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专业论文)王世贞书法观研究.pdf_第1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王世贞书法观研究.pdf_第2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王世贞书法观研究.pdf_第3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王世贞书法观研究.pdf_第4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王世贞书法观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美术学专业论文)王世贞书法观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王世贞书法观研究 学科专业:美术学 指导教师: 周永健 研究方向: 书法教育与实践 研 究 生: 杨开飞 ( 2 0 0 2 2 4 3 ) 中文摘要 王世贞是明代嘉靖、 隆庆、 万历年间文艺复古的执牛耳者, 其声 名显赫于文学史, 书画鉴藏水平亦深得斯时艺坛叹羡:目 前对其书法 思想的研究并不深入。 本文第一章探寻王世贞书法观形成的脉络: 优 越的家境是王世贞从事书法鉴藏的前提, 琅娜王氏后人的身份使王世 贞以书法世家为荣, 王世贞的书法观受到儒道释思想的影响,文学绘 画的推动, 交游的熏陶得以形成。 第二章力求较为深入地发掘王世贞 书法观的内涵, 并对其书法观指导下的书法创作实践作了进一步的研 究; 他的书法观突出法、 意、 学养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强调和谐自 然,内涵丰富。 王世贞的书法观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对当 代书坛尤 多启迪。 关键词王世贞书法观法意学养 a s t u d y o n wa n g s h i z h e n s t h o u g h t o f c h i n e s e c a l l i g r a p h y c r i t i q u e ma j o r : a r t s p e c i a l ty : c a ll i g r a p h y e d u c a t i o n a n d p r a c t i c e s u p e r v is o r : z h o u y o n g j i a n a u t h o r : y a n g k a i f e i ( 2 0 0 2 2 4 3 ) ab s t r a c t a s a m a i n p r o p e l l a n t o f t h e m o v e m e n t t o w a r d c la s s i c a l i s m - r e v iv a l s o f o ld c h i n e s e l it e r a t u r e a n d 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a r t d u r i n g t h e j i a j i n g , l o n g q i n g a n d wa n l i p e r i o d s o f mi n g d y n a s t y , wa n g s h i z h e n a c h i e v e d f a m e n o t o n l y f o r h i s b r o a d a n d d e e p t h o u g h t s o f a r t - c r i t i q u e c o n c e rn i n g c h i n e s e c a l l i g r a p h y a n d t r a d it io n a l c h i n e s e p a i n t i n g , b u t a l s o f o r h i s n o t a b l e c o n t r i b u t i o n t o o l d c h i n e s e l it e r a t u r e . a m o n g w a n g s b r i l l i a n t a c h i e v e m e n t s , h o w e v e r , h i s t h o u g h t o f c h i n e s e c a l l i g r a p h y c r i t i q u e h a s b e e n o b v i o u s l y u n d e r - r e s e a r c h e d b y h i s m o d e r n c o u n t e r p a r t s . t h e p r e s e n t p a p e r i s a t e n t a t i v e r e v i e w w i t h r e g a r d t o w a n g s c o n t r i b u t i o n t o c h i n e s e c a l l i g r a p 坷 c r i t i q u e . c h a p t e r o n e is a s u r v e y i n v e s t i g a t i n g t h e f o r m a t i o n o f h i s t h o u g h t o f c h i n e s e c a l l i g r a p h y c r it i q u e : fi n a n c i a l l y , t h e a b u n d a n t f a m i l y c i r c u m s t a n c e m a d e h i s a p p r e c i a t i o n s a n d c o l l e c t i o n s o f c h i n e s e c a l l i g r a p 勿p o s s ib l e ; i n d iv i d u a l l y , h i s o l d a n d w e l l - k n o w n c a l l i g r a p h y - t r a d i t io n a l f a m i l y t h a t m a d e h i m p r o u d e n d o w e d h i m s e l f w i t h t h e i n n e r - m o t iv a t i o n t o b e e n g a g e d i n t h e c a l l i g r a p h y c r it iq u e ; t e c h n i c a l l y , h i s t h o u g h t w a s in fl u e n c e d b y c o n f u c i a n i s m , t a o i s m a n d b u d d h i s m , p r o p e l l e d b y b o t h o l d c h i n e s e l it e r a t u r e a n d t h e t r a d it i o n a l c h in e s e p a in t i n g , a n d e d i f i e d b y a s s o c i a t io n s wi t h o t h e r a rt i s t s . c h a p t e r t w o m o v e s f u r th e r t o e x a m i n e i n m o r e d e t a i l t h e e s s e n c e o f wa n g s t h e o ry o f c h i n e s e c a l l i g r a p h y c r i t i q u e , w h i c h u n d e r l i e s s u c h t h e o r et i c a l fr a m e w o r k o f c h i n e s e c a l li g r a p 衍p r a c t i c e a s le a v e s s t u d i e d f o l l o w i n g t h e f o r m e r . w a n g s t h e o ry o f c h i n e s e c a l l ig r a p h y c r i t i q u e i n v e s t i g a t e s t h e i n t e r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a m o n g t h r e e f a c t o r s o f a r t i s t ry , i m p l i c a t i o n a n d a r t i s t i c a tt a in m e n t , l a y i n g a s p e c i a l e m p h a s i s u p o n h a r m o n i o u s n a t u r e a n d a b u n d a n t i n t e n t i o n . w a n g s t h e o ry o f c h i n e s e c a l l i g r a p 助 c r it i q u e i s h i s t o r i c a l l y v a l u a b l e t o e n r i c h o u r a p p r o a c h e s t o t h e c o n t e m p o r a ry c h in e s e c a l l i g r a p h y t h e o r e t i c a l l y a n d p r a c t i c a l l y . k e y w o r d s : w a n g s h iz h e n ; t h o u g h t o f c h i n e s e c a l l i g r a p h y c r it iq u e ; a r t i s t ry ; i m p l i c a t i o n ; a r t i s t i c a t t a in m e n t 引论 王世贞 ( 1 5 2 6 - 1 5 9 0 ) ,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弃州山人,弃州生,宾山居 士,弃山 人,天搜居士,天豉道人,明 南直隶苏州太仓人。 他是明代中叶“ 后七 子” 文学复古流派的代表人物,生平活动时间经历了 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然 而他在从事各类文学体裁创作的同时, 对书画的鉴赏、品评、收藏亦不同凡响。 他的书法题跋包括墨迹题跋和碑刻题跋, 散见于 弃州四部 稿 ( 1 7 4 卷) 和 s 续 稿 ( 2 7 0 卷) 之中。 艺苑危言是王世贞的 谈艺录, 举凡诗、 词、 文、 赋、曲、 书、画皆有论述。王世贞晚年给胡应麟的信中说: 仆故有 艺苑 后言 , 是四十前未定之书。 于蜂尝谓“ 中多俊语, 英 雄欺人” , 意似不满,仆亦服之.第梁所弃取,却未尽快人意, 得足下 诗获 ,则古今谈 艺家 尽废矣。 王世贞这番话是在完成 艺苑厄言 之后说的, 他的艺术思想在晚年发生了 变化; 王世贞在致友人的信函中虽也承认 艺苑尼言 存在瑕疵, 但并未完全否 定自己著作的价值, 故 艺苑厄言 应该作为研究王世贞书法观的重要资料。 本 文采用论据以王世贞文集为主, 明清其他人文集相涉此论题者为辅, 对王世贞书 法观的 研究力求准确、 全面、具体。 王世贞前后期艺术思想的演进情况, 从 彝州四部稿的刊刻到 续稿的 问 世, 王世贞的好友王锡爵对这两部文集的看法应引起我们注意。 他在 弃州续 稿序是这样说的: 病 先生抚那时刻 有四 部稿, 海内 有目 有口 者, 既释而 传之已, 公自 司寇归 巫, 衰所未刻以付其少子骏, 俄而 骏没, 长子驾部君续其事, 两阅岁而集始成。 追其晚年阅 尽天地lei 盛衰祸福之铸伏, 江河陵谷之迁流, 与夫国 足政体之真是非, 才品文 章之真脉络, 而慨然悟水落石出 之旨 于纷浓繁盛之时, 故其诗文尽脱去角 牙 绳 缚, 而 以恬洽自 然为 宗。 依这篇序我们可以首 先清楚判定 弃州四部稿1 7 4 卷是王世贞在万历三年 乙亥 ( 1 5 7 5 年)做郧阳巡抚时刊刻的,这一年王世贞正好5 0 岁。 第二年 1 5 7 6 ) 十月,王世贞为刑部都给事中 杨节所劫,谓其“ 大节己 亏” ,令回籍听用, 四 部 王世贞 舞州续稿) 最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 2 8 4 券,第8 9 9 页, 2 王 锡皿 心 王文 肃公文集五十五 券四 库热毁 书丛刊集部第7 摇,第 4 7 页 7 焦中栋 护王世贞晚年定论说 考”, 晋阳学刊)2 0 0 5 年第i 期,第1 0 0 页 4 清永 路 等撰, 四 库全书总目 中华书局出 版,1 9 6 5 年6 月, 第15 0 8 页 稿的刊刻于此前应已完成。而 续稿的刊刻,是在王世贞去世以后由他的少 子王士骏,移交长子王士骥最后完成。浙江大学中文系焦中栋最近考证 续稿 刊成时间应在万历二十七年 ( 1 5 9 9 ) 左右。 此时王世贞己经去世九年。 关于 四 部稿和 续稿刊刻情况也可以 通过 四库全书总目 得到证实。“ 其曰四部 者赋部、诗部、文部、说部也。皆世贞为郧阳巡抚时所自刊。 续稿但有 赋诗文三部, 而无说部, 则世贞致仕之后, 手衰晚岁之作以授其少子士骏。 至崇 祯中 其孙始刊之。 ” 这里说 续稿“ 至崇祯其孙始刊之” ,与王锡爵 弃州续稿 序的记载有出入,这不是本文关注的焦点,故不赘言。 其次, 续稿主要是 王世贞5 0 岁到6 5 岁之间所著,此时的王世贞再不是昔日 “ 是古非今,此长彼短” , , 意气风发,激扬文字的艺坛绕将,而是阅尽世间沧桑,诗文脱尽“ 角牙绳缚,而 以恬澹自 然为宗” ,这种变化也显现于他的书法观之中。 i 、研究现状目 前学者们对王世贞的书法研究远不及对其文学的关注。在 王世贞书法研究领域,黄悼教授引人注目,其所著述详见 中国书法史( 元明 卷)和 中国书法( 2 0 0 3 年第9 期) 。尹旭 中国书法美学简史对明代王世贞 书法思想作了专章探讨, 其个别观点有待商榷,比如他认为王世贞书论只是停留 于现象的描述, 书家书作的评介, 对书法到底应该怎么样没有理性思考。 总体来 , 对王世贞的书法尚欠全面深入研究, 对其书法观的形成及其内涵发掘更是如 看此 2 、 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王世贞书法观从大处着眼细处着手, 着重在法、 意、 学养三个方面深入挖掘王世贞书法观的内涵;在史料的搜集上,以书法为重点, 同时围绕其诗文、 绘画、 家学、 交游等诸多方面展开,厘清了王世贞书法观形成 的原因以及与邻近艺术门类的关系; 本文研究王世贞书法观将其书论与书法作品 结合;本文还制作了王世贞年表和王世贞传世作品统计表。 3 、 研究价值与意义本文揭示了王世贞书法观的形成原因及内涵所指。 概 括来说, 王世贞书法观的形成是积学所得,境遇所成。 他本人的勤勉, 使其才华 绚烂于文学、 书法、 绘画等方面。 王世贞书法观的形成离不开良好的家庭和家族 传统, 离不开所受教育, 离不开各艺术门 类的相互影响。 王世贞书法观注重学养, 以 传统文人视角观照书法, 其书法观法意并重, 技道双修, 和谐自 然, 可以为当 代书坛提供书法学习与创作的重要参照。 5 钱 该 益 列 朝 诗 集 小 传 ( 下 册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1 9 5 9 年, 月 版 , 第4 3 6 页 第一章王世贞书法观的形成 王世贞出生在一个比较优裕的家庭。李维桢在弁州集序中说王世贞“三世 为九卿八座巨富。”6 。而张大复梅花草堂集卷五王倬传中说王世贞的祖 父王倬“家产不及中豪”。从王世贞所著弁州四韶稿9 8 卷先考思质府君行状 中得知,王世贞的父亲王仔能“岁别捐米三百石以予贫者”,“内外亲待府君( 指 王仔) 而举火者十余人,以岁肘给奉缯絮醍粲者又十余人,所稼贷不取息考又十 余人”7 ,这样的家产也算得上“中豪”,看来“巨富”有点吹嘘。王世贞在给友人俞 允文的信中亦自述了少年时代的生活:“幼藉尊君之庇,不耕而粢,不蚕而帛, 出无步趋,日享再肉。”8 。这样的家境,无疑为王世贞早年得到优越教育提供了 可靠的保证,同时也为王世贞后来在文学、特别是书画鉴藏等诸多领域的发展奠 定了良好的基础。 图l 王羲之姨母帖 王世贞以琅邪王氏自矜。王世 贞在为其伯父王惰所撰的明故承 事郎山东承宣布政使司都事静庵王 公墓志铭中称:“王之称琅邪,自 汉而迨晋为太仆卿元公祥、贞予 览。”9 ,这里提到琅邪王氏的两位 先祖王祥和王览兄弟在晋书中 均有传记。琅邪王氏不只是这两人 名垂史册,而且后世不乏其人。尤 其值得称道的是东晋琅邪王氏书法 世家。螂琊王氏书法世家大致始于 王导、王虞,而大成于王羲之和王 献之。书法在东晋形成四大望族, 琊琊王氏、陈郡谢氏、颖川庾氏、 高平郗氏。由于璐琊王氏家族与晋 琅琊王司马氏数代交好联姻。第三 代琅琊王司马窖的南渡过江,是王 旷首倡其议,王敦赞助其谋,王导 主持其事。故东晋据江左之时,王 氏家族跃为第一高门,王导主持朝政,王家子弟列位朝廷,出现了“王与马共天 下”的局面。王氏书法虽因其独特的政治地位而称雄东晋之首,无敌天下;事实 李维桢大泌山房橐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巍部第1 5 0 册第5 2 6 页 7 王世贞彝州四部稿)量印文捌闾四库全书第1 2 8 0 册。第5 8 0 页, 王世贞t 彝州四部藕j最印文滴阍四库垒书第1 2 8 i 册,第l 页 王世贞彝州续稿)最印文渊阉四库全书第1 2 8 3 册t 第4 4 3 页 6 上王氏家族风神超逸,在理、法、意方面对书法贡献殊巨。( 图1 ) 王世贞对此 多有言表,他在淳化阁帖十跋中说:“吾家右军书,开卷顿尔神豁。”提 王羲之,他总是为之神旺,为之踌躇满志。他又云“吾王氏墨池一派,为乌衣马 粪夺尽,今遂奄然,庶几可望者,吾季耳,” 东晋琅琊王氏在书法等诸多方面的业绩深深浸润了王世贞幼小的心灵,这种 家族的荣誉感必将内化为一种根深蒂固的力量,不仅激励着少年王世贞的学业, 而且化作一种终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作用于王邀贞所投身书法艺术事业。探索 王世贞书法观的形成决不能忽视其家庭基础和家族影响。 第一节身世家学与王世贞书法观的形成 吾闻东海有风麟洲。而兄弟其庶乎? 因署其读书之室日凤洲一。堙王 仔对他的儿子王世贞从小寄予厚望;王世贞志高才伟,著书立说,不负“风洲” 之称。王世贞书法观的形成可以追溯其所受教育,他不仅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道释思想的濡染。 1 、儒家教育 儒家典籍是传统知识分子的起蒙课程,也是他们打通仕途,安身立命的利器。 少年时代的王世贞对易用心甚笃,十岁从塾师陆邦教学易,十五岁从骆 居敬学易,十六岁从季德甫学易。1 3 其勤勉与孔子“晚而好易,读之 韦编三绝”耜埒,尽管我们无法考证王世贞读易是否像孔子那样“皆因近圣 之事以立先王之教”,但至少可以肯定地说,王世贞的书法思想从小受到儒家文 化的熏陶,并影响终生。 王世贞对儒家文化的推崇来自家族传统和家庭影响。王世贞在承事郎温卅【 府推官王明得墓志铭中说:“( 王家) 世世以儒业显”“。王世贞的祖父王倬受 先世以儒为业传统影响,早年浸染儒家经典,穷研旨奥,乐此不疲。在他踏上仕 途之后依然保持如故,“仕优而学暇,则与诸生讲论经义”。”。王世贞的父亲王 仔更是“尤笃精于经术”。”王仔夫妇十分重视对子女的教育。王世贞的妹妹才六 岁时,母亲郁氏就对她讲授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及孝经、列 女传诸书。”由此可以想见王世贞在家庭中自小所受儒家教育是多么严格。王 世贞在2 2 岁时( 1 5 4 7 ) 考中进士,这是他自小践履儒家教育所得到的满意回报。 王世血鼻州四部稿) 最印文渊嘲四库全书第1 2 8 1 卷,第2 1 0 页 王壁吏霉蝌四薛箝 量印立赫蕊西库全书第l 霹i 卷,摹4 8 5 页 昧继需王元关先生墓恚铬) 转引白郯车q 华王世贞研究附录一芋韩出版杜2 0 0 2 年i o 月一第2 2 1 页 钱仲联主犏王世吏文选)苏州大学出版杜2 0 0 1 年0 月。第3 0 3 弭 王世贞( 彝州续稿l 熏印文渊嘲四库全书第1 2 8 3 卷t 第4 3 6 更 l 威文康公文草,鞋七明故通议大夫南京兵部右侍邮质庵王公墓志锥 王世贞 彝州四部确,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纂1 2 9 0 卷第,鄱页 王世贞弁州四都稿) 景印文渊阔四库垒书第1 2 9 卷t 第5 0 5 页 7 可以说青年时代的王世贞得惠于儒学而声显名扬,啸傲艺坛。 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思想,这表明儒家历来非常重视文艺 对社会的教化作用。儒家思想引导传统读书人积极投身文艺活动,首先进行诗教。 “兴于诗”方面是说知识分子开始学习传统文化应该从吟诗对句开始,另一方面 儒家想通过诗歌这种特殊的教化工具传播他们的“礼乐”思想。这种诗教的功能使 儒家思想在不知不觉中深入人心,它为传统知识分子既确立了人生目标,同时也 成为他们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王世贞就是接受儒家诗教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 明代杰出的诗人,他对诗的情感由来已久,这是实践孔子所倡导的儒家诗教的最 好诠释。他在十五岁就即兴脱口“少年醉舞洛阳街,将军血战黄沙漠”的诗句“, 震惊四座。他说:“诗书。吾窃有志焉而未之逮也。”文艺向来为儒家所重视, 它既可成已,又能悦人;王世贞投身文艺,投身文学、书法、绘画,与儒家教育 有很深的联系;儒家的礼乐文化也促进了王世贞书法观的形成。儒家的礼乐文化 虽然对王世贞书法观的形成并不产生直接的、具体的作用,但是它从艺术思想和 审美内质的高度抽象地把握和规定了王世贞书法观的走向,其书法观中的和谐思 想正得之于儒家教育。 2 、道释思想的濡染 儒道两家历来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两大精神支柱。他们在仕途畅达之时积极进 取,以儒家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针;当他们穷困潦倒,壮志难酬,历经坎坷之 时,又不得不回归山野,以道家思想来抚慰自1 己痛苦无奈的精神。晚年的王世贞 抱着经世致用的儒家理想在宦海几度沉浮,几番打击之后。也不得已地反向而行, 走上学道之途,归隐之路。 万历八年( 5 8 0 ) 四月,王世贞5 5 岁时拜王锡爵之女王焘贞为师,从此沉湎 于学道,自称“苦海依稀见宿因,长期抖擞出风尘”。”谓王焘贞能出之苦海迷途 而婉导之”“。该年十一月,王世贞“捐家付儿辈,携一瓢、一衲、佛道书数卷入 观”,过起了屏弃家累、避绝俗缘的修心养性生活。当时一同入观的还有王锡爵。 关于王世贞学道的事情。王锡爵在祭王风洲文中说:“昔者黄冠共隐,白社 共盟,卧起共榻,饮啜共盂,得失共规,子弟共教。”黄冠,道士之冠,借指道 士。白社,借指隐士或隐士所居之处。 王世贞对道家之书深加研习。他在读庄子云:“余读庄子而叹曰:嗟 乎,世固未有尊老子如庄子者也。”在读庄子二中又云;“太史公日:庄子蒙 人也,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不窥,然要其本归老氏。其著书十余万言, 大抵率寓言,作渔父盗踱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他在读庄子- - 王世贞( 彝州四部稿) 量印文滞潮四库全书第1 2 8 1 册- 第4 8 页t 王世贞彝州四部稿量印文渊匍四库童书第1 2 8 0 册- 第2 1 4 页 王世史彝州续稿,景印文渊丽四库全书第1 2 8 2 册t 第1 9 5 觅 王世贞彝州续穑量印文洲罔四库全书第l 嚣3 册,第1 3 9 页 王世贞彝州续稿,景印文渊阉四库全书第1 2 8 4 册t 第8 “页 王锅爵王立肃公文集五十五卷 四库荣毁书丛刊 寨部7 鞋,第2 8 3 页 s 中赞美“凡庄子之为文宏放驰逐,纵而不可羁其辞,高妙而有深味。”“。由此我 们可以看出:王世贞深谙老庄之学,反复涵咏,力通奥旨;王世贞十分欣赏庄子 为文宏放不羁,天马行空而又深含妙理。王世贞心仪的不仅仅是道家自由自在的 人生境界,更追求精神无累无碍的艺术境界;王世贞晚年人生观的变化正是道家 美学观的凸显。 “五十始加一,俪然向岩居”,“五十岁以后的王世贞表现出一种俪然自在, 安然自得,颓然自放的情怀。他避居吴中老家深悔自己往日的生活,杂言十章 图2 王羲之兰亭序 之七中他说:“咄咄缘贪世,沾沾 各误身,浮名与生尽,零落北邙尘。” ”他一心向往道家的精神境界,他在 孟达仲达见过恬儋观谈玄因成二 章为赠中说;“从此逍遥路,僚然 去不疑”。2 7 这种逍遥是在精神饱受压 抑、摧残、打击之后的一种不褥而已 的选择;王世贞极力摆脱尘世的名缰 利锁,风云变幻,徜徉于道家的精神 家园;他曾一度整日在道观里体味恬 儋之味,无为之境。即使是在家居的 时候。他同样陶醉在恬儋无为的情境 中,他在即事中说:“爱弟不赴 官,顽儿不登弟,世法若小亏,于我 乃私慰,积阴乍收豁,春风满天地, 大家团栾头,相与明得意,得意者为 何,共此恬儋味。“8 他对道家思想坚 定不疑,在恬儋中体会到人生的快 乐,他说;“浊醪五六杯,醺即腾腾睡,毋论昔是非,但晓今者是”。他的生活沉 湎于诗酒,在恬儋中逍遥,在无为中放纵。他的书法艺术观念也同样镌刻着这一 时期道家的思想烙印,他在兰亭序中感受到了一种逍遥之意,他觉得这正是 王羲之书法神奇之所在,( 图2 ) 他说:“山阴兰亭千古稀,匡庐开先天下奇。会 得逍遥此中意,不须频与向禽期”。2 9 真可谓道眼识书,自得遗遥,道心赏书, 无不自在。王世贞在论书中体现了道家无为的思想,他说 王世贞读书后,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1 2 8 5 册,第 页 王世贞彝州续稿,量印文滞阁四库全书第1 2 8 2 册第9 3 页 王世贞舁州续稿量印文渊啊四库全书第1 2 8 2 册t 第1 5 5 更 王世贞t 弁州续稿) 量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 2 8 2 册,第1 5 3 页 王世贞 弃州续穑,囊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 2 8 2 册t 第7 9 更 王世贞彝州续稿) 景印文渊阁四库生书第1 2 8 2 册第1 3 9 页 9 作书有全力而无先意,乃得佳耳” 南宋诸君子以书法及寓吴之岁考之,定为沧浪无疑也。按怀素“自叙帖前 六行为公所补,与此颇相类,此更颓然自放,而气亦不乏。” 道家思想对王世贞的书法观念影响,从后面他的书法观中亦可得知。 王世贞学道的同时,也观摩佛经典籍。佛教从东汉传入中国,就开始了它与 儒道融合的历史。佛道融合尤见紧密。它为无数企图涤除人生苦痛的人所钟爱。 王世贞在万历纪元( 1 5 7 3 年) 跋宋赵构书养生论卷有一枚印 章是“天驶居士”,( 图3 ) 他还有号“弁山居士”,弁州续稿 第1 7 l 卷为佛经画跋。佛家的“清净”对王世贞亦有同样的吸引 力,他说:“我昔魔宫居,所作无不获,魔事偶然止,亦得暂休 息,今我厌魔乐,皈心向空寂,魔仍不时至,分我清净席,我自 忽为魔,魔岂强我即,但令一切空,无缚亦无释,魔当住魔天, 图3 天我居士 我当安我宅。 3 2 这种清净空寂的心灵,在书法创作中可以摆脱俗 情的困扰,表现一种萧散飘逸的风神。对于书法创作而言,佛道殊途同归,都可 以使书者达到无拘无柬,任性自然的书写状态。 晚年王世贞倾心佛道之学,佛道也因此作用于他的人生 与艺术。从书法观上看,两者相较道多于佛。 第二节文学观与书法观的联系 王世贞以文学名世早在明代嘉靖二十七年( 1 5 4 8 ) ,当时王世贞年仅二十三 岁。这一年是“后七子”结社活动的开始,王世贞与李攀龙在京师相识结交,一同 倡导古文辞创作,有志于文学复古活动。其实在此之前,王世贞已加入了吴维岳 的诗社,因在他人所主持的文社中很难尽其所能,遂与李攀龙合作另起炉灶,形 成了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后七子文学复古社团。 随着后七子社团的兴起,王世贞的文学复古志趣与日俱增,他在吴峻伯先 生集序中说李攀龙“性孤介,少许可,偶余幸而合,相切磋为西京、建安、开 元语”,彼此“相得甚欢”“。王世贞在后来给友人张九一的信中写道: 不佞少窃父史余波污版籍,赖天之灵,不令人从中秘诸先生游,而曙毋于警 攀,矛章午母冬,帮警冬闸士于,扫专删警摹母,曙毋享译考毒辛,叩冬粤令零 历代书法论文进续编 上海书面出版杜1 9 9 3 年,第2 5 4 页 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上海书面出版社1 9 9 3 年。第2 4 5 页 王世贞鼻州续稿)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 2 8 2 册,第6 8 更 王世贞算州续稿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 2 8 2 册第6 6 3 页 王世贞彝州四邦稿l 景印立渊阁四库全书第1 2 8 0 册第2 1 4 页 l o 享尽撂毒。而又赖天之灵,不遂懵昧,自“六经”而下,于文则知有左氏,司马 迁,于骚则知有屈宋,赋则知有司马相如、杨雄、张衡,于诗古则知有枚乘、苏、 李、曹公父子,旁及陶、谢、乐府则知有汉魏鼓吹、相和及六朝清商、琴舞、杂 曲佳者,近体则知有沈、宋、杜、王江宁四五家,盖日夜置心焉。” 王世贞这封信表明两点:l 、由于和李攀龙( 字于鳞) 交游的缘故,使得文 学复古的志趣在年轻气盛之时十分炽热,甚至愿意为文学复古理想舍生忘死。2 、 王世贞文学复古的内容甚广,包括文、骚、赋、古诗、乐府、近体诗等各种创作 体裁应有尽有,从四部稿和续稿亦可以看到他的文学创作体裁丰富,同 时他的复古目的也很明确具体,并非通常人们简单地套用“文必西汉、诗岿盛唐” 所能概括。王世贞文推左史,骚推屈宋,赋推司马相如、扬雄,古诗推建安诗人 旁及东晋、陶、谢,乐府推汉魏鼓吹、相和,还有六朝清商、琴舞、杂曲佳者, 近体诗推沈、宋、李、杜等等。李维桢是这样评价王世贞学古情况的:“囊括千 古,研究二氏,练解朝章,博综名物,令人耳目不暇应接,则奄有唐宋以来作者 之美,而周汉诸君子或缺焉。”“。这充分说明王世贞文学创作精力旺盛,承传中 华文化精摔之才绝非泛泛可论。钱谦益说:“元美之才,实高于于鳞,其神明意 气,皆足以绝世。”3 7 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亦说:“嘉靖七子中,元美才气,十 倍于鳞。惟病在爱博,笔削千兔,诗裁两牛,自以为靡所不有,方成大家。”3 8 王世贞“师古”不仅体现在文学创作上,还体现在书法方面。王世贞的文学 复古观与其书法复古观的相表里,他在文学上强烈的复古情绪影响到书法,这种 复古来自他对当时文学和书法创作的强烈不满。王世贞在刘侍御集序中说: 夫言,人心之声,而诗丈乃其精者,韵而诗,非韵而文,其用本不相远,而 其究乃不能相通,以故攻之者不能兼造其奥而发其枢,自西京以还至于今,千余 栽体日益广,而格则目以卑,前者勿以尽算变,而后者勿以返其始呜呼,古之 不得尽变,宁古罪哉? 今又不得返其始,其又何辞也已? ” “格卑”不仅是王世贞对当时文坛的病情诊断,其实书法的情形大抵如此。他 说:“唐文皇以天下之力摹法书,以取天下之才习书学,而不能脱人主面目。玄 徽亦然。智永不能脱僧气,欧阳率更不能脱酸馅气,旭、素、颜、柳、赵吴兴不 能脱俗气,南晋、宋齐之闻可以脱矣。”4 0 王世贞认为书法的格调离古愈来愈远, 师古也就追在眉睫,他于书法推崇钟张羲献,推崇魏晋,他在书法上同样表现了 王世贞彝州四邦稿l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 2 8 1 册,第霸页 李维桢大泌山房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集挪第1 5 8 册第5 2 6 页 拽谦盏列朝诗集小传 ( 下册)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5 9 年9 月版第4 3 6 页 来彝尊静意居诗话) 转引白郑利华t 王世贞研究,学# 出版杜2 0 0 1 年9 月,第2 0 6 页 刘风撰女i j 子戚集五十二卷,四库全书存日丛书集部1 1 9 册第5 6 3 页 王世贞艺苑卮言) 最印文洲阉四库全书第1 2 8 1 册t 第4 6 7 页 1 】 强烈的择其精华以承传的复古主张。王世贞说 学钟张殊极不易,不得柔中之骨,不得拙中之趣,则钟降而笨矣;不得放中 之矩,不得变中之雅,则钟降而俗矣。“ 右军之书后世摹仿者,仅能得其圆密,已为至矣。其骨在肉中,趣在法外, 紧势游力,淳质古意不可到。故智永伯施尚能绳其祖武也,欧颜不得不变其真, 旭素不得不变其草,永施之书,学差胜 笔,旭素之书,笔多学少学非其积习 也,乃渊源耳。“ 书法至魏晋板矣。纵复赝者,临摹 者三四刻石,犹足压倒余子。诗一涉建 安,文一涉西京,便是无尘世风。吾于 书法亦然。” 王世贞的书法观提倡师古,主要是 学习钟张、王羲之等人的古雅、淳质古 意,( 图4 ) 在传统艺术品评语汇中,“高 古”一词的点击率很高,高古的实质就 是古高,人们常常以古为高,以古为师。 王世贞文学复古观与书法复古观拔茅连 茹,一脉相承。王世贞说:“圣人之立言, 与书相表里者也,言无体,以书为体。” “对书法而言,文学既是种必备的素 养,又是书法得以展现的最好手段;对 文学来讲,书法也是必不可少的能力, 二者内外相承,合则两美,离则两伤。 图4 钟繇宣示表 唐代张怀罐云:“夫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论人才能,先文而后墨。羲献等十九人,皆兼文墨”。“依先文后墨的观点看,文 学观在定程度上影响书法观的形成。从儒家的功用观念来看,文学的社会地位 和教化作用远远高于大于书法。王世贞主要以文学名重世间,他的文学观在时间 上形成最早,影响甚巨。他的文学观念必将有助于他书法观的形成,他的书法观 也正是借助于文学观所形成的浩大声势作用于当时的书坛。 “王世贞艺苑卮言景印文渊匍四库全书第1 2 8 1 卷t 第4 6 5 页 n 王世贞t 艺苑卮言,景印文渊丽四库垒书第1 2 8 1 卷,第4 6 6 页 “王世史彝州四部聃景印空渊闱四库全书第j 2 8 1 卷,第2 0 7 页 埘王世贞艺苑扈言,景印文硼嗣四库全书第1 2 8 0 卷,第2 2 4 页 4 5 历代书 去论文选,上海书面出版社1 9 7 9 年1 0 月第1 5 0 页 1 2 第三节中国绘画与书法观的联系 绘画对王世贞书法观的形成有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作用。谈这一点基于两 个原因:其一,王世贞的谈艺录艺苑卮言中有书论见于附录第二、三章,亦 有画论见于附录第四章,前期所著弁州四部稿和晚年所集续稿都有数量 可观的书法和绘画题跋。弁州四部稿卷1 3 0 至卷1 3 6 为墨迹和墨刻题跋,卷1 3 7 至卷1 3 8 为画跋:弁州续稿卷1 6 1 至卷t 6 7 为墨迹及墨刻题跋,卷1 6 8 至卷1 7 1 为画跋。其二,四库全书总目子部有明代王世贞所编画苑十卷:“凡谢赫 古画品绿一卷,李嗣真续画品绿一卷,沙门彦惊后画品绿一卷,姚最续画品一卷、 裴孝源贞观公私画史一卷,沈括图画歌一篇,荆浩笔法记一篇,王维山水论一篇,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十卷,刘道醇宋朝名画评三卷,朱景元唐朝名画绿一卷,陈询 直五代名画补遗一卷,邓椿画继十卷,黄休复益州名画宣j 三卷,米芾海岳画史一 卷,计十五篇。”“同时王世贞还编辑了书苑十卷,四库全书总目中云:“初 世贞纂古书家言多至八十余卷,抚郧阳时,择取十数种付棒,版藏襄阳郡斋,因 水涨漂失,寻复以刻本五种畀王世贞翻刻于金陵,题曰王氏书苑。”这表明王世 贞对中国传统文人所钟情的书法和绘画不是浮光掠影,而是用心钻研古代一流大 师的书论画论,又注意在书画的鉴赏品评中加以实际运用,从古代经典书论画论 到实际品评鉴赏长期反复锻炼,王世贞具备高超的鉴赏力。明代朱国桢是这么说 的: 王弁州不善书,好谈书法。其言日:“吾腕有鬼,吾眼有神”。此说一倡,于 是不善画者好谈画,不善诗丈者好谈诗丈,极于禅元,莫不皆然。古语云:“知 者不言,言者不知”吾友董思白于书画一时独步,然对人绝不齿及也,其诋祺 世贞至矣。然世贞品题书画,赏鉴家实不以为谬。“ 尽管董其昌有意责难王世贞,但这并未降低王世贞在书画界应有的地位。陈继儒 容台集叙中说:“往王长公( 王世贞) 主盟艺坛,董公方诸生,澈凝不肯下。” 4 9 董其昌和李贽、公安三袁一样在文艺上反对复古派,所谓道不合不相与谋。董 氏的詈骂缘于道之分歧而对王世贞采取全盘否定态度有失公允。王世贞的书画理 论和鉴赏能力得到许多人认同,尤其在书法领域有更多好评。明代朱谋里书史 会要续编云:“世贞书学虽非当家,而议论翩翩,笔法古雅。”。明代詹景凤詹 清永培等摄四库全书总目 中华书局出版,1 9 6 5 年6 月第9 7 4 页 清永堵等攫t 四库全书总目) 中华书局出版,1 9 6 5 年6 月第9 7 5 页 同上 转引自张少康( 董其昌的文艺美学思想兼谈山水画的南北宗l ;习题 夕秀集华文出版牡1 9 9 9 年1 月- 第2 4 6 页 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 大地出版社1 9 8 9 年1 0 月第1 版,第9 9 2 页 1 3 氏小辨云:“元美虽不以字名,顾吴中之书家,唯元美一人知法古人。”( 图5 ) 王世贞书法观的形成与绘画有连带关系,他常常借书喻画,寓画于书。他认 为书法和绘画本身是相通的。他说: 画石如飞白,木如籀,又云画竹干如篆枝,如草叶,如真节,如隶。郭熙唐 棣之树,文与可之竹,温日观之葡萄,皆自草法中得来,此画与书通者也。至于 书体篆隶如鹄头虎爪,倒薤偃波,龙风 麟龟、鱼虫云鸟、鹊鹄牛鼠、猴鸡犬兔, 科斗之属。法如锥画沙印印泥折钗股屋 满痕,高峰坠石百岁枯藤,惊蛇入萆, 比拟如龙跳虎卧,戏海游天,美女仙人, 霞牧月上,及览韩退之送高闲上人序。 李阳冰上李大夫书,则书尤与画通者 也。“ 由于使用工具、构造形象的基本手 段相同,使书法和绘画在表现方法、技 巧形式和艺术追求上有许多共同之处。 钱钟书云: 尝试论之,品书如画,蔡邕、卫恒 等丈其始事也,而终事则翩其反而,品 画如书,终始均旋觳转,几若筮德之圆 郭若虚图画闻见志卷一:“画衣纹林 图5 王世贞尺牍 石,用笔全类于书”,又卷四:“唐希雅 始学李后主金错刀书,遂缘兴入画, 故所为竹木,乃颤掣之笔”;董其昌容台集别集卷四:“古人作画,常以草 隶奇字之法为之”;郎瑛七修类稿卷二四:“ 韵语阳秋尝谓:陆探微作一 笔画,实得张伯荚草书诀,张僧繇点曳斫拂,实得卫夫人笔阵圈诀,吴道子 又受笔法于张长史;赵子昂诗谓:画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应知八法通;王 孟端亦谓:画竹法:干如篆,枝如草,叶如真,节如隶”7 ,盖欲言画一律 出于书,而浑忘年代舛倒也。” 书画相通的属性使王世贞在观赏绘画作品和阅读古代画论的时候,视绘画若 5 1 王世贞彝州四部稿 最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 2 8l 册,第4 8 9 页 “钱钟书管锥编中华书局1 9 7 9 年l o 月第1 1 2 4 页 1 4 书法,从绘画中获得启发、视觉感受和解读能力可以直接作用于他的书法观,绘 画观中的一些内容不需要经过任何变通或转换,可以丝毫不爽地构成书法观的内 容;书法亦然。书画都讲究骨肉,讲究笔法与章法布白,讲究形神意韵。特别是 宋元以降,文人士大夫的绘画作品中把书法落款题跋作为绘画自身不可或缺的有 机组成部分,在绘域中落款题跋要求书法的内容与表现风格要与绘画和谐统一, 以收画龙点睛、相得益彰之效,于是落款题跋愈加讲究,相沿成习为文人士大夫 们乐此不疲的时尚。这样绘画对王世贞的书法观提供了一种成因和助缘。 书画毕竟是两门相对独立的艺术,它们的用途差别很大,王世贞说:“今夫 百官以治,万民以察,人黄以同,六籍以纪,皆书为之也。书之用圆,圆则广, 画之用方,方则隘。虽然,其致未有不相通者也。“3 王世贞既看到书画相通的一 面,又看到书法的实用性远远超过绘画,故王世贞将其精力与时间更多倾注于书 法。 第四节交游对书法观的熏陶 图6 文征明千字文 王世贞一生以善交游著称,他在年 轻时代血气方刚,登坛设坫,舞文弄墨, 声名不胫而走,他所具有的向心力吸引 了大批喜欢诗文书画的各界人士。明 史文苑三云: 世贞始与李攀龙狎主文盟,攀龙殁, 独操文柄二十年,才最高,地望最显, 声华意气笼盖海内。一时士大夫及山人、 词客、衲子、羽流,莫不奔走门下。片 言褒赏,声价骤起。其持论,文妊西汉, 诗必盛唐,大历以后书勿读。” 王世贞的书法观正是在一生的交游 中,不断的学习中形成并完善的,交游 是他博取兼涉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王世贞与吴门书派交游首推文征 明,( 图6 ) 其次是他的弟子王禄之、陆子传、彭孔嘉、周公瑕、钱叔宝、陈子兼、 拈王世贞彝州四部稿,景印文堋阁四库生书第1 2 8 0 册,第2 2 4 页 5 4 消张廷玉等攮明史文蔸三) 中华书局第7 3 8 1 页 1 5 黄淳父、王百毅;还有吴门地区的书家俞仲蔚、张伯起、张幼于、王元驭、王辰 玉;同时王世贞也与华亭书家们过从甚密,尤其重要者有莫子良、莫廷韩和陈眉 公。这种交游不仅激发了王世贞对书法的热爱,而且开阔他的了学术、艺术视野。 王世贞书法观的形成首先得自吴门前辈的引导,他年未弱冠就拜访过文征 明,从那里得到很多启发和教益。王世贞收藏了很多文征明的墨迹,其中有部分 是文征明在王世贞家里写的,文征明在楷书前后出师表中说: 嘉靖甲辰春日,偶过元美斋头,出示唐人墨迹,精绝可爱,不胜景仰。复以 佳纸索前后出师表。余何敢望古人哉? 勉为书此,以鱼目混夜光,觉我形秽多矣。 5 j 这则材料给我们提供了如下判断:嘉靖甲辰( 1 5 4 4 ) 王世贞十九岁,文征明 来王世贞家己七十五岁,说明王世贞受文征明书法影响很早;文征明在王世贞家 作前后出师表是楷书,前后出师表内容较长,作楷书至少也需要半日的功夫, 再加上文氏已过古稀之年,一口气写完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文氏愿意为此, 表明他们的交谊绝不浅薄。这种深厚的交情使得王世贞在书法鉴赏及理论创作上 更容易受到文征明的影响,王世 贞一方面亲眼目睹文征明作书, 一方面出示家藏唐人墨迹,共同 鉴赏。王世贞和文征明都素爱书 画收藏,”他们经常将相互观摩 的藏品交换周转。王世贞说:“薛 道祖手书禊帖是从真定武 本临得者,足称哲裔。此帖文 征伸太史家藏,入张伯起,转以 售余。”这种目习耳熏的交游对 王世贞书法观的形成不无裨益。 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 交游中朋友之间经常围绕古代 经典作品各抒己见,逐一题跋, 这种交游其实是书法艺术观念 的洗礼和交锋,其意义是多重 的。首先他们共同观赏学习古代 图7 褚遂良临兰亭序绢本 经典书法作品,直接取法古人, 5 5 周道振辑校( 文征明集上海古籍出版杜1 9 8 7 年1 0 月t 第1 4 0 4 页 撕黄悖( 中国书法史元明卷江苏教育出版社2 0 0 1 年l o 月,第4 8 0 砸 5 7 ( 历代书法论文进续编) 上海书面出版社1 9 9 3 年第2 5 0 页 1 6 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师古”潮流,王世贞书法复古观念正得之于此,他说“吾所 收名笔,褚河南哀册文,虽后得钟太傅季直表。虽时代不同,而古雅则一, 真纯绵裹铁,初看便好,久看之,笔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