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19.捕蛇者说教案苏教版.doc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19.捕蛇者说教案苏教版.doc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19.捕蛇者说教案苏教版.doc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19.捕蛇者说教案苏教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捕蛇者说教案一、导入1讲故事 苛政猛于虎 2介绍“说”这种文体“说”的特点: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种文章往往带有杂文、杂感的性质,或因事发论,或抒发感触,行文较为自由灵活。“说以感动为先”(李善),文中蕴含着感情,这是“说”的一大特点。捕蛇者说中就蕴含着柳宗元当时的悲愤之情。这篇文章在写法上独具特色,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领悟这点。 3介绍柳宗元作者资料: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现在山西运城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和韩愈同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20岁中进士,25岁又考取博学鸿词科,才学过人。先后在地方与中央任官员,32岁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任礼部员外郎。改革仅历时七个月就失败了,王叔文被杀,柳宗元被贬为邵州(今湖南邵阳市)刺史,走到半路,又被加贬为永州(今湖南永州市)司马。十年后才被改派到更边远更落后的(广西)柳州当刺史(故又称柳州),政绩显著。但因长期受压抑,内心抑郁,健康状况恶化,病死柳州,年仅47岁。他的诗文稿由刘禹锡编为柳河东集。 4 写作背景背景资料: 蒋氏自述中提到“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更”。“六十岁”指唐玄宗天宝中期(746750)到唐宪宗元和初期(805810)这一段时间。这时,战争频仍,安史之乱、对吐蕃的战争、叛乱等祸乱接连发生,全国税户比唐玄宗时期减少四分之三,而兵员却增加三分之一。朝廷随意增设税收官,多立名目,旧税加新税,无休无止,民不堪命。尽管在唐德宗时颁布了“两税法”(分夏、秋两次交税,即课文中说的“岁赋其二”),并明文规定不准另外“加敛一文钱”,但不过是一纸空文,事实上税外有税,虽“息兵已久,加税如初”。人民在重赋逼迫下逃往他乡,但悍吏仍不放过,“有流亡则摊出(由存留户共同负担),已重者愈重”。柳宗元“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论断是完全符合当时事实的。 三、对照课文注释认真阅读,对不懂的词、句,请做上记号,通过查阅工具书、同学间互相研究、向老师请教等方法来解决,要求能基本上读懂原文。 四、学生讨论,给全文划分段落层次,并列出段落层次提纲 (见教参) 五、课文分析(一)让学生阅读并翻译第一段,并说出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永州之蛇的“异” ?永之人为何挣奔走焉?(1)外形(2)毒性(3)医疗效用因为“太医以王命聚之”,“可以当其租入”。 3第四节主要写什么?说明什么?明确:本段主要写蒋氏的哭诉,写永州之民在朝廷苛赋重压下的悲惨遭遇;说明苛赋之害比毒蛇之害更为厉害,更加可怕。4第四节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方法来写苛政之毒,请找出。并说说这些对比在文中的作用。明确:对比(1)蒋氏一家与乡邻们的存亡情况:而乡邻之生日蹙(c),殚(dn)其地之出,竭(ji)其庐之入。号(ho)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b)。触风雨,犯寒暑,呼嘘(x)毒疠(l),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nng)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2)两者不同的心境: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xn)恂而起,视其缶(fu),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3)两者遭遇危险次数的多寡: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x)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4)两者死亡时间的先后: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x)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作用:揭示蒋氏宁愿冒死捕蛇而不愿意恢复赋税的原因: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衬托:写蛇剧毒,是为了衬托捕蛇之险恶,以捕蛇之险恶衬托赋敛之苛酷,揭示了赋敛之毒甚于毒蛇的残酷现实。 观点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理 由时期过 去 现 在对比作用对比角度生存情况生活状况危险次数死亡时间说明情况 以捕蛇之“利”反衬赋敛之毒,证明观点,揭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主旨 乡 邻 非死则徙 鸡犬不宁 旦旦有时 先 赋敛之毒蒋 氏 以捕蛇独存 弛然而卧熙熙而乐 一岁之犯死者二 后 捕蛇之“利”结论 又安敢毒邪 5、本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体会其表达作用。明确: 对偶: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从正面写出了乡邻的困苦。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从侧面写出了乡邻的不安。(互文)排比: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反映出苛捐杂税给乡邻们带来的灾难。 (三)阅读文章最后一段,思考1、“余闻而愈悲”照应前文的哪一句?“悲”在此可理解为什么意思?明确:照应“余悲之”,“悲”可理解为同情。2、作者引用孔子的话有何作用?引用孔子的话是作为立论的根据,作用在于突出蒋氏遭遇的社会意义,说明“苛政”害民不是一是一地的现象,而是从来如此。 3、作者从“悲之”到“愈悲”,从“疑”到“犹信”,原因是什么?这样有什么好处?明确:作者开始听蒋氏介绍身世时,因为没有具体真切的感受,所以只是“悲之”,对苛政之毒只是“疑”,而当他听完蒋氏的一番血泪控诉后,作者思想感情发生了变化,他真切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切实感到苛政之毒,所以“愈悲”,“犹信”。这样写自然得出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结论。揭示全文中心思想的句子是?明确: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5、本节体现的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本节文字中流露了作者什么感情?明确:把解除人们痛苦的希望寄托在最高统治者身上。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当时黑暗社会现实的不满。 六、综合探究1、本文所强调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用了什么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来论证?中心论点:赋敛之毒有甚是蛇 事实论据:蒋氏一家的遭遇道理论据:孔子的话:“苛政猛于虎也。”2、举例说明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骈散句相结合,间以错综、排笔等手法,形成一种整齐、错综之美。 七、归纳主题本文通过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