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工科大学生情绪智力与社会适应相关研究.pdf_第1页
(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工科大学生情绪智力与社会适应相关研究.pdf_第2页
(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工科大学生情绪智力与社会适应相关研究.pdf_第3页
(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工科大学生情绪智力与社会适应相关研究.pdf_第4页
(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工科大学生情绪智力与社会适应相关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工科大学生情绪智力与社会适应相关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 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处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 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 天津大学天津大学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 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 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天津大学天津大学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特授权天津大学天津大学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同意学校 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大学生群体的适应问题越来越突出,由于无法接纳和融入新的生活环境、人 际环境、 学习环境, 或是由于对未来的过度焦虑, 导致高校自杀、 自伤事故频发。 工科专业的大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祖国建设和社会发 展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各类人才,但工科学生由于普遍学业压力较大,多数时间都 在实验室和学习中度过,导致人际交往范围较窄,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工科大学生 在人际、情感、适应等方面的状况有待改善。为此,我们不得不努力寻求提高大 学生,尤其是工科大学生的社会适应状况的途径。而情绪智力是一个与社会适应 息息相关的概念,在很多维度上,二者都能够相互渗透,互为补充和支撑。 因此,本文在对情绪智力、社会适应以及二者相关关系进行理论梳理的基础 上,通过实证调查的方式,了解工科大学生情绪智力和社会适应现状,并求证二 者间的相关关系,以及情绪智力对社会适应的预测作用,从而为工科大学生社会 适应的改善提供新的途径。本研究证实,工科大学生情绪智力处于中上等水平, 在年级、性别、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四个人口统计学变量上都存在显著差异; 在社会适应方面,唯独在性别变量上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通过相关 分析和回归分析认为, 工科大学生情绪智力和社会适应在不同维度上都呈现正相 关关系,情绪智力总分和对他人情绪评价、对自己情绪调节、对自己情绪评价和 情绪运用四个维度先后进入回归方程,显示出对社会适应良好的预测作用,证实 了部分研究假设。 关键词:关键词:情绪智力;社会适应;工科大学生 abstract nowadays, adapt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have become more and more obvious. due to some students cant become a part of a new environment, or feel excessive anxious about future, theres too much suicide and self-injury accidents in colleges. students of engineering major leave us an impression of introverted, many of them have problems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emotion, or adaption. for this reason, we have to search for ways to improve the social adaptation status of college students.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s a concept that has close contact with social adaption, which can promote the improve processing of social adaption. based on the analyzing of basic theories about emotional intelligence, social adapt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concepts, through the way of investigation, we tried to understand the statement of engineering college students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social adaptation,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relationship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social adaption, and the prediction function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to social adap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new methods to improve the social adaption statement of engineering majored students. this article confirmed that, engineering college students perform well in emotional intelligence, distinguish significantly in grade, sex, nationalities and only child or not. for the side of social adaptation, just shows no significant distinguish in sex. by further analysis, we can find the relationship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social adaptation, the total score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emotional evaluation of others, emotional adjustment of oneself, emotional evaluation of oneself and emotional usage can forecast social adaptation well, which partly confirmed the research hypothesis. key words: emotional intelligence; social adaptation; engineering major student 目 录 第一章第一章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 1 1.1 情绪智力概述情绪智力概述. 1 1.1.1 情绪智力的概念 . 1 1.1.2 情绪智力的理论 . 4 1.1.3 情绪智力的实证研究现状 . 11 1.2 社会适应概述社会适应概述.12 1.2.1 社会适应的含义 .12 1.2.2 社会适应的理论 .14 1.2.3 社会适应的实证研究现状.15 1.3 情绪智力与社会适应的相关研究概述情绪智力与社会适应的相关研究概述 .16 1.3.1 理论研究 .16 1.3.2 实证研究现状 .17 第二章第二章 研究假设及意义研究假设及意义 . 20 2.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 .20 2.2 理论假设理论假设 .20 2.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 .20 第三章第三章 实证研究实证研究 . 22 3.1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 .22 3.2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22 3.2.1 研究对象 .22 3.2.2 研究工具 .23 3.3 研究程序与数据处理研究程序与数据处理 .24 3.4 结果与分析结果与分析 .24 3.4.1 工科大学生情绪智力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分析 .24 3.4.2 工科大学生社会适应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分析 .28 3.4.3 工科大学生情绪智力与社会适应的相关分析 .32 3.4.4 工科大学生情绪智力与社会适应的回归分析 .32 第四章第四章 结果讨论与研究展望结果讨论与研究展望 . 34 4.1 研究结果讨论研究结果讨论.34 4.1.1 工科大学生情绪智力的现状及特征 .34 4.1.2 工科大学生社会适应的现状及特征 .37 4.1.3 工科大学生情绪智力与社会适应的关系探讨 .39 4.2 研究启示研究启示 .41 4.2.1 加强工科大学生情绪智力的培养 .41 4.2.2 提高工科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43 4.3 本研究的本研究的局限及未来研究展望局限及未来研究展望.46 第五章第五章 结论结论 . 47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48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51 致致 谢谢 . 52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情绪智力概述 1.1.1 情绪智力的概念 1920 年,桑代克(e.l.thorndike)提出了其三维智力模型,而作为智力的三 个维度之一,提出了社会智力的概念,这可以被看做是情绪智力的雏形(zeidner 等,2004;mayer 等,2004) 。桑代克把社会智力定义为“理解他人,并在人际 互动的过程中采取适当的行为的能力” (thorndike 等,1920) 。1以桑代克为代 表的社会智力理论, 为后来梅耶和沙洛维的情绪智力理论的研究产生了较为深远 的影响。1935 年,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alexander)在他的智力:具体与 抽象一文中,对比传统智力因素,明确提出了非智力因素(non-intellective factors)的概念。2之后韦克斯勒(wechsler)也提出了类似的概念普通智 力中的非智力因素(non-intellective factors of general intelligence) ,3并认为“非 智力因素是决定个人未来发展程度和预测个体成就的关键因素” 4。1966 年, 德国学者柳纳(barbara leuner)发表了一篇题为情绪智力与解放的论文, 首次使用了“情绪智力”这一术语,5虽然文中“情绪智力”的含义与我们今天 所讨论的情绪智力相去甚远,但却是这一名词第一次展现在学者的面前。上述理 论和观点已经包含了情绪智力的雏形, 为后来情绪智力概念的提出和理论研究奠 定了基础。 20 世纪 80 年代是情绪智力概念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德纳(gardner,1983) 在多元智力理论中区分了内省智力和人际智力。 他认为内省智力是指个体对内心 感受和行为模式的认知和评估,涉及到对自我情感的知觉;与之相对应,人际智 力主要表现在理解他人和环境的能力方面,涉及到对他人情绪的感知,以及个体 与环境的互动。6不难发现,这里所说的内省智力和人际智力实际上都表达了情 绪智力的含义,只是没有使用情绪智力这一概念来表述。虽然加德纳没有就情绪 因素在智力或者人际关系中的角色和作用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 但却为情绪智力 理论的提出提供了线索。 随后的 1985 年,佩尼(wayne lpayne)在其博士论文中,首次将情绪智 力的概念引入情绪研究的轨道,并且明确提出情绪智力的发展问题。7 1988 年, 巴昂 (bar-on) 在他的博士论文中创造性地提出了 “情商”(emotional quotient,简称 eq)一词,即“情绪智力商数” ,但是并没有就情绪智力的概念 和理论进行深入探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2 1990 年, “情绪智力”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正式问世。美国耶鲁大学的沙洛 维(salovey)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梅耶(mayer)在想象、认知和人格杂志 上发表了题为情绪智力的论文,提出了情绪智力最初的理论构想。梅耶和沙 洛维这一时期的研究是对“情绪智力”第一次的系统论述,因此,一般认为梅耶 和沙洛维是情绪智力理论的创始人。他们认为情绪智力包含于社会智力的范畴, 将其定义为“一种社会智力,包括监控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和情绪、识别这些感受 和情绪、使用这些情绪信息引导思维和行动的能力” 。至此,符合当前研究需要 的情绪智力概念正式被提出。 二十多年的时间过去了,虽然情绪智力的理论研究不断深入,但学术界至今 仍未就情绪智力的概念界定问题达成一致意见。 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情绪智力 的本质、内涵、外延等进行理解和分析,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如按照研究者 的角度进行划分,比较有说服力的意见有如下几种。 (1)情绪智力是一种社会智力 自从 1920 年桑代克提出了“社会智力”的概念之后,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不同学者基于认知、行为技能和综合素质等不同层面的切入,提出了各自不同的 概念界定。但经过多年的努力,大家都趋向于将不同的理论进行整合,一致认为 社会智力是一个包含社会知觉、社会理解和社会互动等方面技能的统一体,是个 体通过理解他人和社会环境, 通过与他人的融洽互动与合作来达到自己的人际目 的的一种能力。 1990 年,梅耶和沙洛维正式提出了情绪智力的概念,将其界定在了社会智力 的范畴之内,是指个体监控、识别自己和他人的情绪,以及利用情绪来知道自己 的思维与行动的能力。他们认为社会智力的内涵过于庞杂,给研究和测量带来很 大障碍,因此将社会智力中的相关因素进行整合,统称为“情绪智力” 。 我们认为,情绪智力与社会智力是两个既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情绪 智力和社会智力都属于能力的范畴,都符合对于能力“有助于个体完成活动所需 的个性心理特征” 8这一定义;同时,在概念的外延上,社会智力中包含着情 绪和情感的因素,而情绪智力中也渗透着人际关系的含义。只有能够很好地把控 自我和他人的情绪,才能够实现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这一层面上来说,社会智力 内在地包含了情绪智力。然而,二者也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情绪智力是以情绪 为操作对象,而社会智力的落脚点在于人际关系。9 (2)情绪智力是非智力因素 至今仍有不少学者认为情绪智力是个赘余的概念,因为“非智力因素”已经 很好地表达了情绪智力的含义,甚至认为事实上二者就是一回事。非智力因素 (non-intellective factors)最早由亚历山大提出,包含个体对作业的兴趣、克服 第一章 文献综述 3 困难的坚持性,以及企图成功的愿望等,对作业成绩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情绪智 力的概念传入我国之初, 不少学者都认为情绪智力其实就是非智力因素 (陈家耀, 1999) 。 然而事实上, 情绪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在很多方面都相互区别 (刘纯姣, 2001) 。 简单地说,非智力因素是个内涵较广的概念,其涵盖范围很大,而情绪智力则只 包含了其中有关情绪的部分,同时,情绪智力可以算作是一个新兴概念,对它的 研究还有待深入,盲目将二者等同,也有违科学研究的谨慎。10 (3)情绪智力是一种传统智力 经过多年深入探究,梅耶和沙洛维逐渐转变了他们对情绪智力最初的定义, 将其视作一组基本心智能力(primary mental ability) ,包括知觉和表达情绪、情 绪促进思维、 理解和分析情绪、 调控情绪等四种能力 (mayer, salovey, & caruso, 1997) 。在国内,许远理也有着类似的看法,他将情绪智力定义为加工和处理情 绪信息(emotional information) ,以及解决情绪性问题(emotion-laden problem) 的能力(许远理,2004a) 。 这一观点得到了理论上的支持。斯腾伯格(sternberg)从情境亚理论、经验 亚理论和成分亚理论三个维度对智力进行探讨, 而情绪智力同样体现了这三个维 度。首先,个体在处理自身或他人的情绪时,需要顾及所处的环境背景,在此基 础上做出相应的反应;同时,在面对新异的情境时,个体需要与自身原有的经验 进行比较,综合已有经验处理不同的问题,而在面对重复的情境时,则可以依靠 已有经验做出自动化的反应,这一机制类似于智力的经验维度;此外,在成分维 度上,斯腾伯格强调自我监控和调节过程,而情绪智力包含着对自身情绪状态的 认识和对情绪的管理。因此可以认为,情绪智力是对智力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扩展 后的结果,其本质源于智力。11 (4)情绪智力是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的混合物 国外情绪智力研究领域的另一重要人物就是戈尔曼(goleman) 。他认为情绪 智力既包含认知因素,也包含非认知因素,是个体能够或者如何充分发掘自身潜 能的决定性因素,甚至包括一般智力(goleman,1995) 。戈尔曼将情绪智力定 义为个人控制自身情绪冲动、解读他人情感和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包含五个方 面的内涵。 戈尔曼的观点更容易被大众、尤其是管理学者所接受,但是难免过于迎合市 场,而游离了学术讨论,因此很少能够被理论研究者所接受。 (5)情绪智力是一组人格特质 巴昂将社会智力、人格等因素再次纳入其情绪智力的讨论范畴,将情绪智力 定义为影响个体有效应对环境和压力的一系列非认知的实际能力、 潜在能力和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4 巧(2000) 。在此基础上,佩特里迪斯等人(petrides,furnham)明确提出情绪 智力就是一种人格特质(trait) ,并且是一种地位阶(lower level)的人格特质。 可以说,情绪智力是一个与传统智力相对的概念,以情绪为对象,包含对自 身和他人情绪的识别和管理。 12通过对现有的情绪智力的概念的梳理我们不难发 现,各种学派在情绪智力的概念界定上远远没有达成共识。但看似的乱象中,也 隐含着部分统一的趋势。梅耶和沙洛维不仅是真正意义上情绪智力概念的创始 人,同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几经修改,其能力取向的概念界定简洁明了地指 出了情绪智力所包含的最基础的成分,其他众多学者的研究,多是在此基础上进 行的深入和扩展,可以说,梅耶等人的理论最为符合本文的研究目的,能够提供 情绪智力基础成分划分的借鉴。因此,在本文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中,更多地 借鉴了梅耶等人对情绪智力的概念界定,将情绪智力视为一种基本心智能力。在 此基础上,将情绪智力划分为对自己情绪评价、对自己情绪调节、对他人情绪评 价、对他人情绪调节和情绪运用五个维度。 1.1.2 情绪智力的理论 由于没有较为统一的情绪智力概念作为框架和指导,因此在情绪智力的理论 研究上,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理论观点。其中对于情绪 智力模型的研究,由于涵盖了情绪智力的层次、维度、内涵等多种因素,因此成 为学者探讨和争论的焦点。 (1) 国外的理论模型 在各自不同概念界定的指导下,不同学者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理论模型。目前 国外对情绪智力的研究主要有三种取向: 一个是以梅耶和沙洛维为代表的能力模 型取向;二是佩特里迪斯等人的人格取向;三是巴昂和戈尔曼倡导的混合模型取 向。三种取向的研究对情绪智力的结构和考察维度都有各自不同认识。下面主要 介绍各流派中有关情绪智力结构的几种代表观点。 能力取向情绪智力模型 梅耶和沙洛维多年来始终坚持在智力和能力的框架内对情绪智力进行研究。 1990 年,梅耶和沙洛维首次较为完整地提出其情绪智力理论,将情绪智力作为 一种独立的智力成分,认为情绪智力“是一种社会智力,包括监控自己和他人的 感受和情绪、识别这些感受和情绪、使用这些情绪信息引导思维和行动的能力” , 这个定义实际上就是情绪智力的内容,从而扩展出了情绪智力的三因素模型(见 图 1-1) , 不过这一模型是在整合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的, 缺乏实证研究的验证 和支撑。但对情绪的评价和表达、调节、利用三个维度的划分,奠定了对情绪智 力内涵研究的基础,后来学者的研究,多是基于这一理论。 第一章 文献综述 5 经过 1993 年13和 199614的两次完善,至 1997 年,梅耶和沙洛维提出了他 们较为完备的情绪智力模型,强调情绪智力与认知活动的关联,同时进一步丰富 和细化了概念的内涵,从而提出了情绪智力的四因素模型(见表 1-1) ,这是一个 典型的层级模型,其中包含的四种能力依次发展,前一种能力为后一种能力的发 展奠定基础,是一个不可逆的发展顺序。 表 1-1 mayer 等(1997)的情绪智力模型 情绪智力情绪智力 描述描述 情绪的知觉、评 估、表达 1、从自己的生理状态、情感状态和思维中识别自己的情绪 2、通过言语、声音、表情和行为从他人、艺术作品、各种设计识别情绪的能力 3、准确表达情绪,以及相关需要的能力 4、辨别情感表达的准确与否,或者诚实与虚伪的能力 情绪促进思维 1、通过将注意导向重要信息而促进思维的能力 2、产生生动而可用的情绪,促进有关情感的判断和记忆的能力 3、心境波动将个体乐观转向悲观时,鼓励多角度考虑问题的能力 4、不同情绪状态促进不同的问题,比如高兴促进推理和创造性 理解、 分析情绪、 运用情绪知识 1、识别情绪,命名;并辨识情绪之间的关系的能力 2、解释情绪所传达的意义和关系的能力 3、理解复杂情感的能力 4、认识情绪转化的能力 促进情绪和理智 发育的 反思性情绪调节 1、对情感持开放态度,不管它们是愉快、还是不愉快的 2、根据对情绪效用的判断,反思性地卷入,或抽离某种情绪 3、反思性地观察自己和他人关系中的情绪 4、通过调节消极情绪,增加积极情绪来管理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能力,但这不意 味着减少或夸大它们可能传递的信息 情绪智力 利用情绪 调节情绪 评价和表达情绪 自己 他人 言语 非言语 言语 非言语 自己 他人 灵 活 计 创 造 性 思 调 整 注 激 发 动 图 1-1 mayer 和 salovey 的情绪智力三因素模型 第一章 文献综述 6 (根据 mayer et al.,2000,p401,表 1 重新绘制) 在这段将近十年的时间里,很多学者都加入到了情绪智力的研究中,情绪智 力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梅耶和沙洛维也从未停止他们的研究,为了便于 与戈尔曼、巴昂等人的情绪智力模型进行比较,梅耶和沙洛维简化了他们之前提 出的情绪智力四因素模型(mayer,salovey,& caruso,2000)。简化后的模型仍 然包括四个主要的维度:第一个维度为情绪知觉和情绪识别,负责接受来自情绪 系统的认知信息和输入信息;第二个维度是情绪对思维的促进,主要功能是使用 情绪辅助认知加工,即促进认知类问题的解决;第三个维度是对情绪的理解和推 理,包括对情绪的认知加工,以及更进一步的问题解决的情绪信息加工;第四个 维度情绪调节,包括对自己情绪的调节和对他人情绪的调节。 表 1-2 简化后的情绪智力理论模型 情绪智力情绪智力 描述描述 情绪知觉与表达 识别和表达自己的生理状态、感受和思想中的情绪 识别和表达他人、艺术品和语言中的情绪 情绪促进思维 情绪以建设性的方式促进思维 产生情绪以助于判断和记忆 理解和分析情绪 情绪命名,包括复杂情绪和同时产生的情绪 理解情绪转换中的关系 反思性情绪调节 对情感保持开放态度 监察并反思性调节情绪,促进情绪和智力的发育 人格取向情绪智力模型 佩特里迪斯等人(petrides,furnham,2004)坚持以人格的观点来解释情绪 智力。佩特里迪斯等人认为将情绪智力当作智力的一种成分,有悖于传统的心理 学观点,而应将情绪智力视为人格特质 (personality trait)。在他们看来,特质取 向的情绪智力与能力取向的情绪智力的区别在于测量方法,而不在于模型的内 容。他们概括了已有的对情绪智力内涵的研究,形成了他们的情绪智力模型,包 括 15 个方面,并总结了高素质者的特征。如表 1-3 所示。 第一章 文献综述 7 表 1-3 特质情绪智力模型的内容样本 (采自 petrides et al.,2007,p.155) 混合取向的情绪智力模型 巴昂和戈尔曼倡导理论都将情绪智力看做一种复合的素质整体,因此将二者 的理论模型都称为混合取向的情绪智力模型。 在巴昂的理论中,将情绪智力定义为是影响个体有效应对外界变化和承受压 力的一系列非认知的实际的或潜在的能力和技能(2000) 。可见,巴昂将社会智 力、人格、能力等都纳入情绪智力的讨论范围之中。巴昂的情绪智力模型包含五 个维度 15 个因素,如表 1-4 所示。巴昂认为这 15 个因素是个人应对生活事件所 碧虚的能力和个人总的幸福感的决定因素,因而是情绪智力最基础、最稳定的成 分。也有学者(范会勇,2010)认为,一般心境成分是作为效度指标出现在巴昂 的测量手册中的,并不是情绪智力组成的部分,因此其情绪智力模型只包含四个 维度。 表 1-4 bar-on 的情绪智力模型(1997) 个体内部成分个体内部成分 人际成分人际成分 适应性成分适应性成分 压力管理成分压力管理成分 一般心境成分一般心境成分 情绪自我觉察 自信 自我尊重 自我实现 独立性 共情 社会责任感 人际关系 现实检验 问题解决 灵活性 压力承受 冲动控制 幸福感 乐观主义 情绪智力的内容情绪智力的内容 高分者高分者的特征的特征 适应性(adaptability) 自信(addertiveness) 情绪表达(emotion expression) 他人情绪管理(emotion management) 情绪知觉(emotion perception) 情绪调节(emotion regulation) 低冲动(impulsiveness) 关系技能(relationship skills) 自尊(self-esteem) 自我激励(self-motivation) 社会能力(social competence) 压力管理(stress management) 同理心(trait empathy) 特质幸福感(trait happiness) 特征乐观主义(trait optimism) 愿意适应新环境,并富有韧性 坦诚地毫不犹豫地为他们的权利而斗争 能与人交流自己的感受 能影响他人的感受 清楚自己和他人的感受 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能自我反省并较少受到自己欲望的影响 能维持完满个人关系 成功、自信 自我驱动,不在困难前低头 成熟的团队成员,有丰富的社会技能 能抗压,并调节压力感 能采用别人的观点 对自己生活满意 自信并看到生活光明的一面 第一章 文献综述 8 混合取向的情绪智力模型的另一代表人物是戈尔曼。戈尔曼普及情绪智力概 念的最重要人物,在其情绪智力 (1995)一书中提出,传统智力只能预测个 人成功的 20%-25%的因素,其余全部可以由情绪智力来解释, 15自此,情绪智 力开始为更多的人所认识和熟知16, 该书被译成多种语言, 情绪智力也随之广为 传播,成为全球热门话题17。戈尔曼将情绪智力看成是“生活智慧”及日常生活 中自知、自控、热情、坚持、社交技巧和自我激励的能力(1995) ,这是一个相 对通俗的概念,特别地将企业中所需的人格特质和社会技能等都囊括在内,之后 在其有效的领导方式 (2000)一文中又把情绪智力界定为“有效管理自己以 及自己的人际关系的能力” ,包括五个方面:自我意识、自我管理、自我激励、 引擎和处理人际关系(goleman,1995) 。经过两度修改,戈尔曼最终确定了一 个包含四因素 20 种能力的情绪智力模型。 表 1-5 goleman 的情绪智力四因素模型(1998) 自我意识自我意识 自我管理自我管理 社会意识社会意识 社会技能社会技能 情绪的自我觉察 准确的自我评价 自信 自控能力 可信度 责任心 适应能力 成就动机 主动性 共情 对团体情绪的觉察 服务导向 帮助他人发展 影响力 领导力 沟通能力 解决冲突的能力 协作能力 革新能力 协调能力 然而,从混合模型问世之初,批评之声便不绝于耳。诚然,正是由于混合模 型的出现,尤其是加德纳情绪智力理论的提出,使得情绪智力收到了来自学术和 公众的普遍关注。这种热情更多的是源于人们对于成功的渴望,试图找到一种能 够准确对成功进行预测的因素。事实上,影响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智力、人 格、能力等) ,且各因素之间关系复杂,很难找到一个能够准确预测成功的因素。 而混合模型恰恰犯了这样一个错误,试图将动机、人格等都纳入情绪智力的讨论 范围,从而提高情绪智力对于成功的预测能力,反而使得情绪智力概念的独立性 受到了质疑。 18正如梅耶和沙洛维指出, 虽然多数情绪智力的研究者都认为情绪 智力的概念 “绝不新” , 但混合模型实际上是在新的名称下对人格研究的继续19。 这正是混合模型受到质疑的根源。 以上几种模型是目前较为成熟且被普遍接受的理论,但也都存在各自的不 足。例如,戈尔曼的情绪智力理论主要是为了迎合管理学的需要而设计的,概念 第一章 文献综述 9 内涵较为混乱,外延过大,力图用情绪智力解释除了 iq 之外的所有东西,研究 的内容大多是人格、 社会技能和情绪的混合物。 巴昂的理论基本上属于人格特质, 与情绪智力的本意并不符合。 而梅耶和沙洛维的理论是当前情绪智力理论中最有 说服力和代表性的一种,但该理论模型在因素方面的分类不是十分清晰,不同因 素之间存在较多重叠, 20我国学者王晓钧对梅耶和沙洛维的情绪智力理论结构进 行的因子分析也证实了这一点。21 (2)国内代表理论 在国内,有关情绪智力的研究由于起步较晚,很多研究都借鉴了国外学者的 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社会文化背景,将已有的理论框架具体化,从而形成了比 较符合我国现状的理论模型。目前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成果有如下几种。 许远理(2004)的情绪智力模型 许远理将情绪智力视作个体所具备的加工和处理情绪信息和解决情绪性问 题的能力(许远理,2004b) 。他借鉴 guilford 建构智力模型的方法,提出了情绪 智力组合理论模型22,从对象、内容和操作三个维度来对概念进行具体的分析。 其中,对象维度指的是情绪智力研究的对象,包括指向自己、指向他人和指向生 态环境;操作维度指的是情绪智力所涉及的个体的心理活动,包括心理活动的过 程和方式,由感知和体验、表达和评价、调节和控制三种操作方式所组成;内容 维度指的是不同性质的情绪或情绪信息,可以是积极情绪(信息) ,也可能是消 极情绪(信息) 。三个维度的所有因素共有 18 种不同的组合,也就构成了 18 种 情绪智力模式,即情绪智力组合理论的因子模型,如下图所示: 图 1-2 情绪智力的组合结构模型(采自 许远理,2004b,p.47) 对象对象 内容内容 消极情绪(信息)消极情绪(信息) 积极情绪(信息)积极情绪(信息) 感知和体验感知和体验 表达和评价表达和评价 调节和控制调节和控制 操操 作作 面向自己面向自己 面向他人面向他人 面向环境面向环境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0 卢家楣(2005)的情绪智力模型 卢家楣认为情绪智力应该从对象和操作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这一观点与许远 理的研究方法比较接近,但在具体维度的划分和定义上有所区别。卢家楣认为操 作维度主要包括观察情感的能力、理解情感的能力、评价情感的能力、预见情感 的能力、体验情感的能力、表达情感的能力、调控情感的能力等;对象维度包括 个体自己的情感、他人的情感、自己与他人之间的情感、他人与他人之间的情感 等。将两维度下的变量两两结合起来形成情绪智力的外延。这一理论强调了情绪 智力活动对象的交互性,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也涵盖在内,使得情绪智力的结构 更加完善。 但这种建立理论模型的方式面临一个问题无法将情绪智力的外延 完全涵盖,因而在实践中可能会有按需要(随意)增加的倾向(卢家楣,2005) 。 徐小燕(2003)的情绪智力模型 在徐小燕的研究中,将情绪智力作为个体所具备的能客观地认识自己、他人 及所处环境的情绪信息,并能正确地评价这些信息;还能理性地调节和控制自己 的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改变他人及环境的情绪,从而保持个体内部以及个 体与环境的和谐,使自己生活更幸福,学习和工作更有成效,并能最终导向成功 的一种能力(徐小燕,2003) 。在此基础上,张进辅、徐小燕参考国内外关于情 绪智力结构体系的理论构想,在巴昂的情绪智力因素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访谈、 调查等实证研究,构建了大学生情绪智力的维度模型,包括情绪觉知能力、情绪 评价能力、情绪适应能力、情绪调控能力和情绪表现能力 5 个主因素、18 个次 因素,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结构体系,如表 1-6 所示。 表 1-6 徐小燕(2003)的情绪智力模型 情绪觉知力情绪觉知力 情绪评价力情绪评价力 情绪适应力情绪适应力 情绪调控力情绪调控力 情绪表现力情绪表现力 情绪自我觉察力 移情力 社会责任感 成就感 自我尊重 乐观性 幸福感 现实检验 自我激励 问题解决 坚持性 自制性 灵活性 独立性 压力承受力 人际关系 感染力 表达力 通过分析比较国内外不同学者、不同流派对于情绪智力维度、模型等方面的 研究结果发现,由于是以不同的概念界定为基础,不同学者对于“情绪智力”的 内涵仍存在不同的认识,由此建立起来的情绪智力模型就更难以实现统一。这一 方面说明情绪智力本身是一个内涵丰富、多层次的概念,同时也提示我们对于情 绪智力的研究仍有待深入。但我们也不难发现,国内外学者至少在两个问题上有 着极为相似的认识: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首先,虽然不同学者对于情绪智力内涵的界定有较大分歧,但在对部分基础 成分的认识上还是达成了一致意见,这些基础成分包括对自我情绪的认知、对他 人情绪的觉察、 对自我情绪的调节、 对他人情绪的调节、 以及情绪的社会成分等, 虽然不同学者的表述不尽相同,但都包含了这几层意思。 其次,多数学者都关注了情绪智力与适应能力的关系,如巴昂、徐小燕等的 情绪智力理论,都将“适应”作为主因素纳入了情绪智力模型。在特质模型中, “适应性”被定义为“愿意适应新环境,并富有韧性” 。而在巴昂的混合模型中, 更是将适应性作为一个独立的维度, 包含现实检验、 问题解决和灵活性三个因素。 类似的,徐小燕也讲情绪适应力作为其情绪智力模型的五个维度之一,包含现实 检验、自我激励、问题解决和坚持性五个子因素。由此可见情绪智力与适应之间 的密切联系。 1.1.3 情绪智力的实证研究现状 由于情绪智力概念的从产生到随后的研究都与智力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情绪 智力最初的研究遵循着传统智力研究的方向,探讨了情绪智力在学业成绩、工作 绩效中的作用和贡献。佩特里迪斯等人(petrides,frederckson,2004)的一项 研究中,测量了 650 名学生的智商、情绪智力和学习成绩,分析发现在低 iq 的 学生中,情绪智力得分越高的个体,其学业成绩也越好,而在高 iq 组的学生中 没有得到这一结论。说明情绪智力可以起到弥补低 iq 带来的负面影响的作用。 帕克(parker,2004)同样是以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发现情绪智力总分能够有 效预测个体的学业成绩,但各维度的得分没有这样的预测力。在情绪智力与工作 绩效的研究方面,苏曼(苏曼,2008) 23以国有企业中层管理着和员工为被试进 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情绪智力的多个维度中,自我情绪评估维度通过自我效能 感的中介作用对员工工作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 而自我情绪调整维度则通过知觉 组织支持间接作用于工作绩效。 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更多研究者转而将目光集中到情绪智力与个体适应功 能关系的探讨上,并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迪恩等人(ciarrochi,deane, 2002)用抑郁、无助感和自杀倾向作为衡量不健康心理的指标,利用斯科特 (schutte)的 sei 问卷作为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