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哲学专业论文)汉娜·阿伦特的恶的观念.pdf_第1页
(外国哲学专业论文)汉娜·阿伦特的恶的观念.pdf_第2页
(外国哲学专业论文)汉娜·阿伦特的恶的观念.pdf_第3页
(外国哲学专业论文)汉娜·阿伦特的恶的观念.pdf_第4页
(外国哲学专业论文)汉娜·阿伦特的恶的观念.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摘要 本文考察阿伦特的恶的观念,试图理解阿伦特以其对极权政治恶行的分析丌 创了怎样研十新的政治观念。论文分四节,各节内容如次。 第一节讨论阿伦特政治思考的风格和方法。阿伦特政治思考的根本目的是为 了理解所发生的事件,她强调以事件自身说明它的过去,而不应该以先设的理论 规约事件。这种面对事实本身的态度使她的思考保持公正和独立。她认为极权统 治带来了时代的断裂,它超出传统思想可以把握的范围。因此任何对这一事件的 思考都不能过于自以为是,而应自觉放弃对传统观念的依赖。因此阿伦特的整个 思考展现出缓慢、沉重的风格,蕴涵深刻的悲剧感。 第二节讨论阿伦特的“极端的恶”的思想。她强调对极权主义所犯的恶行既 不能依赖传统对人的理解也不能依靠社会科学中手段目的的理性分析。必须专 注于极权政治的恐怖现象。它们所体现的核心信念是“一切都是可能的”。在这 一信念指导下,极权政治意图实现自然规律和历史规律的统治。因为复数性是人 的自由的条件,所以实现规律对人类生活的统治必须消除人的复数性。为此极权 政治实行了永无终止的恐怖,它以无辜者为对象。集中营消除了人的个性,从而 使人不能行动和判断。人成为自动反应的机器,成为规律的执行者,偶然性被规 律的必然性消除。集中营试验证明人类完全可以改变、消除、重塑人的本质。阿 伦特把它称为极端的恶。 第三节讨论阿伦特的“恶的平庸性”的观点。极权政治犯下了史无前例的恶 行,但那些罪犯是什么样的人? 阿伦特亲自旁听了以色列对屠杀犹太人的组织者 艾希曼的审判。她发觉艾希曼是一个在各方面都很平庸的人,这使她在审判报告 中提出了“恶的平庸性”的观点。它表达的是在现代社会中被消除了个性的罪犯 的一个显著特征:缺乏深刻、狂热的动机,完全信赖政治教条,为了生活保障而 甘愿犯下任何罪行。进一步分析使阿伦特认为这种平庸性反映了罪犯的无思想性 和远离现实。由此阿伦特对人的精神生活进行了深入探讨。 第四节讨论阿伦特对现实的认识。她强调世界的现象性,认为世界的存在和 显现是合一的,现实本然地如其被能感知的生灵所感知的那样显现出来。行动者 与旁观者、事物与能感知的生灵是任何事物在世界上存在的前提。复数性是地球 的法则。在现象性的世界上人的现实感依赖于感知活动的公共性。现代人的现实 感处于危机之中。这种危机表现为政治生活中普遍的孤立。阿伦特借助于莱辛的 悲剧愉悦感解决由极权政治造成的人类困境。 关键词:理解极端的恶恶的平庸性现实 2 a b s t r a c t t h i st h e s i sd e a l sw i t ha r e n d t si d e a so n e v i l m yi n t e n t i o n i st og r a s pt h ea n a l y s i s a r e n d th a dm a d eo nt h ep o l i t i c a le v i lo ft o t a l i t a r i a n i s m ,a n dt ou n d e r s t a n dw h a tn e w p o l i t i c a lt h o u g h t ss h eh a d c r e a t e d t h et h e s i si sd i v i d e di n t of o u rs e c t i o n s t h e ya r ea s f o l l o w s t h ef i r s ts e c t i o ni so nt h es t y l ea n dm e a n so fa r e n d t sp o l i t i c a lt h i n k i n g a si s p r e s e n t e db yh e rw o r k s ,a r e n d t sp o l i t i c a lt h i n k i n gw a s c e n t e r e dw i t h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t h em e a n i n go fe v e n t st h a th a d h a p p e n e d s h e u n d e r l i n e dt h a tt h eo r i g i n so fe v e n tc a n b ee n l i g h t e n e dm e r e l yb yi t s e l f , n o ta n yt h e o r i e sap r i o r t h i sa t t i t u d eo ff a c i n gt h e f a c t si t s e l fk e p th e rt h i n k i n gi m p a r t i a la n di n d e p e n d e n t w h i l et h i n k i n g s h ek e e p s l o y a l t yt o t h ep h e n o m e n as h eh a dp e r c e i v e d ,k e e p sd i s t a n c ef r o mt h ee v e n ts h ei s p o n d e r i n go v e r , a n dm a k e sj u d g m e n t sw i t h o u tb e i n gb o n d e dt o s e l f - i n t e r e s t ,t h e d e m a n do fi n d e p e n d e n c er e f l e c t sh e ri n s i g h t so nm o d e mt i m e ,s i n c ei na r e n d t s o p i n i o n ,t h et o t a l i t a r i a nr e g i m e sh a d c a u s e dab r e a ki nt h eo c c i d e n t a lh i s t o r y , a n dt h e a u t h o r i t yo f a l lt r a d i t i o n sb yw h i c hm e nh a d g u i d e dh i s l i f ei nt h ew o r l di sn o w g e t t i n g i nd o u b ta n dd e s t r o y e d u n d e rt h i sc o n d i t i o n ,n oo p i n i o n sc a nb et a k e nf o rg r a n t e d t h u sa r e n d t st h i n k i n gr e f l e c t sg r e a tc o u r a g e ,g r e a ti n d e p e n d e n c eo f m i n d ,a n dat r u e s e n s eo f t r a g e d y i ns e c t i o nt w olc o n c e mw i t l la r e n d t si d e ao f “r a d i c a le v i l ”a sf a ra st h e p e c u l i a r e v i lo ft o t a l i t a r i a nr e g i m e si sc o n c e r n e d ,a r e n d ts t r e s s e dt h a tn e i t h e r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t r a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m a nn o rt h em o d e lo fm e a n s e n dr a t i o n a l i t ya r em u c h h e l pi ng r a s p i n gi t f o ra r e n d t ,e n g a g i n g i nw h a ts h ec a l l e dt h e “i n t e r m i n a b l ed i a l o g u e w i t ht h ee s s e n c eo ft o t a l i t a r i a n i s m m e a n tp l a c i n gt e r r o ra n dt h ec a m p sa tt h ev e r y c e n t e ro fa n y a n a l y s i s t h e c o n v i c t i o ne m b o d i e di nt o t a l i t a r i a nm o v e m e n ti s e v e r y t h i n gi sp o s s i b l e ”w h a t t o t a l i t a r i a n i s ma s s u n l e si st h ep o s s i b i l i t yo f d o m i n a t i n g h u m a n b e i n g se n t i r e l y , s u c h t h a tt h e yc a l ln o l o n g e rr e s i s to ri n t e r f e r ew i t h t h e l a wo f m o t i o n ”o fn a t u r eo rh i s t o r y - - w h i c ht h et o t a l i t a r i a nm o v e m e n ts e e k st o a c c e l e r a t e t oa c c o m p l i s ht h i se n t e r p r i s e ,t h e yt h o r o u g h l ye l i m i n a t e dt h ep a r t i c u l a r i t y o fm e n t h ee n d l e s st e r r o ro ft o t a l i t a r i a nr e g i m e sw a sa i m e da ti n n o c e n tv i c t i m s a n d t h ec a m p st r a n s f o r m e dt h eh u m a n p e r s o n a l i t yi n t oam e r et h i n ga n dr e d u c e dh u m a n b e i n g s t om e r eb u n d l e so fr e a c t i o n s u n d e rt h et o t a l i t a r i a n r e g i m e s ,a l l t h e u n p r e d i c t a b l ew e r ec l e a r e du pa n dt h ed e e d so fm a n t u r n e di n t om a n i f e s t a t i o no ft h e l a w n l et o t a l i t a r i a ne x p e r i m e n tp r o v e dt h a th u m a nn a t u r ec o u l ds u r e l yb ec h a n g e d 3 r e m o v e da n dr e m o l d e d n e i t h e ro u rm o r a lf r e e d o mn o ro u rh u m a n d i g n i t y c o n ! e sw i t h a n yg u a r a n t e e i tw a s t h ec r i m et h ec a m p sh a d p e r p e t r a t e d t h a ta r e n d tn a m e d “r a d i c a l e v i l ” i ns e c t i o nt h r e eie l a b o r a t eo na r e n d t si d e ao f “b a n a l i t yo fe v i l ”a sh a sb e e n c l e a rt h a tt h et o t a l i t a r i a nr e g i r u e sh a dp e r p e t r a t e dt h eu n p r e c e d e n t e dc r i m e s b u tw h a t w e r et h ep e r p e t r a t o r sl i k e ? d u r i n gt h et r i a lo f e i c h m a n n ,a r e n d tf o u n dt h a te i c h m a n n w a sas h e e ro r d i n a r ym a n i tw a st h es h o c ko f s e e i n ge i c h m a n n i nt h ef l e s h t h a tl e d a r e n d tt ot h et h o u g h tt h a tg r e a tw i c k e d n e s sw a sn o tan e c e s s a r yc o n d i t i o nf o rt h e p e r f o r m a n c eo fg r e a tc r i m e s e 试lc o u l dt a k eab a n a lf o r m t h ei d e ao f “b a n a l i t yo f e v i l p r e s c r i b e s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 t h ec r i m i n a l sw h ow e r ew i t h o u t a n yp a r t i c u l a r i t y i nm o d e m t i m e t h e yh a d n og r e a to rf a n a t i c a lm o t i v e s ,f o l l o w i n gp o l i t i c a ld o c t r i n e s b l i n d l y af u r t h e ra n a l y s i sm a d ea r e n d ta s s u r e dt h i sb a n a l i t yo fe v i l r e f l e c t e dt h e t h o u g h t l e s s a n dt h er e m o t e n e s sf r o mr e a l i t yo ft h e p e r p e t r a t o r t h i sd i s c o v e r y p r o m o t e d a r e n d tt oe x p l o r et h el i r eo ft h em i n d i ns e c t i o nf o u rip u r s u et h ep r o f o u n di d e a sa r e n d tg o tt h r o u g hh e rd w e l l i n go n t h eh o l o c a u s t t h e yw e r ec e n t e r e dw i t hh e ri d e ao f r e a l i t y i nt h i n k i n ga r e n d to p e n s w i t ht h ew o r l d sp h e n o m e n a ln a t u r e s h ea s s e r t st h a tb e i n ga n d a p p e a r i n gc o i n c i d ei n t h i sw o r l d l i k et h er e a l i t yc r e a t e do nt h es t a g e ,t h i n g sa n dc r e a t u r e so ft h ew o r l da r e a p p e a r i n gi n n a t u r es u c ht h a tw h a ta p p e a r si sm e a n tt ob ep e r c e i v e db ys e n t i e n t c r e a t u r e s f o ra n y t h i n gt ob ea ta l l ,t h eb a s i cu n i t so f p l u r a l i t y a c t o r s p e c t a t o ro r t h i n g - s e n t i e n t c r e a t u r e _ j sp r e s u p p o s e d h e n c ep l u r a l i t yi st h el a wo f t h ee a r t h t h e h u m a n b e i n g ss e n s eo fr e a l i t yi nt h i sw o r l do fa p p e a r a n c ed e p e n d so nt h e i rf 缸t hi n c o m m o ns e n s ea n do r i g i n sf r o mm u t u a ls e n s u o u sp r o v o c a t i o nb e t w e e nt h ev a r i o u s t h i n g si nas t a b l ew o r l d o u rs e n s eo fr e a l i t yb e i n gc r i p p l e di nm o d e m t i m eh a sb e e n g i v i n gb i r t h t oa w i d e s p r e a d l o n e l i n e s si np o l i t i c a ll i f e a c t u a l l yi ti s0 1 1 1 m a i np o l i t i c a l c h a l l e n g e a r e n d td r e ws u p p o r tf r o ml e s s i n g st h o u g h to ft r a g i cp l e a s u r et om e e t t h i s c h a l l e n g e t h u st h r o u g ht h et r a g i cp l e a s u r ei t r e v e a l st ot h es p e c t a t o r s ,t h ee v i lo f t o t a l i t a r i a nr e g i m e sc a nb eu n d e r s t o o d b y h u m a n k e y w o r d s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r a d i c a le v i l ,t h eb a n a l i t yo fe v i l ,r e a l i t y 4 第一节阿伦特政治思考的风格和方法 思自身源于历史事件之实在性,它超出了那种技术性的、逻辑陲的盘算,后者运用电器 来做,可以胜过人脑。种种生活经历曲定会成为思想的路标,通过它的引导,思考具有了它 的方向,不至于在其高度和深度上迷失。换言之,思想活动划出的弧线,必须由事件来决定, 如同圆由圆心决定一样。而一个人从人类活动这一最神秘的地方,能期望得到的合理的收获, 这并非是什么肯定性的结论或理论,毋宁说是一种沉重而缓慢的发现,或者,瞬间发生的一 些偶然事件,决定了思想的全貌。 一一阿伦特1 讨论汉娜阿伦祷关于恶的思考,其实就是试图理解阿伦特思想的核心。而 要达到这一核心,我们就必须遵循一种从阿伦特那里学到的方法:让矛盾如其所 是地展现出来2 。如果我们按照上面引文来理解阿伦特的思想轨迹,那么其中心 就指向一个事件二十世纪的极权主义统治,这一事件是她思考的不竭动力。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她的一些人生遭遇。我们将会发现这些遭遇对于她的思想的形 成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意义。 阿伦特降生于斯蒂芬茨威格所描述的“安全的黄金时代”。她出生于一个 犹太家庭。在童年时代,阿伦特就对自己的犹太身份深有体会。那时社会上还没 有对犹太人的疯狂攻击,但对于学校课堂上老师的反犹言论,她能够义正词严地 抗议。特别是她的母亲在这方面尽力保护她不受侵犯,给她安全感。十三岁时, 她已经阅读了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和雅斯贝尔颠的世界观的心理学,开 始在精神世界里寻找能满足其生命渴望的东西。另一方面,如她一生所表明的, 在现实生活中她富有活力,生性叛逆,喜欢结交朋友。1 9 2 4 年阿伦特十八岁时 到马堡大学学习哲学,在那里她被海德格尔的深邃思想所吸引,并陷入与海德格 尔的爱情之中。海德格尔的思想给她极大影响,她在写给海德格尔的信种曾说: “你给我指引的道路漫长而艰辛,超出了我的想象。它将占据我漫长的一生” 。在这些年里,她试图在思想中寻找和确认真正的自我,对政治和社会漠不关心。 师从雅斯贝尔斯是一个转折点,给她思想的另一面以发展机会。雅斯贝尔斯是一 。汉娜阿伦特:行动与幸福的追求,转引自( 德) 恩斯特沃拉斯;“汉娜阿伦特与政治思想的方法”, 汉斯范特尔英译,洪涛、陈周旺译,见革命后社会的政治与现代化,载“复韪政治评论”,第一辑, j 二海辞书出版社,2 0 0 2 ,第3 9 0 页。 2 以赛亚 自林曾经批评阿伦特的作品是胡乱呋系的玄思。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柏林批评阿伦特缺乏 成系统的思考成果,恰恰是她赞誉奥古斯丁的地方。 3 阿伦特写给海德格尔的信,转引自( 德) 恩斯特普林茨爱这个世界:汉娜阿伦特传,焦洱译,北 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 0 0 1 ,第5 6 页。 个善于交谈的人,他总是试图尽可能明白、清楚且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他公开自己,也希望交谈的伙伴以诚相对。雅斯贝尔斯这种重视人际空间的开放 的生活态度深刻地影响了阿伦特,使她能够走出她的内在追求活动,当时她开始 接触犹太复国主义运动。1 9 2 8 年阿伦特以论文圣奥古斯丁的爱的观念取得 博士学位,这篇论文贯串的主题是一个人如何寻找其真实存在。之后她开始感受 到时代的压力,如当时的大多数学者一样,她找不到工作,生活拮据。但她仍然 沉湎于写作拉尔法哈根的传记,以此思考自己的存在困境。1 9 3 3 年起,她加 入到反对反犹太主义的活动中,这一行动体现了她生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如 果一个人因为是犹太人而受到攻击,那么他作为犹太人必须抗争。”4 事件正仿佛 从无底深渊中显现一样在世界上出现。希特勒已经掌权,反犹活动越来越公开化、 荒谬化。在德国她因为犹太身份而被无端拘留了八天,在这之后她逃往法国,开 始流亡生活。这种流亡生活持续了将近八年。在这八年里她主要从事有关犹太人 的社会工作,为犹太人的利益斗争。然而现实令她震惊,逃亡的犹太人极力隐瞒 自己的身份,一心想成为与别人一样的合法公民。而她认为这样反而使他们在政 治斗争中更加处于劣势。不幸的是,事态就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法国人对流亡犹 太人的态度也越来越不友好。阿伦特同流亡法国的所有犹太人一起,于1 9 4 0 年 夏被关入法国的集中营。在纳粹德国入侵法国之后,她逃出集中营,并于1 9 4 1 年4 月逃往美国,而那些没有逃离法国的集中营的犹太人后来大多死于奥斯维 辛。 人们可以从阿伦特的思想中发现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孟德斯 鸠以及其师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的影响,但是其中更为关键的是她对自己经历 的以上这些事件所做出的独立判断,她不借助于任何思想的权威来进行判断,而 是始终忠实于事件本身。她不时流露出对流行见解的嘲讽与挑战,因此她的风格 不是让人愉快的。因为要面对的问题的深刻、复杂,而且围绕着人类历史上最悲 惨的事件,她的叙述总是缓慢而蕴含悲剧感。 阿伦特一直认为,极权主义统治使得今天的人类世界已经与传统断裂,传统 的道德标准不再能对极权主义的“罪孽”做出评价,西方文明的原有框架也不再 能惩罚它。而这就意味着:“建立某种从中可以产生一门新的政治科学的全 新的政治哲学的必要性,再次被排上了议事日程。”5 阿伦特一生对极权主义政治 的思考,f 代表了这种新的政治现象学的方法。 近代哲学建立在对自然科学发展的反思之上,它有一个核心的信念,即以一 4 爱这个世界:汉娜阿伦特传,第6 5 贞。 5 西方现代性的曲折与展开,学术思想评论第六辑,贺照山主编,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 0 0 2 ,第 3 6 6 页。 6 定的方法可以解释一切现象。这种信念也影响到政治思考,霍布斯、洛克等近代 哲学家在各自设定的自然状态的基础上处理政治生活。他们的政治哲学方法预设 一种理论,使自己与思考的对象相区分。理论就像置身于客体领域之外的阿基米 德点,能够处理任何它认为合适的客体。理论自己决定了它拥有超越于客体之上 的位置。它对客体的把握表现出一种方法论的自我决定的特点。虽然这样一种预 设使观察者在社会历史领域之外拥有一个有利位置,但是正是这种预设使得思考 无法把握社会历史领域的内在面貌。然而恰恰是上述理论态度在现代发展出一种 范围广泛的价值中立科学。它认为理论以其自身的纯粹非政治性的规律和准则, 支配政治领域。对此,阿伦特认为,“价值中立由于已经丧失了判断标准, 因而根本不能作出任何判断,由于它怀疑有真理存在,因而根本就不可能发现真 理,这种科学臆想着,只要它甩掉了绝对标准的最后残余,就能创造有意义的成 果。”6 与上述近代政治哲学的流行方法相反,阿伦特并没有把她的政治思考放在政 治领域之外的优越位置中,她自觉地从政治领域出发思考政治问题,她的政治思 考和她的政治行动是紧密相关的。她对政治经验的认识主要有两方面的来源。一 方面来自于流传下来的古希腊、古罗马政治实践经验,另一方面来自于她自己的 极权政治经验。她对于古希腊、古罗马政治经验的思考受到海德格尔此在现象学 的影响。追问什么是真正的政治要求返回到政治的本源,而政治哲学作为西方文 化传统的一部分,起源于古希腊人、古罗马人的政治实践。古希腊人以行动和言 谈展现的政治生活以及古罗马人对于起源的忠诚构成西方政治思想的基础,这种 基础被近代政治理论和实践所遮蔽,虽然其潜在影响持续存在。为了探寻西方政 治理论的本源和基础,为了理解政治生活对人的意义,阿伦特不断地思考荷马史 诗、前苏格拉底哲学和古希腊城邦生活,经常沉浸在维吉尔、西塞罗以及罗马历 史学家的著作中。对于极权政治,阿伦特拒绝把它看作可以历史地加以解释的事 件,她把它看作是自身呈现的东西,是展现于人们感官之中的东西,把它看作人 类活动空间的一个史无前例的现象和表象。 阿伦特同古希腊、罗马人一样,认为政治是一个要求观察者参与其中的空间。 政治空间不同于人必须依赖的自然空间,也不同于感悟的人与艺术品形成的意义 空问,它是由参与的人们以一定方式形成的、与人们的参与同生同灭的空间。参 与政治生活的方式是言谈与行动。政治现象所发生的空间,是由现象本身创造的, 或更确切地说,是出那些以其行动构成了政治事件的人们创造的。这种表象的空 间伴随着人的行动和言谈而显现,它是人、事及其关系之相互影响的总和。观察 政治现象的人做出的判断必定会对政治空间产生影响,因为他的判断与其他观察 6 西方现代性的曲折与展开,第4 1 5 页。 者以及政治空问中的行动者形成交流。从而他可以更深刻地体会这一空间之兴衰 成败。所以只有对政治现象发生影响的观察,才是真正体现政治领域之实质的观 察。阿伦特以其亲身经历深刻认识到,由于犹太人不愿在政治空问中行动,政治 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因而她积极地参与政治活动,以其中取得的鲜活材料 激发思考。二战期间她致力于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主张犹太人作为一个民族应对 纳粹迫害做出回答,之后她还参与犹太文化重建工作,参与反对越战活动。参与 政治生活、成为公民中的一分子,这是政治现象的本质要求于她的。而以不参与 的方式探讨问题,这是所有近代政治客体式理论的本质。 客观的理论态度试图从政治领域推导规律,因此它压制了表象空间,使政治 的现象性特征遭到破坏。而“参与政治现象空间的主要条件是承认在空间中的参 与者和他们多样性,政治现象之观察者,为保护这些现象之特质,不可能也 不能够脱离上述条件。”这就要求政治思考放弃客观的理论念度,从而使它反映 出行动者的多样性8 。在政治生活中,观察者并不拥有优先地位,因为观察者和 被观察者共属一个最根本的空间。而这个最根本的空间,对于人,对于“关照存 在并据之行动者”来说,是展现自己的个性与了解他人的个性的唯一场所。 在阿伦特的新的政治思考方法中,她特别强调公正性的态度。她认为,这是 “要求思想上和判断上的距离感,公正性和不受自我利益的羁绊”。“o 在西方思 想的传统中,对公正性的追求形成了无私地追求真理的传统。这一传统开始于荷 马,他第一次以伟大为标准歌唱行动者的事迹。自此以后包括“哲学家的孤独、 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孤立、历史学家和法官的不偏不倚、事实发现者、见证者和报 告者的独立”“都代表了这一传统。它要求的是郑重其事的判断,是探索真理时 的冷静态度。理论上的偏见比个人好恶更难克服,且危害更大。这种偏见比我们 的特殊性更有效地阻碍了通往现象之路,因为理论上的成见无法通过理论的手段 来有效地消除。相反在它对客体进行模仿的同时,也歪曲了政治现实。另一方面, 极权政治的经历使得阿伦特强调理论的独立性,即从事实展现出的特征本身出发 做出判断,特别警惕一些传统、习惯的影响。面对“过去与未来之间”的巨大断 裂,处身“黑暗时代”,许多人求助于传统,想用传统的思想解释这些事件,更 多的民众则想方设法遗忘这些经验。而在阿伦特看来,这些态度都不能理解极权 政治的独特意义。所以阿伦特对它们高度警惕。她认为,对极权政治现象只能“无 7 思斯特沃拉斯“汉娜阿伦特与政治思想的方法“,见革命后社会的政治与现代化,第3 8 8 页。 8 “多样性”是对阿伦特著作中p l u r a l i t y 的翻译。在阿伦特早期思想中,它构成晟为重要的人的条件,它 包含人的平等和差异这两重性质。通过言淡和行动人的多样性在公共领域中表现出来,多样性是自由的 基础。在精神生活中,阿伦特这一思想有进步发展参见本文第四节。在本文中根据语境,p l u r a l i t y 也译为“复数性”。 ”西方现代性的曲折与展开第3 3 7 负。 同。h ,第4 1 5 页。 ”同上,第3 3 4 负。 8 栏杆地思考”,人们应该运用想象力,直接面对赤裸裸的事实和可怕的真理。 对阿伦特来说,一切政治事件都存在于现象空间中,即它们是在世界中发生 和显现的。政治领域中只有真实的观点、意见,没有绝对的真理,争论是构成政 治生活的根本性质的东西。对于政治事件的理解也必须反映政治的这些特征,并 且忠实于这一特征。以其对政治事件的独特理解,阿伦特表明近代的历史形而上 学和“科学性”真理的精确性对于真正的政治生活是多么不适宜。 那么政治事件是从哪旱进入显现的空问的? 阿伦特认为,政治现象是从混沌 的、无法穿透的黑暗之中,即从人类的心灵中产生并进入显现空间的。心灵对“科 学的”探索永远是关闭的,但是,它可以显现于诗人的关照中。只有诗人可以理 解的这种黑暗,是政治领域的最基本的诞生地,它位于政治现象空f 自j 之外。阿伦 特对政治生活的理解始终忠诚于它的这黑暗来源。对诗人的阐述实际上是她的 著作中最深刻的。 由于人类作为行动者从黑暗中现身,各种事件得以脱出黑暗,展示在世界上。 事件显示自身,而并不预设背后的原因显现出来的只有事件本身。在现象空间 实际存在是事件的根本特征。正是这一特征使得政治事件“不可被说明和被解释。 这是所有在本性上作为现象的事物的共同特性。勰释和说明的,这意味着,某事 物为其原因所决定。2 近代科学思维方式用因果范畴总结己发生的事件,并反过 来预测事件的发展,这样就取消了事物的现象性,因为事物的黑暗隐晦的来源被 它消除了。只有不再是现象的事物,才可以被我们的思维抽象地把握,这种抽象 把握表现为以事件的要素代替它的存在:事件总是合乎人的逻辑推理,它的发生、 存在总是能够通过逻辑推导出来。这样,在纯粹理论和由孤立的概念所组成的领 域中,就成了所谓“太阳底下没有新东西”。然而来自于黑暗之中的人的行动, 不能还原为任何逻辑地推导出的原因,行为的依据是不能证明的东西。人们在现 象世界看到的,只是人开始了某个事件,他是绝对的开端。这种开端的现象被阿 伦特称为“诞生性”。人的诞生、行动就像宇宙的发生、演化一样,是一个个奇 迹,因而是不可解释的。人们只能尽力去理解这种开始。理解,首先意味着面对 事件本身,不经解释地表达事件给予我们的感受。其次要求我们从这些感受出发 寻找导致事件发生的条件。理解是“用事件照亮它的过去”,它是“行动的另一 面”。通过理解,“行动者( 并非那种陷入对历史的进步或厄运进行沉思的人) 最 终能够与那些已无可挽回地发生了的事件相协调,并与那些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的 物事和谐相处。”理解与科学的解释相比,对人类来说是更为根本的。 ”恩斯特沃拉新“汉娜阿伦特与政治思想的方往二见革命后社会的政治与现代化,第3 9 0 负。 ”阿伦特理斛与政治转引自同上,第3 9 6 页。 9 第二节极端的恶 它( 集中营) 关系整个人类。苦难不是问题的关键,受害者的数目也不是。人性本身 处于危机之中 一一阿伦特” 阿伦特形成恶的观念始于她对奥古斯丁的思想考察。在圣奥古斯丁的爱的 观念中,阿伦特主要关注神学和哲学问题,即爱在对上帝的信仰中作用何在。 奥古斯丁爱的概念的复杂之处在于他试图把异教世界的哲学思想同基督教信仰 结合起来,使某种意义上政治性的爱与基督教信仰中超越的爱协调一致。古希腊 思想认为,宇宙是永恒的,无始无终,并且有一种神圣的秩序。人类参与这种整 体的秩序并且自身具有同一本质。在这种秩序中,恶被理解为与整体秩序的不和 谐。对人类来说,秩序井然的社会、行为适宜的人都是善的体现。如在柏拉图那 里人的善就是心灵各部分的和谐。而基督教思想认为宇宙是上帝的创造物。一切 在上帝那里有一个源头。保持与上帝直接紧密的信仰联系被认为是善。而一切受 习惯的罪的束缚,受贪欲的引诱和对死亡的恐惧都是恶。 结合上述两种思想传统,奥古斯丁一方面认为人对上帝的信仰要求他弃绝一 切对世俗事物的贪恋。另一方面认为作为上帝信仰者的人类应该建立一个共同 体,以继承人类的使命。他认为人对其存在之本源的追寻经历三次转折:第一次 是转向死亡和作为他的创造者的上帝,第二次转向他历史生活的起源,第三次转 向一个新的意义的世界。爱是人对某种善的渴望,既是人与上帝的信仰联系,也 是人的恶的可能。只有在共同体中,基督教的信条“爱邻人”才是可能的。因此 人对自己存在的追寻也总是试图达到过去的极限。在这种意义上奥古斯丁说:“扩 展你的爱遍及整个世界,如果你爱基督的话。5 在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人们用 相互的爱代替相互依赖。而恶就是对世俗世界的贪恋,就是人对人的依赖和扰乱 秩序的行为。 在阿伦特亲身遭受人类历史上最为狂乱的事件极权主义统治之后, 她对恶的思考更深入、更现实了。她出版于1 9 5 0 年的极权主义的起源是对 这一事件最卓越的分机之一,这是她潜心8 年思索的结晶,标志着她的政治思想 的成熟。 4 l a n n e ha r c n d t ,t h eo r i g i n so f t o t a l i t a r l a n l s m , p a r tt h r e e , t o l a l i m t s a n i s m ,h a r e ) u r tb r a c ej o v a n o v i c h ,i n c ,n e w y o r k ,1 9 7 3 ,p 4 5 9 5 h a n n a h a r e n d ,l o v e a n d s a i n t a u g u s t i n e ,e d i t e da n d w i t h a n i n t e r p r e t i v e e s s a y b yj o a n n a v e c c h i a r e l l is c o t t a n dj u d i t hc h e l i u ss t a r k ,t h eu n i v e r s i t yo f c h i c a g op r e s s ,1 9 9 6 , p 1 0 7 1 0 极权主义的起源并不是循着二十世纪的极权政治形态,按因果联系的环 节去发现它们的来源。阿伦特在本书中描述了现代欧洲文明的普遍状况,如本书 最初标题提示,极权主义是“我们时代的重荷”。虽然无论政治中的恐怖还是集 中营在之前的历史中都有先例,在有些人看来它们显示了极权主义与传统的紧密 联系,但是在序言中阿伦特反对从它们与传统相联系的角度考察极权政治,她强 润不能用类比和一般性解释这一历史现象,因为这样的解释使得其中现实的影响 和惊恐的经验已无法感知。”在阿伦特看来,当时人们对极权政治的理解都有一 个根本问题,即思考者不自觉地用自己熟悉的思想方法解释这一事件,从而掩盖 了它的独特意义。这种倾向一方面表现在用人的本性解释极权主义的兴起,认为 它是几个恶魔纠集狂暴的民众对传统道德的反叛,并进而推论应对人加强约束, 以确保美好的未来。另一方面,社会科学的解释圃于手段目的的理性分析,把 极权政治的原因归结为高度进化的科层制度。问题在于,尽管极权政治需要这些 制度的高效运作,但它不能仅仅被归结为这种作用。 造成这种理解困境的是,人类在二十世纪之前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这就是阿伦特所称的大众社会。在大众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联 系,他们是一些原子化的人。维系社会的传统纽带,如宗教、习俗等逐渐被怀疑、 消弱、淡忘。新时代的主旋律是人们依理性生活。这种趋势的发展使碍人类越来 越不信任自己的感觉能力。而人类的共通感是人类判断力在阿伦特看来是人 类政治生活的根本能力的根本基础。由于人类不再信任其感觉能力,现代人 的判断力就失去了根基。 因此,理解极权主义就意味着,被剥夺了“共通感”的人类判断力不得不依 赖于充满恐惧的想象,以专注于人类历史上这一最黑暗的现象,这是任何对极权 政治进行思考的起点。由于已经被剥夺了感觉能力的基础,所以当人类的判断力 必须对极权政治的意义做出判断时,它只能依靠充满恐惧的想象,它必须以探寻 这一一事件的独特性为开端。在阿伦特看来,把极权主义的恶与其它暴政区分开来 的既不是屠杀也不是屠杀的范围。极权主义恶的独特性在于:恐怖是它的实质, 而非达到目的的手段。正是贯穿着恐怖,全面控制得以实现,“一切都是可能的” 这一信条得到实现。 阿伦特以“一切都是可能的”这一思想刻画极权政治的核心信条。她“对极 权主义以及极权主义下集中营作用的分析的核心在于:全面控制是人类权力史上 一个全新的企图,这一企图只有在政治进入一切都是可能的这前所未料的 领域才能出现。”它不同于十九世纪帝国主义的信条:“一切都是允许的”。尽管 ”参考h a n n a h a r e n d t ,t h eo r i g i n so f t o t a l i t a r i a n i s m , p a r t0 1 1 c ,a n t i s e m i t i s m 绪言。 ”d a n arv i l l a f e r r o ra n dr a d i c a le v i l ”i np o l i t i c s , p h i l o s o p h y , t e r r o r , p r i n c e t o n p r i n c e t o nu n i v e r s i t yp r e s s , 1 9 9 9 p2 0 l l 极权主义把后者作为它的前提,但是,“一切都是允许的”作为帝国主义政治的 生存根据,它还与统治者的实用主义动机和自私有些联系。极权主义超越了这些 界限,它的目标既不是权力,也不是财富,甚至不是政治生存。极权主义想达到 的是对人的完全控制,使人彻底服从历史或自然规律,并且试图加速这两种规律 在人类生活中的实现。历史或自然规律能在极权主义运动中统治一切,是由于它 们为极权政治提供了一种“意识形态超感觉”,它可以提供人们由于对感觉能力 的怀疑而丧失的在世界上生存的稳定感。只不过它是通过把现实纳入其严密控制 之下实现这一点的。最恐怖之处在于极权主义成功地实现了这一目标,因为在这 一“试验”中意识形态超现实的正确性不断得到证明。 阿伦特认为,恰恰是以意识形态的超现实代替现实这一方面,没能引起我们 的深思。她的分析就集中在极权主义恐怖这方面的作用。她希望人类从下面的幻 想中醒悟:人相互之间以及对待自己的敌人是有内在限度的;本性或道德感能控 制大范围的恶行。在极权主义经验之后仍对这些观念保持虔敬乃是对时代的核心 教训视而不见。 极权主义恐怖的本质在于:只有在它政治上的敌人被消灭之后,它才开始, 所以它的目标不是敌人。它以无辜的人既没有犯罪,也不是道德堕落为 其目标,它创造了一个永无休止的恐怖统治。因此它不仅需要不断吸收无辜者成 为它的牺牲品,也需要彻底破坏传统法律、制度所创造和保持的相对稳固感。在 以往的政治哲学理解中,法律总是人的自由的条件,它提供人生活的稳固感。极 权政治下,“自然规律”或“历史规律”成了首要的法律,成为人们内心的原则, 它们在给人行动自由的名义下实际上完全限制了人行动的自发性。以加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