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鲍照与元嘉诗歌复古.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鲍照与元嘉诗歌复古.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鲍照与元嘉诗歌复古.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鲍照与元嘉诗歌复古.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鲍照与元嘉诗歌复古.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鲍照与元嘉诗歌复古 李鹏 摘要对于鲍照诗歌的独特艺术个性,历来论者多有所阐述。如陈绎曾诗谱 云:“六朝文气衰缓,唯刘越石、鲍明远有西汉气骨,李杜筋取此。”又如萧涤非 先生曾评鲍照乐府诗云:“当南朝绮罗香泽之气,充斥弥漫之秋,其能上追两汉, 不染时风者,吾得一人焉,日鲍照。”虽然历代论者对鲍照诗歌的褒贬不一,但 对其风格形成的原因,却一般多从鲍照的个性特点、人生经历及其所处的时代特 点等方面论述。我们认为,鲍照诗歌独特风格的形成和刘宋时期的文学风尚也是 有着密切联系的。这里,我们试图从元嘉诗坛的复古风尚的角度来探讨这问题。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第二部分为总论,解决的主要是元嘉诗 坛的复古风尚,以及鲍照在这一风尚下的诗歌创作问题。第三部分从鲍照对前代 作家的艺术借鉴入手,力图从不同的视角论述鲍照诗歌的复古倾向问题。 第一部分略论元嘉诗坛的复古风尚。从此时大量存在的拟古诗着论,进而揭示 元嘉诗人对东晋淡乎寡味的玄言诗的反动和对诗歌抒情言志功能的恢复,以及颜、 谢二人在推动这一风尚中的作用。 第二部分总论在文坛复古风尚下鲍照诗歌创作风貌。主要从拟古诗及乐府诗这 两个方面来探讨鲍照诗歌创作与元嘉时期诗坛复古风气的联系与区别。和元嘉时 期的诗人一样,鲍照的拟古诗对所模拟作品的艺术手法也有很好地继承,这说明 他也把拟古作为学习属文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其有所拟而又不拘于拟的创作方法, 以及重在向汉魏古诗学习的努力,使其诗歌又具有了不同流俗的特征。鲍照的乐 府诗创作则更表现出对传统的回复。其作品除了充分展示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以外,还主要表现在:( 1 ) 对汉乐府诗重叙事传统的 重视;( 2 ) 沿袭了汉魏以来诗人虽沿占题不涉古意的乐府诗创作方法:( 3 ) 对魏 晋诗歌重情采传统的回复等方面。 第三部分是分论,分别从屈原、曹植、左思三个作家入手,从不同的视角来论 述鲍照诗歌的复古趋向问题。首先是鲍照对屈原的借鉴,我们认为主要表现在美 学风格上。这表现在强烈的主体色彩、奇崛的客观世界、具有强烈批判力及感情 力量的比兴等三个方面。又,汉魏古诗的影响其实在鲍照的整个诗歌创作中都有 着鲜明地体现,而建安诗歌特别是曹植的诗歌创作对鲍照诗风形成有着很大的影 响。这种影响最震撼人心者莫过于鲍照对“建安风骨”的继承。在论述中,我们 主要通过鲍照对曹植具体艺术技巧的学习,即对词语的锤炼与发端艺术等方面的 借鉴来揭示这种承继关系。最后是鲍照对左思的借鉴。鲍、左二人的诗歌创作都 成功地展示了寒士形象及其心理,但更为重要的是,鲍照在对左思的借鉴特别是 对左思咏史诗的借鉴中,使个人的情志在时间的扩张中得到了极大的张扬,从而 使自己情感的抒发既有历史的厚重,又达到了时问和空间的有机统一。 总之,就鲍照诗歌所表现出来的气骨而言,其在充斥弥漫绮罗香泽之气的南朝 的确是“孤出”的。然而其独特诗风的形成却又和元嘉时期的文学风尚又有着不 可分割的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讲,鲍照并没有脱离他的时代。 关键词:鲍照复古屈原曹植左思 b a oz h a oa n dp o e t r yr e v i v a lo f y u a l li i ap e r i o d l i p e n g a b s t r a c t :t h e r eh a sb e e nav a r i e t yo fc o m m e n t sa b o u ta r t i s t i cu n i q u e n e s so fb a o z h a o sp o e t r y f o ri n s t a n c e ,c h e ny i c e n gc o m m e n t si nh i sp e d i g r e eo fp o e t r yt h a t l i t e r a t u r eb e g a nt od e c l i n ei nt h es i xd y n a s t i e s ,o n l yl i uy u e s h ia n db a oz h a o i n h e r i t e dt h ec o r ev a l u eo f l i t e r a t u r eo f w e s t e r nh a nd y n a s t y , w h a ti sm o r e ,l ib a ia n d d uf ul e a r n e df r o ml i uy u e s h ia n db a nz h a o x i a od i f e ia l s oh i g h l yv a l u e db a o z h a o sp o e t r yv e r ym u c h e v e nt h o u g hd i f f e r e n tp e o p l eh a dd i f f e r e n tv i e w sc o n c e r n i n g t h ea r t i s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b a oz h a o ,t h em a j o r i t yo ft h e mt r a c e di tt h r o u g hb a o z h a o sp e r s o n a l i t y , p e r s o n a le x p e r i e n c ea n dh i se r a w ed oa g r e et h a tt h ea r t i s t i c u n i q u e n e s so f b a oz h a o sp o e t r yh a st od o 、析t i lh i se r aa n dt h i sp a p e rm a i n l yp r o b et h e p h e n o m e n o nf r o m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 p o e t r yr e v i v a lo f y u a n j i ap e r i o d t h i sp a p e rc o n s i s t so ft h r e ep a r t s p a r to n ea n dp a r tt w oi sp a n d e c ta n dm a i n l yd i s c u s s p o e t r yr e v i v a lo fy u a nj i ap e r i o da n db a oz h a o sw r i t i n ga tt h i sp e r i o d p a r tt h r e ed e a l s w i t hb a oz h a o sl e a r n i n go f o t h e rp o e t sa n dt h ei m p a c to f p o e t r yr e v i v a lo nb a nz h a o p a r to n es h o r t l yd e a l s 晰t i lp o e t r yr e v i v a lo fy u a nj i ap e r i o d ,i tb e g i n s 、v i t l la n a n a l y s i so f r e v i v a lp o e t r ya n da c h i e v e m e n t sm a d eb yp o e t so f y u a n j i ap e r i o d p a r tt w od e a l sw i t hb a oz h a o sp o e t r yw r i t i n gi nl i g h to fp o e t r yr e v i v a lo fy u a nj i a p e r i o d t h ep a p e rm a i n l yd i s c u s st h ei s s u ef r o mh i sr e v i v a lp o e t r ya n dy u ef up o e 埘 w h i c ha i m st oa s s o c i a t ei t 、丽也p o e t r yr e v i v a lo fy u a nj i ap e r i o d b e s i d e sr e a l i s t i cs p i r i t r e f l e c t e df r o mh i sp o e t r y , h i sp o e t r ya l s or e f l e c t st h a tb a oz h a o si n h e r i t a n c eo ft h e t r a d i t i o no fn a r r a t i v eo fy u ef up o e t r y , p u t t i n gn e wm e a n i n gi n t oo l ds t y l ep o e t r ya n d h i g hv a l u a t i o no f p a s s i o n i np o e t r y p a r tt h r e ea s s o c i a t e sb a oz h a ow i t l lq uy u a n c a oz h ia n dz u os ia n dd i s c u s st h e i r i m p a c to nb a o z h a o f i r s t l y , b a nz h a ol e a r n sf r o mq uy u a ni na na e s t h e t i cw a y , s e c o n d l y , b a nz h a oi n h e r i t ss o m ew r i t i n gs t y l ef r o mc a nz h i w h i c hi sa ni m p o r t a n t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h i sp o e t r y t h i r d l y , b a nz h a oi n h e r i t sa n de x a g g e r a t e st h ei m a g eo f p o o ri n t e l l e c t u a la n dh i sm e n t a l i t yf r o mz u os ia n dr e a c h e san e wt o pi nt e r m so fi t s a r t i s t i ca c h i e v e m e n t a b o v ea l l ,b a oz h a o sp o e t r yi sr e a l l yu n i q u ea n a o n gf o p p i s hp o e t r yo fn o r t h e r n d y n a s t i e s b u tw es h o u l dn o td e n yt h ef a c tt h a th i sp o e t r yh a st od ow i t hh i se r a i nt h i s s e n s e ,h ei sn o td e t a c h e df r o mh i sa g e k e yw o r d s :b a oz h a o ,r e v i v a l ,q uy u a n ,z u os i ,c a oz h i l i i b a oz h a oa n dp o e t r yr e v i v a lo f y u a ni i ap e r i o d l i p e n g a b s t r a c t :t h e r eh a sb e e nav a r i e t yo fc o m m e n t sa b o u ta r t i s t i cu n i q u e n e s so fb a o z h a o sp o e t r y f o ri n s t a n c e ,c h e ny i c e n gc o m m e n t si nh i sp e d i g r e eo fp o e t r yt h a t l i t e r a t u r e b e g a nt o d e c l i n ei nt h es i xd y n a s t i e s ,o n l yl i uy u e s h ia n db a oz h a o i n h e r i t e dt h ec o r ev a l u eo fl i t e r a t u r eo fw e s t e r nh a nd y n a s t y , w h a ti sm o r e ,l ib a ia n d d uf ul e a r n e df r o ml i uy u e s h ia n db a nz h a o x i a od i f e ia l s oh i g h l yv a l u e db a o z h a o sp o e t r yv e r ym u c h e v e nt h o u g hd i f f e r e n tp e o p l eh a dd i f f e r e n tv i e w sc o n c e r n i n g t h ea r t i s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b a oz h a o ,t h em a j o r i t yo ft h e mt r a c e di tt h r o u 曲b a o z h a o sp e r s o n a l i t y , p e r s o n a le x p e r i e n c ea n dh i se m w ed oa g r e et h a tt h ea r t i s t i c u n i q u e n e s so fb a nz h a o sp o e t r yh a s t od ow i t hh i se r aa n dt h i sp a p e rm a i n l yp r o b et h e p h e n o m e n o nf r o mt h ep e m p e c f i v eo f p o e t r yr e v i v a lo f y u a n j i ap e r i o d t h i sp a p e rc o n s i s t so f t h r e ep a r t s p a r to r ea n dp a r tt w oi sp a n d e c ta n dm a i n l yd i s c u s s p o e t r yr e v i v a lo fy u a nj i ap e r i o da n db a oz h a o sw r i t i n ga tt h i sp e r i o d p a r tt h r e ed e a l s w i t hb a nz h a o sl e a r n i n go f o t h e rp o e t sa n dt h ei m p a c to f p o e t r yr e v i v a lo nb a oz h a o p a r to n es h o r t l yd e a l sw i t l lp o e t r yr e v i v a lo fy u a nj i ap e r i o d i tb e g i n sw i t ha n a n a l y s i so f r e v i v a lp o e t r ya n da c h i e v e m e n t sm a d eb yp o e t so f y u a n j i ap e r i o d p a r tt w od e a l sw i t hb a oz h a o sp o e t r yw r i t i n gi nl i g h to fp o e t r yr e v i v a lo fy u a nj i a p e r i o d t h ep a p e rm a i n l yd i s c u s st h ei s s u ef r o mh i sr e v i v a lp o e t r ya n dy u ef up o e t r y w h i c ha i m st oa s s o c i a t ei tw i t l lp o e t r yr e v i v a lo fy u a nj i ap e r i o d b e s i d e sr e a l i s t i cs p i r i t r e f l e c t e df r o mh i sp o e t r y , h i sp o e t r ya l s or e f l e c t st h a tb a nz h a o si n h e r i t a n c eo ft h e t r a d i t i o no fn a r r a t i v eo fy n ef up o e t r y , p u t t i n gn e wm e a n i n gi n t oo l ds t y l ep o e t r ya n d l l i g hv a l u a t i o no f p a s s i o ni np o e t r y p a r tt h r e ea s s o c i a t e sb a t ) z h a ow i t hq uy u a n c a oz h ia n dz u os ia n dd i s c u s st h e i r i m p a c to nb a o z h a o f i r s t l y , b a oz h a ol e a r n sf r o mq uy u a ni na na e s t h e t i cw a y s e c o n d l y , b a oz h a oi n h e r i t ss o m ew r i t i n gs t y l ef r o mc a nz h i ,w h i c hi sa ni m p o r t a n t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h i sp o e t r y t h i r d l y , b a oz h a oi n h e r i t sa n de x a g g e r a t e st h ei m a g eo f p o o ri n t e l l e c t u a la n dh i sm e n t a l i t yf r o mz u os ia n dr e a c h e san e wt o pi nt e r m so fi t s a r t i s t i ea c h i e v e m e n t a b o v ea l l ,b a oz h a o sp o e t r yi sr e a l l yu n i q u ea m o n gf o p p i s hp o e t r yo fn o r t h e r n d y n a s t i e s b u tw es h o u l dn o td e n yt h ef a c tt h a th i sp o e t r yh a st od ow i 也h i se r a i nt h i s s e n s e ,h ei sn o td e t a c h e df r o mh i sa g e k e yw o r d s :b a oz h a o ,r e v i v a l ,q uy u a n ,z u os i ,c a oz h i i i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9 0 0 4 2 7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 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陕西师范大学或其它熬育机构的学位 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 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同意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陕西师范大 学。本人保证毕业离校后,发表本论文或使用本论文成果时署名单位仍为陕西师 范大学。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它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 图书馆、院系资料室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 作者签名蒡害硷一 引言 对于鲍照诗歌,我们往往重视的是其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强烈情感及独特个性。 如陈绎曾诗谱云:“六朝文气衰缓,唯刘越石、鲍明远有西汉气骨,李杜筋取 此。”。又如萧涤非先生曾指出:“当南朝绮罗香泽之气,充斥弥漫之秋,其能上 追两汉,不染时风者,吾得一人焉,日鲍照。”。对于其中原因,历来论者大多从 鲍照的性格特点、人生经历及其所处的时代特点等方面论述。如陈祚明云:“鲍参 军既怀雄浑之姿,复挟沉挚之性。其性沉挚,故即景命词必钩深索异,不欲犹人。 其姿雄浑,故抗音吐怀,每独成亮节,自得于己。”。而萧涤非在论及鲍照的乐府 诗时说到,鲍照的生平本身就是一个可歌可泣的乐府题材,认为鲍照的经历在其 诗歌风格形成的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近代论者又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如从刘 宋时期的政治的险恶、士族的衰落与寒人的兴起、儒学的复兴等方面来论述。这 些都对我们理解鲍照诗歌有很好的启发。 但古今论者却也从未忽视这么一点,那就是诗歌创作本身的渊源关系。如钟 嵘诗品评鲍照诗:“得景阳之淑诡,含茂先之靡嫂。骨节强于谢混,驱迈疾于 颜延。总四家而擅美,跨两代而孤出。”对前代诗人的继承应该在鲍照诗歌独特 风格的形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钟嵘“推源溯流”之法,就是注重“风格”。 他看到鲍照与其他诗人作品之间风格上的渊源关系。但对这种关系形成的具体原 因却没有很好的论述。另外,我们还应该看到,对于鲍照诗歌独特风格的认识往 往是毁誉交织的。赞者如上所引钟嵘诗品所云;贬斥者如萧子显认为鲍照诗 歌“发唱惊挺,操调险急,雕藻淫艳,倾炫心魂。亦犹五色之有红紫,八音之有 郑、卫。”。陈子昂曾言“汉魏风骨,晋宋莫传”(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却 不知鲍照便是一个例外。那么继承汉魏风骨的鲍照是不是真的和当时的文风格格 不入呢? 他独特诗风的形成,和元嘉时期的文学观念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 这些 都是我们所要考虑的问题。 我们尝试从元嘉时期诗坛的复古风尚来论述这些问题。对于元嘉诗坛的复古 风尚,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钱志熙魏晋诗歌艺术原论等著作, 以及谌东飚论刘宋诗坛的复古一文都有所论述。对于复古思潮的认识,一般 肯定其在文学发展中的作用。如谌东飚就认为:“刘宋诗坛的复古,最重要的贡献 是,扭转了一代文风,使中国诗歌发展实现了一次极为重要的转折。其功绩完全 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 9 8 3 年8 月版,第6 3 1 页。 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4 年3 月版,第2 6 0 页。 清 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见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2 年3 月版,第1 5 9 1 册,第 1 5 7 页。 粱 钟嵘著,陈延杰注,诗品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5 8 年5 月版,第3 3 页。 梁 萧子显,南齐书,中华书局,1 9 7 2 年1 月版,第9 0 8 页。 可以与唐代诗歌革新运动、古文运动比肩。”这一风尚,无疑对作家创作风格的 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鲍照诗歌独特风格的形成和元嘉诗 坛的复古风尚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 谌东飚,论刘柬诗坛的复古,求索,1 9 9 2 年第1 期,第8 7 页。 一、元嘉诗坛的复古风尚 晋宋之际是“诗运转关”的一个关键时期,吴乔围炉诗话引冯定远的评 论称:“潘、张、左、陆以后,清言既盛,诗人所作,皆老、庄之赞颂。颜、谢、 鲍出,始革其制。元嘉之诗,千古文章于此一大变。”。元嘉诗人通过自己的创作 实践从玄言诗的阴霾中走出,从而开创了文学创作一片新的天空。然而我们应该 看到,这种变化是在对前代诗人的继承中取得的。以往我们习惯于津津乐道某位 诗人与他的前人的区别,所以努力地去寻找能够被孤立出来加以欣赏的东西。但 是“如果我们能够不抱这种先入为主的成见去研究这位诗人,我们反而往往会发 现他的作品中最好的部分而且最有个性的部分,很可能正是己故的诗人们,也就 是他的先辈们最有力地表现了他们的作品之所以不凡的部分。我说的不是这个诗 人的青春期而是他的完全成熟了的阶段。”。 创新恰是从对传统的回复开始的,对此众多大方之家已多有论述,如曹道衡、 沈玉成认为元嘉时期的诗歌“再度恢复了缘情言志的功能” ,罗宗强在其著述中 把“文学创作由哲理化又回到感情抒发上来,又出现了重抒情的倾向” ,作为元 嘉文学思想新交的重要表现之一。虽然说是新变,但也不难发现他们都以“恢复” 或“回复”作为关键词。这种新变具体说来应该是对淡乎寡昧的玄言诗的反动, 不仅是从玄言诗旧躯壳中发展而来的山水诗有光大之势,更为重要的是对情感的 追求渐成燎原。在具体的创作实践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此时大量拟古诗的出现, 以及诗歌“感物缘情”的创作方式。 文学的发展离不开继承,这是文学自身内在规律使然。宋人为了从东晋诗风 的阴霾中走出,必然要从东晋以前的诗歌传统中寻找可资借鉴的对象,而拟古则 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式。正如王瑶先生所说,“( 拟古) 本来是一种主要的学习 属文的方法,正如我们现在的临帖习字一样,前人的诗文是标准的范本,要用心 地从里面揣摩、模仿以求得其神似。所以一篇有名的文字,以后寻常有好些人底 类似的作品出现,这都是模仿的结果。”。此时出现了众多的拟古诗,这些诗作有 的是借用古题,有的则为模拟前人体例,如王叔之拟古诗( 拟客从远方来) 、 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八首、谢惠连代古诗( 拟客从远方来) 、袁淑效曹 子建白马篇、苟昶拟青青河畔草等。又,南平王刘铄现存诗1 0 首,其中7 首为模拟之作,南史本传称其“少好学,有文才,未弱冠,拟古3 0 余首,时 郭绍虞编选,富寿荪校点,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3 年1 2 月版,第5 2 1 页。 英 托斯艾略特著,李赋宁译,传统与个性,载艾略特文学论文集,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 9 9 4 年9 月版,第2 页。 曹道衡、沈玉成,南北朝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9 1 年1 2 月版,第3 6 页 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中华书局,1 9 9 6 年1 0 月版,第1 8 8 页。 王瑶,中古文学史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8 6 年1 月版,第2 0 0 页。 人以为迹亚陆机”。更为大量的是写乐府古题:谢灵运现存的1 7 篇乐府题目中有 1 4 条和陆机相同;而谢惠连现存乐府诗1 3 首竞有1 2 首和陆机同题,不仅诗题而 且诗意也颇为相似。我们且以猛虎行为例: 饥不从猛虎行,暮不从野雀栖。野雀安无巢,游子为谁骄。( 汉古辞) 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恶木岂无枝,志士多苦心。整驾肃时 命,杖策将远寻。饥食猛虎窟,寒栖野雀林。日归功未建,时往岁载阴。 崇云临岸骇,鸣条随风吟。静言幽谷底,长啸高山岑。急弦无懦响,亮节 难为音。人生诚未易,曷云开此襟。眷我耿介怀,俯仰愧古今。( 陆机) 饥不食邪蒿莱,倦不息无终里。邪蒿乖素尚,无终丧若始。( 孔欣) 贫不攻九疑玉,倦不憩三危峰。九疑有惑号,三危安无容。美物标贵 用,志士励奇踪。如何抵远役,王命宜肃恭。伐鼓功未著,震旅何时从。 ( 谢惠连) 我们可以看到,汉古辞猛虎行本四句,写游子思归。而陆机的仿作则表 现行役苦辛,虽悲慨壮志难酬,但仍不改“耿介”之怀。情理融合,自然景物描 写自然生动,大大丰富了原作的内容。孔欣的猛虎行在形式上和汉古辞亦步 亦趋,内容上流于说理,有洁身自好之意。虽说是模仿古辞,却又受东晋玄言诗 风气的影响。谢惠连的仿作,是将描写趋向繁复,内容也表现行役苦辛,志士不 因艰险改节,其从形式到内容都明显地有模仿陆机的倾向。但不论是孔欣还是谢 惠连,我们都不难看到他们回复诗歌抒情传统的努力。 我们之所以特意提及拟古诗,是因为其模拟本身的着眼点在于历史上存在过 的文本,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它的创作所依凭的是作者对前代作家或作品 的接受意识或者说是认同感,其创作本身就是一种接受活动。但如果说拟古诗的 出现还不能完全看作是复古的标志,那么,对“感物缘情”的诗歌创作方式的回 复或许更能说明问题。“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 芳春”( 陆机文赋) ,魏晋诗人们的创作实践无不表明他们在天人之际,节物之 叹中寄托幽思: 感物伤我怀,抚心长叹息。( 曹植赠白马王彪其四) 感物怀所思,泣涕忽沾裳。( 曹毅乐府诗) 嗟我所怀,感物伤心。( 应埸报赵淑丽诗) 远望令人悲,春气感我心。( 阮籍咏怀诗其十一) 感物怀殷忧,悄悄令心悲。( 阮籍咏怀诗其十四) 怀思岂不隆,感物重郁积。( 张华杂诗其三) 唐 李延寿,南史,中华书局,1 9 7 5 年6 月版,第3 9 5 页。 嘤嘤思鸟吟,感物恋室堂。( 陆机赴洛二首其一) 感物多所怀,沉忧结心曲。( 张协杂诗十首其一) 在以上所列举的从魏到西晋时期的诗作中,我们不难发现这种“感物缘情” 的创作方式已经成为诗人t f j 仓 j 作的基本模式。这种模式俨然成为中国诗歌创作的 一个重要传统,但东晋时玄学盛行,心随“物色”而动被视为情累,表现在诗歌 创作中来就如钟嵘所说的:“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爰及江表,微波尚 传,孙绰、许询、桓、庾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被玄言诗 中断了的这一传统只有靠后代诗人们来延续。降及晋宋之际,正值诗史上的古今 嬗变之时。此时诗人们的创作如殷仲文的南州桓公九井作诗,谢混的游西池 诗、秋夜长等诗作中对时序推移、节物荣衰的感慨就表现了把诗歌重新拉回 到“感物缘情”的创作方式上来的尝试。沈约称:“自建武暨乎义熙,历载将百, 虽缀响联辞,波属云委,莫不寄言上德,托意玄珠,道丽之辞,无闻焉尔。仲文 始革孙、许之风,叔源大变太元之气。”罾这里的仲文和叔源分别就是殷仲文和谢 混。晋书殷仲文传载:“( 殷仲文) 善属文,为世所重,谢灵运尝云:若殷 仲文读书半袁豹,则文才不减班固。一。谢混出自陈郡谢氏,从宋书:“时尚书 仆射谢混自负才地,少所交纳。”。以及羊欣因其“拂席改服,然后见之”,便“由 此益知名” 的记载我们也不难得知他在当时的影响。沈约显然是看到了殷、谢二 人在当时文坛的影响和在文风变革中的作用。而颜延之和谢灵运的创作则更明显 的展示并推动了这一趋势。“感物”频频出现在他们的诗作当中,颜延之云: 屏居恻物变,慕类抱情殷( 夏夜呈从兄散骑车长沙诗) 君子吐芳讯,感物恻余衷( 直东宫答郑尚书道子诗) 谢灵运亦言: 舍情易为盈,遇物难可歇。( 邻里相送至方山) 非徒不弭忘,览物情弥道。( 郡东山望溟海) 览物起悲绪,顾己识忧端。( 长歌行) 即事怨暌携,感物方凄戚。( 南楼中望所迟客) 抚化心无厌,览物眷弥重。( 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 不仅如此,谢灵运还写到:“扣弦是采菱歌,江南是相和曲,云 江南采莲。秦筝倡蒹葭篇,唐上奏蒲生诗,皆感物致赋。”。说明他对 阵延杰,诗品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5 8 年5 月版,第3 页。 梁 沈约等,宋书,中华书局,1 9 7 4 年1 0 月版,第1 7 7 8 页。 唐 房玄龄等,晋书,中华书局,1 9 7 4 年1 1 月版,第2 6 0 5 页。 梁 沈约等,宋书,中华书局,1 9 7 4 年1 0 月版,第1 4 1 4 页。 同上第1 6 6 1 页。 南朝宋 谢灵运,谢灵运集,岳麓书社,1 9 9 9 年8 月版,第2 4 5 页。 情物关系的认识是和学习以感物兴思为特征的前代诗歌联系在一起的。颜延之是 文坛领袖,开一代诗风。谢灵运出身高门望族,人物风流。据宋书,谢灵运每 一首诗传到京邑都会引起不小的轰动,他在文坛影响之大可略见一斑。颜、谢二 人“并方轨前秀,垂范后昆”。所以,就他们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来看,颜、谢 二人推动诗风的变革自然是风响影从。然而我们应该看到,无论是大量的拟古之 作,还是“感物缘情”的创作方式,就其实质而言,乃是继承文学的抒情特质的 发展脉络。而对艺术形式的探讨,如对偶句的讲求、修辞技巧的锤炼等,则反映 出陆机等西晋诗人在诗歌艺术上的经验,为此时的诗人们所欣赏,而成为改变玄 言诗风的一剂良药。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在元嘉时期的诗人们中是存在一个复古的风气的。他们 是在复古中走出了革新东晋玄言诗风的第一步。正如黄侃先生曾指出的“浸欲复 规洛京( 西晋) ,上继邺下( 建安) ”。说到对传统的继承,就不能不说鲍照。刘 师培云:“鲍照诗文义尚光大,工于骋势,然语乏清刚,哀而不壮,大抵由左思而 上效苏张。”。钟嵘说“其源出二张,善制形状写物之词,得景阳之淑诡,含茂先 之靡嫂总四家而擅美,跨两代而孤出。”。同时,鲍照又是一个创造力非常强 的诗人。陆时雍称:“鲍照才力标举,凌厉当年,如五丁凿山,开人世之所无。”。 对此,沈德潜也说过类似的话。那么处于复古风尚中的鲍照诗歌是怎样的,他是 如何处理承继与开拓之间的关系? 复古又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对 他诗歌风格的形成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这些都应该是我们所考虑的。 梁 沈约等,宋书,中华书局,1 9 7 4 年1 0 月版,第1 7 7 9 页。 黄侃,文心雕龙札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0 年5 月版,第3 1 页。 刘师境南北文学不同论,刘师培中古文学史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9 7 年6 月版,第2 6 5 页。 梁 钟蝾著,陈延杰注,诗品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5 8 年5 月版,第3 3 页。 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 9 8 3 年8 月版,第1 4 0 7 页。 二、鲍照诗歌的创作风貌 ( 一) 鲍照拟古诗 除乐府诗以外,鲍照现存古诗1 1 8 首,其中直接以拟、绍、学古诗( 或某位 作家) 为题的就有2 5 首,再加上其他不以拟古出之但明显模仿前人诗作的作品, 拟古诗则占鲍集除乐府诗以外古诗的1 4 强,所以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而且 在前面的论述中我们己经提及,对作者而言拟古是一种主要的练习写作的方法。 同时,拟古本身也是一种文学接受行为,特别是在文学日益自觉的大环境下,拟 古更契台了作者学习前代创作经验的心理,可以折射出作者的爱尚和对某种诗风 的认同。所以,对鲍照拟古诗的研究还是有必要的。 1 模拟方式多样,对词句、意象、主题或某种情境等的模仿不一而足,表现 出鲍照对诗艺的探求与发展。如其学刘公干体诗五首: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凤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 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诗三首其二) 噎噎寒野雾,苍苍阴山拍。树通雾萦集,山寒野风急。岁物尽沦伤, 孤贞为谁立。赖树能自贞,不计迹幽涩。( 鲍照学刘公干体诗五首* 其 二】 上面是刘桢的作品以及鲍照对它的仿作。两篇诗作均以松柏为描写对象,同 为歌颂松柏在逆境中的坚贞不屈,也都有以松自喻之意,只是鲍诗表露出来的孤芳 无赏、怀才不遇的弦外之音更为明显。再就具体的描写而言,“亭亭”、“瑟瑟”对 “噎噎”、“苍苍”,“常端正”对“自能贞”,“风声一何盛”对“山寒野风急”,两 篇除了用韵不同,无论是句式还是谴词造语都何其相似! 而他的另一首拟作亦是 如此: 谁谓相去远,隔此西掖垣。拘限清切禁,中情无由宣。思子沉心曲, 长叹不能言。起坐失次第,一日三四迁。步出北寺门,遥望西苑园。细柳 夹道生,方塘含清源。轻叶随风转,飞鸟何翻翻。乖人易感动,涕下与衿 连。仰视白日光,嗷嗷高且悬。兼烛八统内,物类无颇偏。( 刘桢赠徐 干诗) 欲宦乏王事,结主远恩私。为身不为名,散书徒满帷。连冰上冬月, 披雪拾园葵。圣灵烛区外,小臣良见遗。( 鲍照( ( 学刘公干体诗五首其 一) 白日正中时,天下共明光。北园有细草,当昼正舍霜。乖荣顿如此, 何用独芬芳。抽琴为尔歌,弦断不成章。( 鲍照( ( 学刘公干体诗五首其 三) 7 上举刘桢诗,何焯据此诗“仰视白目光”一句,认为这是刘桢因在曹丕席上 偷看了甄氏,以不敬的罪名劳役,后又免罪贬为小吏时所作。在诗中,刘桢写自己 虽然和徐干相距不远却无由互诉心语,相思成痛遂坐立难安。看依依细柳,翩翩 飞鸟反徒增遗憾。仰视白日,万物均受其泽惠,而“我独抱深感,不得与比焉”。 感物兴怀,相思之意化为不得志之情。裴松之注三国志徐干传日:“干清玄 体道,六行修备,聪识洽闻,操翰成章,轻官忽禄,不耽世荣。建安中,太祖特 加旌命,以疾休息。后除上艾长,又以疾不行。”由此可知徐干并不是一个有很 强功名心的人,所以刘桢这首诗中的“我”应为其自指。该诗上半部分直抒胸臆、 睹物兴思,从而将对朋友的思念表现的淋漓尽致,后半部分则用比兴的手法,以 白日遍照天下万物来委婉地表现自己的不得志之情。朱嘉微在汉魏诗集广序 中说,“赠友也,情致娓娓,任其缭绕委至,弥见雄逸,却与古诗融于水乳。” “与 古诗融于水乳”应该是对此诗的“感物兴思”和比兴手法的运用而言。鲍照主要 是申述该诗的后半部分:“仰视自日光,瞰嗷高且悬。兼烛八绂内,物类无颇偏” 的比兴之意。但第一首是学习刘桢原诗前半部分直抒胸臆的写法来表现;第二首 则不仅隐括刘桢的诗意而且也运用了比兴的手法,通体比兴更显得古意盎然。 同时,鲍照的拟古诗亦体现出一定的创造性,具体的表现为其拟古之作有所 拟又不拘于所拟的创作方法。一般来说,拟古之作应该标明所模拟的对象,而且 和原作的格式、句数、语句有一种对应关系。如陆机拟行行重行行,变“行行 重行行,与君生别离”为“悠悠行迈远,戚戚忧思深”;变“胡马依北风,越鸟巢 南枝”为“王鲔怀河岫,晨风悲北林”;变“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为“去去 遗情累,安处抚清琴”等等。但鲍照的拟古八首和绍古辞七首这两组诗, 除了绍古辞七首其一明显承继古诗橘柚垂华实而来以外,其他也并不 能找出明确的模拟对象,这点和陶渊明有些相类,汪师韩云:“古人名作,惟鲍明 远拟古八首,陶靖节拟古九首,未尝明言所拟何诗j 然题日拟古,必非 若后人漫然为之矣。”。就指出了他i l l - - 人拟古诗之间的相似关系。如鲍照拟古 八首其五: 伊昔不治业,倦游观五都。海岱饶壮士,蒙泗多宿儒。结发起跃马, 垂白对讲书。呼我升上席,陈觯发瓢壶。管仲死已久,墓在西北隅。后面 崔嵬者,桓公旧冢庐。君来诚既晚,不睹崇明初。玉碗徒见传,交友义渐 疏。 晋 陈寿著, 南朝宋 裴松之注,三国志,中华书局,1 9 7 3 年1 月版,第5 9 9 页。 转引自魏晋南北朝诗精品,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 9 9 5 年6 月版,第2 4 页。 清 汪师韩,诗学纂闻,载清诗话,丁福保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7 8 年9 月版,第4 4 4 页。 王壬秋认为“微似渊明”,。虽然他没有明言在哪一方面“微似”,但仔细分析 这首诗我们会发现,该诗后六句的描写与去者日以疏的“出郭门直视,但见 丘与坟。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十分相似。句法笔调则很类陶渊明对古诗 十九首的模拟,用意也一如陶渊明拟古九首其四:“古时功名士,慷慨争此 场。旦百岁後,相与还北邙”,都是托古讽今之作。可见在模拟对象的选择、模 拟方法的运用上,鲍照对陶渊明还是有所借鉴的,但更重要的是陶渊明有所拟而 又不拘于拟的创作方法。另,据逯钦立先秦汉魏南北朝诗,在鲍照之前,拟古 而统以组诗出之的有傅玄和张载的拟四愁诗四首,陶渊明的拟古九首和谢 灵运的拟魏太子邺中集八首以及应该看作组诗的陆机的一组拟古诗十九首 等。只是傅玄和张载所拟张衡的四愁诗本身就是一组四首,陆机和谢灵运也 是都各标明所仿为何,惟陶渊明没有明显的模拟对象。许学夷曾指出陆机和陶渊 明拟古诗的差别:“先儒谓靖节退归后所作,多悼国伤时托讽之语,然不欲显斥, 故以拟古等目名其题云。愚按:此论靖节甚当,不然,则靖节亦有意与作者争衡 耳。且如( 陆) 士衡诸公拟古,皆各有所拟:靖节拟古,何尝有所拟哉? 斯可见 矣。”。以之论鲍照的这两组拟古诗亦然。如苏瑞隆便认为:“在模拟诗和乐府诗的 传统中,作家经常利用古诗的题目或风格来隐藏他们真正的目的,其内容常含有 针对政治情况的讽刺。鲍照的仿作不但显示出对原作的精心揣摩,而且在诗中创 造了政治性的寓言,用来表达自己的心志及嘲讽,有意识地扩大了这一类文体的 功能及范畴。”。 2 鲍照的拟古诗反映了作者重向汉魏古诗学习的倾向。以汉魏诗人的作品 为主要借鉴对象是鲍照的拟古诗的重要特征。在鲍照所有的拟古诗作中,就标明 所拟对象的作品而言,有拟青青陵上柏、学刘公干体诗五首、拟阮公夜中 不能寐诗、学陶彭泽体诗等,从刘桢到阮籍,甚至对诗名不显的陶渊明都有 拟作,这说明鲍照曾广泛涉猎前代诗歌。但是否可以认为鲍照拟古全面用力而没 有重点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就此,我们可以对鲍照的拟古诗做一个全面而直 观的显示。在鲍照所有的拟古诗中,直接标明所拟对象的共有8 首,而对汉魏诗 的拟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