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27 醉翁亭记(第2课时)复习教学案(无答案) 沪教版五四制.doc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27 醉翁亭记(第2课时)复习教学案(无答案) 沪教版五四制.doc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27 醉翁亭记(第2课时)复习教学案(无答案) 沪教版五四制.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7 醉翁亭记(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基本文言实词和虚词。2、准确翻译课文。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本文中的中考文言实词,准确翻译课文。教学难点:理解文章记叙的内容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教学过程:一、学生完成醉翁亭记复习卷附醉翁亭记复习卷一、句子翻译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3、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4、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6、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7、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 8、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9、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0、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11、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二、内容理解1、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2、第3段写了滁人游山之乐和_,表现了_。3、从选文看,“太守醉”的真正原因在于 和 (3分)4、第段描写山间不同时间的景色,表现作者的心情。(用文中的话回答)5.第1段文字借醉翁亭的环境和命名,表达了 。(3分)6、选文多处写到了“乐”,作者的“乐”是 。7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1段介绍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和“醉翁”这个号的来历。 B“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 C第2段从“四时之景不同”这个方面表现山水之乐“乐亦无穷”。 D“风霜高洁”“水落石出”写出了山间四季景色的特点。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第2段写太守只是因为山里四季景色之美而乐。B 第3段生动展现了滁人游山之乐和太守宴游之乐。C 第4段以禽鸟、游人衬托太守以众人之乐为乐。D 全篇充分表现了太守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9、下列作品中也属于上文作者欧阳修的一项是( )A 小石潭记B卖炭翁C核舟记D生查子 元夕10、对第1 段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介绍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B 介绍了“醉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