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中外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对比分析.pdf_第1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中外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对比分析.pdf_第2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中外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对比分析.pdf_第3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中外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对比分析.pdf_第4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中外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对比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外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对比分析中外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对比分析 中中 文文 摘摘 要要 从 1997 年蹦床被列为 2000 年悉尼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以来, 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重 视。我国从 1998 年开始将蹦床作为单独的竞技项目来开展,在短短的几年内取得了令世人 瞩目的成绩。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我们所取得的成绩都集中在个别运动员身上,我国女子蹦 床的整体水平还不高,没有形成集体竞争的优势。 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找出我国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和世界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之间所 存在的差距,使我们的训练能做到有的放矢,逐步提高我国女子蹦床的整体水平,培养出更 多在世界大赛上具有冲击奖牌能力的运动员。 本研究选取 2003 年第 23 届世界锦标赛、 2004 年雅典奥运会、 2004 年全国锦标赛、 2004 年全国冠军赛四次比赛中前六名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和训练实践密切结合, 在国家蹦床队备战 2004 奥运会的冲刺阶段, 为国家蹦床队的训练提供一个多月科的技服务, 并现场观摩全国蹦床比赛。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 经研究与分析,得出结论如下: 1. 我国运动员的成套动作难度和世界优秀运动员之间的差距来源于动作的转体和完成动作 时所采用的身体姿势上。在动作的转体上,我国运动员的转体动作数量少,转体的度数小。 在完成动作的身体姿势上, 我国运动员用屈体、 直体姿势完成的动作数量要比世界优秀运动 员少。 2. 我国运动员的动作质量和世界优秀运动员之间差距明显,动作质量、规格不高,动作不 够细腻,扣分点较多。规定动作的艺术性、美感不足,个性化特征不明显。 3. 我国运动员的动作位移大,原因是运动员的训练年限短,加上原有项目的技术负迁移, 造成技术上的不成熟、不正确,进而产生动作的非技术性位移。 4. 目前我国运动员的动作高度已经优于世界优秀运动员, 成套动作的高度波动也较为稳定。 动作高度是我国蹦床运动员提高的最快的方面。 关键词:女子蹦床; 技术水平; 对比; 分析; th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he performance level between china and worlds elite female trampolines abstract the trampoline has drawn more and more countrys attention since 1997 it has become the formal competition event in 2000sydeny olympic game. our country set the trampoline as an individual competition event from 1998. in the short time, trampoline has gained amazing achievement. but we should know this: our female trampolines average performance level is low, didnt shape the advantage of collective competition, all of the achievement that we have gained is focus on one or two trampolines. the study is aim to find out the gap between chinese and worlds elite trampolines. so we will have distinct object in our trampoline training and improve the collective performance level of our female trampolines gradually, foster more competitive trampolines. the objects of the study are the 1- 6th in the 2003 world tournament, 2004 olympic game, 2004 national tournament, 2004 national championship respectively. the study combined with training closely, before the national trampoline team went to 2004 olympic game i went to the national trampoline training base for more than one month and offered the technology service. 2004,10 i watch the 2004 national championship on-the-spot, this paper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as follows through study and analysis by document, questionnaire, visiting, and statistics: (1). the gap of whole set exercise difficulty is come from actions twist and posture. at the actions twist, chinese athlete have few twist actions than the worlds elite athlete. at the action posture, chinese athlete have few actions which performance by bent and straight posture (2).there is obvious gap in the movement quality between chinese and world elite trampolines. the movement quality and standard of chinese athlete are inferior to the world elite athlete. our countrys athlete have the follow mistakes: the technology is roughness, the compulsory routine is lack of artistry, beauty and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3).there are excessive displacement in china athletes action, the displacement bring too many deducted mark. the displacement is non-technology that rooted in incorrect technology and incorrect connect technology. the main reason is our athletes training time is not enough, in addition the negative move of original event, all this produce the incorrect, immature technology. (4). at the action height and height fluctuate of the whole set actions, chinese athletes are superior to the world elite athlete. the action height is the factor that chinese athlete improved most quickly. key words: female trampoline; performance level; comparison; analysis; 1.前言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 自 1997 年蹦床被列为悉尼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后, 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重 视,开展的国家越来越多,项目人口增加,竞争激烈。另外,蹦床联合会并入国际 体联后,为蹦床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扩大了影响,同时对世界蹦床运动 的普及、 宣传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 1998 年至今, 世界蹦床发展迅速, 俄罗斯、 乌克兰、加拿大、白俄罗斯、英国等国家开展蹦床的历史悠久、基础雄厚、整体势 力强,至今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我国从 1998 年开始开展蹦床运动,将它作为一 个单独的竞技项目来开展,比西方国家晚了近 40 年。面对时间上的差距,为了赶上 世界先进水平,我们以超常规的发展思路、发展策略,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大胆创新、勤于探索、勇于实践,在短短的几年内进步神速。在近几年的国际比赛 上取得了一系列不俗的战绩,尤其是在第 28 届雅典奥运会上,首次参加奥运会蹦床 比赛的女子运动员黄珊汕带着祖国和人民的希望,不畏强手,顽强拼搏,不负众望, 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了一枚宝贵的铜牌,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实现了预定的目标。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我国的蹦床技术水平发展不平衡,近几年所取得的成绩都 集中在一两个运动员身上,我国的整体势力还不强。参加雅典奥运会蹦床比赛的国 家共有 14 个,其中,俄罗斯和加拿大各自满额地派出了两名运动员参赛,其他 12 个国家,包括中国各只有一名运动员参赛。从参赛国家和人数上看,根据去年奥运 会预赛的比赛结果,我国未能满额地派出两名运动员参赛,说明我国女子蹦床还缺 乏整体竞争实力,突出的世界级尖子选手还没有形成群体和梯队,在重大比赛上, 具有冲击奖牌的运动员还太少,冲击奖牌的任务往往落在个别运动员身上,发展很 不平衡,这是我国女队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 题,训练是关键。在训练中要发现我们的差距和不足,训练要有的放矢,抓住蹦床 训练的核心、本质和规律,明确国际蹦床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只有通过训练,在技 术水平上下功夫,才能提高我国女子蹦床运动员的整体水平,培养更多具有冲击奖 牌实力的运动员,才能完成在 2008 北京奥运会夺金的任务。 1.2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1.2.1 蹦床运动的发展历程蹦床运动的发展历程 1.2.1.1 蹦床的起源和发展蹦床的起源和发展 蹦床一词源于英语“trampoline”, 即“特兰布林”,是一名杂技演员特兰布林的名 字的音译。溯源可知,蹦床最早出现于杂技表演中。在中世纪的法国,为了保护杂技演 员表演空中特技时的人身安全,在表演场上设置了保护网,特兰布林对这种保护网做 了改进,把网的四周固定起来,形成了一张床。这样,演员的安全既得到了一定的保 证,又可以利用网的弹性表演出各种惊险、复杂的“空中特技” ,还可以用来作为日常 训练的基本辅助器械。蹦床运动在此基础上基本形成了。 1930 年,美国人乔治尼森把蹦床运动引入美国,并成立了尼森蹦床公社,并 从蹦床的娱乐价值和体育特点出发,对蹦床进行了研究和改进,使其更安全和易于 弹跳。大约于 1936 年生产出了标准的蹦床,为蹦床运动在美国的兴起奠定了物质基 础。二次大战期间,蹦床被用来训练美国海军保持平衡能力和飞行员的空中控制能 力。二战结束后,蹦床被空军科研机构用来训练飞行员和宇航员,医疗单位也很快 把蹦床用于残疾人的治疗和康复。以后,蹦床以其特有的趣味性和健身特点而深受 青少年的喜爱,逐渐得到了普及,美国把蹦床作为中小学体育教材内容之一。 1947 年在得克萨斯州举行了首届全美蹦床表演赛,次年将蹦床列为正式比赛。 开始了蹦床的现代时代。在 20 世纪 60 年代的美国,由于蹦床训练方法的失当和冒 险行为的出现,使刚刚兴起的蹦床运动热在美国被冷却了。 但是蹦床运动并没有消失, 而是在 60 年代迎来了新的发展。 蹦床又回到了欧洲, 而且迅速传向众多的国家,并以意大利、法国、原西德、瑞士为中心。许多欧洲国 家相继成立了蹦床协会,之后,蹦床又传遍了世界各大洲。随着蹦床运动的日益普及 和影响力的扩大,各种赛事频繁增多,为了适用蹦床运动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 各国运动员之间的相互交流, 第一届世界蹦床锦标赛于 1964 年 3 月 21 日至 28 日在 英国的伦敦举行,同年成立了国际蹦床联合会(简称 fit) , 总部设在瑞士。从而为 世界蹦床运动的普及与发展奠定了组织基础。经过该组织的数十年努力,蹦床运动 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巨大得发展,迄今为止,一共举办了 23 届世界蹦床锦标赛和 7 届世界杯赛。 1988 年国际蹦床联合会获得国际奥委会得承认,时有会员国 44 个,其主要比 赛有世界蹦床锦标赛,逢双数年举行。1997 年 9 月,是蹦床运动发展史上的春天 国际奥委会第 106 次代表大会决定,将蹦床的女子网上单人和男子网上单人两个项 目列为 2000 年悉尼奥运会的比赛项目。1998 年 10 月 6 日,国际蹦床联合代表大会 在澳大利亚的悉尼举行,来自 37 个协会的代表出席了这届大会,并做出两项重大决 定:一是通过了国际蹦床联合会(fit)加入国际体操联合会(fig)的决议;二是 通过了国际蹦床联合会于 1998 年 12 月 31 日解体的决议;至此,从 1999 年 1 月 1 日起,蹦床与技巧一同加入到国际体操联合会,从而使世界体操运动在 20 世纪实现 了“大统一” 。 目前,国际正规的蹦床比赛包括男子网上单人、女子网上单人、男子同步、女 子同步、男子单跳、女子单跳、男子小蹦床和女子小蹦床共 8 个项目。重大赛事包 括奥运会蹦床比赛、世界蹦床锦标赛、世界运动会蹦床比赛和世界杯蹦床系列赛。 蹦床的参赛年龄规定为奥运会为 18 岁,其他成人公开赛为 17 岁,年龄组比赛分为 11-12 岁组、13-14 岁组、15-16 岁组和 17 岁以上组。 综上所述, 现代蹦床起源于 19 世纪的法国, 初步形成于 20 世纪 30 年代的美国, 定型于 20 世纪 60 年代的欧洲,大发展于 20 世纪后期。 1.2.1.2 蹦床运动在我国的发展历程蹦床运动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我国最早的蹦床出现在 1957 年, 由广东跳水队自行制造, 用于跳水的辅助训练。 体操界也于此同时利用蹦床作为训练辅助器材。60 年代,天津体操队也自制了两架 蹦床用于体操训练。 70 年代初期,在训练中引入蹦床,练习复杂的空翻动作,特别是日本,成功地 利用蹦床的训练开创了体操史上的“旋空翻”的时代,从而轰动整个世界体坛,也 开创了日本体操的辉煌时代。我国也开始对蹦床有了新的认识,并开始对蹦床在体 操的应用有所研究。 到 80、 90 年代, 越来越认识到蹦床在体操、 技巧训练中的作用。 1974 年,在广州举行“全国体操、技巧运动会”的比赛时增加了蹦床项目的比 赛。但是比赛相当简单,也极为不正规,运动员现场报名、现场比赛。而且比赛安 排在技巧比赛后进行。在这次比赛中增设蹦床比赛的是因为整个技巧比赛的赛事安 排都是照搬前苏联的比赛模式,在前苏联的技巧比赛中设有蹦床比赛,而且是在技 巧比赛之后。尽管这是一次极不正规的蹦床比赛,但这却是我国的第一次蹦床比赛, 对提高对蹦床的认识和对蹦床的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遗憾的是,这次比赛过后 就没有再举行蹦床比赛了。 1985 年 5 月,法国蹦床、技巧队一行 18 人访华,为我国的教练员、运动员献上 了精彩的表演。让我国人民目睹了当时是世界上最高水准的蹦床、技巧动作。法国 运动员、1984 年世界锦标赛冠军奥耐尔皮奥利内成功地完成了“后空翻三周转体 1080”这个世界高难动作。 1990 年 12 月,我国邀请乌克兰蹦床教练员谢尔盖来华讲学,在北京举行了为 期一个月的全国首届蹦床教练员、运动员培训班。他还带来了大量的蹦床资料,而 且培养了一大批我国蹦床教练员、运动员,为我国的蹦床运动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 贡献。 之后,我国连续两次举办较为正式的全国蹦床比赛。1991 年3 月在佛山举行了“全 国青年技巧锦标赛” ,期间举行了全国首届蹦床表演赛。1992 年在沈阳举行全国技巧比 赛时又举行了第二届蹦床表演赛。运动员以 5 个动作为一套动作,进行了两套规定、两 套自选动作的比赛,参赛者都是以谢尔盖的学生为主。但是,从此以后国家没有再举行 全国蹦床比赛,蹦床没有以一个独立的运动项目在我国生存下去。 蹦床项目成为悉尼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的决定刚一宣布,原国家体委立即于 1997 年 11 月 12 日发出了关于在我国开展蹦床运动的通知 ,使蹦床在我国成为 一项独立的竞技体育项目,并列为九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共设四枚金牌。 1998 年元月,在四川成都举办了首届蹦床运动员集训,共有 28 个单位、41 名教 练员、56 名运动员参加。这是蹦床在我国正式开始的标志,有着重大的意义。 1998 年 3 月,在天津举行了第二届全国运动员集训,并成立了国家集训队,集中 了全国优秀的教练员、运动员,为我国的蹦床运动走向奥运会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1998 年元月,在福建的福州市举行了全国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为我国的蹦 床运动做人才准备,使我国的蹦床人才结构趋于完备。 1998 年 11 月,在福州市举行了首届全国蹦床比赛,共有 18 个省市 124 名运动 员参赛,其中蹦床运动员 108 名,单跳运动员 16 名。实际参赛的蹦床运动员是男子 55 人、女子 44 人。男女单跳各 8 人。在这次比赛中福建的吴涛和黄珊汕分获男女 冠军。值得一提的是,香港行政区也组队参加了这次比赛。 从此以后,全国每年有两次全国比赛,一次锦标赛和一次冠军赛以及这两次比赛 的系列赛。 1998 年 10 月,我国首次参加世界蹦床比赛,参加了悉尼奥运会蹦床预选赛暨 第 14 届年龄组蹦床锦标赛, 福建选手黄珊汕获得了 13-14 年龄组女子个人世界第二 名的优异成绩,但遗憾的是我们没能取得参加奥运会的资格。 2002 年我国参加蹦床世界杯,在乌克兰站的比赛中,我国天津运动员王文娟获 得第 6 名,这是我国运动员首次在世界大赛中取得的最好成绩。 2003 年 6 月在蹦床世界杯比赛法国巴黎站的比赛中黄珊汕以预赛第 1 名的成绩 进入决赛,最终获得亚军。 2003 年 10 月,我国参加在德国汉诺威举行的第 23 界世界蹦床锦标赛这一世界 顶级赛事,在这次比赛中,我国获得女子团体第 2 名的好成绩。黄珊汕以预赛第 3 名的成绩进入女子单人决赛,在决赛中因为失误只获得第 8 名。 在这次比赛中,我国男女运动员都获得了参加 2004 雅典奥运会的资格。 在 2004 雅典奥运会中黄珊汕以预赛第 4 名的成绩进入决赛, 在决赛中她不畏强 手,稳定发挥,最终摘得铜牌,令国人振奋。她的成绩实现了国家体育总局提出的 “2004 夺牌,2008 夺金”的预期目标。国家体操中心主任高健队这枚铜牌的评价是 “不是金牌胜似金牌” 。 1.2.2 世界蹦床格局的演变世界蹦床格局的演变 在蹦床运动的发展不同阶段,世界各强国在世界舞台上各领风骚三五年。在 60-70 年代,美国一直是世界霸主。后来,欧洲的法国、瑞士、英国后来居上。法国于 1974 年、1976 年两次夺得世界冠军,1984 年、1986 年又两次夺得世界冠军。英国在 80 年 代异军突起,于 1980 年、1982 年蝉联世界冠军。瑞士女队于 1980 年、1982 年两次夺 冠。80 年代中期以来,前苏联一直领先。90 年代苏联解体后,前苏联被分成了许多国 家,而且每各国家实力都不弱,世界格局也因此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 90 年代至今,前苏联国家成为蹦床比赛的主宰(主要是俄罗斯、白俄罗斯、 乌克兰) ,尤其是俄罗斯的霸主地位无人能撼动。虽然前苏联解体后出现了政治、经 济方面的不利因素,但是凭借他们蹦床几十年发展的良好基础,在世界比赛上的霸 主地位依然无人能动。 现已 35 岁的莫斯卡连科是男子 6 次世界冠军得主 (包括 2000 年悉尼奥运会冠军) ,依瑞娜是 9 次世界冠军得主(包括 2000 年悉尼奥运会冠军) 。 表 1 历届世界锦标赛男女冠军 年份 男子冠军 国籍 女子冠军 国籍 1964 dany millman 美国 judy willis 美国 1965 gary erwin 美国 judy willis 美国 1966 wayne miller 美国 judy willis 美国 1967 david jacobs 美国 judy willis 美国 1968 david jacobs 美国 judy willis 美国 1970 wayne miller 美国 rennee ransom 美国 1972 paul luxon 英国 nichoison 美国 1974 richard tison 法国 nichoison 美国 1976 richard tison 法国 svetlana levina 俄罗斯 1978 eugeni janes 俄罗斯 tatiana anisimova 俄罗斯 1980 setwart 英国 ruth keller 瑞士 1982 carl furren 英国 ruth keller 瑞士 1984 lionel pilione 法国 sue shatton 英国 1986 lionel pilione 法国 tiatiana lushina 俄罗斯 1988 krasnochopka 俄罗斯 khoperia rusudan 俄罗斯 1990 moskalenko 俄罗斯 elena merkuova 俄罗斯 1992 moskalenko 俄罗斯 elena merkuova 俄罗斯 1994 moskalenko 俄罗斯 lrina karavaeva 俄罗斯 1996 poliarush 白俄罗斯 lrina karavaeva 俄罗斯 1998 german 俄罗斯 tiatiana kovaeva 俄罗斯 1999 moskalenko 俄罗斯 lrina karavaeva 俄罗斯 2001 moskalenko 俄罗斯 ana 德国 2003 henrik 德国 karen 加拿大 n (共计 n=23) 表 2 历届世界杯男女冠军 年份 男子冠军 国籍女子冠军国籍 1993 fabrice 法国holmes andrea法国 1995 polyrush 白俄罗斯holmes andrea英国 1997 durand 法国irina karavaeva 俄罗斯 1999 german 俄罗斯irina karavaeva俄罗斯 2000 german 俄罗斯irina karavaeva俄罗斯 2002 martin 法国irina karavaeva俄罗斯 2004 nikitin 乌克兰irina karavaeva俄罗斯 n (共计 n=7) 表 3 历届奥运会冠军 年份 男子冠军 国籍 女子冠军 国籍 2000 moskalenko 俄罗斯 irina karavaeva 俄罗斯 2004 nikitin 白俄罗斯 ana 德国 n (共计 n=2) 在 1998 年世界锦标赛中前苏联运动员包揽男女冠亚军, 前 8 名的运动员中前苏 联占了 9 名,其中男子 4 名,女子 5 名。 在 1999 年的世界锦标赛中,男女的冠亚军又被前苏联运动员获得,在男女前 8 名的运动员中前苏联运动员各占了 5 名。 在 2000 年德国世界杯的决赛中,男女冠亚军也被苏联运动员获得。男女前 8 的 16 名运动员中前苏联运动员占了 9 名。 在 2000 年悉尼奥运会上,蹦床首次被列为比赛项目,莫斯卡连科、依瑞娜分获 男女冠军,在男女前 8 名的运动员中前苏联运动员占了 8 名。 在 2001 年丹麦世界锦标赛中,女子冠军终于旁落,被德国运动员安娜所得,但 是男子比赛毫无悬念,在男女前 8 名的运动员中前苏联运动员占了 10 名。 在 2002 年德国汉诺威世界杯中,前苏联运动员包揽了女子前 3 名,但男子冠军 为法国运动员马丁所得,在男女前 8 名的运动员中前苏联运动员占了 8 名。 在 2003 年德国汉诺威世界锦标赛上,男女冠军第一次一起旁落前苏联运动员, 分别被德国和加拿大运动员获得。但这并不表示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运动员 实力的减弱,他们在男女前 8 名的运动员中还是占居了 8 个席位。 在 2004 年雅典奥运会上,乌克兰运动员尼基金摘得男子金牌,莫斯卡连科摘得银 牌,德国运动员安娜摘得女子金牌。在男女前 8 名运动员中前苏联运动员占了 6 名。 我们可以从 2004 年雅典奥运会看出世界格局也正在慢慢发生变化, 自从蹦床进 入奥运会以后,各国家开始开展并重视这一项目,并经常参加各种世界比赛,不但 增长了见识,也加强了各国教练员、运动员之间的交流。经过这些年的努力,竞争 实力越来越强,前苏联国家运动员垄断蹦床比赛的局面将会慢慢改变,我国蹦床的 崛起便是很好的一个例子。从 1998 年起步,经过 6 年的努力,现已成为蹦床界不可 忽视的力量。在这 6 年中,男子比赛出现了一些有竞争力的国家,诸如法国、德国、 英国、澳大利亚、荷兰。在女子比赛中,出现了德国、英国、加拿大、中国、荷兰 这些有竞争力的国家。 1.3 我国蹦床运动科研的现状我国蹦床运动科研的现状 蹦床在我国的开展只有六年多的时间,对蹦床的科研还不是很深入,在蹦床的 开展初期,我们对蹦床的认识不够,认为蹦床既然和体操、跳水、技巧都属于难美 项群,而难美项群正是我国的优势项目,我们可以从体操、技巧、杂技中选出运动 员来从事蹦床的训练,蹦床应该很快就可以成为我国的优势项目。所以在蹦床开展 的初期,忽视了对蹦床的科研。但是,后来在实践中发现,蹦床并不是我们想像的 那么简单,蹦床和体操、技巧、跳水、杂技有很大不同,体操、技巧、跳水、杂技 运动员不是想像的那么容易转型。我们还没有认识到蹦床的制胜规律,对蹦床的训 练核心也没能抓住。从此,科研人员开始关注对蹦床的科研,如体科所的李东建对 蹦床运动员的起跳进行了研究,就如何提高运动员的跳起高度从动作技术、解剖学 的角度进行研究。沈阳体院的戈炳珠教授对我国特定规则中位移和高度的加分方面 研究较多,沈阳体院的刘兴教授从裁判的角度对蹦床的分析较为深刻,上海体院的 夏申吾教授对蹦床动作的编排做过研究等等。目前国内对蹦床的几个比赛制胜要素 的研究较浅,大多是简单的对比,如对运动员的预跳次数的对比,预跳时间的对比, 成套动作完成时间的对比等等。没有深入蹦床项目的核心和本质,对高度的研究只 是用成套动作时间来衡量,没有具体的高度量化,对难度的对比只是数字的对比, 没有从难度的深层次来分析。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是要从蹦床竞技水平的决定因素方面对中外运动员进行对比,并对一些 评价指标用具体量化的方式来对比,目的就是要找出差距,寻找差距的根源。找出 差距的正真原因,为我国女子蹦床的训练提供理论上的参考,使训练能有的放矢, 缩小与世界优秀运动员之间的差距,从而提高我国女子蹦床的整体水平。 2.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 2003 年世界蹦床锦标赛、2004 年雅典奥运会蹦床比赛、2004 年全国蹦床锦标 赛、2004 年全国蹦床冠军赛四次比赛中前六名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对 24 名运动员所 完成的 48 套动作(每人 1 套规定动作,1 套自选动作)进行分析对比。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收集并阅读了三百多篇有关蹦床的文章、论文、专著,通过互联网检索国外有 关蹦床的各种信息及有关比赛的报道,收集了自 1998 年以来国内、国际比赛的成绩 册。对当今世界蹦床的现状、发展及趋势有了较为清楚的了解。 2.2.2 现场观察统计法 2004 年 6-7 月,作为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委派的科研人员到国家蹦床队蹲点服务, 现场观看国家蹦床队运动员训练。在服务期间拍摄了大量运动员训练、队内测验的录 像。2004 年 10 月,现场观看全国蹦床冠军赛,并拍摄女子比赛的录像。 在现场观察的同时,对运动员完成的动作难度、质量、成功率等方面等进行统计, 通过观察与统计,对目前我国女子蹦床的整体水平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和认识 2.2.3 录像观察统计法 观看 2003 年世界蹦床锦标赛、2004 雅典奥运会蹦床比赛、2004 全国蹦床锦标 赛、2004 年全国蹦床冠军赛四次比赛录像,记录下近百套运动员所完成的规定、自 选成套动作。并用体育专用软件、瑞典产 dartfish 2.5 软件对比赛录像做出解析, 获取本论文所需的各种数据。 2.2.4 数理统计法 用 spss 10.0 软件对所提取的各种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2.2.5 问卷调查法 在阅读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设计了专家调查问 卷,请 15 名蹦床国际、国家级裁判员对相关的评价尺度和概念进行评价。发放问卷 15 份,回收 15 份,回收率 100%,有效率 100%。 表 4 专家调查问卷的专家构成 裁判等级 人数 所占% 国际级 9 60 国家级 6 40 2.2.5.1 问卷的效度检验 为了确保问卷的有效性,本文采用逻辑分析方法,对问卷的效度检验采用专家 评定的方法,效度的评定分为“很有效,有效,基本有效,无效”四个等级。在问 卷发放前请 10 名专家对问卷的效度进行检验,再根据专家的意见进行补充和修改。 表 5 专家对调查问卷的效度评价 效度等级 很有效 有效 基本有效 无效 人数 2 4 4 0 表 6 调查问卷效度评价的专家构成 专家职称等级 人数 所占% 教授/国家级教练 2 20 副教授/高级教练 8 80 2.2.5.2 问卷的信度检验 问卷的信度检验采用小范围内的“测量再测量”方法,第二次与第一次问 卷的发放相隔 15 天,回收后进行信度检验,检测结果 r=0.825 (p0.05) ,说明问 卷的填写具有较高的信度。 2.2.5.3 问卷的发放 问卷的调查工作是在 2004 年 10 月全国蹦床冠军赛的比赛期间进行的。问卷的 发放形式为走访发放和邮寄发放。 共发放专家问卷15份, 回收15份, 回收率为100%, 有效率为 100%。 2.2.6 访谈调查法 利用在国家队科技服务的一个多月时间,就中外女子蹦床运动员之间的差距以 及产生差距的原因广泛地和运动员、教练员交流。从训练、动作技术的角度来寻找 差距及原因。 在现场观摩全国蹦床冠军赛的期间,就中外女子蹦床运动员之间的差距以及产 生差距的原因和裁判员、专家广泛地交流,从裁判评分的角度、用裁判的眼光来寻 找差距及原因。 3 结果与分析结果与分析 3.1 蹦床运动员竞技水平的评价指标蹦床运动员竞技水平的评价指标 “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称为竞技水平。 不同项目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有着不同的衡量标准, 比赛结果的评 分方法也不同。蹦床和体操、艺术体操、技巧、跳水一样都是由裁判员根据一定的标 准对运动员所完成的动作给予评分来确定运动员在该次比赛中竞技水平的高低。 ”1 根据国际蹦床规则以及对专家的问卷调查,归纳出蹦床运动员竞技水平的评价 指标。 (见表 7) 表 7 蹦床运动员竞技水平的评价指标 一级 二级 三 级 技术 技术的正确 姿态的正确 完成情况 高度 单个动作高度 成套动作高度的均衡性 稳定性 动作的位移 动作的准确性 动作的成功率 翻转周数 难度 转体度数 动作姿势 团身 屈体 直体 动作难度是一套动作难度系数的体现,是由十个动作的难度相加而成。一般来 说,运动员水平越高,动作难度越大; 动作质量是指动作技术是否符合动作的规格要求。这些动作的规格要求是从项 1.田麦久主编 运动训练学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 年 目的美学角度出发制定的评分标准; 稳定性是指动作技术的稳定性,包括技术完成的准确程度和动作间位移的大小; 高度是指完成动作的高度,包括单个动作的高度和一套动作高度的均衡性; 动作的难度、动作的质量、动作的稳定性、动作的高度集中体现了当前蹦床运 动的项目特点和发展方向,也是比赛的四大制胜因素。 “质量和难度”是蹦床运动的 发展目标,是蹦床运动的核心。难度是目标,质量是灵魂。运动员应当全面而准确 地掌握空翻、转体、团身、屈体、直体等各类技术,为以后提高动作难度做技术上 的准备;动作质量是蹦床运动的灵魂,是蹦床项目“动作美”的根本体现,也是评 判动作优劣的最主要因素。 “高度和稳定” 是完成动作的前提和保证。 动作的高度又是完成动作的前提之一, 没有充足的重心高度,翻转周数多的动作就很难完成; “稳定”是蹦床动作最基本的 因素。动作的稳定有两层含义:一是单个动作技术稳定,二是整套动作连接稳定, 没有太大的位移。动作的不稳定将直接导致成套动作难以延续,单个动作完成更加 困难,从而影响动作质量。 难度是根本、质量是目标、稳定是保证。难度是比赛的硬件,质量是比赛的软 件。比赛只有以一定的动作难度做基础,才能在比赛中有竞争力。质量是比赛的灵 魂,也是比赛的最终目标。难美表现类项目比赛的最终目的就是要高质量地完成动 作以获得比赛的胜利。动作要有高度才能做到“高、飘、轻盈、舒展” ,才能体现蹦 床独特的“高、难、美、准”的魅力。蹦床动作的稳定是比赛的根本保证。蹦床比 赛风险大,动作的高度高,落地的面积小。如果在比赛中出现任何中断,运动员没 有第二次重做的机会。另外,运动员的动作如果不稳定,轻则出现动作失误,中断 比赛。重则飞出床外,造成意外伤害事故。 本文就蹦床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四大评价要素进行中外优秀运动员之间的对比分析。 3.2 中外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成套动作难度的对比分析中外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成套动作难度的对比分析 “动作难度”是动作难度系数高低的表现,成套动作的难度由十个动作的难度系数 相加而成。 现行的国际蹦床竞赛规则和技术规程规定,运动员在比赛中要进行规定动作和 自选动作的比赛。无论是规定动作还是自选动作的比赛都要求运动员的一套动作必 须由 10 个不同的空翻组成。 规定动作的比赛只对动作的数量和动作的种类进行了规 定,只评质量分,不评难度分。自选动作的比赛对成套动作的难度和质量都进行评 分。 每个动作的难度系数由动作的翻转周数、转体度数、动作的身体姿势三部分构成。规 则规定:翻转以90为单位,每翻转90,难度值为0.10分,完成360的一周翻转追加 0.10 分,也就是完成一周空翻的难度值为0.50 分。转体以180为单位,每转体180难 度值为0.10 分。完成动的身体姿势有三种,团身、屈体、直体。规则规定,以屈体、直体 姿势完成的两周及两周以上的空翻追加0.20的难度分。 难度已经成为运动员取胜的法宝之一,运动员为了在比赛中更具有竞争力,动 作难度越来越大。纵看当今的国际比赛,成套动作的难度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表 8 2001-2004 世界三次比赛前三名运动员成套动作难度的统计 比赛 第 1 名 第 2 名 第 3 名 平均 s 2001 世锦赛 安娜 14.00 依瑞娜 14.00 怀 特 13.70 13.90 0.17 2003 世锦赛 卡伦 14.20 欧莱娜 14.10 安 娜 14.00 14.10 0.10 2004 奥运会 安娜 14.20 卡 伦 14.60 黄珊汕 14.00 14.27 0.31 从表 8 中可以看出,在 2001-2004 竞赛规则周期内,三次最重大的世界蹦床比 赛中,世界女子比赛的成套动作难度以每年 0.20 的分值递增。2001 年世界锦标赛上 前三名运动员的成套动作难度分平均为 13.90,2003 年世界锦标赛上前三名运动员 的成套动作难度分平均为 14.10,2004 年雅典奥运会前三名运动员的成套动作难度 分平均为 14.27。 我国女子运动员的动作难度和世界优秀运动员的成套动作难度之间 是否存在差距呢? 表 9 国际、国内比赛前六名运动员的成套动作难度的对比 比赛 第 1 名 第 2 名 第 3 名 第 4 名 第 5 名 第 6 名 平均 s 2003 世锦赛 14.20 14.10 14.00 13.90 13.90 13.80 13.98 0.15 2004 奥运会 14.20 14.60 14.00 14.00 13.00 14.40 14.03 0.56 2004 全国锦标赛 14.00 13.40 13.00 13.40 12.70 11.90 13.17 0.72 2004 全国冠军赛 13.80 13.10 13.00 13.20 13.60 13.20 13.32 0.31 从表 9 中可以看出,两次国际、国内比赛前六名运动员的成套动作难度存在着较 大的差距,国际比赛前六名的平均动作难度分分别是 13.98、14.03,两次国内比赛前六 名的平均动作难度分分别是 13.17、13.32 分。有 0.60-0.90 分的差距。国际比赛前三名 的平均动作难度分别是 14.10 分、14.30 分。两次国内比赛前三名的平均动作难度分别 是 13.50 分、13.30 分。两次国际国内比赛前三名运动员的平均动作难度有 0.60-1.00 分 的差距。 为了找出中外运动员难度的差距来源,在研究中记录下四次比赛前六名运动员 的 24 套动作,并统计出每个动作难度的三个构成部分(翻转、转体、身体姿势)所 产生的难度值。 表 10 四次比赛前六名运动员的 24 套自选动作 成 套 动 作 比 赛 名 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2003 1 12001 811 803 811 803 822 821800 801 822 世 2 801 813 803 813 812 811 821811 821 822 界 3 12001 811 803 822 803 811 821800 801 822 锦 4 821 813 803 813 801811 803 811 801 822 标 5 12001 811 812 811 803 822 801800 801 822 赛 6 821 813 803 811821811 801800 801 822 2004 1 12001 811 803 822 803 811 821800 801 822 雅 2 12001 813 803 811803 822 821800 801 822 典 3 12001 813 821 800803811803 811 801 822 奥 4 12001 811 803 813801822 803 811 801 822 运 5 801 813 801 813 803811821822 821 831 会 6 12001 813 803 811803 822 801811 801 822 2004 1 12001 813 821 800803811803 811 801 822 全 2 12001 813 812 800 803 811 801811 801 813 国 3 12001 811 821 800 803 811801800 801 802 锦 4 12001 800 821 800803811 801811 801 822 标 5 821 800 803 811803 800801811 801 800 赛 6 811 803 811 803 800 801 40 801 800 821 2004 1 12001 811 803 813 801811803 800 801 822 全 2 821 800 803 811803 800801811 801 831 国 3 12001 811 821 800 803 811801800 801 802 冠 4 12001 800 803 800803 811 801811 801 813 军 5 12001 813 803 800803 811801811 801 813 赛 6 12001 800 821 811 801800801 811 810 822 (:代表屈体姿势,:代表直体姿势,其它为团身姿势) 从 24 名运动员的成套动作的编排可以看到, 目前女子蹦床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 的经典编排方式是 1 个三周空翻加 9 个两周空翻,第1个动作为屈体三周加转180, 最后的结束动作为直体两周加转体 720。在国内比赛中,动作的编排也大都是如 此,只是第 1 个三周空翻动作以团身姿势居多。 规则规定,运动员的一套动作由十个不同的动作组成,一套动作中不允许重复 同样的动作,否则,重复的动作不计算难度。空翻周数相同,但采用团身、屈体、 和直体三种不同姿势,视为不同的动作,不算重复。多周空翻的转体度数与翻转周 数相同,如果转体在动作空翻的不同阶段,则认为是不同动作,不算动作重复。在 2004 年奥运会的比赛上,获得第 5 名的乌克兰运动员欧莱娜就出现了动作的重复, 做了两个屈体前空翻两周加转 180,结果有一个动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