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专业论文)语用论辩术的谬误理论.pdf_第1页
(逻辑学专业论文)语用论辩术的谬误理论.pdf_第2页
(逻辑学专业论文)语用论辩术的谬误理论.pdf_第3页
(逻辑学专业论文)语用论辩术的谬误理论.pdf_第4页
(逻辑学专业论文)语用论辩术的谬误理论.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m a s t e rt h e s i s ,2 0 11 u n i v e r s i t yc o d e :1 0 2 6 9 s t u d e n ti d :5 10 8 2 9 0 3 0 4 3 e a s tc h i n a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舢9m 4 050 9川i唧y 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郑重声明: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 谗喻粼驷锣像翘必 ,是在华东师范大学攻读班, 博士( 请勾选) 学位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 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 示谢意。 作者签名: 日期:到f 年6 月7e l 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 :运用蚴坪术酌谬谚渺 系本人在华东师范大学 攻读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硒生博士( 请勾选) 学位论文,本论文的研究 成果归华东师范大学所有。本人同意华东师范大学根据相关规定保留和使用此学 位论文,并向主管部门和相关机构如国家图书馆、中信所和“知网一送交学位论 文的印刷版和电子版;允许学位论文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及数据库被查阅、 借阅;同意学校将学位论文加入全国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共建单位数据库进行检 索,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它方式合理复制 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请勾选) () 1 经华东师范大学相关部门审查核定的“内部 或“涉密 学位论文, 予年月日解密,解密后适用上述授权。 ( 、) 2 不保密,适用上述授权。 导师签名本人签名垫霞: 训1 年参月| 7 e l 王重霞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姓名职称单位备注 贺善侃教授东华大学主席 冯棉教授华东师范大学 贾国恒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 论文摘要 自汉布林以来,谬误理论重新焕发出生机,本文以后汉布林时代的谬误研究 为背景,以语用论辩术的谬误理论为研究对象,系统、详尽地分析、评述了语用 论辩术的谬误理论的具体内容,并着重讨论了理性讨论者十戒。本文主要通过研 究语用论辩术的谬误理论,从而发现这一理论的内在问题,并获得一种从语用学 和论辩术的维度研究谬误的新视角。 全文主要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对语用论辩术进行简单的介绍。说清楚语用论辩术的思想来 源,即:巴特和克雷伯的形式论辩术、波普和阿尔伯特的批判理性主义、奥斯汀 和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以及格莱斯的会话准则理论。在了解了语用论辩术的思想 来源之后,本文对语用论辩术的概貌也做了介绍,即语用论辩术的总体特征和基 本内容。 第二部分则着重介绍了语用论辩术的谬误理论的主要内容。这部分主要分为 三点。首先,本文通过介绍语用论辩术的谬误的实质以及一些学者谬误理论,例 如亚里士多德的谬误理论、标准谬误论以及汉布林的谬误理论,得出语用论辩术 谬误的实质:谬误就是对规则的违反。其次,通过对理性讨论者十戒的逐条分析, 全面考察了语用论辩术对各种具体谬误的研究。最后,探讨了理性讨论者十戒的 意义。 第三部分主要是对语用论辩术的谬误理论的进一步研究。首先,根据批判性 讨论规则和传统逻辑,本文介绍了语用论辩术的谬误理论的意义与局限性;其次, 本文通过图表对传统逻辑的谬误和语用论辩术的谬误进行比较;最后,介绍了沃 尔顿的谬误理论以及语用论辩术的谬误理论的影响。 关键词:爱默伦、语用论辩术、谬误、形式论辩术、理性讨论者十戒、沃尔顿 a b s t r a c t s i n c eh a m b l i nl a t e r , f a l l a c yt h e o r yh a sb e e nr e v i v e d i nt h i sp a p e r , t h ef a l l a c y t h e o r yo fp r a g m a - d i a l e c t i c sa st h er e s e a r c ho b j e c t ,t h ea u t h o r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a n a l y z e d a n dr e v i e w e dt h ep r a g m a - d i a l e c t i c s ,a n ds p e c i a lp r e s e n t e dt h et e nc o m m a n d m e n t sf o r r e a s o n a b l ed i s c u s s a n t s b ys t u d yt h ef a l l a c yt h e o r yo fp r a g m a - d i a l e c t i c s ,t h ea u t h o r f o u n ds o m eq u e s t i o n sa b o u ti ta n dg e tan e wv i e w p o i n tt h a ts t u d yf a l l a c yf r o m p r a g m a t i c sa n dd i a l e c t i c sp o i n t s t h i sp a p e ri sd i v i d e dt h r e ep a r t s c h a p t e rim a i n l yi n t r o d u c e dt h ep r a g m a - d i a l e c t i c s f i r s t l y , t h ea u t h o ri n t r o d u c e d t h e p r a g m a - d i a l e c t i e a lc r e a t i o n , a n d s t u d i e d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p a t h o ft h e p r a g m a - d i a l c c t i c s s e c o n d l y ,t h ea u t h o ri n t r o d u c e da no v e r v i e wo fp r a m a - d i a l c c t i c s , t h ep r a g m a - d i a l e c t i c ss e v e r a lc o r cc o n c e p t sw e r ca n a l y z e d ;t h i r d l y ,t h ea u t h o r p r e s e n t e dt h ep r a g m a - d i a l e c t i c a lt h e o r e t i c a ls o u r c e :t h ef o r m a ld i a l e c t i c a lt h e o r yo f b a r t ha n dk r a b b e ,c r i t i c a lr a t i o n a l i s mo fp o p p e ra n da l b e r t ,t h et h e o r yo fs p e e c ha c t s o f a u s t i na n ds e a r l ea n dg r i c e st h e o r yo f r a t i o n a lv e r b a le x c h a n g e s c h a p t e r l im a i n l yi n t r o d u c e dt h ef a l l a c yt h e o r yo f p r a g m a - d i a l e c t i c s t h i ss e c t i o n m a i n l yi n t r o d u c e dt h r e ep o i n t s f i r s t l y , t h ea u t h o rp r e s e n t e dt h en a t u r eo ff a l l a c ya n d a n a l y z e ds o m cs c h o l a r s s t u d i e s a b o u tf a l l a c yn a t u r e ,s u c ha sf a l l a c yt h e o r yo f a r i s t o t l e ,t h es t a n d a r dt r e a t m e n to ff a l l a c ya n dt h ef a l l a c yt h e o r yo fh a m b l i n ;t h e nt h e a u t h o ra n a l y z e dt h en a t u r eo fp r a g m a - d i a l e c t i c a lf a l l a c yc o n c e p t i o n :f a l l a c yi sv i o l a t e d t h er u l e so fc r i t i c a ld i s c u s s i o n s e c o n d l y , t h ea u t h o rs t u d i e dt h ec o n t e n t so ft h et e n c o m m a n d m e n t sf o rr e a s o n a b l ed i s c u s s a n t s ,a n da r i s i n gd u et ov i o l a t i o no ft h e s er u l e s f a l l a c i e s t h et h i r d l y , t h i sp a p e rs t u d i e dt h ev a l u eo ftt h et e nc o m m a n d m e n t sf o r r e a s o n a b l ed i s c u s s a n t s c h a p t e r f u r t h e rs t u d i e dt h ef a l l a c yt h e o r yo fp r a g m a - d i a l e c t i c s f i r s to fa l l ,b y t h er u l e so fc r i t i c a ld i s c u s s i o na n dt r a d i t i o n a ll o g i c a lv i e w p o i n t s ,t l l i sp a p e rp r e s e n t e d t h ev a l u ea n dl i m i to ft h ef a l l a c yt h e o r yo fp r a g m a - d i a l e c t i c s b e s i d e s ,t h ea u t h o r c o m p a r e dt r a d i t i o n a ll o g i c a lf a l l a c i e s 、) i r i mp r a g m a - d i a l e c t i c a lf a l l a c i e sb yt h ef o r mo fa c h a r t t h e n , t h i sp a p e ri n t r o d u c e dt h ef a l l a c yt h e o r yo fw a l t o na n d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t h e f a l l a c yo f p r a g m a - d i a l c c t i c s k e yw o r d s :eh v a ne e m e r e n ,t h ep r a g m a - d i a l e c t i c s ,f a l l a c y ,t h ef o r m a l d i a l e c t i c s ,t h et e nc o m m a n d m e n t sf o rr e a s o n a b l ed i s c u s s a n t s ,d o u g l a s ,w a l t o nn 目录 导论1 一、语用论辩术的谬误理论的研究现状分析1 二、本文的任务和思路4 第一章语用论辩术简介5 第一节语用论辩术的创立5 第二节语用论辩术的概貌6 一、语用论辩术的总体特征6 二、语用论辩术中。论辩”的概念7 三、“批判性讨论”的理想模式7 四、理性讨论者十戒9 第三节语用论辩术的理论来源1 0 一、巴特和克雷伯的形式论辩术1 l 二、波普和阿尔伯特的批判理性主义1 2 三、奥斯汀和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1 5 四、格莱斯的会话准则理论1 7 第二章语用论辩术的谬误理论2 0 第一节谬误的实质2 0 一、前语用论辩术的谬误研究2 0 二、谬误:对批判性讨论规则的违背2 2 第二节具体谬误的研究2 3 第三节谬误的识别3 9 第三章对语用论辩术的谬误理论的进一步研究4 l 第一节语用论辩术的谬误理论的局限与价值4 1 一、从批判性讨论及其规则看语用论辩术的谬误理论的局限性4 l 二、从与传统逻辑谬误理论的对比中看语用论辩术的谬误理论的价值4 2 第二节沃尔顿对语用论辩术的发展4 7 一、沃尔顿的谬误理论对语用论辩术的继承4 7 二、沃尔顿对语用论辩术的谬误理论的批判鸽 三、沃尔顿的语用的谬误理论对语用论辩术的发展4 9 附录5 2 参考文献5 5 后记5 8 导论 一、语用论辩术的谬误理论的研究现状分析 对于谬误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把谬误理解为“似是而 非的推理 ,并把谬误的研究与形式逻辑相联系。对于谬误的这种研究方法一直 持续到汉布林( c l h a m b l i n ) 所处的时代。汉布林不满于把谬误理解为“看似 有效实则无效的推理( 这一对谬误的标准处理) ”,提出了谬误处理的新工具,即形 式论辩术( f o r m a ld i a l e c t i c s ) 。他的著作谬误 的出版对传统谬误的研究产生 了极大的刺激,并引起众多学者对谬误这一概念的反思。 语用论辩术的谬误理论正是后汉布林时代谬误研究的一个重要代表。其主 要的代表人物就是荷兰论辩学者弗朗斯凡爱默伦( f h v a ne e m e r e n ) 和罗布荷 罗顿道斯特( r o bg r o o t e n d o r s t ) 。爱默伦是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人文学院言语交际、 论辩理论和修辞学系的教授、博士生导师、阿姆斯特丹大学文化研究院“论辩文 本 ( a r g u m e n t a t i v et e x t ) 研究项目主任。他创立了关于论辩的语用论辩术这一理论, 同时还是论辩研究国际学会国际论辩研究协会( i s s a ) 的创始人之一。他与荷罗 道顿斯特等人合作,发表了很多关于语用论辩术的文章,并在论辩杂志的第l 卷( 1 9 8 7 ) 第三期特设了谬误理论专号。在1 9 8 9 1 9 9 0 年间,荷兰人文和社会科 学高等研究所组建了“作为论辩语篇规则之违反的谬误研究计划组,专门研究 。苗力田主编: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一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 9 9 0 ,第5 5 1 页 o 形式论辩术:汉布林认为这是一种受约束的对话( r e g u l a t e dd i a l o g u e ) 或对话群( f a m i l yo fd i a l o g u e ) 西 蒙韦尔斯( s i m o nw e l l s ) 和克里斯里德( c h r i sr e e d ) 进一步指出:“形式论辩术是一种有规则的对话, 参与者根据规则集依次发言,规则集能够详细说明与对话的语境和先前的陈述相对的形式。” ( h t t p :h o m e p a g e s i n e e d u k i r a h w a n a r g m a s a r g m a s 0 4 p a p e r 0 5 p d f ) 质言之,汉布林所说的形式论辩术指的 是一种对于使用语境( c o n t e x to fu s e ) 的研究,在这些语境中一方通过与另一方进行受规则支配的、有秩序 的言语交换来提出论证参见蔡广超:。汉布林的谬误理论研究”,2 0 0 7 届华东师大学硕士毕业论文,上海 四参见c l h a m b l i n :f a l l a c i e s l o n d o n :m e n t h u e n , 1 9 7 0 o 这里的。后汉布林时代的谬误研究”,是指在汉布林之后,当代谬误研究学者从不同的方面、角度更为深入 和系统地解释了传统谬误理论的不足,并提出了各种新的具体的解决方法,逐渐形成当代谬误研究的多元进 路。如巴特( e m b a n h ) 和克雷伯( e c w k r a b b e ) 的形式论辩术、沃尔顿的新论辩术、爱默伦和荷罗道 顿斯特的语用论辩术等参见蔡广超:。汉布林的谬误理论研究”第4 8 页 语用论辩术的谬误理论,发表了不少重要的谬误研究成果。论辩交际谬误 一书从语用论辩术的角度,对什么是谬误进行了研究。根据语用论辩术的观点, 谬误是论辩语篇中所采取的妨碍解决意见分歧的步骤。此书首先阐明了论辩语篇 的特点以及如何才能对论辩语篇进行合理的分析,并且介绍了“未表达前提 、“论 辩结构 、“论证图式 等概念。此外,重构论辩性话语圆、论辩理论基础一历 史背景与当代发展 、批评性论辩:论辩的语用辩证法、论辩巧智:有理 说得清的技术囝等著作也是我们研究语用论辩术的谬误理论的重要文本。 在西方,关于语用论辩术的谬误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大学。 另外,加拿大的逻辑学家道格拉斯沃尔顿( d o u g l a sw a l t o n ) 也尝试用语用学和 论辩术的视角来研究谬误理论。在沃尔顿看来,谬误并不是论证本身,而是论证 的使用,是在对话语境( d i a l o g u ec o n t e x t ) 中被错误运用的论辩技术。沃尔顿用“论 证图式( a r g u m e n ts c h e m e ) 一 来解决非形式谬误的问题,即从论证结构来看谬误, 谬误是某种论证型式的误用。在沃尔顿看来,所谓的“谬误就是阻碍对话前进的 欺骗性的坏论证。它是对话过程中,不同对话类型之间的错误移动。 虽然语用论辩术在国际上尚是新事物,研究的人并不是很多,但它对国内的 一些学者来说并不陌生。早在1 9 9 1 年爱默伦就曾应邀来北京大学讲学,让我国的 更多学者了解了语用论辩术。1 9 9 2 年我国学者旋旭翻译了论辩交际谬误 一书,而张树学也于2 0 0 2 年翻译了批评性论辩:论辩的语用辩证法一书。这 些关于语用论辩术译著的产生,为其在我国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这些 田f h v a ne e m e r e n ,r o bg m o t 吼d o r s t :a r g u m e n t a t i o n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 a n df a l l a c i e s a p r a g m a - d i a l e c t i c a lp e r s p e c t i v e , l o n d o n :u n i v e r s i t yo f a l a b a m ap r e s s ,1 9 9 2 霉参见f h v a i lf 七m c l c n 。r o bg r o o t e n d o r s t , s j a c k s o n & s j a c o b s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n ga r g u r a e n t a t i v e d i s c o u r s e ,l o n d o n :u n i v e r s i t yo f a l a b a m ap r e s s 1 9 9 3 四参见f h v 狮e e l n 嬲l ,r o bg r o o t e n d o r s t & aes n o e e kh e n k e m a n s ,w i t hj 八b l a i r , i lh j o h n s o n 。ec w k r a b b e , c h p l a n t i n 。d n w a l t o n 。c h a w i l l a r d , j w o o d s & d z a r e f s k y :f u n d a m e n t a l so f a r g u m e n t a t i o n t h e o r y h a n d b o o ko fh i s t o r i c a lb a c k g r o u n d sa n dc o n t e m p o r a r yd e v e l o p m e n t s , m a w h a hn j : l a w r e n c ee r l b a u ma s s o c i a t e s ,19 9 6 回弗朗斯凡爱默伦、罗布荷罗顿道斯特:批评性论辩:论辩的语用辩证法 ,张树学译,北京:北京大 学出版社,2 0 0 2 年其英文版见f h v a ne e m e r e n 。r o bg r o o t e n d o r s t :as y s t e m a t i ct h e o r yo f a r g u m e n t a t i o n t h ep r a g m a - d i a l e c t i c a la p p r o a c h c a m b r i d g e :c a m b r i d g eu i l i v e r s i t yp r e s s 2 0 0 4 o 弗朗斯凡爱默伦、弗兰西斯卡斯汉克曼斯:论辩巧智:有理说得清的技术,熊明辉、赵艺译。 新世界出版社,2 0 0 6 年5 月第一版,其英文版为f h w a n e e m e r e n f r a n c i s c a s n o e k h e n k e m a n s :a r g u m e n t a t i o n : a n a l y s i s ,e v a l u a t i o na n dp r e s e n t a t w n , m a h w a hn j :l a w r e l l c ee r l b a u ma s s o c i a t e s 。2 0 0 2 熊明辉、赵艺将a r g u m e n ts c h e m e 译为论证图式,见论辩巧智:有理说得清的技术中英文索引对照表 o 武宏志、周斌武、唐坚:非形式逻辑导论: ( 上下册) ,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9 ,第6 8 4 页 2 译著主要是从语用学的角度来谈语用论辩术,其影响虽然也涉及了逻辑学内容, 但主要倾向于语言学领域。中山大学的熊明辉于2 0 0 6 年出版了译著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1 0 年 - 3 二、本文的任务和思路 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到汉布林,从“看似有效实则无效的推理”这一谬误 的标准处理到谬误处理的新工具,谬误理论发生了重大的转折。这一转折不仅把 谬误从形式逻辑的框架中解脱出来,而且还为它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从而使谬误 再度成为逻辑学研究的热点。在后汉布林时代的谬误研究领域,由荷兰阿姆斯特 丹的爱默伦和荷罗顿道斯特创立的语用论辩术的谬误理论逐步发展壮大。语用论 辩术的谬误理论把语用学与论辩术结合起来,对人的言语交际行为进行分类,创 立了批判性讨论的理想模型。在批判性讨论的理想模型的框架下,语用论辩术对 批判性讨论的言语行为规范进行研究,构造了批判性讨论的规则,即理性讨论者 的行为规范,而谬误就被当作是对这些规则的违反。本文主要的任务就是对语用 论辩术的谬误理论进行简单地介绍与梳理,然后着重讨论理性讨论者十戒,使大 家对语用论辩术的谬误有更明确的认知。 本文对语用论辩术的谬误理论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介 绍语用论辩术的发展轨迹、语用论辩术的基本特征及其理论来源,使我们能更好 的了解语用论辩术的谬误理论产生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是本文的主要内容,即 结合理性讨论者十戒来讨论语用论辩术的谬误理论。这是其谬误理论的核心思想, 也是本文的核心思想。除此之外,第二部分也对语用论辩术的谬误的实质进行了 分析。第三部本文是对语用论辩术的进一步研究。这里主要有两部分,首先,通 过与传统逻辑的谬误的对比,对语用论辩术的谬误的概念合理性与局限性进行了 探讨;其次,介绍沃尔顿对语用论辩术的继承和发展,并研究语用论辩术与新论 辩术的理论联系。 4 第一章语用论辩术简介 第一节语用论辩术的创立 从上世纪7 0 年代到现在,语用论辩术已经有4 0 年的发展历史。在这段时间 中,语用论辩术从爱默伦与荷罗顿道斯特的合作提出,到如今的不断壮大,从最 开始的侧重于言语交际到现在的侧重于修辞学的研究。其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 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语用论辩术的准备阶段( 1 9 7 0 年一1 9 8 4 年) 。从2 0 世纪7 0 年代 开始爱默伦和荷罗顿道斯特对论辩的各种理论方法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这 些研究不仅包括亚里士多德和西塞罗等古希腊和古罗马杰出的论辩学者的作品, 还包括现代的经典著作。例如,斯蒂芬图尔敏( s t e p h e ne t o u l m i n ) 的 论证 之用( t h eu s eo f a r g u m e n t ) ,佩雷尔曼( c h a i mp e r e l m a n ) 和提苔卡( l u c i e o l b r e c h t s - t y t e e a ) 的新修辞学:论辩理论( l an o u v e l l er h e t o r i q u e :t r a i t ed e l ,a r g u m e n t a t i o n ) 圆等。这些研究成为了语用论辩术创立的重要理论基础。 第二个阶段是语用论辩术的创立阶段( 1 9 8 4 年一2 0 0 3 年) 。2 0 世纪8 0 年代, 爱默伦和荷罗顿道斯特等人明确提出了关于论辩的语用论辩术,这个时期的主要 作品是论辩性讨论中的言语行为 。这本书首次提出了语用论辩术的基本思想, 并在书中交代了批判性讨论的理想模式。到了2 0 世纪9 0 年代,他们的研究不断 向纵深发展,影响也随之扩大,主要代表作有:论辩交际谬误,这本书系 统地阐述了语用论辩术的谬误理论,讨论了从语用论辩术的角度看什么是谬误的 问题,并且首次阐明了论辩语篇的特点以及如何才能对论辩语篇进行合理的分析; ms t e p h e ne t o u l m i n :砀e 雠o f a r g u m e n t , c a m b r i d g e :c a m b r i d g eu n i v e r s i t yp r e s s 1 9 5 8 o 参见c h a i ml p e r c l m a na n dl o l b r e c h t s - t y u m l :t h en e wr h e t o r i c :at r e a t i s e0 1 1a r g u m e n t a t i o n n o t r ed a m e : u n i v e r s i t yo f n o t r ed a m ep r e s s 1 9 6 9 固参见f h v a ne a n e r e n r o bg r o o t c n d o r s t :s p e e c ha c t si na r g u m e n t a t i v ed i s c u s s i o n s at h e o r e t i c a l m o d e l f o rt h ea n a l y s i so f d i s c u s s i o n sd i r e c t e dt o w a r ds o t v i n gc o n f l i c t so f o p i n i o n d o r d r e e h t :f o r i s , 1 9 8 4 重构论辩性语篇一书介绍了用语用论辩的方法系统重构论辩性语篇的方法; ,第3 1 4 页,参见彳s y s t e m a t i ct h e o r y o f a r g u m e n t a t i o n t h e p r a g m a - d i a l e c t i c a l a p p r o a c h p p l ,其译本批评性论辩:论辩的语用辩证法一书对。论辩”的定义的翻译 为:论辩是借助命题星群论证或驳斥论点中所表达命题的方式使理性批评者接受某一观点的言语、社会与理 性行为见弗朗斯凡爱默伦、罗布荷罗顿道斯特:批评性论辩:论辩的语用辩证法 ,张树学译,第l 页 7 方接受某一立场而消除意见分歧,达到意见的统一。解决意见分歧的途径主要有 两种:一种是对意见分歧置之不理,另一种是试图解决意见分歧,达成理性的一 致。后一种正是批判性讨论的目的。为了能更好地解决意见分歧,达成理性的一 致,语用论辩术者提出了批判性讨论( c r i t i c a ld i s c u s s i o n ) 的理想模型。批判 性讨论是论辩性讨论的理想类型,是指发生在两方之间,一方为正方 ( p r o t a g o n i s t ) ,即为某一特定立场作辩护的一方;一方为反方( a n t a g o n i s t ) , 即挑战这一立场的一方。在批判性讨论的过程中,正方试图使得反方相信其立场 的可接受性,而反方则试图对正方的立场提出质疑或异议。批判性讨论主要分为 四个阶段( 并不是所有的批判性讨论都是按这四个阶段顺序进行的) ,用图表示如 下: 1 冲突( c o n f r o n t a t i o n ) 阶段 2 开始( o p e n i n g ) 阶段 批评性讨论 3 论辩( a r g u m e n t a t i o n ) 阶段 4 结束( c o n c l u d i n g ) 阶段 冲突阶段,论辩双方确定他们之间存在着意见分歧在非混合型意见分歧 中,这仅仅意味着一方的立场并不是马上为另一方所接受,而是会遭到质 疑或批评在混合型意见分歧中,另一方提出了相反的立场 开始阶段,论辩双方都试图消除意见分歧他们分配了角色分配:谁是正 方,谁是反方他们就讨论规则以及讨论的出发点也达成了一致意见 论辩阶段,正方通过提出论证来应对反方的异议或打消反方的疑虑,为他 的立场作辩护有时,这一立场会遭到反方的连绵不断的异议 结论阶段,论辩双方评估意见分歧消除的程度,确定论辩结果支持哪一方 如果正方收回自己的立场,那么意见分歧消除就支持反方;如果反方放弃 了他的怀疑,那么意见分歧的消除支持正方 o 弗朗斯凡爱默伦、弗兰西斯卡斯汉克曼斯:论辩巧智:有理说得清的技术l ,熊明辉、赵艺译, 第2 3 页 8 ) ) ) ) 1 2 3 4 ,l,l,一, 四、理性讨论者十戒 批判性讨论模型从论辩的角度分析了解决意见分歧的理想步骤,即批判性讨 论的四个步骤,这是一个动态的解决意见分歧的过程。在这之后,为了更好地使 这个理想模型能够规范化的执行,爱默伦与荷罗顿道斯特又从语用学的角度讨论 了不同的言语行为在上述四个不同阶段的具体类型及其解决意见分歧方面的不同 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这些言语行为必须满足的讨论程序及其规则。由于批 判性讨论的程序和规则与希望通过论辩方式来解决意见分歧的理性讨论者的行为 有关,这便出现了作为语用论辩术主要内容之一的理性讨论者的行为准则( c o d eo f c o n d u c tf o rr a t i o n a ld i s c u s s a n t s ) 或“理性讨论者十戒( t e nc o m m a n d m e n t sf o r r e a s o n a b l ed i s c u s s a n t s ) 。其具体内容如下: 1 ,自由规则:论辩双方不得彼此阻止对方提出立场,或者阻止对方质疑立场 2 、举证责任规则:如果提出立场的一方被要求为立场做辩护,他就具有辩护 的义务 3 、立场规则:一方对立场抨击必须与另一方确实已经提出的立场有关 4 、相干规则:只有提出了与立场相关的论辩时,其立场才得到辩护 5 、未表达前提规则:一方不得错误地把另一方未表达的东西当作前提来提 出,或者否定对方留有余地的前提 。 6 、出发点规则:论辩双方都不能错误地把前提当作公认的出发点,或者否认 代表了公认出发点的前提 7 、论证图式规则:如果辩护没有借助正确运用适当论证图式来进行,那么就 不能认为立场得到了决定性辩护 8 、有效性规则:在论辩中,推理必须是逻辑有效的,或者必须通过弄清一个 或多个未表达前提使之逻辑有效的 9 、结束规则:立场辩护失败必然导致正方要收回立场,而立场辩护成功必然 导致反方要收回质疑 1 0 、用法规则:论辩双方均不得使用不清晰或含混的语言表达式,且必须尽可 。晋荣东:逻辑何为:当代中国逻辑的现代性反思 ,第3 1 6 页 - 9 能谨慎正确地解释对方的语言表达式。 如果说批判性讨论的理想模型表明了语用论辩术的论辩方面的内容,那么理 性讨论者十戒则是从言语行为的角度,结合批判性讨论的理想模型对语用论辩术 进行了进一步的诠释。理性讨论者十戒是针对批判性讨论的不同阶段提出的,而 批判性讨论的理想模型也为理性讨论者十戒提供了语境方面背景,即理性讨论者 的行为规则是与批判性讨论的理想模型相匹配的。具体的如下图所示: 批评性讨论对应的理性讨论者的行为规则 ( 1 ) 冲突阶段规则一 ;规则十;规则三 ( 2 ) 开始阶段规则二;规则十;规则三 规则四;规则十;规则三;规则五; ( 3 ) 论辩阶段 规则六;规则七;规则八 ( 4 ) 结论阶段规则九;规则十 第三节语用论辩术的理论来源 语用论辩术是一种结合了语用学与论辩术而产生的理论。从论辩术的理论渊 源来说,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论辩术,而从其直接的理论来源来看,它主要 是结合了巴特( e m b a r t h ) 和克雷伯( e c w k r a b b e ) 的形式论辩术、波普( k a r l p o p p e r ) 和阿尔伯特( h a n s 砧b e n ) 的批判理性主义、奥斯汀( j l a u s t i n ) 和塞尔 ( j o h nr s e a r l e ) 的言语行为理论以及格莱斯( p a u lg r i c e ) 的会话准则理论。 本 国弗朗斯凡爱默伦、弗兰西斯卡斯汉克曼斯:论辩巧智:有理说得清的技术) ,熊明辉、赵艺译, 第1 7 9 - 1 8 0 页。 。规则一有时是发生在冲突阶段,按论辩巧智:有理说得清的技术) 一书第1 8 1 页谬误的概述部分的划分, 本书也把对规则一的违背划分在冲突阶段。 o 弗朗斯凡爱默伦、罗布荷罗顿道斯特:批评性论辩:论辩的语用辩证法 ,张树学译,第“页 1 0 文主要讨论其直接的理论来源。 一、巴特和克雷伯的形式论辩术 如果说语用论辩术是汉布林理论的间接产物,那么它应是巴特和克雷伯的形式 论辩术的直接产出。汉布林于1 9 7 0 年第一个发明并使用了“形式论辩术 一词, 他基于不同说话者之间的理性讨论过程,构造了如何交换论证的严格的规则系统。 从词法的角度看,“形式论辩术一一词直接来源于亚里士多德的“论辩术一。就理 论内容来说,汉布林所说的论辩术则是指一种对于使用情境( c o n t e x to f u s e ) 的研 究。在这些情境中,一方通过与另一方进行有规则和秩序的言语行为的交际来提 出论证。圆汉布林通过考察历史上重要哲学家的谬误理论,把论证置于刻画了其使 用情境的论辩术系统( d i a l e c t i c a ls y s t e m ) 中,从而提出了一个分析谬误的理论框 架,创立了形式论辩术。 在汉布林之后,荷兰逻辑学家巴特( e m b a r t h ) 和克雷伯( e c w k r a b b e ) 对形 式论辩术做了进一步发展。“他们把关于理性论辩的理论设想为一个关于合理论证 程序规则的有限集,由这些规则产生的论辩是合理论证,而谬误则是不能由这些 规则产生的论辩步骤。一国“在从公理到对话一书中,他们提出了构成形式 论辩系统的一般规则集,取代了标准谬误论所提供的具体而琐碎的解释。事 实上,早在1 9 7 7 年,巴特等人的工作就表明了谬误能在形式论辩系统中得到很好 地分析和处理。通过对诉诸人身论证的形式论辩分析,这种论证被证明是可 以为系统所接受的规则产生的讨论步骤,因而不是谬误。劈 巴特和克雷伯部分基 于爱尔朗根学派( e f l a n g e ns c h 0 0 1 ) 的对话逻辑( d i a l o g u el o g i c ) ,提出论辩的形式 论辩术( 形式。的论辩系统) ,描述了该系统的规则集。他们认为,“如果一个 参见f h v a i le e m e r e n g - r o o t e n d o f s t & t k r u i g e r :h a n d b o o ko f a r g u m e n t a t i o nt h e o r y , d o r d r c c h te t c f o 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