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关于高校教师学术权力及其法律规范的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高校教师学术权力及其法律规范的研究 中文摘要 i 关于高校教师学术权力及其法律规范的研究 中文摘要 自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展开关于“教育危机”或“大学危机”的讨 论,从欧美到发展中国家逐渐成为一种批判力量,从媒体对于各种学术丑闻、研究欺 诈以及用人舞弊的关注上充分显示了公众对高等教育的不满。 基于大学内部管理体制 的探析,大学学术权力的式微和错位直接导致了现代大学的危机。由于大学权力的特 殊性, 学术权力也不同于政治学中的一般权力, 学术权力的本质在于专业和学术能力, 那么作为公立高等学校中科研与教学任务的实质承担者的高校教师, 理应成为学术权 力的主体,然而现实却不容乐观,问题出现在公立高等学校教师从聘用到进行教学活 动,评价、晋升、解雇的一系列环节之中。近年来发生在这些环节的诉讼案件也不在 少数,如关系到教师聘任的“林某诉西北大学案” ,以及由于学术权力的关系而引起 强大反响的“刘燕文诉北京大学案”等。这些案件的存在,让我们不得不对如何构建 合理的大学学术管理体制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以往对于高校的学术权力的研究,多停留在呼吁行政权力的让步,而且对学术权 力的主体定位不清。笔者希望通过对学术权力及其合法性进行探究的基础上,并结合 相关案例的分析,从法理学上提出法律规范权力的思想,进而对法律规范学术权力进 行实体法与程序法方面的探究。本文从法律规范的角度研究高校教师的学术权力,希 望学界更多的关注高教领域的法制问题, 使高校不再以 “治外法权” 侵害教师的利益, 使高教不至于沦陷为法治的“丛林” 。 关键词关键词:学术权力 合法性 法律规范 作作 者:胡焕焕者:胡焕焕 指导教师:唐指导教师:唐 斌斌 abstract research on college teachers academic power and legal noms ii research on college teachers academic power and legal noms abstract discussions on college crisis or education crisis have been worldwide launched. since 1960s and gradually some critical force has been formed both in western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close attention of the mass media to various academic scandals, researches and hiring frauds obviously shows publics press strong dissatisfaction to current higher education.analyzed the internal organizations of universities or colleges, the dislocation and weakness of academic power directly caused modern university crisis. due to the particularity of university power and the special status of academic power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common political power, the essence of academic power actually is the processional competence and academic ability. thus, as the actual undertaker of science research and teaching tasks in publ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ers should have become the main part of academic power. however, the fact is not as optimistic as expected. those related problems may occur at any point of this procedure that includes teacher employment, teaching activities, professional title evaluation, promotion and resignation or dismissal. in recent years, such legal cases often happen and cause reactions. therefore, we have to make further thoughts on how to re-establish more appropriate management system of universities. most of researches on academic power just only remain at the stage of appealing to the executive powers compromise and also made no clear definition of academic powers domination part. based on the study of academic power and its legitimacy with the analysis of related cas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dea that academic power needs law restraints and further research on related substantive and procedural law seperatly.the author expects more attention from academic circles will be paid to the higher education field and especially university teachers will have better legal protection on academic rights. meanwhil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will have no more exterritoriality to infringe the interests of teachers and higher education wont have to face a lawless situation. key word:academic power;legitimacy;legal noms. written by:hu huanhuan supervised by:tang bin 目 录 第一章 绪 言 . 1 1.1 问题的缘起与研究意义. 1 1.2 文献综述与学术评价 . 2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6 第二章 高校教师学术权力及其合法性 . 8 2.1 学术权力的概念界定 . 8 2.2 学术权力的合法性 . 10 2.2.1 何为合法性 .11 2.2.2 学术权力的合法性 .11 2.2.3 学术权力的合法性危机 . 12 第三章 有关高校教师学术权力的相关案例分析 . 15 3.1 学位制度中权力失范现象 . 15 3.2 有关高校教师职称评定的纠纷 . 18 第四章 学术权力的法律规范. 21 4.1 权力的法理研究 . 21 4.2 法律规范权力的思想 . 22 4.3 高校教师学术权力的法律规范 . 23 4.3.1 实体法层面的法律规范 . 24 4.3.2 程序法层面的法律规范 . 40 结束语 . 45 参考文献 . 46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果 . 49 致 谢 . 50 关于高校教师学术权力及其法律规范的研究 第一章 绪 言 1 第一章 绪 言 1.1 问题的缘起与研究意义 自大学创建之日起,发展学术、追求真理便是其最重要的使命。然而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关于“教育危机”或“大学危机”的讨论,从欧美到发展中国家 逐渐成为一种批判力量,从媒体对于各种学术丑闻,研究欺诈以及用人舞弊的关注上 充分显现了公众对高等教育的不满。 大学危机产生的原因纷繁复杂, 赵俊芳博士认为: “所谓大学危机,其实质是在全球化和人类文明剧烈变迁的背景下,大学秩序何以可 能的问题。 ” 对大学本身的运作体制进行分析,大学学术权力的弱化直接导致了现代 大学危机。由于大学使命的特殊性,学术权力也不同于政治学中的一般权力, “学术 权力的本质在于专业和学术能力。决定学术权力性质的一个最重要特征,即学术权力 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主要来源于专业和学术能力,而不是来源于职务和组织” , 那么作 为公立高等学校中科研与教育任务的实质承担者高校教师,理应是学术权力的主体, 然而现实境况却不容乐观。问题出现在公立高等学校教师从聘用到进行教学活动、评 价、 晋升到解聘等诸多环节。学界针对这些问题研究的焦点多在高校行政权力与学术 权力的博弈, 实质上绝对清晰的 “二分法” 研究高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是不现实的。 周光礼认为 “二分法” 缺乏法理层面与制度层面的依据, 只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从 学位条例(1980)到教师法(1993),从教育法(1995)到高等教育法(1998) 均没有采用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二分的观点。 ” “虽然高等教育法第 42 条规定成 立审议学科、专业的设置,教学、科学研究计划方案,评定教学、科学研究成果等 有关学术事项的学术委员会,但这只是学者参与大学自治行政权力或者说参与大学 管理的一种途径,法律并没有规定这是一种与行政权力相对立的学术权力。 ” 大学学 术组织“独立性” 、 “松散性”等特点正是其缺乏相应的制度基础与法律规范的典型表 现。 近年来因学术权力规范缺失而引发纠纷的案例不在少数, 如牵扯到职称评定的王 赵俊芳论大学学术权力教育政治学研究视角【d】长春:吉林大学,2006 秦惠民高校学术管理应以学术权力为主导【j】中国高等教育 2002, (3、4) 周光礼专题研究问题重估与理论重构大学“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二元对立质疑【j】现代大学 教育2004( 4) 第一章 绪 言 关于高校教师学术权力及其法律规范的研究 2 某诉华中科技大学案、关系到教师聘任的林某诉西北大学案、有关解聘的江某诉北京 某大学人事争议案,以及引起强大反响的刘燕文诉北京大学案等。这些案件的存在, 让我们醍醐灌顶,产生大学危机的原因不仅仅是资金、设备等物质因素,更重要的是 制度因素,如何建构合理的大学学术管理体制更是重中之重。而现实是,我国的教 育法第 28 条和高等教育法第 30 条把学校自治权的主体定为“学校”和“高等 学校” ,而高等教育法第 30 条又规定学校的法定代表人是“校长” ,但是并没有 进一步明确学术权力的主体。从法理学上去探究高校学术权力的合理与合法性,并从 实体与程序两方面规范学术权力已经是迫在眉睫的问题。因为“严格意义上的权力配 置是以法律为其载体的,没有法律的权威,就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权力配置。 ” 解决 好高校教师学术权力的改革与发展问题,相信大学的理想诉求、大学发展何以可能、 大学内部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交错复杂的问题也会得到明确的答案。 笔者通过本研究希望呼吁一种理想的制度: 公立高等学校的教师管理制度应依据 事务性质的不同而相对划分为不同性质的事务, 学术性事务与行政性事务分别由学术 机制与行政机制加以判断,除行政性事务必须受公法规范与原则的约束,学术性事务 也应在实体法律与程序公正的规范下由具备专业知识的高校教师组成判断主体。 然而 现行的高等学校与教师之间的法律关系并未在逻辑上理清, 整个法律关系和制度建构 需要在结合大学权力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明晰。目前研究中,教育学界与法学界对这 些问题的避重就轻与浅尝辄止无疑不是在当前我国相关教育法规不健全的现实面前 无力的表现。笔者希望从法律规范权力的法理学基础上,对高校学术权力的合理合法 性对法律规范的需求加以阐述,并参考美、德、日、法等国相关法律法规对我国相关 学术权力纠纷案例进行分析,从程序正当以及权利救济等角度提出一点微薄的建议。 以此抛砖引玉,希望学界对高校教师学术权力的法治予以更多的关注,使高等教育不 至于沦陷为法律的“丛林” 。 1.2 文献综述与学术评价 学术权力因其在大学管理中的应用呈现出特殊性,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 展,委员会学术权力被大学行政权力遮蔽、高校民主性学术权力未得到应有重视的情 况下,大学学术权力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然而是否因为研究热度,高校有关学术权 周永坤规范权力权力的法理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6 关于高校教师学术权力及其法律规范的研究 第一章 绪 言 3 力的研究就已经清晰化明朗化可操作化了呢?当学界普遍把研究热点放在学术权力 时, 是否又从权力的本源上去进行了探究呢?同时又有多少研究从大学的法治入手来 研究高校的学术权力呢?由于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以及高校学术权力的时代特征性, 本文仅对近 30 年以来我国学者对高校教师学术权力的相关研究予以考察,并在此基 础进行分析,提出本研究的切入点。 (一) 学术权力研究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隐藏在大学党政体制研究之下的学术权力研究 在上世纪 90 年代以前,我国高校内部学术权力表现较弱。体现在学术领域,有 关学术权力问题的研究也被隐含在大学党政体制的研究之中, 并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 学术问题进行细致的研究。代表性著作主要有陈学飞的美国高等学校的内部管理系 统及其特征 、眭依凡的大学系主任研究 、王亚朴的论高校领导管理体制双 轨制 、姚启和的对高校内部领导体制的若干认识 、刘鹏等的谈高等学校的校长 负责制 、王斌华的80 年代美国高等学校的管理改革 、孙昌立的高等教育的集 权、分权与均权等。这一阶段主要围绕高等学校的校长负责制、党政权力关系及大 学的行政管理系统等问题进行探讨,而对于学术权力的研究通常以隐蔽、从属的形式 体现出来。 第二阶段:国外大学学术管理模式影响下学者学术意识觉醒 从九十年代初期起,随着高等教育管理系统 、 学术权力七国高等教育管 理体制比较 、 高等教育的结构和管理等国外学者有关学术权力或高等教育管理体 制研究的著作在中国陆续被翻译出版,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密切关注,并陆续展开了对 学术权力的专题研究。张德祥的高等学校的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和美、德、日 三国大学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关系的现状结构及其运行 、别敦荣的中美大学 学术管理基本特征的比较研究和美国大学学术管理历程及其启示 、谢安邦、阎 光才的高校的权力结构与权力结构的调整对我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方向的探 讨 等都是这个时期的研究成果。在这个阶段我国学者对高校学术权力的研究更加清 晰化,也开始借鉴国外的一些法律法规。 “高等学校中主要有两种权力学术权力 和行政权力。 高等学校基本活动方式的特性和社会组织的特性决定了两种权力的合理 第一章 绪 言 关于高校教师学术权力及其法律规范的研究 4 性、必然性和局限性。 ” 这样的研究论断也一度成为学界研究所推崇的热点之一。在 系统介绍发达国家大学学术权力或管理体制概况的同时, 对多国大学学术权力展开比 较研究也已经初现端倪, “在荷兰的高校中,学校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大学理事会,其 成员选举产生,任期 2 年。 ” “教授会是日本大学的最高权力机关,也是大学自治 的基本组织。 ” “教授会的职责有:确定校长遴选条件;选举校长;决定校长、学部长 任期;评价校长工作业绩。 ” 新世纪伊始,短短的十二年关于高校学术权力的相关研 究则是纷至沓来, 事论高等学校学术管理 、 高校学术管理应以学术权力为主导 、 学术领域的合法统治 、 高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耦合机制及制度创新 、 论高 等学校学术权力的实施保障及扩张限度 等数百篇学术论文, 形成了空前的研究热潮。 然而,教育学界从法律规范角度来研究学术权力的研究非常有限,而且有限的研 究中也少有涉略较深层次的内容, 突破高等学校权力两分的思维模式法权威的 建构及途径 、 高校学术权力纠纷的法律解决机制 、 理念与制度大学学术权力 的法律规制等几个研究也只是提出了法律规范学术权力相关事宜的构想,并未做过 多的研究。 法学界的学者对大学法治的探究无疑让我们深入探究大学的治理结构成为 可能,其中尤其以湛中乐教授的公立高等学校法律问题研究以及大学法治与权 益保护为佳,专著从法学角度上,呈现诸多案例并进行了分析,从一个法学者的良 心强烈呼吁大学需要法治。 (二) 已有研究所关注的问题 1、对学术权力定义上存在很大的争议。学术权力研究肇始于国外,基于对学术 事务本身及学术组织的关注,最早是伯顿克拉克提出了十种学术权力的概念以及四 种权力模式, 我们可以推断出伯氏对学术权力的理解:即大学内外高等教育系统、 学术组织对学术机构的学术活动、学术资源等方面的控制力。而国内大学学术权力进 行研究并对概念予以说明始于上世纪 90 年代后期,而当时并未对学术权力概念予以 明确界定,遂导致我国学界在现实研究中出现了多种版本的学术权力概念解析。 别敦荣与伯氏的切入点相同,从学术权力的主客体方面加以分析。认为学术权力 是管理学术事物的权力,其主体可以是教师民主管理机构或教师,也可以是学校行政管 张德祥高等学校的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j】高等教育研究1997(6) 石伟平荷兰高教管理体制概述【j】外国高等教育资料1996 ( 6) 梁忠义、贾非日本大学法人地位及内部管理模式的改革【j】外国教育研究1993 (5 ) 约翰范德格拉夫等王承绪等译学术权力七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比较【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关于高校教师学术权力及其法律规范的研究 第一章 绪 言 5 理机构或行政管理人员,也可以是政府及其高等教育管理部门等;其客体,即权力的作 用对象是学术事务 。 当然我们也很欣喜的看到诸多把学术权力的主体非常清楚的定位为教师的定义。 “学术权力就是根据学术事务、学术活动及学术关系等的特点和规律对其施加的影响 和干预的力量,是学科规劝和管理技术的结合,是为了实现高等教育的目标而对其特 定的管理对象进行的组织、协调和控制的权力,它主要由学术民主管理权力和学术行 政管理权力构成。学术民主管理权力,是指教师民主管理机构和教师所享有的,依据 学术的特点和学术事业发展的规律管理学校学术事务与活动的民主协商自主权。” “无论是学者个体的权力还是教授团体的权力,都属于学术权力的范畴。 ” “学术 权力是指学术人员和学术组织所拥有和控制的权力。 ” 学术权力是高等学校中学术人 员和学术组织所拥有和控制的权力。学术权力的主体为从事教学和科研的学术人员, 而学术权力的客体为学术事务、学术活动和学术关系。 学术权力的本质在于专业和学术能力。决定学术权力性质的一个最重要特征,即 学术权力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主要来源于专业和学术能力,而不是来源于职务和组织 。 强调学术权力主体的核心特征,类似于对“权威”的理解 。这两种定义更是比较清楚 的指出了学术权力不同于一般政治权力之处。 以上对学术权力的定位差异源于分析角度的不同,有侧重于主体或客体的不同,但 对于大学内部组织本身的客观性事实确是大致相同的。 学界对学术权力定义的多样性 导致其相关研究缺乏广度的说服力,从而也会使其愈加边缘化。 2、已有研究所呈现的另外一个突出问题便是关于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研 究较为普遍,绝大多数学者都认为高校行政权力泛化而学术权力弱化是问题的关键, 提出两者之间必然存在矛盾与冲突, 指出行政权力泛化下的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公正性 的缺失, 呼吁加大教授权力。然而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扩大学术权力也要注意一定的限 度,否则过度扩张会导致学术的“失范”行为,造成学术霸权,危害到学术的纯洁性 别敦荣学术管理、学术权力等概念释义【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2) 颜丙峰论高等学校学术权力的实施保障及扩张限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2 ) 眭依凡 论大学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协调【j】现代大学教育2001(4) 卢晓中高等教育的学术自由与学术自治兼论中国高等教育学术权力的提高【j】有色金属高教研 究2000(2) 许建领论大学学术权力扩张的可能与限度【j】江苏高教2001(3) 秦惠民高校学术管理应以学术权力为主导【j】中国高等教育2002, (3、4) 谢安邦、阎光才高校的权力结构与权力结构的调整【j】高等教育研究,1998(2) 第一章 绪 言 关于高校教师学术权力及其法律规范的研究 6 与规范性。法学界提出的依靠法制来维护大学自治权内在机制中博弈的公平进行,也 只是从规范行政管理权,而学术权力的享有方面只能学术与行政通过协商而获得,这 显然是在法律面前的无力,同时对教师这个学术权力的主体而言也是有失公允的。 3、 一些研究提到高校教师的权利救济问题, 而且当前我国现行的 教师法 、 高 等教育法等也只是规定了教师的权利义务,而忽略了权力本身更需要法律规范的问 题。 权力存在的最重要的作用是维护权利,如果不能对高校学术权力进行明确的认识 与规范,相信高校教师所谓的权利也只能是无源之水。 无论是学界对学术权力这一概念界定的多样性还是多数学者只把研究的关注点 放在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二元对立上,都体现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忽视学术权力的 复杂性,研究仅停留在加强学术权力这样的一般性的倡议上。孤立的分析学术权力, 想当然的对学术权力进行了诸多界定,但是未从根源上对权力本身进行考察。 (三)针对以上综述,本研究决定从以下几点展开讨论: 其一、对学术权力及其合法性问题进行探究,从学术权力对合法性的呼吁以及目 前所表现出的合法性的危机作为研究的起点。 其二、结合具体案例,解读我国现行法律在实体与程序上出现的问题。 其三、以法律规范权力的思想为理论基础,进而阐明学术权力因其是“权力”的 一种,因而也需要法律的规范,只有以法律为载体,高校的学术权力才能得到合理的运 行。这其中将重点关注高校教师行使学术权力的过程中易出现哪些侵权行为,高校教师 在行使学术权力的过程中被侵权之后,我们如何从实体以及程序方面予以法律救济。 其四、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验,从实体与程序方面对规范学术权力提出一些 具体化的举措。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 文献法:高校教师学术权力诸模式的发展嬗变极为复杂,其变化既涉及西方发达 国家,也涉及非西方的发展中国家。因而,欲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必须首先对相关文 献进行分析研究。笔者在研究过程中,首先对学界有关中外学术权力的相关研究做系 统的文献考察,同时对文献进行系统的梳理,在占有一定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归 纳总结,以使此问题的研究建立在较为坚实的文献资料基础之上。 关于高校教师学术权力及其法律规范的研究 第一章 绪 言 7 比较研究:西方高等教育的发展自其勃兴伊始,便走在世界的前端,也对其经济 社会发展造成了非常良性的影响,如英吉利、法兰西、德意志、美利坚,每一个国家 的大学模式都带有各自民族文化的烙印,仅就那些名校众多的国家大学模式而言,即 可粗略分为英国模式、德国模式、美国模式等。作为不同模式的代表,这几种模式的 大学在不同的时代里存在着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因此,欲理解西方高校教师的学术 权力发展演进的基本轨迹并洞悉其内在变化机理,须采用一定的比较研究方法,对西 方大学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度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研究, 以把握大学学术权力发展嬗变 的基本规律。而对于非西方国家来说,其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大学发展,还应是近代以 来西潮东渐的产物。因此,对非西方国家现代大学构建过程中“西方模式”与“本土 文化”间复杂的互动关系进行比较研究,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视角。 案例法:本研究做了学术权力的法律规范的相关研究,而在法学研究范畴内,案 例研究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它可以为我们提供具体的争议或纠纷的情境,并在这 些具体的纠纷情境中展现国家机关的裁判者评议案件事实、认定责任、做出裁判的理 由,因而在处理纠纷的案例中,反映了国家机关依法处理纠纷所遵循的法律规则。本 文将会收集由于法律规范的缺失而导致的我国高校教师在学术权力行使或学术权利 得不到维护的纠纷案例,主要体现在教师评聘、奖励惩罚、学位授予等诸多环节。通 过对典型的案例的分析,让高校教师学术权力式微的状况更加直观。案例来源主要是 资料检索过程中发现的已公开报道的典型案例,如相关法学案例书籍、相关硕、博论 文中的相关的案例分析、中国法院网以及法律文库等。 (二)研究思路 本研究是对高校教师学术权力的法律规范问题的研究, 首先这里的高校教师指公 立高等学校中教学与科研任务的实质承担者。 而本文的学术权力则是在对学界对学术 权力概念的研究综述的基础上进行的定义。 以法理学为基础, 探究权力是权利的保障, 而法律又是权力的载体,以马克思法律规范权力的思想为基础,探究高等学校教师学 术权力的法律规范,提出学术权力的合理合法性。结合具体案例,探析由于学术权力 的法律规范的缺失而导致的高校教师在评聘、奖励等环节的权利受损,进而结合美、 英、德、法等国的高等教育法制进行相关对比分析,取之所长,避之所短。最后从实 体与程序法等方面对教师的权力(权利)救济进行对策分析。 第二章 高校教师学术权力及其合法性 关于高校教师学术权力及其法律规范的研究 8 第二章 高校教师学术权力及其合法性 2.1 学术权力的概念界定 关于“学术权力”的概念界定,笔者在文献综述部分已经做了较多的整理,在此 根据本研究从法律规范上研究高校教师学术权力的需要, 试图根据学界的相关界定厘 清几个问题。 1、学术权力的定义抛开法律是否有意义?在大批关于高校管理制度的研究中, 学者几乎都会提及大学管理的行政化倾向,因学术权力与学术密切相关,而学术本身 的知识性、专业性以及复杂性,构成了学术权力的特殊性。因此有学者认为“学术权 力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主要来源于专业和学术能力,而不是来源于职务或组织,行政 权力只能产生于制度和正式的组织, 有纵向的层次性和隶属关系, 只要行政组织存在, 行政权力就有持续的支配力,而学术是不断发展的,学术权力没有持续的支配力。 ” 而“行政权力的核心是权 ,权大力大;学术权力的核心是力 ,力大权大” 这 个论断更是把学术权力只定位为跟知识本身相关的权力, 但正如笔者讨论的关于权力 的合理化一样,权力离开法律的规范,首先有可能成为“暴政” ,其次根本不能起到 权力维护相关权利的作用。显然,抛开法治来谈学术权力是行不通的,正如湛中乐教 授所言“大学需要自治,大学更需要法治。现代高等教育不再是偏安于社会一隅的纯 粹精神净土,其需要走出塔门迎接国家法度的考量” 。 2、 “行政性学术权力”还是“学术行政权”?别敦荣教授关于学术权力的定义引 发了笔者的相关思考, “就学理而言,学术权力指管理学术事务的权力。其主体,即 权力的掌握者或行使者,可以是教师民主管理机构或教师,也可以是学校行政管理机 构或行政管理人员,还可以是政府及其高等教育管理部门等;其客体,即权力的作用 对象, 必定是学术事务; 其作用方式, 可以是行政命令式的, 也可以是民主协商式的。 ” “学术权力管理主要不外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民主管理方式;另一种是行政管理方 式。 ” 根据别教授的研究,赵俊芳博士认为高校的民主性学术权力主要指大学以委员 周叶中、周佑勇高等教育行政执法问题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41 夏再兴什么是学术权力【j】咸宁师专学报2001(1) 湛中乐大学法治与权益保护【m】北京:中国法治出版社,2011 别敦荣学术管理、学术权力等概念释义【j】 2000(2) 关于高校教师学术权力及其法律规范的研究 第二章 高校教师学术权力及其合法性 9 会为学术权力载体,通过委员会一人一票的方式决定学术相关事务及资源分配的权 力。其主体主要是拥有学术身份的教授、副教授等学术人员与其他各成分代表,包括 理事会、评议会、教师大会、教代会、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等组织。大学行政性 学术权力是指以校长为首的具有一定层级性的校、院、系等学术组织的领导者以及大 学职能部门。从角色看,行政性学术权力具有执行职能;从运行方式看,自上而下。 与民主性学术权力相比较,行政性学术权力主体虽具有一定学术属性,但以行政身份 为主。其特点是依据法律、政策、制度、指示等照章办事、统一指挥、自上而下、等 级服从,具有一定层次性。笔者实质上非常排斥“行政性学术权力”与“民主性学术 权力”这样的分野,这种认识的普遍存在无疑是把学术管理行政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为在大学自治权的内在结构中,行政管理权更多的体现为一种“权力” ,而民主性 学术权力则更多的表现为一种“权利” ,在双方博弈的过程中,民主性学术权力天然 的处于劣势。这种争论在很多研究中也表现为“教授治学”与“校长治校”的探讨, 在 1957 年,美国人桑斯顿.卫卜兰在美国高等教育一书中,曾对大学校长提出粗 鲁的控诉,称他们为“学阀” ,在教授中,很多人厌恶那些“学术领导” ,实质上无疑 不是对所谓 “行政性学术权力” 的控诉。 笔者更愿意将高校的权力都归为行政性权力, 然后再将之分隔为“学术行政权”与“一般行政权” 。学术权力本质上是学术人员自 我管理学术事务的行政权。与一般行政权相比,这种行政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即要 求行政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和学术能力。将学术权力从行政权中剥离出来, 并由学术人员自己行使,有利于提高学术人员在大学治理中的地位。 3、相关法律如何界定学术权力?秦惠民教授对大学治理中的权力从法律规范层 面分为四类,其中把学术权力认定为法律规定的学术性任务组织所行使的权力。 我 国法律通过规定高等学校教学、科研活动中各种审议学术事项的任务型组织的形式, 诸如学术委员会、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等,明示或默许这种组织中根据审议学术事项 的任务而构建起来的权力学术权力或称为知识性权力、专业权力。如我国高等 教育法第四十二条规定“高等学校设立学术委员会,审议学科、专业的设置,教学、 科学研究计划方案,评定教学、科学研究成果等有关学术事项” ,但是高等教育法并 未对大学各权力组织的设置、关系与权限等做出规定和说明;2004 年修订版的学 位条例在第九条与第十条也有相关规定,第九条: “学位授予单位,应当设立学位 秦惠民我国大学内部治理中的权力制衡与协调对我国大学权力现象的解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9(8) 第二章 高校教师学术权力及其合法性 关于高校教师学术权力及其法律规范的研究 10 评定委员会,并组织有关学科的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必须有外 单位的有关专家参加,其组成人员由学位授予单位遴选决定。学位评定委员会组成人 员名单由学位授予单位确定,报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备案。 ”第十条: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负责审查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组织答辩,就是否授予硕士学 位或博士学位作出决议。决议以不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通过,报 学位评定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负责审查通过学士学位获得者的名单;负责对学位 论文答辩委员会报请授予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决议,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决定以 不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成员过半数通过。决定授予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名单,报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备案。 ”这种被法律明示或默许的权力在实际执行中遇到过诸多问 题, 首先,诸如在学位授予中所表现出的审查学术论文的是专业内的学术论文答辩委 员会而审查决定权却属于学术委员会,无论从其人员构成还是从其专业性,我们均不 能很好的承认学术评定委员会是高教法治的进步, 刘燕文诉北京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 案就是有力的佐证;其次,任务型组织通过对实质合理性的强调,并将其贯彻到组织 的具体运作过程中去建构权力,往往表现为合作与信任去获得权力,而且其通常有常 规组织根据其要承担的任务得到授权, “所以,任务型组织会表现出更多的对基于专 业知识和技能的权力的依赖” 而不是常规组织中那种不得不服从的强制性。在法律 明示或默许学术权力时,太注意了“学术”本身的特殊性,而忽略了“权力”的一般 性,从而使学术权力先天不足。 2.2 学术权力的合法性 虽然近年来对学术权力的研究已然成为了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但是纵观近年来 的研究, 无非把研究的热点集中于对学术权力概念的界定、对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关 系的研究以及对如何在高校内部加强学术权力的呼吁, 而对大学学术权力自身合法性 的探究则是不足的。这使学界对高校学术权力的研究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失去 根基与依据的,无怪乎会产生周光礼教授所认为的学术权力的研究是假问题的观点 如果要对高校教师的学术权力进行深层次的探究, 则对大学学术权力的合法性问题的 探究则是必须与先行的。 张康之、李东比较常规组织与任务型组织中的权力【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7(4) 周光礼问题重估与理论重构大学“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二元对立质疑【j】现代大学教育,2004, (4) :31-35 关于高校教师学术权力及其法律规范的研究 第二章 高校教师学术权力及其合法性 11 2.2.1 何为合法性何为合法性 在探究学术权力的合法性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白何为合法性的问题。在 20 世纪 的政治理论与社会理论中,合法性是一重要的核心概念。合法性问题的探讨之所以被 如此重视,主要是因为其基本观点关涉人类文明如何维持“秩序”这一最基本问题。 正如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的作者所言:“任何一种人类社会的复杂形态都 面临一个合法性的问题, 即该秩序是否和为什么应该获得其成员的忠诚的问题。 ” “自 从人类进入政治社会以来,合法性的问题就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人类历史上的任 何一种政治统治和大规模的社会管理形式, 都在谋求合法性上做出了努力。 ” 马克思. 韦伯最先对合法性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韦伯研究合法性问题时把对社会史的 研究作为切入点, 发现由命令和服从构成的每一个社会活动系统的存在都取决于它是 否有能力建立和培养对其存在意义的普遍信念,这种信念也就是其存在的合法性。韦 伯认为,任何形式的统治,只有当它被认为是具有“正当”理由的时候,才会为人们 所服从,才会具有合法性。张康之把这一理解作了更加精粹的描述: “统治的正当性 与对统治的认同的总和就构成了统治的合法性” 。 而所谓的正当性,实际上就是对某 种合法秩序的信念,以及行动受这一信念支配的可能性,韦伯在这种所谓“正当性” 信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引申出了权力的概念,并把权力分为三种类型,即传统的权力、感 召的权力和法理型权力。传统的权力依靠“人们对古老传统的神圣性以及实施权威者 的合法地位的牢固信念” ,这种权力主要存在于古代社会,多是世袭性的,如封建社会 中的皇权;感召的权力主要依靠个人的魅力,比如受某个人的人格、气质、涵养以及 学识等吸引而心悦诚服地甘愿表示顺从; 法理型权力主要是指建立在遵守正式制定的 非个人专断的法规基础上的权力,比如职权。 2.2.2 学术权力的合法性学术权力的合法性 根据学界对学术权力的概念的研究综述,笔者认为可以这样总结学术权力,学术 权力就是拥有学术优势的人所具有的对他人的强制力和影响力。 学术权力是因 “学术” 而产生的“权力” 。因此,其合法性的基础理应是“学术”,即高深知识和对高深知识的 探求活动。根据我们对合法性问题的探析,学术权力的“学术”这一合法性基础是如 英戴维米勒主编,邓正来主译.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410 张康之.合法性的思维历程:从韦伯到哈贝马斯j.教学与研究,2002(3):63 约翰逊.社会学理论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282. 第二章 高校教师学术权力及其合法性 关于高校教师学术权力及其法律规范的研究 12 何被确认其的正当性,得到了普遍认同,从而具有合法性效力的呢? 对于这一问题的分析,我们必须把学术权力放在大学这一框架下进行考量。我们 知道,大学是探求与传播高深知识的场所。首先,从大学的形成与发展来看,大学最初 就是一些中世纪的知识分子出于对知识和学问的共同兴趣与爱好,期望在相互交流、 切磋的过程之中,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聚在一起自发组织起来的一个社会团 体。大学从其产生之初,就是以对知识的探求与传播为其目的的,而大学也从其产生之 日起始终扮演着知识权威的角色,这种角色“并非是环境所塑就的,而从某种意义上讲 是一种自赋的角色。这一角色的逐步确立可以说既是大学能够得以长存于世的结果, 也是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大学精神传统以及文化个性得以形成并代代相传的原因。 ” 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虚拟现实试衣间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物联网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可可制品车间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甘肃省酒泉老年大学招聘教师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制作蔬菜汁与果汁混合的营养饮料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淡水藻类养殖环保技术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科技创新产品展示与体验直播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乡村马拉松赛道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输卵管结扎操作步骤
- 现场急救知识培训主持词课件
- 存款代持协议书范文模板
- DB3301T 0374-2022 疗休养基地评价规范
- 胖东来企业文化指导手册
-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 【历年真题合集+答案解析】2024年教资高中历史
- 委托别人找工作的协议
- 医技三基三严知识模拟习题含参考答案
- Y -S-T 732-2023 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挤压型材截面图册 (正式版)
- 不定代词专项练习(附详解)
- 科研数据的存储与管理
- 内镜床旁预处理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