月赴密州途中,苏轼写下了 沁园春“孤馆灯青”, 这是词史上第一首以议论为词的作品,也是他词风转折期的重要作品: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摘锦, 朝露溥溥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 往事千端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 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 健,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 词的突出特点是直抒胸臆,在羁旅行役的抒写中,表现政治抱负,蕴含了 深沉的身世之感。金人元好问曾对苏轼的这首词表示怀疑:“野店鸡号一 篇,极害义理,不知谁所作,世人误为东坡。当时共客长安之句,其 鄙俚浅近,叫呼眩鬻,殆市驵之雄,醉饱而后发之。”。的确,苏轼这首词的风 格明显的异于此前的杭州词。以议论的方式能够痛快淋漓的抒发作者的主观情 感,稍鼯苏轼词本色:一、词的上阕虽可见柳永慢调铺叙的特点,但首创以议 论入词,融写景、抒情、议论为一体:词虽发议论,但并不显疏放粗豪,二、 词中使用题序,交代作词的时间和情由;三、词中用典,用了西晋陆机、陆云 兄弟二人当年在京都洛阳的盛名来比况自己和弟弟苏辙;也有化用杜甫诗奉 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致君尧舜上,再使 风俗纯”,表达自己与杜甫相近的辅君济世的政治理想;最后两句则化用论 语和左传句子表现不被重用的感慨,也表明自己的处世态度。四、抒发 。唐圭璋编,全宋词,中华书局 【金l 元好问东坡乐府集选引, 1 9 6 5 年版,第2 8 2 页 山西古籍出版杜。2 0 0 4 年舨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孤馆灯青”的惆怅以及“袖手何妨闲处看”的洒脱情怀,在诗是常见的题材, 但在词则是极为少见的。这些都显示出苏轼豪放词的特质,也可看出苏轼以诗 人句法写词的尝试。 苏轼在密州的第一首词是作于熙宁八年( 1 0 7 5 年) 正月十五的蝶恋花) “密州上元”: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此般风 味应无价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乍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 昏昏雪意云垂野。 词中显示的是“灯火钱塘帐底吹笙香吐麝”的江南精致热闹的景致, 以及北方“寂寞山城”那“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的阔大雄浑的 喝画卷。以杭州的繁华和密州的寂寞荒凉的对比,透露出其到密州时的失意心情。 这首词也具有豪放词的诸多元素,进一步奠定了向豪放词风的转变。 作于熙宁八年( 1 0 7 5 年) 十月描写气势恢宏的出猎场面的江城子“老夫 聊发少年狂”,则是其第一首成功的豪放词代表作,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词是以其祭常山,与同官会猎于铁沟的一次经历写就。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 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 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写作这首词的同时,苏轼又写了祭常山回小猎的诗: 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上出长围弄风娇马跪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回望白云生翠蠕,归来红叶满征衣圣朝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 诗词表现同样的主题,表明他已经自觉的开始实践“以诗为词”的词学观 念,而且对于诗词这两种文体各自审美特征的把握已经非常到位。上面的诗与 词写的是同一题材,表达了同样的思想,但其艺术效果却有显著的不同:诗重 客观描写,词则重主体的塑造:诗的意向显露,词则表现的志趣蕴藉。 这首词是苏轼第一次以狩猎这种传统诗歌的题材入词,刻画了一个视野开 唐圭璋蝙全宋词) ,中华书局,1 9 6 5 年版,第3 0 0 页 唐圭璋蝙,全宋调) ,中华书局,1 9 6 5 年版,招2 9 9 页 苏轼,祭常山回小猎) ,王文诰辑注,孔凡扎点校,苏轼诗集) 卷1 3 ,中华书局,1 9 8 2 年版,第 6 4 7 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阔、充满动感、气势飞扬的狩猎场景,表达了对边防事务的关心和杀敌御侮的 壮志。不仅拓展了词的题材,而且取得了非东州壮士抵掌顿足高歌、吹笛击鼓 为节不足以尽其长的效果。抒情主人公形象也从柔肠百结的女性而为充满豪 气、“聊发少年狂”的壮士形象。同时孙郎射虎和冯唐谏汉文帝持节云中赦魏 尚典故的使用,增加了词的叙事性,使词的意境更加深婉蕴藉。而词最后透露 出的壮志难酬的惆怅和失意又揉迸了超脱的情绪,更增加了词的意蕴。这些因 素,不仅构成了本首词豪放的总体审美因素,也构成了豪放词的基本构成因素。 给当时的词坛以极大的冲击。这首“无柳七郎风味”而“自是一家”的词就以 焕然一新的面貌扫当时词坛盛行的脂粉气。 这首词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苏轼由此提出了词“自是一家”的创 作主张。他也是文学史上第一个揭示自己词学理论的词人。其鲜明标识就是他 在于鲜于子骏书中提出的:“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 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阙,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 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柳永是北宋前期的著名词人,婉约词的代 表作家。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在当 时流传很广,“凡是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但其“词语尘下” 的缺点是 苏轼不满意的。于是他要作别于柳七郎的“自是一家”的全新的词,直接用词 来抒写自己的人生感慨,给充满绮罗香泽之气的词注入阳刚豪放之气,以区别 于柳词当中那些柔媚俗艳之作,以士大夫之词改造伶工之词,建立了一种适合 文士清刚之气的风格。 通过这首词,我们发现苏轼“以诗为词”的观念已经非常明确,用词来承 载诗的题材,使词也能像诗一样“无意无可入,无事不可言”。,使词体突破 传统艳科词的藩篱,改变“诗庄词媚”、词为诗余小道的传统观念,把词提高 到了与诗歌同等的地位。此后他在黄州明确提出的词“为诗之苗裔”、“新词, 此古人长短旬诗也”、“新词,句旬警拨,诗人之雄,非小词也”的论词主张都 是他密州词“以诗为词”实践的结果。 这首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词坛上的作品,是苏轼第一首获得空前成功并产 苏轼,于鲜于子骏三首,孔凡札点校,苏轼支集) 卷5 3 。中华书局,1 9 8 6 年版,第1 5 5 9 页 叶梦得,避暑录话) 唐圭璋墒,词话丛编) 第一册,中华书局,1 9 8 6 年敝,第1 1 6 2 页 李清照,词论,插台林蝙注李清照集) ,岳冀书社,1 9 9 9 年版,第8 2 页 【清) 刘熙拽,艺概词曲概) ,中华书局,1 9 7 8 年版,第1 0 8 页 6 山东大学硕士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