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搭设[精品资料]_第1页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搭设[精品资料]_第2页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搭设[精品资料]_第3页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搭设[精品资料]_第4页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搭设[精品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搭设 -精品资料 本文档格式为 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 学术论文 期刊文献 年终总结 年终报告 工作总结 个人总结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单位总结 摘要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搭设工作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搭设质量对工程的施工进度及质量安全具有重大影响。本文结合工程实例,着重围绕框架柱、框架梁和顶板模板安装等方面阐述了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搭设工作,并提出一些注意事项,以供同行借阅。 关键词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框架柱; 顶板模板 TU74 A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规模也在迅速扩大,人们对于建筑物的空间需求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使得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筑物数量日益增加。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是一种新兴的施工工艺,指的是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高度、搭设跨度、施工总荷载超过一定限度的支撑系统。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搭设阶段施工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在搭设过程中需要克服跨度大,高度高、承载力低和承载荷载重等施工难题,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这不仅会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而且 还会造成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因此,施工人员必须认识到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搭设质量的重要性,采取合理的搭设方法,以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 1 工程概况 某工程建筑面积 18500m2,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 1层,地上 4 层,地下 1 层层高为 4.35m,地上 1 层层高 4.2m,2 层、 3 层层高 3.6m, 4 层层高 4.2m,建筑总高度为 19.35m。 1 层西边门厅高度为 11.35m,中间多功能厅高度7.75m,为高架支撑体系,周边有结构,施工时可以与周围结构及其架体拉结成一体。板为 120 厚;梁截 面为 (单位mm):4001100 , 2001100 , 3001100 , 300800 ,200800 , 5001300 , 400800 , 250500 ;柱截面为 (单位mm):800800 , 8001000 , 6001000 。 以上两处高大模架体系均支设在地下室 250mm 厚的人防顶板,混凝土强度为 C35P10,模架体系基础牢固,承载力能够满足要求,能够满足上部结构施工。 根据工地现场的具体情况,施工单位制订了专项的施工方案。由于该模架支撑体系跨度比较大,高度高,属于大跨度支撑体系,专家 对方案进行了评估并通过了审核,根据审核过的方案科学合理施工。 2 模板支撑体系搭设 2.1 模板加工 模板必须具备足够的刚度、强度、稳定性。模板加工时必须满足截面尺寸,两对角线误差小于 1.0mm,尺寸过大的模板需进行刨边,否则禁止使用。翘曲、变形的方木不得作为龙骨使用。模板加工完毕后必须经过技术、质检人员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对于周转使用的木胶合板,如有飞边、破损模板必须切掉破损部分然后加以利用。 2.2 模板安装 脚手架搭设工艺流程为 :场地整理 施工放样 定 位设置底座 纵向扫地杆 立杆 横向扫地杆 横杆 剪刀撑。 1)立杆。 a.高大模架体系,均坐落在结构楼层混凝土面上,施工时在每根立杆底部设置垫木,厚度不小于 50mm。根据设计图纸坐标在场地放出框架柱梁轴网搭设脚手架,由于是坡屋面,必须根据图纸尺寸调节顶托长度。 b.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横向扫地杆应采用在立杆最下部 450mm 节点处拉横杆。立杆上端包括可调螺杆伸出顶层水平杆的长度不得大于 0.6m。 2)剪刀撑与横向斜撑。 a.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 在 45 60 之间。 b.剪刀撑斜杆的接长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见图 1),应采用不少于 3 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 100mm。 图 1 剪刀撑斜杆搭接示意图 c.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 150mm。斜杆应每步与立杆扣接。 d.在外侧周围应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剪刀撑杆件的底端应与地面顶紧,夹角宜为 45 60 。门厅处水平剪刀撑设置两道,分别在标高 4.05m 和 7.65m 处;多功能厅在 4.05m 处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 3)连接件。模架架体与周边低楼层的架体应拉结成一个整体,框架柱随低楼层一起浇筑,以便增加高大模架的抗剪能力,提高整体性。抱柱示意图见图 2。 图 2 抱柱示意图 4)脚手架、模板支架使用过程中的检查。 a.立杆底座与基础面的接触有无松动或悬空情况; b.杆件的设置和连接,连杆、支撑等的构造是否符合要求; c.扣件螺栓是否松动; d.立杆的沉降与垂直度的偏差是否符合要求; e.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2.3 框架柱模板安装 2.3.1 工艺流程 立柱模板、临时固定 加水平钢管斜撑 校正模板 (垂直度、轴线位置、截面尺寸、对角线方正 ) 紧固钢管支撑。 2.3.2 柱模板安装 1)柱支模前,首先对轴线、边线、模板外控线进行复查,防止偏差。 2)待钢筋验收合格后,安装柱子模板必须按要求设置主楞、次楞及对拉螺栓。 3)成排柱子先立长向两端的柱模板,校正复核位置无误后,顶部拉通线,再立中间柱模。 2.3.3 组拼 先将柱子四面模板就位,校正调整好对角线,用柱箍固定。柱箍采用 48 钢管,第一道距地 300mm,柱箍间距为500mm。 2.3.4 检查 安装柱模板时,同一轴线上的柱必须拉通线安装、检查。柱模安装完,吊线检查四角的垂直度误差要小于 2mm。清理模内杂物,柱模的清扫口留置在根部,按对角设置,对拉螺栓的设置和数目。 2.4 框架梁模板安装 2.4.1 工艺流程 抄平放线 弹板下控制线 搭设满堂红脚手架 安放纵横向龙骨 铺设梁底模 调整水平及起拱 钢筋绑扎 安装侧模。 2.4.2 梁模板安装 按已标出楼层轴线和标高线,在柱、墙上放出轴线和50cm 水平控制线。先安装梁、柱接头模板,检查梁底标高和接头截面尺寸正确后,在梁端处安装定型企口模板,支撑牢固。 2.4.3 支撑 1)竖向支撑采用钢管支承,水平拉杆与板的支撑要连为一体。 2)组拼。 a.梁在支模过程中,拉水平通线,保证梁尺寸、位置的准确,并通过通钢筋上的结构 50cm 水平控制线校核梁的底标高。梁跨度大于 6m,梁跨中起拱按 20mm,梁跨不大于 6m,梁跨中起拱按 15mm。 b.安装梁侧模,并与楼板模板连为一体。通过调整竖向短杆与斜杆的角度保证侧模的垂直度。 c.梁高较大时要按要求加设对拉螺栓。 d.每根梁底模的端头设置清扫口,距梁端 300mm。5001300 梁立面图及平面图见图 3。 图 3 5001300 梁立面图、平面图 2.5 顶板模板安装 2.5.1 工艺流程 抄平放线 弹板下控制线 立支撑、纵横拉杆 固定支撑、安放支托 调整平整度 在支撑上按房间横向安放主龙骨 安放次龙骨 铺设木胶板 调 整水平及起拱 钢筋绑扎隐检及混凝土浇筑 拆除支撑 拆除木方及模板 清理、整齐堆放。 2.5.2 模板安装 1)依据图纸标高在钢筋上返出本楼层结构 50cm 标高线并用红漆涂成标记,支模时以此作为控制顶板支撑高度的依据。 2)净面板间采用硬拼的方法,接缝处严密,净面板和梁体模板间加贴胶带,以保证接缝处严密不漏浆。 3)组拼支撑。以主梁、柱子为分界、每空间为单位设置支撑杆,安装拉杆,立杆纵横间距为 1200mm1200mm ,上下层立杆垂直对齐,立杆底部要设垫木,垫木厚不小于 50mm。立杆双向加水平拉杆,第一道扫地杆距楼板上平面 200mm,顶端悬挑高度不大于 500mm。 4)以层高的 +50cm 线为基准,在所支撑模板的空间内拉出纵横及交叉水平线检查标高。 5)以层高标高为依据,以 50cm 水平标高线为基准调整支撑立杆高度,并沿短向安放、固定主龙骨,主龙骨用483.0mm 的双钢管,作为顶板模板的次龙骨,木方间距250mm(中到中 ),接头相互错开。 6)在次龙骨上按已排好的拼模顺序依次从四周向中央铺设木胶板,铺设时模板的接头要平整,无高低差。模板接头拼缝 采用双面胶粘贴。 7)模板铺设完成后按 +50cm 水平线精确调整其标高,当板跨距度不小于 4m,要求跨中起拱 1/1000。 8)在与顶板接触的梁帮模板贴胶带,防止漏浆,保证顶板与梁体阴角处观感效果。 3 结语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搭设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涉及到框架柱、框架梁和顶板模板安装,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因此,施工人员应结合建筑工程的特点,采取科学的、合理的搭设方式,同时工程建设各参与方要认真履行各自的义务,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规定进行施工,确保支撑体系的搭设质量。本工程模架体 系搭设验收合格,保证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鲍丰 ;姜惠华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设计和搭设要点分析 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 年第 09 期 2 闻松盛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施工技术 J.建筑施工 .2012 年第 02 期 阅读相关文档 :珠江三角洲水闸软基工程处理及基坑施工技术 论述施工企业现场成本管理 城市土地节约利用理论与论述 市政道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质量控制研究 论建筑工程质量检测 建筑装饰施工管理的探讨 浅析建筑施工项目技术管理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公路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 公路交叉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存在的误区探讨 浅谈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 讨论数字化技术对建筑设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