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木里县留守儿童调查报告.doc_第1页
关于木里县留守儿童调查报告.doc_第2页
关于木里县留守儿童调查报告.doc_第3页
关于木里县留守儿童调查报告.doc_第4页
关于木里县留守儿童调查报告.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木里县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关于木里县留守儿童调查报告木里县地处我省西南端,幅员面积12278平方公里,人口126268,地广人稀。全县29个乡镇,3个区工委。属于贫困地区。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外出务工,逐渐形成了未成年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我县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有3万余人,其中统计在册的留守儿童163人,大部分集中在偏远乡镇。针对这一现象,自去年起,共青团木里县委联合多家单位对全县的“留守儿童”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一是以乡镇为重点,进行全面排查。二是以学校为重点,对“留守儿童”进行全面摸底。我们发现,家长对“留守儿童”的监护往往处于盲区状态,家长、学校、社会三合一的教育面中,呈现明显的薄弱环节,“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不少问题。现结合此次调查,将“留守儿童”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集中表现1、据调查,留守儿童群体中,成绩较好者仅占10%。在农村,教育观念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认为读书无用,很多人认为读书没有多大用处,而出去打工能省学费还能挣钱。随着这种思想潜移默化,助长了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厌学情绪,从而导致学习成绩更加一塌糊涂。另一种认为读书是学校和老师及儿童自己的事情,家长是没有什么责任的,他们一般认为儿童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儿童个人的素质决定的。当然,有些农村留守子女的监护人教育观念还是很强的,却由于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无法对儿童进行学习辅导,现状堪忧。2、个性心理健康发育异常。青少年期是个性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发展有重要影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长期的家庭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久而久之,严重影响了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个性特征上,他们常常表现为两种倾向:内向、孤僻、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3、价值观与人生观偏离。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内心往往会出现一种愧疚心理,因此,他们往往对孩子采取一种物质补偿的方式,加大对孩子进行物质投资,这种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只局限于单纯的消费,这种消费极易形成儿童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的人生观,缺少勤俭节约的精神。4、犯罪与越轨现象严重。据调查,“留守儿童”违法违纪现象很严重,这些儿童逃学、旷课、不交作业,甚至沾染打架、赌博、酗酒等不良习气。在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没有发育完全之前,对社会上的各种复杂、不良现象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抵抗力,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而留守家庭却无法给予,从而导致留守子女极易产生犯罪和越轨行为。另外,留守子女对年老隔代的或关系较疏远的长辈的教育往往不会很顺从地接受,而且这些长辈也可能因本身种种原因而无法对这些儿童进行行为控制和社会化教育的重担,那么就可能导致这些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改善“留守儿童”状况的建议1、构建“留守儿童”五大关护网络。发挥各方力量,在全社会形成一张覆盖到边、监护到底、关爱到位的工作网络,即:以父母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以基层党政组织为主体的关注管理网络;以教职员工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以群团组织为主体的社会呵护网络;以政法部门为主体的社会呵护网络。五条关护网络要紧密联系,互相配合,齐心协力,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尽心尽责,营造良好环境。2、建立“留守儿童”成长记录档案。以学校为单位,对全部“留守儿童”的生活、思想、学习和家庭教育情况进行调查摸底,逐一登记造册,建立了反映其进步与不足的成长记录档案,并实行动态跟踪、及时归档、分类管理、信息共通的工作程序。根据档案记录情况,有的放矢地做好工作。3、建立“留守学生之家”。通过书信、电话等形式,让“留守儿童”与家长主动沟通、经常联系,让家长及时了解掌握孩子的情况。团县委已在全县三个区工委所在地的学校成立三个“留守学生之家”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4、学校对留守儿童应进行多元化教育。学校应该增添一些课程内容和生活能力训练内容,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由于木里县地广人稀,“留守儿童”除县城几所学校外,都过于分散,大部分地方都不具备建立“留守儿童”之家的基本条件,给关爱计划带来不便。二、由团省委和香港华人置业赞助的一所“留守儿童”之家和县财政解决的两所“留守儿童”之家外,其他“留守儿童”之家目前还存在资金困难。团县委去年计划在每个乡镇建一所“留守儿童”之家,目前还在积极筹集资金。共青团木里县委xx年11月23日 关于木里县留守儿童调查报告木里县地处我省西南端,幅员面积12278平方公里,人口126268,地广人稀。全县29个乡镇,3个区工委。属于贫困地区。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外出务工,逐渐形成了未成年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我县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有3万余人,其中统计在册的留守儿童163人,大部分集中在偏远乡镇。针对这一现象,自去年起,共青团木里县委联合多家单位对全县的“留守儿童”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一是以乡镇为重点,进行全面排查。二是以学校为重点,对“留守儿童”进行全面摸底。我们发现,家长对“留守儿童”的监护往往处于盲区状态,家长、学校、社会三合一的教育面中,呈现明显的薄弱环节,“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不少问题。现结合此次调查,将“留守儿童”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集中表现1、据调查,留守儿童群体中,成绩较好者仅占10%。在农村,教育观念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认为读书无用,很多人认为读书没有多大用处,而出去打工能省学费还能挣钱。随着这种思想潜移默化,助长了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厌学情绪,从而导致学习成绩更加一塌糊涂。另一种认为读书是学校和老师及儿童自己的事情,家长是没有什么责任的,他们一般认为儿童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儿童个人的素质决定的。当然,有些农村留守子女的监护人教育观念还是很强的,却由于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无法对儿童进行学习辅导,现状堪忧。2、个性心理健康发育异常。青少年期是个性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发展有重要影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长期的家庭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久而久之,严重影响了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个性特征上,他们常常表现为两种倾向:内向、孤僻、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3、价值观与人生观偏离。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内心往往会出现一种愧疚心理,因此,他们往往对孩子采取一种物质补偿的方式,加大对孩子进行物质投资,这种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只局限于单纯的消费,这种消费极易形成儿童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的人生观,缺少勤俭节约的精神。4、犯罪与越轨现象严重。据调查,“留守儿童”违法违纪现象很严重,这些儿童逃学、旷课、不交作业,甚至沾染打架、赌博、酗酒等不良习气。在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没有发育完全之前,对社会上的各种复杂、不良现象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抵抗力,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而留守家庭却无法给予,从而导致留守子女极易产生犯罪和越轨行为。另外,留守子女对年老隔代的或关系较疏远的长辈的教育往往不会很顺从地接受,而且这些长辈也可能因本身种种原因而无法对这些儿童进行行为控制和社会化教育的重担,那么就可能导致这些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改善“留守儿童”状况的建议1、构建“留守儿童”五大关护网络。发挥各方力量,在全社会形成一张覆盖到边、监护到底、关爱到位的工作网络,即:以父母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以基层党政组织为主体的关注管理网络;以教职员工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以群团组织为主体的社会呵护网络;以政法部门为主体的社会呵护网络。五条关护网络要紧密联系,互相配合,齐心协力,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尽心尽责,营造良好环境。2、建立“留守儿童”成长记录档案。以学校为单位,对全部“留守儿童”的生活、思想、学习和家庭教育情况进行调查摸底,逐一登记造册,建立了反映其进步与不足的成长记录档案,并实行动态跟踪、及时归档、分类管理、信息共通的工作程序。根据档案记录情况,有的放矢地做好工作。3、建立“留守学生之家”。通过书信、电话等形式,让“留守儿童”与家长主动沟通、经常联系,让家长及时了解掌握孩子的情况。团县委已在全县三个区工委所在地的学校成立三个“留守学生之家”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4、学校对留守儿童应进行多元化教育。学校应该增添一些课程内容和生活能力训练内容,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