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部书院史古籍文献: 1、宋张栻:潭州重修岳麓书院记,南轩集卷十,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7年版。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南宋汉州绵竹人。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湖湘学派的集大成者,与朱熹、吕祖谦齐名,有南轩集留世。 提要: 该篇主要讲述了岳麓书院先后经朱洞之、李允则建立后,闻名于天下,后因兵事战乱而尽毁。乾道元年,刘候珙为安抚湖南,遂召集儒雅而重建岳麓书院。岳麓书院的宗旨在于传道济民,进一步说就是“仁”。仁,即人心,是天下万物的主宰。求仁之难,必须通过学才能明白。所以,重建岳麓书院的目的便在于教化庶民,以达到求仁的目标。 2、宋马端临:天下四大书院, 文献通考卷四十六,中华书局,2011年版。 马端临(12541323),字子舆,号竹洲,饶州乐平人,宋元之际著名的史学家,著有文献通考等,是中国古代典章制度方面的集大成之作。 提要: 该文指出宋朝的四大书院为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应天府书院及岳麓书院。作者主要概述了四大书院的建制始末,并阐述了书院之所以兴盛,一是由于当时乡党之学为贤士大夫所建,多胜于州县之学,二是宋统治者多对书院赐额赐田,以鼓励其发展。从作者的论述中可窥见当时书院多以朝廷赐额赐书为荣,为官方所认可的主要教学机构。 3、宋马端临:宋初四书院, 文献通考卷六十三,中华书局,2011年版。 马端临(12541323),字子舆,号竹洲,饶州乐平人,宋元之际著名的史学家,著有文献通考等,是中国古代典章制度方面的集大成之作。 提要: 该文指出宋初四书院为庐山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岳麓书院及应府书院,此外还有茅山书院。作者主要讲述了书院的监管者、朝廷的封赐及书院授徒的规模等。需要指出的是,四书院的学徒数目多为十百人,可见宋初书院并不是特别兴盛。 4、宋魏了翁靖州鹤山书院记,鹤山集卷四十七,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7年版。 魏了翁(11781237),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人,南宋学者。庆元五年进士,多次被贬官后又诏回。推崇朱熹理学并创立鹤山书院,授徒讲学,有鹤山集等留世。 提要:这篇文章讲述了鹤山书院的建立者因仕途不顺而在山间建立了鹤山书院,及书院所处的地理位置,并描绘了书院环境的宁静优美。作者还指出书院所培养的“士”,其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在于“德”与“孝”,具体的说就是“明善诚身”、“顺亲信友”,唯有这样,才能做到臣子显谏而君王不疑及报答父母亲恩。 5、宋吕祖谦丽泽书院学规,见邓洪波编中国书院学规,湖南大学出版社,湖南,2000年10月,第3132页。 吕祖谦(11371181),字伯恭,寿州人,人称东莱先生。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与朱熹、张栻齐名,并称“东南三贤”,创立“婺学”,成为当时颇具影响的学派之一。 提要:该学规主要对学子的德行、日常生活、课堂端容、从师礼仪等方面做了具体的规定。书院要求学子必须以“孝弟忠信”为德行之本,会讲时妆容必须端而肃,对老师也要永远以礼相待。在日常生活中,学子须得做到毋亵、毋谀、毋妄、毋杂、毋狎非类、毋亲鄙事等。若违反学规,则依据其严重性给予“规”、“责”、“吿于众”、“除籍”等处罚。6、宋王应麟:天下四大书院,玉海卷一百六十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王应麟(12231296),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又号厚斋。南宋理宗淳祐元年进士,历任太常寺主薄、通判台州等职,因正直敢言而遭罢黜。辞官回乡后专意著述,著有玉海、困学纪闻等。 提要: 该文主要讲述了宋朝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记嵩阳书院的建立演变过程。作者指出前代庠序之教不修,士人无处求学,于是结伴选择胜地,建立精舍。后来文风日盛,儒学大家也授徒讲学,士人尽求学于书院之中。朝廷褒奖这种行为,于是多赐额赐经,以鼓励书院的发展。白鹿洞、岳麓等书院便是书院中声名最为显著的,成为当时的四书院。 7、宋欧阳修:集贤殿书院,新唐书卷四十七,中华书局,1975年版。 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诗人,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古文运动”的领导者,有欧阳文忠公文集等留世。 提要: 该文主要以编年的形式叙述了唐朝集贤殿书院的发展历史,由乾元院发展至丽正书院,再更名为集贤殿书院所经历的官员设置及官员职能的变更。此文还指出该书院的功能主要在于修撰官掌刊缉经籍,校理典籍,收集遗逸图书及贤才之士等。其实际为皇家的的藏书之所,并兼为皇帝等解释史籍疑义。 8、明王守仁:稽山书院尊经阁记,王文成公全书卷七,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号阳明,谥文成,浙江绍兴府余姚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陆王心学的集大成者,有王阳明全集、传习录等传于留世。 提要:该文论述“经,常道也”,其主于身就是“心”,其见于事则是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别、长幼秩序,并指出“六经”即“吾心之常道也”。作者进一步指出后世“六经”不明于世,其缘由在于世代累积的邪说、侮经、贼经之弊,这也是尊经的缘由所在。吴君瀛拓稽山书院,于其后建尊经阁,其旨在于“正经”以使庶民兴。 9、宋袁甫:重修白鹿洞书院记,李才栋等编白鹿洞书院碑记集,江西教育出版社,南昌,1995年版,第1317页。 袁甫,字广微,号蒙斋,庆元府鄞县人,生卒年不详,宋嘉定七年进士第一。师从杨简,主张“万物与我心契”,为甬上陆学二传弟子之一,有蒙斋集等传世。 提要:该文主要论述“讲学”于国家兴衰成败的重要性及其教化世人的作用。袁甫指出,前代群邪得志、流毒生灵,皆源于学问不立,正道不得以明。朝廷若想与三代同长久,则必由讲学始。作者自述建立象山书院、白鹿书院,为的是传南轩、晦庵、象山等先生的问辨之学,其旨在正谊明道,使士不昧所趋,最终达到有益于国家的目的。 10、陈谷嘉、邓洪波编:中国书院史资料,浙江教育出版社,杭州,1998年版。陈谷嘉为湖南大学历史教授,长期以来从事中国伦理思想史、宋明理学、书院文化三个研究领域。邓洪波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主要致力于书院文化研究。 提要:该书主要收集了从唐代到近代的关于中国甚至国外古代书院的文献资料,是关于中国书院发展史的资料汇编。它按内容和时间先后分章节编排,详细的收录了各个时代关于书院的记录,从中可以窥见书院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和制度演变。该书内容丰富,资料详尽,是研究书院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10部书院史著作: 1、杨步生:岳麓书院山长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1986年版。 杨步生为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曾兼职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提要:我国书院始于唐而鼎盛与宋,其中岳麓书院为宋代四大书院之一而闻名天下。书院之所以历经千年而不衰,主要是由于一大批山长掌教和教学于此。该书主要考证岳麓书院历届山长,对其五十三名山长的生平、教长岳麓书院的教育活动和理论贡献及其学术成就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考证。作者所引资料丰富翔实,特别是地方志、家刻本等资料,对于研究我国古代书院教育价值极大。 2、章柳泉:中国书院史话宋元明清书院的演变及其内容,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1981年版。 章柳泉(作者简介未查到) 提要:宋元明清的书院在我国教育史、思想史上占有重要位置。该书是一本论述我国书院制度内容、沿革和发展演变的专著。作者首先总论书院的涵义与特点,后又以宋元明清为阶段,分别叙述各时期书院的建置、传授的内容、传授的方式和学风等方面的演变,基本展现了我国古代书院的全貌。该书资料丰富,内容充实,理论确当,是一部较为系统地书院史专著。 3、李国钧:中国书院史,湖南教育出版社,长沙,1994年版。 李国钧曾担任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所所长,主要从事中国教育史研究和教育文献整理。 提要:该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书院制度、书院教育学派及人物的教育思想。在阐明书院教育制度和教育流派的成因、演变、发展及其影响的同时,把书院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流派放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上分析,深刻分析了自唐代至清代书院的建置和学派的特点。这本书做到了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的结合,面的研究和点的深入研究相结合,是一部涉及面广的书院史专著。 4、季啸风主编中国书院词典,浙江教育出版社,杭州,1996年版。 季啸风(作者简介未查到) 提要:该书是中国书院研究的专业工具书,收集并介绍了从唐代至清代千余年间全国各地有史料可考的书院1600多所,正文以分类编排的方式收录了中国书院及其相关人物、学派、制度、事件、文献、研究著作等词目3683条。对于学术上有争论的问题,或诸说并存,或以一说为主而兼述他说。该书收录范围广,资料充分,是一部研究中国书院的重要专著。 5、王炳照:中国古代书院,商务印书馆,北京,1998年版。 王炳照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先秦教育思想、孔子、书院、蒙学等方面研究。 提要:该书主要介绍了书院的起源及之后宋代书院的兴盛、元代书院的官学化、明清书院的发展衰落的概况,简明地阐述了中国书院发展流变的历史并着重介绍了各朝代主要的书院。这本书叙述了书院的流变,是一部简明易懂的书院史,但也存在所述过于笼统,缺少史料详证的缺陷。 6、邓洪波:中国书院史,东方出版中心,上海,2004年版。 邓洪波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兼书院研究室主任,长期从事中国书院文化研究工作。 提要:该书以书院的发展历程为主线,阐述了唐代书院的兴起、宋代书院的兴盛、元代书院的推广与官学化及明清书院的进一步普及,叙述了中国古代书院的发展历史。此外,作 者还注重对各个阶段书院的发展变化及其特点的总结与归纳,并同时介绍了各时代的典型书院的概况与活动。该书内容系统而详实,做到了点、线、面的有机结合,是一部全面、系统地论述中国书院历史的学术专著。 7、朱汉民,邓洪波:长江流域的书院,湖北教育出版社,武汉,2004年版。朱汉民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教授,长期从事中国思想文化史的研究与教学。邓洪波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兼书院研究室主任,长期从事中国书院文化研究工作。 提要:该书主要介绍了长江流域古代书院的历史情况。作者首先讲述了从唐至清代长江流域书院的历史演进,再进而阐述了其书院藏书事业及其文化功能、刻书事业及其文化功能和书院的管理制度,对书院概况进行了讲解。最后作者将书院放置于长江流域的社会背景下,讨论了书院与其周围的家族、村舍及士绅之间的关系,并略陈长江流域书院对海外的影响。这本书属于特殊地域的书院研究,充分研究了长江流域书院所具有的地域特色,内容丰富。 8、李才栋:中国书院研究,江西高校出版社,南昌,2004年版。李才栋自1952年至今一直从事于教育基本理论、中国教育史、中国书院研究史的教学与研究。 提要:该书为李才栋书院文章的合集,主要广泛地讨论了书院史上的许多歧义较大的问题,如白鹿洞书院真正规模、书院讲会与会将区别等。这本书共精选了作者文章41篇,有的是论文,有的曾提交学术会议交流,有的则是手稿。作者所提观点多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虽不是系统地讲述书院的性质与发展变化,但对后世书院研究仍具有很大启导。 9、胡昭曦:四川书院史,四川大学出版社,成都,2005年版。 胡昭曦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导,主要从事宋史和巴蜀历史文化方面的研究。 提要:该书以四川地区书院的发展为主线,系统地陈列了唐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四川地区有史可考的书院,并对各时代的书院进行了统计学方面的努力,将书院进行了整理与归纳,按时间、创建者、地点等会列成表。同时,作者还分别阐述了各时代书院的建制与特点及其较前代书院的发展,并指出了自己关于书院的一些尚待考证的问题。该书所引史料充分,内容较为系统,是一部全面的四川地区书院史的著作,但也存在所记过于简单的缺陷。 10、卞孝萱、徐雁平:书院与文化传承,中华书局,北京,2009年版。 卞孝萱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中国文史学家,主要从事唐代文史研究。徐雁平为南京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近期主要从事清代家集及清代家族文学研究。 提要:该书是一本中国书院史的论文集,它既荟萃了包括胡适、聂崇岐、邓之诚、瞿宣颖等前辈学者在内的重要论文,又选录了近年学者的研究成果。编者收录众多论文,其旨在强调对书院研究的重视,并不是在单纯保存文化记忆,而是在教育体制发展的背景下,在传统中寻找可供转化的精神资源。该书收录文章众多,范围较广,是重要的书院史参考资料。 10篇书院的论文: 1、邓洪波:以讲为学、以会为学:明代书院讲会的新特点,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9月第22卷第5期。邓洪波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书院文化方面的研究。 提要:该论文指出“以讲为学”、“以会为学”是王湛之学区别于程朱理学“以学为学” 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明代书院讲会的特点。讲会既是一种学术组织、学术团体,又是书院固有的学术讨论、会同讲学、学术聚会等会讲活动。讲会和书院从组织形式上看是并行而独立的,但实际上两者是一种连体共存的状态。它们的结合是王、湛及其后学寻求学术自由的明智选择,也寄托着社团书院的讲学精神,乃至政治意愿。 2、胡昭曦:宋代书院与宋蜀学,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1月。 胡昭曦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研究主要方向为宋史和巴蜀历史文化。 提要:该论文主要观点是宋代蜀学形成以苏氏蜀学为主转为以洛学为主的局面与书院密切相关。作者指出苏学逐渐衰落的原因之一是苏氏蜀学诸儒不运用书院讲学,使其失去了繁衍和发展学术思想的重要阵地。而张栻于四川的书院讲学传播其学问、魏了翁创建鹤山书院并形成鹤山学派,进一步使洛学深入四川,从而促成了蜀学的完全转型,完全实现了“洛蜀会同”。 3、李琳琦:徽商与清代汉口紫阳书院清代商人书院的个案研究,清史研究,2002年2月。 李琳琦为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从事教育史方面研究,合著徽商研究等。 提要:该论文主要介绍明清时期汉口紫阳书院的建立过程、经费来源及其主要功能活动。作者指出明清徽商为维护自身利益而利用书院培植仕宦子弟以增强政治势力,于是致力于徽州本土的文教事业,大力创建书院,紫阳书院便是其一。汉口紫阳书院是封建社会后期商业经济发展和徽商“贾而好儒”的产物,其经费经营灵活,管理精细周密,是其别于传统书院重要特点。 4、李兵:元代书院与程朱理学的传播,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1月,第37卷第1期。 李兵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书院及中国科举史研究。 提要:该论文主要论述元代书院的教学是程朱理学传播及普及最重要的途径。元代建立以后,南宋遗民将书院作为程朱理学的基地,以捍卫其作为“道统”维护者的尊严。而元代统治者支持书院的发展是程朱理学得以向北扩展,并使蒙古贵族也其深受感染。加之程朱理学被提升为官方哲学并规定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这促使程朱理学在全国逐渐普及起来,扩大了传播的范围,进一步提高了其传播的实际效果。 5、李良玉:清代书院与历史教育,清史研究,2006年2月,第1期。 李良玉为安徽阜阳师范学院历史系副教授,主要从事历史教育史研究。 提要:该论文指出在清代的各类书院中,历史教育均成为其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清代书院历史教育具有前所未有之重视、历史教育内容较前代更丰富、教育对象更具广泛性等特点。其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灵活多样、重视生徒能力培养、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等对现代教学仍具有现实意义。同时,他还指出清代书院历史教育还存在依附于经学教育、附庸于科举的缺陷。 6、邓洪波:理学家与南宋书院的兴起,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6月。 邓洪波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书院文化方面的研究。 提要:该论文只要论述南宋理学家建立书院运动及其目标与理想。作者指出南宋理学家掀起的书院运动,使得理学与书院同时兴盛,出现一体化的深度融合。这些理学家建立书院主要的目标:一是谋求官方和民间两种力量共同推进书院建立;二是建立官方书院,使之成 为与州县官学并存而又能修正其堕于科举的弊端的另一种官方教育模式。书院建立的主要理想是实现理学家们讲学的宗旨,而非以科举为目的。 7、朱汉民:书院历史变迁与士大夫价值取向,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3月。 朱汉民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思想文化史方面的研究。 提要:该论文主要论述唐宋元明清朝代书院发展趋势与士大夫价值取向之间的关系。作者指出,书院作为当时教育改革、学术创新的大本营,经历了宋代的兴盛、元代的官学化、明代的复兴及清代进一步官学化。这些发展变化趋势的内在原因在于士大夫“学者官僚”双重身份的矛盾。士大夫的这种特性使得书院既有自由讲学与学术创新的文化传统,又有科举附庸官学化演变的必然趋势。 8、王炳照:书院精神的传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共享经济模式下的物流服务合作协议
- 专业翻译服务协议指南
- 行政公文的政策导向试题及答案
- 2025房产中介销售合同
- 2025合法的多人劳动合同模板
- 行政管理与演变过程解析试题及答案
- 行政管理在社会福利中的角色试题及答案
- 行政管理学考试准备方案试题及答案
- 2025乡村住宅设计与装修合同书
- 2025年项目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北京市朝阳区区管企业年轻人才“培优”招聘100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银行消保培训
- 早产儿与低出生体重儿袋鼠式护理技术规
- 英语主谓一致课件
- DB45T 2306-2021 百香果无病毒健康种苗栽培技术规程
-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背诵知识点提纲
- 《临产应急处理》课件
-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2
- 腰椎滑脱的临床特征
- CQI-30中文审核表格资料
- 关于清理35KV高压架空线路树障的安全技术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