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学专业论文)国际教科书评价方法研究.pdf_第1页
(比较教育学专业论文)国际教科书评价方法研究.pdf_第2页
(比较教育学专业论文)国际教科书评价方法研究.pdf_第3页
(比较教育学专业论文)国际教科书评价方法研究.pdf_第4页
(比较教育学专业论文)国际教科书评价方法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比较教育学专业论文)国际教科书评价方法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国际教科书评价方法研究国际教科书评价方法研究 学科专业名称 比较教育学 申 请 人 姓 名 王小莎 指 导 教 师 陈月茹 副教授 论文提交时间 2010 年 6 月 3 日 单位代码 10445 学号 2008020156 分 类 g40-059.3 独独 创创 声声 明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注:如 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本栏可空)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 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字: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学校学校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 学校学校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 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字: 签字日期:2010 年 6 月 3 日 签字日期:2010 年 6 月 3 日 目录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 iii 一、绪论 . 1 (一)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 1 1.问题提出 . 1 2.研究意义 . 1 (二)概念及研究范围界定 . 2 1.教科书 . 2 2.教科书评价 . 2 3.教科书评价方法 . 3 4.评价指标与评价标准 . 3 (三)文献综述 . 3 1.国外教科书评价方法的系统性研究 . 3 2.教科书评价方法的专题性研究 . 4 3.我国教科书评价方法研究的空缺 . 6 (四)研究方法 . 7 1.文献法 . 7 2.比较研究法 . 7 二、当代国际主流的教科书评价方法 . 8 (一)侧重于文本的静态评价方法 . 8 1.综合分析法(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method) . 8 2.插图评价法(iconography method) . 9 3.审核表法(the checklist method) . 10 4.内容分析法(the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 13 (二)侧重于影响的动态评价方法 . 16 1.学生-评价法(kid-rating method) . 16 2.实验法(the experimental method) . 118 3.德怀术(delphino) . 22 4.问卷法(the questionnaire method) . 24 5.访谈法(the chatting method) . 26 三、当代国际教科书评价方法的特点分析 . 29 (一)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 29 1.以教科书的编审者为主要评价主体的评价方法 . 29 2.以教科书的使用者为主要评价主体的评价方法 . 29 3.以与教科书有关的社会人士为主要评价主体的评价方法 . 30 (二)评价客体的多样化 . 31 1.以教科书为主要评价客体的方法 . 31 2.以教科书和使用者为主要评价客体的方法 . 31 (三)评价重点的多维度 . 31 1.以增长知识为主要评价目的的评价方法 . 31 2.以有利于学习为评价目的的方法 . 32 3.以有利于教学为评价目的的评价方法 . 32 四、国际教科书评价方法对我国的启示 . 33 (一)试用前阶段:以学科专家和教育理论专家为主要评价主体的阶段 . 33 (二)小范围试用阶段:以教师和学生为主要评价主体的阶段 . 34 (三)推广阶段:以与教科书息息相关的所有人为主要评价主体的阶段 . 36 注 释 . 38 参考文献.42 致谢.46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7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国际教科书评价方法研究国际教科书评价方法研究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教科书不仅是课程内容的具体体现,更是教师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的重要依 据,其文本质量和实施效果都会影响到课程的整体质量。近年来,教材的多样化 和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引发了研究者们对教材评价的新探究,其中教科书评价的关 键性工具教科书评价方法的单一化严重影响了教科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 价流程的完整性,成为教科书评价事业进步的障碍之一。鉴于此,本研究比较细 致的诠释了当今国际上比较常用的九种教科书评价方法,在汲取其精华的基础上 提出了解决我国教科书评价现存问题的方案。 论文共分为四部分:一、绪论;二、当代国际教科书评价方法概览;三、当 代国际教科书评价方法的特点分析;四、国际教科书评价方法对我国的启示。 绪论部分涵盖了选题的缘由教科书评价方法的单一性制约了教科书评价 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流程的完整性,文献综述以及本研究使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集中介绍了当代国际常用的九种教科书评价方法,分别对它们的概念及 优缺点、 评价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第三部分是对第二部分的深化, 即对九种教科书评价方法的特点进行再剖析,分别从教科书评价方法应用时涉及 到的三个主要因素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内容进行分析,寻找这九种方 法在上述因素方面的关系;第四部分则是通过第三部分的特点再剖析对我国的教 科书评价产生的启示,提出了解决论文开篇问题的方案构建完整的教科书评 价流程。 教科书的评价流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试用前阶段,是学科专家和教育理 论专家作为主要的评价主体对教科书内在质量的评价阶段,评价客体是教科书, 因此,静态评价法综合分析法、插图评价法、审核表法和内容分析法是该阶 段的常用方法。第二阶段为小范围试用阶段,是其使用者教师和学生对教科 书的应用质量进行评价的阶段,评价客体包括教科书和其使用者。因此,除了上 述静态评价法以外,学生评价法、实验法、德怀术、问卷法和访谈法也是常用方 法。第三阶段是推广阶段,是以与教科书有关的所有人为评价主体的评价阶段。 因此,上述动、静评价法都可以应用于该阶段。教科书评价体系的三个阶段在评 价主体和评价方法上虽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 但必须看到,三者处于评价过程的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不同时期,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不能顾前忽后,更不能顾此失彼。 关键词:关键词:教科书评价;教科书评价方法;教科书评价流程;静态评价法;动态评 价法 分类号分类号:g40-059.3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the research of international textbook evaluation methods abstract the research of international textbook evaluation methods. textbook is not only a concrete manifestation of the content of curriculum, but also the basis for teachers to design and implement teaching activities, the quality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text will affect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course. in recent years, textbooks developing trend of diversification and modernization led to researches new exploration of textbook evaluation, the key tool for the textbook evaluation is evaluation method, its simplification has a serious impact on the evaluation subjects and the integrity of the evaluation process, it becomes one of the biggest obstructive factors of the textbook evaluation. according to this f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textbook evaluation, this study introduces nine kinds of commonly used textbook evaluation methods of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fields with the aim of solving our existing problems on the basis of absorbing the essence of these nine kinds of textbook evaluation methods. since there is very little research on textbook evaluation methods in china, so i devoted a lot of time and energy in a careful analysis of literature and research on foreign materials to finish this paper. 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1.introduction part; 2.the overview of international textbook methods; 3.the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on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textbook evaluation; 4.the enlightenment of international textbook evaluation methods. the introduction part proposes the problem of this thesis the simplification of evaluation method has a serious impact on the evaluation subjects and evaluation processs integrity,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the major research methods; the second part focuses on the concepts and their advantages、 application processes、 the notices of their application of nine kinds of commonly used textbook evaluation methods; the third part is the analysis of nine kinds of textbook evaluation methods; based on the third parts analysis, the fourth part suggests a solution of the problems construct a textbook evaluation process.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v the process of textbook evaluation is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the first stage is the pre-trial stage, subject specialists and experts in educational theories are the major body of evaluati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method, iconography method, the checklist method and the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are often used in this stage. the second stage is the small-scale trial phase. teachers and students begin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textbook application of the stage. beside the quiet evaluation methods, kid-rating method, the experimental method, delphino, the questionnaire method and the chatting method are often used in this stage. the third stage is the promotion phase. people who related to the textbook are the major body of evaluation. both the quiet evaluation methods and the moved evaluation methods are can be used in this stage. although these three stages of textbook evaluation system have very close contacts and overlapping in evaluation methods and evaluation body, we must know that they are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the evaluation process and they all have their own unique values and significances. key words: textbook evaluation; textbook evaluation method; textbook evaluation process; the quiet evaluation methods; the moved evaluation methods category number: g40-059.3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一、绪论一、绪论 (一)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一)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1.1.问题提出问题提出 教科书不仅是课程内容的具体体现, 更是教师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 其文 本质量和实施效果都会影响到课程的整体质量。 近年来, 教材审定制度的采用和新一轮基 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实施使教材呈现出多样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这些趋势使原有的 教材评价方式显现出诸多弊端, 因此引发了研究者们对教材评价的新探究。 教材评价机制 涉及教材的概念和范围、评价主体、评价过程、评价方法、以及评价原则等问题,其中教 科书评价方法不仅是教材评价的关键性工具, 而且对评价主体和评价过程具有不可忽视的 影响评价方法的多寡影响着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过程的完整性。 然而, 由于缺乏深刻的实践研究和丰富的理论支持, 我国使用的教科书评价方法比较 单一,并且主要是量化取向。单一的评价方法致使教科书评价出现了两个突出问题:一是 评价主体的缺失。“我国的教科书评价一直存在一种评用分离的非正常现象。”教科书 的真正使用者教师和学生在教科书评价中几乎处于失语状态, 并且由于不同的评价主 体有着不同的评价目的, 评价主体的缺失导致了评价目的的狭窄化, 严重阻碍了教科书评 价的全面性、公平性和可信度。例如,学科专家和教育理论专家关注的是教科书的文本质 量; 教育行政部门代表国家机关对教科书进行评价, 其评价目的主要是审查教科书的指导 思想是否符合国家意志,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教育等。 二是评价流程的不完整。 目前, 我国的教科书评价过于注重使用前的专家评价, 忽视使用过程中的观察评价和使用后的跟 踪评价。 评价流程的不完整使教科书评价出现了顾此失彼的现象, 不利于实现教科书评价 的全面性和公平性。 评价方法的单一化制约着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流程的完整性, 评价主体的缺失和 评价流程的不完整不仅使教科书评价的真实性、科学性、有效性,以及针对性无法得到保 证,而且致使教科书评价的公平、公开和公正也难以实现,因此,探索新的教科书评价方 法已成为促进我国教科书评价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研究在当代国际教科书评价方法研 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一些常用方法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试图在此基础上丰富我国的教科书评 价方法,促进我国教科书评价事业的发展。 2.2.研究意义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开展教科书评价方法的探讨具有鲜明的理论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 当前教科书评价的指标体系还不够完善, 作为教科书评价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教科书 评价方法的探讨可以丰富和完善教科书评价理论, 为构建科学的、 完善的评价体系提供了 相应的理论支撑。第二,诚如 j. mikk 所言新的研究方法常导致新的研究发现,促进该领 域的发展;相对地,各门学科若缺少新的研究方法将会衰微。因此,对教科书评价方法 的探讨将拓宽教科书评价的研究视野,从而促进教科书评价领域各分支学科的发展和繁 荣。 (2)应用价值 开展教科书评价方法的探讨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长期以来,由于缺乏足够的研究, 我国不仅对教科书的评审主要是依赖教科书审查委员的经验及个人判断,缺乏可供依据 的、 完善的科学评价指标体系和可供操作的实践方法, 而且对教科书的选用和日常评价也 是如此,基本停留在经验层面。面对当前教科书评价标准差异甚大、可行性和可信度不够 高的现状,探讨教科书评价方法,不仅可以为教科书的审定、选用和评价提供充分的理论 指导,还能为教师、学生、家长、关心教育的社会人士提供丰富多样的、操作性高的评价 方法,使教科书评价更多的关注其使用者的反馈,从而更好的改进教科书,使其更有效的 服务于教学活动,从实践方面促进我国教育的发展。 (二)概念及研究范围界定(二)概念及研究范围界定 1.1.教科书教科书 教科书是指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是课堂上沟通教师和 学生的桥梁,具有媒介性、工具性、资源性等特点。 “教材”与“教科书”二者常被混为一谈,实际上二者的范围是不一样的。教材有广 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材是指师生在教学活动中所使用的一切具有特定教育价值的教学 材料或工具,包括教科书、各种教学辅导用书、多媒体材料、各种模型、仪器等;而狭义 的教材则指教科书。 本研究把教材视为教科书。 2.2.教科书评价教科书评价 拉尔夫泰勒认为:“评价是查明已编制的和已组织的学习经验在实际上将带来多少 预期结果的过程”,“评价过程在本质上是确定课程和教学在实际上实现教育目标的程度 的过程。但是,鉴于教育目标实质上是指人们发生的变化,也就是说,所要达到的目标, 是指期望在学生行为模式中产生所期望的变化,因此,评价是一种确定行为实际变化的程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度的过程。” 从上述泰勒关于评价的描述可知,评价是一个过程。那么教科书评价就是收集能够反 映教科书本身质量(包括物化特征、出版特征、内容特征和思想特征等方面)以及实际使用 效果的资料和数据,通过对这些资料和数据的科学分析来确定教科书的有效性、可靠性, 以及可行性,从而客观地呈现出教科书质量水平的过程。教科书评价不仅能够沟通教材编 写者、审查者、选用者,以及实施者,而且为教材的编写与完善提供支持。 3.3.教科书评价方法教科书评价方法 所谓教科书评价方法是指在一定的科学理论支撑下的包含一整套规范化的研究程序 和研究步骤的专门用于评价教科书质量的科学体系。 4.4.评价指标与评价标准评价指标与评价标准 在评价教科书之前, 我们要界定教科书评价过程中的两个核心概念: 评价标准和评价 指标。 关于二者的概念和关系, 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 本研究比较赞同丁朝蓬的观点, “评价指标是评价对象本质属性与特征的具体反映, 是对评价的各个维度的界定; 评价标 准是对评价对象各个评价维度的定性或定量的要求, 是被评事物属性的质的临界点以及它 们在质变过程中量的规定,是衡量评价客体价值的准则。 ”在评价指标体系中,评价指 标与评价标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前者是由对被评对象的固有属性和内在结构的分析得来 的,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而后者是由评价主体的需要产生的,与评价指标相比更 具有多样性和易变性。 (三)文献综述(三)文献综述 1.1.国外教科书评价方法的系统性研究国外教科书评价方法的系统性研究 教材建设在现代有着长足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信息的激增,以及国 际间的竞争加强了教材改革的迫切性。由美国率先发动的教材改革波及世界各国,提高 了教材建设的水平,形成了现代多媒体、多功能的教材体系。与此同时,各国亦加强了 对教科书评价方法的研究,并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并且出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美国教科书研究方法论的代表人物是m阿普尔(apple)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他的 作品就产生了很大影响,在教师和文本和官方知识等著作中,他对教科书生 产和消费中充满文化霸权的历程进行了批判分析,但是却很少对方法论作明确详细的讨 论,而且所指涉的教科书样本也大多不明确。在他和l克丽斯蒂安(christian-smith)合 编的教科书政治一书中,只有当前教科书中种族、阶级、性别和残疾人问题对 方法论进行了探讨,介绍了一套新的教科书分析工具:图片分析法、文选分析法、人物研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究法、语言分析法、故事情节分析法和其他分析方法,但是他对这些方法的介绍很简略, 不够详细。 德国专门从事国际教科书研究的georg eckert协会副理事长品格尔(falk pingel)在其 撰写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科书研究与教科书修订指南(unesco guidebook on textbook research and textbook revision)中提出了许多在从事教科书研究项目之前、期 间进行教科书分析所必须考虑的问题。他对定量和定性的教科书研究方法做了分析说明, 提出了一般性的方法论构架,探讨了教科书研究的过程。美中不足的是,品格尔遗漏了一 些重要的定性研究方法,没有为以后的教科书研究者如何分析文本提供充分的指引,也没 有更多具体的范例来说明这些方法和程序是如何进行的。 荷兰的威布瑞那 (weinbrenner) 编写的 教科书分析方法论(methodologies of textbook analysis used to date)对于把握教科书研究方法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爱沙尼亚的让梅克(jaan mikk)于2000年出版的教科书研究与编写 (textbook:research and writing)是一部关于教科书研究方法的重要著述,作者的论 述涵盖了教科书使用、评价、分析等方面。作者将教科书研究方法分为专家意见调查法、 内容分析法、实验法三大类,介绍了教科书的特质,建议我们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选择适 当的教科书研究方法。 比利时的弗朗索瓦-玛丽热拉尔(francois - marie grard)和易克萨维耶罗日叶 (easy kesaweiye luo ye)合著的 为了学习的教科书 详细的介绍了教科书编写过程中 的参与主体和涉及的要素,最重要的是,提供了教科书评价的框架,虽然该框架的评价指 标涉及的方面很广,但是各个指标不够具体,各种指标的等级也很模糊。 苏格兰爱丁堡大学的高级研究员罗伯特(robert stradling)在20 世纪欧洲史教学 (teaching 20th-century european history)中,阐述了关于教科书分析的内容,对研究 教科书评价方法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2.2.教科书评价方法的专题性研究教科书评价方法的专题性研究 我国关于教科书评价方法的研究成果少且零散, 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系统的研究成果。 经统计,1990 年至今,根据研究专题的不同,可以把国内关于教科书评价的研究分为以 下三类: (1)对评价标准的探讨 近年来,国内对中小学教材的选用、审定、评价进行比较研究的主要有高凌飚、张廷 凯、丁朝蓬、胡军等几位专家,他们都对教科书评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高凌飚、张廷凯的基础教育教材:理论与工具阐明了教材评价的性质、原则、 主体、主要内容、过程和方法等问题,建构了以维度和评价“标准指标体系”为框架的教 材评价方案。这个教材评价指标体系的总框架包括:“知识维度”、“思想与文化内涵维 度”、“认知与心理规律维度”、“编制与工艺水平维度”、“可行性与效果维度”,并 根据这五个维度提出了具体的教材分析评价的标准。 此外,高凌飚的基础教育教材评价体系的构建问题指出我国基础教育教材评 价体系应该是常设性和专业性的。 为保证评价的有效性,其运作必须遵循公开性、 公正性、 客观性、有效性四原则。另外,还需有较完善的评价内容、过程、方法,以及评价的标准 和工具。在关于教材评价体系的建议中,高凌飚从评价的必要性、性质和内容、 原则、 主体及组织和管理五个方面提出了构建教材评价体系的建议, 并对教材评价体系的 构建作了详细的阐释。 丁朝蓬的新课程评价的理念和方法一书,也提出了教材评价的“指标体系”, 并指出一个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评价指标”、“评价标准”、 “量表” 、 “指标权重” , 并由这四部分内容构成了评价指标体系的主体框架, 界定了 “评 价指标”的指向性和“评价标准”的确定性。 胡军的对进一步完善教材审定和管理的探讨也对评价指标有所涉猎,但是没 有对评价方法作具体的介绍。 此外, 教材制度沿革篇下册里张国强编译的日本公布教科书审定规则和标准 和盛群力编译的教科书选择标准分别列出了日本和美国的教科书评价标准,对 我国的教科书评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2)对评价主体的探讨 曾天山的教材论一书主要强调了教材的基础理论研究,关于教科书评价方面, 第七章作者对各种版本的教材从教材的自我评价、 教材的审定评价、 教材的社会评价三个 方面进行了阐述, 肯定了专家评价, 教育行政部门的审定评价, 以及社会人士的社会评价, 但是忽略了教科书使用者的评价。 郑宇醒编著的教材分析与教案编写一书对“分析教材”的内涵做了详细的阐 述,其分析和评价教材的角度是编者、学生、教师三方,虽然没有指出这三者是参与教科 书评价的主要评价主体,但是在分析教科书时,能够考虑到教师和学生,这也是教科书评 价的进步。 (3)对评价方法的探讨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在 2004 年出版的教材制度沿革篇上册里,张廷凯和任长松合编的我国基础教 育教材评价机制研究 22介绍了教材评价的概念和范围、教材评价的主体、教材评价的过 程和方法。关于教材评价的方法,主要介绍了内容分析法、评价指标体系法、问卷法、观 察与座谈法等, 但是这篇文章对教材评价方法的探讨所占篇幅很少, 并且提出的方法也不 够全面、系统。 孔凡哲的教科书质量研究方法的探索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为 例较为系统地构建了“教科书研究方法”,该书在课程与教学论研究领域和数学教 育研究领域做了一些尝试,而这些尝试正是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新世纪所急需的。 这是介绍教科书评价方法比较全面的一本著作, 提出了质性和量化相结合的研究范式, 试 图开拓教科书研究方法的崭新视野, 探索出一种更全面的教科书研究方法, 但是该书对各 方法的应用主要在数学领域,这种方法的推广应用还有待研究。 孔凡哲的学生王郢的学位论文 我国中小学教科书评价初探基于质量学视角 提出将质量理念引入教科书评价领域并不是全盘的照搬照抄, 也不是对原有教科书评价方 法和理论的否定,而是要结合教育的视角“借人长技以自用”,因地制宜的观点。质量学 的教科书评价方法也应该成为当前我国中小学教科书质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篇论文 是对教科书评价方法比较深刻的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鲍清的学位论文中学语文教材插图运用及编审管理通过对教科书 插图现存问题的描述,引出了插图评价法,但是该论文没有给出插图评价法的评价框架。 此外,对插图评价研究的还有辽宁师范大学杨振的小学一年级语文标准实验教科书中课 文插图评价研究等。 另外, 台湾地区也对教科书评价方法有所涉猎, 代表人物有周珮仪、 蓝顺德、 欧用生、 王雅玄等人。其中王雅玄的cda 方法论的教科书应用:兼论其解构与重建角色 旨在运用社会领域教科书的 cda 架构进行教科书分析,以了解批判论述分析(cda)在 教科书研究中所扮演的解构与重建角色。虽然 cda 有其局限性,但是仍可作为教科书诠 释与批判的工具, 揭露教科书政治的复杂性与文本背后隐含的意识形态, 教师若能实地解 构课程意识形态,就可望重建教师意识。此外, 德怀术是王雅玄关于教科书评价方 法的又一成果。 3.3.我国我国教科书评价方法研究的空缺教科书评价方法研究的空缺 本文从教科书评价方法的系统性研究和专题性研究两大方面描述了当今教科书评价 方法的研究现状,正如 nicholls 所言, “教科书研究方法基本上还在发展中,有必要加以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研究;唯有透过系统化地发展原创性的研究构架与工具,才能确保高品质的教科书研究。 而高品质的教科书研究有助于发展出优质的教科书。 ” 虽然我国教育工作者从不同方面 对教科书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 并且在评价标准、 评价主体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 见和建议,但其中很多方面的研究还很薄弱,甚至尚未起步。例如,在教科书评价领域, 几乎还没有对教科书评价方法较系统的介绍和梳理。 本研究立足于中国教科书评价方法的 研究现状, 通过对国际上常用的教科书评价方法的分析和研究, 试图填补我国在教科书评 价方法研究领域的空白, 有效的解决我国在教科书评价方面的现存问题, 促进教科书评价 事业的发展。 (四)研究方法(四)研究方法 目前,教育问题的研究方法很多,本文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对国际教科书评价方法进 行了研究。 1.1.文献法文献法 本研究查找、收集和整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鉴于我国的教科书评价方法研究起步较 晚,1990年以前的研究成果几乎处于空白状态,所以将查阅的年限划分为1990-2000年的 初步研究阶段和2000年至今的现代研究阶段,根据检索出来的资料,以其中引用和附录的 文献为线索来查找与教科书评价方法相关的资料,采用这种“滚雪球”式的方法不仅能迅 速查找到有关本研究的文献,同时还不断扩大查找范围,收集到了一些艺术教改出版系统 等相关领域中重要的、丰富的原始资料。 2.2.比较研究法比较研究法 通过对静态和动态的教科书评价方法的主要特点的对比分析,使读者能更加清晰的 看到不同的教科书评价方法在概念、特点、使用过程、适用范围等方面的异同点,以便 选择恰当、有效的评价方法对教科书进行评价,从而促进教科书质量的不断提高。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二、当代二、当代国际国际主主流的流的教科书评价方法教科书评价方法 教科书评价方法是评价教科书的关键性工具,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发展至今,一 些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逐渐趋于成熟。例如:审核表法(the checklist method)、综合分析法(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method)、插图评价法(iconography method)、学生评价法(kid-rating method)、实验法(the experimental method)等。根据评价的侧重点不同,本研究把上述方法分为两大类:侧重于文本的静 态评价方法和侧重于影响的动态评价方法。 (一)侧重于文本的静态评价方法(一)侧重于文本的静态评价方法 1.1.综合分析法综合分析法(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method) ) (1)概念 综合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