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法学理论专业论文)权利平等与理性宽容——对《威尼斯商人》的法理审视.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内容摘要内容摘要 “法律与文学”是近 30 年来出现于北美和英国的一种新兴的跨学科理 论研究。法律与文学是两种不同的叙事方式,法律以抽象的规则来调整社 会冲突,维护社会秩序的安定;文学从艺术的高度描述法律的精神,为法 律研究提供生动的素材,提供新的切入点。文学与法律两种意识形态的相 互影响和借鉴可以形成一种文学法理学,开辟更加宽广的思维活动空间。 从具体的历史语境中考察这些文学作品,虽然我们不能从中学到具体的法 律知识,但是可以探索其中的法律理念,可以发掘出文学作品背后隐藏的 社会观、法律观以及道德观,形成更加开阔的研究视野。 本文选择 威尼斯商人 这一以法律为题材的剧作作为分析和论述的 文本, 探索其中关于权利的追求和蕴含宽容、 人性的理性法律制度的建构。 虽然我们从文学作品中并不能学到 16 世纪英国的法律思想,甚至哪怕是 一点有价值的历史资料,但是其中蕴含的法理却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的。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具体的法律文化背景,从当时的 社会主流思潮中分析作者的思想观点,通过介绍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对人的 发现和人的意识的觉醒,人文主义思潮对当时社会政治、法律、文学及人 的思想的影响,阐明作者的人文主义倾向。西方的文艺复兴是一种思想文 化层面的复兴,也是一种孕育和催生人权解放、蕴含人性的现代法治发展 运动。它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作为当时一个进步的思想潮流,影 响着社会整体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人文主义者提倡以人为 本,解放人性,提倡人的自由发展和人的尊严至高无上。文学是时代精神 的记载。文学家们以其自身独特的敏锐视角,对特定历史环境的感触,从 当时的社会生活入手,写出内心对社会图景的真切体会,对社会主流意识 形态确切表达。 第二部分分析了人文主义发现人, 提倡人的理性, 而法律是理性的产 物,是正义的化身,人们遵守既定的规则,便要求法律的平等对待。权利 其实是对事实关系的价值判断,被认为是一种正当利益,但并非只要主张 的就是正确的,就会受到法律的支持。在社会生活中,法律对于各个法律 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的界定,意味着将社会成员的行为自由与相应的 行为责任结合起来,从而协调社会矛盾,理顺社会关系,使社会生活维持 在有序的状态之中。 就法律权利而言, 权利是法律所保护的一种利益, 但 2 是并非所有的利益都是权利,只有为法律所承认和保障的利益才是权利。 剧中主人公夏洛克因其犹太民族注重法律的传统,拥有崇高的法律信仰, 从人的尊严出发追求权利的平等对待。他重视自己的个人利益和存在价 值,把自己的权利视为与生俱来的、不可侵犯的正当性要求,自己和基督 教徒在人的本质上是平等的,既然作为平等的人享有平等的权利,威尼斯 的法律和社会就不该用异样的态度对待他。文本论述中穿插矛盾冲突的由 来及复仇理念的产生,他不合理的要求与当时的社会一般价值标准相违 背。16世纪人文主义法律思想的盛行,普遍的合乎伦理道德的规范成为人 们的评价标准,剧中契约双方当事人的法庭辩论凸显了法律与仁慈的冲 突。 第三部分分析了法律的作用, 法律如何与其它手段相协调才能使冲突 得以更好地解决,甚至个案之中要避免法律条文的僵化而从衡平的角度裁 量, 从法的精神层面实现实质正义; 法律和道德在各自的范围内发挥作用, 遇到个别冲突可以互相结合以达到治理社会的完美状态。法律在公允和人 道之间找到平衡, 情与法交融, 使公共生活得以完美的规制, 实现法的效 能,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秩序是人的天然需要,分析法律的稳定性对安 全秩序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法律作为一种维持秩序和约束人们行为的 规范,人们让渡自己的权利给国家,和国家建立一种契约,共同约束彼此 的权利义务,必须对个人的自由权利加以一定的限制和约束。法律得到遵 守是国家法制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检验一个国家法治水平的 比较直观的重要标准,正当的守法理由为公民对法律的遵守提供了理论上 的依据。 第四部分论述了法律的实践结合人的理性, 法律理性原是人情掂量过 后的法意,法意就是经由人情洗礼的法律理性。理性是法律的灵魂、法律 的生命,违背理性者皆非法律。人是有理性的动物,随着人类的进步,人 的发展,人们追求美好的生活,追求文明的秩序。制定符合理性原则的正 当法律,调整人们的行为。正当的法律以人为本,融合宽容的思想,使法 治的推行具有良好的法制支撑,法律不仅仅是理性的产物,也是与人情结 合的产物。法律与人情、道德、伦理等的结合,发挥法的效能,构建公正 和谐的社会秩序。 本文以文本分析为研究思路, 选取一个涉法文学剧本, 从法律与文学 的角度探究一般法律思想,从文学文本中发掘法的精神层面的公平正义的 3 法理念。全文分析了夏洛克这一主人公的悲惨结局的起因,法庭辩论中矛 盾的凸显,从当时的法律发展、社会现实背景出发得出对权利追求的合理 性、正当性。权利的行使要符合一般的正常伦理标准,符合社会的法律规 则。法律作为一种调整手段,不单单是一个个冰冷的制度或者条文,要与 其他调整手段相结合达到最佳的效果,体现人本思想,体现温情,同时制 定理性的法律要从人出发,融入人的宽容思想。 关键词:关键词:法律权利 人文主义 理性 宽容 1 abstract law and literature becomes a new cross-disciplinary theory research appeared in north america and britain in the recent 30 years. law and literature are different in narrative pattern; the former adjusts social conflicts and maintains the stability of social order with abstract rules while the latter depicts the spirit of the law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rt so as to provide vivid material and starting points for legal research. the interaction and reference between law and literature which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literature jurisprudence, open up much vaster space of thinking. we can make a conclusion of these literary works from the concret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lthough it is difficult to learn concrete knowledge of law from the literature, but it is a good way to explore the legal concept, we can explore the social view、legal concept、moral viewpoints hiding in these literary works, and expand our research vision. this paper chooses the merchant of venice”, one of shakespeares famous dramas based on legal issues as the text to analyze, to explore the pursuit of rights and constitution of a rational legal system containing tolerance and humanity. although we cant learn some legal ideologies of britain in the 16th century, even a little valuable historical data, the legal idea in these works is worth thinking and can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us us. this paper is consist of 4 parts. the first part examines the dramas leg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it presents an analysis from the social mainstream thought in that time, the authors ideas, discovery of humanity during renaissance, self-awareness of humankind and the influence of humanism on social politics, law, literature and humans thought. thus the authors humanism inclination is explained. western renaissance is a renaissance of ideology and culture also is a development of modern rule of law, which gestates and calls human rights liberation and humanity. humanism is the major content of the renaissance, as a progressive ideology at that time, which 2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mode of thinking over the whole socie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e. humanist advocates people oriented, literates human nature, promotes mans free development and human dignity is supreme. literature is a record of spirit of the times. litterateurs consider problems from unique perspective, thoughts based on the specific historical environment, starting with the social life, writes ou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picture of society, and exact expresses dominant ideology. the second part analyses humanisms avocation for rationalism. the law is the product of rationality and the incarnation of justice. so long as people obey the established rules, they are understandingly demanding equal treatment by law. right is the value judgment of factual relation, a just interest, but, is not to say if you claim, you will be right, will be satisfied. in social life, the definition of rights and duties among the subjects of legal relation, combines the freedom of social member with the corresponding behavioral burden, so as to coordinate social contradiction, maintain social harmony, make the social life in orderly state. as to the legal right, the right is the interests protected by law, however, some interests are not rights, the interest which recognized and guaranteed by law are real right. the jewish character shylock, with his ethnic traditions on highlighting the faith in law, pursues equal treatment of entitlements from human dignity. he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his individual interest and existential value, takes his rights as born with、inviolable just requirements, he is equal with nazarenes on the essence of human beings, now that ,everyone enjoy equal rights, so the law in reflections of venice should treat him equally. the paper examines origins of conflicts and the emergence of a revenge idea, but shylocks unreasonable requirements conflict with the prevailing social values standard. 16th century, the prevalence of humanist thinking of law led universal ethical and moral norms to become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the debate of both parties in the courts in the play highlights the conflict of law and benevolence. 3 in the third part of the paper, the author analyses the role of the law and how it can be combined with other methods to produce a better solution to the conflict. what is more, it is necessary to meas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quitable discretion to avoid the rigidity of the law and to achieve real justice from the spiritual level of law. law and moral play their role in their own scope, harmonizing with each another when conflict in order to achieve perfect status. the law finds a balance between fair and humanity, blends with human feelings, makes public life in perfect regulations, realizes the efficiency of law, and sets up a good order of society. order is naturally needed by human. it is significant to analyze the stability of law, because it means a lot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afe order. as a standard which maintains the public order and restrains peoples behavior, people deliver their rights to the state, to establish a contract and constrain their own rights and duties. it is necessary to restraint human free right. the law to be obeyed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tate legal system; which is also an important criterion to test the level of the rule of law; the reason for abiding the law provides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citizens. the fourth part discusses the practice of law combined with the human rationalism, law logos are the spirit of law of human feelings, and so is the spirit of law. rationality is the soul of the law、the essence of law, violating rationality is to violate law. everyone has rationality; people are seeking a better life and more civilized order with the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the rat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principle of legitimate laws regulates peoples behavior. the proper law is people-oriented, which embraces ideological tolerance, and provide a sound legal support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law. laws are not only the product of rationality, but also a product of the combination of law and human. combined with the human, moral, ethical, the laws will exert the efficacy and build a fair and harmonious social order. this paper, based on text analysis, chooses a legal literature script to examine the legal idea from the law and literature and explores the 4 spiritual dimensions of the concept of fairness and justice. the full text analyses the origin of the character shylock tragic issue, the debate on the court and educes the reasonableness and legitimacy of pursuing rights. the exertion of rights answers for the universal and normal ethical criterion, in line with the social rules of law. the law, as a means of adjustment, is not just a system of a cold or provision. it is necessary to combine with other adjective means to achieve the best result. it must reflect the thinking of people, embody warmth. meanwhile, the constitution of rational laws must start from the people, together with the idea of tolerance. key words: legal rights humanism rationality tolerance 1 目目 录录 引引 言言 . 1 一、戏剧冲突中的法律文化背景一、戏剧冲突中的法律文化背景 . 3 (一)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与英国文学的发展 . 3 (二)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风格及其人文主义思想 . 6 (三)戏剧、冲突、法律 . 7 二、权利平等理念之下的法律追求二、权利平等理念之下的法律追求 . 9 (一)权利平等、公平正义的法理念 . 9 (二)夏洛克的复仇心理 . 13 (三)冲突中的利益较量及法律选择 . 14 (四)人文主义法律思潮的兴起 . 16 (五)戏剧冲突中的法律与仁慈 . 17 三、法律的效能与法的秩序价值三、法律的效能与法的秩序价值 . 22 (一)法律效能的发挥及法的秩序价值 . 22 (二)法律规则的恒定性与衡平原则 . 25 四、理性法与宽容思想四、理性法与宽容思想 . 31 结结 语语 . 36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38 1 引引 言言 “法律与文学”是近 30 年来出现于北美和英国的一个新兴的跨学科理 论研究,它以文学所反映的时代精神为切入点,给法律教学研究带来了崭 新的视角,为理性的法律注入了感性的活力。“法律与文学”历来争论多于 赞同,传统的学术研究囿于学术的角度研究学术,从理论到理论,从概念 到概念, 是一种纯理论的研究方式, 很少涉及其他学科的相互借鉴和交融。 美国法律与文学运动的主流人物波斯纳一开始也认为法律与文学只是一 场误会,是一场无稽之谈,甚至在 1998 年版的法律与文学中,波斯 纳仍然认为法律与文学这个领域 “充满了虚假的起点、夸张的解释、肤浅 的争论、轻率的概括和表面的感悟。”1当然,这是早期法学界的一些观点, 随着法律研究及法律与边缘学科关系的进一步深化,法律与文学已经被普 遍接受。这也使法律与文学得以进一步发展,但始终没有形成一个派别或 者学科, 充其量只是一种理论或者研究方法。 尽管它的发展并不那么顺利, 但是不可否认它为我们研习法理带来新的视角,新的切入点,新的发现。 文学与法律两种意识形态的相互影响和借鉴可以形成一种文学法理 学,开辟更加宽广的思维活动空间。文学作品中体现着作者的终极关怀和 价值理念,文学以文字修辞和叙事来表达感情和意蕴,而法律问题的解决 则依赖于证据、规则和辩证过程。法律和文学是两种不同的叙事方式,法 律是刚性的,强调规则的稳定性;而文学则是柔性的,打破既有的规则体 系。一个重过程,一个重结果,可谓南辕北辙,但是二者又是紧密联系的, 两者都涉及叙事、解释、书写和表达,都是对语言、故事、人类经验的一 种汇集,特定社会背景下对人的行为的一种描述。“文学是人学,关注人, 关注社会生活;法律保障人的权利,也是关注人,关注社会生活,同样是 一种终极关怀,都是在尊重人性,均有着相同的价值取向。”2从文学中找 到法律理论发展的成果,从法律理论的高度把握故事的情节发展,作为一 种研究方法和理论视角,文学作品作者从生活的背景角度和自身的观察体 验得出结论,生发议论,恰是最真切的法律实效的话语表达,很多情况下 一种反映并不因其本身的虚构性而遭到质疑, 它“所描述的对象不论是真实 的存在或是虚构的故事,我们都可以找出隐藏其后的作者的终极关怀,和 1 美理查德 a 波斯纳:法律与文学,李国庆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第 5 页。 2 李子:“法律与文学”, 2 其所处社会的通常观念或时代精神,而这也正是法律能够产生其实效性的 同一个社会环境或文化世界。”3 西方文化从一开始就渗透着法律的技术和意象, 文学作品的作者一直 密切关注着法律,有的作者本身就是法学家、律师。如莎士比亚、陀思妥 耶夫斯基、卡夫卡、雨果等一大批都是知名的涉法文学大师,他们的作品 因大多与法律有关,而成为众多法学家的关注对象、研究对象。从具体的 历史语境中考察这些文学作品,我们可以发掘出文学作品背后隐藏的社会 观、法律观以及道德观,展现一个开阔的社会学视野。一般而言,文学中 的法律并非是精确的法律辩证,它所关注的更多是法律背后蕴藏的正义或 者说是法律的精神,而法律人敏锐的洞察力将更有助于揭示文学作品中蕴 含的法理。美国人詹姆斯 伯艾德 怀特在法律想象:法律思想和表述的 属性研究 中认为, “文学名著为法律的各种人文价值提供了最好的伦理描 述”, 将文学带入到对法律和秩序的属性、 正义与非正义、 法律的人文背景 等问题的分析,有助于法律伦理属性研究。在他看来,文学名著是发现法 律价值、意义的媒介。4 基于以上法律与文学的关系分析, 本文选取了莎士比亚的 威尼斯商 人作为分析和论述的文本。虽然我们从文学作品中并不能学到 16 世纪 英国的法律思想,甚至哪怕是一点有价值的历史资料,但是其中蕴含的法 理却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基于文学和法理学共同的哲学基础,本文 拟从有关人的尊严而产生的平等观念出发,探讨夏洛克悲剧的原因及法律 在社会矛盾冲突中所起的作用。而我们要理解一个作品的真实意义,需要 把作品放在当时的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中,从作者所处的历史时代的政治社 会洪流中去寻找和发现。 3 周静妮等:“关于法律与文学的一点看法”, 我们的行为以判断标准,使我们明白自己的需要和他人需要之间的平衡对 社会生活秩序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对个人的自由权利加 以一定的限制和约束。 法律在公允和人道之间找到平衡, 情与法交融, 使 公共生活得以完美的规制,实现法的效能,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 49 马长山:“法治进程中的人文精神的缺失和补救”,学习与探索,2005 年第 5 期。转引自马克思恩 格斯全集,第 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年版,第 115 页。 22 三、三、法律的效能与法的秩序价值法律的效能与法的秩序价值 (一)(一)法律效能的发挥及法的秩序价值法律效能的发挥及法的秩序价值 无论是法治理念如自然正义和理性,还是法治的政治要素如民主宪 政,法治的核心价值要素如自由,抑或法治的伦理基础如正义,都是古代 希腊世界为后人特别是西方人做出的杰出贡献。50人是有理性的,追求善 的生活,寻求文明的秩序,但是人的理性是有限的,非理性的恣意行为对 人与人之间的平衡关系造成破坏。但安全的因素又是每个人潜意识都渴求 的,从个人的理性出发为了个人利益、个人自由,要建立一种弥补自身缺 陷的规范来约束人的恣意行为,形成一些能有效调整个人行为的制度。社 会契约论认为社会是由自觉自愿的人们根据共同达成的契约而组成的,政 府是由生而平等和自由的人们建立的,法律是由他们同意的政府制定的, 那么人们就和法律有了一种接受法律统治的契约。51人们会选择让渡一部 分自己的权利给国家,形成一个契约的整合体。这样国家对个人利益予以 保护,限制一些人的自由,创造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社会模式。法律为人类 共处和满足某些基本需要提供规范性安排,成为一种理性抉择之下的合理 规则,基于它本身蕴含的正义价值,遵守法律成为人们的首要选择。古希 腊的亚里士多德把正义分为分配正义和校正正义,而校正正义认为法律制 度的任务应该是恢复人们之间事先存在的平衡关系反映了因自己的 权利受到侵犯而引起的、可能导致复仇的愤怒感情。但是获得校正正义的 权利是在个人层面而不是团体层面上理解的校正正义概念的一个核 心因素就是在解决争议时不管当事人的身份,使国家和正式法律获得合法 性的社会契约,用校正正义代替了作为司法的复仇。52 人们普遍遵守的法律应该是制定良好的法律, 良好的法律本身是正义 的体现,而法律制定的目的便是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古希腊理性正义法 治观的灵感,再加上罗马人体现民主和人权的法律共和国创举,以及为人 类灵魂的平等和心灵的宽容做出奉献的基督教,激活了后人有关法治的话 语能力和前仆后继的为这一“梦想”或“神话”付出的法治行动。一般而言, 法治是一种制度化的理性生存方式,而理性又只属于人类,其基础是社会 50 张彩凤:英国法治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前言第 3 页。 51 何勤华主编: 法律文化史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年版,第 225 页。 52 美 e 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 第 75 页。 23 生活经验和累积的知识及知识创新。53强调法律的目的在于抑恶扬善,在 于帮助人们选择与社会目标相一致的最佳生活方式,是引导公民和国家实 现正义的一种手段,也是平衡社会各集团利益的一种力量,法律至尊至上 的地位由此确立。法律是理性,是一种中庸、一种组织、一种秩序。54古 希腊罗马的法律观念为后世法律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英国从盎 格鲁 撒克逊时代开始实施法律, 后来经过漫长时期的演进, 逐渐形成了社 会法治思想。文艺复兴运动复活了希腊罗马思想,进步资产阶级的发展打 破旧的社会秩序,为后来英国法治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物质环境、思想基 础及文化条件。文艺复兴的主要目的就是反对封建专制王权和神权,建构 一个自由的“理性王国”,因此势不可挡的资产阶级和市民社会不仅要求在 政治上全面推翻政教合一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本主义新秩序,而且要 求确立全面保障资产阶级财产所有权和自由权、人身权的资产阶级法治。 5516 世纪莎士比亚生活的时代,英国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法律制度,有 着大量的恒定规则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起着良好的维护作用。而文艺复 兴的发源地意大利更是一个法治良好的城邦,这些从文本中威尼斯井然的 法治秩序可以体现出来。 法律作为一种维持秩序和约束人们行为的规范, 人们让渡自己的权利 给国家,和国家建立一种契约,共同约束彼此的权利义务。法律得到遵守 是国家法制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检验一个国家法治水平的比 较直观的重要标准,正当的守法理由为公民对法律的遵守提供了理论上的 依据。 早在古希腊时期, 亚里士多德就将“已经公布的法律得到普遍的服从” 作为法治的构成性要件,他说:“邦国虽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部遵守, 仍然不能实现法治。法治应该包含两重意义:已经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 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的良好的法律。”56 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以其自身的服从, 有力地说明了公民服从法律的 正当性:第一,如果人人都以法律判决不公正为理由不遵守法律,那么社 会国家岂能有个规矩方圆,法律判决的公正固然重要,但是社会秩序同样 重要;57第二,如果一个人自愿生活在一个国家,并且享受这个国家法律 53 张彩凤:英国法治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前言第 4 页。 54 同上注,第 5 页。 55 同上注,第 85 页。 56 何勤华主编:法律文化史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2004 年版,第 223 页。转引自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年版,第 199 页。 57 何勤华主编:法律文化史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2004 年版,第 221 页,转引自色诺芬:回 忆苏格拉底,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年版,第 167 页。 24 给予的权利,这不等于是和国家之间有了一个契约吗?在这种情况下,不 服从就是毁约,是十分不道德的。58作为契约的当事人,人们就必须遵守 契约、遵守法律,这样社会才能有序,法律才能得以有效实行。尽管那场 判决对苏格拉底是不公正的, 但是为了维护法律的精神, 他没有选择越狱, 以身维护法的权威,遵守契约的执行。苏格拉底的服从理由从理论上给出 了遵守法律的正当性,制定法律首先要使人民服从,使之得以付诸实施, 发挥实效,这样才能实现起码形式上的正义,法律目的范围之内的正义。 法律制度设计的目的是解决社会冲突,维持良好的社会秩序,达到人与人 之间的公平正义,法律关注的是当下的现实发生,正义在法律的范围内获 得相对的实现,这便是法律的功能。 一个法律制度若要恰当地完成其职能, 就不仅力求实现正义, 而且还 须致力于创造秩序。秩序的继续在某种程度上是以存在着一个合理的健全 的法律制度为条件的,而正义则需要秩序的帮助才能发挥它的一些基本作 用。59满足个人的合理需要和主张,并与此同时促进产生进步和提高社会 内聚性的程度这是继续文明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就是正义的目标, 60同时也是法律的目标。 秩序是人的一种天然需要, 是一种基本的价值。 秩序可以分为自然秩 序和社会秩序,自然秩序是有一些自然法则等构成的先在的存在。社会秩 序要求社会成员行为的一致性、连续性和稳定性。法律秩序是一种特殊的 秩序,是一种社会状态,它是在人们普遍遵守法律、规则等制度约束的前 提下而形成的一种拥有明确评价标准的社会发展模式。在法治社会状态 下,法律秩序是法律的一种形式表达,它要求人们在履行其调整人类事务 的任务时有运用一般性规则、标准和原则的法律倾向。秩序所带来的则是 安全的实质性价值需求,这是社会正义所努力增进的东西,安全是个人行 为自由的前提,是人保护自身的生命、财产等安全不受侵害的首要需求, 获得对自身正当利益的维护。而实现安全的价值便要求法律的稳定性,法 律在一段时间内的不可变通给人们的行为设定标准,使人们自觉的遵守, 实现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法治的精神。剧中公爵要求修改法律为了保护安东 尼奥的利益, 好像看起来只能这么做, 但是被鲍西娅拒绝了。 因为她知道, 58 何勤华主编:法律文化史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2004 年版,第 221 页。转引自柏拉图:游 叙弗伦 苏格拉底的申辩 克力同,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年版,第 108、111 页。 59 美 e 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 第 330 页。 60 同上注,第 261 页。 25 安东尼奥也知道,法律的稳定性对一个城邦的安全多么重要,如果随意改 变,那么良好的秩序无以维持,人与人之间连接的纽带、共同的准则就会 遭到破坏,人们之间的信任体系也会崩溃,这对当时商业贸易发达,各国 交往密切,有很多外邦人的威尼斯来说,无疑是一个冒险性的做法。制定 法律的目的是为了使一个群体有一个有效的控制制度,约束人们的行为。 对人类事务中秩序的寻求,已被普遍承认为是个人努力或社会努力的一个 有价值的目标。61在正常情形下,传统、习惯、业经确立的惯例、文化模 式、社会规范和法律规范,都有助于将集体生活的发展趋势控制在可合理 稳定的范围之内。古罗马人用“只要有社会就会有法律”这样一句格言概括 了社会现实的这个方面。62 (二二)法律规则的恒定性与衡平原则法律规则的恒定性与衡平原则 任何社会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标准通行于世, 被人们奉为圭臬。 任何 特定的社会都存在一定的价值观念。人们在社会生活、交往、协作之中, 都习惯于把自己体会的社会固有的价值观念作为评价标准,来衡量社会生 活、国家正义、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纠纷。在这个层面上,国家的法律制度 一方面用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符合既定的规则,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构成 一般的社会价值观念,成为人们评价的尺度依据,这就发挥了法的价值评 价功能,实现了法的作用,使动态的社会行为和静态的法律制度相结合, 发挥法律应有的本义。在一个法治良好运作的社会更是如此。 英国的法律制度文明起始于盎格鲁 撒克逊时代。不列颠较早的法律 观念、行为模式和风俗习惯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一个珍视传统、注重历史 连续性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由于其注重于仪式和象征手段的风俗习惯 对后世英国普通法造成了一定的积极影响,普通法具有高度技术性,形成 了卓有成效的法律程序及程序先于权利的观念;正是其生活的整体性观念 产生了团体本位的法律,对法律的认识首先不是惩罚性的或工具性的,而 是为了达成共同体和谐生活状态的一种和解和妥协的方式,是一种社会生 活态度或生活样式,是一种民族精神,这种法律哲学观在普通法世界无疑 是一以贯之的;而最为重要的,正是其早期习惯法的宗教性和道德性,才 使法律具有了后世的含金量,被赋予一种积极的、极富可塑性能的、改革 61 美 e 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 第 235 页。 62 同上注,第 236 页。 26 社会和平衡社会的、对人类特别是个体生命具有终极的人文关怀价值即实 质正义。14世纪,普通法已经形成、发展成为一套效力通行于全英格兰的 统一的判例法法律体系。已确立且制度化了的普通法因“过分追求术语形 式”, 因而就“带来了对当事人的利害无视的结果。 它的胜利遗留下的弊害, 导致了正义的献身。” 63普通法明确的、固定化的条文对当时社会法律秩 序的稳定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是同时由于其僵硬化的规则并不能灵活变 通, 依据的是法条形式主义而非法律的精神, 亦有其弊端之处。 关于此点, 本文将在后面关于夏洛克的审判中进行分析。威尼斯商人中的契约是 恒定的法律条文,不能随意变通的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形式,这里莎士 比亚并没有只是单纯的从实体或程序方面现实地描写法律,而着重描写的 是蕴含其中的法律精神。 西方的法治进程受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很大, 文艺复兴的发展影响了 后世多种学科、制度和思想的建立。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法律至高无上 地位的树立,但法律并不是唯一的调整手段,宗教、习惯等漫长历史传统 影响着制约着不同范围的人群。另外,法律的至高无上并不代表它的完美 无缺。法律是人制定的,人的理性是有限的,认识是不全面的,有限的理 性决定了法律也是有缺陷的,法律不可能涵盖和穷尽世间所有的纠纷种 类,法律总是一种舍弃差别、追求普遍适用的抽象规则。从极端的意义上 讲,法律是在用一种普遍抽象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老干部健康知识培训课件
- 热点10 突变和基因重组-高考生物专练(新高考专用)
- 2023年1月国开电大法学本科《国际法》期末纸质考试试题及答案
- 老人血栓保健知识培训课件
- 《高速卷绕头》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 配电知识现场培训课件
- 2025版金融服务行业流动资金贷款合同
- 配电相关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危险品运输安全培训承包合作协议
- 2025版智能化国内货物公路运输服务合同规范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7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 成品出货检验报告模板
-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语段综合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
- 香豆素抗凝血药华法林及其类似物的合成
- 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
- GB/T 5453-1997纺织品织物透气性的测定
- GB/T 14315-2008电力电缆导体用压接型铜、铝接线端子和连接管
- 农民工工资表(模板)
- 《室内空间设计》第三章课件
- 学习《北方民族大学学生违纪处分规定(修订)》课件
- 装配式建筑设计专篇(word6)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