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我国农村弱势群体的教育救助研究.pdf_第1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我国农村弱势群体的教育救助研究.pdf_第2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我国农村弱势群体的教育救助研究.pdf_第3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我国农村弱势群体的教育救助研究.pdf_第4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我国农村弱势群体的教育救助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皇曼曼曼曼鼍皇曼皇曼曼曼曼曼鼍曼! 曼曼曼曼曼皇曼皇曼曼i ! i n q 鼍曼曼曼曼曼皇曼曼曼皇曼兽鼍皇曼 幸盘商 们司考乏 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在教育方面的表现之一是现代人对教育公平、教育 机会均等的需求。当前我国农村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比较突出,基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现实需要和社会公平的价值理念,国家和社会应给予农村弱势群体教育问题高度 的关注和支持。无论是从经济学的角度、人的需求角度、人力资本角度、“贫困文化论 角度,还是从制度本身的角度来看,教育都是降低贫穷、创造财富、消除社会排斥、实 现社会公平的有效途径。 我国农村弱势群体问题集中表现在农村弱势群体经济社会地位低下、受教育权得不 到根本保障以及被社会主流文化排斥等方面。如果我国农村弱势群体问题得不到有效解 决,那么可能出现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例如社会矛盾的加深、社会公平价值理念失衡、 社会秩序混乱等。传统的社会救助政策着眼于对弱势群体成员基本的物质生活补偿,而 对如何消除社会排斥、促进社会整合以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则关注不足。作为社会救助的 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弱势群体的教育救助着眼于弱势群体的未来发展,对于促进社会公 平与和谐社会的实现具有独特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教育救助是国家和社会为保障适龄人口获得受教育的平等机会而对贫困国家、地区 和贫困家庭子女提供物质援助和精神援助的一种社会救助形式。在我国农村弱势群体的 救助主体中,政府是农村弱势群体教育救助的第一责任主体,社会组织是农村弱势群体 教育救助的必要补充。立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农村弱势群体的自身特点,本 文选择了农村弱势群体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 不包括超常儿童教 育、有特殊需求的农村弱势群体教育) 四阶段的教育救助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了 现阶段教育救助现状的描述与分析。最后从制度的角度提出完善我国农村弱势群体教育 救助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弱势群体教育救助社会公平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s o c i a lm a t e r i a la n ds p i r i t u a lc i v i l i z a t i o no ne d u c a t i o ni st h e c o n t e m p o r a r yp e o p l e sr e q u i r e m e n t so ne q u a l i t yo fe d u c a t i o n a lo p p o r t u n i t y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 c u r r e n te d u c a t i o n a lp r o b l e m so ft h er u r a lv u l n e r a b l eg r o u p si nc h i n a , b a s e do nt h er e a l i s t i c n e e d so fc o n s t r u c t i n gs o c i a l i s th a r m o n i o u ss o c i e t ya n dt h ev a l u ec o n c e p t i o no fs o c i a lf a i r n e s s , t h es t a t ea n ds o c i e t ys h o u l dg i v ec l o s ea t t e n t i o nt ot h ee d u c a t i o n a lp r o b l e m so ft h er u r a l v u l n e r a b l eg r o u p sa n ds u p p o r tt h e m e d u c a t i o ni so n ee f f e c t i v ew a yo fr e d u c i n gp o v e r t y , c r e a t i n gw e a l t h , a v o i d i n gs o c i a l r e f u s a la n dr e a l i z i n gs o c i a lf a i r n e s sb o t hi n t e r m so f e c o n o m i c s ,m a n sr e q u i r e m e n t s ,h u m a nc a p i t a l ,p o r e 啊c u l t u r ea n de d u c a t i o n a ls y s t e m t h ec u r r e n te d u c a t i o n a lp r o b l e m so ft h er u r a lv u l n e r a b l eg r o u p sa r ec o m p a r a t i v e l y p r o m i n e n t , w h i c hc o n c e n t r a t e sa st h e i rl o w e rs o c i a ls t a t u s ,t h el a c ko ft h er i g h tt oe d u c a t i o n , t h er e f u s a lo fs o c i a lm a i n s t r e a mc u l t u r ea n ds oo n i ft h ep r o b l e m so ft h er u r a lv u l n e r a b l e g r o u p sc a l l tb es o l v e de f f e c t i v e l y , t h ep o s s i b l ec o n s e q u e n c e sw i l lb ev e r ys e r i o u s ,s u c ha st h e d e e p e n i n go fs o c i a l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 s ,t h eu n b a l a n c eo fs o c i a lf a i rv a l u e ,t h ei n s t a b i l i t yo ns o c i a l o r d e r s t r a d i t i o n a ls o c i a la s s i s t a n c ef o c u s e so nc o m p e n s a t i o nw h i c hh e l p st h er u r a lv u l n e r a b l e g r o u p sl e a dab a s i cl i v i n g i tn e g l e c t st h ei m p o r t a n c eo fh o w t oe l i m i n a t et h es o c i a le x c l u s i o n a n dr e a l i z et h es o c i a li n t e g r a t i o nt og e to u to fd i f f i c u l tp o s i t i o n a sa ni m p o r t a n tp a r to fs o c i a l a s s i s t a n c e ,e d u c a t i o n a la s s i s t a n c eo fr u r a lv u l n e r a b l eg r o u p sa i m sa tt h ef u t u r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t h e m , w h i c hh a st h et h e o r e t i c a l a n dp r a c t i c a lv a l u eo fi m p r o v i n gs o c i a lf a i r n e s sa n d h a r m o n i o u ss o c i e t y 。e d u c a t i o n a la s s i s t a n c ei sa k i n do fs o c i a la s s i s t a n c e i ne d u c a t i o n a la s s i s t a n c eo fr u r a l v u l n e r a b l eg r o u p s ,t h eg o v e r n m e n ti st h ef i r s t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b o d y ,t h es o c i a lo r g a n i z a t i o ni s t h en e c e s s a r ys u p p l e m e n t b a s e do nt h er e a l i s t i cn e e do fr u r a le c o n o m y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r u r a lv u l n e r a b l e g r o u p s ,t h i s a r t i c l ec h o o s e sc o m p u l s o r ye d u c a t i o n , v o c a t i o n a le d u c a t i o n , t h eh i g h e re d u c a t i o n , s p e c i a le d u c a t i o n ,n o ti n c l u d i n gt h ee d u c a t i o no f s u p e r i o rc h i l d ,a sr e s e a r c ho b j e c t ,a n dg i v e sa l la n a l y s i so nt h ep r e s e n ts i t u a t i o no fe d u c a t i o n a l a s s i s t a n c e f i n a l l y ,p r o p o s e dt h a tt h ee d u c a t i o nr e s c u eo ft h er u r a lv u l n e r a b l eg r o u p ss h o u l d i i a b s t r a c t b ei m p r o v e df r o ms y s t e m a t i cv i e w k e yw o r d s t h er u r a lv u l n e r a b l eg r o u p se d u c a t i o n a la s s i s t a n c es o c i a lf a i r n e s s i n 河北大学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 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河北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 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 的说明并表示了致谢。 作者签名: 主互迅 作者签名: 土笪煎日期:旦丑年月卫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河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 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口,在年月日解密后适用本授权声明。 2 、不保密日。 ( 请在以上相应方格内打“ ) 作者签名:主受盘 导师签名: 日期:丝l 年上月j 生日 日期:年上月监日 导言 已吉 寸i 教育公平基于人的公平,人的强势弱势之不公平分布则往往因为教育,弱势群体之 “弱势 在于教育的“弱势 。所谓教育救助就是国家和社会为保障适龄人口获得受教 育的平等机会而对贫困国家、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子女提供物质援助和精神援助的一种 社会救助形式。 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城乡二元经济发展结构,农村远远落后于城市,因此对农村弱势 群体实施教育救助应该成为我国教育救助工作的重点。当前我国农村的弱势群体问题比 较突出,基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和社会公平的价值理念,国家和社会应 对农村弱势群体给予高度的关注和支持。过去的社会救助政策主要对弱势群体采取基本 的物质生活补偿措施,而对如何消除社会排斥、促进社会整合以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则关 注不足。作为社会救助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农村弱势群体的教育救助着眼于弱势群体 的未来发展,对于促进社会公平和和谐社会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现代社会呼唤教育公平和均等的受教育机会。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只有在接受一 定程度的教育后才能获得相应的生存空间,一般而言,其所能获得的生存空间与其所受 的教育成正比。在这个意义上,教育成为现代人生存权的保障。n 帕其实教育不仅保障 了个人的基本生存权,它还是一个国家消灭贫穷、创造财富的有效途径。教育能够创造 出社会发展所必需的人力资源与适应社会发展的价值理念,并使之不断转化为创造社会 财富的更高一级的生产力,从而极大地丰富社会的物质文化生活,逐步实现人的自由而 全面的发展。无论对国家、社会还是个人来说,教育都是最富有智慧的投资。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教育的过程就是国家财富的积累过程,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 的关键环节。首先,教育对生产力有直接的影响作用。教育不但具有传递、发展科学技 术的社会经济功能,还能够促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 育又进一步成为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其次,教育间接 影响着上层建筑。教育的第二大功能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公民、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 宣扬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理念及道德准则。教育是长期的潜质性的发展过程,也是 目前学术界并没有就教育救助的确切含义问题达成共识,教育救助与教育救济、物质救助与 精神救助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问题。本文认为教育救助是包括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救助。 1 河北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 皇兽曼鼍曼曼量曼曼曼曼曼曼曼量曼曼曼曼曼曼曼量曼曼曼皇曼曼曼曼曼皇量曼皇笪曼皇曼! 曼曼曼曼曼曼皇曼鼍皇曼皇皇曼曼曼曼曼鼍l l l l 曼曼曼皇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量曼曼曼 国家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积累过程。 从人的需求角度分析,教育需求在入的各种需求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根据美国心理 学家、行为学家马斯洛的人的需要理论,人的需要包括生活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它们是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的需要满足过程。教育正 是使人的自我实现需要获得满足的必经之路。当今大多数弱势群体及其子女出于经济因 素和社会地位因素的考虑对教育的需求往往更为强烈。人们受教育程度越高,在劳动市 场上的竞争力就越强,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也会相应地增加和提高。 从人力资本理论的角度分析,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结果。舒尔茨认为个人收入的 增长与个人收入差别缩小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受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也是人力资本投资 的结果。乜艄弱势群体受教育程度低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在参与社会竞争时处于劣 势地位,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相对低下,甚至无力承担其子女的教育费用。在这种情况 下,他们的子女相对于其他群体的子女而言,又会成为新一代的弱势群体,造成了“弱 势 的恶性循环。目前世界各国都已经认识到了解决弱势群体及其子女的教育问题是解 决弱势群体这个世界性难题的根本与长久之计。因此,投资教育、培育人力资本已成为 各国积极性教育救助的主要课题。教育救助不仅通过提供物质援助和经济支持来保障弱 势群体的受教育机会,还通过心理辅导促使弱势群体子女摆脱“精神贫困 。从人力资 本的角度来看,弱势群体子女摘掉“弱势 帽子的最有效方法是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提升人力资本并为将来能取得良好的职业生涯做好充足的准备。 从“贫困文化论 的角度分析,教育是贫困家庭脱贫的关键。美国学者奥斯卡刘 易斯于1 9 5 9 年在其专著五个家庭:关于贫困文化的墨西哥人实例研究中首次提出了 “贫困文化 的概念,并从个人、家庭、社区、社会等层面逐级对其作了全面的论述。 由于长期陷于贫困,弱势群体形成了以独特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价值理念等为特征 的“贫困文化”,该文化对弱势群体特别是其后代产生了消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控制 着弱势群体的思维方式与行动方式,强迫其与社会主流文化隔绝。在这种文化背景下, 贫困出现了代际传递。如何才能打破“贫困文化的桎梏,从意识形态领域改变“贫困 文化”? 关键在于实现教育机会均等,让贫困群体子女接受良好教育,从思想上克服“贫 困文化 的消极影响。对于贫困家庭而言,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是实现其家庭向上流动 的关键。大多数贫困家庭的父母都把摆脱困境的希望寄托到孩子的身上,希望他们通过 2 导言 接受良好的教育来改变个人命运和解决家庭的实际困难。然而,高昂的教育费用大大超 出了贫困家庭的能力承受范围,贫困家庭及其子女迫切需要来自国家和社会的教育救 助。只有建立健全教育救助制度,才能保障他们的受教育权,促进教育机会均等。 从制度本身的角度分析,教育救助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扮演着三个重要的角色。首 先,它是义务教育普及工作的守护者。我国农村弱势群体家庭在负担子女教育费用方面 面临着诸多困难。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的研究员党国英指出,对于贫困人口, 只能通过常年救济的办法,使他们享有一种起码的、有尊严的生活,特别是使他们的子 女能够接受正常的教育。针对这种情况,政府逐年加大了教育救助的力度。在2 0 0 7 年 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强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增加教育支出,用于基础教 育的投入要高于上年。“今年要在全国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使农村1 5 亿中小学生家庭普遍减轻经济负担;继续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 宿生活费。要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断提高保障水平。今年全国财政安排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2 2 3 5 亿元,比去年增加3 9 5 亿元。 口m 2 其次,教育救助是教育投资 不足的弥补者。长久以来,我国实行的是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 量集资捐资办学多元化的教育投资方针。近年来,我国教育投资呈逐年快速增长趋势, 特别是国家预算外教育投资增长迅速。但是在教育市场上,教育投入似乎永远处于一种 供不应求的状态,远远不能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教育的社会需求与个人需求。在这种情 况下,教育救助的资金补充作用就显现出来了。最后,教育救助是公民受教育权实现的 保障者。受教育权是一项宪法权利,是公民平等享有的权利。一般来说,公民受教育权 的实现与个人家庭经济收入状况正相关。当家庭不能为子女支付教育的直接费用和间接 费用时,政府和社会就必须要采取教育救助措施来保障他们的受教育权。因此说,教育 救助是公民受教育权实现的保障者。 目前,我国教育发展失衡,城乡的教育差距惊人。这种差距不仅表现为城乡的教育 产出( 城乡之间学校升学率差距) 差异,更表现为城乡的教育投入( 各种教育资源分配) 不平等。以上海为例,其中小学人均教育经费投入居全国之首,是绝大多数中西部省份 的十倍。这一失衡状况严重制约了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科学 技术推广的速度、广度与深度,成为阻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绊脚石。政府必须要采 。在这里,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的研究员党国英指出要用“救济”的方法帮助贫困 入口。笔者认为社会救助不同于社会救济,教育救助也不等同于教育救济。 3 河北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 取教育救助措施来缩小这种差距。依据我国国情、借鉴国内外社会发展的经验,我国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将农村教育的振兴作为突破口。 但是考虑到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现实条件,农村地区难以实现教育自救,因此积极 发挥政府的调节功能、构建农村弱势群体教育救助体系成为实现教育公平和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4 第1 章绪论 第1 章绪论 1 1 课题来源 当前我国农村弱势群体问题比较突出,他们在经济上的弱势地位导致了教育机会的 不平等,受教育不足导致了较低的就业前景,劳动力市场竞争力较弱又会造成新一轮的 经济劣势,由此开始了“弱势”的恶性循环。如果我国农村弱势群体问题得不到有效解 决,那么可能出现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例如社会矛盾的加深、社会公平价值理念失衡、 社会秩序混乱等。基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和社会公平的价值理念,国家和 社会应对农村弱势群体给予高度的关注和支持。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 0 0 5 年1 1 月2 8 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五届教育高层会议上的致词中说:教育公平是全民教育的灵 魂,没有教育机会的均等,就谈不上社会公平。“我国目前存在着教育机会不平等,教 育公平性欠缺问题。在区域上表现为城乡、地区间教育的不均衡发展,在社会阶层上表 现为社会弱势群体子女教育机会不平等。 n m 舢5 9 研究农村弱势群体的教育救助问题对 于促进社会公平和实现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1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 2 1 研究目的 对我国农村弱势群体而言,能否接受良好的教育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其可否改变自 身命运与实现向上层社会流动的愿望。然而现实情况是我国大多数农村弱势群体对子女 的教育问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一方面强烈希望其子女能够接受良好教育;另一方面在 经济上又负担不起子女的教育费用,只能放弃“教育致富 的美好愿望。目前农村弱势 群体的教育问题还没有引起政府和学者的高度重视,涉及教育救助特别是农村弱势群体 教育救助的学术研究不多。基于此,本文有以下三个研究目的:第一,力图通过研究我 国农村弱势群体的教育救助问题增强国家、社会对教育救助重要性的认识;第二,分析 我国当前农村教育救助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第三,呼吁我国政府尽快建立 公平高效的教育救助体系和加快教育救助的法制建设。 河北大学教百学硕士学位论文 1 2 2 研究意义 从理论角度来看,对我国农村弱势群体教育救助的研究将有助于提高政府、社会、 个人对教育救助重要性的认识程度,明确政府承担对弱势群体进行教育救助的主要责 任,分析总结我国教育救助过程中的利弊得失,为建立健全科学的教育救助管理体系和 高效的教育救助运行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从现实角度来看,我国农村弱势群体的教育救 助保障了农村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使其平等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体现了“教育平等 的教育思想;教育救助对于改变农村弱势群体,特别是其后代的弱势地位,促进他们与 社会的整合具有重要意义,反映了“社会公平 的理念;对我国农村弱势群体的教育救 助有利于维持公平与效率的平衡,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1 3 国内外研究状况 1 3 1 国内研究现状及分析 迄今为止,国内还没有教育救助方面的专著;教育救助作为社会救助的必要组成部 分,在社会救助、社会保障领域内的一些相关著作里曾被涉及,著者大多从社会学角度 来分析看待教育救助问题。费梅苹在2 0 0 3 年出版的社会保障概论中将教育救助归 类于社会救助中的特殊救助。由时正新主编的中国社会救助体系研究于2 0 0 2 年出 版,作者明确提出政府承担对弱势群体进行灾害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法律援助、 救济性扶贫的主要责任。李彦昌在2 0 0 4 年出版的城市贫困与社会救助研究里通过 入户调查,对北京低收入群体的构成特征进行了分析。吴庆的公平述求与贫困治理 在个案访谈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贫困大学生救助政策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 的对策。 在硕士毕业论文方面,2 0 0 5 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邓婷和徐 省分别写了题为关于我国初等教育救助体系的初探和城市贫困家庭子女的教育救 助问题研究:以武汉为例的毕业论文,对我国教育救助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有价值的 研究。2 0 0 5 年华中科技大学社会保障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沈燕写了题为城市贫困家庭 教育救助研究以武汉市贫困家庭为例的硕士学位论文,首次对教育救助问题进行 了量化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教育救助方面的可行性建议。此外,国内专门探讨我国农村弱 势群体教育救助的文章也不多见。 6 第1 罩绪论 1 3 2 国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公共援助”一词最早在1 9 0 9 年英国的“济贫法和济贫事业皇家委员会”的报告 里出现,由此衍生出“社会救助。1 9 6 5 年美国出版了社会工作百科全书,书中对“社 会救助”进行了概念界定。p h i l l i p sh m 于1 9 7 3 年发表了( ( p l a n n i n ge d u c m i o n a la s s i s t a n c e f o r t h es e c o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d e c a d e ,指出了教育救助是国家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国家、民族和人民有着重大意义。f e m a n d e zr l 在1 9 8 2 年的专著e n l i s t m e n te f f e c t s a n d p o l i c yi m p l i c a t i o n so f t h ee d u c a t i o n a la s s i s t a n c et e s tp r o g r a m 中从政策内涵和效果的 角度对教育救助进行了科学分析。m o r l e ys a m u e l a 在其2 0 0 3 年出版的 f r o ms o c i a l a s s i s t a n c et os o c i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t a r g e t e de d u c a t i o ns u b s i d i e si nd e v e l o p i n gc o u n t 书中用 个案分析的研究方法阐明了教育对州、经济的重要作用,教育救助有利于国家的长远发 展。c h i a r as a r a c e n o 在专著s o c i a la s s i s t a n c ed y n a m i c si ne u r o p e :n a t i o n a la n dl o c a l p o v e r t yr e g i m e s 里研究了欧洲的公共福利政策和社会救助行动,其中包括教育救助。 另外,在一些国外的政府文件中也提到了教育救助的相关内容。 1 4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教育学和社会学领域的研究方法,运用因素分析法、文献法、历史法、比 较法、问卷调查法,对我国农村弱势群体的教育救助进行系统分析。 本文的第二章、第三章和第五章主要采用了文献法、因素分析法、历史法、比较法 等研究方法,对教育救助的内涵、外延以及从制度上完善我国农村弱势群体教育救助的 设想进行了阐述。本文的第四章主要探讨了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 育、特殊教育等阶段教育救助的实施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在这部分主要采用的研究方 法是问卷调查法、文献法。其中在问卷调查部分,选取了保定市的顺平、易县、涞源、 唐县、涞水、阜平、望都等七个贫困和相对贫困县的贫困家庭作为调查对象,共发出调 查问卷3 0 0 份,回收有效问卷2 5 7 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是8 5 6 7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 况见表一。 7 河北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一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单选题选项贫困家庭多选题选项贫困家庭 ( n = 2 5 7 ) ( n = 2 5 7 ) 08 2 小学 3 1 1 上学子女 l6 5 4 子女就读中学1 8 7 人数22 5 3的学校 普通高校 2 0 6 31 1 职业类学校 4 9 o 更多 0 特殊学校 o 务农 9 1 6 子女中是否是 6 2 家庭收入打工 6 3 4 有残疾儿童否 9 3 8 来源做买卖1 4 4 其他1 1 7 向亲友求助8 1 3 0 5 0 0 0 元7 0 4 子女教育向政府机构求助 2 1 o 家庭年收入 5 0 0 0 1 0 0 0 0 元2 6 1费用的求 向子女就读的学校求助 5 2 1 1 0 0 0 0 元以上 3 5 助途径向社会慈善机构求助 o 向银行贷款 7 o 其他 o 教育费用占小于5 0 o 家庭年收入 5 0 0 的比例大于5 0 1 0 0 表一显示了大多数样本家庭的经济收入以务农为主,年收入在5 0 0 0 元以下,处于 绝对贫困状态;在样本家庭的各项开支中,教育费用占家庭年收入的比例高于5 0 。在 子女教育费用的求助途径上,超过8 0 的家庭选择向亲友求助;除此之外,这些家庭更 愿意向其子女就读的学校和当地的政府机构求助,也有7 的家庭选择了助学贷款。值得 注意的是,没有家庭选择向社会慈善机构求助。从以上数字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我国农村贫困家庭的生存状态令人担忧,子女的教育费用是其家庭最大的经济负担;当 他们在支付其子女的教育费用问题上遇到困难时,绝大多数家庭都寻求亲戚、朋友的帮 助,求助途径相对较窄。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我国农村弱势群体的教育救助力度。 在表一的单选题部分,选题的各选项比值之和为1 0 0 :在多选题部分,由于答案不唯一,选 题的各选项比值之和不一定为1 0 0 。 8 第2 奎概念综述 第2 章概念综述 2 1 社会弱势群体 社会弱势群体( s o c i a lv u l n e r a b l eg r o u p s ) ,又称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 弱势群体的内涵广泛,涉及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国 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概念界定。 在西方社会政策和社会保障的相关学术研究中,弱势群体主要是指丧失劳动能力和 不能独立生活的群体。仅从弱势群体( v u l n e r a b l eg r o u p s ) 的英文词意上看,主要是指 那些在社会生活中比较脆弱和易受伤害的群体。各类弱势群体的共同特征是丧失或没有 劳动能力,他们普遍缺乏满足基本生活需要所需的经济收入。瞄 1 1 6 关于弱势群体的概念,国内学者主要持以下几种观点: 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有的学者将弱势群体理解为贫困群体或者是其中的一部分, 认为“脆弱群体指的是这样一些人口群体:由于各种外在和内在原因,他们抵御自然灾 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受到很大限制,在生产和生活上有困难。脆弱群体的一部分己经是 贫困群体,另一部分是潜在的贫困者。川翻嘲也有学者将弱势群体定义为低收入群体,认 为弱势群体“主要包括各种病、残及意外灾害和意外事故所导致的个人生存和劳动能力 障碍者、过高赡养系数者以及市场竞争中的失败者 。h 5 也就是说社会脆弱群体是指不 能独立达到一般社会生活标准的生活困难者群体。 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有学者将弱势群体界定为在社会中处于不利地位的群体,认 为“弱势群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具有可比性的前提下,一部分人群( 通常是少数) 比 另一部分人群( 通常是多数) 在经济、文化、体能、智能、处境等方面处于一种相对不利 的地位 。嘲嘲 此外,还有学者从社会生活和社会心理两个方面界定弱势群体,认为“所谓社会脆 弱群体,既包括由于收入不足而处于生活匮乏状态的人群,也包括由于个人或社会原因 而造成心理失调、适应能力下降的人群。西m 9 本文认为,弱势群体有绝对弱势群体与相对弱势群体之分。相对弱势群体指的是在 社会中处于相对不利地位的人群。例如,女人相对于男人来说是弱势群体;残疾人相对 9 河北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 于健康人来说是弱势群体。绝对弱势群体是指我国现阶段在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权益 维护、竞争能力等方面落后于社会发展平均水平的人群共同体。本文主要研究在经济收 入上处于不利地位、教育需求得不到满足的绝对弱势群体。 2 2 社会救助 社会救助通常是指当社会成员陷入生存危机或不能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平时,国 家和社会按照法定标准向其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求的物质援助的社会保障制度。在中 国,人们以往习惯于使用社会救济这一概念,趋向于“施舍 的救助价值理念。随着我 国社会救助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对社会救助认识的深化,社会救助概念的内容得到了修改 和进一步的完善。在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为了保持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 发展,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系统的社会救助制度,即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为主的综合 性社会救助体系,使其能够真正对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起到最基本的保障作用。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的最基本目标,以满足社会成员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为己任, 对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现代的社会救 助制度已不同于传统的慈善性质的救济活动,它发展为以社会救助法规为依据,以制度 性、社会性和行政强制性为特征的社会保障制度。 2 3 教育救助 教育救助是国家和社会为保障适龄人口获得受教育的平等机会而对贫困国家、贫困 地区和贫困家庭子女提供物质援助和精神援助的一种社会救助形式。根据受助对象的不 同,教育救助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对贫困家庭子女的教育救助;二,对某贫困地区 的教育救助;三,对贫困国家的国际性的教育救助。首先,受经济因素的制约,教育的 发展呈现了极大的地区差异性。一些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教育资源( 指能够实现教学 的最基本条件) 短缺成为制约该国或地区教育发展的最大障碍。对贫困国家和地区的教 育救助主要是指满足其最基本的教学条件,尽可能地帮助该国或地区增加教育资源的投 入。其次,针对贫困家庭子女的教育救助指主要就贫困人口的义务教育阶段进行救助, 同时兼顾非义务教育阶段,通过减免或部分减免学杂费用、提供奖学金和助学金、学生 贷款、勤工俭学基金、特殊困难补助等方式帮助贫困人口完成相关阶段的学业,以打破 贫困人口的不利处境、最大限度地减少代际贫困传递的可能性、提升贫困人1 :3 的人力资 本和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本文基于对农村弱势群体教育救助现状的分析,尝试提 1 n 第2 章概念综述 皇皇曼皇舅舅鼍曼舞i i i i i 一一一 - 一 i 一_ 一 一e i i 曼 出针对我国农村弱势群体教育救助的一些建议及对策。 教育救助既是社会救助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教育制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要 想我国的教育救助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就必须完善我国的教育救助制度,就要以政府 为主要载体、彻底转变落后的消极的传统观念、建立和完善与教育救助相关的法律法规、 构建教育救助管理与监督机制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力量。首先,促进教育机会均等是 政府的职责之一。我国政府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出台了不少政策,既有针对弱势群体自 身的教育救助政策,也有针对其后代的政策倾斜。而后者更是政府教育救助工作内容的 重中之重。例如政府有针对弱势群体子女的奖学金计划、助学贷款计划、勤工俭学计划 等。其次,各社会团体也开展了不少有针对性的助学行动,如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有资助 贫困儿童完成国家义务教育的“希望工程 ,全国妇联有资助贫困女童入学的“春蕾计 划 ,民间的“一对一 助学工程和“山花工程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上述举措对于 改变社会弱势群体特别是其后代的弱势地位、促进他们与主流社会的整合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但是我们在肯定这些措施对于我国教育救助事业发展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要 看到这些措施尚存在覆盖面窄、规范性差、重点不突出、效果难以控制等问题。当前政 府和社会在进一步强化上述措施的同时,应当在社会救助体系中加大教育救助的内容和 比重,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推进教育救助工作的顺利进行。 河北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3 章我国农村弱势群体教育救助对象的确定和救助主体 我国农村弱势群体的教育救助就是政府、社会对处于不同教育阶段的农村贫困群体 进行物质援助和精神援助的一种社会救助形式。政府承担我国农村弱势群体教育救助的 主要责任,社会互助是对政府教育救助的必要补充;弱势群体自身及其家庭摆脱弱势地 位的愿望与努力是教育救助实现的必要条件。 3 1 我国农村弱势群体教育救助对象的确定 我国农村弱势群体教育救助对象的资格确定是教育救助工作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 要的一步,它关系到教育救助工作能否顺利展开以及教育救助的实际效益与长远利益。 本文所讨论的需要教育救助的农村弱势群体是指那些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教育及其 相关费用或支付教育及其相关费用很困难的农村贫困群体,主要包括处于不同教育阶段 的农村贫困生、残疾儿童等。 3 1 1 我国农村弱势群体教育救助对象的确定原则 第一,全面性原则。农村弱势群体教育救助对象的确定标准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 素。不能仅仅考虑申请人家庭的经济条件,还应考虑其健康成长所需的家庭生活环境; 不能仅仅考虑申请人在不同教育阶段教育需求的变化,还要考虑到申请人心理方面的需 求。此外,在确定教育救助对象时,我们还应该充分考虑到物价上涨、申请人学习所在 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最低生活标准等诸多因素。 第二,公平与效率原则。公平原则就是指要保证所有有真正需要的农村弱势群体有 申请教育救助的平等机会和在通过教育救助对象资格确定之后能够平等地享有教育救 助。效率原则就是指对农村弱势群体的教育费用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有些孩 子来说,某项教育开支是必要的;而对于其他孩子来说,可能就是不必要的。例如,对 于一些体育、美术、音乐特长生来说,除去日常的教育投入外,他们还需要特长领域的 额外教育。农村弱势群体教育救助对象的确定要遵循在保证公平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效 率的原则。 第三,动态原则。农村弱势群体教育救助对象的确定标准应是动态的,不能一成不 变。农村弱势群体中有一大部分人是因为长期性困难而难以改变自身的处境,还有一部 第3 章我国农村弱势群体教育救助对象的确定和救助主体 分人陷入贫困是源于偶然的、暂时性的困难。以突然失去双亲或其中个( 特别是父亲) 的家庭或突然遭遇变故( 车祸、重大疾病) 的家庭为例,他们在遭遇了严重的突发事件 后成为贫困群体,其子女就可能成为教育救助对象。但是当他们通过自身努力摆脱了贫 困时,教育救助机构就要及时取消对这些孩子的教育救助,并确定其他救助对象以保证 有限的教育救助资源真正帮助到需要救助的孩子。 3 1 2 我国农村弱势群体教育救助对象的确定机制 教育救助对象的资格确定是教育救助工作的执行程序之一,通过严格的方法对被救 助对象进行资格确定是社会财富再分配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此外,教育救助对象数 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政府和社会的教育救助力度和管理力度,因此必须保证教育救助对 象确定工作的科学有效。当前我国农村弱势群体教育救助对象的确定方式主要是由本人 或其亲属提出教育救助申请,出具其所在地区的乡( 镇) 政府开出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 再由学校统一统计并调查走访,了解其家庭生活水平,最终政府综合考虑各种证明材料 来确定教育救助对象。然而,在农村弱势群体中有许多学生或家长碍于面子不主动提出 申请,而有些家庭经济并不困难、甚至有个别比较富裕的学生或家长却出于利益而争取 教育救助名额,造成有限的教育救助资源并未真正落到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头上。那么 如何才能使教育救助对象的确定工作科学有效、提高教育救助资源的利用率呢? 这需要 政府、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高效配合。 第一,建立教育救助对象的审核机制。在教育救助对象的审核过程中,政府主要负 责制定教育救助对象的确定细则、标准并建立全面、准确、动态的各教育阶段贫困生档 案,由学校派专人深入调查教育救助申请者及其家庭的实际生活状态,再由教育救助工 作站的工作人员在社会力量的监督下将符合教育救助标准的申请者暂定为教育救助对 象,然后在各乡( 镇) 政府或学校内公示暂定的教育救助对象名单,最后将公示无异议 的申请者确定为教育救助对象。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受助对象享有选择是否被救助的权 利,同时享有被尊重、个人隐私被保护的基本权利。在教育救助对象的资格确定过程中, 我们不仅要体现一定的社会价值,还应注意对个人价值的尊重和维护,努力做到教育救 助主体和教育救助对象的双赢。 第二,建立教育救助工作站的经常性工作机制。各级政府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 财力成立专门的教育救助工作站,实行协同工作机制、教育救助工作管理机制、教育救 河北大学教百。学硕士学位论文 助效能评估机制、教育救助信息共享机制、物质精神双重保障机制以完善教育救助对象 确定制度。 第三,建立公平与效率的社会监督机制。没有公平就谈不到效率,没有效率也就不 能实现真正的公平。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公平与效率的第三方监督机制即社会监督机制, 对教育救助对象确定工作中各种不作为、腐败、滨职的现象予以严厉打击,保证教育救 助工作的公平、公正、透明。 3 2 我国农村弱势群体教育救助的救助主体 涂尔干曾经说过,“既然人们承认社会存在具有某种价值,那么教育就必须保证公 民拥有厚实的观念和情感共同体,倘若没有这种共同体,社会就不可能存在;为了取得 这一结果,教育就绝对不能完全交给私人去随意支配。既然教育具有一种重要的社会功 能,国家就不能对此无动于衷。反之,一切教育活动在某种程度上都应该服从国家的影 响。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国家必须垄断教育。”n 们眦6 3 1 7 由此可见,政府和社会对教育的 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方面,政府作为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对教育的发展起着 决定性的作用;另一方面,社会的支持对教育的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从某种 意义上来说,在个人及其家庭与教育的发展之间也存在着相关关系。 3 2 1 政府是农村弱势群体教育救助的责任主体 在教育现代化的今天,国家承担着教育发展的主体作用,这是由政府的职责决定的。 社会管理者的身份必然要求政府以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社会成员的生存 权和发展权、实现社会福利为己任。实施教育救助是维护公民生存权和发展权的重要措 施,是政府必须履行的职责。 首先,充分发挥政府对“社会公平 的维护作用,实现教育机会均等。中华人民 共和国教育法第九条明确规定,我国公民享有教育机会均等的权利。联合国儿童权 利宣言中指出,儿童的成长、学业、康乐及社会参与是不应受其家庭的经济环境所影 响的。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