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法学专业论文)论公民刑事诉讼权.pdf_第1页
(诉讼法学专业论文)论公民刑事诉讼权.pdf_第2页
(诉讼法学专业论文)论公民刑事诉讼权.pdf_第3页
(诉讼法学专业论文)论公民刑事诉讼权.pdf_第4页
(诉讼法学专业论文)论公民刑事诉讼权.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随着世界范围内人权思潮的兴起,公民个体权利的自我保护和救济意识大大 增强。在刑事诉讼领域内,实现公民权利自我保护与救济的关键权利公民刑 事诉讼权成为了法治发达国家关注与研究的焦点。,从2 0 世纪发达国家的法治实践 来看,公民刑事诉讼权已走向了宪法化和国际化时发展方向,成为不少国家司法 制度设计与改革的基本出发点与归宿,他的确立和发展确也推进了法治发达国家 司法民主化的进程。这种从权利而非权力的角度研究刑事诉讼并构建刑事司法制 度和程序将深化人们对刑事诉讼渊源、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有益于实现惩罚犯 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的现代刑诉价值目标,也有益于完善国家司法权力的合理运作 及设置科学的制约机制。显然,这样一项普适性权利的理论及相应之运作实践, 也会给今天的中国司法改革带来启遭。l 本文拟就从以下几个部分对该权利进行探 , 讨: 第一部分:导言,于中西方司法理念对比中引出公民刑事诉讼权。 第二部分:公民刑事诉讼权概述f 该部分从其概念入手,具体分析该权利的 内涵、权利主体和外在表现形式,并将之与诉讼权利做一比较,突出其是保护公 民公法上实体权益的关键权利。a 一、p 一 第三部分:公民刑事诉讼权的历史演进过程。f ,公民刑事诉讼权经历了一个从 蒙昧和自发到受剥夺和限制,及至最终被宪法确立弄充分保障的发展过程。,一 第四部分:公民刑事诉讼权被确立和发展的法理分析。f ,该部分阐明了公民刑 事诉讼权的理论基础:公民刑事诉讼权源于人权理念,他的确立和发展是国家“公 力救济”的必然结果;是实现权力制约的法治原理的需要;也是提倡个体利益的 现代价值观的要求。并从现实角度剖析了其在保护权益、维护秩序、促进法律观 念前进及维护宪政等方面的价值。 第五部分:我国公民刑事诉讼权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该部分评述了公民刑 事诉讼权在我国的发展现状,肯定了我国近年来关注公民刑事诉讼权的一些刑事 司法改革措施和相应的立法实践,同时也指出了其间存在的立法不足及制度缺陷。r 第六部分:我国公民刑事诉讼权的未来之路。该部分结合国外有益经验,针 对我国的现实状况:观念陈i n 、立法不足及制度缺陷等问题,对我国公民刑事诉 讼权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设想。) r 并“ 第七部分:结语。 买蝴 : ,云氏 一p - _ _ ,翱! 渺 一一d p 一 a b s t r a c t w i t ht h e r i s eo ft h e i d e o l o g i c a l t r e n do fh u m a nr i g h t s i nt h ew o r l d ,t h e c o n s c i o u s h e s s o f s e l f - p r o t e c t i o n a n d r e l i e v i n g o fc i t i z e n si n d i v i d u a l r i g h t s a r e s t r e n g t h e n e dg r e a t l y i n t h ec r i m e p r o c e d u r e ,t h ek e yr i g h t t h a tc a r lr e a l i z e s e l f - p r o t e c t i o n a n dr e l i e v i n go fc i t i z e n si n d i v i d u a lr i g h t s _ t h ec i t i z e n s r i g h tt o c r i m i n a ls u i th a sb e c o m et h ef o c u st ow h i c ht h ed e v e l o p e dc o u n t i e sg o v e r n e db yl a w p a yc l o s ea t t e n t i o nw i t hg r e a tr e s e a r c he f f o r t s a c c o r d i n g t ot h el e g a lp r a c t i c eo ft h e d e v e l o p e dc o u n t r yg o v e r n e db yl a wi nt h e2 0 t hc e n t u r y , t h ec i t i z e n s f i g h tt oc r i m i n a l s u i th a sm o v e dt o w a r d sc o n s t i t u t i o n a l i z e da n d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i z e dt r e n d ,a n db e c o m ea b a s i cs t a r t i n gp o i n ta n dt h ef i n a lg o a la sw e l l ,w h e nm a n yc o u n t r i e sd e s i g na n dr e f o r m j u d i c i a ls y s t e m i n d e e d ,i t s 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h a sa d v a n c e dj u d i c i a l d e m o c r a t i z a t i o no f d e v e l o p e dc o u n t r yg o v e m e db y l a w 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 ,f r o mr i g h tb u t n o tp o w e r , t or e s e a r c hc r i m i n a lp r o c e d u r ea n db u i l d j u d i c i a ls y s t e ma n dp r o c e d u r e ,w i l l d e e p e np e o p l e s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 c r i m i n a lp r o c e d u r e so r i g i n ,e s s e n c ea n dr e g u l a t i o n , w h i c hi sb e n e f i c i a lt or e a l i z et h em o d e r nc r i m i n a lp r o c e d u r e sg o a lo f p u n i s h i n gc r i m e s a n de n s u r i n gh u m a nr i g h t sw i t he q u a li m p o r t a n c e ,a n db e n e f i c i a lt o p e r f e c tn a t i o n a l j u d i c i a lp o w e r so p e r a t i o nr a t i o n a l l y a n ds e tu ps c i e n t i f i cr e s t r i c t i v em e c h a n i s mo f p o w e r , t o o o b v i o u s l y , t h et h e o r y a n d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o p e r a t i o np r a c t i c eo fs u c ha g e n e r a l l ya p p l i e df i g h t ,w i l lb r i n gi n s p i r a t i o nt ot o d a y sj u d i c i a lr e f o r mi nc h i n a ,t o o t h i sd i s s e r t a t i o nf o c u s e so nt h ed i s c u s s i o no f t h i sr i g h ti ns e v e r a l a s p e c t s : p a r t o n e :i n 仃o d u c t i o n ,p r o p o s e s t h e c i t i z e n s r i g h t t oc r i m i n a ls u i tw h i l e c o m p a r i n g t h e j u d i c a l i d e a o f o u rc o u n t r y w i t h t h a t o f t h e w e s t e r n c o u n t r y p a r tt w o :t h es u r v e yo ft h e c i t i z e n s r i g h t t oc r i m i n a l s u i t ,s t a r t i n g f r o mi t s c o n c e p t ,t h i sp a r tm a k e s ac o n c r e t ea n a l y s i so f i n t e n t i o n ,s u b j e c to fr i g h ta n de x t e r n a l f o r m o f e x p r e s s i o no f t h i sr i g h t ,c o m p a r e si tw i t hp r o c e d u r a lr i g h t ,a n ds l r e s s e si ta sk e y r i g h tt op r o t e c tc i t i z e ne n t i t yr i g h t sa n di n t e r e s t sa tt h ep u b l i cl a w p a r tt h r e e :t h eh i s t o r i c a lg r a d u a l p r o g r e s so f t h ec i t i z e n sc r i m i n a ls u i tf i g h t t h e c i t i z e n s r i g h tt oc r i m i n a ls u i te x p e r i e n c e dad e v e l o p i n gp r o c e s sf r o mu n c i v i l i z a t i o na n d s p o n t a n e i t yt od e p r i v a t i o na n dr e s l x a i n t ,u pt ot h es t a t et h a tt h i sf i g h ti se s t a b l i s h e db y t h ec o n s t i t u t i o nf i n a l l ya n d f u l l ye n s u r e d , p a r tf o u r :t h ej u r i s p r u d e n c ea n a l y s i so f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t h e c i t i z e n s r i g h tt oc r i m i a ls u i t t h i sp a r th a se x p o u n d e dt h et h e o r e t i c a lf o u n d a t i o no ft h e c i t i z e n s r i g h tt oc r i m i a ls u i t :t h ec i t i z e n s r i g h t t oc r i m i a ls u i tc o m e sf r o mt h et h e o r yo f h u m a n r i g h t s ,i t s 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i st h ei n e v i t a b l er e s u l to f i m p l e m e n t i n g ”c o m m o ns t r e n g t hr e l i e v e ”;i san e e do fr e a l i z i n gal e g a lp r i n c i p l eo f p o w e rr e s t r i c t i o n ;i sar e q u e s t f o rt h em o d e mv a l u e so fr e c o m m e n d i n gi n d i v i d u a lr i g h t s t o o a n df r o mt h er e a l i s t i ca n g l e ,t h i sp a r ta n a l y s e st h ev a l u eo ft h i sr i g h ti np r o t e c t i n g t h er i g h t sa n di n t e r e s t s ,m a i n t a i n i n go r d e r , p r o m o t i n gt h el e g a li d e at oa d v a n c ea n d s a f e g u a r d i n gt h e c o n s t i t u t i o n a lg o v e r n m e n t p a r tf i v e :t h ec u r r e n ts i t u a t i o no ft h ec i t i z e n s r i g h tt oc r i m i a ls u i ti no u rc o u n t r y a n de x i s t i n gp r o b l e m t h i sp a r tc o m m e n t st h ec u r r e n ts i t u a t i o no ft h ec i t i z e n s t i g h tt o c r i m i a ls u i ti no u rc o u n t r y , ,h a v ea f f i r m e ds o m ec r i m i n a lj u d i c i a lr e f o r mm e a s u r e sa n d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l e g i s l a t i v ep r a c t i c e so fo u rc o u n t r y o nt h ec i t i z e n s r i g h tt oc r i m i a ls u i t t h a to u rc o u n t r yp a yc l o s ea t t e n t i o nt o ,i nr e c e n ty e a r s ,a n dp o i n t so u te x i s t i n gl e g i s l a t e i n s u f f i c i e n ta n ds y s t e md e f e c ta m o n gt h e ma tt h es a m et i m e p a r ts i x :w a yi nt h ef u t u r eo f t h e c i t i z e n s t i g h tt oc t i m i a ls u i ti no u rc o u n t r y t h i s p a r tc o m b i n e sb e n e f i t t i n ge x p e r i e n c ef r o ma b r o a d ,d i r e c ta g a i n s tt h er e a l i s t i cs t a t eo f o u r c o u n t r y :i d e ao u t m o d e d ,l e g i s l a t ei n s u f f i c i e n ta n ds y s t e md e f e c t e t c ,p r o p o s e s i m a g i n i n gt ot h ed e v e l o p i n go f d e c i t i z e n s t i g h tt oc r i m i a ls u i ti no u rc o u n t r y p a r ts e v e n :c o n c l u s i o n 导言 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是从特定的历史时期发展起来的,出于社会稳定、政治 稳定的需要以及刑事诉讼法仅是司法机关实施刑法实现国家刑罚权的工具这一思 维定势,我国传统诉讼理论就将惩罚犯罪视为刑事诉讼首要而唯一的目标。由此 构建的刑事诉讼体现出以下的特征:重打击、惩罚而轻保护;重司法机关的权力 而轻当事人的权利;重整体利益而轻个体利益。在这种传统诉讼理念的影响下, 刑事诉讼权被认为是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和条件开启诉 讼追究犯罪的权力。如何有效地运作公、检、法机关的这些权力来惩罚犯罪成为 当时我国刑事司法制度和程序设计的出发点和核心。与之相反,受西方传统个人 本位价值观的影响,并顺应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民主政治的要求,西方法治发达 国家就形成了以权利为中心的司法理念。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法治发达国家从 权利的角度解读刑事诉讼权为公民所享有的为保护其公法上实体权益而开启诉讼 救济程序的权利,并且将确立和保障公民充分行使刑事诉讼权作为刑事司法制度 设计的重心和出发点。现代社会正处于走向权利的时代,现代社会的法律被普遍 认为是权利本位的法律。而“权利本位的法律精神意味着:公民的权利是国家权 力的源泉,也是国家权力配置和运作的目的和界限,在权利与权力的关系中, 主张权利本位,反对权力本位,意在把权利从权力中解放出来,”因而这种从权 利角度而非权力角度研究刑事诉讼更有助于深化人们对刑事诉讼渊源、本质及其 规律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构建刑事司法制度和程序,一方面有益于实现惩罚犯罪 与保障人权并重的现代诉讼价值目标:另一方面也有益于完善国家司法权力的合 理运作及设置科学的制约机制。显然,我国传统的刑事诉讼观念已不适应时代的 需求,而刑事诉讼权从权力观念转向权利观念则顺应了现代法治社会的发展要求, 也是刑事诉讼理论和制度前进的必然选择。因而要推进我国刑事司法民主化、科 学化的进程,我们就应从探讨和研究公民刑事诉讼权的有关理论开始。 一公民刑事诉讼权概述 ( 一) 公民刑事诉讼权的概念 所谓公民刑事诉讼权,是指公民在其公法上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所享有的请 求司法机关通过诉讼的方式予以保护和救济的权利。换而言之,即为了保护自己 受侵害的公法上实体权益,公民拥有启动司法救济程序的权利。在把握这一权利 。张文显著: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法律出版社,1 9 9 6 年版,第5 0 7 页。 i 概念的涵义时应注意:首先,该权利是公民保护自己公法上实体权益的关键权利。 因为,在一个法治的国家中,运用法律来解决纠纷已成为社会公认的对权利救济 的最广泛和最终的手段。当公民个体权益受侵害时,使其难以恢复的首要因素是 无法“接近法院”或者说是无法开启司法程序,其次才是审判不公正或是法律使 用不当等原因。因而公民行使刑事诉讼权“打开法院大门”是保护和救济其公法 上实体权益的关键。这里所说的实体权益包括受犯罪侵害和受诉讼威胁的生命、 财产、自由等等。其次,公民行使刑事诉讼权的具体方式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 这与刑事诉讼的性质有关。在刑诉中犯罪首先被认为是对国家和社会利益的侵犯, 其次才是涉及损害当事人的私人权益,基于保护社会整体利益及国家拥有强大的 追诉能力的双重考虑,现代法治国家多数都奉行国家起诉原则。虽然各国具体制 度有所差异但总的来说是偏重由公诉机关代表国家和被害人对犯罪进行追诉,拥 有对多数诉讼的发动权,有时后续的二审和再审程序也由公诉机关开启。因而公 民在行使刑事诉讼权时就分为向法院提起诉讼开启审判的直接方式和向国家追诉 机关要求司法救济,借助公诉权发动诉讼的间接方式。最后,公民刑事诉讼权的 充分行使和实现保护实体利益的目的,依赖国家审判权的保障。作为国家公权力 在解决纠纷领域的运用,审判权既是法院的职权,也是法院的职责。那么公民行 使刑事诉讼权( 不论是运用自诉权还是借助公诉权) 将争端引渡到审判权面前, 首先法院有审判的职责和义务,也就是说,对于依法提起的诉讼,法院必须开启 审判不得随意拒绝;更为重要的是法院负有依法公正审判的职责和权限,只有对 案件公正审判才能实现公民行使刑事诉讼权保护和恢复实体权益的目的。所以说, 审判机关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力,履行审判职责是公民刑事诉讼权得以行使和实 现的保障。 ( 二) 公民刑事诉讼权的具体内容 界定了公民刑事诉讼权的概念,明确了其内涵,也就为我们探讨其具体内容 奠定了基础。公民刑事诉讼权的具体内容归根到底就是包含“谁享有这样的权利” 即权利主体和“享有哪些权利”即权利的外化表现形式这两个问题。下面笔者就 此逐一进行分析。 1 公民刑事诉讼权的权利主体从公民刑事诉讼权的概念看,“公法上的权益 :虿垫苎国事童争塑里塞塑量孕则略有不同,有实行“起诉独占主义”的如日本,犯罪不论轻重一律由检察 丰几鲞碧孽;粤喜誊尊甲窭孽篓垫主、被害人起诉为辅原则的如苏联和我国,犯罪多数专由检察机关代裹苗篆 孥塞塑咎尘骜,! 查利苎壁至楚密、社会危害性较小的犯罪可由被害人起诉;还有实行国家与民度螽须磊 曼塑舞诉曼型尊如美国,善国联邦及实行大陪审团制度的州,检察官只对非重罪的案件行使矗诉覆:斋哥主 罪案件,检察官只有起诉的动议权和执行权,拥有起诉决定权的是大陪审团。 一。一 受侵害,是权利主体享有该权利的前提条件,因而简单的说,公民刑事诉讼权的 权利主体就为公法上实体权益受侵害的公民。需要注意的是,“公法上的权益受侵 害,既包括生命、自由、财产等实体利益受到犯罪活动的侵犯,也包括其受到诉 讼活动可能错误或不当的威胁。所以不能单纯地仅认定受犯罪侵害的被害人为公 民刑事诉讼权的主体,在诉讼活动错误或不当的情况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被不起诉人的实体权益都有遭受侵害的可能,被害人的实体利益更可能因此受到 二次伤害,因而他们都有权享有公民刑事诉讼权,成为该权利的主体。 2 公民刑事诉讼权的外化表现形式简单的说,公民刑事诉讼权就是公民为 了保护自己实体权益要求司法机关开启诉讼救济程序的权利。对应这一概念,该 权利的外化表现形式应包括:被害人。对犯罪的追诉权,在刑事诉讼中,被害人 的权益遭受犯罪行为的直接侵害,因而其对犯罪的追诉权无庸质疑应属于公民刑 事诉讼权。具体来看,其又分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权利即自诉权和请求司法 机关提起诉讼、间接发动审判程序的权利包括控告权、报案权。前者体现在自诉 程序中,后者体现在公诉程序中。而作为侵害方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通常其 既无提起诉讼的要求更无提起诉讼的必要,所以此时其不应享有开启诉讼的权利。 但是也有人提出按照诉讼平等的原则,受追诉方的应诉权应为其公民刑事诉讼权。 对此,笔者认为应诉有其自身规定性,实则为基于被告身份自然产生的诉讼义务 ( 其不履行应诉的义务,就可能导致对己不利的法律后果) ,不应归入权利的范畴。 既然应诉非权利,更无从说其为公民刑事诉讼权。被告方的反诉权,这体现在 自诉程序中。所谓反诉,从行为的角度,即是指原告起诉后,被告为抵消和吞没 原告的诉讼请求而于同一诉讼程序中对原告起诉。被告方反诉时提出独立的诉讼 请求来对抗原告方是为了保护其实体权益,并且反诉也可以开启独立的诉讼程序, 只是为了诉讼经济和避免法院矛盾判决的需要才和本诉合并审理,归于同一程序。 因而更直白的说,反诉权就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起诉权,其当然属于公民刑事诉讼 权。上诉权、再审申诉权。如前所述,在诉讼活动错误或不当的情况下,犯罪 嫌疑人、被告人的实体权益都有遭受侵害的可能,被害人的实体利益更可能因此 受到二次伤害,因而为了保护可能受诉讼活动侵害的实体权益,这些涉案当事人 应当享有再次开启诉讼的权利上诉权、再审申诉权。这两项权利尽管在所提 出的审级及提起的条件上不同于起诉权,但从本质上讲是起诉权的延伸,所以否 认其为公民刑事诉讼权或将其等同与一般诉讼权利都是不妥当的,势必导致对该 权利的保护不力。刑事不起诉当事人的自我救济权。刑事不起诉当事人分为被 。此处是做广义理解包括公诉案件的被害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等权利受侵害者。 3 害人和被不起诉人。对于被害人而言,检察机关如果作出错误的不起诉决定,犯 罪行为便得不到应有的法律制裁,这直接影响到被害人合法权益的有效恢复和保 护,因而被害人在此时行使刑事诉讼权要求司法机关给予救济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这已不同于被害人在受犯罪侵害后首次请求司法机关的救济,故笔者将之称做 被害人的自我救济权。实践来看被害人的自我救济权又分申诉式救济权和起诉式 救济权。对于被不起诉人而言,一但公诉机关作出不起诉决定后,犯罪嫌疑人在 身份上就转变成被不起诉人。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实体权益就已处于恢复状态。因 为,检察机关可能作出的是微罪不起诉的决定,这种不起诉决定虽然从程序上终 止追究被不起诉人的刑事责任,是一种无罪处理。但事实上是认定了被不起诉人 有犯罪的事实,并且被不起诉人虽不被追究刑事责任,还是有可能受到保安处分、 社会监督、教育感化等措施的处罚。这显然不符合被不起诉人自身无罪过的意愿, 并可能导致被不起诉人承受一定的法律后果,损害其合法权益。因此,赋予其充 分的自我救济权才能使得被不起诉人的合法权益有机会得到恢复和保护,故被不 起诉人的自我救济权也应归属于公民刑事诉讼权范畴。 ( 三) 公民刑事诉讼权与公民在刑事诉讼中所享有的诉讼权利的区别和联系 在探讨公民刑事诉讼权的具体内容时还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公民刑事诉 讼权与公民在刑事诉讼中所享有的一般诉讼权利的关系。公民刑事诉讼权存在的 目的即为了恢复公民受侵害的实体权益,且其具有保障诉讼程序开启的重要作用, 因而它与刑事诉讼中公民所享有的一系列程序性诉讼权利是有所区别。具体来说 这两者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二者的内涵和意义不同。公民刑事诉讼权 重在使公民得以启动司法救济程序,是保障其走向法院、接近法官之机会、权利, 有无该项权利直接关系到受侵害的个体能否获得司法保护。而诉讼权利是指当事 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实施某种诉讼行为的权利,有无某种诉讼权利决定着当事人 及其他诉讼参与人能否进行相应的诉讼行为。第二,二者的表现不同。就外在表 现而言,公民刑事诉讼权如上文所述仅为自诉权、反诉权、上诉权、再审请求权 等,较为简单。而诉讼权利的表现形式则丰富得多,各种诉讼行为皆有相应的程 序性诉讼权利为其依据。如辩论权、申请回避权、提出证据权、诉讼进展知情权 等等。第三,二者产生的时间不同。公民刑事诉讼权产生于公民公法上的实体权 益受侵害之时,显然先于诉讼程序。而诉讼权利则产生于诉讼程序开始后,也即 起诉和受理后,在时间上晚于公民刑事诉讼权。第四,二者在权利主体的范围上 不同。公民刑事诉讼权的主体是与案件事实和诉讼结果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当事人, 而诉讼权利的主体则包括一切刑事诉讼参与人。显然后者在范围上比前者广泛得 移。更其钵的说,公民烈簪诼讼袄靛主体既享有公民剐事诉讼较,瞧享有一般鹣 诉讼权利。而诉讼权利的主体中如证人、鉴定人等熟他诉讼参与人则仅有诉讼权 利丽无公民删攀诉讼权。掇然公民刑事瓣讼投与刑搴诉讼中公民所享有的一般诉 讼毅嚣是嚣张不题戆毅嚣,经这二者之间又有着密秘斡联系。罄先公涎瑙事诿添 投是先置性的权利,他是公民在刑事诉讼中享有具体的诉讼权利的前提,当事人 行使刑事诉讼权后使得诉讼程序开启,诉讼权利也随之产生,并猩不同的诉讼阶 段存繇不嚣。可瓣瀵,公聚戆事嚣讼权淹褥诠鬏剩镶逡了空窝,挺供了载终。箕 次,公民的备项诉讼权利怒公民刑事诉汝权得以落实的保障。如暴只有公民刑攀 诉讼权而无诉讼权利,即使诉讼开启了,公民也无法充分参与诉讼,在法官耐前 失去了充分遴行对菝魏极会,这势必避戚公民瑟事嚣讼投爨薄实体粳益懿嚣豹不 能实现。综上掰述,这强硬粳季g 之阕是瓣诞统一酶关系。 现在公民刑事诉讼权谯不少发达圉嫁的法治实践中已上升到公民基本权利的 舞度。话为壤法律毂裂,公爱瑙事诉讼投豹产垒秘确立载疫其餐五点必不哥少 靛要素:较懿( r i g h ta n di n t e r e s t s ) 、主张( c l a i m ) 、资格( e n t i t l e m e n t ) 、权 能( p o w e ra n da b i l i t y ) 、自由( f r e e d o m ) 。公民作为邀一权利的主体,其有可主 张的到益( 包蛞受犯罪和受琚讼威胁豹生命、财产、囱出等等) ,键最初双困入学j 洳心原始匏公平、正义蕊念藤获霉行捷该较耧翡道义上瓣资穆、毅戆轻蠢壶。拣 们是从何时熊有了法律赋予的资格、权能及自由而使得公民刑事诉讼权成为法律 意义上的一项权蒯的昵? 邀就需要我们从其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去一搛究竟。 二公民鬻事诉讼权麓历史演进过程 ( 一) 絷昧和自发状态下的公民刑攀诉讼权 公琵弱枣诉讼彀最初体爨豳一释蒙昧状态。鑫然法楚影凌遥露方法律发震熬 藿妥蕊念。英国著名法学家洛克( j o h nl o c k e ) 将自然法的基本内容魑结为:人 们都有保护囱融的生命、健康、自由和财产不受侵犯的权利,如果谁的权利受到 侵狠,谗就鸯擐复、惩罚耧反摭毽入豹投剽。显露在鑫然法我念影晌下,瑶方民 众露裙掰享青的基零衩糕审煎包含着一个蓬要瑾念,鼯8 当事天县裔鬟起诉讼瓣 权利”( n e m oj u d e xs i n e c a t o r e ) ,换裔之,不可禁止当事人做原告。这一从以 公乎、正义等人类理性为溯源的“超时空永恒豹”自然法中推导磷得出豹古老原 测露鞋嚣莛公民瓣事褥讼较熬理论雏薅。在实践串公民楚事诉讼毂体瑗在当事夫 。疑勇著:人权概念起源,中国败_ 螯大学出舨社,1 9 9 2 年舨,第4 2 页。 肇强宏生、签誊德生镰秀嘉法律蒜黎雯,乾隶洼攀豳鞭社,l 娣年藏,蒜 2 2 夏; s 基于原始报复而进行的自发对犯罪的追究。在人类社会的最初历史形态原始社会 中,那时,杀害、伤害等犯罪行为只被单纯地认为是对被害人个人利益的侵犯, 允许被害人及其亲属通过血亲复仇的方式依照习惯惩罚侵害人,此时被害人实际 处于惩罚执行者的地位。到了奴隶社会初期,被害人的惩罚执行者地位转变为刑 罚执行者的地位。再之后进入奴隶社会发达时期,随着阶级的分化和对立,国家 职能逐渐加强,国家审判逐渐产生。刑事诉讼在此时基本上实行控告式诉讼,奉 行“无告诉即无审判”、“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的原则。,被害人处于原告地位, 国家只是被动的追究犯罪。虽然在此一时期内被害人权利的自我救济手段较为主 动,也十分充分,但当事人追究犯罪的资格、权能及自由皆源自人们内心的原始 公平、正义观念,因而从严格意义上而言这种蒙昧和自发状态的公民刑事诉讼权 还不能算是现代法律意义上的权利。 ( 二) 受剥夺和限制的公民刑事诉讼权 进入封建社会,随着“当事人具有提起诉讼的权利”作为由古老自然法所推 导出来的理念向法律原则的侵入,公民刑事诉讼权理论上得到发展。例如:英国 普通法传统中的“自然正义”原则( n a t u r a lj u s t i c e ) ,其最初涵义之一即人人 都有为自己的案件寻求平等保护的权利就已体现出公民刑事诉讼权的精神。并且 “自然正义”原则所蕴涵的“程序先于权利”( p r o c e s sb e f o r er i g h t s ) 、“正义先于 真实”( j u s t i c eb e f o r et r u t h ) 的内在精神也已隐含了对公民刑事诉讼权独立价值的 肯定。可以说这一时期公民刑事诉讼权已属于现代法律意义上的诉讼权。 这一时期的公民刑事诉讼权虽然在理论上有所发展,但在实践中是经过了一 条受限制和受剥夺的发展道路。至封建社会,阶段斗争日益复杂和尖锐,统治阶 级开始认识到犯罪不仅是对被害人利益的侵害,更是对国家利益的危害,而原始 控告式诉讼已不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了,于是纠问式诉讼应运而生。在西欧,自 十五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各国又先后建立起国家公诉制度和专门的公诉人制度。 被害人完全丧失了对严重犯罪的起诉权,他不再是诉讼的直接当事人,而仅仅被 当作一个诉讼客体,一个用来对罪犯定罪的证据,一个对付犯罪的工具。被追诉 方也完全处在无权利的地位,只是受追查和纠问的对象。 在西方,这一时期对公民刑事诉讼权限制最典型的是英国的令状制度。自1 2 世纪亨利一世开始,英国强调以程序为先的诉讼程式日益僵化。其要求当事人向 大法官领取开审令状,否则王室法院不能受理诉讼。在这些开审令状中,分别载 。张仲麟主编;刑事诉讼法新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 9 9 3 年版,第8 页。 6 明了各种不同诉讼的诉讼方式,诸如法院管辖、传唤当事人、判决等都因令状不 同而有所区别。当事人必须选择合适的令状寻求到适当的诉讼形式才能进入诉讼, 而如果选择不当,即便进入诉讼,有可能导致对实体权益的否定。因而,这种充 满形式主义的诉讼程序极大地限制了公民刑事诉讼权的行使,使得当事人的合法 权益往往得不到保护和恢复。 我国的文化传统历来是强调义务,重视整体和综合,鲜少有个人利益的观念。 这种文化传统就造就了义务本位的法律,特别是在君主专政的封建社会,法律被 视为“绳愚警顽”、维护王权统治的工具。这种义务本位的法律注重维护社会秩序 而非人民的合法利益。在这种法律观念的支配下,我国古代法律制度上也多对公 民刑事诉讼权有所限制。我国古代实行的是纠问式诉讼,公民不具有对犯罪的直 接起诉权,而是通过告诉,即诉讼案件当事人及其家属,以及其他知情人向官府 告发而提起诉讼。就这一层面上而言,公民诉讼权就己受到了限制。但即便是公 民的告诉权,也不能完全行使。最典型的就属“亲亲相隐”制度和限制奴告主制 度。早在西周时期,就有“父子将狱,是无上下也”,“君臣、父子无狱讼”。的教 条。秦律设定“子告父母,臣妾告主,非公室告,勿听”之制。汉律本于儒家伦 常观念,创立“亲亲得相首匿”原则,卑幼告尊长乃“干名犯义”行为。唐律疏 议和宋刑统之“斗讼律”更明确规定:“诸部曲、奴婢告主,非谋反、逆、 叛者,皆绞;告主之期亲及外祖父母者,流;大功以下亲,徒一年。即奴婢 诉良,妄称主压者,徒三年;部曲减一等”。大元通制亦载:“诸子证其父,奴 讦其主,及妻妾弟侄不相容隐,凡干名犯义,为风化之玷者,并禁止之”;“诸以 奴告主私事,主同自首,奴杖七十七”;“诸奴婢诬告其主者处死,本主求免者, 听减一等”;“诸教令奴告主者,各减告者罪一等”。明清律典均将卑幼告尊长, 奴婢告主列入“干名犯义”门:“诸子孙告祖父母、父母,妻妾告夫及夫之祖父母、 父母者,杖一百徒三年”。“若奴婢告家长及家长缌麻以上亲者,与子孙卑幼罪同。 若雇工人告家长及家长之亲者,各减奴婢罪一等”。 大清律例所附“条例”, 还对奴婢告主的处罚,作了具体的补充性规定:“凡奴仆首告家主者,虽所告皆实, 亦必将首告之奴仆,仍照律从重治罪”,“凡旗下家奴告主,犯该徒罪者,即于所 犯附近地方充配,不准枷责完结,俟徒限满日,照例官卖,将身价给还原主”。“亲 亲相隐”制度和限制奴告主制度将对亲属的告诉和对主人的告诉都规定为应受到 :罗洪洋:中西方法律文化中的利益观( 权利观) 比较研究,(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2 0 0 0 年第3 期。 。国语周语 。云梦秦简法律答问 。古今图书集成祥刑典 处罚,这就使得人们对自己的正当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只能抱以麻木、漠视的态 度,对受到尊者侵害的权益不可能进行积极的救济。这事实上就严重限制了当时 民众特别是平民的诉讼权。法律做这样的规定是为了维护“亲亲”与“尊尊”的 宗法等级制度。“亲亲”,即亲爱自己的亲人,它要求人们用与自身血缘亲疏尺度评 判事物的曲直并指导自己的言行。“尊尊”,即尊敬服从地位比自己高的人,它要求 人们在采取行动或评判事物时放弃个人主见,无条件服从上级。这种划分血缘等 级和政治等级的宗法制度必然使法律成为公开的等级法律。上位者和有权势者在 法律上是特殊人物,在诉讼中享尽特权,如“八议”、“请、减”、“系颂”、“官 当”、“不躬坐狱讼”、“王者犯罪不弃市”等等。在这种特权法律中,一般民 众特别是地位低下者的法律权利包括诉讼权自然是得不到重视的。 中国古代几乎所有王朝的法律,从维护宗法家族制度和等级特权出发,大都禁 止卑幼告尊长和奴婢告主,但也有例外。如我国历史上金律对告诉权的限制就较 少。一是不适用亲属相容隐的原则,听任亲属之间互相告发的行为。二是金朝对 中原王朝自古以来禁止奴婢告发主人的峻令,弃置不行,听任以至纵容奴婢告主, 并经常依据奴婢的告发而大兴狱讼。此外,金朝还实行”保伍连坐法”,强制邻里 告奸。究其原因:一是女真游牧部族人际关系相对平等的传统,与中原法律基于 儒家的伦常观念的”同居相为隐”原则相碰撞,冲破了同居相隐原则编织限制家族 成员之间告诉权的罗网。二是出于巩固自己统治的需要。鼓励告奸是防止皇权旁 落,消弥反叛,巩固帝位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家奴与其主人朝夕相处,对主人的 所作所为了如指掌。听任和利用家奴检举、告发主人违法不轨行为,可以防范反 对派势力的不轨图谋。但不论其出发点如何,其事实上赋予了民众更多的接近法 庭,开启诉讼的机会,并且这无疑也有助于及时打击犯罪活动。 ( 三) 被宪法确立并充分保障的公民刑事诉讼权 由于“近代立宪主义”所倡导的保障从封建等级中解放出来的个体权利观念 以及法律从应然向实定化发展的趋势,公民诉讼权逐渐向宪法化方向发展。正如 日本学者小林直树教授论述的那样:“近代宪法之价值体系,乃由自由的个人不可 侵犯的基本权利( f u n d a m e n t a l r i g h t s ) 所构成。因此近代立宪主义本身就是 保障民众的自由与权利的制度原理。”由此,诉讼权作为一项公民的基本权利, 也就被诸多推进立宪主义的国家规定于宪法中。最具代表的是美利坚合众国宪 法修正案。其第1 4 条修正案关于正当程序与平等保护的条款就蕴涵着诉讼权的 内容a 对此,诸多学者均有论述。盖伊s - 古德温吉尔在评述美国宪法第1 4 条 修正案时谈到:“平等保护也不光是说权利遭到侵犯可以得到救济,它还意味着这 种救济不能被限制性地否决”。布莱克法律大辞典中对“正当程序”进 行论述时也提到了“任何权益受判决影响的当事人都有权获得法院审判的机会”。 当然,作为诉讼权中一项重要内容的公民刑事诉讼权也上升到了宪法的高度。 公民诉讼权在现代法治社会被确立并发展还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第二次世 界大战结束后,包括战败的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在内的现代各国,不论是其统治 阶级还是社会一般民众都亲眼目睹了法西斯专制践踏人权的情况,都深深意识到 权力滥用的危害,清楚地认识到人的基本权利保障的重要性。在这种契机下,基 于对个人尊严的尊重,保障人权不受到权力的恣肆侵犯以及政治基于民意等理念, 公民诉讼权随着现代立宪主义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如意大利1 9 4 6 年宪法第2 4 条 就明文规定了“全体公民都有权自由地向法院提起诉讼”。联邦德国也在1 9 4 8 年 的德意志人民基本权利法第1 9 条和第1 0 3 条明文保障任何人都有请求法院裁 判的权利。二战中,如生命权、人身自由这些最基本人权有遭受严重破坏的惨痛 教训,因而各种诉讼权中公民刑事诉讼权被宪法确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随着世界人权思潮的兴起,公民诉讼权的发展又出现了新方向脱离了内 国的范围而从国际社会的角度来保障这一权利。很多世界性和区域性的国际公约 中都落实了该权利。例如世界人权宣言第八条规定:“人人于其宪法或法律所 赋予之基本权利被侵害时,有权享受国家管辖法院之有效救济。”这条规定就使得 公民诉讼权明确地作为一项基本的人权得到保障。公民权利及政治权利的国际公 约也亦有类似规定,其第三条为:本盟约每一缔约国承担:( 甲) 保证任何一个 被侵犯了本盟约所承认的权利或自由的人,能得到有效的补救。( 乙) 保证任何要 求此种补救的人能由合格的司法、行政或立法当局或由国家法律制度规定的任何 其他合格当局断定其在这方面的权利;并发展司法补救的可能性;欧洲人权公约 不仅做了类似规定,还建立了“一种全新的超国家性的司法审查机制,允许个人 直接的向欧洲人权委员会提出诉讼”。 实践中公民刑事诉讼权的具体内容也随之得到了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被害人在一定条件下的追诉权扩大。在一些国家,特别是过去实行公诉垄断或 公诉为主的国家,被害人在一定条件下开始行使追诉权,如德国被害人保护法规 定:在刑事审判中,国家法律保护的个人权益受到犯罪侵犯者均可作为共同原告 出庭,包括强奸、绑架或谋杀等案件的被害人 。在法国刑事诉讼中,被害人可以 。路易斯享金、阿尔伯特j 罗森塔尔编:宪政与权利,郑戈等译,三联书店1 9 9 6 年版,第1 8 9 页。 。( 德) 汉斯约阿希姆施泰德:国际范围内的被告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杜,第4 2 1 页。 9 不受检察官的帮助甚至在与检察官意见相反的情况下发动刑事追诉。我国台湾地 区现行刑事诉讼法也规定,不论刑事案件的犯罪性质与犯罪轻重,被害人都可以 自行提出自诉。也可向国家追诉机关告诉或请求。被害人在公诉中的刑事诉讼 权得到重视。在近现代刑事司法程序中,被害人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不是诉讼主 体,而通常被视作广义上的诉讼参与人,其诉讼地位和一般证人类似。现在即使 未规定被害人起诉权的国家,也强调被害人不同与一般证人的重要性。例如美国 被害人与证人保护法就规定:检察官提交联邦的调查结果报告中必须包括一份所 谓“被害人被害状态的称述”,用被害人的观点来描述犯罪及其结果。这使法官有 可能倾听到并采纳被害人有关定罪量刑的意见。英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