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专业论文)王诜小青绿山水画研究.pdf_第1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王诜小青绿山水画研究.pdf_第2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王诜小青绿山水画研究.pdf_第3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王诜小青绿山水画研究.pdf_第4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王诜小青绿山水画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美术学专业论文)王诜小青绿山水画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本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上海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 校有权保留论文及送交论文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 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i i 上海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王诜小青绿山水画研究 姓名: 导师: 学科专业: 张荣国 阮荣春教授 美术学 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 2 0 1 0 年1 月 上海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t h ed i s s e r t a t i o ns u b m i t t e dt os h a n g h a iu n i v e r s i t yf o rt h e d e g r e eo fm a s t e ri na r t s b l u e a n d - g r e e n l a n d s c a p e p a i n t i n g s m d c a n d i d a t e :z h a n gr o n g u o s u p e r v i s o r :r u a nr o n g c h u n m a j o r : f i n ea r t s a r tr e s e a r c hc o l l e g e ,s h a n g h a i u n i v e r s i t y j a n ,2 0 1 0 i v j :海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内容摘要 王诜是一位传统绘画艺术的守护者、继承者和创新者。其画既承袭了隋唐、 五代、宋代名家的优良传统,又打破了门户之见,把院体画与文人画作了完美结 合,理、法、趣兼重。他那心灵凝聚而成的展玩式小景山水在山水文学化转变进 程中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其水墨画得李成之精髓,在雄壮恢宏的气势之中融入 了恬静飘逸,在儒家情怀的基础上添了几许道与释的超然出尘,更重绘画的韵外 之味,已开启了南宋山水画重情致之端倪。事实上,李成派山水的延续,名在李 成,功在王诜、郭熙,而王诜极具文人情怀的横卷山水影响更甚,不仅在于笔墨 形态,而且关乎构图、取景、造境等等。而王诜的小青绿山水,则建立在水墨画 的骨格、境界基础之上,兼取展子虔、李思训之设色、构图等诸因子,另创一种 以墨勾、墨皴为基础,然后以青绿敷色的山水画新形式。它涤除了隋唐青绿山水 金碧辉煌的富贵气和仙游色彩,具有色墨交融、清新雅丽的文人气息,自创新格。 在文人画家、宫廷画家中传播甚广,直启南宋赵伯驹、赵伯辅,元代钱选、赵孟 顺等之青绿山水,推动了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就整个青绿山水画史而言,可谓起 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由于后人习惯把王诜归于“李、郭 一派,且论者多墨守前人评价之言而少 思辩,尤其“追根溯源”者多喜欢把王诜之功归于“李、郭”名下,而忽略了其 自成新格的小青绿山水及其独特价值。如此,历代画史对王诜的评价难免失之偏 颇、山水之功有所损落。本文旨在对此作初步梳理。 全文分四章。第一章对王诜的生平作了初步考证和梳理,并紧密结合影响其 艺术思想的文艺界交游圈加以展开。第二章是王诜小青绿山水画的成因探求。从 政治化环境、文艺背景、师承关系、人生遭遇及外师造化等诸方面着手,其中涉 及王诜的收藏与创作观等。第三章为王诜的小青绿山水画艺术特色。从题材、图 式与母题,点景,画中书意,独特的勾皴与设色四个方面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与 阐释。第四章分别对与王诜相关的两宋、元明清等各代的史料及遗存画迹进行了 细致入微的比较、分析与论证,尽可能给其小青绿山水一个较为客观的画史定位。 关键词:王诜山水画小青绿文人画画史地位 v j :海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w a n gs h e nw a sa l la d v o c a t o r , ac o n t i n u a t o r , a n da ni n n o v a t o ro f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 p a i n t i n g s h i sp a i n t i n g sn o to n l ys u c c e e d e dt h ef i n et r a d i t i o nf o r ms u i ,t a n g ,t h ef i v ed y n a s t i e s , a n ds o n gd y n a s t i e s ,b u ta l s ob r o k ei t h ec o m b i n e db o t ho fa c a d e m e p a i n t i n ga n ds c h o l a rp a i n t i n g s t y l e sp e r f e c t l y , t h e r e f o r e ,t h ep a i n t i n g sp a i de q u a la t t e n t i o nt oi d e a ,c o m p o s i t i o n ,a n di n t e r e s t i t w a sat r e m e n d o u sa c c e l e r a t i o ni nt r a n s f o r m i n gp u r el a n d s c a p ep a i n t i n gi n t ol i t e r a ls t y l et h a tt h e p a i n t i n gm a d ei nai n t e r e s ts m a l ls c e n ef o r mh ep a i n t e ds e r i o u s l y h i si n ka n dw a s hp a i n t i n g sw e r e f o l l o w e dl ic h e n gw o r k s s o u l ,f u r t h e r m o r e ,h ei n t e g r a t e dt h ef e e l i n go fp e a c e f u li n t om a j e s t i c , a n da d d e dt h ed e t a c h e dt a o i s ma n db u d d h i s mt oc o n f u c i a n i s m m o r e o v e r , h ef o c u s e do nt h e c h a r mn o to n l yo nt h ef e e l i n g s ,a n do p e n e dt h ec l u eo fp a ya t t e n t i o nt oe m o t i o n t ot e l lt h et r i i t l l , t h ec o n t i n u a t i o no fl ic h e n gg r o u pu s e dl ic h e n g sn a m e ,b u tw a n gs h e na n dg u ox im a d et h e c o n t r i b u t i o n a n dw a n gs h e nh a dm u c hm o r ei n f l u e n c ef r o ms c h o l a rl a n d s c a p ep a i n t i n g ,l i k ei n s h a p eo fi n k ,c o m p o s i t i o no fp i c t u r e ,c h o i c eo fv i e wa n dd e p i c t e dt h ev i e w , e t c w a n gs h e n sl i g h t b l u e - a n d - g r e e ne s t a b l i s h e dan e wp a t t e r no fl a n d s c a p ep a i n t i n gw h i c hb a s i co ni n ka n db r u s h p a i n t i n g ,g o tz h a nz i q i a na n dl is i x u n sc o l o ra n dc o n s t r u c t s ,t h e nc r e a t e db l u e - a n d - g r e e nc o l o r e d o nt h ei n k t h i sp a t t e r na b a n d o n e dt h eg o l d e na n dj a d ec o l o rw h i c hs t o o df o rr i c h n e s sa n dh o n o r i ns u ia n dt a n gd y n a s t i e s l a n d s c a p ep a i n t i n g s ,b u tab l e n d i n go fc o l o ra n di n k , f r e s ha n de l e g a n t s t y l el e a d e dan e wc r e a t i o n w h i l et h i ss p r e a dw i d e l yi ns c h o l a rp a i n t e r sa n da c a d e m ep a i n t e r s , i n s p i r e dt h ef o l l o wb l u e - a n d - g r e e nl a n d s c a p ep a i n t i n gb yz h a ob o j ua n dz h a ob o x i a oi ns o u t h s o n gd y n a s t y , q i a nx u a na n dz h a om e n g f ui ny u a nd y n a s t yd i r e c t l y , p r o m o t e d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c h i n e s el a n d s c a p ep a i n t i n gs p e e d i nt e r m so ft h eh i s t o r yo ft h ew h o l eb l u e - a n d g r e e n l a n d s c a p ep a i n t i n g , d e f i n i t e l y , i ti n h e r i t e df o r m e ra n da r o u s e dt h el a t t e r d u et ot h eh a b i t ,p e o p l ea l w a y sp u tw a n gs h e nt ot h eg r o u po fl ia n dg u o ,a n dt h e d i s c u s s e rh a v em o r ew o r d st h a na n a l y s e s e s p e c i a l l yi g n o r e dh i so w nc r e a t i o ni n l i g h t b l u e - a n d - g r e e np a i n t i n g sa n di t sp a r t i c u l a rv a l u e ,b u to n l ya t t r i b u t e dh i sc o n t r i b u t i o nt ol ia n d g u o t h e r e f o r e ,t h ep a s td y n a s t i e s p a i n t i n gh i s t o r yw a sh a r dt oa v o i dp a r t i a lr e c o r d ,a n dt h ec r e d i t m a yb el e f tp r o b a b l y t h i sa r t i c l eh a st h ea i mt oa r r a n g ei t t h e r ea r ef o u rc h a p t e r sh e r e t h ef i r s to n ei sa b o u tt h et e x t u a lr e s e a r c ho fw a n gs h e n s l i f e t i m e ,a n di t sb a s e do nh i si n f l u e n c ea n dh i sf r i e n d s c i r c l e s t h es e c o n do n ei sa b o u tt h er e a s o n o fw a n gs h e n sp a i n t i n gf o r m a n dir e s e a r c h e di tf r o mt h ep o l i t i ce n v i r o n m e n t ,c u l t u r a l b a c k g r o u n da n d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o ff o r m e ra r t i s t s c h a p t e rt h r e ef o c u s e so nt h ea r tp a t t e r no fw a n g s h e n sl i g h tb l u e - a n d - g r e e nl a n d s c a p ep a i n t i n g s t h ea n a l y s e sa r eo nf o u rs t e p s ,t h es u b j e c t , s c h e m a t i s ma n dm o t 吒t h ev i e w , t h ec a l l i g r a p h i cp a i n t i n g ,a n dt h es p e c i a lb r u s ha n dc o l o r t h el a s t c h a p t e ric o m p a r e d ,a n a l y s e d ,a n de v i d e n c e dt h eh i s t o r i c a ld a t ar e l a t e dt ow a n gs h e n ,i no r d e rt o g i v eh i sp a r t i c u l a rp a i n t i n gp a t t e r na no b j e c t i v ep l a c ei nt h ep a s td y n a s t i e s p a i n t i n gh i s t o r y k e yw o r d s :w a n gs h e n ,l a n d s c a p ep a i n t i n g ,l i g h tb l u e a n d - g r e e np a i n t i n g ,s c h o l a rp a i n t e r , p l a c ei nt h ep a s td y n a s t i e s p a i n t i n gh i s t o r v l 上海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目录 弓i 论1 第一节课题来源1 第二节本课题研究意义和价值1 第三节本课题研究现状1 第四节本课题研究方法、视角、创新点和几点说明3 第一章王诜生平略考4 第一节王诜生卒年略考5 1 - 生年考5 2 卒年考7 第二节王诜的主要文艺界交游圈 9 第二章:王诜的小青绿山水画成因1 8 第一节儒道释一体与画造其理1 8 1 儒道释一体1 8 2 画造其理2 0 第二节寄至味于澹泊2 2 1 尚韵与尚意2 2 2 绘画的文学化2 5 第三节不薄今人爱古人2 7 第四节四时为我供画本 3 4 第五节几年飘泊汉江上3 9 第三章:王诜的小青绿山水画特色4 3 第一节王诜山水画题材、图式与母题分析4 3 1 山水画题材4 3 2 山水画图式、母题4 8 v i i 上海大学硕1 :学位论文 第二节点景:画家心象的展示5 4 1 点景人物5 4 2 建筑( 亭台楼榭、桥梁) 5 6 第三节王诜的画中书意5 7 第四节独特的勾皴与设色6 0 第四章:王诜小青绿山水画史地位6 3 第一节在宋代山水画史中的地位6 3 第二节在元、明、清山水画史中的地位6 8 余 仑7 3 i 驸录7 4 1 王诜年谱7 4 2 北宋王诜瀛山图考辨7 8 3 王诜书画、诗词、藏品一览表9 4 4 王诜存世绘画作品赏析1 0 0 5 王诜与苏轼交游考1 0 2 参考文献:1 1 4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1 1 9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参与的项目及其它1 2 0 致谢1 2 1 v i i i i :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正文图表目录: 图1 :王诜像,截取李公麟绘西吲雅集图,宋代,手卷,水墨纸本,纵2 6 5 ,横4 0 6 厘米。 图2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五八。 图3 :l :北宋、辽、两夏疆域。 图4 ( 1 ) 、5 ( 1 ) 、9 ( 1 ) :王诜渔村小雪图,北宋,绢本设色,纵4 4 4 厘米,横2 1 9 7 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4 ( 2 ) :李成读碑窠石图,北宋,立轴,绢本水墨,纵1 2 6 3 厘米,横1 0 4 9 厘米,( 日) 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图4 ( 3 ) :郭熙窠石平远图,北宋,立轴,绢本淡设色,纵1 2 0 8 厘米,横1 6 7 7 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5 ( 2 ) :郭熙早春图,北宋,立轴,绢本淡设色,纵1 5 8 3 厘米,横1 0 8 1 厘米,中国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6 ( 1 ) 、7 ( 1 ) 、1 1 ( 1 ) :王诜烟江叠嶂图( 青绿卷) ,北宋,手卷,绢本设色,纵4 5 2 厘米,横1 6 6 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图6 ( 2 ) :关仝山溪待渡图,五代,立轴,绢本,纵1 5 6 6 厘米,横9 9 6 厘米,中国台 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7 ( 2 ) :燕文贵江山楼观图,北宋,手卷,绢本淡设色,纵3 2 厘米,横1 6 1 厘米,( 日) 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图8 ( 1 ) :王诜书法( 烟江叠嶂图) 与苏轼唱和诗( 一) ,北宋,绢本,上海博物馆藏。 图8 ( 2 ) :王诜书法( 烟江叠嶂图) 与苏轼唱和诗( 二) ,北宋,绢本,上海博物馆藏。 图9 ( 2 ) :王诜烟江叠嶂图( 水墨卷) ,北宋,绢本水墨,纵2 6 厘米,横1 3 8 5 厘米上海 博物馆藏。 图9 ( 3 ) :赵孟叛重江叠嶂图( 局) ,元代,纸本水墨,纵2 8 4 厘米,横1 7 6 4 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1 0 ( 1 ) :王诜溪山秋霁图,北宋,手卷,绢本淡设色,纵2 6 厘米,横2 0 6 厘米,美 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藏。 图1 0 ( 2 ) :王翠烟江叠嶂图( 六境图之三) ,清代,纸本设色,纵3 4 5 厘米,横1 7 8 厘米,年代不详,上海博物馆藏。 i x 上海大学硕j 二学位论文 图1 0 ( 3 ) :赵孟叛江村渔乐图,元代,绢本设色,纵2 8 9 厘米,横2 9 8 厘米,年代不 详,美国克里夫兰美术馆藏。 图1 0 ( 4 ) :千晕江村渔乐图( 仿王诜) ( 山水图册之三) ,清代,绢本设色,纵2 7 厘米,横2 1 厘米,年代不详,上海博物馆藏。 图1 1 ( 2 ) :元代瀛山图( 原定为王诜) ,手卷,绢本设色,纵2 4 5 厘米,横1 4 5 1 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1 2 ( 1 ) :王犟采菱图( 仿王诜) ,清代,立轴,纸本设色,纵1 2 7 厘米,横4 8 厘米, 1 7 1 4 年作,积翠园基金会藏。 图1 2 ( 2 ) :于晕行旅图( 仿范宽) ,清代,绢本设色,纵1 5 5 5 厘米,横7 4 4 厘米,约 1 6 7 0 年代,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1 3 ( 1 ) :展子虔游春图,隋代,长卷,绢本设色,纵4 3 厘米,横8 0 5 厘米,北京故 宫博物院藏。 图1 3 ( 2 )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唐代,立轴,绢本设色,纵1 0 1 9 厘米,横5 4 7 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x j :海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图片出处: 图1 :h t t p :p 3 6 7 a r t c o m h t m i 0 4 5 6 0 6 8 e 9 5 f b p i c _ _ 9 d 8 e 7 f 1 0 a 3 1 1 0 3 6 5 s h t m l 图2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民国二十五年,哈佛燕京学社资助,国立北平图二f 5 馆委 托上海大东书局印刷所代为影印。 图3 :历史千年网站:h t t p :w w w 1 s q n c n l s j d m a p 2 0 0 9 1 1 1 7 7 3 9 4 h t m l 图4 ( 1 ) 中国美术全集编委会( 本卷主编傅熹年) 编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编3 两宋绘画 ( 上) ,北京:文物出版社,1 9 8 8 年8 月第1 版,第7 1 页。 图4 ( 2 ) :杨宪金编中国山水画全集( 上) ,北京:西苑出版社,2 0 0 0 年4 月第1 版,第 3 0 页。 图4 ( 3 ) :杨宪金编中国山水画全集( 上) ,北京:西苑出版社,2 0 0 0 年4 月第1 版,第 6 0 页。 图5 ( 1 ) :中国美术全集编委会( 本卷主编傅熹年) 编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编3 两宋绘 画( 上) ,北京:文物出版社,1 9 8 8 年8 月第1 版,第6 8 - 6 9 页。 图5 ( 2 ) :杨宪金编中国山水画全集( i - ) ,北京:两苑出版社,2 0 0 0 年4 月第1 版,第 6 1 页。 图6 ( 1 ) :中国美术全集编委会( 本卷主编傅熹年) 编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编3 两宋绘 画( 上) ,北京:文物出版社,1 9 8 8 年8 月第1 版,第6 7 页。 图6 ( 2 ) :杨宪金编中国山水画全集( 上) ,北京:西苑出版社,2 0 0 0 年4 月第1 版,第 1 4 页。 图7 ( 1 ) :中国美术全集编委会( 本卷主编傅熹年) 编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编3 两宋绘 画( 上) ,北京:文物出版社,1 9 8 8 年8 月第1 版,第6 7 页。 图7 ( 2 ) :杨宪金编中国山水画全集( 上) ,北京:西苑出版社,2 0 0 0 年4 月第1 版,第 5 0 页。 图8 ( 1 ) 、8 ( 2 ) :宋苏轼、王诜书中国历代名家墨迹选2 3 :烟江叠嶂图诗跋,长春: 吉林文史出版社,2 0 0 6 年1 2 月第1 版。 图9 ( 1 ) :李佳编五代宋元山水名画,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 0 0 6 年6 月第1 版,3 0 3 1 页。 图9 ( 2 ) :笔者2 0 0 9 年1 2 月4 日摄于上海博物馆。 图9 ( 3 ) :李佳编五代宋元山水名画,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 0 0 6 年6 月第1 版,第 x l 上海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5 6 页。 图1 0 ( 1 ) :杨宪金编中国山水画全集( 上) ,北京:两苑出版社,2 0 0 0 年4 月第1 版, 第6 8 6 9 页。 图1 0 ( 2 ) :殷德俭、杨永胜策划王石谷画集( 下) ,北京: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2 0 0 3 年1 0 月第1 版,第4 1 4 - 4 1 5 页。 图1 0 ( 3 ) :赵孟粮绘画、程人利编中国历代大师名作丛书:赵孟援画集,南京:江苏美 术出版社,1 9 9 7 年第1 版。 图1 0 ( 4 ) :殷德俭、杨永胜策划王石谷画集( 下) ,北京: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2 0 0 3 年1 0 月第1 版,第4 2 8 页。 图1 1 ( 1 ) :杨宪金编中国山水画全集( 上) ,北京:西苑出版社,2 0 0 0 年4 月第l 版, 第6 8 - 6 9 页。 图1 1 ( 2 ) :杨宪金编中国山水画全集( 上) ,北京:西苑出版社,2 0 0 0 年4 月第1 版, 第7 0 - 7 1 页。 图1 2 ( 1 ) :笔者摄于北京华辰2 0 0 8 年秋季拍卖预展。 图1 2 ( 2 ) :美方闻著,李维琨译心印:中国书画风格与结构分析研究,西安:陕西人 民美术出版社,2 0 0 4 年2 月第1 版,第2 0 9 页。 图1 3 ( 1 ) :杨宪金编中国山水画全集( 上) ,北京:两苑出版社,2 0 0 0 年4 月第1 版, 第4 页。 图1 3 ( 2 ) :杨宪金编中国山水画全集( 上) ,北京:西苑出版社,2 0 0 0 年4 月第1 版, 第5 页。 表1 :王诜文艺交游圈 表2 :王诜主要被贬和游览地 表3 :王诜作品一览表 x i i 卜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论 第一节课题来源 本课题来源于上海大学第三届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宋代王诜山水画研究, 项目编号:s h u c x 0 9 2 3 4 1 。 第二节本课题研究意义和价值 王诜是北宋中后期著名的贵族文人画家,长于诗词、书法,通音乐、精鉴赏、 富收藏,尤擅绘画:山水最长,亦能画松、墨竹和人物。其山水分水墨、青绿二 种,融院体画、文人画于一体,冶北派之雄劲挺拔与南派清秀柔媚于一炉,自成 新格。上承隋唐展子虔、二李、王维,五代莉、关、董、巨,北宋李、郭,下启 南宋二赵,元代钱选、赵孟叛等,影响深远。惜历代画史对王诜之评价多失偏颇、 山水之功有所损落。尤其对其小青绿山水有所忽略,甚至误读,故撰本文,旨在 引经据典、条分缕析,扭偏扶正,并尽可能给出一个公允之评价,以还画史真相, 这是其一。其二,通过对王诜具有文人气息的小青绿山水画的深入剖析,旨在引 导读者对“传统文人画的认知 作进一步反思。其三,通过对王诜小青绿山水画 的系统阐述,以期对当今中国画的创作现状有所启示和借鉴。其四,古今对王诜 小青绿山水画进行全面而深刻的研究之作,几乎为零,本文试图通过对大量史料 的考据、王诜及相关画家存世作品的纵横对比分析,采用图文互证的方式对其小 青绿山水成就、画史地位尽可能地进行客观定位,这将对中国美术史的研究具有 重要学术意义。 第三节本课题研究现状 王诜日渐被国内外研究者所关注,但目前为止成果并不多,对他的山水画尤 其小青绿山水画的专题研究更是微乎其微。 迄今为止,对王诜较全面地研究专著仅有1 9 6 1 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j :海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的沈迈士王诜一书,共分六部分: 1 引论 2 王诜的生平概况 3 王诜的绘画 4 王诜的书法与诗词 5 宝绘堂的书画鉴藏 6 结束语 本书作者尽能力所及,通过与王诜相关历代史料的罗列,较立体的展示了其 人其艺,为后来研究者奠定了基础。本书为3 2 开本,文字部分3 1 页,面面俱到, 材料相对详实,亦不乏对部分史料的考据、王诜艺术的阐发和独特见解。总体研 究尚欠深入,少数史料存有错误。对王诜的山水画本体研究,少有真知灼见,尤 其小青绿山水几无涉及,就更谈不上系统研究了。由于受时代之局限,笔者的艺 术观难免存有些许偏见,比如“我还要重复的指明,王诜毕竟出身、阶级及 时代所限,他的意志是抑郁的,思想是封建的他的艺术风格,是侧重于秀挺 妍丽却觉得他的气魄是不够阔大的。然其抛砖引玉之功是功不可没的。 王朝闻先生主编中国美术史宋代卷( 上) 一书中,专列“王诜”章节, 结合苏轼、苏辙、楼钥对王诜绘画的题跋、唱和文等,较深入的探讨了王诜的山 水画及其内在的价值、风格特征和美学意蕴,言简意赅,多有灼见,虽未对其小 青绿山水画分章别论,却极具启发性和参考价值。 谢稚柳先生中国古代书画研究十论一书中的李成考、( 郭熙、王诜 合集) 序两篇文章,通过李成派系画家的对比分析,简洁明了的阐述了王诜与 李成、郭熙的师承关系、笔墨特点、风格特征的异同等。尤其对郭熙、王诜二者 之别剖析甚为透彻,令人信服。在水墨画一书中,谢先生对曾被历代鉴藏家 铁定为郭熙之作的溪山秋霁图则翻案为王诜之作,认为“风格来自它( 绘画 作品) 整体的表现技法,而技法是用笔的成果,故而从笔法上对郭熙、王诜的 绘画特征作了精彩剖析与定位。 钟银兰女士在其对王诜水墨( 烟江叠嶂图) 及苏、王唱和诗的再认识一 文中,通过与王诜真迹的对比分析和系列考证,把水墨卷烟江叠嶂图确定为 王诜真迹,可谓精鉴入髓,研究方法颇具借鉴性。 2 上海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俞建华先生的纪念中国十大画家展览会纪录一文,对王诜的渔村小雪 图分析甚为深刻,有很多独特观点,从宏观上对王诜予以了历史定位,文虽简 短,且无具体论证,但高瞻远瞩,发人幽微,极富启迪性。 惠孝同先生的谈王诜和他的( 渔村小雪图) 卷一文,分别从“历史和 他的画派”、“石渠宝笈所载的四卷画 、“此图的介绍 、“题跋和著录”、“流 传经过 及“此图错误记载 六部分对王诜及其艺术作了详尽的研究分析,引经 据典,去伪存真,对疑点、错讹加以考据,多有精辟见解。 此外尚有大量现当代编著、撰写的美术史、中国书画鉴赏辞典、纪念性文章 等也不同程度的对王诜及其山水画有所论述,如史仲文主编的中国艺术史绘 画卷、郑午昌的中国画学全史、王伯敏主编的中国美术通史、邓乔彬的 宋代绘画研究等等都不乏新见,但大多浅尝辄止,故不再作具体分析。 国外方面的研究难以寻觅,仅见班宗华王诜和北宋后期的山水画研究一 文,有些观点尚值珍视。 目前国内外虽没有对王诜小青绿山水画的专题探讨,但研究者对他及其艺术 的诸多研究无疑令笔者受益匪浅。故而选择了他的小青绿山水画作为研究对象, 以系统的观点、方法,借助大量文献、考古发现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对其成因、 艺术风格、画史地位等进行分析、比较、整合,挖掘了它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 文化价值和现实价值。 第四节本课题研究方法、视角、创新点及几点说明 ( 一) 方法: 1 考据学。本论文注重考据,对历代文献不是拿来主义,而是放到具体历史环 境中加以考证,在“史料丰富”的基础上去伪存真,还原历史真相。 2 图像学方法。本文通过大量图像对比,图式结构分析来阐释王诜小青绿山水 画对传统山水画的继承、发展及启后作用,以期达到以图证史的功效。 3 风格学。利用风格学的方法来把握王诜小青绿山水画独特的艺术魅力。 ( 二) 研究视角: 3 上海大学硕j j 学位论文 1 大视野: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放在宋代的社会、文化、思想、山水画本体的演 变等语境中加以研究,同时置于魏晋、隋唐及元代等广阔的背景中对王诜山水画 加以整体把握和定位。 2 小切入:本文重点又放在王诜同时代的山水画语境中加以详尽具体的阐述。 ( 三) 主要创新点: 1 本文用考据学与图像学等多种研究方法,从影响王诜艺术观的主要文艺交游 圈展开,结合王诜的政治遭遇及他与苏轼唱和诗所体现的创作观等,首次深入探 讨了王诜小青绿山水画的成因。 2 通过对文献记载的王诜画目、存世作品的梳理,把他的山水画题材、图式、 母题、点景和画中书意、独特的勾皴与设色等,置于特定的历史文化系统中加以 展开,首次较全面的对他的小青绿山水画艺术特色作了探讨与归纳。 3 利用大量史料,包括历代对王诜山水画的题画诗、题跋、品评,作品流传等 诸多因素的阐释与分析,给王诜小青绿山水画作了一个相对客观的历史定位。 ( 四) 几点说明: 1 小青绿山水画的界定。青绿山水有大青绿、小青绿和金碧山水之分。大青绿 多勾廓,少皴笔,主要用矿物质石青、石绿作为主色,着色浓重,装饰性强;小 青绿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薄罩青绿,风格清新淡雅;金碧山水则在大青绿的基 础上用泥金( 金粉) 勾勒轮廓或局部施金粉,画面富丽堂皇。由于小青绿山水现 在有相对明确的界定并被美术界所普遍认可,故本文不再对其进行探源与考证。 2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原定名为王诜的瀛山图,已被考证为伪作( 参见附录2 ) , 故本文不作为论点的主要例证,但由于此画具有王诜作品的主要因子( 这也是被 误鉴为王诜原作的因由所在) ,所以在某些章节的论证上亦把它作为了旁证。 3 王诜与当时引领文艺潮流的主将苏轼的交游对我们了解王诜艺术观和审 美观的形成至关重要,由于二者交游的材料相对详实,为不影响文章结构的比重, 因此王诜与苏轼交游考一文放在附录中供参阅。 第一章王诜生平略考 4 上海大学硕j :学位论文 1 生年考 第一节王诜生卒年略考 王诜,( 图1 ) 字晋卿,山西太原人。后居河南汴京,据东坡集卷十七和 王晋卿诗序、宋史卷二百二十五王全彬及附传王凯传( 王诜祖父) , 所知,其为北宋开国功臣王全彬( 一为斌) 之后。父王缄,母卢氏。能诗善画, 尚蜀国公主,1 官至留后。 图1 王诜像,李公麟西同雅集图( 局部) 王诜的生卒年,史无记载。史学界至今尚无定论,但大体持两种观点:一是 公元1 0 3 6 年生。郭味蕖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2 俞建华中国美术家人名词 典3 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4 、沈迈士王诜5 王树村王诜6 等均持 此说。徐邦达在古书画过眼要录7 一书中指出了郭氏之错,乃误读了明代行 简老人题王诜烟江叠嶂图的诗跋所致。二是公元1 0 4 8 年。台湾翁同文在王 诜生平考略一文,考王诜生于仁宗庆历八年( 1 0 4 8 年) 前后8 ,并指出第一种 观点是由于某些学者对史料误解而致。陈高华宋辽金画家史料一书持翁先生 1 魏国人长公主。嘉稀八年五月,封宝安。治平四年萨月,进封舒国长公主。熙宁二年七月,改蜀国。元丰 三年五月薨,进封越国,赐谥贤惠。元祜元年卜一月,追封大长公主。兀符三年三月,追封秦国。政和元 年三月,追封荆冈。二年闰p q 月,追封魏国。四年三月,追封贤惠大长帝姬。五年正月,改封明慧。( 宋 会安辑稿帝系八之二七二八) 故各书记载有异。 2 郭味蕖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北京:人民美术美术出版社,1 9 8 2 年3 月第2 版,第1 2 页。 3 俞建华中国美术家人名词典,上海:上海人民美术j f i 版社,1 9 8 1 年1 2 月l 版,第1 1 6 页。 4 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北京:北京三联书店于2 0 0 0 年1 2 版,第5 8 页。 5 沈士迈著王诜,上海:上海人民美术j l ;版社版,1 9 6 1 年1 2 月第l 版,第5 页。 6 王树村持“1 0 3 6 1 0 8 9 后”的观点,载文物1 9 6 1 年6 期,第1 6 1 8 页。 7 徐邦达古书画过眼要录( 晋、隋唐、五代、宋书法) 之工诜,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 9 8 7 年6 月第1 版,第3 0 4 页。 8 ( 台湾) 翁j 划文王诜生平考略,见宋史研究集第五辑,第一三六页( 台湾中华丛书之一) 。 5 ,、_-,锋。鬈,嫱 ,一 i :海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的研究成果9 。谢稚柳在( 郭熙、王诜合集) 序1 0 王朝闻主编中国美术史宋 代卷( 上) 1 1 史仲文主编中国艺术史绘画卷1 2 以及金运昌在玉堂才子 笔生花王诜和他的( 自书诗词) 卷1 3 等大量专著和文章中亦采用了此观点, 现基本被史学家所认可。现节录翁氏考证文字如下: 王诜所尚公主生于一o 五一,一0 六九年下嫁时,年十九岁。依夫长于妻 通例,与其谓王诜生于一o 五一年后,毋宁谓其生于一o 五一年或稍前。 按古今老夫少妻之例极多,一般难凭妻年推断夫年,惟王诜之情形则为例 外。盖其所尚公主,乃英宗赵曙( 一0 三一一0 六七) 之女,神宗赵顼( 一o 四八一0 八五) 之妹,且据画继,王诜尚主,乃神宗选定之故。一o 六九年公 主下嫁时,神宗本人才二十二岁,似不至于选年过己龄甚多之人为妹婿。又英宗 生于一0 三一年,若王诜年龄远过神宗,势必与英宗之年接近,依情理亦少可能。 时人定王诜生于一o 三六年,仅幼于英宗五岁,显然不确。 后文第六节所引黄庭坚跋王晋卿墨迹中,黄称王为“后生可畏”按黄生于 一0 四五年,然则王诜必生于该年以后。公主既生于一0 五一,王诜当即生于一 0 四六年至一0 五一年间,长于公主最多不过五岁,颇合情理。如依折中办法, 可即定王诜生于一0 四八年前后。1 4 如此则王诜比黄小三岁,比蜀国公主大三岁,似乎比较合理,但仍有待商榷 之处。为便于研究,附黄庭坚跋文如下: 王晋卿画水石云林,缥缈风埃之外,他日当不愧小李将军。其所作乐府长 短句,躐踔而清丽幽远,在江南诸贤季孟之间。近所见( 戒坛院佛阁碑,文句 与笔画皆顿进,所谓后生可畏者乎1 5 。 看罢跋文,有几个问题待思考:一、文中的“后生可畏者乎 一语的参照系究竟 9 该书王诜条中虽然认同了翁问文的观点,但把千诜卒年崇宁三年( 1 1 0 4 ) 错记为了元符三年( 1 1 0 4 ) , 后谢稚柳在( 郭熙、千诜合集) 序中从陈高华一书间接采用了翁同文的成果,并订正元符三年为1 1 0 0 年,现在很多荚术史书籍记其卒年为“1 1 0 0 年”,概由此来。 1 0 谢稚柳中国古代书i 画研究十论,i - 海:复日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5 月第1 版,第1 8 4 页。 王诜( 约公元1 0 4 8 1 1 0 4 年后) ,王朝闻主编中国美术史宋代卷( 上) ,济南:齐鲁书社、明天出 版社,2 0 0 0 年1 2 月1 版,第1 8 7 页。 1 z 王诜,生于宋仁宗庆j 力八年( 1 0 4 8 ) 约卒于宋哲宗元符三年( 1 1 0 0 ) 以后,史仲文主编中国艺术史绘 画卷,石家序:河北人民出版社,2 0 0 6 年5 月第1 版。 金运昌乐堂才子笔生花王洗和他的( 自书诗词) 卷,紫禁城2 0 0 5 年增刊,第5 6 页。 1 4 ( 台湾) 翁同文王诜生平考略,见来史研究集第五辑,第一三六页( 台湾中华从书之一) 。 ( 朱) 黄庭坚山谷别集,四库全书本,卷十二,第十三页。 6 上海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何指? 如果是指王晋卿画“水石云林 与“小李将军”、王的“乐府长短句”与 “江南诸贤季孟问对比的话,那么,王诜与黄庭坚二者间就没有可比性,说王 一定小于黄就很难成立了。假若把黄作为王的参照系( 现在大家普遍认同的观 点) ,那么黄与王之间应该存在辈份之差,或师徒关系,或年龄差距尚大。从史 料来看,二者之间既非亲戚亦非师徒,这就排除了黄庭坚年龄小于、同龄或稍大 于王诜,就称其“后生 的可能性。换言之,作为朋友关系的黄庭坚跟王诜的年 龄当有一定差距。不然,若把仅三岁之差的同辈称为“后生 是不符合常规的。 何况王诜是豪门贵胄,加之宋代重“礼,岂可随便称之“后生 ? ! 如此称呼, 年龄差到六、七岁当较为合理。由此推断,王诜生在皇辜占三年( 1 0 5 1 ) 左右应没 多大异议。第二,即便黄庭坚作为参照系不成立,那么蜀国公主出嫁理应门当户 对,跟王诜同龄亦较为合理。徐邦达先生在古书画过眼要录( 晋、隋唐、五 代、宋书法) 之王诜一文中亦假设了王诜与蜀国公主同年生,并以此为据推 算了王诜的卒年,遗憾的是先生没有对此假设进行考证1 6 。 综合以上因素,笔者认为把王诜生年定在一0 五一年,虽不免绝对,但似乎 更合理些。如此一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