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两宋皇城司制度探析——以其探事职能的拓展及人员的管理为主.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 7 3 9 2 4 2 中文摘要 两宋皇城司,就其称谓而言,是一一个新兴机构:就其职掌而言,则有其独特 的历史渊源。治安与探事是其两大基本职能,其内部运作及官吏管理亦有一套完 整体系,睾城司势力的发展亦体现了君主集权的加强。本文就拟从这三方面x , h t t 进行深层剖析,以期使读者增强对这一特定机构的理性认识,增加对宋代君主集 权深刻地理解,进而管窥宋代复杂官制之一斑。 第一部分:皇城司探事职能的拓展。皇城司浓烈的“私”的富庭性格,使其 在履行探事职能的同时,亦负载了“私察”的特性。我们不难发现这一特性的历 史渊源。另外,从法理与事实来看,对私察的结果,皇城司又有一定的独立支配 权,即逮捕、鞫讯与收监,这无形中又与公开的执法机构产生了于丝万缕的联系。 本部分由此切入,希望读者对这一机构首先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 第二部分:皂城司官吏兵的选任与管理。皇城司人员之所以能够顺利履行j - 述一系列职能,乃是由于有一套完善的“后勤”供应体制选任与管理制度作 为基础。正由于这套体制,刁使皇城司能够选拔出符合统治者旨意的长官,精 明强干的胥吏与训练有素的兵卒。选拔体制使皇城司官吏兵源源不断、生生不息 的得以生成;管理体制则确保了他们备司其职、有条不素的为统治者竭忠尽智, 而这一切又使皇城司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君主集权的得力助手。通过本部分的叙述, 以期使读者能从第一部分对皇城司的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上。 第三部分:皇城司势力之消长。同任何机构一样,皇城司也大致经历了形成、 发展、顶峰、衰落四个时期。皇城司在那个特定历史鲥期对皇权的加强无疑具有 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众多负面影响。本部分立足前两部分,得出了晕城司 在总体上促进了君主集权加强的结论。 关键词:宋代;皇城司;探事职能拓展;人员管理 a b s t r a c t a c c o r d i n gt o t h ea p p e l l a t i o no fs u n gh u a n g c h e n gd e p a r t m e n t ,i ti san e w d e v e l o p i n go r g a n i z a t i o n ;a c c o r d i n gt o i t sf u n c t i o n s ,i to w n su n i q u eh i s t o r i c a lo r i g i n s p o l i c i n ga n ds p y i n ga r ei t st w om a j o rb a s i cf u n c t i o n s ;t h e r ei sac o m p l e t es y s t e ma b o u t i t si n n e ro p e r a t i o na n dm a n a g e m e n to i lo f f i c e r s ,s o l d i e r s ,a n dc i v i lo f f i c e r s ,t o o ;t h e i n c r e a s eo rd e c r e a s eo fi t s p o w e ra l s or e f l e c t st h ec h a n g i n gc o u r s e o fs t r e n g t ho r w e a k n e s so fi m p e r i a lp o w e rl i k et h e s e ,t h i sa r t i c l ew i l lb ei nd e e pp r o g r e s so ns u n g t t u a n g c h e n gd e p a r t m e n tf r o mt h e s et h r e er e s p e c t s ,t h u sm a k e su sr e i n f o r c et h er a t i o n a l r e a l i z a t i o no ni t ,a n dm l h a n c et h e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t h a tm o n a r c h sd i c t a t o r s h i pw a s s t r e n g t h e n e di ns u n gd y n a s t y ,t h e r e b yh a v ear e s t r i c t e dv i e wo nt h ec o m p l i c a t e d b u r e a u c r a t i cs y s t e m p a r t1 :t h ee x p a n s i o no fs p yf u n c t i o no fh u a n g c h e n gd e p a r t m e n t t h es t r o n g “s e c r e t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h u a n g c h e n gd e p a r t m e n tm a k e si tp o s s e s st h e “s p y ”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w h e ni t sp e r f o r m i n gt h ef u n c t i o n a st ot h i s ,i ti se a s yt of i n di t s h i s t o r i c a lo r i g i n i na d d i t i o n ,a c c o r d i n gt ol e g a lp r i n c i p l e sa n df a c t s ,h u a n g e h e n g d e p a r t m e n th a sac e r t a i ni n d e p e n d e n tr i g h tt o d e a lw i t ht h er e s u l t so fs p y i n g ,je a r r e s t i n g ,i n t e r o g a t i n g ,e v e np u t t i n go f f e n d e r si n t oi t so w np r i s o n t h i sb r i n g sa b o u t m a n yd e l i c a t er e l a t i o n st ot h ep u b l i cl e g a lo p e r a t i o nd e p a r t m e n t s t h ep a r tb e g i n sw i t h t h e s et om a k er e a d e r sf o r mc e r t a i np e r c e p t u a lk n o w l e d g e p a r t2 :t h es e l e c t i o na n dm a n a g e m e n to fh u a n g c h e n gd e p a r t m e n t ss t a f f h u a n g c h e n gd e p a r t m e n t ss t a f fc a ns m o o t h l yp e r f o r m as e r i e so fs a i df u n c t i o n s b e c a u s ei th a sap e r f e c t “l o g i s t i c s ”s u p p l y i n gs y s t e m - - t h es e l e c t i n ga n dm a n a g i n g s y s t e m - - a si t sf o u n d a t i o nb e c a u s eo ft h i s ,h u a n g c h e n gd e p a r t m e n tc a ns e l e c tt h e o f f i c e r sw h os a t i s 黟t h er u l e r s ,a b l ea n de f f i c i e n tc i v i lo f f i c e r sa n dw e l l t r a i n e dg u a r d s t h es e l e c t i n gs y s t e mm a k e st h e mb r i n ga b o u ti n c e s s a n t l y ;t h em a n a g i n gs y s t e m e n s u r e st h e mt os e r v et h er u l e r so nt h e i rm a r k sa n di ng o o do r d e r t h e s em a k e h u a n g c h e n gd e p a r t m e n tb e c o m eac a p a b l ea s s i s t a n to f m o n a r c h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o f p o w e r t h ep a r tm a k e sr e a d e r sg ou pt ot h el e v e lo f r e a s o n a b l ek n o w l e d g e p a r t3 :t h ei n c r e a s ea n dd e c r e a s eo fh u a n g c h e n gd e p a r t m e n t sp o w e r l i k ea n y o t h e ro r g a n i z a t i o n s ,h u a n g c h e n gd e p a r t m e n ta l s og o e st h r o u g hf o u rp e r i o d s :s h a p i n g , d e v e l o p i n g ,s u m m i ta n dd e c l i n i n g h u a n g c h e n gd e p a r t m e n th a sp r o g r e s s i v em e a n i n g d u r i n gt h es p e c i a lh i s t o r i c a lp e r i o d m e a n w h i l ei ta l s ob r i n g st om a n ys i d ee f f e c t s b a s i n go nt h ea b o v e - - m e n t i o n e dt w op a r t s ,t h ep a r td r a w sac o n c l u s i o nt h a t h u a n g c h e n gd e p a r t m e n tr e i n f o r c e sm o n a r c hc e n t r a l i z a t i o no fs t a t ep o w e r k e yw o r d s :s u n gd y n a s t yh u a n g c h e n gd e p a r t m e n t t h ee x p a n s i o no fs p yf u n c t i o n s t a f f sm a n a g e m e n t 引言 研究宋代皇城司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个侧面从微观角度来探索宋代宏观 政治的一般性规律。当代史学家们对这一机构及其相关制度给予了足够重视。 近代对于两宋皇城司之研究,当始于日本著名中国史专家佐伯富先生。上世 纪三十年代末他发表的论宋代的皇城司回文,可谓是研究此机构的奠基之作。 该文通过翔实严谨的考证,对皇城司的机构设置、具体职掌、职源沿革及探事职 能的运作对当时社会的影响等作出了精辟阐述,从而得出它的建立充分体现了君 权加强化的结论。这一成果使后学者对此机构的发展有了一个初步了解。就其机 构设置而言,该文对皇城司长官的任用做出了一定的总结,然而其中也不免有武 断之辞。;就其具体职掌而言,该文侧重阐述了皇城司的探事职能:始从外交监察 谈起,然后论及伺察军队、经济机构及政情民风,而对治安职能则一笔带过:就 其职源沿革而言,作者指出宋代皇城司的治安职能是在继承唐德宗时皇城使警备 皇城职能与后唐庄宗时武德使警备富城职能的基础上形成的,而探事职能则完全 兼并了武德司的职掌。作者做出了翔实的考证和合理的推断,但文中某些观点亦 不免有些失之偏颇。尤其是探事职能的起源问题,作者只结合皇城司名称的演变 来论述。在这方面,笔者认为当从这个职能的最初起源谈起。 大陆学者对此问题作出专门研究的是河南大学程民生教授。他最初的研究成 果是北宋探事机构皇城司一文。该文以洗炼精悍的语言、沉稳公允的笔 。参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五代宋元卷,刘俊文主编。中华书局1 9 9 2 年7 月版。( 原载东方学 报京都,第九册,1 9 3 8 ) o 其论及整个宋代勾当皇城司任期一般为三年,连任者须特旨除授。连任或再任者已知有二:石得一、周宥。 但据笔者所知,仅宋史( 中华书局1 9 7 7 年版) 入传的5 3 位宦官中就有6 位,其他还有外戚和随龙人等 等都曾连任或再任过。具体如下,宦官有:李神福( 参( 宋史卷4 6 6 李神福传、蓝继宗( 参宋史 卷4 6 7 蓝继宗传) 、张惟吉( 参同书卷张惟吉传) 、邓保吉f 参续资泊逋鉴长编( 以下简称长编) 卷1 6 2 ,阔正月甲子条及宋会要辑稿( 下简称朱会耍”取官3 0 之l ,仁宗嘉祜三年九月五日条1 、石 得一( 参柬会要职官3 4 之3 1 ,元丰五年六月四日条) 、冯益f 参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下简称要录) 卷2 i t 建炎三年三月十一日条及卷1 0 3 ,绍兴六年七月庚辰条,另见宋史卷4 6 9 冯益传1 i 外戚有: 刘美( 参宋史卷4 6 3 刘美传大中样符八年条及长编眷9 3 ,真宗天褚三年) 、郑挺( 参柬会舞 职亩3 4 之9 ) :随龙人有:周宥( 参长编卷5 0 0 元符元年七月已酉条) 等等。 o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9 8 4 年第4 期 1 调对皇城司的探事职能作了进一步的研讨:他首先从皇城司的探事职能起源谈起, 然后总结了探报的具体内容,进而谈及这一职能的运作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影响, 最后亦得出这一制度加强了君主独裁权的结论。文章虽短,运用史料却得心应手、 游刃有余,并且着重指出皇城司探事职能的运作虽利于加强君主独裁,利于整顿 吏治、防止兵变、保持国内安定,但同时也具有难以忽略的消极影响,从而“使 本就污浊的宋代政治更加污浊”。此文的唯一缺憾就是时代断限仅限于北宋王朝。 十年之后,程民生教授又在由朱绍侯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治安制度史札一 书中专节论述了作为宋代皇城司另一基本职能的治安职能。文中,他详细况明了 皂城司是如何保卫皇室安全、维持京师治安、加强经济保卫,从而牢固巩固统治 者的人身、政治和经济安全的,使我们对宋代皇城司在此方面的职能亦有了个 清晰的认识。 同时,香港学者赵雨乐出版了唐宋变革期之军政研究一官僚结构与等级之 编成9 一书,作者从历史纵向联系上,就唐宋期间涌现出的各种使职差追的动态 发展上,分析了皇城司作为一个新兴机构,取代三班使职监察职能的历史必然性。 这其实就指出了皇城司探事职能形成的原因。为更详细阐明此问题,他又专门撰 文试析宋代改武德司为皇城司的因由一唐宋之际武德使活动的初步探索。,首 先分析了武德使权力形成的历史,指出城廓布局是武德使权力演变的重要因素。 然后又从使职官阶化的角度,指出在此大势下武德使所面临的尴尬境地。并且, 由于武德使“长期蕴含着私的宫廷性格,很难与宋代大一统的政治气候相容”,在 如此困境下,历史还是作出了最后抉择:皇城司最终取代了武德司。此文分析了这 种情况形成的历史原因,并作出了应当推翻传统史料将二者混为一谈的论断。 综上可知,三位学者在皇城司的研究上各抒已见,对它的探事职能作出了探 索,分析细致入微,合情合理,所惜没有对这一职能的运作进一步展开论述。亦 即具有探事职能的皇城司,能否对所探到的不法对象进行拘捕、鞫讯,甚而将他 。河南大学出版社1 9 9 4 年1 2 月第1 版 。台湾文史哲出板杜,1 9 9 4 年版 。参宋代历史文化研究( 张其凡、陆勇强主编,人民出版社,2 0 0 1 年4 月第2 版) ,第2 7 4 至2 8 7 页 2 们投进自己的监狱等。所以,我们是否可以将视野放得更宽一些:对侦察结果, 皇城司有无定支配权? 若答案肯定,这又具有1 1 么样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实际 上,透视整个宋代,我们不难发现皇城司探事职能在这些方面拓展的实例。在特 定的历史时间、条件和场合下,皇城司对特定的历史对象具有与当时大理寺、开 封府等强力执法部门类似的权限。这点下文也将专节论及。 另外,正如赵雨乐先生在试析宋代改武德司为皇城司的因由一文中所指 出的,“从皇城司的职员结构观之,它与日常的行政机构无异”,那么它必定有其 内部运作及官吏升黜的完整体系。事实上,复城司确有自己的一套完整编制,其 长官、兵卒与胥吏的构成也相当完备,员额亦各有固定数目,选拔与管理同样有 一定规律可循。这是本文着力补充论述的内容。 璧城司探事职能的拓展和皇城司的管理制度,三位学者都未详细甚至没有论 及。而它们又是皇城司之所以能成为一个“日常行政机构”的必具要件。建立在 其选拔与管理机制上的探事职能的拓展,在迎合统治者“私”的个性需求的同时, 又不可能不对当时社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本人不揣浅陋,试就这三个方面加 以探索,尽量把握这一机构演变的历史规律。 一、皇城司探事职能的拓展缉捕、鞫狱 ( 一) 皇城司之特性 要弄清楚皇城司探事职能的拓展情况,首先应该了解它的性质,宋史载: ( 皇城司) 掌宫城出入之禁令,凡周庐宿卫之事、宫门启闭之节皆隶焉。每门给铜 符二、铁牌一,左符留门,右符请钥,铁牌则请钥者自随,以时参验而启闭之。总亲从、 亲事官名籍,辨其宿卫之地,以均其番直嘉定问,臣僚言:“皇城一司,总率亲从, 严护周庐,参错禁旅,权亚殿严”。 不难看出,皇城嗣掌管富城出入禁令,启阅宫门,守卫宫门周围,并制定详 细的门符制度,这无疑与我们当前的治安机构类似。然而它究竟是不是那个时代 。束史卷1 6 6 职官志六 3 的治安机构呢? 我们可通过具体实例来探索两宋皇城司在治安方面所起的作用。 为加强对皇城各门的监管,两宋都制定了具体的门符制。如上所述,北宋时, 皇城各门都有两枚铜符和一枚铁牌。铜符分左右,左符由门卫掌管,右符和刀= 门 钥匙一起另人掌管。但无论“门卫”还是“另人”,实际上都是皇城司人员。凡出 入者,必须持铁牌申请钥匙和右符,然后到所出入之门由皇城司人员验证无误方 得通行。哲宗元符二年( 1 0 9 9 ) 又规定:出入皇城的事务人员,需于前一天将名 单和所经过诸门报告皇城司。尤其在两宋之交的动荡岁月中,保卫皇室人员的安 全就更加重要。南宋初,皇城司遂制定了更加严密的门符制度,对进出皇城人员的 出入范围作出了严格的限制。o 绍兴三年,更是屡有增损。 皇城司上述行为,无疑是在被赋予了“掌宫城出入之禁令”,“周庐宿卫之事、 宫门启闭之节”职能的基础上实施的。可见,在具体负责宫城守卫和安排值班警 戒任务时,皇城司的确承担起了皇城禁卫的治安职能。 宋人江少虞在事实类苑中总结说“宋朝禁卫凡五重。亲从官为一重,天 武官为一重,御龙弓箭直、弩直为一重,御龙骨朵子直为一重,御龙直为一重。 凡入禁围,自一重徒一年至三年止”。”皇城司亲从官为禁卫第一重,可见,皂城 司在保卫皇室的人身安全方面起着何等重要的作用。 正是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治安立法,皇城司治安制度才得以确立,从而使得皂 城司具有浓烈的治安特性。毋庸置疑,警备皇城当是其最基本的职能之一。 同时,宋史中又载: “人物伪冒不应法,则讥察以闻凡臣僚朝觐,上下马有定所,自宰相、亲王以下, 所带人从有定数,揭榜以止其喧哄。”。 o 宋史卷1 6 6 职官志六 吲宋会要职官3 4 之3 4 ,高宗绍兴二年正月二十五日。这些门号共有四种,出入范围、数量及形制吾异: 第一:入禁卫门号三千道,为八角形黄绫。第二:入段门号二干道,为方形黄缓。第三:入宫门号八千道 为圆形黄绢。第四:入皇城门号三千道,为长方形黄绢。 。要录卷5 i ,绍兴三年正月丁巳。所改为:入殿门号一千道,为圆形方绢;入宫门号八千道,为方形绯 红绢:入皇城门号三干道,为圆形绯红绢。 。( 宋) 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 下称事实类苑) 卷3 3 典故沿革之禁卫五重。范镇东斋纪事卷 _ 二略同 o 柬史卷1 6 6 职官志六 4 据此可知,皇城司除具有上述警备皇城的职能步 ,对违反皇城法的“伪冒不 应法”者,亦可“讥察以闻”。也就是说,它在履行治安职能的同时,无疑还起着 一定的伺察作用。事实上,这一点又被皇城司扩大应用到对外国使臣的密切监察 上。这样,治安制度的确立,潜在的孕育了皇城司的另一职能探事职能的 诞生,客观上又为依附于其上的探事职能的行使提供了法律与制度上的依据。 以上我们大致总结了皇城司的职能性质为治安与探事的统一体,其中治安是 探事的基础,而探事则是治安的体现。也正是通过以上禁卫五重的部署尤其是皇 城司的积极作为,皇室的人身安全才得到了保障。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为何皇城司能够身兼这两种职能? 是否其创立伊始就具 有这两种职能? 若此,它们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基础又分别是什么呢? 下文将 首从皇城司起源谈起,以作进一步分析。 ( 二) 皇城司之起源 探索皇城司的历史起源问题,实际上就是围绕其治安和探事两项职能的历史 起源问题展开的。依据佐伯富先生的考证,宋代皇城司的治安职能继承了唐德宗 时期的皇城使警备皇城的职能和后唐庄宗时期的武德使警备宫城的职能,而其探 事职能亦源于五代后唐时期的武德使。这样的分析不无道理,然而,对于任一个 机构,当我们试图追溯其历史起源时,我们的着眼点理当放在其最初的根源上。 鉴于此,宋代皇城司治安和探事职能的起源又可进一步向唐以前推进。 1 皇城司治安职能的起源 关于此问题,史籍上记载颇多。古今事类合璧备要载: 周虎贲氏,舍则守王闲,王在则守王宫。汉北军即今之皇城司也,汉置羽林郎材官, 取三辅良家之子,自给鞍马。唐谓之北衙。百官志:五代梁乾化六年诏日:端闱 正门也,宜以时开敞,用达阳气,委皇城使。国朝因之。旧号武德司。太平兴国诏改今 。长编卷4 4 9 ,哲宗元祜五年十月癸丑载:“进奉人到阙,关司录司晓示行人,情愿将物入馆交易,仍具 姓名关本馆,照会监门不得阴节。日听十人番次出馆游看买卖,仍各差亲事官一人随。” 5 名,实录* :政和官制改皇城使为武功大夫,而其职任则内外通领焉。 行文中不难看出,无论周之虎贲,汉之北军还是唐之北衙,它们的共同职能 都和宋之皇城司类似,那就是警卫莹城及进行一些礼仪性的活动。五代梁之宰,城 使作为一种使职差遣负责警备皂城,后“国朝因之”而成为皇城司最初的长官。 但随后,所谓的皇城使却逐渐沦落成为一种武官官阶。宋史卷1 6 6 职官志六 条载:“干当官七人,以武功大夫以上及内侍都知、押班充”。( 政和改制将皇城使 改为武功大夫,皆为从七品。) 可见,皇城使沦为阶官后,又成了皇城司长官所必 得具备的官资,而真正的皇城司长官则为随后的勾当皇城司、提举皇城司。与提点 争城司 所取代。在他们的带领下,皇城司依然承担起了警备皇城的职能。显然, 从这段治安职能的发展历程来看,周虎贲氏可说是皇城司治安职能的最初起源。 2 皇城司探事职能之起源 历代统治者在维持现有统治之时,都会想方设法来巩固自己的政权。为了加 强对朝野百官的监察,设立公开的监察机构成为必然。而“我国封建社会的中央 监察制度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l 世纪,就出现了专职监察机构御史台。魏 o ( 宋) 谢维新古今事类合壁备要后集( 下称舍壁备要) 卷5 2 干办皇城司。文献通考卷五八 干当皂城司略同 o 宋史卷1 6 9 职官九载,“皇城使以下二十名谓之东班,洛苑使以下二 名谓之西班,初犹有正官充 者,其后但以检校官为之。” 。曾巩隆平集卷1 官名载:“蛆武德使副为皇城,以闲厩使副为崇仪。太平兴国中改,”宋史卷1 6 9 职官九载:“皇城使以下二十名谓之东班- 一初犹有正官充者,其后但以捡校官为之。”宋史卷4 6 3 刘知信传载;“开宝五年,迁军器库使,掌武德司会改武德为皇城司,即为皇城使。”同书卷3 0 8 王延德传载:“太平兴国初俄领蓟州刺史,兼掌武德司改皇城使,掌御辇院、左藏库。”以上史 料皆述及兴国六年皇城司代武德司时长官情况。不难看出,皇城司始创,其长官为皇城使经过随后的一 系列官制改革,皇城使渐渐沦落为盼官。然至仁宗朝,皇城使似乎还保留着最初舶权力特征。如长编 卷1 9 0 。嘉祜四年七月庚申载:“御营卒桑达数十人,酗滔斗呼,指斥乘舆,有司不之觉,皇城使以旨捕送 开封府推鞫。”另参宋史卷3 1 9 刘敞传。此后勾当皇城司、徽宗时的提点皇城司、提举皇城司等称 呼相继出现。 ”宋会要职官3 4 之3 3 徽宗政和六年十一月十九日 召;“嘉王楷差提举皇城司。”另参柬史卷1 6 6 职官志六 训宋徽宗书法全集( 王平j i i 、赵梦林主编,朝华出版社,2 0 0 2 年1 月版) 载:在今福建莆田,有徽宗直和 元年所建神霄玉清万寿富碑。碑文中说:“通侍大夫、保康军承宣使、直睿思般、同知入内内侍省事、同提 点皇城司、充在京神霄玉清万寿宫提点臣谭稹等摹勒并镌。”可见,提点皇城司在宣和元年便已出现。 但绝非是在政和六年与提举皇城司同建立。因政和七年正月十八日降诏奖谕皇城司官吏时,仅提及提举 阜城司和勾当皇城司及布司胥吏。( 参宋会要职官3 4 之3 3 ) o 这在上引宋史卷1 6 6 职官六等史料中便可看出。 晋南北朝时,中央监察官地位提高,职能范围扩大。隋唐以降,中央集权制度发 展,监察制度完备。”。进入宋代,宋太祖鉴于历史上宦官专权,外戚泛滥,特别 是五代以来武将跋扈的混乱局面,亦建立了一套严密的监察体系。台谏合一,加 之崇文抑武的国策,使宋代监察制度发展到了一个历史的高峰。 那么任何一个朝代的统治者们在维持现有的监察体制下,会不会就此止步 呢? 事实并非如此。在保持现有的公开监察机构之外,他们还会尽力开辟另一个 领域,那就是为了某些难以明示甚至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派亲随或近卫进行暗地 侦察。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侦察实际上就变成了具有特务性质的“私”察。而 宋代之皇城司依附于治安职能上的侦察职能实际上就属于“私”察,亦即探事。 探事职能的最早起源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的“校事”一职。三国志卷m 程昱传附孙晓传载:“昔武皇帝大业草创,众官未备,而军旅勤苦,民心不安, 用有小罪,不可不察,故置校事,取其一切耳,然检御有方,不至纵恣也。”盖校 事一职创于魏武帝曹操初期,最初的目的便是监视军旅、探查民情,但是后来却 可“上察宫庙,下摄众司,官无局业,职无分限”,便导致“随意任情,唯心所适”, “法造于笔端”,“狱成于门下”,以致为“吏民之仇也”。校事刘慈等,自三国时 魏文帝曹丕黄初初数年间,便“举吏民奸罪咀万数”。;三国时吴大帝孙权更是重 用校事吕壹,“壹性苛惨,用法深刻”。,“举罪斛奸,织介必闻,深按丑诬,排陷 无罪,以作威福” ,甚至能操弄威柄,进退大臣。 于是,魏齐王曹芳嘉平中遂 罢校事一职。但其影响之深远,则是无庸置疑的,一直到北朝齐文宣帝高洋天宝 中,朝士遇见伺察朝野之事者,仍“皆目之为校事”。 贾玉英宋代监察制度,( 河南大学出版社,1 9 9 6 年版) ,第5 页 ( 晋) 陈寿三国志吴书卷6 1 陆凯传 三国志魏书卷2 4 高柔传 三国志吴书卷4 7 吴主传 ( 宋) 晶祖谦宋文鉴卷6 2 论逻察 参三国志吴书卷6 i 潘涪传吕壹解散丞相顾雍事 参三国志魏书卷1 4 孙晓传 ( 唐) 李延寿北史卷3 0 卢斐传 7 接下来充当这一角色的就是北魏的内外候官。及唐朝的不良人与丽竟门。,直 至唐朝,统治者们也仍然没有忘记,在公开渠道不能获得情报的情况下,会通过 派遣具有特务性质的人员私下侦察而获得。 大宋初建,百废待举,对网, j h i j 征服的诸国及当地地方官员,宋太祖更是放心 不下,害怕又一个五代割据的历史重演。为了密切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及时采 取应对措施,宋太祖断然采取了私察的方式来获得第一手材料。长编卷1 5 太 祖开宝七年( 9 7 4 ) 二月庚辰朔条下载: 上初临御,欲周知外事,令军校史琏博访。硅廉得数事,白于上,案验皆实,由是 信之 上文派军校史琏私察是宋代史籍中最早出现的一个私察的典范。同时,这也 可以说是宋代特务活动的开端。乾德三年( 9 6 5 ) ,又特设专门的情报机关:“蜀平, 以参知政事吕余庆知益州,余用选人以轻其权,而置武德司刺守贪廉” 。这样, 作为贯穿两宋的皇城司的前身武德司便粉墨登场了。然而由于武德司劣迹斑 斑。,太宗太平兴国六年( 9 8 1 ) 十一月,又“改武德司为皇城司”, 但其私察探 事职能却并未就此终结,私察的衣钵随着武德司改组为皇城司而无形中传给了后 者。长编卷2 4 太平兴国八年( 9 8 3 ) 八月辛亥条载: 先是,每岁运江、淮米四百万斛以给京师,率用官钱僦牵船役夫,颇为劳扰。至是, 每艘计其直给与舟人,俾自召募。事良便。既而舟数百艘留河津,月余不得去,上遣期 f 卒侦之 “期门卒”实际上就是皇城卒的别称。宋太宗派遣期门卒侦察官吏不法是在 武德司改皇城司之后第三年。由此可知,皇城司的探事职能乃是承继于武德司的。 。魏书卷1 1 11 刑罚志载:( 北魏文成帝拓跋涪) “太安四年( 4 5 8 ) 增置内外候官,伺察诸曹外部 州镇,至有微服杂乱于府寺问,以求百官疵失。其所穷治,有司苦加讯恻,而多相诬逮,辄劾毗不敬。” 。( 唐) 张鬻朝野佥载卷五载:贞观中,左丞李行廉弟行诠前妻子忠,蒸其后母,遂私将潜藏,云教追 八内。行廉不知r 乃进状问,奉敕推诸极急忠惶恐,私撇卜问,被不良人疑之,执送县。太平广记 卷1 7 1 精察一王礅中略同 。( 宋) 陈师道后山集卷1 9 谈丛 ”参试析宋代改武德司为皇城司的因由。此文论述这一改组的大致原因有:使职官阶化的趋势i 武德使卷 入了太平兴国五年秦王府“免税市木”的政治丑闻;太平兴国六年武德卒潜察远方事时,引起地方不安。 k = 编卷2 2 ,太宗太平兴国六年十月甲辰。事实类苑卷1 7 忠言党论王嗣宗略同 8 其实,早在太平兴国六年( 9 8 1 ) 前,统治者就已为皇城司替代武德司作好了铺垫: 左司员外郎、权知扬州侯陟受赇不法为部下所讼,追赴京师陟时被病,上令 皇城卒掖入。 自江南平,岁漕米数百万石给京师,增广仓舍,命常参官掌其出纳,内侍副之。上 犹恐吏概量不平,遣皇城卒变服觇逻,于是廉得永丰仓持量者张遇等凡八辈受赇为奸 庚辰,悉斩之。 上两则史料所记皇城卒活动的时间,一为太祖开宝八年( 9 7 5 ) ,一为太宗太 平兴国二年( 9 7 7 ) 。可见,在太平兴国六年( 9 8 1 ) 皇城司成立前,皇城卒已经出 现并开始活动,从而为替代武德司打下了坚实基础。 此后,皇城司在行使治安与探事职能的外衣下,“恣残刻之资,为罗织之事, 纵遁饲察者,所在棋布;张穿而设网,家至而户到,以无为有,以虚为实,上之 朝士大夫,下之富家小户,飞语朝上而暮入犴狴矣”,将私察运用到了极致。观 其所为,无疑与三国时的“校事”有着惊人的相似。 然而有宋以前虽然存在各种私察性质的宫名或职名,但是它们从严格意义上 来说,称不上是真正的官僚机构,或没有作为一种制度被固定下来,因其没有正 式的编制,相对固定的员额,而只是临时差遣或暂时设置,时置时废,时兴时衰。 而贯穿于两宋始末的皇城司,既有相对固定的职能,又有相对稳定的编制( 本文 第二部分将详细述及) 。它不仅能公开监察百官,甚至还可秉承皇帝旨意私下侦察。 作为一个日常职能机构,皇城司还掌握着一定数额的亲兵 ,成为它行使以上职能 的现实基础,这在有宋以前很少见。另外,宋之前无论校事、内外侯官、不良人 等,它们的职能也仅局限于私下侦察,对侦察的结果却往往没有支配权。而从法 律意义而言,宋代的皇城司在某些方面却恰恰具有侦察、缉捕、鞫讯、收监等一 系列行政职能。 总之,从探事职能的发展过程来看,“校事”一职是正史资料中出现最早的。 o 长编卷1 6 ,太祖开宝八年八月己亥 。氏编卷1 8 ,太宗太平兴国二年秋七月戊寅 。妊编卷3 7 5 ,哲宗元祜元年四月乙巳条下载 。参山堂先生群书考索别集( 下称群书考索) 卷2 1 皇城以武臣宦者载:“皇城司有亲兵数干人” 9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它其实就是皇城司探事职能的起源。 ( 三) 皇城司探事、缉捕、鞫狱职能的开展 皇城司所具上述职能是其成为一个常设机关得以存在的事实基础。作为那个 时代的产物,皇城司的“私”察无形中弥补了其他公察机构的不足,前者职能能 否顺利开展,可以说直接影响到整个统治阶级的政治安全。而这一职能的开展, 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权力依据。 1 皇城司探事、缉捕、鞫狱职麓开展的权力依据 皇城司之所以能承担起宫城的治安与探事任务,客观上首先是统治者出于维 护自身的人身安全与巩固自身的政治安全的需求;同时,皇城司治安职能的开展 无形中又孕育了探事职能的诞生。但这些从某些方面来说并不是主要的,关键是 其本身具备行使这些职能的能力。先看史料: 两朝国史志:皇城司勾当官三人,以诸司使副、内侍都知、押班克。掌宫城管 钥、木契、亲从亲事之名籍勾押官、押司官各一人,前行四人,后行六人,勘契官 二人,神宗、哲宗正史职官志略同。 中* 会要:提举官一员,提点官二员,干办官五员,以诸司使副、内侍都知、 押班充,点检文字使臣、法司使臣、主押官、押司官各二人,前行五人,后行、曹司各 四人,表奏司、正名贴司、专副各二人本司掌官员到任并满罢舍得酬奘等,亲从、 亲事官五指挥、八内院子指挥、司固转资事。 由上可知,皇城司人员大致是由官、吏与兵三部分构成。皇城司官主要为勾 当皇城司,以及北宋末增景的提举皇城司和提点皇城司,其主要是“掌宫城管钥、 木契、亲从亲事之名籍”等;吏就是上两段文字中所提到的勾押官、押司官、前 行、后行、勘契官,以及南宋增置的点检文字使臣、法司使臣、曹司、表奏司、 正名贴司、专副,他们负责处理皇城司内部的专门文书等具体事务;兵则由亲从 官、亲事官、入内院子及司圊等构成。“皇城司遣亲事卒四十人,于京城伺察”,。 o 宋会要职官3 4 之1 5 o 长编卷7 4 ,真宗大中祥符三年八月庚午 i o 结合上文,可见皇城司的日常治安、探事、缉捕等基本上都是由这些兵来进行的。 而皇城司的兵,即亲从、亲事官等,乃是从禁兵中分离出来的。“国初循周制, 胃诸班直各爪牙士,属殿前司,又置亲从官,属皇城司。其宿卫之法,殿外则相 间设庐,更为防制,殿内则专用亲从,最为亲兵也。”。“皇城司有亲兵数千人, 今八厢貌士之属是也。”。所谓“八厢貌士”,包括着殿前、侍卫司马步军的重要军 厢,其中以捧日、天武四厢和龙、神卫四厢军士至具代表性。正是这“数千名” 的“亲兵”,才使皇城司探事、缉捕、鞫狱等职能得以顺利开展。“本朝只此一项 令宦者掌兵此项又以制殿前都指挥使之兵也。”。虽然是亲兵,但却不隶属于 殿前司,反“以制殿前都指挥使之兵”,“此祖宗处军政之深意也”。 尽管其只有 “数千名”,“唯站在宫廷防务方面,却起了决定性的影响”。 皇城司兵的作用是 不容忽视的。 从法理而言,任何一项犯罪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件:权力主体、权力客体和 因果关系。权力客体由于进行了违法犯罪,从而使犯罪的因果关系得以成立,权 力主体则依据法律所赋予的权力对违法犯罪者进行强制执法。那么在违法犯罪及 其侦捕鞫狱方面,皇城司人员又究竟充当什么角色昵? 从以下这段史料中我们当 可看出梗概: 东上髑门使、会州刺史王遵度领皇城司,遣卒刺事。有沈吉者,告贾人张化为契 丹间谍,即捕系本司狱,所连逮甚众。命股中侍御史李纯覆讯,纺悉得其诬,抵沈吉 罪。 如果结合前两段史料,可以形成这样的推断:皇城司派出的亲从、亲事官( 此 时又称“亲从卒”、“亲事卒”、“逻卒”、“逻者”等 ) 及南宋时负责监察外交大 臣的提点皇城司等侦察到的违法者,为侦察者所拘捕,然后又交由皇城司长宫或 。参宋史卷1 8 7 兵志一及卷1 8 8 兵志二 o 长编卷1 6 3 ,仁宗庆历八年三月甲寅张方平条奏 o 群书考索别集卷2 i 皇城以武题宦者条 ”朱予语类卷1 2 8 法制 o 文献通考卷5 8 职官考 o 赵雨乐试析宋代改武德司为皇城司的因由 o 长编卷1 0 3 ,仁宗天圣三年八月戊午 。参佐伯富论宋代的皇城司注释1 4 ,第3 6 0 页 l l 台察等鞫讯,而皇城司胥吏则负责具体的文书工作,最后将违法犯罪者投进睾城 司狱。这样一套程序将探事、司法、收监等集于一身,几乎与当时正式的强力执 法部门丌封府、大理寺等无异。与此同时,皇城司执法的三个基本要件也由此形 成,那就是负责侦察与缉捕的亲从、亲事官以及负责鞫狱的皇城司长官便构成了 执法的权力主体;其侦、捕、鞫狱的违法犯罪者,则构成了另一要件即权力客体; 而维系它们之间的纽带则是违法犯罪现象。就这样,皇城司官、吏、兵各司其职、 协调一致,从而使这一机构能够顺利的开展日常工作,客观上便成为皇城司侦、 捕、鞫、狱的权力依据之一。 那么皇城司缉捕、鞫讯与收监机能又是如何具体开展的呢? 笔者认为,缉捕、 鞫讯、收监首先必然得有其执法对象,执法对象确立了,缉捕、鞫讯、收监等职 能才能顺利开展。而这些执法对象就是通过探事职能的开展所获得的不法现象、 个人和集体。所以,皇城司缉捕、鞫讯与收监的前提当是探事。 2 皇城司之探事 皇城司究竟具有哪些方面的探事职能昵? 耍而言之,宋代皇城司的探事是尤 时不在,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大到朝政阙失,小到民俗异事,上至皇亲国戚, 下至平民百姓,都是其侦探对象。宋史卷4 6 7 石得一传有一段非常形象的 记载: 刘挚言:( 石) 得一顷管皇城( 司) ,恣其残刻,纵遣逻者,所在蓁布,张奔设网, 以无为有,以虚为实。朝廷大吏及富家小人,飞语朝上,蕃入犴狴,上下惴恐,不能 自保,至相顾以目者殆十年。 这段话可以真实的反映出皇城司在皇城内的势力范围及其探事之程度。由此 就又产生了以下几个问题:其一,皇城司究竟是如何探事的? 其二,其探事内容 具体有哪些? 其三,其探事范围是否仅限于皇城之内? 等等。下面就在前人研究 的基础上,从其探事方式、探事内容、探事范围三个方面作具体阐述。 ( 1 ) 探事方式 。长编卷3 7 5 ,哲宗元桔元年四月乙巳条略同 关于皇城司的探事方式,长编的一段记载可以直接说明问题: 自江南平,岁漕米数百万石给就京师,增广仓舍,命常参官掌其出纳,内侍副之。 上犹恐吏量不平,遣皇城卒变服觇逻,于是廉得永丰仓持量者张遇等凡八辈受赇为奸, 庚辰,悉斩之。 既为探事,当然不能公开进行。作为刺探者,便采取了“变服觇逻”的方式 进行,这很有点象现在的特务,而本质上他们身着便服私下侦查,其实就是那个 时代的“特务”。另外,众所周知,宋代士兵又称“黥卒”,即一般来说,每个士 兵必须在额上或腕、臂上刺字以示部队番号。皇城卒既是亲兵,又充当“特务”, 他们当然不能在脸、腕、臂与手上刺字,只有采取更隐密的方式,那就是“髀 间雕青” ,即在大腿上刺字。就这样他们便可放心地身着便服进行秘密活动了。 从另一方面而言,无论是在脸上还是在手上刺字,尽管是“一种耻辱的标记”。, 然而在挈帝心目中无可替代的角色定位又使其成为了最理想的侦查工具。 ( 2 ) 探事内容 皇城司探事的内容无所不包。宋会要中载其职责曾是伺察“奸盗及民俗异 事”。,即监视对象就是有关强制机关所遗漏的奸盗及民俗异事等,其后皇城司所 探内容也就是这些。而具体来说,刺探内容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诸方面。 刺探军情 军队是一国的柱石,对它的管理可以说是历代的统治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赵宋以兵建国,因此对军事就格外用心。宋神宗尝言:“( 皇城卒) 本令专探军中 事。若军中但事严告捕之法,亦可以防变。” 御史中丞刘挚、殿中传御史林旦亦 日:“夫皇城司之有探逻也,本欲知军事之机密与夫大奸恶之隐匿者。”。这些话道 出了统治者对军队态度的本质,也说明了皇城司之所以得以存在的个中因由。 皇城司对军事的刺探首先针对的是军队官兵。真宗时,“皇城司奏:察访御龙 o 陡编卷1 8 太宗太平兴国二年秋七月戊寅条 o ( 宋) 马纯陶朱新录 o 王曾瑜岳飞和南宋前期军事研究( 河南大学出版社,2 0 0 2 年l o 月第1 版) ,第3 页。 o 宋会要职官3 4 之1 9 ,真宗太中样符三年八月 o 长编卷2 4 0 ,神宗熙宁五年十一月戊辰条 ”宋会要职宫6 6 之3 3 ,哲宗元祜元年四月十八日 1 3 直班院副指挥使吕遇,日暮醉归马逸不能制,百姓石谦为马践伤。又言常时本班 将士无故不出,今不能禁。”。说明在此之前,皇城司己然对军队进行着严格的监 控。仁宗天圣八年( 1 0 3 0 ) 三月诏:“皇城司自后诸军班直及诸司库务坊监不得每 i = = 1 差入内探及抄札班次姓名。”。这又表明在此之前,“每日差入内探及抄札班次姓 名”已经形成制度。并且,其所探之事,力求广泛详细,不厌烦琐。如仁宗嘉祜 四年( 1 0 5 9 ) ,“有御营卒桑达数十人,酗酒斗呼,指斥乘舆”,“皇城使以旨捕送 开封府,案成,弃达市。”。对军队官兵酒后失态之举亦严密监视,足见其细密程 度。神宗时,“皇城司察保丁以教阅不时及买弓箭衣著劳费,往往讪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国学常识测试题库及答案全收录
- 第四课 专注的力量说课稿小学心理健康川教版三年级上册-川教版
- 信息技术 信息的编程加工说课稿
- 2025年伤口清洗护理题库及答案
- 2025年三基护理题库及答案护理质量
- 第11课 认识电子邮件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第五册黔教版
- (正式版)DB65∕T 4274-2019 《大果沙棘简约栽培技术规程》
- 分支程序设计说课稿中职专业课-单片机技术与应用-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装备制造大类
- 语文小考测试题及答案
- 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说课稿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统编版(部编版)
- GB/T 17980.37-2000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杀线虫剂防治胞囊线虫病
- 压力管道特性表
- 高级会计师评审个人业绩报告(精选9篇)
- 血管活性药物(ICU)课件
- “手电筒”模型-高考数学解题方法
- 储能型虚拟电厂的建设与思考分析报告
- 楼地面装饰构造(史上最全面)
- GB∕T 2980-2018 工程机械轮胎规格、尺寸、气压与负荷
- 海关AEO管理体系高级认证企业名录
- TTAF 068-2020 移动智能终端及应用软件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实施指南 第8部分:隐私政策
- DB32∕T 4065-2021 建筑幕墙工程技术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