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 位 学 号 江西农业大学本科实习论文江西农业大学本科实习论文 (管理科学专业)(管理科学专业)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障碍分析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障碍分析 姓 名 专 业 管理科学 指导老师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 二二 0 一一年九月一一年九月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 I 摘 要 现代社会中,随着家庭、社会结构的多元化,人们观念的更新,离婚 率逐年提高,再加上一些不可预测的原因,家庭遇到灾难或事故,使得单 亲家庭越来越多,不良的父母关系或父母离异是造成子女心理异常、心 理障碍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异常,心理障碍比和 睦家庭子女要明显得多。他们当中有的自卑多疑,有的敏感暴躁,有的孤 僻忧郁,有的对抗性攻击性强(逆反心理),还有的故作潇洒,精神空虚寻 求刺激。所以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就成了构建和谐社会中必须要 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作者认真对单亲家庭子女进行心理分析,并 结合社会实际情况,使这些单亲家庭子女从根本上扫清心理障碍,把心 理上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本文从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障碍形成 的原因分析其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并结合其表现形式从自身、家庭、学 校、社会四方面对其进行解决和分析。 【关键词】单亲家庭;心理障碍;教育;克服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 II Abstract In the modern society, with the pluralism of the family and social structure, renewal of peoples ideas, and divorce rate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sometimes aggravated by some unpredictable factor like the disaster or accident that family suffered,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single-parent families. Bad parents relationship or parents divorce is a very important reason that causes childrens abnormal heart and mental obstacle. They are more obvious in single-parent families than in harmonious families. Among them, some feeling inferior and skeptical, some sensitive and irritable, some unsociable and gloomy, some responding strongly to reactive aggression (negative mentality), others making a deliberate pizzazz, also seeking excitement because of spiritual emptiness, mental health problems of the children in single-parent families must be solved urgently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In this instance, I carefully analyze mental of the children so as to let them to radically get rid of mental obstacle and change negative factor to positive factor, according to social practical situation. Based on the reason of making mental obstacle, this article firstly analyzes the expressing form of mental obstacle, then analyzes it from themselves, their family, school, society, four aspects, and deals with them. 【Key Words】Single-parent families,Psychological,Education ,Overco 目 录 摘摘 要要.I Abstract.II 绪绪 论论.1 一、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一、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2 (一)自我原因(一)自我原因.2 (二)家庭原因(二)家庭原因.2 (三)社会原因(三)社会原因.4 二、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二、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5 (一)自卑型(一)自卑型.5 (二)孤独型(二)孤独型.5 (三)渺茫型(三)渺茫型.6 (四)独尊型(四)独尊型.6 (五)自责型(五)自责型.6 (六)逆反型(六)逆反型.6 (七)极端型(七)极端型.7 (八)忌妒型(八)忌妒型.7 三、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障碍的克服与避免三、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障碍的克服与避免.8 (一)自我调节(一)自我调节.8 (二)家庭调节(二)家庭调节.8 (三)学校调节(三)学校调节.9 (四)社会调节(四)社会调节.10 结结 论论.11 致致 谢谢.12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3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 1 绪 论 从表面意义理解,单亲家庭是指由于死亡或离异后只剩下夫妻中一方与 未成年子女组成的家庭。为此可以将单亲家庭子女的概念界定为:由父亲或 母亲一方与其未婚的,年龄在 18 岁以下的,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子女共同 组成的家庭。家是驿站、港湾,是孩子成才的一块沃土,是孩子成长的摇篮, 对于尚未成年的孩子来说,更是安全的代名词,是快乐之源,是健康人格的 发展之端。而当父母双方离异或夫妻双方只剩一方时,对孩子来说,就意味 失去了一方的庇护,就如同鸟失去一翼,车失去一轮,在心理上必将承受巨 大的痛苦,甚至对生活也失去勇气,对社会充满敌意。家庭环境的变化是他 们人生路上一个巨大的、从未有过的冲击与挫折。而一个人是否能顺利度过 难关取决于其自身的适应力和忍耐程度。对于大部分青少年来说,他们的社 会阅历浅,缺乏生活经验,心灵明感而脆弱,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伤害, 从而导致心理失衡,致使产生心理障碍。而如何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引导, 让他们走出心理障碍的误区成为了构建和谐社会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 2 一、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 (一)自我原因 对于青少年来说,父母离异或先逝,导致家庭环境的变化是他们人生路 上一个巨大的、从未有过的冲击与挫折。而一个人是否能顺利度过难关取决 于其自身的适应力和忍耐程度。当挫折发生时,适应力强的孩子会很快适应 环境并度过难关,而适应力差的孩子会为挫折情境所困扰,如果没有合理的 引导,就很容易导致心理的失衡1。面对相同的困境,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 的状况,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产生心理问题,因为每个人的忍耐程度不同。 对于大部分青少年来说,他们的社会阅历浅,缺乏生活经验,心灵明感而脆 弱,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伤害,从而导致心理失衡,致使产生心理障碍。 高、初中学生正处在人生十字路口的重要时期,也是最特别的时期 青春期。在这个时期,由于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而青 少年又不善于自我调节和宣泄,从而极其容易造成心理疾病。尤其对于单亲 家庭的孩子,父母对孩子关心和教育的缺乏,使得孩子严重脱离社会和自己 的实际,最后往往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使得产生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矛 盾,使其陷入痛苦和失望之中,成为孩子心理障碍的诱因。 (二)家庭原因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单亲家庭的孩子由父母一方领着生活,有的是 住在父母重新组合的家庭里,还有的则是依附着爷爷奶奶。单亲家庭的家长, 既要当妈妈,又要当爸爸,他们承受的压力要比双亲家庭的家长大得多。不 良的父母关系或父母离异是造成子女心理异常、心理障碍的一个很重要的原 因。家长因各种原因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存在偏差,是导致孩子心理问题的 根源。 有人说教育孩子之难,难在双亲自己是否人格完整,是否乐于宽容和变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 3 通,也就是说带孩子一方家长的人格成熟与否相当重要。如果带孩子的妈妈 是乐观的、独立的,一方面既能够给予孩子积极的关注、细心的照料,另一 方面又能够划清自己和孩子的边界,给孩子相对独立的空间,就可以大大减 少家庭变故对孩子的伤害。 然而在很多父母离异的家庭中,离婚双方对对方充满了愤怒、怨恨和冷 漠,而孩子就成了出气工具,带孩子一方的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谴责和怪罪 对方,这反而会比离婚这件事情本身对孩子带来的伤害更大,会让孩子的内 心产生强烈的扭曲和冲突2。如果双方能够宽容平和,离婚之后在孩子面前 仍能维系一种亲情,离开孩子的一方需要经常与孩子保持联系和接触,继续 承担起养育和陪伴孩子的责任,以减少孩子的缺失感,对孩子本身爱和被爱 的能力也会得到良好发展。 父母的离散对于孩子来说是严重的负面影响,在在这种负面情绪的影响 下,在较大的生活、心理和经济的压力之下,孩子很容易就走向偏颇,而对 于单亲家长来说,所面对的生活压力也更大,一个人既要忙于工作又要忙于 家庭,没有时间、精力和物质条件抚养孩子,他们往往把孩子交给隔代的爷 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或者疏于管教,形成管理的真空,有的家长沉醉于 自己的伤痛而忽略了孩子的痛苦,缺少对孩子的关爱与交往,造成亲子关系 冷淡。更为极端的是,有的监护者根本就把孩子当作“累赘” 、 “包袱” ,把 孩子看作自己未来生活的绊脚石,尤其是遇到企业倒闭或处于半瘫痪状态, 孩子的父母大多下岗,缺乏稳定的经济来源,生活窘迫,不得不外出谋生, 对于他们来说,能够承担起孩子的教育费用就已经不错,至于对孩子的照顾 与监管,他们实在是缺乏心力。无人教育和管束的孩子,就像断了线的风筝, 没有父母之爱的孩子极容易产生自卑、孤独、嫉妒的心理,有的甚至在家庭 以外寻求关爱和寄托,从而产生“早恋”或与社会上的不良人员混在一起, 最终形成孤僻、冷漠的性格及扭曲的心理。 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孩子不得不花大量的精力来应付家庭困扰带来的紧张, 而父母又过分的担心和袒护孩子,而对孩子过度的溺爱,无原则无条件的满 足孩子的一切要求,迁就孩子,希望借此来对孩子给与补偿,而在这种条件 下成长的孩子极易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的感受,而在与其他孩子一起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 4 相处的时候这种不顾虑他人感受的行为,极易受到他人的排挤,从而造成孩 子的自尊心受损,不愿意与他人接触、过分依赖家人、懒惰、自私等不良行 为。 当然,离异家庭孩子产生心理障碍的家庭原因除了上述观点以外,还受 父(母)的教育水平、后父(后母)对孩子的态度、家庭经济情况等影响。而有 一个和睦而又其乐融融的大家庭也非常重要。大家庭中的外公、舅舅等男性 角色可以弥补单亲家庭父亲角色的缺失,为男孩子带来阳刚之气和树立男性 榜样,帮助女孩子填补内心的安全感。而大家庭中的奶奶、姑姑等女性角色 则可以给孩子更多像妈妈一样的照料和呵护,从而分别起到弥补和平衡的作 用。父母应尽可能地用坦诚平和的态度,让孩子知道父母仍是爱他的,只是 不在一起生活了而已,从而使孩子更容易接受事实3。 只要对孩子加以正确的引导,适当的教育,单亲家庭的孩子发展得比普 通家庭的孩子还要好,单亲孩子的个性更独立,对挫折的承受力也更强。只 要根据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给予孩子无条件的接纳和爱,单亲孩子一样可以 健康快乐幸福的成长。 (三)社会原因 在我国根深蒂固的家庭观念中,生活在不完整家庭里的孩子,必然会在 心里上受到一定的影响,在精神上往往会受到其他家庭健全的孩子的歧视, 对于自控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差的青少年来说,往往意味着突然的打击与 压力,许多青少年难以承受,更无力调整和摆脱,有的孩子为躲避这种压力, 远离同伴,形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这势必会导致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异 常。 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分配不公、贫富悬殊、以权谋私、贪污腐败、挥霍 公款等现象已经给学生的心理带来了高强度的负面影响4。对处在弱势群体 的单亲家庭的孩子更为强烈,从而产生嫉妒、逆反、敌对、消极等心理障碍。 加上社会上复杂的人际关系,青少年脆弱的情感,经验的缺乏,等等,更易 加剧他们的心理负担,导致心理障碍。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 5 二、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 (一)自卑型 父母是孩子的骄傲,是孩子的一切,在孩子眼中,父母是万能的,是世 上最了不起的人。孩子们在一起时会夸赞自己父母如何有知识,如何懂道理, 如何会赚钱等等,而一旦面对家庭的突然破裂,孩子大多无法接受眼前的现 实,无法适应无父或无母的环境,孩子的心理还很脆弱、敏感,并不成熟, 没有自我调节的能力,适应性差,一旦受到冲击或打击就会就会不知所措, 无所适从。当单亲家庭孩子看到同伴与父母相处的快乐场景时,就会想到自 己失去的过去的快乐时光,而产生失落自卑的心理。 处在一个没有父亲或母亲在的家庭里,孩子就自然没有相对于家庭健全 孩子的优越感。这类自卑感强的学生表现为沉默寡言,他们从不谈起甚至回 避双亲的事。这时的孩子最敏感,面对同伴和家人的关怀,他们会过于在意, 甚至会产生误解,有时这个时期的孩子会误认为大家是在可怜自己,认为自 己不如别人,久而久之,他们会拒接人群,拒绝别人的关心,把自己封闭在 自己的空间里。从而导致与人交流的障碍,时间一长很容易产生心理疾病。 (二)孤独型 单亲的孩子,特别是和父亲生活在一起的孩子,由于父亲的粗心和对孩 子关注不够,使孩子体会不到家人的关怀和温暖。而孩子比大人敏感、脆弱, 他们还不具备自我调整心理的能力,一时还难以面对家庭破损的严酷现实, 认为自己在家里是多余的,使他们的亲情交流受到限制,自然产生孤独感。 使自己感觉不如别的孩子,做事变得胆怯,缺乏自信,缺乏进取和积极向上 的精神,从而不愿与人接触、交流,行为上表现出离群,不大方,不愿向他 人敞开自己的心扉,不相信别人,表现出孤独、内向的性格特征。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 6 (三)渺茫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和追求,就算孩子也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然而 单亲家庭的孩子一旦没有受到正确的引导,很容易就会自暴自弃,因为孩子 还不能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很容易就误入歧途。尤其单亲家庭的孩子, 孩子生活在提心吊胆中,要花大量的时间来应付家庭破碎后的家庭关系,对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感到焦虑,缺乏安全感,很容易就否定自己的观点和自己 的价值,使自己目标不确定,感到未来渺茫,生活没有明确的方向。 (四)独尊型 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与父母之间的亲情隔阂,还有父母又过分的担心和 袒护孩子,而对孩子过度的溺爱,无原则无条件的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迁 就孩子,希望借此来对孩子给予补偿。而在这种条件下成长的孩子极易以自 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的感受,从小就养成了上不服天,下不服地的惟我独 尊的心理特点,事事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心目中没有父母,没有同学、没有 老师,没有他人,形成惟我独尊的特性。 (五)自责型 相对于独尊型的孩子,还有一类家长把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发泄在孩子的 身上,使孩子产生错觉,认为现在生活的改变都是因为自己的过错。从而生 活在自我责备、自我鄙视、自我轻蔑中,将一切的不如意归因于自己不好。 因此,对自己更加的不满,给自己制定更高的要求,从而实现恶性循环,对 自己越不满,越自责,对自己的要求就越高,自己就越达不到要求。久而久 之,他们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以至于最后对自己可以完成的事情也失去了信 心,不去尝试。总是活在自己的自责和不满中。 (六)逆反型 单亲家庭的孩子有的因为父母离异觉得受到同学的歧视,慢慢对父母, 对家庭产生一种厌恶感。觉得自己生活受到很大的冲击,而这一切都是因为 父母离异所致,他们有时不愿跟父母说话,父母忠言相劝,他故意说父母是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 7 错的,一味要对着干,以此来报复,达到心理的平衡,也想借此显示自身的 存在价值。 (七)极端型 因为单亲的生活,必然带来家庭的变故,孩子适应能力差,一时不能完 全适应,所以心情容易郁闷。孩子长期生活在压抑的空间,成天处在恐惧和 担忧中,没有安全感,这样长期的生活折磨很容易使孩子产生厌烦和恐惧的 心理,使其自我保护意识过强,敌对情绪很大,而一旦家人没有给予正确的 引导,孩子很容易感到压抑、郁闷、烦躁,心理困扰无处排解。而越压抑越 烦躁,压抑太久一旦爆发,就很难收场,极易做出极端的行为。 (八)忌妒型 单亲家庭的孩子,无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一般来说都不比健全家庭 来的完整,而孩子会和其他的孩子比较,当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时,会产生忌 妒和自卑的行为,如果不能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孩子很可能为了攀比别 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导致偷窃等犯罪行为的发生。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 8 三、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障碍的克服与避免 (一)自我调节 学生因缺父或缺母,自感不如别人,有时遭到别人的嘲笑、奚落而成自 卑心理,思想上就会产生不少的矛盾和斗争,从而引起心理的不适应,情绪 行为的不协调,这种心态如不及时矫正,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性格扭曲, 形成心理障碍5。这时,我们首先要从孩子自身出发,对孩子加强教育和引 导,寻找孩子的心理增长点,让孩子做到以下几点: 1. 要坚强,不脆弱。生活没有永远的一帆风顺,当生活不如意时,如 果我们没有办法改变生活,那就改变我们自己,让自己更坚强,来适应新的 生活。 2. 要自信,不自卑。要相信自己,肯定自己的价值。 3. 要自立,不依赖。经历分离更有助于孩子的独立,让孩子学会独立 自主的生活。 4. 要乐观,不自闭。学会面对困难和灾难,永远相信明天是美好的, 微笑着面对一切困难。 5. 要知足,不埋怨。培养良好的心态,接受生活的变化,并适应新的 生活,让自己在新的生活中找到乐趣,并享受新的生活6。 (二)家庭调节 家长必须首先调整好心绪,尽快走出离婚的阴影,建立正常的家庭氛围。 不要把怨恨带到孩子的生活中,孩子在婚姻中是受害方,是弱者,要让孩子 体会到家庭的温暖7。让孩子知道,父母不会因为离婚而不爱他,并以实际 行动,如定期让对方见一见孩子,使孩子心目中树立起父(母)亲的形象,并 体会到父母完整的爱;并多与孩子做思想交流,感情沟通,随时了解关注孩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 9 子的心理变化,尽量让家庭的变化带给孩子的影响和伤害降到最小8。 (三)学校调节 学校是每个孩子必不可少的活动场所,对于未成年来说,大部分的时间 也是在学校与老师、同学共同度过。而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对学生的教 育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1.鼓励学生,摆脱家庭不幸的阴影。 学生因家庭不完整,自感不如别人,心理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及影响。 他们常常表现为敏感猜疑,情绪忧郁,做事缺乏自信心,对别人的言行易产 生误会,怀疑别人欺负自己,遇到一些小挫折时,总爱联系到家庭的不幸, 越想越难过。只有鼓励他们,让他们摆脱生活不幸的阴影,老师可以帮助他 们学习功课,以提高成绩来增加他们的自信心。这样既可明确人生目标,又 可逐步消除孤独感。老师要引导他们正确评价客观事物,认识自我,提高自 我评价的能力,通过外部因素和自我调节使他们尽快走出渺茫的境地。老师 也可特别加强对他们进行人生观教育,提高他们对理想、前途的认识,使单 亲家庭的孩子从小就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2.爱心教育,用理解抚慰创伤。 在单亲家庭中,父母的离异往往会造成孩子心灵上的创伤,教师要善于 抚慰孩子的心灵。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并经常和他一起玩,让他感受到大集 体的温暖,让孩子多交朋友,特别是在校外活动中,使他们真正觉得学校就 是家庭,老师就是父母,同学就是兄弟。教师有计划地成立活动小组,让单 亲学生置身于集体活动之中,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消除他们的孤独感, 让学生打开心扉,只有把心中的怨恨诉说出来,学生才会心里平衡,心情舒 畅正确地对待周围的事物;才能从家庭不幸的阴影下解脱出来,身心健康成 长。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 10 3.集体氛围,给予孩子安全感。 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缺乏安全感,教师应积极鼓励单亲家庭学生参加集 体活动,对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孩子,老师要有意识地把一些重要任务交给他 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对能力弱的单亲孩子,有意识地让他们在 同学面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9。并告诉他,父母虽 然分离,但不意味要甩掉他,不爱他。班集体里的每一个成员都关心他,集 体会给他温暖,安全感。 4.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 在新生入学的时候,就尽可能建立单亲家庭的档案,对他们学习、生活、 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作深入了解、跟踪,并详加记载。问题随时发现,随 时解决。 (四)社会调节 学生是社会的成员,社会的积极因素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起促进作用, 消极因素则会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障碍。尤其是离异家庭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 有些社会上的事情会使他们产生微妙的心理变化,这些变化如果不及时进行 疏导和纠正,就极为容易发展成心理障碍10。对此我们要对社会上的不良现 象对孩子加以适当教育。 单亲家庭学生的特殊心理特征,不完全由家庭产生,但父母离异,放松 管教而对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决不可低估,老师、家长和社会应对这些感情 特困户重点扶贫,采取有效方法,对症下药,使他们早日走出困境。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 11 结 论 总之,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问题是现在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 是构建和谐社会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其形成的原因有多种,而我们必须根 据原因分别通过单亲家庭子女自己及家人、学校、社会不同的途径给与共同 的帮助和辅导。家庭、学校、社会对孩子的成长、教育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 义务,三者之间有一方处理不好,就可能导致孩子的成长失衡,从而导致心 理障碍的产生。可见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障碍问题是不容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私人汽车买卖合同
- 安防监控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劳动合同承诺书样本
- 2025年二人合作经营合同
- 2025年农业用地上房屋交易合同
- 搭配中的学问说课课件
- 2025商店租赁权抵押合同
- 搞笑课件教学课件
- 创业面试常见问题及答案解析
- 农业“脑机接口”诞生:植物电信号解码器能否预知病虫害暴发
- 全国内资企业生存时间分析报告
- 简思plc状态帧使用说明书
- THSPP 0010-2023 欧标茶生产茶园栽培技术规程
- 附件2:“揭榜挂帅”制项目申报材料参照模板
- GB/T 7113.5-2011绝缘软管第5部分:硅橡胶玻璃纤维软管
- GB/T 4668-1995机织物密度的测定
- GB/T 29256.5-2012纺织品机织物结构分析方法第5部分:织物中拆下纱线线密度的测定
- GB/T 27750-2011绝缘液体的分类
- GB/T 1410-2006固体绝缘材料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试验方法
- 工会法律知识考试参考题库350题(含答案)
- 产品说明中文asd-7110管状体电机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