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东方·赛珍珠·西方.pdf_第1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东方·赛珍珠·西方.pdf_第2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东方·赛珍珠·西方.pdf_第3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东方·赛珍珠·西方.pdf_第4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东方·赛珍珠·西方.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方赛珍珠西方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赛珍珠是一位在中国生活了将近四十年的美国女性,多年的中国生 活使她认识并热爱中国文化,且终身受到它的影响。 赛珍珠是二十世纪初最早关心并致力于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家之 一。相比其他作家,赛珍珠的价值在于她很早就论述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的可能性并为这一交流做出了实际的、巨大的贡献;在于她很早就能较 为辩证地对待东西方文化关系。因此,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在来看,赛 珍珠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先驱在体现她本身价值的同时,更重要的是 她对后人所具有的启示意义。 本文通过对赛珍珠的主要作品大地三部曲、异邦客、东风西 风、群芳亭等的深入分析,透过赛珍珠的独特文化世界,探讨了她 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特殊贡献,并进一步说明了当前研究赛珍珠的必要 性。 关键词:赛珍珠;中国文化;西方文化;交流 作者:钱剑 指导老师:蒋连杰教授 坚型! 唑:! ! ! ! ! 塑型竺竺些憋! 竺! 唑些型! 竺堕虫! 坐堡垒! ! ! 竺! p e a r l b u c k - - t h e b r i d g e b e t w e e nt h ew e s t e r nc u l t u r e a n dt h ee a s t e r nc u l t u r e a b s t r a c t p e a d b u c kw a sa na m e r i c a nw o m a nw h oh a dl i v e di nc h i n af o ra b o u tf o r t yy e a r s d u d n g t h o s ed a y s ,s h es t u d i e dal o to fc h i n e s ec u l t u r ea n dl o v e dt h e mv e r ym u c h a l l t h e s ea f f e c t e dh e rt h ew h o l el i f e p e a r l b u c kw a so n eo ft h ee a r l i e s tw r i t e r sw h oh a dw o r k e dh a r df o rt h e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b e t w e e nc h i n aa n dt h ew e s t e r ni ne a r l y2 d “c e n t u r y c o m p a r et ot h eo t h e r w r i t e r s ,p e a r lw a st h ee a r l i e s to n ew h o h a dr e a l i z e dt h ep o s s i b i l i t yo ft h e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b e t w e e nc h i n aa n dt h ew e s t e r na n dh a dw o r k e dal o tf o ri t a n ds h ew a so n eo ft h ee a r l i e s t o n ew h oh a do b j e c t i v e l yr e a l i z e d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t h ew e s t e r na n dt h ee a s t e r n w h e t h e ro nh i s t o r i co rr e a l i s t i cv i e w , p e a r l b u c k a st h ep i o n e e ro ft h e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b e t w e e nt h ew e s t e r na n de a s t e r n 。n o to n l ys h o w e dh e rv a l u e si nh e rw o r l ( s b u ta l s og a v e t h ed e s c e n d a n t s i n s p i r a t i o n i nt h i s p a p e r , w ea n a l y z es o m en o v e l s o fp e a r l s s u c ha si f :r h eg o o de a r t h ) , ( e x i l e ) ,艘酝s tw i n d w e s tw i n d ) a n d 积kp a v i l i o no fw o m e n ) f r o mp e a r l su n i q u e w o r l do fc u l t u r e ,w ee x p l a l nh e rs p e c i a lc o n t r i b u t i o nt ot h e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b e t w e e nc h i n a a n dt h ew e s t e r nc o u n t r i e s ,a n dt h en e c e s s i t yo fs t u d y i n gp e a r la n dh e rw o r k st o d a y k e yw o r d s :p e 训b u c k ;e a s t e r nc u l t u r e :w e s t e r nc u l t u r e ;c o m m u n i c a t e w r i t t e n b y : s u p e r v i s e db y : q i a nj i a n j i a n gl i a n j i e 妒4 6 1 7 2 苏州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 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 不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含为获得苏 州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作 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 声明的法律责任。 p 、ll 研究生签名:丝翌1日期:d 笠匕兰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苏州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论 文合作部、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情报中心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 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 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 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 包括刊登) 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 包括刊登) 授权苏州大学学位办办理。 - 厶i 研究生签名:她1 日期:逝竺笆 东方赛珍珠西方前言 刖吾 1 9 3 8 年在瑞典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一位以写中国题材 小说而闻名世界的作家赛珍珠女士,毫无悬念地成为了当年最大的 赢家。 赛珍珠是一位在中国生活了近四十年并将个人毕生精力投入到向西 方介绍古老中国的真实一面的伟大事业上的杰出女性。她通过个人的努 力,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西方人士对中国和中国人的狭隘的甚至是错误 的认识。 尽管后世对赛珍珠的评价褒贬不一,在美国文学史上她的地位也受 到一定程度的忽视,但应当肯定的是:赛珍珠的毕生努力和她的文学创 作推动了二十世纪东西方文化、特别是中美两个异质文化之间的交流与 对话。 ( 一) 赛珍珠的生平 赛珍珠,本名珀尔i 赛登斯特里克叫 i 克( p e a r l s y d e n s t r i c k e r b u c k ) , 1 8 9 2 年1 月2 6 日出生于弗吉尼亚州西部,在她出生仅三个月时便被传教 士父母带到中国。 赛珍珠是她为自己取的中国名,她这个颇为普通的中国名让人很难 从名字上看出她与中国人有什么不同,但她却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美国人, 由于她独特的人生经历而使她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赛珍珠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从她出生到1 9 3 4 年前的这四十多年,除1 9 0 0 年为躲避义和团运动全家回国一年,1 9 1 0 1 9 1 4 年回美国进入弗吉尼亚州伦道夫梅康女子学院求学和1 9 3 2 1 9 3 3 年返回美国的短期逗留之外,她绝大部分时间是生活在中国江苏的南京、 东方赛珍珠西方前言 镇江以及安徽的宿州一带。赛珍珠在中国度过了她的童年,青年及成年 后的一部分时间,那是一个人人生最美好也是最重要的时段,也恰是一 个人形成自己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时段。因此,中国文化对赛珍珠的成长 以及后来的文学创作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于这点赛珍珠也一直没有 否认过。 遗憾的是自1 9 3 4 年赛珍珠回到美国之后,由于诸多原由她就再也没 有重返中国。尽管她与中国从此天各一方,但正如j a n e tr o b e , s 在纪念 赛珍珠诞辰1 1 0 周年纪念会上做的题为追寻赛珍珠的足迹( f o l l o w i n g i n t h ef o o t s t e p so fp e a r l s b u c k ) ) ) 的演讲中所说:“s h e ( p e a r l s b u c k ) d i dm a k ei th e rm i s s i o n ,t oc o m m u n i c a t et h el i f eo ft h ec h i n as h eh a dk n o w n t ot h ea m e r i c a n p e o p l e ,t om a k e t h ef a ra w a yn e a r ( 她把向美国人介绍中国 的生活,将那遥远的国度与美国拉近距离当作她自己的使命) ”【1 】。 回到美国后,赛珍珠除致力于创作有关介绍东方和中国的文学作品 外,还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诸如向西方国家译介中国作家的小说和各种 文学作品等促进中国人民与西方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事业上。她通过文 学作品阐发了她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上的独特见解,并为此做出了巨大的 贡献。 1 9 7 3 年5 月6 日早晨,赛珍珠在美国佛蒙特的家中安然离世,享年 8 l 岁。 ( 二) 中国对赛珍珠的译介和研究 在美国,赛珍珠的作品一问世便成为风靡一时的畅销书。1 9 3 8 年赛 珍珠更是凭借描写中国农民生活的史诗般作品大地三部曲和她分别 为自己的父母创作的人物传记异邦客和奋斗的天使而一举获得 举世瞩目的“诺贝尔文学奖”。 由于赛珍珠的大部分作品都以中国为题材,所以中国对赛珍珠的译 介工作也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开始了。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这短 东方赛珍珠西方前言 短的十年中,大地三部曲中的大地就至少有七个译本,几子们 有至少三个译本,而分家也至少有两个译本。此外,诸如东风西 风、母亲等也都至少有两个以上的译本,赛珍珠的其他作品也几乎 都被译为中文。那时国内众多的文艺刊物都介绍了赛珍珠本人以及她的 作品。 对赛珍珠的研究工作随着对她的作品的译介工作而一同开始,大致 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那时赛珍珠几乎是中 国知识分子无人不晓的一位美国女作家。当时对赛珍珠的“评论非常注 重文本的分析。无论是褒扬赛珍珠,还是贬抑她的,都是从文本入手”【2 】, 因此这一时段的评论文章“开掘深入,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3 l 第二阶段是在建国初期,由于当时东西方处于“冷战”状态,中美 两国政治上长期对立,双方在意识形态领域存在很大分歧,因而造成了 当时评论界对赛珍珠的误读。“赛珍珠成为了我国文艺界反对帝国主义文 化侵略的靶子之一。”【4 1 当时对赛珍珠的研究由于受到特殊历史时期的政 治文化语境的影响而走向了极端。赛珍珠文学声誉和文学地位在中国也 是一落千丈,这个在新中国建立前曾经红极时的美国女作家从此在中 国的文坛销声匿迹。 改革开放之后,赛珍珠作为一个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又重新得到 中国国内学者的重视。随着赛珍珠的文学作品译介工作的再次展开,对 她的文学作品和思想的研究再度成为国内外国文学学者的一个“研究热 点”。这一阶段的“赛珍珠研究”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根本扭转 了6 0 年代对赛珍珠全盘否定的评论基调;另一方面“在深度、广度、高 度上较之三、四十年代的研究成果,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j 【鄙目前国内 对赛珍珠的研究正继续深入进行。 ( 三) 本文的写作出发点 东方- 赛珍珠西方 赛珍珠在中国生活了近四十年,她一直把中国看作自己的第二故乡。 在创作上,她的作品与中国有着不可割舍的联系:在感情上,她对中国 是热切的,真挚的。在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对中国的拳拳之心, 可以读到她对中国社会问题和中国国民性格的沉重思考。 国内学者对赛珍珠的研究经历了从基本认同全面否定在全 球化语境大环境下对赛珍珠的客观评价等数个不同的阶段,当前国内对 赛珍珠的研究已进入了一个相对客观理智的新时期。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学者对赛珍珠的评价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大 多是以赛珍珠本人生平和相关的文学理论为切入点进行分析,而且对于 “赛珍珠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她本人的主张”的问题很少谈及。 本文力图透过赛珍珠独特的文化背景,以她主要文学作品中的人物 形象和情节为切入点,较系统地阐述赛珍珠在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东西 方情结,透过以上的分析来进一步阐明她在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独 特贡献以及她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的具体主张,并在文章的最后说明 在当前全球化语境的大环境下研究赛珍珠和她作品对东西方文化深 入交流的重要意义。 东方赛珍珠西方 赛珍珠的独特文化世界 一、赛珍珠的独特文化世界 赛珍珠在我的中国世界一文中曾说道:“我在两个不同的世界里 成长一个属于我父母,狭小的、白人的、清洁的、长老会的美国人 的世界;另一个是广大的、温馨的、欢乐的、不太干净的中国人的世界。 两者之间并不相通。在中国人的世界里,我说中国话,举止像中国人和 他们吃一样的东西,分享他们的感情世界。在美国人的世界里,我则将 两者之间的门关上。”【6 1 出生在传教士家庭的赛珍珠自幼便跟随父母来到中国,她的一生分 别在代表着典型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两个国度生活并且历经时间大致 相当。然而,对于一个地地道道的美国人来说,恰恰是在东方中国生活 的经历对她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有 着东诬方双重文化背景的赛珍珠在东西方文化韵夹杂中成就了她个人独 特的文化世界。 能读懂赛珍珠的文化世界是我们通过她的文学作品进一步解读她在 文学创作中所提倡的东西方文化交流具体思想的一把钥匙, ( 一) 生活在东方中国的“异乡人” 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格奥尔格齐美尔( g e o r g e s i m m e l ) 曾给“异乡 人”下了个定义说:“异乡人不是今天来明天去的漫游者,而是今天到来 并且明天留下的人,或者可以称为潜在的漫游者,尽管没有再走,但尚 未忘却来去的自由。” l 因此,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尽管赛珍珠一直将 中国视为自己的第二祖国,但事实上她在中国一直是以“异乡人”的身 份生活着的。 东方赛珍珠西方赛珍珠的独特文化世界 在赛珍珠给母亲凯利写的传记作品异邦客中赛珍珠以第三入称 叙述,视角经常进入他母亲的内心,以她母亲的眼光来看待对于他们来 说陌生而奇异的东方世界。赛珍珠之所以能够如此细致入微地、真实地 反应她母亲的心里世界,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赛珍珠作为异乡人的 女儿,也继承了异乡人的身份,并且遭遇到异乡人的处境,具 有异乡人的特点。”【8 1 赛珍珠毕竟在中国大陆前后生活了将近四十年,在中国她有自己的 生活,在她的菜谱中中国菜是她的最爱,在她的照片中她总是穿着中式 服装,她的汉语几乎与中国人说得一样流利,她上过中国先生教的课, 喜欢听中国故事并且对中国的文化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和研究。在看传统 中国戏曲时,年幼的赛珍珠甚至“发现她自己也在为( 中国人笔者 注) 大举歼灭红毛鬼子而感到欢欣鼓舞。”【9 1 从这些角度看,赛珍珠俨然 就是一个中国人。正是在中国的生活经历,培养了她和中国人相通的情 感。 然而,赛珍珠的高鼻梁,蓝眼睛和一口流利的英语告诉她周围的人 赛珍珠毕竟是有着异族血统、会说洋文的“异乡人”,又是与中国人截然 不同的。 赛珍珠生活在一个与美国无论在生活习惯还是历史文化背景都有着 天壤之别的国度,这个国度对赛珍珠和她的家人都是陌生的、费解的。 特别是赛珍珠母亲凯利,在她的心目中遥远的美国近乎完美,身在 异国的她无时无刻不眷恋着自己的祖国,于是这种眷恋化为一种行动一 一那就是在凯利闲暇时经常向生活在中国大陆的赛珍珠和她的兄弟姐妹 们讲述美国山川河水,美国的英雄故事,唱美国的歌;而且在母亲凯利 的张罗下赛珍珠一家保持的仍然是美国的生活方式。就是在这样的日常 的生活方式和母亲的不断美妙讲述美国的氛围中小赛珍珠渐渐长大,虽 然身处他乡也从未亲眼见过自己的祖国,但远在地球另一端的美国在幼 小的赛珍珠心中却并不遥远。 东方赛珍珠葺方赛珍璩的独特文化世界 赛珍珠从小在她母亲那里接受到是美国的价值观念她母亲对美国 近乎完美的描述在小赛珍珠的心目中形成了一种美好的愿望,她渴望回 到美国,这样的观点特别是在她目睹灾难深重的中国社会的现实之后更 为鲜明,美国文化和社会的优越感在赛珍珠的心中也得到了强化, ( 二) “异乡人”身份在西方的延续 赛珍珠在中国是“异乡人”这是由于她的外貌、种族以及她从母亲 那里接受到的美国式的价值观念所决定的,但令人困惑的是在赛珍珠回 到自己的国度后这一情况并没有改变。这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赛珍珠自 幼跟随父母来到中国,在中国不知不觉地长大,因而也十分自然地在“某 利,程度上”融入了中国这个在方方面面都与美国存在天壤之别的东方国 度。 在中国的生活对赛珍珠的一生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为了躲避中 国发生的义和团运动,赛珍珠八岁那年和家人一同回到美国,这是赛珍 珠在出生后第一次回到祖国,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母亲凯利告知她的美 国。这次回美国的经历在赛珍珠的记忆中是美好的:“她( 赛珍珠笔 者注) 在记忆中把它( 赛珍珠全家回美国度过的一年经历笔者注) 浓缩成几片愉快但相当模糊的印象:一起玩耍的表兄妹们,一个长满果 树的果园,成群的奶牛和马匹,一块没有围墙的草地房屋周围是几 英亩开阔的田地,这和镇江拥挤的街道以及江苏农村中精耕地形成了鲜 明对比秋天- - n 周围山上层林尽染,那种色泽赛珍珠在中国从未见 过。”0 0 的确,八岁那年赛珍珠在美国的经历在她的心中是美好的,她爱 美国为美国自豪的感情溢于言表。然而她也发现,在她身边并没有人对 她生长生活了八年的中国有更多的了解或者有任何兴趣和愿望去了解, 在这一点上,她感到失望同时也感到了她同其他美国孩子和美国人之间 的隔阂。虽然赛珍珠本人是美国人,又具有典型的美国人的外形和特征, 但是在中国的经历在她身上的影响却使她在美国入鼹中也是一个“异乡 东方赛珍珠西方 赛珍珠的独特文化世界 人”,“因为她在中国养成的谦和不同于美国孩子的行为举止,在美国人 眼里,她仍然是个中国人,只是长得和美国人一样而已。”【l l 】“赛珍珠知 道,在转折期的美国,她是一个异类,一个带着不可磨灭的与众不同的 外人。虽然年仅八岁,她已感到自己被隔绝在孤立的境地。”【1 2 1 而这种隔 阂在她1 9 3 5 年正式回国之后,仍然没有多大改观。赛珍珠曾经说:“她 老是觉得美国人令人费解。甚至人们认为赛珍珠的举止不像是一个居民 而像是个人类学家。,【1 3 】赛珍珠的这种“异乡人”的人生境遇伴随了她整 整一生,无论是在东方中国还是在她自己的国度美国。 ( 三) 赛珍珠的独特文化世界 作为“异乡人”,赛珍珠独特而丰富的生活经历使得她的思维方式既 不是完全的西方式也并非全景的东方式。在赛珍珠的文化世界里,我们 看到的是她在东西方文化之间的难以割舍地彷徨,是她在东西方文化之 间的选择和兼收并蓄。 赛珍珠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美国人,她认同美国人的生活方式、认同 美国人的思想观念并深爱自己的祖国,但她在中国生活了四十年的经历 也使她的的确确地了解中国社会和人民、同情中国社会的苦难、并且在 一定程度上也认同中国文化中的优点。因此许多时候赛珍珠是生活在东 西方文化交融的世界中的。 我们看到:传教士的家庭氛围和她母亲对她的教育和感化,在她的 心灵里注入的更多还是美国文化。正如赛珍珠在1 9 3 8 年受领贝尔文学奖 所作的题为中国小说的演说中说道:“我属于美国” 1 4 1 由此我们不 难看出,对于赛珍珠本人而言她认为自己是属于美国的,她的根也是在 美国。 然而,翻开赛珍珠的诸多作品,从大地三部曲( 由大地、儿 子、分家组成) 、龙子、同胞和群芳亭以及其他的作品我 们看到的又是:赛珍珠对中国社会多方位多层次地全景展示,真情流露 东方赛珍珠西方 赛珍珠的独特文化世界 了她对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的热切情感、深入理解、严肃审视和较为客 观的评价。 赛珍珠一身的独特生活经历使她一直在两种异质文化的夹杂中求生 存,她虽然始终没有能够真正的融入中国和美国两个社会中的任何一个, 但对于赛珍珠本人来说也正是她这种在东西方社会都是“异乡人”的生 活经历丰富了她的文化背景和内心世界,也同时塑造了赛珍珠独特的人 格魅力,成就了她独特的东西方文化交错的文学心里世界。 正是赛珍珠内心的独特文化世界促使她“选择了以架通不同文化间 的鸿沟为职业”【15 1 ,并为在中国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之间架起一 座互通的桥梁而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忘我地创作,并取得卓越的成就。 剖析了赛珍珠所具有的独特文化世界使我们了解到为何在世界普遍 忽视东西方文化交流可能的二十世纪初期她能够成为倡导东西方文化交 流的先驱之一,并为我们更为深入理解和阐释赛珍珠的文学作品并进而 阐明她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所做出的贡献提供了一把开启赛珍珠内心的 钥匙。 东方赛珍珠西方赛珍珠的“中国情” 二、赛珍珠的“中国情 1 9 3 8 年赛珍珠以大地三部曲和她为父母写的传记奋斗的天使 和异邦客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享誉世界文坛。在诺贝尔文学奖 的授奖晚会上,赛珍珠曾如是表达她的中国情结:“人家问我,他们( 中 国人笔者注) 是怎样的人,我答不出来。他们既非这样也非那样, 他们就是人。我叙述他们跟叙述我自己的亲人一样。我跟他们太亲近, 跟他们在一起生活得太亲密了。”【l 倒 ( 一) 赛珍珠的中国世界 赛珍珠在中国不仅生活时间长,而且有着许多独特的经历。她的父 母为传教方便没有住进与外界隔绝的租界或侨民保护区,而是在比较落 后的地区与中国普通百姓毗邻而居,从此她便与中国普通百姓生活在一 起将近四十年。这种难得的生活经历使她对中国社会有了熟悉和深入了 解的机会,因此在赛珍珠的生活里除了美国,还有一个独特的中国世界。 赛珍珠在中国从小便生活在广大群众中间并跟随中国的私塾先生学 习中国文化。因此,她不但谙晓中文,而且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文学 都有较多的了解。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等都是她喜爱的中 国文学作品,中国民间说书艺人讲述故事是她儿时最喜欢的,从中国的 文学作品和历史文化中赛珍珠汲取了大量的营养。从她后来创作的文学 作品以及她的作为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对赛珍珠的影响涉及到思想、 文化和文学创作等多个领域。 在思想领域“中国”对赛珍珠的影响是明显的,特别是中国儒家思 想最根本的理念“仁”对她的后来的创作和事业的影响尤为重要。 东方赛珍珠- 西方 赛珍珠的“中国情” 赛珍珠回到美国后,怀着一颗仁义之心潜心文学创作,同时也将视角更 多地转向遭遇偏见的“弱势群体”,包括中国人和在美国生活的其他有色 人种。她的仁慈举动所体现出的恰恰是“将仁视为一种内在的德行” 1 7 1 。赛珍珠在美国设立基金会为受歧视者呐喊;成立了“欢乐之家”开 始专门收养生活在美国的孤苦混血儿,而后服务范围扩展到亚洲所有国 家,领养美国军人在战争期间与亚洲妇女的非婚生弃儿。赛珍珠为他们 在美国寻找到他们的新家,使他们能够像其他美国孩子一样幸福生活。 这个机构至今仍在运作,几乎有7 0 0 0 名混m 儿童因为赛珍珠的缘故而找 到了他们的新家;赛珍珠同时也为妇女和黑人争取民主权利进行了卓有 成效的斗争,这些都体现了中国儒家传统“仁”的思想对赛珍珠的影响。 当然要指出的是我们肯定中国儒家思想对赛珍珠思想的影响的同时也并 不否认西方思想对她的影响,特别是基督教的“包容”“博爱”对她在东 西方文化交流的开明态度的形成产生的影响是更为明显和重要的。 与对赛珍珠思想的影响相比较而言,“中国”对赛珍珠的“文学创作” 的影响可以说是更为显著的,1 9 3 8 年赛珍珠在瑞典文学院受领诺贝尔文 学奖所作的题为中国小说的演说中说道:“我属于美国,但是恰恰是 中国小说而不是美国小说决定了我在写作上的成就。我最早的小说知识, 关于怎样叙述故事和怎样写故事,都是在中国学到的。今天不承认这点, 在我就是忘恩负义。”【l 哪 赛珍珠从1 9 2 2 年开始文学创作,一生共发表了1 1 6 部( 篇) 文学作品, 包括小说、传记、儿童文学、政论等。她的文学作品一度成为被译成外 文最多的美国文学作品,世界上几乎每个角落的人们都能读到她的作品。 这些作品中的绝大部分都是在美国写成,但是其中取材多源自中国,并 且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问题做了较为深刻的诠释。因此,她被西方社会誉 为“中国通”。 在赛珍珠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的文学作品特别是中 国小说和传统说书艺术给她创作提供了许多技巧和启发。在大地中, 东方赛珍珠西方赛珍珠的“中国情”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民间说书人的叙述方式;在分家中,我们可以看 见水浒传中打家劫舍的情节描写:在群芳亭中,我们可以清晰 感受到红楼梦对她在写作技巧和叙事方式上的影响。 可贵的是赛珍珠在专心于个人创作的同时,她还非常注重向西方社 会介绍中国文学作品和中国的文人。她翻译的水浒传( 英译本的名称 为c a l l m e n a r eb r o t h e r s (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 在西方社会广为流传,她 帮助中国文人诸如林雨堂、老舍等在美国出版他们的文学作品,为中美 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1 9 3 8 年1 2 月瑞典皇家学院授予赛珍珠诺贝尔文学奖的大型宴会 上,主持人介绍说:“赛珍珠女士,你通过自己质地精良的文学著作,使 西方世界对于人类一个伟大而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人民有了更多的 理解和重视。你用你的作品,使我们懂得如何在这个人口众多的群体中 看到个人,并向我们展示了家庭的兴衰变化,以及土地在构建家庭中的 基础作用。由此,你赋予了我们西方人一种中国精神,使我们意识到那 些弥足珍贵的思想感情。正是这样的思想感情,才把我们大家作为人类 在这个地球上连接在一起。”【l 9 】 以这段话来评价赛珍珠在文学创作和中蹶方文化交流上的努力是恰 当的,也正是她的文学创作使她的“中国世界”在她对中国不断的认识、 理解以及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工作中得到了升华。 ( 二) 赛珍珠以文学创作向西方开启了一扇通往东方的门 赛珍珠的“中国情”触动了她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的欲望,激发了 她的创作灵感,写作了诸多关于中国的文学作品并对中国的社会和中国 的问题做了颇有见地的个人理解和思考,赛珍珠的伟大之处在于她对中 国的认识,更在于她通过文学作品向世界如实地描写和介绍了中国,为 西方人开启了一扇门通往神秘东方的门。 东方赛珍珠西方 赛珍珠的“中国情” 赛珍珠在中国生活的这几十年,正值中国社会由于受到外来文化的 强烈冲击而处于变革的阵痛时期。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军阀混战和 西方列强的入侵使古老的中国陷入灾难深重的困境,民不聊生。面对中 国的贫穷与落后,令赛珍珠不解的是:为何这个曾经是世界文明发源地 之一的辉煌国度而今却如此贫困? 作为一个有着东西方双重文化背景的女性,赛珍珠对她所生活的这 个国度了解、热爱并充满同情;作为一个“异乡人”,赛珍珠的生活经历 和东西方文化背景使她能够站在一个独特视角审视中国社会所面临的问 题;作为个把中国视为第二故乡的国际友人,赛珍珠更渴望探索一条 能使中国摆脱危机与困境的道路。 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赛珍珠对中国社会问题的思考很自然地转向 对“中国国民性格”问题的解读。赛珍珠自幼跟随传教士父母生活在广 大中国民众之中,尤其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民和缺乏独立人格倍受 歧视的中国妇女之间,因而她接触最多、了解最多的也正是生活在中国 社会“金字塔”结构底层的农民和妇女。生活在底层的农民和妇女占了 中国人口的大多数,他们所面临的问题也是中国社会问题中最重要的。 在赛珍珠的文学创作中农民和妇女成为她笔下描写最多也是塑造最成功 的形象。 在大地中,我们看到的是农民王龙从在贫困线下挣扎苟活到获 取土地后走向致富而后又走向堕落的人性轮回;在儿子中,王虎则 代表农民试图通过革命和武装割据的方式突破人生禁锢的军阀道路;而 以群芳亭中的吴太太和东风西风中的桂兰为代表,赛珍珠描写 的则是中国妇女探索走出传统束缚获取自由的斗争之路,等等。这一个 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渗透着赛珍珠对中国社会、中国问题和中国国民性格 的深入思考。 东方赛珍珠西方 赛珍珠的“中国情” l 、赛珍珠作品中的中国农民 ( 1 ) 大地中在怪圈中沉沦的王龙 大地三部曲是赛珍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组成作品之, 大地是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赛珍珠以其凝练而浓重的笔墨和对比的 描写手法刻画了一个生活在安徽农村的农民王龙从贫困走向富裕而 后又走向堕落的生活历史,揭示了中国国民传统性格的怪圈。通过本作 品,赛珍珠向西方社会展开了一幅较为客观真实的中国农村社会的生活 画卷,并站在一个“异乡人”的角度,以她独特的东西方文化双重文化 背景的视角对中国农民的生活现状和他们精神状态做了较为深入的思 考。 王龙是赛珍珠笔下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物形象,也是她剖析中国国民 性格一次较为成功的尝试。 在作品的前半部分,赛珍珠着力描写的是一个一贫如洗的农民王龙, 贫困中的王龙是令人同情的,他生活窘迫得对于在开水里放几片茶1 1 卜也 要再三踌躇,反复斟酌。在王龙结婚的那天早晨,他给父亲泡水时有这 样一段细节描写: 他( 王龙) 打开放在灶台边上一个发亮的小罐子,从里面拿出 十来片卷曲了的干叶子,撒在开水上面。老人贪婪地睁大眼睛,但立刻 便开始抱怨起来。 “你为什么这样浪费,喝茶叶好比吃银子呀。” 2 0 l 对于像王龙这样几近赤贫的农民来说任何一种不是生活必须的享受 都是一种奢侈。其实,王龙之所以这样做只是因为他那天要结婚,心里 高兴。处于贫困状态的王龙,他的人生追求是极端朴素的,那就是生存 与繁衍,这也是作为一个人或者说是生物角度上的人所拥有的最基本的 权力和欲望。然而,就是这种最基本的东西对于王龙这样的农民来说也 东方赛珍珠西方赛珍珠的“中国情” 几乎是奢求。 十九世纪末中国农村的广大农民的生计全赖于土地。但当时中国土 地几乎全部掌握在以作品中黄家为代表的地主手中。他们有地却不用种, 过着荒淫奢侈的生活;而像王龙这样的农民没有地却不得不靠为地主种 地为生,他们渴望丰收,唯有这样才能保证他们最基本的生存要求;而 若遇到大水,他们只能背井离乡靠乞讨度日。 结婚生子是人类生命得以延续的方式。但是,像王龙这样处在赤贫 状态没钱给聘礼的农民没有择妻的条件,王龙唯有到有钱人家讨个不需 要聘礼的使唤丫头做老婆。当王龙见到从未谋面的黄家使唤丫头阿兰, 发现她不是麻子脸也不是“豁嘴唇”时就已十分满意。尽管她不太年轻 也不好看,但这些王龙都不在乎,他在心中暗暗兴奋只因为“他有了属 于他自己的女人”【2 n 。 在贫困中王龙辛苦劳作以求生存,有了阿兰后王龙虽然像平时一样 地干活,但他却没有感到累,因为他高兴。这种喜悦之情在他拥有第一 个儿子时更是达到高潮。他欣赏儿子的漂亮,但同时又担心在空旷的天 空下路过的妖魔看到会妒忌而采取可笑的保护措施: 他急忙解开外衣,把孩子的头埋进怀里,大声说: “我们的孩子是个没有人要的女孩,脸上还长着小麻子,多可怜呀 还不如死了好呢。【2 2 】 此时王龙的生活是穷困的,但他的精神世界却是充实的、愉快的。 他感到自己的生命在延续,他感到上苍对自己的恩惠。 赛珍珠笔下的贫困时王龙的可爱与可笑以及对他的淳朴、憨厚甚至 愚昧的性格的描写是当时中国农村大多农民的普遍精神状态的写照,在 她流畅而有些伤感的描写中流露的是她对生活在中国社会最底层农民的 深切关怀,是她对中国农村人民当时生活现实状况的一种同情,也是她 东方赛珍珠西方赛珍珠的。中国情” 对中国国民淳朴性格和以王龙为代表的农民们对土地挚爱之情的赞同和 认可。 而与王龙贫困的小农生活相对比的却是地主黄家大院,在书中赛珍 珠以简略的笔墨描写了黄家那妻妾成群,挥金如土的奢靡生活。 可贵的是,赛珍珠的笔触没有简单地停留在对贫农与地主生活状况 的对比和揭露,而是笔锋陡转进一步提出假若贫农王龙有朝一日成为富 甲一方的地主后他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在大地的后半部分,在社会底层挣扎、流亡的贫农王龙凭着他 对土地的热爱和上苍赐予的“运气”终于成为富甲一方的地主。富裕后 的王龙似乎改变了一个人,他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追求由于生活的富足而 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一切变化发生在王龙拥有大量土地而无需为生 活担忧后的第七年,那年一场水灾使得王龙的大部分土地被淹: “由于大量土地不能种植,他有生以来还没有任何时候比现在更 为闲散无所事事和丰足的饭食使他烦躁起来”1 丽临水灾,富有的王龙不用像数年前那样要背井离乡乞讨度日,因 为他有足够的金钱维持他现有的生活。然而,大水造成的闲暇与空虚却 不仅仅是生活上的富足能够填满的。王龙闲暇时开始端详与自己同甘共 苦的妻子阿兰,但王龙突然发现自己觉得此时好像是他一生中第一次看 到阿兰似的,她是个任何男人都不会说漂亮的女人,他吃惊地发现: “她的头发是棕色的,蓬乱而没有油性;她的脸又大又平,皮肤也 很粗糙;她的五官显得太大,没有一点美丽和光彩,她的眉毛又稀又少, 嘴唇太厚,而手脚又大得没有样子”。2 4 1 东方赛珍珠睡方 赛珍珠的“中国情” 通过阅读,我们会发现作者巧妙地使阿兰具备了土地的某些特征: 阿兰沉默寡言,就如同大地样默默无闻并无私奉献着自我;当阿兰坐 在田头给孩子哺乳时“从女人丰满棕色的乳房里涌出像雪一样洁白的乳 汁,孩子在吮吸一边乳房时,另一只的乳汁像泉水一样流出来。”【2 5 1 恰似 大地用她甘甜的乳汁哺育世上生灵。所以,在美国米高梅电影公司出品 的影片大地里,阿兰临终之际,王龙更是明确地道出说:“你就是大 地”。 因此,王龙对妻子阿兰的厌恶与离弃,正是象征着王龙与土地 的远离,厌恶的情绪和远离土地的生活促使王龙开始了他以前想都未曾 想过的奢靡生活的追求。他天天去茶馆,在那里他听到的是人们对他的 奉承,他的虚荣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他开始寻花问柳,在妓院里他看到 了苏州来的美若天仙的小粉脸荷花,在她那里他得到了一个有钱男 人所受到的“尊重”。继而,他变本加厉地纳荷花为妾,购买足够的鸦片 给他叔叔一家享用,盖房子修花园。王龙为了追求奢侈的生活开始大把 大把地花钱,尽管王龙对土地的执着对于他的堕落存在一定的制约,但 我们还是从王龙的奢靡生活中看到了王家的败落身影。 王龙远离土地的开始就是人性堕落的开始,在大地中赛珍珠试 图以王龙为代表来审视中国农村农民的生活现状和国民性格发展的模 式。在赛珍珠看来地主是中国农民奋斗的终极目标,只有极少数农民才 能实现这一目标,而且目标的实现并没有使他们升华,反倒是堕落的开 始。可贵的是赛珍珠又进一步探讨了王龙从富裕又走向衰落的不归路的 精神根源。她发现中国农民的本性一直苑囿在祖先的影子中,他们屈服 于旧势力而世世代代重复着祖先的事情。两千年来,中国几乎一直在祖 先的阴影下生活,缺乏创新,以王龙为代表的农民即使在物质上获得了 丰富,然而在精神上仍然是贫乏的。 在赛珍珠看来这种循环不已、没有发展的社会仿佛就是一个怪圈, 这个怪圈就像一个巨大的黑洞,将王龙等一干中国农民淹没其中,不能 东方赛珍珠西方赛珍珠的“中国情” 自拔。 ( 2 ) 儿子中王虎的探索 大地三部曲之二儿子中的王虎是赛珍珠笔下又一个充满传 奇色彩的人物。通过王虎,赛珍珠从另一个角度进而探讨农民武装斗争 的道路将会将农民引向何方? 王虎是地主王龙的三个儿子中最小的一个,对于他王龙一直没有怎 么放在心上。正是由于王龙对他的听之任之促就了王虎沉默寡言、执著 顽强、坚毅刚强、不安于现状、渴求独立个性的养成,并且在他的骨子 里有一种咄咄逼人的霸气。 王虎从小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并不知道农田的真正意义。然而他 的父亲王龙希望能有子嗣继承农事并守护他自己用一生心血苦心经营的 土地,全然不顾小儿子王虎的个人想法,不让他学习知识,而只让他放 牛、泡在农田里向农民学习种田的技术,相信在日久天长的感化中王虎 会对土地产生兴趣。因为王龙相信唯有土地是财富的来源,唯有土地是 忠实的。 王龙为王虎的安排并没有磨灭王虎的独立个性和他对人生的渴求, 成年后的王虎一直在默默寻求着解脱的时机。终于,年迈沉沦的王龙欲 纳王虎一直暗恋着的丫头梨花为妾促使王虎离家出走,踏上了探求人生 道路的不归征程。 王虎离家就投了军,当他遇到高举反抗贪官的压迫和革命的旗号的 老司令时,初出茅庐的王虎为之所动而投奔旗下。王虎英勇善战成为老 司令手下的爱将,受到重用。但是当司令稳定地位,占据到自己的地盘 之后却丧失了当初的骁勇,这一切让血气方刚的王虎为之失望。于是, 王虎一直密谋离开老司令而“另立山头”,但却苦于没有资金而迟迟未能 着手。终于,父亲王龙的死给他留下的遗产土地为他的创业道 路提供了契机。他在他的二位长兄面前立下宏愿: 东方赛珍珠西方 赛珍珠的“中国情” “直到我召集起一支大军队,到北边我们那块地方去混出点名 堂,我要成为整个领地的主人! 然后我和我的领地要不断扩大,随着我 打的每一次胜仗,我会越来越了不起,直到一一” 王虎突然站起来。“直到整个国家没有一个人比我更伟大! ”1 2 6 那个动乱的年代,给王虎这样有雄心有胆量的人提供了发展的空阀。 王虎带着忠实于他的1 0 8 个棒小伙儿开始了他的征程。他对手下要求严 格,绝对不允许部下扰民。由于他治军有方,他的队伍很快在离自己家 乡不远的一个县城驻扎下来,最后终于成为威震一方的军阀。看来王虎 的探求似乎获得了成功,但事实并非如此。 时局的动荡和变化是王虎料想不到的,在那个动荡年代各大军阀南 征北伐,一个割据一方的小小军阀在全国如此浩瀚的军阀混战中除了投 靠大军阀或者是自生自灭不可能再有第三条出路。加上王虎统治的地区 连年经受战争洗礼和饥荒,他的税收一年不如一年,供养军队也成了一 个巨大的负担,最后他只能靠向兄弟举债来维持军队的供给。王虎所走 的军阀割据的道路终究未能成功,临死时他已是穷困潦倒、债台高筑。 然而,对于王虎来说最大的打击莫过于他一手培养并希望能继承他 的军阀事业的儿子王源对他的反叛。王虎从小就让王源学习射击骑马, 让他到南方军事学校学习,但王虎的精心安排并没能使王源按照王虎的 意愿发展,王龙对土地的热爱却在他的孙子王源的身上得到了隔代继承。 王虎的强悍坚持最终导致王源的离家出走,在王虎和王源之间的关系上 我们看到的是王龙与王虎之间父子关系的历史重演。王源的离家出走象 征着王虎以武装斗争寻求人生突破,走出先辈生活阴影的尝试的失败。 王虎的失败,在赛珍珠看来虽然是必然的,但对于王虎那种敢于冲 破原有思想禁锢的尝试和他英勇的气概赛珍珠仍然是肯定的,只因为苑 囿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王虎很难走出祖辈的生活怪圈,很难冲破传统 落后的文化思想的局限。 东方赛珍珠西方赛珍珠的“中国情” 2 、赛珍珠笔下的中国妇女 辜鸿铭在探讨中国妇女生活时曾经指出:“在中国,一个真正的妇人, 不仅要爱着,而且要绝对无我地为丈夫活着。”【2 7 1 赛珍珠作为一个有独 特生活经历的独立女性对生活在中国的姐妹们所面临的问题的一直是十 分关注的。 于是赛珍珠在早年创作了东风西风与群芳亭这两部以女 性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以探讨中国女性如何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 如何寻求生活出路的问题。在这两部小说中,赛珍珠塑造了桂兰和吴爱 莲这两位个性完全不同却同样深受传统思想影响的人物形象,试图从不 同的角度来审视中国妇女当时的生活现状和她们为摆脱困境所做的各种 努力。 ( 1 ) 困惑的中国女性的代表一东风西风中的桂兰 东风诎风是赛珍珠早年的一部书信体小说。书中独自的主体 桂兰,是一位从小受到传统妇道思想影响的年轻妇女,她以信件的 方式向自己的一位久居中国,了解中国民俗习惯的外国女友叙述她自己 和他哥哥的故事。 桂兰从小在她母亲那里接受到的教育是中国传统的妇道思想。于是 桂兰幼小的心里早早埋下了女人必须依附于男人,是男人附属品的传统 思想,认为为丈夫生儿育女、传宗接代是妇女应尽的义务。为此桂兰从 小就学习弹古琴,做各式精美点心和菜肴,自如地装扮自己,特别是往 那小脚上穿绣花鞋的本领。可以说,桂兰具备了封建传统意义上贵妇人 的全面教养。 然而,桂兰并不知道她所要面对的丈夫却是一个在国外生活了十二 年并深受西方文化思想影响的“新派”人物。新婚之夜,桂兰面对丈夫 “我们可以做朋友”的承诺,却不知道自己所受到传统教育与丈夫的内 心世界存在有多大的鸿沟。她只以为自己没能赢得丈夫的心是由于没有 东方赛珍珠西方赛珍珠的“中国情” 能够尽到为人妻的应尽义务,于是桂兰做了诸多努力。然而丈夫对她一 切努力并不在意,甚至对桂兰惟命是从的态度感到气愤,这让桂兰感到 不知所措。 更让桂兰苦恼的是她那双显示她出身名门,家教有方,并寄托着她 对幸福婚姻所有渴望的三寸金莲,他的丈夫非但没有丝毫的欣赏,更是 将它们画成畸型的骷髅状,以示他的深恶痛绝。桂兰的困惑凸现了封建 家族传统在遭遇现代文明时的压力和痛楚。 困惑的桂兰走投无路,她所有的不解唯有向一直向她灌输传统思想 的母亲寻求解答。面对桂兰的呼救,母亲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到了束手无 策。桂兰的母亲无奈地叹息道“放就放了吧”,因为: “不管怎么样,我的孩子,在这个世界上,女人只有一条路,不管 代价如何,只能走一条路。她必须取悦于丈夫但你已经不是我家的 人,而是你丈夫家的人。除了按他的愿望行事,你别无选择2 8 1 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