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bs tract ab s 丁rac下 i n t h e we i - j i n d y n a s ty a n d t h e n o r t h e rn a n d s o u t h e rn d y n a s t i e s , t h e c o u n t ry d i v i d e d , t h e s o c i a l w a s u n r e s t a n d w a r s h a p p e n e d fr e q u e n t l y . t h e l i b e r a l p o l i t i c a l b r i n g s o u t t h e f l o u r i s h i n g t h o u g h t s . t h e a c a d e m i c a c h i e v e m e n t s w e r e s c r a p p y . v a r i o u s w o r k s e m e r g e d c o n s t a n t l y . m o r e o v e r , t h e w r it in g m a t e r i a l w a s i n n o v a t e d , t h e h a r e d t r a n s c 如t i o n w as s p r i n g u p , t h e s t a t e o f t h e b o o k b u s i n e s s w a s p r o s p e r o u s . t h e s c h o l a r - o f f i c i a l s s b o o k c u l t u re a c t i v i t i e s as t h e b r i d g e b e t w e e n t h e o ffic i a l s t o c k a n d p r i v a t e c o l l e c t i o n i n a n c i e n t c h i n a , h a v e t h e i r o b v i o u s f e a t u r e s , h a v e v e ry r i c h c o n t e n t s a n d h a v e mo me n t o u s f u n c t i o n s . t h e s c h o l a r - o ff i c i a l s n o t o n l y h a v e a l a r g e n u m b e r o f b o o k s , b u t a l s o t a k e p a r t in t h e o ff i c i a l b o o k c o l l e c t i o n s . t h e y c o l l a t e d a n d c a t a lo g e d t h e i r b o o k s , t h e y u s e d t h e b o o k s e v e r s e e n t o t e a c h a n d w r i t e . t h e ir b o o k w r i t in g s w e r e m a d e u p o f c o m m e n t a r i e s i n t h e c l as s i c s , t h e c o l l e c t i o n a n d e d i t i o n o f li t e r a t u r e , t h e l i t e r a ry t h e o ry , a n d t h e h i s t o r i c a l t e x t . t h e b o o k c a u s e o f a n c i e n t c h in a w a s r i s i n g i n t h e p r e - q i n p e r i o d s a n d t h e h a n d y n a s t i e s , t r a n s it e d b y t h e t h e we i - j i n d y n a s ty a n d t h e n o r t h e rn a n d s o u t h e rn d y n as t i e s , w e n t a l o n g w i t h s t e a d y s te p s . t h e b o o k c u l t u re a c t i v it i e s w e re d e t e r m i n e d o n t h e h i s t o r i c a l c o n d i t i o n s a n d t h e s o c i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 i t a l s o p u s h e d a h e a d t h e c i v i l i z e d a n d p r o s p e r o u s . t h e p r o g r e s s o f t h e d a y w as j u s t h a p p e n e d a m o n g t h i s b e n i g n a n c y i n t e r a c t i o n . k e y w o r d s : t h e w e i - j i n d y n a s ty a n d t h e n o r t h e rn a n d s o u t h e r n d y n a s t i e s t h e s - h o l a r - o ffi c i a l s t h e c u l t u r e o f b o o k c o l l e c t i o n s t h e s o c i a l c i v i l i s a t i o n 南开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南开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 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 刷本和电 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 扫描、 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 学校有权提供目 录检索以及提供 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 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 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 件和电 子版; 在不以 赢利为目 的的前 提下,学校可以 适当复制论文的 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学 位 论 文 作 者 签 名 : 二 亨 黄 2 - 口 。 !年 s月弓 “ 日 经指导教师同意,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 本授权书。 指导教师签名: ,少、 矛丫 i ll s 巾几 l 十i 1 s 甲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 亨茧 解密时间: 、年月日 各密级的最长保密年限及书写格式规定如下: 内部5 年 ( 最长5 年,可少于5 年) 秘密1 0 年 ( 最长1 0 年, 可少于1 0 年) 机密2 0 年 ( 最长2 0 年,可少于2 0 年) 南开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 进行 研究工作所取得的 成果。 除文中己 经注明引用的内 容外, 本学位论文 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创作的、 已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 作品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 体, 均己 在文中以明 确方式标明。 本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 由本人承担。 学 位 论 文 作 者 签 名 : 王 宇 艾 2 w 年 s月 3 0日 引言 引言 一 前人研究成果与本文选题意义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急速发展独具魅力的时代。从汉末 董卓之乱至隋统一全国的四百余年间,政权频繁更迭,大局混乱动荡,社会迅 猛变革,思想领域也因而极其自由 开放。在这个时代里,士大夫团体作为社会 的 精英阶层,与寄情山 水或纵情药酒的其他士人不同,表现出自 身官员与知识 分子的双重性的特点。有关魏晋南北朝士大夫的研究,横跨政治、 经济、思想、 文化等不同层面。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社会史和文化史研究的兴起,学者于此 着力甚多,论著颇丰,成果令人瞩目。 就著作而言,钱穆 国史新论中的 中国知识分子和 宋代理学三札 中的 中国文化传统中之士 、 再论中国文化传统中之士等三篇专论,尤其 是文中的古代部分,对士的品格、属性、精神以及历史作用和影响等加以评析。 余英时的 士与中国文化和论文集 中国知识人之史的考察通过对先秦以 来 “ 士”阶层逐渐形成和分化的过程进行梳理,分析了中国历代社会结构的变 迁和士人群体的心理演变路程,是有关古代士人和士大夫研究的力作。刘泽华 编著的 士与中国社会 、 先秦士人与社会等一系列著作,清理了春秋战国 秦汉时期的社会结构和身份、等级、阶级等问题,揭示了士人以 思想文化上的 创造, 促成了 社会观念的 转型, 形成了思维范式,把中华文化推进到崭新的阶 段,并奠定了传统价值取向的基础。另一方面,士人阶层作为社会上下的交汇 处和流转站,活化了社会结构, 增强了社会活力,强化了君主集权。此外还有 阎步克的 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 、王廷恰的 中国早期知识分子的社会职能 、 尤西林的 阐释并守护世界意义的人人文知识分子的起源与使命 、董乃斌 的 文化紊流中的文学与文士等,这些都是对士人或士大夫阶层的总体研究 的力作。 关于魏晋南北朝士大夫的专题研究, 近年来成果也不少. 张样浩 魏晋士 人人生观探讨( 中国 哲学史研究1 9 8 4 年第4 期)一文将魏晋士人的人生观 归纳为无为论、寡欲论、从欲论、乐生论、安命论等数种,分别加以论述。林 引言 成西 三国时期士大夫价值取向的变化及其影响( 西南民 族大学学报 , 2 0 0 5 年第 1 2期) 、刘静夫 魏晋南北朝士大夫精神生活述论( 中国史研究1 9 9 4 年第 3期)都从儒学衰微、玄学兴起的角度论述和评价了三国魏晋南北朝士大 夫精神生活领域的扩大和内 容的变化。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论著中涉及魏晋南 北朝士大夫的研究。 孙立群 中国古代的士人生活 ( 商务印书馆, 2 0 0 3 年) 在 详说士人的衣食、 药酒、 读书、仕途时也涉及到了 魏晋南北朝的士大夫。 这些 论著从思想和政治或是社会和文化等不同角度出发,在宏观上对魏晋南北朝士 大夫群体进行了考察。 但从微观层面,具体考察当时士大夫实际生活的研究不 多。尤其魏晋南北朝社会的复杂状况,使这一时期的文化呈现出缤纷变化的 特 点。考察整个中国古代历史,魏晋南北朝又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独特历史阶段。 所以, 本文将研究视角放在魏晋南北朝士大夫的图书文化活动上,通过对藏书、 读书、著书等各方面的分析,力图通过探讨士大夫图书文化活动与社会文明的 关系,更为深入地了 解魏晋南北朝的社会文化历史。 关于魏晋南北朝私人藏书, 在专著 中国藏书通史 ( 宁波出版社, 2 0 0 1 年) 、 中国藏书楼( 辽宁人民出版社,2 0 0 1 年) 、 中国私家藏书史( 大象出版社, 2 0 0 1 年) 、 藏书与文化古代私家藏书文化研究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 9 9 9 年)中都曾 论及。对此问 题专门进行研究的论文还有刘汝霖 魏晋南北朝时期 的私家藏书 ( 图书 馆 1 9 6 1 年第3 期) 。 刘文最早选取魏晋南北朝私人藏书进 行简单介绍,并将这一时间段的藏书家表出加以说明,在资料收集和数据统计 上有开创之功。近年来,关于此问题研究的论文不断出现,其中比 较典型的 有 牛洪亮 试析魏晋南北朝的私家藏书( k 图书馆杂志2 0 0 3 年第 6 期)和廖铭 德 魏晋六朝私家藏书的 人文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韶关学院 学报2 0 0 3年第 1期) , 但二文分别侧重内 容概括和现实意义。陈德弟师 魏晋南北朝私家藏书 兴盛原因初探(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 0 0 6 年第 1 期)一文则对魏晋南北朝私 家藏书的盛况、成因及作用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和全面的阐释。所有这些,都对 本文选题有重要启示。但鉴于士大夫阶层在社会文化中的重要作用他们不 仅作为个人,拥有丰富的私人藏书,更以社会精英的面目出现,读书、著书、 教书,影响着一代社会风气,选取他们作为典型案例,通过对他们的图书文化 活动的分析,展现魏晋南北朝图书文化的整体图景,并与社会文明连接,论述 藏书文化与社会文明之间的关系,是本文要尝试之处。 二 士大夫释义与魏晋南北朝士大夫概况 我们经常使用 “ 士人”来代指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多数学者认为 “ 士” 最初是武士, 经过春秋战国激烈的社会变动之后,转变为文士。 “ 士” 在中国历 史上的产生、演变和历史作用是十分复杂的问题,并不在本文探讨之列。士人 参与政治生活后, 在演变中逐渐形成士大夫阶层。本文正是以他们的图书文化 活动作为对象。 “ 士大夫”是战国出现的一个新概念。 在此之前,士均排在大夫之后,战 国开始,随着官僚制度的兴起, 一些出 身士的人,开始依靠自己的 才能, 在政 治上大显身手, 平步青云。从那时起,士大夫开始形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 的集团。从游学或流浪的 “ 士” ,逐步变为有社会基础和经济基础的 “ 士大夫,o 士大夫阶层最大的特点是知识分子和官僚的混合体。关于士大夫的概念界 定,本文依照刘泽华 先秦士人与社会一书观点,从内涵上考察,主要包括 有两方面内容:一是指居官与有职位的人,特别是中上层官僚:二是指有一定 社会地位的文人。士大夫可以指在位的官僚,也可以指不在位的知识分子,更 可兼指。 “ 他们是知 识分子与官僚相结合的产物,是两者的 胶着体。 ” 。 因此, 在 传统社会的基本架构中,士大夫兼具政治人与文化艺术创造者的双重特质。 从东汉王朝的崩溃开始,连年的战争破坏,频繁的政权更迭,黑暗的政府 政治都使士大夫的政治理想逐渐减弱,转而从事思想解放和个人觉醒的活动。 魏晋南北朝文人士大夫素以“ 魏晋风度”著名,又有 “ 清谈误国”的说法。从 学术史和文化史的角 度考量,这种形而上的哲学论辩 “ 对中国古代士人的 形象 和人格建构起了重要作用, 对中国士人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 。 在魏晋南北 朝时期,士大夫的文化精英地位表现得十分明显。 他们在动荡的外部环境中, 始终追求思想和学术的进步,引导着一个时代的学术不断前进。 三 图书与藏书文化释义 图书是通过一定的方法与手段,将知识内 容以一定的形式和符号 ( 文字、 图画、电子文件等) ,按照一定的体例,系统地记录于一定形态的材料之上,用 刘泽华: 先秦士人与杜会 ,天津人民出版社,2 0 0 4 年,第9 8 页。 孙立群: 魏晋士人的生活观与魏晋风度 , 社会史研究通讯第5 期,第9 -1 7 页。 引言 于表达思想、 积累经验、保存知识与传播知识的工具。 “ 图书” 连用成词最早出 现于 史记, 萧相国世家 , “ 何独先入,收秦垂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 这里的 “ 图书” 指的是地图和文书档案。进一步探求 “ 图书”一词的来源,可追溯到 周易 系辞上记载的“ 河出图, 洛出书” , 它反映了图画和文字的密切关系。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对于图书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由图书出 发,产 生了一系列关于图书的文化活动。 藏书是伴随着书籍的产生而出现的文化活动之一。我国的官府藏书在商周 时期即已开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书籍的增多,与藏书相关的活动内容也逐渐 丰富, 逐渐形 成藏书文化。 所谓藏书文化,是指 “ 在图 书文献极其繁富情势下, 以逐渐完善的 藏书处为保证,以专门收藏家和研究者所构建与藏书有关的多种 专学为羽翼, 并以人文精神为理念,围绕 藏 、 用关系的 演化,不断溉泽 着全民 族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它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藏书文化首先 是对图书的收藏保护,进一步衍生出版本、校勘、辨伪等图书的专学。随着时 日 推移,又增加了对所藏图书的抄写复制或印刷出版的部分。 与图书文化一样,随着知识媒介和文献载体的不断变化,藏书文化的内容 从古至今都在不断丰富,而藏书文化的精神则一脉相承,历久弥新。 m陈德弟: 魏晋南北朝私家藏书兴盛原因初探 , 4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 0 0 6 年第1 期,第4 5 -5 1 页。 第一章 士大夫的藏书活动 第一章 士大夫的藏书活动 图书文化是以图书作为活动对象。士大夫的图书文化活动最首要的内容便 是藏书。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大夫进行图书收藏活动的途径不外乎两条:一是 通过各种途径,积累丰富的私人藏书,二是进入官府藏书机构秘书监,代 表国家进行图书的收集、抄写、整理。 第一节 丰富的私人藏书 私人藏书在先秦时代已出 现。 “ 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 战国时期,随着士 阶层力量的壮大、私人讲学的兴起,一部分 “ 士”为了增长学识,阐发学术观 点,开始大量读书和藏书。秦火之后,大量官府藏书被毁,一部分私人藏书却 得以保全。 “ 诗书所以复见者,多藏人家。 ”。 西汉开放私学,废挟书令,广开献 书之路,一批学者士大夫如刘向 刘欲父子、杜邺、卜 圭、班库、 扬雄、孔安国 等都有自己的藏书。到东汉时期,士大夫中私人藏书家的数量己 经大大增多, 著名的如桓谭、杜林、班固、蔡邑、刘梁等人,其中蔡誉家藏书近万卷,规模 最大。 三国时期的一些学者已由 单纯收藏进入整理,提高藏书的设备和质量。 在曹魏,据王嘉 拾遗记载,曹曾“ 虑先文湮没,乃积石为仓以 藏书,故谓 之曹氏 书仓” 。 同时, 他还对藏书 进行大规模整理, “ 天下名书, 上古以来,文 篆讹落者,曾皆刊正,垂万余卷。 ” 蜀国 长史向朗“ 积聚篇卷, 赞时最多” 叭 而且 “ 年逾八十,犹手自 校书,刊定谬误”。 ,开后世藏书家校勘图书的先河。 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写书流行,书籍抄录、携带和保存方便,因此私家藏书见于 记载的比两汉时要多.王弼藏书“ 几将万卷” 。 。西晋张华 “ 载书三十乘” 气 。( 清) 郭 庆藩辑, 王孝鱼整 理: 庄子集释 卷 十下 天下 ,北京:中华书局,1 9 6 1 年, 第1 1 0 2 页。 。( 西汉) 司马 迁撰: 史 记 卷十五 六国 年表 , 北京:中华书局,1 9 5 9 年, 第6 8 6 页。 .( 晋) 王 嘉撰, ( 南朝梁)肖 绮录, 齐治平 校注: 拾遗记 卷六 后汉 , 北京: 中华书 局,1 9 8 1 年, 第 1 5 7 页. 。 晋) 王 嘉 撰, ( 南朝 梁)肖 绮录, 齐 治 平 校 注: 拾 遗记 卷 六 后汉 , 北京 : 中 华 书 局, 1 9 8 1 年, 第1 5 7 页. .( 晋)陈寿 三国志卷六一 向朗传 , 北京:中华书局,1 9 5 9 年,第1 0 1 0 页。 。( 晋) 陈寿 三国志卷六一 向朗传 , 北京:中华书局,1 9 5 9 年,第1 0 1 0 页。 m卢弼: 三国志集解 锤会传集解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2 年,第6 5 6 页. . ( 唐) 房玄龄等 撰: 晋书 卷三六 张 华 传 , 北京:中华书局,1 9 7 4 年,第1 0 7 4 页。 第一章 士大夫的藏书活动 范蔚“ 有书七千余卷” o 。 南朝私人藏书家的人数和藏书数量都较前有很大增长, 最多的 达到 3万卷 。 ,出 现了 不少万卷以 上的 藏书 家 。 , 如张绩“ 多写图 书数万 卷” ,张缅“ 有书万余卷” 。 , 任防 “ 聚书至万卷” 。 , 其他多书之家如陆澄、 崔慰祖、王僧孺、沈约、马枢等。在北朝,北魏长期的统一和汉化政策使图书 文化事业受到促进。 著名藏书家如李业兴藏书“ 垂将万卷” 。 ,李谧书 “ 卷无重 复者四千有余”叭 在傅漩琼、谢灼华主编 中国藏书通史( 宁波出 版社 2 0 0 1年版) 列出的 魏晋南北朝主要藏书家3 1 位中,士大夫有2 5 位, 约占 总人数的8 0 % 。范凤书 中国私家藏书史( 大象出 版社2 0 0 1 年 7月版) 所列魏晋南北朝时期1 0 2 位 藏书家中,曾经出任官员、属于士大夫身份的更多达9 2 位。可见,学者型的士 大夫藏书家是魏晋南北朝私家藏书的主体。 现将史书有明确记录的士大夫藏书家分时代列出 如下: 魏、西晋 王修 ( 1 6 8 -2 2 0 ) , 字叔治,北海营陵人。 初为北海孔融主簿,守高密令。 袁谭在青州时,为治中从事,又为即墨令,后复为谭别驾。曹操时为司空椽, 行司金中郎将, 迁魏郡太守。 魏国建立后, 历任大司农郎中 令、 奉常。 三国志 卷十一本传载曹操“ 破邺, 籍没审配等家财物货以 万数. 及破南皮,阅 修家, 谷不满十解,有书数百卷。太祖叹曰: 士不妄有名。 ” 向朗 ( ? 2 4 7 ) ,字巨 达,襄阳宜城人。初为刘表部下临沮长。后投刘备, 历任巴西军太守、房陵郡太守、步兵校尉、承相府长史。 封明显亭侯。 晚年专 心治典,勤于教化,受时人敬重。 三国 志卷四一有传。 王弼 ( 2 2 6 -2 4 9 ) ,字辅嗣,三国魏山阳 ( 今山东金乡,一说今山东省微山 0 ( 唐)房玄龄等撰: 晋书卷九一 范平传附范蔚传 ,北京:中华书局,1 9 7 4 年,第2 3 4 7 页。 .南朝梁宗室萧肋“ 聚书至三万卷” 。见 唐)李延寿 南史卷五一 萧肋传 , 北京:中华书局,1 9 7 5 年,第 1 2 6 3页。 0曹之 古代藏书楼封闭之原因自议 “图书馆论坛2 0 0 3 年第6 期, 第2 5 6 -2 5 7 页)一文的统计结果 称,“ 晋代以前还没有出现万卷藏书家,南北朝可考万卷藏书家有1 2 位” ,但没有罗列具体姓名。 ( 唐)李延寿撰: 南史 卷五六 张缈传 ,北京:中华书局,1 9 7 5 年,第1 3 8 8 页。 .( 唐)李延寿撰: 南史 卷五六 张攒传 ,北京:中华书局,1 9 7 5 年, 第1 3 8 7 页. 。 唐)姚思廉撰: 梁书卷一四 任防传 ,北京:中华书局,1 9 7 3 年, 第2 5 4 页。 。( 北齐)魏收撰:( 魏书卷八四 李业兴传 ,北京:中华书局,1 9 7 4 年,第1 8 “页。 。( 北齐)魏收撰, 魏书)卷九0 李谧传 ,北京:中华书局,1 9 7 4 年,第1 9 3 8 页。 第一章 士大夫的藏书活动 西北两城) 人。少年即己知名,好论儒道,通辩能言,为正始名士.曾为魏尚 书郎.所著有 周易注 、 周易略例 、 老子注 、 老子指略等。 范平 ( 约2 1 5 -2 8 4 ) , 字子安, 吴郡钱塘 ( 今浙江杭州) 人。 延览坟索, 遍 该百氏。吴时举茂才,官至临海太守。 晋书卷九十一 儒林有传。 范蔚,范 平孙,关内侯,家世好学,有书七千卷。 晋书卷九一有传。 杜预 ( 2 2 2 -2 8 4 ) , 字元凯, 京兆杜陵( 今陕西西安东南) 人。 甘露中 ( 2 6 5 2 6 6 年) 为尚 书郎, 袭祖哉爵丰乐亭侯, 后参文帝相国府军事。 入晋历任河南 尹、安西军司、 秦州刺史,领东羌校尉轻车将军、 度支尚书,代羊枯为镇南大 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平吴后进爵当阳县侯,后征为司隶校尉。卒后追赠征 南大将军,谧成。 平江南时,吴中藏书所为其所有。 著有 春秋左氏经传集解 三十卷、 春秋释例 十五卷、 集十八卷。 晋书卷三四有传。 张华 ( 2 3 2 -3 0 0 ) , 字茂先, 范阳方城 ( 今河北固安) 人。 仕魏为太常博士, 除著作佐郎。 迁长史兼中书郎。入晋,拜黄门 侍郎, 封关内侯, 迁中书令, 加 散骑常侍,寻为度支尚书。伐吴有功,进封广武县侯,出为幽州都督,领护乌 桓校尉安北将军,征为太常。惠帝即位,以为太子少傅,拜右光禄大夫侍中、 中书监,后封壮武郡公,拜司空,领著作。为人雅爱书籍,博物洽闻。有 博 物志十卷、 杂记十五卷、 集十卷。 晋书卷三六有传。 褚陶 ( 约2 4 4 -3 0 0 ) ,字季雅。吴郡钱塘 ( 今浙江杭州) 人。少好学不倦。 官九真太守, 转中 尉。 晋灭吴,召补尚书郎.曾 注 褚氏家传一卷。 晋书 卷九二有传。 束哲 ( 2 6 5 -3 0 6 ) , 字广微,阳平元城 ( 今河北大名东) 人。 太康初年 ( 2 8 0 年) , 任著作佐郎、 博士、尚书郎。学识广博, 通古文字。 太康二年 ( 2 8 1 年) , 极郡竹书出土,束哲继卫桓之后,完成了 整理工作,并作考证。撰 七代通纪 及 晋书“ 纪” 、 “ 志” ,著有 发蒙记一卷, 集七卷。 晋书卷二一有 传。 东晋 应詹 ( 2 7 9 -3 3 1 ) ,字思远,汝南顿县 ( 今河南项城市南顿镇) 人。初辟公 府,迁太子舍人, 赵王伦以为征东长史。伦诛坐免,成都王颖辟为椽,刘弘请 为镇南长史, 迁南平太守。王澄为荆州, 假督南平、 天门、武陵三郡军事。山 简为镇南,假督五郡军事。元帝承制,以为建武将军,寻监巴东五郡军事,赐 第一章 士大夫的藏书活动 爵颖阳乡侯, 迁益州刺史,寻拜后军将军,出补吴国内史,免。 刘院请为 镇北 军司,加散骑常侍,累迁光禄勋,明帝以为都督前锋军事、护军将军假节.王 敦平,封观阳县侯, 迁使持节、都督江州诸军事、平南将军、江州刺史。咸和 六年卒,赠镇南大将军、仪同三司,谧日烈。有集五卷。 晋书卷七十有传。 殷允, 陈郡长平 ( 今河南西华东北) 人, 孝武时为豫章太守, 后拜太常, 有 集 十卷。 葛洪 ( 2 8 3 -3 6 3 , 一说3 4 3 ) , 字稚川, 号抱朴子, 丹阳句容 ( 今江苏句容) 人。 晋惠帝时为将兵都尉,迁伏波将军, 后参广州刺史稚含军事。东晋建国后, 镇压起义有功,赐爵关内侯。王导召为州主簿、司徒椽、咨议参军。又得干宝 荐为散骑常侍, 领大著作。 著有 抱朴子 、 金匾药方 、 肘后备急方和 西 京杂记等。 晋书卷七二有传。 邪俭之, 字处约,高平金乡 ( 今山东金乡) 人。官晋太子率更令。 工草书。 著有 述书赋注 。 晋书卷六七有传。 王昙首 ( 3 9 4 -4 3 0 ) , 琅娜临沂 ( 今山东临沂) 人。东晋安帝义熙 ( 4 0 5 - 4 1 8 ) 中, 辟琅娜大司马幕僚,历仕长史、侍中、太子詹事。先世家有藏书,兄 弟分财,昙首唯取图书。著有 文集二卷。 宋书卷六三有传。 宋、齐、梁、陈 陆澄 ( 4 2 5 -4 9 4 ) ,字彦渊, 吴郡吴 ( 今江苏苏州)人。少好学博览, 无所 不知。行坐眠食,手不释卷。起家太学博士。守泰始初,为尚书殿中郎。后转 给事中、秘书监。永明初,为度支尚 书,领国子祭酒。隆昌初,转光禄大夫。 卒,溢靖。家多坟籍,人所罕见。 撰地理书及杂传,死后乃出。 南齐书卷三 九、 南史卷四八有传。 王俭 ( 4 5 2 -4 8 9 ) ,字仲宝,琅娜临沂 ( 今山东临沂)人。在宋任秘书郎、 秘书承。 入齐为尚书左仆射,历侍中、尚书令、中书监。永明三年 ( 4 8 5年), 领国子祭酒,于宅开学士馆,悉以四部书充家。著有 尚书音义四卷、 礼论 要钞八十卷。 南齐书卷二三、 南史卷二二有传。 刘善明 4 3 2 -4 8 0 ) , 平原人。 仕宋为治中从事,举秀才,泰始中为宁 朔长 史、北海太守,除尚书金部郎,迁绥远将军、冀州刺史,除屯骑校尉,出为海 陵太守, 还为后军将军、直阁, 元徽中为辅国将军、西海太守, 行青冀二州刺 史,升明初,征为冠军将军、高帝镖骑谙议、南东海太守,行南徐州事,迁散 第一章 士大夫的藏书活动 骑常侍,领长水校尉、黄门郎, 领后军将军、太尉右司马. 齐受禅,为征虏将 军、淮南宣城二郡太守, 封新淦伯,卒。赠左将军、豫州刺史,溢烈伯。 卒后, 家无遗储,惟有书八千卷。著有文集十卷行于世。 南齐书卷二八有传。 沈约 ( 4 4 1 -5 1 3 ) , 字休文,吴兴武康 ( 今浙江德清西) 人, 历仕宋、 齐、 梁三代。在宋任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在齐任著作郎、尚书左垂, 骑司马 将军;齐梁之际, 萧衍重之, 封建昌 县侯,官至尚书左仆射,后迁尚书令,领 太子少傅,谧曰隐侯。好坟籍,晚年聚书至二万卷。有 溢法十卷、 四声 一卷、 晋书一百十一卷、 宋书一百卷、 齐纪二十卷、 高祖纪十四 卷、 宋世文章志三十卷、 迩言十卷、 俗说五卷、 杂说二卷、 神中 记 二卷、 袖中略集 一卷、 珠丛 一卷、 集钞 十卷、 集 一百一卷。 梁 书卷一三、 南史 卷五七有传. 崔祖思 (? -4 8 0 ) ,字敬元, 清河东武城 ( 今山东省武城西) 人。少有志 气, 好读书史。初为都昌 令。高帝在淮阴,祖思为上辅国主簿,甚见亲待迁齐 国内 史。帝受禅,除黄门侍郎。后为青冀二州刺史。有文集二十卷。 南齐书 卷二八有传。 崔慰祖 ( 4 6 5 -4 9 9 ) , 字悦宗, 清河东武城 ( 今山东省武城西) 人。 齐永明 中为奉朝请,历始安王抚军,行墨曹参军,转刑狱,兼记室。著 海岱志 ,起 太公迄西晋人物为四十卷,半未成。 南齐书卷五二有传。 任防 ( 4 6 0 -5 0 8 ) ,字彦异, 小字阿堆,乐安博昌 ( 今山 东寿光) 人。齐永 明初为丹阳主簿,后为竟陵王记室参军。历东宫书籍、中书监、扬州刺史。梁 武帝践柞,拜黄门 侍郎、 秘书监、新安太守。家虽贫,聚书至万余卷,率多异 本。 手自 校做秘阁四部篇卷,定其篇目,与殷钧同撰 四部目 录 。 所著有 杂 传二四七卷、 地记二五二卷、 文章缘起一卷、 文集三十四卷。 梁 书卷一四、 南史卷五九有传。 王僧孺 ( 4 6 5 -5 2 2 ) ,东海邦 ( 今山东郊城北) 人。 初仕齐为 太学博士,历 任晋安郡压, 侯官令、 钱塘令。 梁天监初 ( 5 0 2年) ,除临川王后军记室,待诏 文德省。出为南海太守,历中书侍郎,领著作、尚书右承,兼御史中垂。好坟 籍。聚书至万卷,与沈约、任防家相垮。著有 十八州谱七百一十卷、 东南 谱集抄十卷、 文集三十卷。 梁书卷三三、 南史卷五九有传。 张缅 ( 4 8 9 -5 3 1 ) ,字元长, 范阳 方城 ( 今河北固安)人。 初任秘书郎,出 为淮南太守,后迁侍中,未拜卒。缅性爱坟籍,聚书至万余卷。有 后汉纪 第一章 士大夫的藏书活动 四十卷、 晋书钞三十卷 、 文集五卷。 南史卷六五有传。 许亨 ( 5 1 6 -5 7 0 ) , 字亨通,高阳新城 ( 今河北新城)人。 初为邵陵王谙议 参军。入陈授中散大夫, 转卫尉卿。家有书万余卷。著 齐书并 志五十 卷、 梁史五十八卷。 北魏 常景 (? -5 5 0 ) , 字永昌。 河内 ( 今属河南省北部)人。北魏孝文帝时为 律博士,仕东魏官至车骑将军、右光禄大夫、加仪同三司。为人清俭自 守,不 营产业,耽好经史, 藏书盈车满架。著作有删正晋司空张华 博物志及 儒 林 、 列女传各数十篇。 李顺 (? 4 4 2 ) , 字德正,赵郡平棘 ( 今河北赵县南) 人,历任中书博士、 中书侍郎、后军将军, 赐爵平棘子,加奋威将军。博涉经史,有才策,知名于 世。 魏书卷三六、 北史卷三三有传。 宋睬,字体业,敦煌 ( 今甘肃敦煌)人,藏书数千卷。博通经史,诸子百 家无所不览。 魏书卷五二、 北史卷三四有传。 高间 (? -5 0 2 ) , 字阎 士, 渔阳雍奴 ( 今河北安次东) 人。初为中 书博士, 迁中书侍郎,后进爵为侯,官终太常卿。卒,溢曰文.所作军国书、檄、诏、 令、碑、颂、铭、赞凡百 有余篇,集为三十卷。 魏书卷五四、 北史卷三 四有传。 李冲 ( 4 5 0 - - 4 9 8 ) , 字思顺,陇西狄道 ( 今甘肃临河 l ) 人。北魏孝文帝初迁 秘书中散, 历秘书令、侍中、 太子太傅。 家饶书。 李彪 ( 4 4 4 -5 0 1 ) , 字道固, 顿丘卫国 ( 今山东章丘) 人。 少孤贫, 有大志, 笃学不倦,举孝廉。 魏孝文帝时,累迁秘书压,参著作事。迁御史中71 - ,以严 酷称。宣武帝时在秘书省,同王隐故事,白衣修史,除通直散骑常侍。卒,谧 刚宪,崔浩、高允撰国书,木为编年体,时事多遗落,三无一存。彪始奏从迁、 固之体,创为纪、 传、 表、志之目 。又述春秋三传,合成十卷。 其所著诗、颂、 赋、诛、章、奏、杂笔百余篇,亦有集行世。 魏书卷六二有传。 孙惠蔚 ( 4 5 2 -5 1 9 ) ,字叔炳, 武邑 武遂 今河北武强) 人,累代以儒学传 家。北魏孝文帝太和元年举孝廉,为中书博士,又转为皇宗博士。历任太庙令、 中散大夫正黄门侍郎、 著作郎。 但无所著述, “ 唯自 披其传注数行而己” 。宣武 帝时封为枣强县开国男, 食邑 二百户。孝明即位,出为平东将军、济州刺史。 第一章 士大夫的藏书活动 还,除 光禄大夫。 神龟元年卒。 赠大将军、流州刺史,溢曰戴。 北齐 李业兴( 4 8 4 -5 4 9 年) , 上党长子 ( 今山 西长子) 人。 师事徐遵明。 历任校 书郎、奉朝请、临淮王或骑兵参军、 广陵王渊外兵参军、著作佐郎、通直散骑 侍郎、宁朔将军、征虏将军、中散大夫、散骑侍郎、平东将军、光禄大夫等。 藏书近万卷,终身 “ 览读不息,多有异闻,诸儒服其渊博”, “ 学术精微,当 时莫及”。 魏书卷八四有传。 邢助 ( 4 9 6 -5 6 1 ) , 字子才,河间 郭 ( 今河北雄县州镇, 一说今河北任丘县 北) 人,魏光禄少卿虹第二子,小字吉,少时有避,遂不行名, 释巾魏宣武挽 郎,除奉朝请,迁著作佐郎:孝昌中,元罗请为青州司马,永安初,累迁中书 侍郎,普泰中, 兼给 事黄门 侍郎, 寻为散骑常侍; 太昌 初, 直内省,除卫将军、 国子祭酒,解职归;后为尚书令,加侍中,复解职归。文襄辅政,除给事黄门 侍郎,与温子升对为侍读、皇建中,出除镖骑将军。 西充州刺史, 武成时入为 中书令,迁太常卿兼中书监,摄国子祭酒, 后授特进, 有集三十卷。 北齐书 卷三十六、 北史卷四十三有传。 辛术 ( 5 0 0 - - 5 5 9 ) , 字怀哲,陇西狄道 ( 今甘肃临挑南)人,魏左光禄大夫 雄族叔,初为司空胃 曹参军,及迁邺,为起部郎,再迁尚书右承,出为清河大 守, 授并州长史;文 襄嗣事,累迁散骑常侍:武定末除东南道行台尚书, 封江 夏县男, 迁东徐州刺史,为淮南经略。齐受禅, 移镇广陵,征为殿中尚 书,领 太常卿,迁吏部尚书。藏书万余卷。 北齐书卷三八、 北史卷五十有传。 魏收 ( 5 0 6 -5 7 2 ) , 字伯起, 矩鹿下曲阳( 今河北平乡, 一说今河北晋县西) 人, 在北魏历任太学博士、散骑侍郎,典起居注, 并修国史,兼中书侍郎。 在 东魏,官至秘书监,兼著作郎,定州大中正。入北齐,任中书令,兼著作郎。 天保二年至五年 ( 5 5 1 -5 5 4 ) ,奉命编成 魏书1 3 0卷, 此后历任要职,加开 府仪同三司, 累迁尚 书右仆射, 位特进。 死后追赠司空尚书左仆射, 溢文贞。 北 齐书卷三七本传载有集7 0 卷, 隋书 经籍志著录为6 8 卷,大都佚失。 清 张溥辑 魏特进集一卷,入 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 陈元康 ( 5 0 7 -5 4 9 ) ,字长献,广宗 ( 今山东章丘)人,魏正光五年 ( 5 2 4 年)以军功赐爵临清县男,普泰中, 除主书, 加威烈将军。天平元年 ( 5 3 4 年) , 修起居注。 后历任司 徒府记室参军、 截州开府司马、 辅国 将军、相府功曹参军, 第一章 士大夫的藏书活动 北齐书卷二十四、 北史卷五十五有传。 祖班,字孝徽,范阳狄道人,一说酞县 ( 今河北定县) 人。 初任秘书郎, 馁于陆温, 拜尚书左仆射,后以 罪贬为徐州刺史,善文章,通音律。编有 修 文殿御览 . 北史卷四七、 北齐书卷三十九有传。 司马子瑞,天保 ( 5 5 0 -5 5 9 )初为尚书左垂,历定州长史,累迁吏部郎中、 司徒左长史、兼廷尉卿;乾明初领御史中垂,以 疾去职,就拜祠部尚书。卒赠 流州刺史, 谧曰文节。 求天下之书, 逢即抄录,成多书之家。 北齐书卷十八、 北史卷五四有传。 贺拔胜 (? -5 4 4 ) ,字破胡, 神武尖山 ( 今山西朔州) 人, 孝庄帝时, 加 通直散骑常侍、平南将军、光禄大夫:庄帝还宫,复加通直散骑常侍、征北将 军、金紫光禄大夫;寻除卫将军、加散骑常侍;节阂帝普泰初 ( 5 3 1年) ,进号 车骑大将军、右光禄大夫、仪同 三司;孝武帝时,使持节、侍中、膘骑大将军、 开府仪同三司。 有书千余卷。 魏书卷八十、 北史卷四九有传。 穆子容 (? -5 5 1 ) ,字山 行,代 ( 今山西大同) 人。历通直散骑常侍、平 东将军、中书侍郎、恒州大中正、汲郡太守。齐受禅,入为司农少卿, 卒于司 农卿。 少好学, 无所不览, 求天下书, 逢即写录, 藏书万余卷。 魏书 卷二七、 北史卷二十有传。 北周 张轨 ( ? -5 5 5 ) , 字元轨,济北临邑( 今山东临邑) 人。年幼好学,志识 开朗,尝游学洛阳。永安中入关投贺拔岳,任记室参军。后受到宇文氏信任, 历官郎中、中书舍人,封寿张子爵,出任河北郡守。后拜车骑大将军。 恭帝二 年 ( 5 5 5 年) ,卒于陇右长史任上。 周书卷三七、 北史卷七十有传。 蔡大宝 (? -5 6 5 ) ,字敬位,济阳考州 ( 今河南兰考)人。初为岳阳王萧 警侍读,继而为其记室,助萧誓建立附庸于北周的梁国,官至中权大将军,兼 吏部尚书, 封安丰县侯。有 尚书义疏三十卷。 北史卷九三、 周书卷 四八有传。 黎景熙 ?-5 6 8 ) ,字季明,河间郭县 ( 今河北任丘)人,历仕北魏、西 魏、北周, 周书卷四七、 北史卷八二有传。 第一章 士大夫的藏书活动 第二节 参与官府藏书 魏晋南北朝近四 个世纪的历史中, 政局分裂动荡,政权兴替频繁,一遇战 乱, 王室宫廷藏书便被大量破坏, 遭受损失。 西晋荀助编目 时有皇家藏书2 9 9 4 5 卷, 到东晋李充编目 时 就只剩下3 0 1 4 卷。梁初在宫内 文德殿列藏四 部书2 3 1 0 6 卷, 另收藏大批佛教经籍, 但侯景乱后却被焚一空。 梁元帝时曾 聚书1 4 万卷, 但在他投降前夕,却命人付之一炬。 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比南方更甚,图籍损 失 尤为严重。北周宫 廷藏书“ 保定之始,书止八千;后稍加增, 方盈万卷” 。 , 之前的北齐数量也很有限, “ 周武平齐,先封书府,所加旧 本, 才至五千” 。 而 已。因此,另一王朝建立之初或初步稳定时期, 往往下令征集图书,并设立专 门机构管理。官府藏书就在这种过程中旋聚旋失又旋失旋聚。 魏晋之前,官府藏书虽已 有固定处所,有特定官员负责管理,但真正产生 藏书机构,形成制度和加以 确立,却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先秦图书多藏于王 室宗庙,也有太史、内史等史官代理掌管的。秦开始藏书秘室,曹魏建立了秘 书、中外三阁收藏图书,并设置了主管机构,其长官始为秘书令,后改为秘书 监, 秘书制度开始建立。两晋基本上沿袭汉魏理念,创置秘书省,以兰台为外 台,以秘阁为内阁。 藏书处有秘阁、兰台、崇文院。南朝四 朝都设有秘阁典藏 图书,管理图书的机构基本上沿袭东晋,由秘书省主管,设秘书监,下设秘书 承、 秘书郎等职。北朝的藏书处,北魏有秘阁、东观,北齐有仁寿殿、文林殿、 麟趾殿,北周有虎门 殿、麟趾殿等,其机构设置与南朝相仿。 西汉成帝河平三年 ( 公元前2 6 年),刘向 父子曾主持对国家图书馆的藏书 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整理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优良的传统。东 汉、两晋、三国、南北朝政权依照刘向父子先例,做过大量的图书编辑整理工 作。 如 吴书 韦4传 称吴景帝孙休“ 命耀依刘向故事, 定众书” 。 隋书. 经 籍志序提到: “ 魏氏 代汉,采掇遗亡,藏在秘书、中、外三阁。魏秘书郎郑 默始制 中经。” 晋书 荀助传载,晋泰始十年 ( 公元2 7 4 年)荀助 “ 领 秘书监,与中书令张华,依刘向 别录,整理记籍。”“ 因魏 中经,更 著 新簿。” 东晋 大著作郎 李充将典籍 “ 删除烦重,以 类相 从, 分作四 部, 甚有条贯。秘阁以为永制。” 宋文帝元嘉三年 ( 公元 4 2 6年) 谢灵运 “ 征为秘 唐)魏微等撰: 隋书卷三二 ( 唐 ) ( 清 ) 魏微等撰: 隋书卷三二 经籍志 ,北京:中华书局, 经籍志 ,北京:中华书局, 严可均校辑: 全梁文卷六六,北京:中华书局,1 9 5 8 第 9 0 8 页。 第9 0 9 页。 年,第3 3 4 5 页。 第一章 士大夫的藏书活动 书监”, “ 使整理秘阁书,补足遗阀”。齐 “ 秘书承王亮、监谢拙等,并有新 进, 更撰目 录, ” 。 梁 朝藏 书则由 任防“ 手自 雌校” ,“ 由 是篇目 定焉” . 。 北 齐书 樊逊传载, 北齐文宣帝天保七年樊逊等人 “ 校定群书”,又引樊逊言: “ 向之故事,见存府阁,即欲刊定,必借众本。”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新出 土文献的重视和整理。晋太康二年 ( 公元 2 8 1年),汲郡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式版)DB15∕T 3217-2023 《内蒙古中西部苦豆子种植技术规程》
- 仪态要大方450字(8篇)
- 妇产科护理主管考试题库及答案
- 《三角形的性质与应用:三年级数学教学教案》
- 护理学结业考试题库及答案
- 大理高考试题及答案
- 《不同天气系统对气候的影响教案》
- 客户关系管理客户满意度调查模板
- 走出来就好800字7篇范文
- 《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应用:高中一年级数学教案》
- 2025年高考语文全国二卷真题拓展:语言文字运用“衔接+感情色彩+关联词语+错别字”
- 2025年司法考试题库(附答案)
- 仪表工安全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培训
- 光电检测技术及应用 周秀云
- 2025至2030中国糠醛衍生物市场未来趋势及发展态势展望报告
- VW 50134-EN-2024 PA6用于车辆内部外部的成品零件 材料要求
- 山东省国企资产管理办法
- 腮腺脓肿护理查房
- 美容中医技术课件
- 卸货流程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