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课件).ppt_第1页
六国论(课件).ppt_第2页
六国论(课件).ppt_第3页
六国论(课件).ppt_第4页
六国论(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国论,苏洵,制作人:刘运雯,教学导入:,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贾谊的过秦论,我们还清楚的记得,贾谊把秦亡的原因归结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并认为六国灭亡,是由于秦强而己弱。然而作为政治家站的角度不同,则观点也有差异,时代环境不同,作者的分析也不同。那么,作为文学家的苏洵对六过灭亡的原因又持什么看法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读他的六国论。,一.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中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学习本文论史讽今,针对性强,观点鲜明的特点。3.学习本文多种论证手法综合运用,使论点得到多层深入的充分证明的特点.,二.教学重点:多种论证手法的综合运用,三.教学难点:论证的针对性论史讽今,二.作者介绍、时代背景:,苏洵(10091066),字明允,自号老泉。宋朝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著名散文家。与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均为“唐宋八大家”苏洵著有嘉佑集。本文选自嘉佑集权书,权书共10篇,都是评论政治和历史的。本文为第八篇。宋朝建国以后吸取唐末五代的教训,采用中央专制集权政策,一切权力归中央,削弱了将帅的权力,但同时有造成兵力渐趋衰落,以致在与辽和西夏的交战中输多胜少,只好割地赔款以求和。针对这种现实,作者以历史上六国灭亡的教训立论,借古讽今,借六国因贿赂强秦而亡的历史批评宋王朝贿赂契丹、西夏的失策。,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群雄争霸,列强并起的战国时代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通过地图来了解一下。,六国论(宋苏洵),嬴政并吞六国,战国七雄,(秦-楚-燕-韩-赵-魏-齐),四.理解分析第一二段,(一)补充注释1.非兵不利兵:兵器2.战不善善:得法弊在赂秦弊端3.赂秦而力亏亏:亏损,减弱4.破灭之道也道:途径,道路(抽象)5.或曰或:有人率赂秦耶?全都,一概6.不赂者以赂者丧以:因为,由于7.盖失强援,不能独完盖:表原因,大概因为完:名=动保全8.秦以攻取之外以:凭着,用小,大:形=名小的贿赂9.其实百倍其实:它实际上(古今义)战:战争10.思厥先祖先代词,他们暴霜露通假字曝11.以有尺寸之地以有:才有12.举以予人全部厌通假字满足至于:导致事:名=动侍奉13.此言得之得:得当,适宜(二)通读课文,边读边翻译。,二.分析第三段,(一)补充注释1.终继五国迁灭终:最终迁:改变2.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与:交好,亲近3.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既:之后4.燕赵之君,始有远略始:起初5.义不赂秦义:名=动坚持正义6.斯用兵之效也斯:代词,这效:功效7.始速祸焉速:招致赵尝五战于秦:状语(介宾结构)后置8.李牧连却之却:使动用法,使.退却9.洎牧以谗诛ji:等到以:因为诛:被杀(意义上的被动句)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惜:叹惜,可惜终:坚持到最后11.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殆:几乎12.诚不得已诚:的确,实在向使:假使13.当与秦相较当:通“倘”,倘若;较:较量,抗衡14.或未易量或:或许;易:轻易;量:确定,估量,三.分析解读四、五段:,(一)补充注释1.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封:分封2.以事秦之心礼天下奇才礼:名=动,以礼相待3.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4.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积威:久积而成的威势劫:挟持(被动句,为.所)5.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为:治理省略句(自己)6.苟以天下之大苟:如果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从:跟随故事:旧事,1、指出下面古今异义词的古今不同含义、其实百倍、思厥先祖父、后秦击赵者再、始速祸焉、可谓智力、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率赂秦耶?古:全都,一概今:率领,不慎重至于颠覆古:到。结局,终究今:连词,(那实际情况。今:实际上),(祖辈父辈。今指父亲的父亲),(两次。今表示又一次。),(速:招致。今指速度快。),(智谋和力量。今为一个词,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前例、旧事。今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2、本文出现的通假字1、暴霜露2、暴秦之欲无厌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所劫哉4。当与秦相较当倘:如果3、指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情况、日割月削、以地事秦、义不赂秦、不能独完、李牧连却之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小,大:形=名,小(大)的贿赂不能独完完:形=动,保全始速祸焉速:形=动,招致秦以攻取之外攻取:动=名,攻取的方法,“暴”同“曝”。读p,晒,引申为“暴露”,意为“冒着”,“厌”同“餍”。读yn,满足。,“无”通“毋”,读u不,不要。,名词“事”带宾语“秦”,用作动词:侍奉,“义”,用作动词:坚持正义,“日”“月”,名词作状语,完,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却,动词使动用法,使-退却;击退。,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用非表否定判断)(2)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3)洎牧以谗诛(4)举以予人(5)至丹以荆卿为计(6)赵尝五战于秦(7)其势弱于秦状语后置重要句式,被动句,被动句,省略句,省略宾语,省略句,省略动宾词组,介词结构后置,北宋地图,文章第一段四句的关系怎样?,六国破灭,弊在赂秦,(1)赂秦而力亏,(2)不赂者以赂者丧,总,分,第二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本段最好可分几层?论证的是什么?,对比,小邑,大城,得百倍,失百倍,大欲,大患,数量上,得难,献易,有限,无厌,奉繁,侵急,程度上,不尽,不灭,道理上,赂秦力亏,破灭之道,第三段:齐、燕、赵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不赂者,齐,与嬴不助五国,燕,以荆卿为计,赵,洎牧以谗诛,不能独完,第四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第五段得出了什么结论?,第四段-,第五段-,引古(六国破亡),-讽今(在六国下),结论:,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承上启下概括了六国破灭的历史教训-“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弊在赂秦,赂秦力亏,不赂者以赂者丧,数量上,程度上,道理上,齐亡之事实,燕亡之教训,赵亡之悲剧,(总分),(第一段),(总分),(第二段),(总分),(第三段),(过渡),(分总),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第四段)(引古),(递进),毋从六国破亡之故事,(第五段)(讽今),(并列),论证方法,“古人云:”,引证法,加强论证说服力,六国灭亡史实,例证法,证明观点正确性,秦与六国、六国之间的对比,对比法,证明破灭必然性,因果论证(第一段)假设论证(第四段),写作特点,文章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