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单核细胞PPT课件.ppt_第1页
传染性单核细胞PPT课件.ppt_第2页
传染性单核细胞PPT课件.ppt_第3页
传染性单核细胞PPT课件.ppt_第4页
传染性单核细胞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mononucleosis,1,一、概述,1.定义,由EB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淋巴细胞良性增生的传染病。,Self-limitingdisorderoflymphoidtissuecausedbyinfectionwithEpsteinBarrvirus(infectiousmononucleosis).Characterisedbytheappearanceofmanylargelymphoblastsinthecirculation.,2,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Epstein和Barr于1964年从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Burkittslymphoma)细胞培养中最早发现主要侵犯B细胞,3,EBV属疱疹病毒亚科,外层有囊膜,囊膜内是核衣壳,它是20面体,有160个壳粒,最内层为大分子的双链DNA。,EBV生物学性状,4,2.发病情况,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唾液传播,偶尔输血感染感染类型:增殖性感染:初次感染幼儿隐性感染多见青春期原发性感染50%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非增殖性感染:潜伏感染引起细胞转化恶性转化,5,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青春期初次感染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Burkitt瘤)发病前有重度EBV感染EBV引起细胞转化血清学证据:患儿体内EBV-Ab水平高瘤组织中EBVDNA和EBNA鼻咽癌:见于我国广东,广西,湖南瘤组织中有EBV-DNA,EBNA血清中EBV抗体增高鼻咽癌治疗好转后,EBV抗体水平,EB病毒感染所致疾病,6,发病机理:,唾液EB咽喉部淋巴组织病毒淋巴结良性增生B细胞T细胞自制,7,临床特点:,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部分患者有肝、脾肿大、皮疹,8,二、实验室检查,血象hemogram:起病一周内白细胞计数多为正常,继之逐渐增高。WBC1030109/LDCLC50%,伴有异型淋巴细胞增多,9,IM血象:I型异淋细胞,10,IM血象:异淋II型淋巴细胞,11,IM血象:DowneyIII型异型淋巴细胞,12,2.骨髓象bonemarrow:通常无特征性改变。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淋巴细胞可以增加,出现一定量的不典型淋巴细胞,不如血象明显。粒系、红系、巨核系无明显变化,13,IM骨髓象,14,IM骨髓象,15,3.微生物学检查,EBV分离培养困难血清试验serologicfinding,(1)嗜异性凝集试验heterophilagglutinationtest(2)鉴别吸收试验differentialabsorptiontest(3)单斑试验monospottest(4)EBV抗体测定antibodytoEBV,16,(1)嗜异性凝集试验(Pall-Bunelltest,P-B试验)属非特异性血清学试验。主要用于辅助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在发病早期,血清中出现一种能非特异地与绵羊红细胞发生凝集的异嗜性抗体。此抗体滴度在发病34周内达高峰,于恢复期迅速下降,不久消失。传单患者试验的阳性率达8095%.若效价在1:64以上则可疑为传单,结合临床及异型淋巴细胞的出现,具有诊断价值;效价在1:224以上则可诊断为传单。少数病例(约10%)嗜异性抗体出现时间较晚或持续时间过短,而且接受皮质类固醇治疗后该反应可消失,故阴性者不能排除此病。然而,在其他某些疾病如血清病、病毒性肝炎、风疹、结核病患者,也可呈阳性反应,此时应进一步作鉴别吸收试验。,17,鉴别吸收试验differentialabsorptiontest:,疾病嗜异性凝集素滴度豚鼠肾细胞吸收后牛RBC吸收传单不下降或部分下降下降血清病下降下降其他疾病下降下降,18,(3)单斑试验(monospottest)为测定嗜异性抗体的快速玻片凝集法。试验中以甲醛化马红细胞代替嗜异性凝集试验中的绵羊红细胞,以牛红细胞抗原取代牛红细胞。是诊断本病最常用的快速筛选试验。,19,抗原antigen抗体antibodyEB病毒核抗原(EBNA)在疾病早期出现,并长期存在膜抗原(MA)抗膜抗体是病毒的中和抗体,其高峰出现虽然较晚,但以后可持续终生早期抗原(EA)在疾病的急性期有80%的阳性率病壳抗原(VCA)IgM抗体急性期阳性率最高,急性期可首先出现,并很快达高滴定度,是传单患者急性期诊断的重要指标,以后在数周内消失。IgG抗体在发病两星期达高峰,以后以低水平存在持续终生,虽不能作为近期感染指标,但可用作流行病学调查。淋巴细胞决定抗原(LYDMA),20,EBV特异性抗原:潜伏感染:EBV核抗原(EBNA)增殖性感染:早期抗原(EA)衣壳抗原(VCA)膜抗原(MA),21,抗EBV抗体的阳性率出现时间及持续时间,*间接免疫荧光法*抗补体荧光免疫法,22,可用核酸杂交和PCR等方法检测细胞内EBV基因组及其表达产物,23,4.肝功能测定5.脑脊液检查6.尿液检查,24,三、诊断及鉴别诊断,诊断1.临床表现2.实验室检查(1)血象(2)嗜异性凝集试验、鉴别吸收试验(3)抗EB病毒抗体检查3.排除其他淋巴细胞增多疾病鉴别诊断,25,传单和急淋、传淋的鉴别,传单急淋传淋发热常持续13周持续不规则发热无或暂短发热淋巴结肿大有有无脾肿大2575%有有无传染性小无大白细胞计数中等度增多从减少到极度显著增多增多有诊断价值细胞异型淋巴细胞原淋、幼淋正常成熟小淋巴贫血无有无血小板减少一般无有无骨髓象有异型淋巴原淋+幼淋显著正常小淋巴细胞细胞增多增多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阴性阴性预后良好不良良好,26,四、治疗,1.支持疗法2.抗生素3.肾上腺皮质激素4.丙种球蛋白5.抗病毒制剂6.防治并发症,27,疗效标准1、治愈患者全面符合下述标准(1)症状与体征消失(2)血象和肝功能等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3)并发症治愈(4)观察一个月无复发2、好转患者符合下述标准,并维持三个月以上(1)症状与体征好转(2)血象与肝功能等实验室检查好转(3)并发症好转或治愈3、无效患者除下述标准外,血清学检查EB病毒早期抗体的存在也是预后不佳的依据(1)症状与体征无好转或恶化(2)血象与肝功能等实验室检查无好转或恶化(3)并发症发生或恶化,28,五、预后,29,六、防治国内试验研制的EBV疫苗,用以预防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考虑用于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和鼻咽癌的免疫预防。,30,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急性感染性疾病,无皮疹排除急性皮疹性传染病,无腮腺肿大、疼痛排除流行性腮腺炎,无药物过敏史排除药物过敏引起的淋巴细胞增多,巨细胞病毒感染、传淋、急淋、急性扁桃体炎、结核,排除,鉴别,31,类白血病反应,Leukomoidreaction,32,一、概述,1.定义机体受某些疾病或外界因素激发后,造血组织出现的一种异常反应,其血象类似白血病,但非白血病。,33,2.特点,外周血出现幼稚细胞而白细胞值高低不一,或外周血不见幼稚细胞但白细胞显著增高(50109/L)幼稚细胞百分比常不高,NAP积分明显升高多有明显病因原发疾病好转或解除后,可迅速自愈,预后良好,34,二、发病机制,1.细胞调控机制改变2.髓外造血3.血细胞的再分布,35,三、分型与诊断,按外周血白细胞多少分白细胞增多型白细胞不增多型(50109/L或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0109/L临床分类中性分叶不同中幼粒细胞、晚幼程度左移粒细胞、杆状核、分叶核为主,同时有嗜酸、嗜碱增多血小板无明显变化可以下降红细胞无明显变化可以下降NAP积分明显增加下降或0Ph染色体无90%以上病例有,44,(2)淋巴细胞型类白反应血象白细胞明显增多大于50109/L,其中淋巴细胞40%以上;或白细胞小于50109/L,其中异形淋巴细胞应大于20%以上,并有幼稚淋巴细胞出现。,45,血象:,46,血象:,47,(3)单核细胞型类白反应血象白细胞大于30109/L,单核细胞大于30%;若白细胞小于30109/L,幼单细胞应5%。,48,血象:,49,(4)嗜酸性粒细胞类白反应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加,但无幼稚嗜酸粒细胞出现;骨髓中原始细胞比例不增加,嗜酸粒细胞形态无异常。,50,血象:,51,(5)浆细胞型类白反应白细胞总数增多或不增多,外周血浆细胞2%。,52,(6)红白血病型类白反应外周血白细胞及有核红细胞总数50109/L,并有幼稚粒细胞;若白细胞总2%。骨髓中除粒细胞系增生外,尚有红细胞系增生。,53,血象:,54,五、类白血病和白血病的鉴别诊断,55,粒细胞减少症,Granulocytopernia,56,一、概述,1.定义外周血中持续粒细胞低于2.0109/L即粒细胞减少症;持续粒细胞低于(0.51.0)109/L即粒细胞缺乏症。,57,2.病因和发病机制,粒细胞生成后体内分布情况:循环池进入外周血骨髓中成熟粒细胞边缘池(贮备池)进入组织,58,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骨髓受损伤其他:脾亢、免疫因素、遗传因素原因不明,59,3.临床表现,非特异性表现粒细胞缺乏时,严重感染症状,60,二、实验室检查,1.外周血2.骨髓象见图3.粒细胞功能检查吞噬、分泌活性物质、趋化作用4.粒细胞分布及贮备量检查边缘池、贮备池检查下一张,61,血象:白细胞减少,62,血象:白细胞减少,63,血象:粒缺,64,骨髓象:白细胞减少,65,骨髓象:粒缺,66,骨髓象:粒缺,67,骨髓象:粒缺,返回,68,三、治疗,去除病因治疗原发病防治感染升粒细胞药物输注粒细胞免疫抑制剂基因骨髓移植脾切除,69,脾功能亢进,hypersplenism,70,定义:,脾亢是一种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脾肿大,一或多种血细胞减少,而骨髓造血细胞则相应增生;脾切除后血象恢复,症状缓解。,71,脾亢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体检时发现脾肿大做血常规时,外周血红、白、血小板至少一项减少脾切除后,外周血及骨髓内的造血细胞恢复正常,72,临床分类,原发性继发性,73,发病机制,过分阻留吞噬学说体液学说,74,临床表现:,75,实验室检查,血象:可呈全血细胞减少,或至少一系统血细胞的减少。骨髓象: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外周血某一系统的细胞减少,则骨髓内与其相应系统的细胞增生,但一般有成熟障碍。红细胞寿命测定脾容积检测超声波检查和CT检查,76,传单有诊断意义的细胞是:A、原始淋巴细胞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