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词两首》教案语文版.doc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词两首》教案语文版.doc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词两首》教案语文版.doc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词两首》教案语文版.doc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词两首》教案语文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词两首教学目的1. 学习阅读词的方法,了解词的格式。2. 体会毛泽东诗词的风格和境界。重点难点体会毛泽东诗词的风格和境界。电教方式多媒体德育要点学习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学习毛泽东的胸怀。教时安排本课共3课时。教 学 过 程基 本 内 容补充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背诵忆秦娥.娄山关2、写作背景 1935年1月16日至18日,遵义会议开了三天,随后红军经娄山关北上四川,想和张国焘的红四方面军会合。2月5日,博古把军事指挥权正式移交给毛泽东。毛泽东率军攻打失利,于是,他当机立断,决定放弃和张国焘会合这一长征初始目标,回贵州攻打战斗力薄弱的黔军。这是长征途中最重大的战略转折。黔军企图凭娄山关天险力阻红军,会合川军、滇军和中央军聚歼红军于云、贵、川交界处。彭德怀亲自带兵急行军在2月26日下午抢占娄山关,接着几天,又在娄山关周围歼敌二个师,取得了自从惨败湘江,损失一半人马以来的长征途上的第一个大胜利。这首词作于2月26日左右。二听录音,初步感知课文 要求:1、把握节奏 2、感知诗中流露的感情三研读课文1分析上阕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点明时间:残月天边明的拂晓时刻交代环境:西风凛冽,天宇辽阔,雁声嘹唳,寒霜铺地,残月如钩 “烈”字,让人犹如置身凛冽的西风之中,平添悲壮。作用: 以西风、霜天、残月、雁叫等事物构成色彩浓烈的画面,造成紧张热烈而又带几分肃穆的气氛,以此烘托行军急速、机动灵活、勇往直前的红军队伍。含蓄地刻画了红军在艰苦的环境中不畏严寒、不怕困难的英雄气概。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碎”:在诗中有“细碎”的意思,通过细碎、的马蹄声表现了红军行军之急、行军之速。“咽”在诗中是用来形容晨风中军号的声音时断时续。通过这个词,既表现出红军斗争生活的艰苦卓绝,又渲染了行军途中庄严肃穆的气氛。 从听觉上来写行军。不见其人,只闻其声,在声音的描绘中自然的刻画了红军的 英勇形象和他们的精神风貌。同时对行军中独有的两种声音马蹄声和喇叭声的形象的描绘,也渲染了进军途中庄严肃穆的气氛。上阕是写红军在娄山关战斗中行军的情景。2、分析下阕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真如铁”:代用杜甫的潼关吏“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比喻娄山关的险固。“漫道”:表现红军对自然险阻的藐视,对顽抗之敌的鄙视。“从头”:隐喻遵义会议后,中国革命开始了新的征程。这两句是全词的中心。第一句写娄山关之险要,是为了反衬红军从头越的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的自豪。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红军跃上娄山关之见,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波澜壮阔色彩浓烈、气势雄浑的图景。既写实,又在实感之外,寓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如海的苍山象征革命征途上还会遇到更多的关隘,面临更多的困难;如血的残阳象征革命的胜利需要红军战士浴血奋战、前仆后继,辉煌的胜利是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预示着未来斗争的艰辛和曲折。下阕写战斗结束后红军越过娄山关时的情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两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极为广泛。当我们在生活与工作中遇到挫折或困难时,我们情不自禁或下意识地说出这两句诗,以此来表达我们心中强烈的感受,以及我们将暗自下定决心,树立必胜之决心,克服万重困难,以至于最后获得成功。它对于升华我们的精神起到了某种神奇般的效应,有某种神秘的符语般的力量。四小结:1、两种风格(上片的悲凉沉郁与下片的雄劲豪放)融成一体。2、手法上明暗虚实巧妙结合。明写自然景物,暗写红军的革命精神;实写行军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虚写娄山关的激战3、以景传情,景情并茂。4、既炼字(碎、咽)又炼句(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深化主题。第二课时一导入1、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面对祖国壮丽山河,他意气风发,一气呵成写下这首不朽名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去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诗人柳亚子向毛泽东“索句”,毛泽东就赠以沁园春雪。随后在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整个重庆山城都轰动了。蒋介石气急败坏,要求他的御用文人日夜埋头写作以写出一首在气势上和意境上胜过这首词的词。然而,那些御用文人挖空心思、绞尽脑汁也没有写出来2、词的知识古代一种韵文形式,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句子、字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可以唱,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名称叫词牌,如:浪淘沙、如梦令等。词可以没有题目;如果有题目,写在词牌后面。二欣赏诗歌1、朗读吟诵感受诗歌的音韵美(1)欣赏朗读(2)朗读指导(见课件)2、咬文嚼字感受诗歌的语言美(1)问题1: 从雪入题,写了雪中的哪些景物 ?长城 黄河 群山 高原问题2: 由眼前的景物联想到了哪些内容?联想到晴天雪景问题3: 上下阕是如何过渡连贯起来的?用“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承上启下问题4: 最能表现中心的是哪一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2)体会下面加点字的妙处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2)欲与天公试比高。3)惜秦皇汉武,略输文才,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4)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3、联想想象感受诗歌的图画美按下面各题的题意填空:()诗人由积雪覆盖的群山和丘林,联想到( )。()诗人在大雪纷飞中,联想到天晴后( )的景象。()诗人由历代帝王,联想到今天的( )。 第三课时一朗读诗词沁园春.雪二品读欣赏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降雪冰冻地区之广、寒冷程度之烈望长城内外,惟余茫茫,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望”是领字,点明所写是远望所见。具体铺陈雪中的北国奇景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想象中的雪景,是对美好未来的展望。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承上启下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惜”总领字,引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惜”中含褒,肯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人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而且是无数英雄之中的杰出者,他们具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过巨大的影响;“惜”中有贬,委婉地批评这些英雄的不足,他们不擅“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也欠缺;“惜”中寓志,蕴含后来者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略输”、“稍逊”褒中含贬;“只识”含有藐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全词的中心句。颂扬当今为人民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三归纳小结 沁园春 雪全词融写景、抒情和议论于一体,把写景咏史巧妙地结合起来,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歌颂当代英雄,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感情和伟大的抱负,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博大胸怀,具有扣人心弦的力量,成为一首气吞山河、雄视千古的“绝唱”。四拓展延伸一样沁园春,别样词人心毛泽东词二首的比较解读毛泽东一生作词,以“沁园春”作词牌的仅有两首。即写于1925年的沁园春长沙和1936年的沁园春雪。从比较角度对两首词加以解读,很有意义,由此会对词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定思想,不同心绪产生新的理解和体味。1925年,毛泽东时年32岁,。因在湖南从事农运,为军阀赵恒锡所搜捕,于是间道长沙前往广东。在一派深浓的秋意中,独自一人重游湘江橘子洲。目睹眼前秋景,遥想国事纷纭,清寒肃杀中,刚过而立的毛泽东难免怅然,感从中来,于是写下了沁园春长沙一词。此时的中国,国父孙中山溘然病逝北京,以五卅为契机的工农运动正风起云涌,国共虽已统一,但革命的统一阵线由谁来领导,尚存分歧。特别是词人自己,在1923年和1925年两次入湘,均被当时称霸湖南的军阀赵恒锡所追捕,用他自己的话说:“在仅仅几个月内,我们组织了二十几个以上的农民协会,同时引起了地主的怨毒,要求将我逮捕。赵省长派兵来抓我,我逃到广州。”(毛泽东自传)而在党内,1925年1 月11日至22日, 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不仅没出席,而且连委员都被选掉。一九五八年,毛泽东在对自己的诗词作的一些“自注”中,曾有言道:“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前夕,心情怆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所以,以此来体味词人此时此景的心境,不难理解他面对自然霜天:山红江碧,鹰击鱼翔,万类自由,由不得要“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其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丝丝怅然,感人至今。历史转眼,已过十年。1936年的毛泽东早过不惑之年。43岁的毛泽东不似当年,胜似当年。从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扎根井冈,再到瑞金红色根据地,经过五次反“围剿”,长征西进,胜利到达陕北。十余年的枪林弹雨,毛泽东已从一个才华横溢,热情奔放的青年革命者锤炼成长为雄才大略,傲视千古的革命政治家。所以,这年毛泽东在陕北清涧即将奔赴抗日前线时,一次雪后登高望远,写下的沁园春雪,情怀为之一变。即使今天展卷阅读,一种磅礴大气,依然力透纸背,扑面而来,令人震荡。北国雪景,天寒地冻,但在作者笔下,却透出一股掩藏不住的荡气豪情,视野之开阔,心胸之博大,古今罕见,难以企及。如果说在长沙一词中,作者还是人在景中,羡慕鱼鹰万类,竞争自由的话;到了雪中,作者则是人在景上,俯视高山大河,豪气直冲云天。全词一扫当年几丝怅意。作者下笔也已不是“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而是“欲与天公试比高。”作者壮怀激荡,豪迈高歌:“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前夕和三七年抗战爆发之前,青年毛泽东和中年毛泽东的不同心绪由此可见一斑。附沁园春 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播放娄山关战斗视频简介背景播放录音分析上阕分析下阕小结 朗读作业设计一忆秦娥.娄山关1、填空:这首词的词牌是_,它跟词的_有关;词题是_,它跟词的_有关。这首词中押韵的字是:_、_、_、_、_、 _。这种韵,在古代四声中属于_声韵。 “霜晨月。霜晨月”“从头越。从头越”这种形式叫_,其作用是_。2、说说你对下面两组意象的理解“马蹄”“喇叭”:_“苍山”“残阳”:_这首词的基调有下面三种说法,选出正确答案,并说明理由。 A悲凄 B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