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专业论文)经济制度的配置结构及其效率分析.pdf_第1页
(政治经济学专业论文)经济制度的配置结构及其效率分析.pdf_第2页
(政治经济学专业论文)经济制度的配置结构及其效率分析.pdf_第3页
(政治经济学专业论文)经济制度的配置结构及其效率分析.pdf_第4页
(政治经济学专业论文)经济制度的配置结构及其效率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制度的配置结构及其效率分析 摘要:本论文从制度的配置结构方面来对经济制度进行把握,分析经济制度的 配置结构与效率的关系,其目的是为了寻求有效率的制度配置结构。本研究具有 很强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不仅可以使我们从经济制度配置结构的角度对我国已经 发生的改革进行事后分析,而且可以对我国未来的改革,如市场机制改革、国企 改革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改革等进行前瞻性预见,在改革中更加注重相关经济制 度的层次性与和谐性。 论文将制度看成为一个系统结构,建立了一个以制度的配置结构为基础的效 率评判方法。研究经济制度配置结构中各项制度安排之间如何相互协调和匹配, 以及制度安排间的层次、关系、影响和相互协调等问题,确定经济制度的最佳配 置结构,以使整个经济制度系统能够发挥最大的功效。 关键词:制度制度环境制度安排制度配置制度效率 t h es t r u c t u r ed i s p o s i t i o no fe c o n o m i c s y s t e ma n di t se f f i c i e n c ya n a l y s i s a b s t r a c t :t h i sp a p e ri st of i n de f f i c i e n ts y s t e mf o rd i s p o s i n gs t r u c t u r e f r o md i s p o s i n ge c o n o m i cs y s t e ms t r u c t u r et og r a s pe c o n o m i cs y s t e ma n d f r o ma n a l y z i n g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e c o n o m i cs t r u c t u r ea n de f f i c i e n c y w i t hv e r ys t r o n gc u r r e n ts i g n i f i c a n c e ,i tc a nn o to n l ym a k eu sa n a l y z e a f t e rt h ef a c tt h er e f o r mf r o mt h ea s p e c to fd i s p o s i n ge c o n o m i cs y s t e m s t r u c t u r e ,b u tf o r e s e eo n rf u t u r er e f o r m ,s u c ha st h er e f o r mo fm a r k e t m e c h a n i s m , t h es t a t e o w n i n ge n t e r p r i s e sa n dt h ef a r mp r o d u c t i o n 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s y s t e m , a n da l s oi nt h er e f o r ma t t a c h m o r ei m p o r t a n c et o t h eg r a d a t i o na n dh a r m o n yo ft h er e l a t e de c o n o m i cs y s t e m t h ep a p e rr e g a r d st h es y s t e ma sas y s t e m a t i cs t r u c t u r ea n df o r m s 鲫 a p p r o a c hf o ra s s e s s i n g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d i s p o s i n gs t r u c t u r eo fs y s t e m t ob r i n gi n t og r e a tp l a yt h ee f f i c a c yo ft h et o t a le c o n o m i cs y s t e m , t h e p a p e ra l s os t u d i e si nt h ee c o n o m i cs y s t e md i s p o s i n gt h em u t u a lh a r m o n y a n dm a t i n go fv a r i o u ss y s t e ma r r a n g e m e n t ss t r u c t u r e ,a n dt h ep r o b l e m si n t h e i rg r a d a t i o n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i n f l u e n c e sa n dm u t u a lh a r m o n y ,e t c t o d e t e r m i n et h eb e s ti n s t a l l i n gs t r u c t u r eo ft h ee c o n o m i cs y s t e m 2 k e y w o r d ,s :s y s t e m ;s y s t e m e n v i r o n m e n t ;s y s t e ma r r a n g e m e n t ;s y s t e m d i s p o s i t i o n ;s y s t e me f f i c i e n c y 前言 1 问题的提出 , 从制度系统配置的角度来研究制度与效率,是一种新的尝试。在上世纪8 0 年代以来,我国的经济学理论界抛起了对制度的研究热潮,并一致认为,制度在 经济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之所以形成这样的热潮和共识,是有其深刻的 理论和实践背景的。首先,从国际经济学术界对经济增长理论的认识历程来看, 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增长理论始于2 0 世纪3 0 年代末哈罗德一多马模型的提出。该 模型强调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资本积累( 储蓄、净投资) 。因此,在2 0 世纪4 0 到5 0 年代,经济学家主要强调调集资本对于长期经济增长的重要性r o b e r t s o l o w 于1 9 5 0 年代提出的新古典增长理论指出,发展中国家可以采用与发达国 家同样的技术来进行生产,由于发达国家资本丰裕,资本的报酬低,而发展中国 家资本稀缺,资本的报酬较高,因此,发展中国家就会有比发达国家更高的资本 积累和经济增长,两者的发展差距就应该越来越小,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检 验后发现,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不仅没有取得预想中的快速增长,与发达国家 间的差距反而变得更大了。由于新古典增长理论不能解释发达国家与大多数发展 中国家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p a u lr o m e r 和r o b e r tl u c a s 在1 9 8 0 年代提出了 内生增长理论,认为一个国家的技术创新速度是由人力资本积累、研究和开发、 “干中学”等因素内生决定,发达国家在这些方面的投资多于发展中国家,因此, 技术变迁快,避免了资本的边际报酬递减,这使得发达国家能够保持经济持续增 长,并且拉大了和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差距。然而,随着亚洲“四小龙”的兴起和 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经济的腾飞,内生增长理论在解释这些经济现象时也显得十分 乏力。因为亚洲“四小龙”的兴起时期和中国经济1 9 8 0 年代后的腾飞时期并未 象内生增长理论所强调的因素上有比发达国家更多的投资。由于内生增长理论不 能充分解释现实问题,1 9 9 0 年代末,以哈佛大学的d a n ir o d r i k 、a n d r e is h l e i f e r 和d a r o na c e m o g l u 等为首的一批经济学家开始把眼光从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转 移到制度上来,试图从市场的效率、政府干预、权力进入市场所造成的腐败程度 等制度因素上来解释发展中国家发展绩效的差异,这使得制度分析在国际经济学 界很快流行起来从我国的改革实践来看,新古典理论及其衍生的学说不能圆满 解释我国市场化改革中的问题,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地区的成功模式和经验也不适 用于中国这样的大国改革,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路径选择与定位必须充分系统地 考虑到我国社会的历史、文化、习俗、政治等制度性因素的决定性作用。我国的 经济学者和实践家己越来越感受到制度的优劣大需求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极端重 要性对制度问题的关注,必然要引起对描述、分析制度问题理论的极。然而, 4 、 1 凋经济学的专业语言来说,这样的理论供给,尤其是以制度的配置结构为出发 点所进行的理论研究,是相当短缺的。基于上述的理论和现实背景,笔者拟从制 度配置结构的角度来对制度进行研究。这种研究对寻求有效率的制度配置结构是 有重要现实意义的。 一 2 相关文献综述 对制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凡勃伦和康芒斯,作为他们当代继承者的代表人物 是加尔布雷斯。康芒斯是制度学派的先驱人物之一,他在1 9 3 4 年写的极具个性 的制度经济学一书中,提出了一系列对以后的研究影响深远的概念和看法, 康芒斯认为,经济分析的基本单位不是产品和服务,而是“本身含有冲突、依 存和秩序这三项原则的交易,并把法律分析的导入和协约关系( c o n t r a c t i n g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 的有效性作为研究的重点。母在凡勃伦和康芒斯之后对制度研究 作出最大贡献的学者是科斯,科斯由于开创性地提出并运用交易费用概念来研究 制度问题,成为新制度经济学运动的发起者和主要推动者,科斯的著述并不算多, 但几乎在他的每一篇作品里,都能提出并带动人们去思考一些独辟蹊径、以后被 证明是极具洞察力的问题,尤其是被称为新制度经济学经典之作的企业的性质 和 社会成本问题,不仅开辟了诸如交易费用经济学、产权经济学、法律经济 学这样一些新领域,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人们长久以来对经济世界的看法。除了科 斯以外,威廉姆森应用交易费用经济学方法对经济组织特别是纵向一体化组织的 出色研究,阿尔钦和德姆塞茨的产权理论,张五常对产权和契约问题的研究,诺 思的制度变迁理论以及对经济史的重新解释,都在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中占有显 著地位。 : 随着制度经济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制度经济学已得到了主流经济学家的认 可并成为当下研究的一个热点,但由于发达国家的制度体系特别是市场制度较为 完善,以研究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为主要任务的增长经济学家常常忽视对制度的 研究。这也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前提有关。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最大的不足就 在于它对制度和制度变迁的忽视。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几乎看不到制度和制 度交迁的作用。以提出人力资本决定论著名的经济学家舒尔茨最早( 1 9 6 8 ) 向新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忽视制度这一点提出了批评,他说:“现有的大量增长模型是 将制度视为自然状态的一部分,因而制度被剔除掉了。在他们看来,这些制 度还会发生变迁,它们或者是外生的,或者是一个适应于增长动态的变量。”口 诺思也对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忽视制度这一点提出尖锐的批评,诺思指出新古典 增长理论暗含的假设前提是“世界是和谐的,制度并不存在,所有的变化都可以 康芒斯: 仁j 度经济学上册。商务印书馆1 9 8 3 年中译本,第7 4 页; 舒尔茨:制度与人韵经济价值 的不断提高 ,上海三联书店1 9 9 4 年版,第2 5 2 页 5 “锺过市场的完全运行来实现。简言之,信息费用,不确定性,交易费用都不存 在。”“在新古典模型中,除了市场外并不存在任何组织和制度。”9 尽管以研究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为主要任务的增长经济学家忽视7 5 u 度,但 以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与发展为己任的发展经济学家却并没有忽视制度、 制度变迁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制度与经济绩效的相关文献也主要是由这一类经 济学家作出的,实际上,发展经济学家是十分重视制度变迁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增 长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在发展经济学家中,1 9 7 9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刘易斯是较早注意到制度变迁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一个。在其1 9 5 5 年所著的经 济增长理论一书中,刘易斯( l e v i s 冒) 在对经济增长源的分析中指出,技术 进步是表层原因,而由土地制度、产权制度和专利制度等所激发的技术创新热情 才是更为深层的因素,他对二元结构的分析显著地揭示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制度各 方面的不均衡性,刘易斯重视制度变迁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发展中作用的思 想对其他发展经济学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 9 5 7 年,发展经济学家鲍尔与耶梅 写了一本开创先河的书欠发达国家经济学。该书打破了传统发展经济学的许 多神话,并号召对比较制度进行研究,以考察哪些制度更有助于经济增长。鲍尔 与耶梅并不是把非经济变量,如产权制度和市场规则作为既定的变量,而是作为 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缪尔达尔( m y r d a l ,g ) 发现了许多发展中国家贫者愈 贫,富者愈富,收入不均与经济停滞交互作用的循环累积因果效应,揭示了其制 度根源,提出只有通过土地改革等制度创新,才能摆脱恶性循环,走向良性循环。 库兹涅茨( k u z n e t s ,s ) 对大量低收入国家的历史统计和罗斯托( r o s t o w ,w ) 对 他所说的“传统社会”的分析,不仅体现了这些经济中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分 配结构和技术结构等方面的特征,而且体现了它们在政治结构、法律体系及社会 文化整合方面的特征,指出制度缺陷是经济落后的根源应当说,在上述发展经 济学家的这些论述中,制度不均衡尽管是经济发展不均等的重要原因,但制度被 认为是很难进行严格分析的范畴,库兹涅茨和罗斯托等人只是描述、罗列了大量 现象,而没有在制度研究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尤其是没有形究的集大成者应 该算是诺思。诺思在1 9 6 8 年发表韵( 1 6 0 0 - 1 8 5 0 年海洋运输的生产率变化的原 因一文就指出,在技术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通过制度创新或变迁亦能提高 生产率和实现经济增长。诺思的这篇论文不仅成为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作,而且 也启迪他从此以后就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这一课题进行深层的、全面的研 究。诺思随后在1 9 7 1 年发表的 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一文中,诺思明确提出 了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十分重要的观点。在1 9 7 3 年出版的诺思和托马斯合著的 西方世界的兴起一书中,诺思进一步指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 诺恳,经济学史中的结构与变迁 ,上海三联书店1 9 9 4 年版,第5 页 的关键;一个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在西欧的发展是西方崛起的原因所在。有效率的 ”组织需要在制度上做出安排和确定所有权以便造成一种刺激,将个人的经济努 力变成私人收益接近社会收益率的活动”o 。在诺思的“制度决定论”里,创新、 规模经济、教育、资本积累等各种因素都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它们不过是由制 度创新引起的经济增长的表现而已,对经济增长起决定作用的只有制度因素。当 前,越来越多的发展经济学家接受了“制度决定论”,认识到要解决发展中国家 的问题,不应只关注资本积累、技术引进、资本筹集、产业结构优化、就业改善、 人口控制和出口促进等纯经济因素,而更应该关注制度因素对经济发展的促进或 障碍作用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 1 9 9 0 ) 一书中,论述了一国要素的供给条 件是一国产业获得长久国际竞争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从国家层面来看,创造出生 产要素的供给机制比拥有生产要素的程度重要,这里的供给机制实质是激励形成 资本和人力要素的制度。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一种越能够激励技术创新和组织 创新的产权制度,就越能形成在国际竞争中产生的。人造优势”o 。拉坦 ( r u t t a n ,v ) 和速水( h a y a m i ,s ) 从诱致性技术变迁扩展到诱致性制度变迁, 试图说明为什么这种变迁和相伴而生的经济发展存在于某些经济中,而不存在于 另一经济中,尝试着构建了使资源、文化、禀赋和制度作用内生化的经济发展模 式。宾斯旺格( b i n s w a n g e r ,h ) 等人突出农地制度对家业经济绩效的重大影响, 重新构造了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从以上的文献综述可以看出,以往制度研究的文 献都主要集中于研究制度的功能和重要性。并从历史的角度,交易费用的角度, 制度与技术关系的角度来对制度进行研究的。但专门从制度的配置结构为出发点 来研究制度的文献则较少。 3 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 自2 0 世纪6 0 年代以来,当代西方经济学界的制度研究,除了以交易费用为 分析工具的“新制度经济学派外,还出现了以k e n n e t h a r r o w 、f r a n k h a h n ,j o s e p h s t i g l i t z 和g e o r g ea k e r l o f 等一批当代新古典主流经济学家,或使用一般均衡 的分析方法,引进交易费用,或从信息的不对称、克服道德风险的角度来研究制 度的作用和选择。这一派学者多是一些建立数理模型的高手,文章大多发表在世 界顶尖的经济学期刊之上当前研究的一个趋势是以博弈论尤其是9 0 年代中后 期发展起来的演化博弈论为工具的制度分析,主要代表人物有k e nb i n m o r e 、 h p e y t o ny o u n g 、r o b e r ts u g d e n 、a v n e rg r e i f 等由于每一个特定的制度安 排都是社会中人们共同接受的制约彼此互动行为的一套规范,它的变革又都是在 一定的制度结构、发展阶段中发生,所以,这一流派凭其分析工具之利,最有可 。诺斯、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崛起) 华夏出版社1 9 9 9 年版。第5 页;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华夏出 版社2 0 0 2 年版中译本,第1 7 页 7 能在制度研究上开拓出一片宽广的天地。国内对制度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林毅 夫、盛洪、汪丁丁、刘世锦、咎廷全等。林毅夫在2 0 世纪8 0 年代末期在国内发 表了一篇论制度和制度变迁的文章后,制度分析成为国内经济学界的一个热 门课题。林毅夫从制度效率的角度,对我国1 9 5 9 1 9 6 1 的三年大灾难提出了一个 成功的博奔论解释;刘世锦对制度的研究主要是文化的视角来进行的,汪丁丁则 将制度研究提升到哲学的层面,刘世锦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工具,建立了一 个制度效率的分析框架,刘世锦用这一分析框架来分析了我国的国企体制改革度 + 取得了极大成功。昝廷全是用系统论方法对制度进行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昝廷 ; 全在其系统经济学进展中,用系统论的方法对制度进行了新的阐释,另外我 z 国学者陈平从演化经济学的角度对制度进行了研究。陈平在其著作文明分岔、 t 经济混沌与演化经济学中,用演化经济学方法,对中、西方的经济、制度和文 7 化的相互关系和演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4 论文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 t 本研究的目标是,从制度的配置结构方面来对经济制度的效率进行把握,分1+ 析经济制度的配置结构与效率的关系,其目的是为了寻求有效率的制度配置结 构。本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不仅可以使我们从经济制度的配置结构 的角度对我国已经发生的改革进行事后分析,而且可以对我国未来的改革,如国 企改革,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改革等进行前瞻性预见,在改革中更加注重相关经济 一 制度的层次性与和谐性。 5 论文的逻辑路线和创新之处 ,本研究的逻辑路线和创新之处是:将制度看成为一个系统结构,建立一个以 制度的系统结构为基础的效率评判体系。研究经济制度系统结构中各项制度安捧 之间如何相互协调和匹配,以及制度安排间的层次、关系、影响和相互协调等问 题,确定经济制度的最佳配置结构。以使整个经济制度系统能够发挥最大的功效。 笔者在论文中构建了一个制度配置的“电路”模型。笔者在论文最后一章对产权 制度和市场制度的不同配置结构状态与效率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6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一章:制度一般理论的简要回顾与评价 这一章主要对古典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美国制度学派以及新制度学派 的制度理论进行简单梳理和评价,以便能对论文的理论背景有一个宏观的了解 第二章:制度配置的含义及其效率评判 本章对制度配置进行了定义,分析了制度配置的层次性和内在关系,并构建 了制度配置效率评判的一般方法。在本文的分析框中,制度本身是一个系统。它 由两个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经济系统对其经济元及其子系统的各种约束和影响, 称为制度要素集合;另一部分是这些制度要素之间的关系构成的集合。制度配置 是指,在一个制度系统中各项制度安排之间以及制度环境之间的相互协调与匹 配。对制度配置的研究就是要了解各种制度安排之间以及制度安捧与制度环境这 间的层次、关系,影响以及相互协调问题,确定制度的最佳结构以使整个制度系 统能够发挥出最大的功效。 在本文的分析中,制度环境对制度安排有决定作用,即高层次经济系统的制 度对低层次经济系统的制度安排具有决定性作用。它为低层次经济系统的制度安 排规定了一个基本范围,或者说设置了一个基本框架。在这个框架范围内,低层 次经济系统可以自由地选择和安排经济制度。但不能超出这个框架,更不能与其 、 相冲突。 笔者在本文中是通过对詹森一梅克林生产函数的“改造”来对制度系统配置 的效率进行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制度环境比另一种制度环境效率更高 在几何上体现为,该制度环境所决定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在另一种制度环境所决定 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外侧。制度安排的“帕累托改进”是指;在一既定的制度环 境和生产组织内,当采用某种制度安排后,如果在不变技术和不变投入的条件下, 经济系统或生产组织的产出得到增加,那么这种制度安排就可被称为“帕累托改 。进”的制度安排。 第三章:制度环境与制度安排的效率及其相互配置的一个“电路” 模型 在本文中经济系统或生产组织的生产函数是随社会经济体制即制度环境的 变迁而变化的。社会经济体制对生产组织生产函数影响的结果,表现为是扩大还 是缩小生产集。 在本文的分析框架内,生产组织的制度安排是指对生产函数有更为直接影 响的生产组织内部的财产组织形式和所有权结构。首先,不同的生产组织的财产 组织形式,具有不同的技术利用水平和不同的激励机 咔,由此必然要影响到生产 组织的生产函数。其次,企业的所有权结构,即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在 企业不同要素所有者之间的不同配置,将会影响和改变企业的生产函数。 制度系统的结构对于制度的功能也有着重大的影响,在各种制度安排相同 或类似的情况下,由于制度结构的不同则可能使制度系统的功能出现巨大的差 异。“串联”型制度结构的过程单一,目标明确,当制度系统的“产出”单一且 生产组织的劳动者与控制者的目标接近时,“串联? 型制度结构是一种较为有效 9 的结构形式。当制度系统的“产出”多元化且信息流量大时,“并联”型制度结 构是一种较为有效的结构形式。 第四章:制度配置的均衡、状态与效率 本章主要分析了制度配置的结构性均衡与失衡、制度配置的状态与效率的关 系。在本文的分析中,制度不仅是指制度安排本身,而且也包括制度安排间的配 置结构。所以本文的制度均衡不仅包括制度安撼内均衡而且也包括制度安排阅的 结构均衡。根据制度安排的不同配置状况,本文将制度配置的均衡状态分为稳定 均衡,亚稳定均衡和不均衡根据制度系统内各种制度安排之间的匹配状况,可 以将制度的配置结构分为制度耦合,制度冲突和制度真空三类。要实现制度的有 效配置和结构均衡,首先得实现制度耦合。制度耦合表明制度系统协调有序,各 种制度安排之闻存在有机的联系;而后二者则表明制度系统内部的无序性。制度 配置的目标就是要实现制度耦合近而实现制度的最佳效率,减少和避免制度冲突 与制度真空。, 第五章:产权制度与市场制度的配置及其效率 本章从前面抽象的制度分析转向对比较具体的产权制度和市场制度的分析, 通过分析产权制度和市场制度的结构演化,说明了产权制度和市场制度在结构上、 是如何演化以促进经济效率提高的。在本文的分析中,产权在结构上的首要特征 在于“分”,它是区分各权利主体的利益,界定各自活动边界,明确备方受益或 受损的权利的制度安排。市场制度在结构上最重要的特征是“合”,它通过向市 场体系、中介组织等具体的制度安排将一个个互相独立的产权主体联结起来,使 其在交换关系中能够彼此合作,以实现商品的价值,完成马克思所说的。惊险的 一跃”。市场制度结构从“零散式”到“板块式”再到“统一市场”的变化,与 产权制度结构从“单一产权”( 无产权界定的“霍布斯丛林”状态和“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的产权状态都可认为是“单一产权”的存在形式) 到。板块式”产权 再到“原子式”产权的变化结合体现了经济制度从低效率向高低效率的演化过程, 也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1 0 第一章:制度一般理论的简要回顾与评论 这一章主要对古典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美国制度学派以及新制度学 派的制度理论进行简单梳理和评价,以便能对论文的背景理论有一个粗略的了 解。 i 1 - 1 :古典经济学的理论 在古典经济学中,斯密第一次对人类社会经济制度演进历程做出详尽的论 述,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社会经济制度变迁理论。斯密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尤其 是根据政府性质与经济活动组织原则,把人类经济制度分为渔猎时期、游牧时期、 农耕时期和工商业时期四个阶段。斯密在国富论里所称道的自由资本主义的 制度基础就是指工商业时期出现的新兴的经济制度和民主制度,在这一时期,新 兴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迅速发展,一切产品与劳务都进入市场交换。从经济上看, 工商业部门成为主导经济部门,人们谋求经济利益的愿望得到充分保护,因此可 以形成一个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和谐一致的制度结构。从政治上看,随着新兴阶 级膨胀,权力逐渐分散化直到形成新型民主政体。斯密在对经济制度变迁的分析 中,认识到了经济形式与财产所有制、分配性质之间的联系每个时期每个阶层 的财产所有性质都是与特定社会制度以及上层阶级消费形成相联系的,而政治权 力结构也必然与社会经济制度相适应。由此,斯密说明了他所处的资本主义工商 业时代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斯密的研究侧重于生产力与科学技术发展对新的经济 关系、经济组织的促进,并认为经济政治制度及至国家政权本身都是经济发展的 自然产物,即他所强调的是制度变迁的需求方面。古典经济学家具有明确的为自 己的时代和国家服务的意愿,他们难免会将自己的时代和国家的制度视为当然的 出发点,并根据这种制度来进行推理。尽管各国具体情况不同,以致经济学家对 制度环境的看法不尽相同,但是基于同样的时代环境,古典经济学中出现的制度 背景还是有很大的相似性。以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为例,他们所选定的制度环境的 特征十分鲜明,即是一种以私有财产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经济的法律政治制度。在 这种制度背景下,私有财产的所有权得到法律的保护,自由订立契约拥有充分的 余地,以至几乎可以认为经济学家关于完全自由、没有限制的假定是合乎实际的。 在阐述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源泉时,古典经济学家事实上远远超出了用生产要 素的生产力来作解释的纯经济分析,他们努力把经济增长看作是由一个综合的制 度决定的现象。j s 穆勒指出,造成各国经济增长差异的因素很多,仅仅把这 种差异归因于人们在不同时间和地点对于自然规律和工艺学业的课题是不够的, 其更为根本的因素在于道德的或心理的方面,即依赖于各种制度的和社会的关 系,依赖于人类的本性,这些方面才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课题。古典经济学家尽 管没有对历史上的制度交迁进行分析,但他们都认为制度不是凝固的,而是可以 改变的,可以适应的和向前进步的。对于古典经济学家来说,社会事物没有什么 不可变更的自然秩序,而经济上的必要性意味着要不断改变制度结构中的某些状 态或方面因此,不论他们多么赞美他们的时代,但他们都从不认为实际社会状 态即是理想豹、永久的古典经济学家都不仅考察了增长的前景,而且考虑了包 括制度建设在内驹经济发展前景事妥己已资本主义制度原来就处于不断的变化 和讽整之中i 只是他们把握不准资本主义制度变迁的内在动力与根本方向,所以 没有提出具体的制度变迁理论 总之,古典经济学家虽具有丰富的制度思想,但这些思想在他们的著作中犹 如散乱的珍珠,所缺乏的就是穿起它们的红线。但是,不能因此而回避这些思想 与现代制度研究之间的渊源关系,正如熊彼特在评价古典学派集大成者j s 穆 勒时所说的:。后来的制度主义者可以把他们想要加进去的具有明显的制度性质 的全部额外材料加到穆勒的壁龛中去,而不会因此破坏这部论著的一般性质;在 它广阔裙层内一切东西都有容身之地;一切东西都可以作为原有之点的发展而参 加进来,没有什么东西需要作为一种革命才能参加进来”田。所以,我们完全有 理由说,古典经济学的复兴正是古典制度思想在现代的发展。” 1 2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 就制度分析的框架而言,马克思在经济学史上较早地将产权、意识形态和国 家纳入到制度分析中。当代制度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诺思认为,马克思提供的制 度分析框架是一个根本性的贡献,诺思中肯地指出:“在详细描述长期变迁的各 种现存理论中,马克思的分析框架是最有说服力的,这恰恰是因为它包括了新古 典分析框架所遗漏的所有因素:制度、产权、国家和意识形态。马克思强调在有 效率的经济组织中产权的重要作用,以及在现有的产权制度与技术的生产潜力之 间产生的不适应性。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贡献。”口 对制度及其变迁的研究是马克思整个分析思路的主线,他以社会生产力这个 。客观条件的变化来考察建立在这个条件上的制度安排,匏就为? 经济制度是由生 产力决定的,制度安排是变化的、发展的,因而是非永恒的。制度的产生及其变 迁是有规律的,是一个由量到质的循环上上升过程。在所有制度中,产权制度是 基础和核心,它决定着其他的制度安排。当产权制度交更以后,社会的上层建筑 及其所派生的制度便发生变迁。马克思从历史和现实的逻辑关系,系统全面分析 了古典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特征及其变化,这种以财产、技术和利益关系的 熊彼特:经济分析史,第2 卷,商务印书馆1 9 9 2 年版第5 6 页; 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 。 上海三联出版社,1 9 9 4 ,第6 8 页 j 2 ”制度分析特征在经济学史上第一个构建了制度的分析框架。这种分析框架对后 来的制度学派产生了直接影响,特别是马克思关于经济增长受制度决定的观点可 以说给予了诺思以直接的启发。尽管马克思分析的重点是产权,而诺思主要考察 组织。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制度的分析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一种比较性对立分析。 从经济学角度看,一种制度的变迁及其替代,必然是新制度在成本收益关系上具 有比旧制度的比较优势的结果。 一个多世纪以来,马克思的理论在西方遭到许多批评与歪曲,然而,马克思 经济学即使在当代仍然以其严谨的逻辑性而呈现独到的分析性,在传统新古典分 析框架与分析方法的缺陷已为人所认识后,马克思的制度思想与历史方法再度引 人们的关注。正如诺思所说:“马克思的分析框架是最有说服力的,这恰恰是因 为它完全饮包含了新古典分析所遗漏的所有因素:制度、国家和意识形态”。 马克思研究经济制度的一个突出的贡献是强调所有制的关系,从而把握住经济关 系与法权关系,进而深入地探索了人类历史演变的本质因此,按照马克思的观 点,制度是以一个社会基本的所有制( 所有权) 关系为基础,体现生产力与生产 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基本矛盾的历史范畴,它包括经济、法律、政治和文 化等维度,而经济制度是其中决定性的核心内容。马克思强调的观点是,生产力 与生产关系,由生产关系总和构成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或者说基 本的经济制度与政治、法律、文化等制度间的不均衡性,是制度变迁的根本条件, 而这种矛盾的本质要在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状况中去寻找。西方既有的制度变迁 观多为主观、外生变迁观,如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决定论己广为人知;韦伯把人类 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变迁归结为以新教伦理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精神的 作用,这与黑格尔同出一辙;诺思则把制度变迁过程看作是人类通过成本收益分 析进行理性选择的结果,人们总是把变迁推进到预期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的 那一点为止而马克思的客观变迁观表明,生产力是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其 他一切制度只有在它们与发展相适应时才会存在下去,否则注定要被改变,这是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这就是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 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 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躯壳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任何制度变迁的任务、 方案、时间表等。充其量只是制度变迁客观必然性的外在反映罢了马克思的变 迁观是客观的,因而也是内生的。马克思是一位真正的制度经济学家,现代制度 经济学所研究的各种问题几乎都可以在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中找到有关的论述。在 古典经济学中,基本上把制度看作是已知的、不变的,与马克思同时代的许多经 济学家都将制度作为经济分析的外生变量而不加以考虑。而马克思明确指出,古 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三联书店1 9 9 3 年版,鹄页 1 3 典经济理论的错误就在于“把资本主义制度不看作是历史上过渡的发展阶段,而 1 8 是看作社会生产的绝对的最后的形式。”回马克思认为制度是可变的,在生产力 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下,人类的经济制度,政 治制度、法律制度等都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对于马克思的制度理论,诺思曾 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认为:“马克思的分析框架是最有说服力的,这恰恰是因为 它包括了新古典分析框架所遗漏的所有隧:制度,产权,国家和意识形态马 克思强调在有效率的经济组织中产权的重要作用,以及在现有的产权制度与新技 术的生产潜力之间产生的不适应性。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贡献”。 1 3 :美国制度学派的理论。 除了马克思,从古典到现代的许多经济学家对制度问题给予了很大关注,其 中最有代表性且有理论体系的是长期被视为。异端”的美国的制度学派和现在正 处在繁荣时期的新制度经济学 美国制度学派的开创者是凡勃伦( v e b l e n ) 和康芒斯( c o m o n s ) 凡勃伦 的有闲阶级论 和康芒斯的制度经济学是这一学派的奠基之作,同时他们 被认为代表了两个不同的传统:一个是凡勃伦传统集中注意技术的进步作用和制 度的约束作用;另一个是康芒斯传统,较少关心技术的作用,而看待作为集体行 动方式的制度更中立些。但两者都认为实际经济成就是技术和制度的一个函数。 所以尽管在制度学派内部有一些分歧,但他们都把制度分析作为核心。田由于方 法论的差异和所使用的分析工具的不同,特别是他们对主流的新古典学派的批判 使得长期以来美国制度学派被视为“异端”而排除在主流经济学之外,但其重视 制度研究的传统及某些结论仍是相当有启发意义的。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 并非如科斯所言没有任何东西流传下来。但凡勃伦和康芒斯的表述零乱繁杂,众 多没有规范的术语迭出,使得理解起来非常困难。制度学派的方法论是其区别于 其他学派的重要特色之一与主流的新古典学派所强调的均衡分析和满足个人效 用最大化的个人主义方法论不同,美国制度学派坚持用演进的方法来看待世界, 并且认为应当从整体的和集体的角度来分析经济问题。所谓“演进观”是达尔文 。主义思想的发展,即认为应当用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眼光来考察人类行为 这种思想反映在制度学派中,就是将制度的分析纳入自下而上竞争的框架中,认 为制度是人类适应外在条件不断变化的结果,因而它本身也是不断变化演进的。 这种用演进的世界观来分析制度的方法使制度学派关心导致经济系统发生交化 的因素和方向以及是什么力量引起了这些变化,而反对新古典理论经常研究的一 马克思:资本论) 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 9 7 5 年版,第1 6 页; 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和变迁, 上海三联出版社1 9 9 1 年版,第鹋页;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 第2 卷,经济科学出版社l 蚰2 年 版。第9 3 1 页 j 4 1 散静态均衡与演进观相联系,制度学派认为应当用整体主义的方法研究变化 中的世界。在经济系统内引起变化的各种因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一点的 变化都可能引起整个系统的变化,因而必须从整体上把握和分析经济制度。 美国制度学派在制度研究领域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其中的一些思想对于 现代的制度研究有重要的启示,同时他们的演进观、整体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方法 论从另一个角度对目前占据主流地位的新制度经济理论研究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1 4 :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和兴盛是近几十年的事,目前它已经在制度研究领域占 据了主流地位。新制度经济学被认为在许多方面对新古典经济学有重要的发展, 掀起了一场经济学的革命,甚至它的开创者科斯称其为“本来就应该是的那种经 济学”。新制度经济学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新制度经 济学在继承了新古典经济学研究范式的内核的同时。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某些基 本假定做了重大修订,使其理论对现实的解释力大大加强;其次是新制度经济学 有一个使其得以成立并区别于其他学派的基本分析工具交易费用。任何经济 学流派的产生都与基本概念和分析工具的创新有关,交易费用的提出和应用是新 制度经济学得以发展的关键。新制度经济学从交易费用这一基本概念出发,发展 出了企业理论、产权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这里仅就与本丈关系最大的制度变迁 理论作简要评述 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制度变迁理论研究的重点集中于经济结构和制度对于经 济增长的影响以及经济制度的发展演化规律。制度变迁理论首先阐明制度的内涵 及其功能。不同于美国制度学派对制度所下的宽泛和复杂的定义,新制度经济学 对制度的内涵进行了简要和规范的界定。将制度视为用来规范人类行为的规则, 这些规则涉及人类的社会、政治及经济行为。或者换句话说,制度是社会游戏的 规则,是人们创造的、用以限制人们相互交换行为的框架。制度根据其形式可以 分为两种,即由权力机构制订和实施的,由法律、法规和政策等组成的正式制度, 以及由习惯、习俗和道德规范等构成的非正式制度。借助于交易费用这个概念, 新制度理论很明确地指出制度的功能就在于降低交易费用,一方面它通过规范人 们的行为,减少社会生活中的冲突和磨擦,以避免由此带来的效率损失;另一方 面它双可以使人们对未来形成较合理的预期,降低不确定性。 制度变迁理论的首要观点是“制度决定论”,诺思认为有效率的制度是刺激 经济增长的关键,经济增长就是人均收入的长期增长,而一些通常被认为是影响 经济增长的因素如技术进步、规模经济、资本积累等并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它 注;新制度经济学继承了新古典经济学中的均衡分析,稳定性偏好和边际调节等方法 1 5 们本身就是增长的表现,而只有经济组织和制度才是影响经济增长的最终原因 同样,在制度与技术的关系上,诺思认为是制度的进步,如专利制度对技术创新 的保护刺激了技术的发展,从而是制度决定技术而不是相反。诺思用这一观点行 敢机关解释了经济史上的产业革命,指出产业革命是大规模制度创新的结果,是 制度创新带来了人类的新纪元,而产业革命只是其表现。 制度变迁理论的另个重要方面是研究制度变迁的动因及规律。对于制度变 迁的动因,诺思认为是由于新制度可以给人们带来额外的收益。诺思强调制度外 的潜在利润存在是进行制度变迁的根本动因,因而制度变迁具有正和博弈的性 质。这一点与马克思的。利益冲突论”根本不同的制度变迁理论还通过对制度 进行供求分析和成本收益分析提示了制度变迁的内在规律。供求分析和成本收益 分析是新古典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分析工具之一,由于有了交易费用这一概念, 使得制度变迁理论可以将它们运用于制度变迁分析中。在成本收益分析中,制度 变迁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只有当一项制度创新的收益大于成本时,制度变迁才有 可能发生 “ 总之,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理论对制度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 究,其研究方法、工具所涉及的范围和领域都达到了制度研究的全新高度,对于 人们进一步理解经济活动的实质和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都有重大的帮助, , 第二章:制度配置的含义及其效率评判 本章对制度配置进行了定义,分析了制度配置的层次性和内存关系,并构建 ”了制度配置效率评判的一般方法 , 2 1 :制度配置的含义 为了说明制度系统配置的含义,首先得明确制度与制度系统的定义,在新制 度经济学已逐渐融入主流经济学的今天,在经济学术界和人们的经济生活中,制 度一词的使用频率已越来越高,人们几乎每天都在谈论制度,但是经济学家到目 前为止还没有形成对制度概念公认一致的定义一些比较有影响的关于制度的定 义如下: ( 1 ) 康芒斯( 1 8 8 1 年) 的定义:制度是集体行动对个体行动的控制 ( 2 ) 凡勃伦( 1 8 9 9 年) 的定义:制度无非是指导个人行为的各种非正式约束。 ( 3 ) 舒尔茨( 1 9 6 8 ) 的定义:制度是一组行为规则的集合,这些行为规则与社 会政治及经济活动有关,支配和制约社会各阶层的行为。 ( 4 ) 诺思( 1 9 9 0 年) 的定义:制度是一个社会中的游戏规则,或者更正式地说, 制度是人类设计出来调节人类相互关系的一些约束条件。 ( 5 ) 昝廷全( 2 0 0 1 年) 根据系统经济学的研究给制度下的定义;所谓制度,是 指经济系统对其经济元及其子系统的各种约束和影响,以及这些不同的约束和影 响之间的关系共同构成的在机整体,可以形式化表示为: 制度= ( ( 经济系统对其经济元及其子系统的约束和影响) ,( 不同的约束和 影响之间的关系) ) 。 由于本文的研究是从制度配置结构的角度来研究制度,所以本文的制度分析 中拟采用学者昝廷全的制度定义,即:“所谓制度,是指经济系统对其经济元及 其子系统的各种约束和影响,以及这些不同的约束和影响之间的关系共同构成的 在机整体。”。 在制度的这个定义中,制度本身是一个系统。它由两个部分构成,一部分是 经济系统对其经济元及其子系统的各种约束和影响,称为制度要素集合;另一部 分是这些莉度要素之间的关系构成的集合各种制度要素构成的制度可形式化地 表示为:。 。 制度= ( 制度要素) ,( 不同制度要素之间的关系) ) = ( 硬部,软部) 笔者这里将昝廷全的制度定义进一步具体化,即将制度要素具体化为制度环 境与制度安排;将不同制度要素之间的关系理解为制度结构。经过这样的处理, 咎廷全:系统经济学进展第一卷,郑州大学出版社2 0 0 3 版,第9 5 页 1 7 各种要素构成的制度就可作如下形式化的表示: 制度= ( 制度要素 ,f 不同制度要素之阋的关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